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抵制外来文化进入中国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外来文化有好的地方我们要吸取,这才是正道,凡是外来的都抵制,那就是闭关锁国,故步自封。
我们青少年应该要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赖我们广大的青少年学习和传承。对外来文化,我们则不应该纯粹的接受或拒绝,应该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为我所用.而扬弃其糟粕,拒绝其消极影响。
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创造主体、来源、内容、风格、精神等方面各有不同,但是,两者之间并非不可逾越。中国文化是我们的本土文化,站在本土文化的立场上,外来的文化是可以通过中国化而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而实现对外来文化的中国化。
文化建设主体通过对外来文化的选择、吸收、转化等过程,使外来文化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与中国的优秀文化有机结合,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实现文化和实践的结合,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外来文化的中国化是文化建设主体对外部文化做出的自主、自觉的选择。中国化的对象是外来文化,但并非所有的外来文化都有中国化的必要和可能,我们把哪一种外来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哪些文化成分中国化,这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对外来文化的选择,首先涉及到对外来文化的价值判断,判断的根本标准是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只要是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我们就可以把它中国化,否则就没有中国化的必要了。
外来文化的中国化是中国人以中国文化模式为框架改造、转化外来文化的过程。外来文化中国化是国人出于对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拓展中国文化的内涵,保持中国文化的特色,丰富中国文化的内容,促进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外来文化的中国化是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外来文化的创造及其传承主体也积极参与外来文化中国化的过程,并且为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做出一定的贡献,但其目的是在于传播、推广外来文化,让中国人接受和认同其文化。
外来文化的中国化是复杂的文化创造过程。外来文化的中国化不是单纯引入一种异质文化,也不是简单地对接、拼凑两种不同质的文化。
而是以外来文化为文化资源,对外来文化的批判、借鉴、改造、吸收的创造性过程。在内容和形式上,经过中国化的创造性过程,外来文化的外在性得到真正地克服,而内化为中国文化的要素。
在文化功能上,通过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得以逐渐消除,消极作用转化为积极作用。创造性体现了外来文化中国化的深层本质。
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包含着多层次的丰富内容。概括地讲,外来文化中国化包含着理论层次和实践层次的内容。理论上,外来文化的中国化是指外来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结合;实践上,外来文化的中国化是指外来文化和中国社会实际的结合。
文化结构、理论结构和实践结构都是多层次的,因而,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包含着具体和丰富的内容。外来文化的中国化,既包括了对外来文化的理论批判、借鉴、改造、吸收,也包括了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而引起的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外来文化的中国化是解决文化矛盾、使中国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过程。外部文化一旦传入中国,外来文化和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之间就会产生矛盾,特别是外来文化处于强势的情况下,矛盾更加突出,两者存在相互同化的趋势。
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就是自觉地、主动地解决外来文化传入中国之后引起的文化矛盾问题,使外来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外部矛盾转化为中国文化的内部矛盾,从而推动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❷ 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以祖先传下来的优秀文化为主要目标继承和学习,对于外来优秀文化吸收加以利用,让两者相结合,然后使中华传统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不断的发展,推出新的中华文化,让其成为优秀的中华文化!
在把握好中华文化的发展的同时,已不能忘记民族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是一个民族的骄傲。借鉴各国文化,满足日益高涨的精神需求的同时,立足于民族文化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在世界文化盛宴当中博采众长!
❸ 谈谈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外来文化
所有民族文化都是在不断地汲取不同文化的过程中逐渐成型和发展壮大的,任何一个固步自封的民族文化都难逃灭亡的命运。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但是对于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他又碰巧是一个文化根基很浅甚至是没有文化的人来说,拒绝外来文化是最好的选择。这种愚蠢的人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无外乎是一种极端自卑的心理造成的------本民族的文化,由于有一种传承的因素在里面,即使你没有读过几天书,也能了解一二;外来文化,文化根基浅的人无法去仔细和深入的研究,所以往往会产生误解甚至仇视,出于掩盖自己无知的需要,选择排斥和歪曲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任何文化的主要内涵都是真、善、美,只不过外在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能使本民族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从而获得更强的生命力。纵观当今世界,几乎所有被人称道的古老文化都是死去的文化。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爱琴文明、古埃及文明,都在顽固的封闭中被历史的车轮碾入尘埃中。坚强生存下来的古文明,只有我们大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得以传承至今的主要原因就是,唐朝以前的先民不断地汲取外来文化的营养,使自己的文化增强免疫力的直接结果。宋以后,根据史学家普遍的观点,是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下降的阶段。其中主要原因是,宋以后的中华已经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一统,自我封闭的状态逐步加强,从而使自己无法获得更新这样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延续到满清后期,尽管统治者在历史还算是很明智的统治者,但依然难逃覆灭的命运。
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是在反封建、反保守,提倡科学与民主的号角声中得以成功的,是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又一次成功的革新,着这种革新非但没有对我们的文化造成损害,反而使得近代中国进入国际社会,声望和国力空前加强。
在今天,保守的封建势力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各种伪国学打着堂而皇之的旗号在煽动人民顽固的排斥外来文化,使得现今的我们在世界上显得空前孤立,我们必须警惕这种现象!
❹ 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社会的变迁影响我们对外来文化的态度。社会的需要与社会的心态决定我们怎样去看待外来文化,研究外来文化。文化是人类的财产。人类的交往,就提供了不同文化间的接触与交流的机会。因此文化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在文化的接触中,人们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状况而产生的心理,以及自己社会的各种需要决定如何去对待外来文化。
自己的文化受到冲击,更严重的是受到别人的轻视,可能出现三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是更爱自己的文化。最早的例子见于战国时期的楚国。 中国近代史上出现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更是和面对外来文化的压力有关。民族国家处于衰败时期,以自己的文化认同为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民族,并将外来文化和国家存亡联系起来,导致封闭排外。或者认为外来文化的任何优点,都是自己的文化里早已具备的,梁启超所说的:“清季承学之士,喜言西学为中国所固有。” 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而出现的产物。
第二种态度
第二种态度,是崇拜外来文化,认为自己一切都不如人,这是过分崇洋。不少人尽管不同意或者嘲笑“假洋鬼子”,但内心却难免多少认为自己不如人。尤其在鸦片战争以后的一大段日子里,中国被迫接受西方文化之后,中华民族多少都存在这种心理。这充分表现在各种社会行为,学术行为,文化行为,和语言行为上。在中英双语社会里,社会语言学者研究语码转换或语码混用,都发现华人用中文时杂用英语的现象,非常普遍,而说英语时杂用中文的,却非常少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是一时找不到适当的词语之外,也和把说“英语”认为是受高深教育、代表高社会阶梯有关。
在这种心理的压力下,主张各个领域里全盘西化,但对于传统的价值根源却也有人不能完全放弃,因此出现了民族主义情绪与文化自卑感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特征。但“抛弃黄土文化,接受蓝色文化”的崇洋现象,却是这个特征里的主导,最为主要的倾向。
第三种态度
第三种态度,是以自己的文化为本,客观地审视外来文化,接受外来文化里有益于自己的成分。充分地吸收外来文化不仅不会使自己原有的文化传统中断,而且会大大促进自身文化传统更快更健康地发展.外国文化不是洪水猛兽,外国的文化性格也产生了无数个对人类文明有着重大贡献的人物。没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也就不可能充分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当今文化的发展,必定是全球意识和民族意识的结合。这种态度,通常只有在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建立以后,才有可能出现。当民族国家处于兴盛时期,文化认同不仅强烈,而且也易于接受外来文化,从外来文化中吸收有益于自己发展的东西。这个时期的文化态度通常比较开放,宽容。
这是一个日趋多元的时代,各种价值观、各种文化形态以及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在改变着我们,不论是中国新生代,还是那些提议不能让新生代姓“西”的人们。随之而来的,这样的现实格局也必将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性格。我们不再像一百年的中国人那样闭关自守,妄自尊大,我们开始具有了睁眼看世界的能力,我们变得开放而包容,积极而正是一个文化多元时代应有的文化性格,也正是绝不同于以往那种文化性格之所在。
传统文化当然是不能丢弃的,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却必然决定于,它能否与现代文化、现代文明相互交融。什么是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大约从一册《增广贤文》里就不难得到答案。但我总以为,面对一个日益开放的大世界,我们恰恰需要丢弃的是传统文化中以中庸、封闭、内敛以及小富即安、无为而治为特质的民族性格。
我们面对的真正问题,不是如何一古脑地回到传统文化中去,这本身就忽视了文化应有的发展性。因此我们要面对的,是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意识相融合,培养一种真正具有这个时代的特征的文化性格。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它的与时俱进性,无此,难以代表最先近的生产力。因此文化本身就喻含了一种“化”的能力,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化人为我,化外为内,化西为中。所以对于焦虑于姓“西”现象的人而言,换言之,对于中国未来文化性格的养成而言,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一种开放、包容的胸襟之下,建立一种“化”的机制,这种“化”,是一种拿来,但更有一种扬弃。如果没有这一点,一味复古,我想既不可能阻挡外来文化的进入,也不利于现代文化意识的生长。
我们曾经争论过多年有关姓资姓社的问题,但这种争论终于历史性地统一到发展上来;我们又开始争论起了姓中与姓西的问题,在我看来,这样的一种争论同样需要统一到发展上去。21世纪,中华民族重新建立自己的信心,有人认为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中国的世纪。民族自信心的重建,使中华民族有可能重新审视外来文化,更客观的对待、研究外来文化,接受外来文化.以自己的文化为本,有信心地、客观、包容地审视外来文化,接受外来文化有益于自己的成分.如果不能汲取外来的、有益的文化以充实自己,并不断地扬弃本民族文化中不利于自己发展的东西,将阻碍自己的发展。只有以自己的文化为基础,不断地融合汲取外来文化中先进的因素,才有助于自己文化的发展。
❺ 我们应该如何抵御文化入侵呢
正确抵制文化入侵,就要知彼更要知己。把我们原有的文化重拾起来,继续研究、传承。在世界思想文化交流交锋中不能妄自菲薄,不能丢失自我。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贸易的国际化必然伴随着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和交锋。
面对西方发达国家思想文化的强势进入,我们不能因为眼花缭乱而茫然,不能自卑、不能失忆。要正确进行国际比较,要有中国立场、要有民族情结、要有自我意识、要有文化定力。
不忘初心方能始终。每一种思潮在历史的岁月长河中流淌到现在,都会后继乏力。这就需要我们后来人亲自去寻找民族文化、民族文学的深层次含义。重新拾起当年老祖宗们给我们留下的文化根骨,在当代社会加以引导宣传和推广。
❻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抵制外来不良文化
1)加强栽培自己的文化,要提高自我素质和道德素质。大学生是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当代文化繁荣政策的反应需要的学生以学习的硬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了相应的理论文化知识,我们可以保持步伐在今天的必由之路是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高品质的人才资源竞争;到最前沿的高端技术,以保持与国际发达国家的步伐。我们的毕业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和道德生活也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它是不可能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国家和人民的,它是很难为!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在大学生活,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前景!我们必须把重点放在自我,有内涵,气质的培养,自觉抵制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它也需要我们从文化学习过程中汲取养分,来充实自己的心灵!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认真纠正自己的生活态度,即:生活,当现实生活中,生活应该是看好生活前进!
3)文化是体现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中国的文化和繁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来抵御外敌入侵的不良社会意识形态!所以,这反过来要求学生到采取主动,以学习和实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统,自觉地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自己,学习来认识和分析问题,用马克思的世界前景和方法。
4)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我们要继承和吸收的文化遗产,在过去的优秀文化成果为目前的关键,西,要认真学习,中国近代史上,与心脏的中华民族蹂躏世纪现代历史!
❼ 怎样对待外来文化
一、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不分精华和糟粕,全盘否定民族文化,是历史虚无主义。其结果:一方面摧毁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依赖仰仗其他民族,甘做其他民族的附庸;另一方面必然走向全盘西化,把资本主义当成救世良方,主张一概吸收,全盘肯定,照抄照搬。资本主义在几百年发展中,为人类创造了空前的生产力,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成果。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资本主义创造的文化里,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鱼目混珠。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享乐主义的人生观,极端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和白金主义的价值观,都是腐蚀民族的灵魂,消蚀民族意志的精神“鸦片”。对待外来文化,我们必须以鲁迅为榜样,学习鲁迅先生的态度:“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拿来’之后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全盘肯定,一概吸收是错误的;全盘否定,一概排斥也是有害的。在民族传统文化中,夹杂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糟粕,如封建的等级制、家长制、一言堂、男尊女卑、腐化堕落、官僚主义等等。这些都是败坏民族风气,沉沦民族精神、意志的文化“垃圾”。全盘肯定就会把文化“垃圾”继承下来,影响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只有吸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民族文化,才能使之发扬光大,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与此同时,把外来文化包括资本主义文化杂内,都看成是消极落后的,采取一概排斥,全面否定的态度,会使民族文化停滞,乃至延缓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资本主义文化中有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不吸收这些先进的外来文化,民族文化就不能提高、前进,中化民族就会落后。
二、继承本民族文化为主,吸收外来文化为辅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搞物质文明建设要对外开放,精神文明建设也要对外开放。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下求得发展。先进的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只有用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丰富自己的民族,才能不断发展和前进,立于不败之地。各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文化,各有所长和所短,各有优势和劣势。只有通过交往,在改革中扬长避短,才能发挥优势,克服弱点,自立于民族之林。在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上,要批判地吸收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精华,去除糟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还必须坚持以继承发扬本民族文化精华为主,吸收消化外来文化为辅。首先,要把着眼点放在传统文化这个基点上,它是中华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之魂,是自尊自强自立的基础。其次,在此基础上,消化吸收外来文化之精华,使之融于民族文化之中,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使民族文化生机勃勃,茁壮成长。最后,把外来文化拿来,必须结合本民族文化特点去消化吸收,不能生吞活剥,不顾民族文化之特点。
❽ 大学生应该如何抵制文化侵略
面对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我们不能闭关自守、夜郎自大,要学习,但是要有目的的学习、借鉴和汲取,但是也一定要高度警惕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
1、首先,要注意保护我国传统文化。
全球化令各国关系更加密切,大家都从自由贸易和资本市场中尝到了甜头,全球化虽然丰富了文化,同时也带来了紧张。一些国家的流行文化渗透了所有国家的文化市场,侵蚀了本国的传统文化。
因此,在打开国门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要加大投资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防止被西方的文化过度影响甚至同化。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符号,它积淀着民族的信仰、伦理、情感等诸多内容。如果连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消失不见了,那传承弘扬该从何谈起。
2、其次,要对外来文化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中华传统文化凝聚全世界华人的精神财富,也是维护国家统一的牢固壁垒,我们应该珍惜、继承和发展它的优良成分。为了使我们本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弘扬和发展,我们就得善于消化和吸收西方优秀文化。
而且,在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中难免鱼龙混杂,会出现一些负面现象,文化交流的过程和后果也不可能获得完全而彻底的控制,文化的交流会促使人们思想和观念的改变,这种改变自然不可能纳入完全的社会控制。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此问题上要保持应有的辨别力和批判力,采取辩证的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此一来,二者才能取得平衡。
3、再者,要借助各种手段实现文化推广,进而更好地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在繁华商业区,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的身影随处可见。在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及因特网中,西方文化也大举对中国进行渗透,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面对西方文化如此激烈有效的渗透,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否也可学习这些推广的方法,在繁华商业区宣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结合时尚,又或者再电影、电视、音乐中融入更多的传统元素,提高人们对它的接受度。
4、最后,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传统文化的教育体制问题。
我们现在的教育都存在着一个通病,就是比较忽略传统文化的授课,这也导致了中西文化的不平衡。例如开设一些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孔子学堂、国画、象棋等等的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从小受到渲染,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种文化总是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总的来说,对待西方文化,应该是坚持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待西方文化就是要这样。
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借鉴学习的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要有自己的严谨辨别能力,分清善与恶、美与丑,择善己者用之,去其糟帕。牢记把繁荣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这对有效的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凝聚中华儿女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8)如何抵制外来文化长久昌盛扩展阅读
帝国主义的文化入侵在今天并没有停止,只不过是改头换面,采用了新的更为隐蔽的方式。与历史上直接依赖于军事占领和政治控制的文化侵略不同,现在更多的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而进行的文化商品的倾销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体、教育系统以及新兴的国际互联网进行的。
某网上共有17334人参与调查,反对过圣诞节认为中国人过洋节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结果的人占53.8%,赞同认为民众只是找机会轻松,并不是被西方文化洗脑的人占29.68%,无所谓的人占17.24%。
9月28日孔子诞辰时,在浙江衢州“南孔庙”,一名老师带领小学生们在孔子像前参拜孔子时,竟有小学生指着白须飘飘的圣人说:“这位老爷爷是圣诞老人!”由此看出,它是从更深层次方面去影响人们的,带来的危害更是无穷。
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大喊“中国威胁论”。一直妄图通过“西化”、“分化”的方式和平演变我国。这种意识形态里的斗争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文化渗透是他们在文化领域向我们进攻的重要手段。
与以往不同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以及网络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今天的文化渗透更多体现在文化商品的倾销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他们借助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各种方式大肆鼓吹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让其他国家的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去认可并追求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因此,我们不能被文化入侵的假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追本溯源,不要一味崇洋媚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反对和抵制文化入侵。
❾ 如何抵制外来文化入侵使中华文化长久昌盛
为何要抵制?为什么要外来文化看作是入侵?
这种思维是首先把外国当做是 敌人,你敌视别人, 别人自然也会敌视你了(不管别人最初是不是敌视你)。
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人们还能自然的接受, 不用说什么其它原因了,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人需要’。人们都是喜欢好的文化的, 不管是不是西方的。
中华文化确实厉害, 可怎么融入到当下的社会里呢? 融入不了, 还怎么让人们去接受。 所谓西方入侵过来的文化,也都是时下就能用的, 比如:汽车、西装、电影大片、娱乐节目形式、漫画、音乐、电脑、网络......... , 不是西方古老的文化(圣经、油画之类的)
为什么中国的人不去发展中华文化呢,将他们融入社会,发扬光大呢? 因为不容易赚钱。不赚钱就没有人去从事, 难道饿着肚子高举中华文明的大旗不成?引进外国现成的东西,赚钱的速度远比自己发展来的快。 山寨或引进一个外国的东西,成本要低得多。 比如研究北斗取代GPS, 那也是逼不得已,由国家出面才能搞起来。 社会上哪个企业团体有这实力去搞, 就算有这实力,也没那必要。
为什么搞中国文化就不容易赚钱呢? 因为没有足够的市场。文化产业不是社会发展必须的根基, 换句话说,就是只有生活相对富裕的人们才会去消费文化。比如中国某人研究了‘华夏’操作系统来取代Windows, 但因为买的人很少, 价格很高才能收回成本, 一个正版‘华夏’要100000元,但市面上一个正版windows才几百块。 这种情况下, 只有那些很富有的人,而且也像咱们一样支持中华文化, 才会去消费这个‘华夏’。
所以别说你肯定会去花100000买‘华夏’, 就是有能力开发‘华夏’的人也不会傻到去开发这么风险大的产品。
不管如何发扬中华文化, 前提就是中国、中国人经济上富裕, 没钱别说抵御外来文化, 请人家,人家还不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