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西方烹饪文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西方烹饪文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2022-11-06 03:35:03

❶ 谁知道欧洲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求大神帮助

西方和中国饮食文化 http://main2.eces.tpc.e.tw/~t012/health/509food$drink%20culture/50933.ppt#263,7, 幻灯片 7 一向以农耕着称的亚洲国家,其主要食物原为素食的五谷。有些地区则基于宗教因素而奉行素食。然而在环球的速食文化或垃圾食品的入侵下,以素食为主的亚洲人民逐渐向西方的肉食与营养过剩的饮食方式看齐,减少了植物、豆类、谷类的食用。 超重的青少年游荡在霓红灯耀眼的快餐连锁店;重复着广告里的动作吃到吮手指,张开大口将汉堡包吞下。这种熟悉的画面出现在吉隆坡、新加坡、曼谷、马尼拉、北京、东京……到处都一样,也乐于一样。吸烟喝啤酒吃快餐

❷ 西方快餐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世界素食者大会的热门课题之一是亚洲各国饮食风气的骤变。一向以农耕着称的亚洲国家,其主要食物原为素食的五谷。有些地区则基于宗教因素而奉行素食。然而在环球的速食文化或垃圾食品的入侵下,以素食为主的亚洲人民逐渐向西方的肉食与营养过剩的饮食方式看齐,减少了植物、豆类、谷类的食用。超重的青少年游荡在霓红灯耀眼的快餐连锁店;重复着广告里的动作吃到吮手指,张开大口将汉堡包吞下。这种熟悉的画面出现在吉隆坡、新加坡、曼谷、马尼拉、北京、东京……到处都一样,也乐于一样。吸烟喝啤酒吃快餐 .中国人靠食物征服世界本书要谈的是西方人饮食习惯上的巨大变化。这是现代西方社会中最引人瞩目的变化之一。这个题目极为宽泛,目前的相关研究也很有限,所以我将本书的讨论局限于其中的一个方面,即西方人对中国饮食态度的改变。正是由于这种改变,才有了西方城镇里中国餐馆和外卖店的遍地开花(几乎每一个城镇都是如此),也才有了对中国烹饪法的普遍改良和采用。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浩如烟海,同时又散落各处,我无法一一穷尽,只能有所择取,主要采用西方人写作的英语材料,把重点放在中国饮食文化是如何进入北美和英国的。擅长饮食写作的作家肯尼思·洛(Kenneth Lo)曾在“中国饮食在中国”和“中国饮食在海外”之间做过区分,受他的启发,本书也依此分为两大部分。肯尼思·洛曾发表评论说,中国食物和其他东西一样,“从本土移植海外,不免要遭遇巨变”,其实,对食物的态度也是如此。一国饮食一旦流向海外,要么被视为该国文化的一个侧面,要么碰上本土优势论者,视之为舶来品,或有所保留地将其作为本土饮食的一种补充。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我考察了有相关记录以来,西方人在中国邂逅中国饮食的态度。一开始,西方人——那时主要是传教士和商人——对中国饮食充满好奇,视之为中国风情的一个方面。从18世纪晚期开始,西方人对中国饮食的描述越来越不友善,有时对中国的一些食品及其烹制方法表现出一种鄙视甚或是厌恶,不予接受。到20世纪,西方人对中国饮食的态度更为多样而微妙:有的把它看作中国烹饪法的成就,有的继续为批评和拒绝找各种理由,也有的抛开个人口味的好恶,以与中国普通百姓吃同样的食物来作为对他们的政治支持。在本书的第二部分,展示的是北美和英国对中国饮食的接纳。先回顾了第一家面向外国人的中国餐馆的开张,以及西方世界开始欣赏中国烹饪的情况,接着介绍了西方大众对中国饮食的普遍接受,这表现在方方面面:在西方的大小城镇,中国餐馆和外卖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商店和超市里供应大量中国食品;对中国风味食品市场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出版中国菜谱,媒体进行宣传,使吃中国菜成为时尚。最后一章则把所有上述变化放在饮食习惯的变迁这一大背景中,将其与饮食文化的全球化联系起来进行了一般性的讨论。由此出现了两个宽泛的主题。第一个是异域文化形象的分析,以及对其他种族的态度。历代美国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看法极为矛盾,哈罗德·艾萨克斯(Harold T.Isaacs)对此深有感触,他曾经主张将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的转变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尊敬有加的时期(18世纪);嗤之以鼻的时期(1840~1905)同情帮助的时期(1905~1937);钦佩赞赏的时期(1937~1944);幻想破灭的时期(1944~1949);敌视敌对的时期(1949~ )。不过,艾萨克斯很快承认,这只是大略的分期,实际上,上述各种态度可能同时共存;且就个人而言,其观点态度更是纷繁复杂。如果据此认为,这一研究回答了另一个社会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形象是如何形成并固定下来的,那未免太有些自以为是了。但是,集中于饮食这一主题的探讨,确实可以揭示出在对待外国事物的态度上存在着的复杂性。现今,西方对中国食物的态度固然会受到广告和国际资本主义的影响,但其基础还是在西方与中国几百年的交往中形成的。正是因为这一点,探究以往西方人对中国饮食的态度及其形成原因,在今天仍然很有意义。第二个主题谈的是西方人什么时候、怎么样、为什么改变态度,接纳了中,国的饮食。这一变化有两个特征:一是它刀义化上的接纳;二是这种变化是在近些年才发生的。当前,谈到英美饮食变化的书很多,其侧重点往往在烹调术和食疗上的发展,而不是饮食文化上的改变。然而,全球性的对国外食物的接受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追求美味和健康只是其中的两个因素。在英国,最富于戏剧性的例子是对印度食物的文化适应——1997年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超过25%的英国人每周至少会吃一次咖喱菜。它所以如此流行,应归功于其价格便宜,制作方便,同时也不乏美学上的认同。西方人吃中餐的原因也基本如此,但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对中餐的普及起了促进作用。为了弄清这些原因,我把英国人对印度食物和中国食物的接纳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比较。然而,我的主旨仍在于探寻中国饮食在北美和英国是如何被广泛接受的,这需要搜取中国饮食在西方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例证,包括:中国餐馆和食品店是什么时候开始吸引西方顾客的;中餐烹饪法和中餐是什么时候进入西方人的厨房并摆上他们餐桌的;西方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在家里自己做中国菜吃的。在早期,这种变化是中国企业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中西双方调整的结果:先是中国菜肴做了调整,以适应西方人的口味;后来,英美人的饮食习惯也逐渐有了改变。当媒体开始宣传中国食物,而出版机构也开始将中国菜谱列入出版计划之后,这种变化就加快了。近来,随着人们大力投资于中国食品的机械化生产、开设高档餐馆,中国食品的消费被推上了一个新台阶。如果对艾萨克斯前面所列的美国人对中国态度的变迁做个补充的话,我们现在大概是处在一个接受的时期急!!快餐对对于中国人和饮食文化有哪些影响?

❸ 中西方烹饪的差异

谈到中西文化的诸多差异,其实渗透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从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饮食来说,中国人和西方人无论再烹调技法上,还是在进餐方式上,都大相径庭。
再烹调技法上,中国人利用煎、煮、蒸、炸、炒等各种方法,尽其所能追求菜肴的色、香、味俱全;而西方人的烹饪方法较之中国人则简单很多,他们似乎不太在意菜肴的颜色和造型的美感,而把更多的注意力聚集在“怎样尽量保留食物的营养价值”上。这种差异使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注重形式,西方人注重内容。

再看进餐方式,中国人往往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对整着饭菜各取所需;而西方人则事先将食物分成小份,每人一份,各吃各的,互不相干。中国人的整体观念和西方人的个体意识在这种差别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从对颜色的好恶上看,中国人喜欢红色,把红色当成喜庆、兴旺的象征;西方人更喜欢蓝色,因为在他们的心中,蓝色是沉着、冷静的代表。由此可见 ,中国人崇尚热情,西方人注重理性。
再次,从造字方法上看,中国人以象形字为主;西方人以“尽量使人明白一个字的含义”为宗旨。这种目标上的差异分明表明中国人注重外形上的美感,而 西方人注重内在的实用性。
最后。从艺术角度上看,中国的国画大开大阖,泼墨写意,气势如虹;西方油画讲究的却是人体比例和光学原理。写意和写实的不同风格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民族个性:情感和理智。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历史渊源

综上所述,中西文化在现象上的种种差异都可以归结为最本质的一点:中国人重道义,重感情;西方人重功效,重理智。

这种差别是深刻地孕育在两种文化的历史渊源中的,按先秦诸子的观点,中华文化即“道”,是教化的工夫。“仁者爱人”,血缘的亲情是割不断的,在宗法社会的基础上成为中华文化的第一基石。从伯牙琴到赵氏孤儿。从古诗十九首到唐诗宋词,何处少的一个“情”字?!

与此不同,西方的一切学说的母胎都始于哲学。哲学的定义即“爱智慧的学问”。亚里士多德的逻辑,阿基米德的几何,都是重智的产物。

(三)、中西文化差异在当代的延续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历史上的差异依然延续和发展着。中国人希望对社会生活实行事先主动协调,在兼顾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前提下,选择一条个人前进的道路。从战争年代,英雄先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到和平年代,运动员为了祖国的荣誉,牺牲自己参加大赛,勇夺奖牌的机会,无

一事例不说明:整体至上的观念在中国人头脑里根深蒂固。究其原因,中国人重感情,重道义!

西方人希望对社会实行事后被动制约,用法律和组织措施来解决问题。这无疑是以理智为基础的。从英国的经验主义到美国的实用主义;从路德的宗教改革到韦伯的新教资本主义理论,再到穆勒的利己主义,都浸透着一种理智精神。在追求整体利益的过程中,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外国运动员常常以个人名义参加比赛,他们追逐的目标不是单纯的为国争光,更重要的是:使自己超越生命的极限,实现人生的梦想!这种“个体本位”的思想无疑来源于理智的指导。

面对目前世界的资源稀缺问题,中西方的态度依然不同。中国大多通过节制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来适应有限的资源。相反,西方的解决方案是: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尽可能的开发,以适应、满足人的无限欲望。为了满足欲望,不择手段,甚至垄断和战争。
(四)、中西文化的特征比较及优劣分析
中国人这种忍耐与节欲的性格特征,缺乏对交换的要求,从而,造成了历史上的中华民族虽然文化灿烂,却没有产生商品经济的土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几千年里,一直占主导地位。人们注重个人修养的提高,却很少关心“社会对个人是否功平”的问题,致使公民作为个体,其权利不是至上的。

在西方文明中,私有观念根深蒂固,其基本性格即坦诚、直率。个人生存的满足需要人与人的相互交换,使商品经济应运而生。同时,西方人十分注重“社会对个人是否公平”的问题,每个公民的合法权利都是第一位的
面对迥然不同的两种文化,我们无力去分辨哪一种文化更为优秀。因为,无论哪一种文化都各有所长,从而孕育了两种不同的文明;也各有所短,致使两种文化皆有不足,均尚待发展与完善。
中华文化的优势在于;关注人本身,以减少纷争;劣势在于:需要普遍的道德自觉的前提,最终要归结为个人心理状态的自我把握,难以实施监督保障措施。西方文化的优势在于:可操作性强;劣势在于:放任纷争。
因此西方人唯智,但是他们陷入了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中国人唯情,但是造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裙带关系。西方人运用先进的科学征服了自然,也破坏了自然的平衡,但现代化的光辉毕竟出现在西方;中国人克制自己以适应自然,但对现代科技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也奋起直追。
有比较方见差异,有差异方见和同。梅随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两种文化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让人类更幸福,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儒教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和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文化只有经过互相取长补短后,形成全新的文化体系,才能更合理的解决生存中的个体化满足问题,从而是得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达到和谐相处的境地。

❹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同的文化,改革开放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提供了途径,但是两种不同环境下产生的文化间的差异使得人们并不是相当认同。随着时间转移人们才慢慢发现西方文化中的优点,例如存在于 西方饮食文化 与中方存在差异但是却能相互提供优秀的观点。

中华饮食文化的特点
中华饮食文化的是东方古老的阴阳学说至今仍在影响我们的饮食生活,中国人的饮食追求是“美味享受,饮食养生”,把饮食的味觉感受摆在首要位置上,注意饮食审美的艺术享受。中国的传统饮食观,不存在营养的壤念,只讲究养生。饮食养生包括“辨证施食”与“饮食有节”两方面。原理还是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中国人把饮食作为一种艺术,以浪漫主义的态度,追求饮食的精神享受。

西方饮食的文化特点
西方近代科学文明,对西方饮食习俗的形成影响极大,西方发达的科学,分析食物的成份含量,掌握具体的营养要求,不过是小菜一碟。西方人对待饮食,首先讲有什么营养,能产生多少能量,味道则是次要的。如果加热烹调,会造成营养损失,那就半生不熟甚至千脆生吃。西方人把饮食当作一门科学,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注重饮食功能。

差异
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

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西方人饮食强调科学与营养,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菜肴制作规范化,因而厨师的工作就成为一种极其单调的机械性工作。再者,西方人进食的目的首在摄取营养,只要营养够标准,其他尽可宽容。

西方的烹饪方法不像中国那样复杂多变,西餐的装盘立体感强,可食性强,所有进盘的食品绝大多数都能食用,点缀品就是主菜的配菜。西餐的原料多选择新鲜、无污染、天然、操作工艺自然的,尽量发挥其本味,干货原料用的不是太多,牛奶在西餐中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❺ 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在两个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将会通过大量调查得来的数据及细致的研究为您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异同,优劣,希望对您今后的饮食结构的改善有所帮助.
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五千年的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千百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辽阔国土的地域差异,四大菜系逐渐形成,四大菜系自成体系,各有特点,但共同点是用料复杂考究,制作方法复杂,口味多种多样.
西方以欧美为代表,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到中世纪,欧洲文化已十分完善,在此期间,旧西方的饮食文化已经形成.其主要特点为:主食以面粉为主,原料也较为丰富,制作方法较中国简单,但同时也十分注重口味.
今天,中国饮食文化总体与以前无太大区别.近代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逐渐有一些面包,蛋糕等进入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但其总体特点并无太大改变.
反观西方,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后,随着技术的革新,人的生活速度加快,营养而简单的食品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而西方饮食文化也在发生较大变化,向着高热量,简单,便于携带的方向发展.以肯德基为例,其推出的食品多种多样,但原料不外乎面粉,肉类,蔬菜,薯仔.
我们可以列表加以比较:

西
原料
名目繁多,多种多样
肉类,蔬菜,面粉,奶制品等
制作方法
考究,炸,蒸,煮,焖等多种方法
较简单,以炸,烤,清水煮为主
营养
营养少且不集中
营养全面,含热量高
侧重点
口味
营养,方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中国人对有着快捷,方便,营养等特点的西方饮食文化逐渐认可.以下是肯德基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1987年,在北京前门,第一家肯德基开业;
1996年6月25日,第100家肯德基在北京开业;
截止2002年9月12日,已有700家肯德基在中国开业.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从1987至1996年的9年中,有100家肯德基落户中国,而从1996年至2002年短短的6年中,就有600家肯德基出现在全国各地.这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中国人开始逐步接受西方饮食文化了.
但这也不能完全说明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在现代社会就没有市场了,也不意味着西方饮食文化已完全占领了饮食文化的至高点.
与此同时,我们也进行了问卷调查:
我们在学校,街道,商业区共发放问卷100张,收回97张,其中95张为有效问卷.
年龄段主要集中于10至20岁,其余年龄段也有分布.主要是考虑这一群体消费观念超前,是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且在10到20年内是未来市场的主要消费者.
在被问及是爱吃中餐还只西餐时,有67人选择中餐,占总数的70.5%,另外28人则爱吃西餐,占总人数的29.5%.而他们的理由有52%是合口味,其次是健康,有26.4%,便宜,方便,其他分别占7.2%,9.6%,4.8%.可见中餐还是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而受访者也承袭了中餐重视口味的观点.
对自己的食品提出希望时,希望自己食品味道好的有46人,占总数的41.1%,排在第一位;希望自己食品营养丰富的有40人,占总数的35.7%,排第二.可见味道与营养是人们选择的重要前提,而味道略高于营养.同时,在受访者中,认为中餐对健康意义不大的有24人,占总数的23.8%,认为西餐价格高的人数高达44.2%.
综上所述,中餐在口味,价格两方面占有优势,而西餐则在营养方面略胜一筹.
所以我们认为,在中西方饮食文化发生交锋时,中国的饮食文化需要有一个变革:首先提高食品的营养,使同一中食品所含营养尽可能广泛;其次,在保证口味的同时,逐步适应当前快节奏的生活;第三,降低成本,在价格上取胜.
总结: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是明显的,而且各有长处.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交换的加快,中西方饮食文化将会相互交融,取长补短.人们将会享受到更美味,更快捷,更营养的食品,最终受益

❻ 中西方烹饪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大不相同。首先,烹饪手法不同,西方多以煎烤肉类,生拌瓜果蔬菜为主。而中国煎炒炖煮,炝溜红烧,油炸凉拌等等方式多种多样。其二,调味的基料不同,西方大多以牛奶,奶酪等作为基本佐料。中国则以酱油,陈醋为基料,可以说口味是一点也不相同的。西方人爱吃肉,甜点及生冷的东西,饮食比较简单。中国人爱吃东西就多多了,酸甜苦辣,麻辣鲜香口味丰富,尤其喜欢淀粉类食物,同时也喜欢吃热的食物。其三,饮食礼仪不同,西方人使用刀叉,高脚酒杯。饭前饮用苏打水,柠檬水,饭后甜点。中国人使用筷子汤勺,饭前爱喝汤,饭后爱喝茶。餐前的仪式中西方都是有的,很多西方人就餐前会先感恩上帝赐予的食物。而中国很多地方的习俗也是就餐前装上食物孝敬先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东西方的饮食文化也在慢慢互相渗透,提高。相信以后世界各地饮食文化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好!

❼ 中国和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饮食是全世界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历史的积淀,饮食也逐渐发展形成一种文化。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人们价值观念、社会环境、传统文化等差异,使得中国和西方国家在饮食文化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饮食观念上的差异
中西方饮食观念差异,可以概括为:中国的饮食观念相对感性,西方国家的饮食观念相对理性。
中国有着名的“川、粤、苏、闽、浙、湘、徽、鲁菜”8大菜系,各菜系有着各自的文化特色,苏、浙、徽菜系如江南美女,粤、闽菜系如儒雅公子,川、湘菜系如才子,鲁菜系如北方壮汉。这些菜系尽管风格迥异,但是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注重对“色、香、味、形”的追求,所以说中国人饮食看重饭菜的外在,注重饭菜的感官享受,饮食观念偏向于感性。

打开网络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西方人崇尚理性主义,他们关心食物是否能够给他们带来营养,食物的味道、色彩、形状等不是他们的追求的重点,即使有些食物很难吃、很难看,只要有营养,他们也会照吃不误,使得多数西方人的体格健壮、个子高大。因此,西方人的饮食观念是理性的。

2、烹饪方式的差异
概括地说,中国的烹饪方式复杂多样,西方的烹饪方式相对简单机械。
中国的食材是丰富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没有中国人不敢吃的,西方人认为没有营养的动物内脏、鸡爪、鱼头等,在中国人看来都是做菜的好材料。中国菜的烹饪方式很多,包括炒、煎、炸、拌、炝、煮、蒸、烧、烤、拌、卤、焖、爆、泡、熏、腌、焯、涮、扣、煨等,其中最常用的当数炒了。而且,有时候做一道菜可能需要涉及多个烹饪方式和复杂程序,一种菜也会变换烹饪方式,做出多样化的菜品。

西方人的烹饪方式要简单很多,主要是烧、煎、炸、烤、焖等。各种做菜原料也是单独制作,很少掺和在一起。假如要是做个西红柿鸡蛋菜,中国人会把西红柿和鸡蛋掺和在一起炒,西方人则会在煎好的鸡蛋边上配上些西红柿片。由于西方人做菜的简单机械化,自然就形成了快餐文化,产生了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快餐店。西方人烹饪方式尽管简单机械,但是食物营养还是 比较充足的,而且确实比较方便快捷。

3、吃饭方式的差异
概括地说,中国人吃饭是共食制,西方人吃饭是分食制。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团圆,吃饭时候也会围坐在一起,宾客也会高声聊天,餐桌文化气氛活跃,人人都乐在其中,共享美食。在吃饭过程中,互相之间也会夹菜、劝食等。如果将饭菜分开食用,总觉得打破了待人接客的规矩,甚至是不礼貌的表现。

西方人吃饭的分食制,和他们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一脉相承。在餐桌上,每个人的食物都是定量配置的,吃饭的过程中客人按照各自的需要取食,不经客人同意,主人是不会主动为客人夹菜或者劝客人喝酒的,整个吃饭过程中,人们是轻声交谈、环境和气氛相对安静。中国人在餐桌上表现出来的热情、大声聊天,对于西方人来说,是不礼貌的表现。

总的来说,中西方饮食文化是不同的、有差异的。饮食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头等大事,饮食有时候不单单只是果腹的作用,而且也是中国人追求烹饪艺术、丰富节日文化、加厚亲朋感情、促成生意合作的重要媒介。而饮食对于西方人的文化含义,相较中国人来说,则相对简单了很多。不过,在一些西方人看来,中国的饭菜确实很好吃啊!

❽ 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在两个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将会通过大量调查得来的数据及细致的研究为您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异同,优劣,希望对您今后的饮食结构的改善有所帮助.
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五千年的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千百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辽阔国土的地域差异,四大菜系逐渐形成,四大菜系自成体系,各有特点,但共同点是用料复杂考究,制作方法复杂,口味多种多样.
西方以欧美为代表,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到中世纪,欧洲文化已十分完善,在此期间,旧西方的饮食文化已经形成.其主要特点为:主食以面粉为主,原料也较为丰富,制作方法较中国简单,但同时也十分注重口味.
今天,中国饮食文化总体与以前无太大区别.近代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逐渐有一些面包,蛋糕等进入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但其总体特点并无太大改变.
反观西方,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后,随着技术的革新,人的生活速度加快,营养而简单的食品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而西方饮食文化也在发生较大变化,向着高热量,简单,便于携带的方向发展.以肯德基为例,其推出的食品多种多样,但原料不外乎面粉,肉类,蔬菜,薯仔.
我们可以列表加以比较:

西
原料
名目繁多,多种多样
肉类,蔬菜,面粉,奶制品等
制作方法
考究,炸,蒸,煮,焖等多种方法
较简单,以炸,烤,清水煮为主
营养
营养少且不集中
营养全面,含热量高
侧重点
口味
营养,方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中国人对有着快捷,方便,营养等特点的西方饮食文化逐渐认可.以下是肯德基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1987年,在北京前门,第一家肯德基开业;
1996年6月25日,第100家肯德基在北京开业;
截止2002年9月12日,已有700家肯德基在中国开业.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从1987至1996年的9年中,有100家肯德基落户中国,而从1996年至2002年短短的6年中,就有600家肯德基出现在全国各地.这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中国人开始逐步接受西方饮食文化了.
但这也不能完全说明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在现代社会就没有市场了,也不意味着西方饮食文化已完全占领了饮食文化的至高点.
与此同时,我们也进行了问卷调查:
我们在学校,街道,商业区共发放问卷100张,收回97张,其中95张为有效问卷.
年龄段主要集中于10至20岁,其余年龄段也有分布.主要是考虑这一群体消费观念超前,是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且在10到20年内是未来市场的主要消费者.
在被问及是爱吃中餐还只西餐时,有67人选择中餐,占总数的70.5%,另外28人则爱吃西餐,占总人数的29.5%.而他们的理由有52%是合口味,其次是健康,有26.4%,便宜,方便,其他分别占7.2%,9.6%,4.8%.可见中餐还是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而受访者也承袭了中餐重视口味的观点.
对自己的食品提出希望时,希望自己食品味道好的有46人,占总数的41.1%,排在第一位;希望自己食品营养丰富的有40人,占总数的35.7%,排第二.可见味道与营养是人们选择的重要前提,而味道略高于营养.同时,在受访者中,认为中餐对健康意义不大的有24人,占总数的23.8%,认为西餐价格高的人数高达44.2%.
综上所述,中餐在口味,价格两方面占有优势,而西餐则在营养方面略胜一筹.
所以我们认为,在中西方饮食文化发生交锋时,中国的饮食文化需要有一个变革:首先提高食品的营养,使同一中食品所含营养尽可能广泛;其次,在保证口味的同时,逐步适应当前快节奏的生活;第三,降低成本,在价格上取胜.
总结: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是明显的,而且各有长处.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交换的加快,中西方饮食文化将会相互交融,取长补短.人们将会享受到更美味,更快捷,更营养的食品,最终受益

❾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1、用餐方式的差异

在用餐方式上,中国与西方社会存在着巨大差异。中国人是喜欢热闹的,因而逢年过节,人们都喜欢一家围在一大桌饭菜前一起就餐;

在公司年会时,领导与下级员工也会在一起聚餐,大家有说有笑,边说边聊;在吃饭时人们都会很活跃,相互敬酒、劝菜等等,整体营造出一种热闹温暖的氛围。

但是在西方国家,他们的用餐方式就与我国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人没有中国人团圆与热闹的吃饭习惯,他们喜欢在安静、优雅的环境里就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餐盘,而每个人的食物都是提前分配好、搭配好的,并没有中国式的一大桌子人围着一堆菜共同而食。

2、饮食内容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饮食所包含的内容也很多,其中主食以谷物为主,其次中国的蔬菜种类很多,植物类菜品占主导地位。

西方人则与中国人不同,他们的食物中动物居多,这与他们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背景有关。

在原始西方社会,很多人以打渔、捕猎与养殖为生,而种植业在西方社会并不发达,因而人们习惯在动物身上完成吃、穿、用的需求。因而在西方国家,食物中动物类居多,如牛肉、羊肉与猪肉等。

3、烹饪方法上的差异

在中国,烹饪是十分讲究的一门艺术。中国的烹饪方法是五花八门的,如煎、炒、爆、炸、溜、焖、蒸、煮、炖、烤、烩等,都是厨师们对食材进行改造的方式;

在进行烹饪时,中国人讲究口味与形式的统一,做出的食物更加讲究色、香、味俱全,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失败的烹饪。

在烹饪方法上,西方人大体只有四种方式:煎、烤、焖、炸。这是因为,西方人注重营养的保护,他们认为过多的烹饪工序会破坏食物的营养。

❿ 中西餐的区别和西餐传入中国对中国饮食文化的 影响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简单点的说就是,方式中餐是合餐,西餐是分餐制。中餐汤在后,西餐汤在前。
物具中餐是筷子,西餐是刀叉。中餐正式场合为圆桌,西餐正式场合为长方桌。
礼仪中餐讲究热闹,西餐讲究安静。中餐希望菜有富裕,西餐没有这个习惯。中餐酒席上不能抹菜的汤水吃,西餐可以用面包占汤汁,不算失礼。 具体点的说就很复杂了,很多是一本书专门介绍中西餐的区别的,如《中西餐的区别》至于西餐对中餐的影响,也比较复杂 ,可以说方方面面~!如下: 厨师培训

在很多发达国家,厨师的培训相当严格。持证上岗是必须的。例如在近邻日本,1954年前后就颁布了《厨师法》,厨师的教育、考核标准相当严格。

一些西方国家的厨师学校课程设置除了烹饪技术本身的学科领域,如营养学、食品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医学、农学、水产学、林学、畜牧学、食品学、工艺学等,还开设经济学、营销学、心理学、历史学、民俗学甚至新拓领域中材料学、电子学等,广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烹饪饮食行业是变化很多的行业,一般的西方烹饪学校都配有多媒体教室,使学员能很好地了解国际上有关烹饪的新观点、新成果、新方法。使烹饪教育成为动态的培养,不断适应社会需要o

西方厨师良好的敬业精神,也和他们所受的良好的学院教育分不开。厨行很早以前在国内属下九流,往往招人歧视,很多人是走投无路才人厨行。前辈中有一部分厨师目光短浅,常为吃饭而工作,所以有时自控能,力较差,而影响整个行业,人们旧时管厨师叫“厨子”也是很贬义的一个词。在西方国家的大部分厨师学校,职业道德是必修课,首先强调这是一个很高尚的行业,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律意识和敬业精神。

西方很多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将厨师考核标准固定下来,先后颁布《厨师法》、《营养师法》,把厨行的准入点提到一个很高的层次,这也是西餐厨师素质相对较高的一个原因。

厨房设备

国外餐厅的厨房一般较宽敞明亮,餐厅与厨房面积的比例一般为l:0.6至1:lo西餐厨房常根据食物制作的不同 过程和需要,把厨房分割为生菜加工、生肉加工、海鲜加工、热菜加工、冷菜加工、面包加工、点心加工、雕刻装饰间等。其中大型厨房热菜加工又分海鲜制作组、烹调兼每日特菜组、制汤组、烧烤组、扒类菜肴制作组、蔬菜菜肴制作组、蛋类菜肴制作组等。总之国外西餐厨房分工比较明细,每个厨师职责分明,同时他们的设备也很是齐全,专用性较强。

西餐设备主要指各种炉灶、保温设备和切割设备等。现代西餐设备经过多年改进,已经具有经济实用、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等特点。

现在很多西餐设备形成组合式,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其内部还带有温度控制和时间控制装置。当今的西餐切割机械更趋向于多功能化,现将部分设备介绍如下:

开放式烤炉:火源在炉的顶端,也有人称之为锔炉。其内部有不锈钢架,可通过升降架的高度来控制菜肴的受热程度。用这种炉烹制的食品不仅成熟快,而且颜色容易控制。

平板炉:与扒炉相似,热源在炉面下方,热源上是一块方形板。食物可在铁板上煎熟,使用这种炉工作效率较高,且卫生条件好,如采用这种炉加热中餐中的砂锅类菜肴,受热会更加均匀,火的大小也易控制。

烤箱:是西厨房的主要设备,用途很广泛,主要分面点烤箱和菜肴烤箱两种,这在中餐当中常混用,根据其工作方式又分常规式、对流式、旋转式、微波式烤箱等。

饭转式烹调炉:这是一种非常实用、方便的设备,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为方形锅,下半部分为加热炉,上面的锅可向外倾斜,使用较为方便。

锯骨机:主要用途是切割带骨的大块肉类,在大型厨房使用很方便,且标准易控制,效率高。

其它还有比较实用的万能去皮机、蒸箱扒炉、多功能搅拌机、切片机、切割机、开面机、保温车、发面箱、保温灯等。另外在国外的很多厨房其刀具亦根据不同的用途分为若干种,如厨师刀、片刀、沙拉刀、剔骨刀、锯齿刀、砍刀等。锅具根据不同用途分为调味汁锅、平底锅、蒸锅等。

由于国外有些厨房设备的专用性强,自动化高,人性化设计程度高,形成了方便实用的特点。又由于厨房的分工明确、仔细、专业,所以厨师的熟练性较强,从而更容易保证出品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原料标准

中国厨行有句话:“厨师三分艺,用料七分功”o强调厨U币个人对原料的选择、分档使用的重要性,也就是原料的标准对菜肴的出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国外,供应商已根据原料的特点,使其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厨师不再是单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和确定使用哪种原料。例如在美国,由于FDA(食品药物局)和农业部对食品原料的检查督导,1994年7月以前在市场上销售的食品全部注有成分、脂肪含量及热量等。橄榄油根据不同需要也分为纯油、精油、一级、二级等。现将部分国外西餐原料加以简要介绍:

牛奶:牛奶在西餐中是不可缺少的原料,它根据不同需要分全脂牛奶、低脂牛奶、撇脂牛奶。

全脂牛奶是指未经撇脂的牛奶,含有约3.25%的乳脂,需经过同质处理,也就是把牛奶倒入高速搅拌机进行加工,使奶油与其它物质搅拌为一体。

低脂牛奶是经过部分提取奶油的牛奶,通常含乳脂约为0.5%一0.2%之间。

撇脂牛奶是提取全部乳脂的牛奶,几乎不含乳脂。

其它例如一些平常原料也有严格等级。美国鸡蛋(AA)特级,一级(A),二级(B),三级(C)等。

以上只是简单的举例,在西方发达国家烹饪原料的严格分类标准,减少了厨U币因经验不足对材质的把握不准而造成烹饪失误,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保证了出品质量。

操作规范

餐厅菜品的质量稳定来自于标准化的操作,在国外的很多厨房,由于分工的细致,有些菜点类似于流水线作业。控制出品质量的是每个餐厅做好的标准菜谱,也就是从原料的选择、采购、清洗、切配、加工、装盘整个过程,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这样就减少了很多人为因素,保证出品质量的标准统一。

正餐的操作规范保证了出品质量,但还是需要厨师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而西式快餐称雄世界的秘密武器更是源于统一操作规范。麦当劳食品配方采自于总部,他们能用很短的时间将对食品生产一无所知的学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熟练工人;靠的就是厚达几千页的各种规范,所以即使公司人员流动很大,她的服务及出品质量仍能很好地保证。

现在国内很多酒店也正在做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一些是流于形式,对出品的控制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操作规范时紧贴我们的实际工作,更人性化,可操作性强。

营养搭配

美国FDA规定,市面所售食品必标出其所含营养成分。在食品的检测上,他们拥有较为先进的检测设备,能很好地测算出食品成熟后的实际营养。据笔者所知,目前国内的测评软件所检测的菜谱营养量,其实生料的累计,而真正的烹调后的营养含量测评过程较为复杂,真正用到的很少。

西餐的肉类以鸡、鱼、牛、羊肉为主,同时在配菜上更注意荤素及营养搭配。西式正餐一般就三四道菜,数量不是太大,营养却较为合理,不像中餐现在还以聚餐为主,八九人围一桌,凉菜、热菜、主食至少十五六道,不但卫生方面不合理,而且营养摄入也不合理。每人只取自己所喜欢的食品,虽品种多,但营养未必平衡。再需注意的是色彩、营养的搭配,现中餐大部分还是荤食为主,仍在受“三高”困扰。

西餐的原料多选择新鲜、无污染、天然、操作工艺自然的,尽量发挥其本味,干货原料用的不是太多。

在烹调油的使用上以橄榄油为主。很多人恐怕不知道,橄榄油其实是新鲜的橄榄果汁,摘一颗橄榄在手中,轻轻一挤,就会有汁液流出,不同于我们所熟悉的粘手感觉,是清淡油。恐怕在食用油的世界里,只有它最新鲜,因其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特殊成分而具备强大抗氧化功能,不但人体易吸收,而且烹制出来的菜点没有杂色。

目前,鲍鱼、鱼翅的烹制水平高低好像成为中餐厨师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他们对鲜鲍的烹制方法有多种,可做刺身、炖汤,也可能与蔬菜一起盖到饭上蒸,同时拌上葱、蒜、胡椒等。味道很不一般,营养更是合理。

中国的点心主要使用大油,所含的是大分子饱和脂肪酸,过多食入对人体无益,而西点主要以黄油为主,主要是奶油中分离出来的油脂,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D及无机盐,不但气味芳香且有利于人体吸收。

莱点装盘

西餐的装盘自然立体感强,可食性强,所有进盘的食品绝大多数都能食用,点缀品就是主菜的配菜。

中餐工艺的变化较为复杂,很多菜点都费工费时,点缀过多,进盘的很多不能食用,不但造成原料的浪费,而且效果未必好。

卫生方面

西餐在制度、教育上对卫生要求很严格。在香格里拉经常要接受培训,有专门的酒店卫生负责人讲解、示范、考试。对鸡蛋的卫生要求也不像我们拿起来就打,很多脏东西都打下去。每天都要打扫,冰箱、冷库都是如此。分餐要戴手套口罩。

敬业精神

国外公司这样教育员工,把公司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公司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一切要服从公司的安排,只有努力拼搏才是对公司最好的回报。

工作效率

在国外当厨,工作紧张、快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很多情况是当时对你说,马上要结果。在那种环境中,厨师的工作是非常紧张有序的,上千人的酒席,十几个人做起来井井有条。

烹饪大赛

国外烹饪比赛含金量高,有时一个项目通过三天的比赛,最高奖可能就产生一两块银牌或是铜牌,不是前几名一定就是金牌,评委对菜品的要求很高。西餐的烹饪大赛项目很多,有二十几个,不像中餐比赛只是那几项,这对厨师从多方位提高技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为“好享来”刚入住我们这里,开业五折优惠,我们三口也去凑热闹,餐厅为了招待更多的人,桌椅排放的很拥挤,缺少西餐厅的优雅从容,桌子一拉流摆开,像农村的流水席。

其实真正的西餐厅最注重环境的高雅幽静。
西餐是用心情吃饭,而中餐是用吃饭来调节心情。

西餐是在悠扬的音乐中,慢慢的吃着的同时,感受着一份悠闲的心情。而中餐是不能冷寂的,那需要热热闹闹的氛围,不同的席间要有不通的说辞。

西餐最好是心情很好,或者很不好的时候,一个人或者两个人独座,默默的吃,漫无目的的飘飞着思绪,中餐应该是呼朋喝友,吃的是酣畅淋漓,尤其是酒逢知己,亲人团聚。
中餐的细致考究是西餐所无法比拟的,西餐太注重营养的搭配,就失去了光彩夺目的外观,尤其是五成熟的食品,血淋淋的触目惊魂,品种也没有中餐的繁多,中餐讲究色香味具全,中的究烹炸煎炒,不同的火候,不同的原料,甚至不同的手法,都能烧出不同的佳肴。
西餐是随意中透着郑重,中餐是郑重中透着随意。所以在情人节或者平安夜这些洋节日里,坐在低低的沙发上,或者摇椅上,听着那若有若无的钢琴曲,能随时享受一份感动。但是在春节、婚庆或者有朋自远方来,那就需要那团团的围坐一桌,席间交杯换盏,统筹交错,甚至不喝醉几个都不能表达这份好心情,更表现不出热情好客,这时你要是心悠魂荡是万万不行的。

阅读全文

与西方烹饪文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9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7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3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1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3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3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8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7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8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