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文昌的寓意
文本义指花纹、纹理,后又引申为文字、文饰、文武、天文等。昌本义是善、正当、兴盛、繁荣。文昌组合寓意为有文采、有文质彬彬的修养、学有所成、人生昌达。
姓名:
姓名是由姓和名组成,也称名字。人的姓名,是人类为区分个体,给每个个体给定的特定名称符号,是通过语言文字信息区别人群个体差异的标志。由于有了姓名,人类才能正常有序地交往,因此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人名是在语言产生以后才出现的。各个民族对人的命名都有很多习惯。这种习惯受到历史、社会、民族等很多文化因素的制约,一个人的名字通常都有一定的含义。
② 七曲文昌是什么意思
七曲文昌意思是从七曲山发源的文昌文化。
由上古时期的文昌星宿崇拜开始,道教推出了文昌帝君。经过唐宋以来帝王对文昌帝君的追封,儒释道合力的尊奉,文人士大夫的推崇,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文昌文化。
文昌本星名,亦称文曲星,或魁星。《史记》载:“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在斗魁中,贵人之牢。” 唐司马贞《索隐》引《文耀钩》曰:“文昌宫为天府。”又引《春秋元命苞》,称“贵相理文绪,司禄赏功进士”。后世称文昌宫为“文星”、“文曲星”,专司人间功名禄位。
七曲山大庙,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城北郊,川西北地区着名的风景名胜区。七曲山大庙始建于晋,是当地百姓为纪念晋代张亚子而立的“亚子祠”。元初,张亚子被封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造“文昌宫”,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形成了一组结构宏伟、体系完整的古迹建筑群。
整个大庙12000多平方米,为文昌宫和关帝庙的总称,由23座不同时期的建筑群所组成七曲山大庙较完整地展现了从元代到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古建筑史的珍贵实物资料,现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③ 文昌习俗有哪些,要长的
文昌文化 文昌市位于海南省的东北部,是海南省所下辖的一个县级市,这里不仅是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文化古城,也是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的新兴城市。文昌市全境呈半月形,三面环海,各种资源丰富,自然景色优美,其中东郊椰林是着名的风景名胜区,椰树婆娑,椰果累累,独特的椰乡风情让人叹为观止,文昌也获得了“椰子之乡”的美誉。文昌也是着名的“华侨之乡”,文昌人民勤劳善良,坚强勇敢,有一百多万的华侨侨居海外。文昌市自汉武帝元封年就有置县历史,经历了两千一百多年的悠悠岁月,悠久的历史积淀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孕育出无数历史名人,文昌市有着“将军之乡”的美誉,诞生了将近两百位的将军,其中包括共产党大将张云逸和国民党将领陈策;这里还是孙中山夫人宋庆龄、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的故乡,宋氏家族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深远影响,故而也是公认的“国母之乡。 【传统舞蹈】文昌盅盘舞是一种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独特艺术魅力的传统民间舞蹈,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是海南民间舞蹈中的一朵奇葩。文昌盅盘舞在文昌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最初只是在纪念冼夫人的“军坡节”期间演出,经过逐渐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种娱乐性舞蹈,每逢节日或喜庆日子都会表演,非常热闹。盅盘舞的主要道具是盅、盘、筷、匙等,演员分为生、旦、丑三个角色,表演时旦角执瓷盅,上下而舞,婀娜多姿,生角执瓷盘和筷子,与旦角配合,丑角执彩扇和匙,演员翩翩起舞,手中道具相互撞击,声音清脆悦耳,舞蹈气氛热烈欢快,表演时还有锣鼓等乐器伴奏,盅盘舞是海岛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融合所产生的,舞蹈表现力丰富,演员技艺精湛,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传统艺术】文昌市的民居建筑注重装饰,一般都有绘制壁画的习俗,使房间更为典雅庄重。文昌壁画的题材较为广泛,但是根据不同的地点也有区别,一般的住宅里不会绘制人物像,在祠堂祖庙里人物画较为常见,在住宅里绘制的都是民间较为流行的吉祥物,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例如“喜鹊登梅”象征着喜上眉梢,“松竹梅”象征着高尚品德,“金鱼和海棠”象征着金玉满堂,还有象征富贵的牡丹花和延年益寿的松鹤等,民居住宅中有一些壁画是用纸灰泥做成的浮雕,使造型更具立体感,栩栩如生,非常独特。壁画所用的颜料配制独特,色彩经久不褪,艺人是用一种当地山坡上的具有自然色的粉石,用赤糖米酒等调配均匀而配制成的颜料。
【传统技艺】文昌市椰子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占了整个海南省将近一半,是着名的“椰子之乡”,以椰子壳为原料,雕刻成的工艺品就是椰雕,椰雕是当地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椰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唐代就有相关记载,距今已有一千多年,还曾作为贡品进入中央,有“天南贡品”的称号,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椰雕工艺逐渐成熟,此后,历代艺人不断创新丰富,使得椰雕技艺成为了一种有着独特民族风格的特色工艺。椰雕作品造型古朴,雅致,质地轻巧,雕刻手法多样,有平面浮雕、通花浮雕、立体浮雕、贝壳镶嵌雕刻等,椰雕品种丰富,有餐具、茶具、画屏、挂屏等,将观赏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充满浓郁的海南风格。
【传统习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民俗节日,在过节期间各地都流传有不同的民间习俗,文昌市元宵节传承了中原元宵节闹灯的习俗,并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变革,充满乐趣,富有当地特色。在文昌,每到元宵节夜晚来临,百姓都会手执花灯巡游全村,形成一个长龙,送灯队伍沿途还要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并进行盅盘舞的表演,这就是文昌当地的元宵送灯习俗,当地人把它当做是春节的继续,人们巡游完村子,就要将花灯挂在共庙内外,最有趣的是,当花灯挂好,缺钱缺丁的人家便会争夺财丁兴旺人家的花灯,把它当成吉祥物,文昌市也有一些地方巡游完全村后将花灯收集起来一起燃烧,红色的火光与洁白的月光交相辉映,景色壮观。
④ 关于越西的传说
越西县政协活跃着一群弘扬越西文昌文化的政协委员,他们是邹向志、王德智、吉差吉哈、古宪福、杨寿康、沙日木前、陈霖……文昌文化同文昌帝君张亚子紧密相连,相传张亚子于晋太康八年(公元287年)二月初三降生于越西中所坝芦林沟张老夫妇家。传说文昌帝君是掌管读书人命运之神,在全国各地及港、台、澳、东南亚地区有深远影响。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化中,逐渐发展为内涵丰富的文昌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珍贵而独特的文化遗产。文昌帝君为越西人,早已被有关文献及学术界确认。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支持下,由县政协牵头,大手笔谋划,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将越西的文昌文化资源发掘出来,转化为文化资本,为经济建设服务。
⑤ 文昌物华是什么意思
摘要 您好,文昌物华的意思是形容文化的昌盛,事物的华丽;大多是用来形容历史上的某个鼎盛的时期
⑥ 什么叫文昌
旧时传说文昌星主文运,故俗又称文曲星或文星...
详细的:
1. 文昌星(即文桂)属金,南斗,司科甲,乃文魁之星。
2.特指文昌宫六星的第四星,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指斗魁戴匡六星之一。
3. 文昌市是海南省乃至全国有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和将军县,是被世界誉为东方奇迹——宋
氏三姐妹的故乡。
4. 指星神,《楚辞·远游》:“后文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并毂。”
5. 文昌帝君为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
6. 尚书省的别称
7. 宫殿名
附:文昌位即是文昌星飞临入宅的方位。这个方位在每一套住宅里都存在,只要是书房或书桌设于文昌位,则对于读书考试、写作、筹划均会有所裨益。
~须找懂行的指点...
⑦ 为什么靖州的梓潼宫要叫梓潼宫
靖州梓潼宫的对联可看出是为了纪念文昌帝而修建梓潼宫::"先辅纣后仕周堂堂英武匡天下,生封侯殁为帝赫赫威灵救世间"。
更多详细资料看网址:
简单摘录
http://bbs.rednet.cn/MINI/Default.asp?78-10532979-10535037-0-0-1-0-a-.htm
文昌帝君--张亚子
越西是文昌帝君张亚子的诞生地,亦是文昌帝君张亚子的故乡,其影响深远,历史悠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建造的文昌宫、阁楼、殿,数以千计,遍布大陆和东南亚一带。
据越西厅志载:“张亚子晋太康八年,七十一化降生在中所卢林沟张老夫妇家中,后勤学苦练,羽化成神”。常骑――“驴特”(文昌的坐骑,传说生得“四不像”)往来四方,讲学云游。越西金马山上曾留有胜迹“紫府飞霞洞”、“上马石”等。上马石上镌刻有“文昌胜迹”四字。另刻字“泉涌月明”相传为神亲书。又有镌字于帝君赏憩处:“金阙化身”守泉涌月明数字。
张亚子出生地--中所水镇
古时水观音泉边山崖上,生长有一株婆娑古树,开的花儿如 桃花,春天嫣红,秋天翠碧,掩映着水潭。此树人们称血滕树,传说枝条折断后,带淌出血浆样的汁,甚是奇异。树的石崖另有一处刻字“胜景清绝”。
文昌帝君张亚子踏脚的石上曾留有脚印,据说是踏石“上驴特”留下的印迹。
在文昌的另一修道地梓潼也有许多关于张亚子的记载。如《文昌化书》、《清河内传》、《文昌本传》记载,张亚子原籍越西,生于晋太康八年(287年)二月初三,后徒居梓潼,在七曲山修道劝善数十年,直至终生。因此梓潼成了越西藉善士张亚子的第二故乡。
历朝历代的帝王对文昌帝君张亚子十分尊奉。唐朝时,玄宗僖宗因避安史之乱来到四川,将士皆因水土不服,病倒了一大批。玄宗皇帝十分着急,在夜里梦到张亚子得治病药方一帖,治好了大军。玄宗僖宗加封张亚子为“左丞相”、“济顺王”,以万乘之尊向张亚子叩拜。从此张亚子身价百倍,被世人尊奉到同孔子齐名的地位,故世间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说。
之后,宋朝的各位帝王又先后加封张亚子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英显王”,“神文圣武孝德忠义王”等。
中所水镇--发展鸟瞰图
元代仁宗又加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
明清两朝也大肆尊供文昌。凡天下学官,皆去文昌祠。并修筑大量的文昌宗庙,隆重祭祀……。
道家又把天上的星神与张亚子合而为一,封张亚子为文昌帝君,属二十八宿中的文曲星,传说主“文运”、“司科举”。道家与张亚子合而为一的年代,应是宋朝。道教那时大举,人们尊神而轻佛。后人又将蛇神、龙神与文昌帝君重合,使文昌帝君声威 大震,成为影响全国的、掌管人间福禄的神祗。
历史上,文人士子,儒、佛、道都十分崇拜张亚子,还借文昌帝君之名,降写了大量着述,据不完全统计达80余部,数百种之多。这些经语中许多是劝善勉学的诗章。
水镇中所--青石桥
越西文庙之右旧时有文昌宫,在文昌帝君的故里,金马山有梓潼宫,是专用来祭祀文昌帝君张亚子的庙宇。只是越西的梓潼宫与绵阳的梓潼县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玄机,还有待考证。
越西祭祀文昌的日子,一年有三祭,春、秋祭和迎神会。迎神会的日期为正月十二日到十八日,首尾两日分别为迎神日和送神日。春祭是文昌帝君的重大祭典,在每年的二月三日,相传是张亚子的生日,一般由官方举行祀典。秋祭每年八月初一举行,相传为文昌修成正果之日。
据当地老人讲,文昌宫即梓潼宫的建筑十分壮观,年代久远,宫门前,矗立三株古杨。树干挺拨刚劲。需三人合抱方能合围,树枝虬曲纵横,姿态万千。宫门进魁星楼,过甬道,便是三间大殿突兀梯石上,大殿金碧辉煌。殿门雕花窗格,玲珑剔透,富丽华贵。大殿正中为贴金的文昌帝君坐像,帝君两边是“天聋”、“地哑”侍童像。在梓潼宫的山顶上有一洞,人们称之为紫府飞霞洞。据越西厅志载:“为宋代苟沐父子所开。”是文昌帝君修炼处。此外越西城内的瘟祖庙,观音庙都与文昌帝君张亚子有关。这是因为文昌帝君行善施药,泽及百姓,更是瘟神的天敌。
世界上的事就怕认真二字,我又查了一些资料,从上面那篇文章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张亚子是文昌帝,为纪念文昌帝而修建文昌阁!同时梓潼也是越西藉善士张亚子的第二故乡,那么修建梓潼宫也是为了纪念文昌帝!可以这么说:文昌阁与梓潼宫都是为了纪念文昌帝,只是叫法不一样罢了。另外从靖州梓潼宫的对联也可看出是为了纪念文昌帝而修建梓潼宫::"先辅纣后仕周堂堂英武匡天下,生封侯殁为帝赫赫威灵救世间"。
梓潼是文昌帝君的发源地,七曲大庙是全国文昌的祖庭。
在四川梓潼城北七曲山上,有一座元、明、清三代形成的古建筑,殿宇楼阁雄伟壮观,正殿供奉着高大的铁铸造像,神情威严,两目深邃,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梓潼文昌君帝。古往今来,到处流传着种种关于文昌的神话,特别是唐朝以来,历代帝王竞相追封文昌,道教也把文昌列入神坛,到了元明清时期,更是举国学子,有读书之处都必须奉祀文昌帝君。文昌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影响颇为深远,素有“北有孔子,南有文昌”之说。
一、文昌帝君的产生
(一)梓潼神与张亚子
梓潼以“东依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又传,禹帝治水于潼泥陈山伐梓林木,其树神化为童子以求禹帝免伐,因此得名。梓潼树神有名无姓,叫亚子。亚子祠建于七曲山,亚子是传说的雷神、蛇神,亚子祠就是雷神祠和蛇神祠,这是梓潼最早的庙。而晋代蜀人张育,为抗击前秦王符坚入侵蜀地,自称蜀王,率众抵抗,后来战死绵竹,蜀人为纪念他,也在梓潼七曲山修庙祭祀。久而久之,人们就将树神的名和人的姓连在一起,于是便有了梓潼帝君张亚子。相传,西晋太康中原有八王之乱,十六国混战,天无宁日。四川东南有氐、羌少数民族起义,只有梓潼、剑阁一带稍有安宁。西氐人张亚子,为避战乱,举家迁徙梓潼七曲山,居住在七曲山善板祠,张亚子在此为病者寻药疗疾,教童愚读书,深受百姓爱戴。他死后,老百姓怀念祭祀他,尊称他为梓潼神君,梓潼帝君。善板祠是全国最早供奉张亚子的专庙,后又改为张相公庙。
(二)梓潼帝君与文昌帝君的重合
传说中的文昌星神土司功名福禄。人们对星神的崇拜起源于远古
时代,从渔猎到农耕时代,人们都认为星辰是由神主宰的。面对文昌宫星座,人们顶礼膜拜,看见文昌星光辉明亮,就手舞足蹈,认为是加官进爵的吉兆;看见文昌星暗淡无光,他们就满面灰相,诚惶诚恐,预感要发生灾难,连帝皇、显贵、官吏也对此深信不疑。自唐代开科取士以来,热衷功名的文人学子认为文昌宫星座高悬头顶,遥遥河汉神秘莫测,他们迫切期盼文昌星能够从天庭走向大地,以便随时供奉,联络感情,求得护佑。道教不失时机大造舆论,说梓潼帝君张亚子是张翼二宿下凡,玉皇大帝令其掌管文昌府事。南宋绍熙元年,抢先封张亚子为“文昌帝君”,使梓潼帝君与古老的中原星宿神文昌星神重合,成为全国帝君一级的司文运复合神,他们职司也不断变化,由最初管理人间的寿命、灾咎、文运的职责,成为专司功名、文运、利禄的唯一大神。
然而,梓潼帝君完全代替文昌星神还是元朝元佑三年,元仁宗下诏将梓潼神张亚子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人帝君”,钦定为“忠国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赐七曲山灵应祠为“佑文成化庙”。至此,梓潼帝君与文昌帝君完全重合,张亚子由地方小神经过历史的整合成为天下共祀的大神,文昌帝君张亚子开始走出巴蜀,进入中原。明清时,天下学宫皆建文昌宫,塑文昌帝君张亚子像,到了明末清初,大西王张献忠与张亚子联宗认祖,下诏追封张亚子为“始祖高皇帝”,把七曲山文昌宫认作家庙,俗称太庙。从此七曲山大庙成为天下文昌宫的祖庭。
二、文昌文化的形成
文昌文化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 自然崇拜阶段(约在秦汉至隋朝)
秦汉时期,中原已进入农耕时代,古梓潼地区和西南边陲广大地区一样,都还处于狩猎和畜牧时代。当时蜀郡是氐羌人的聚居区,还处于原始图腾信仰的渐进过程中,经历着一个人兽不分、人神不分的时代,这种原始图腾崇拜就集中地反映在所祭祀的诸神身上,所以那时对张亚子的崇拜,一会儿是雷神,一会儿是树神,一会儿是蛇神,一会儿又是人神。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神话和传说,出现了祭祀氐人原始图腾的古老习俗,同时,建善板祠供奉亚子神,开始出现了祭祀的萌芽,也是庙会文化的开端,这些现象无不透露出一种原始的文化气息。这正是文昌文化形成的初始阶段,也是文昌文化古老久远的特色所在,尤其富有独特的民族民俗特色。
(二) 道教推崇阶段(唐朝至两宋)
唐宋时期,梓潼帝君张亚子不断被封建帝王追封。唐朝天宝十五年(755)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幸蜀,夜宿梓潼郎当驿(又名上亭铺),次日过七曲山张相公庙,拜谒了张亚子,应了亚子梦兆,追封张亚子为左丞相。广明元年(988)黄巢起义占领长安,唐僖宗李儇也匆忙逃往西蜀,效法先皇玄宗,在七曲山参拜了左丞相张亚子,追封他为济顺王,改张相公庙为七曲寺。到了宋朝,对张亚子的封赠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封张亚子为圣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北宋咸平三年,宋真宗赵恒封张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南宋绍兴十年,高宗赵构封张亚子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将七曲寺改为灵应祠,令其以王宫格局重建;南宋景定五年,宋理宗赵昀即位,封张亚子为忠文英武孝德仁圣王。
道教自东汉末年传入梓潼,对张亚子的推崇十分虔诚,说张亚子是三清之一的原始天尊的弟子,上主三十三天仙,中主人间寿夭祸福,下主十八地狱轮回。他们不断为他追加封号,还给了一个长达254字的圣号。他们宣称玉皇大帝令张亚子掌管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还把张亚子修行的七曲山,列为道教洞天福地中四十处名山圣景之一,对张亚子一家五代人,以及天聋、地哑、白特都追封了圣号。道教信徒们还以扶鸾降笔的方式撰写了大量着述,既神话了张亚子的身世,也积淀了文昌文化。
与此同时,佛教也不甘落后,说梓潼帝君张亚子广行阴骘,以忠孝为本,利人利物为心,三十功满,证果天仙,后因夙孽,自蜀归依如来,被如来授记为“证果定慧王菩萨”,后来又授记“梵镇如来”等称号。
此一时期是文昌文化的成长发展阶段,民间祭祀活动丰富多彩。文昌帝君由道教推崇,受儒生文人奉祀,还被佛陀释迦牟尼授记,真正成了道、儒、佛三教尊奉的大神,这在中国神仙信仰史上也并不多见。但这一阶段的文昌文化还不是十分成熟,由于道教和民众的直接参与,文昌文化体现出明显的宗教色彩和民俗特色,也体现出西蜀氐羌人的土着文化气息。
(三)文昌崇拜阶段(元明清时期)
明末清初,农民领袖张献忠进入巴蜀,与文昌帝君张亚子联宗认祖,下诏追封张亚子为“始祖高皇帝”,把七曲山文昌宫认作家庙,俗称太庙,从此七曲山大庙成为天下文昌宫的祖庭。入元朝,不少文人儒士也以张亚子扶鸾降笔之方式,撰写了大量着述,这些着述对张亚子的声名远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时的文昌文化已不断趋于成熟,文昌的宗教色彩已经淡化,更多的是作为追求文化昌明的象征,崇奉文昌的伦理道德、劝孝劝善、文学艺术、古建雕塑、音乐绘画、中医中药、庙会祭祀、民风民俗等,成为人们旅游观光、净化心灵、抒发情怀及文化娱乐的一个重要内容。
文昌文化承于道教文化,但又不同于道教文化,它直接接受儒家思想文化营养,又受佛教文化影响。经过吸收消化,自成风格。文昌文化淡化了“修道成仙”之说,代之以“利物利人、修善修福、为国救民”的人生理想追求;儒家学说是以士大夫阶级为代表,提出的是“治国齐家平天下”的仁政,而文昌文化则是以平民百姓为代表,强调“忠主孝亲,敬兄信友,不徇私忘公”的公平政治;文昌文化还主张“扶持斯文”、“耕读家风”、“以长文儒”,又宣扬积善可以入士的说教。文昌文化既有古代氐文化的基因,又有梓潼民俗风情的孕育。脱胎于道教文化,富有儒家特色,融有佛教意蕴。自成一体,独树一帜,具有宗教性、儒学性、崇文性和世俗性。文昌文化是巴蜀文化的奇葩,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一笔巨大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三、文昌文化的内容
为了便于学习和了解,我们从它的性质和特色上将它划分为六个方面:
1.伦理学 包括劝善、劝孝和慎行;
2.科举教育 包括劝学、司禄和惜字;
3.民俗学 包括文昌扫荡、迎神会和庙会;
4.文学艺术 包括文学、洞经音乐、绘画、雕塑和建筑;
5.宗教学 包括神咒、符录和扶鸾降笔;
6.医药学 包括养生和医病。
四、文昌帝乡的人文古迹
文昌宫正殿 魁星楼 桂香殿 启圣宫 瘟祖殿 白特殿 风洞楼
家庆堂 天尊殿 观象台 关帝庙 灵官楼 盘陀石殿 晋柏
应梦仙台 望水亭 雷神庙 古蜀道遗址 五丁遗剑泉 敕法台
敕法仙台就是在这浓郁的道教文化和特有的地域特点而建立的一个道观,踏寻历史足迹有幸拜访了他。
⑧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例子
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是指由国台办认可并指导 [1] ,由四川省梓潼县承办的,以文昌文化为纽带与台湾同胞开展的文化经济交流交往活动。这项活动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岸交流更加频繁,几乎每年都有以台湾文昌宫庙为主的代表团前来祖庭朝圣、参访。活动的举办对于促进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文名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
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 [2] 是指由国台办认可并指导,由四川省梓潼县承办的,以文昌文化为纽带与台湾同胞开展的文化经济交流交往活动。这项活动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岸交流更加频繁,几乎每年都有以台湾文昌宫庙为主的代表团前来祖庭朝圣、参访。活动的举办对于促进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昌文化 [3]
是以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和文昌梓潼神神灵崇拜为核心,综采百家,融合三教,忠孝为纲,扶植斯文,化淑民心为任,慈心济世,宏仁劝善为核心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在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影响人们思想行为,实现天人合一,人天协调的地方民俗文化。它发祥于梓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精神遗产,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我们应批判地继承和吸收,用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文昌文化的形成 [3]
自唐宋朝以来,文昌帝君张亚子受到文人学子的虔诚崇拜和封建朝庭的推崇。凡有学宫的地方皆建有文昌宫,文昌宫便成了学子们终年祭祀的神圣殿堂。文昌祭祀在清朝成为国家祭祀。从南宋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道家刘安胜采用扶鸾手法,撰成了《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至公元1961年台湾吕祖师使用同样手法撰成了《文昌帝君亵字罪律》止,历经八百余年,陆续有道家、佛家诸弟子,使用同一手法,以文昌之名,撰成了《文昌帝君阴骘文》、《清河内传》等各种版本、注本达八十余种凡200余万言,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昌文化。
文昌文化内涵
文昌文化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4] 崇文、重教、明理、修身、做人、行善”,
涉及伦理道德、科举教育、文学艺术、民俗民风等诸多领域。其所倡导的思想不仅包含儒家思想的内容,更是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是弥足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文昌文化的影响
古往今来,文昌文化远播华夏大地,在祖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存文昌宫祠440余座。北京的文昌庙,为五坛八庙之一,也称文昌帝君庙,又名文昌梓潼庙,有大小殿堂楼屋89间。在四川西昌礼州、湖北恩施、江西兴国、青海贵德、河
西、云南腾冲、台北民生西路,香港九龙等地,至今保存有完好的文昌宫庙。台湾除供奉文昌帝君神像的10余座庙宇外,还有现保存完好的文昌宫40余座,每逢文昌帝君圣诞,都会举行盛大的“三献礼”仪式,表达对文昌帝君的虔诚。随着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推动和天下华人的尊奉,其影响力逐渐越过国门,在海外华人圈得到普遍传播,在欧美以及日本、韩国、朝鲜、越南、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等地都享有盛誉。
⑨ 文昌的九乡美誉
华侨之乡:文昌市华侨众多,风情淳朴。120多万海外侨胞侨居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为“华侨之乡”。
文化之乡:文昌文化发达,教育兴盛,“一里三进士”是历史的写照,境内有海南省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海南第一文庙——文昌孔庙,被誉为“文化之乡”。
椰子之乡:文昌市椰林如海,山清水秀。“海南椰子冠全国,文昌椰子半海南”是真实的概括。文昌椰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海南省的45%左右,有独特的椰林海滨景观东郊椰林和中国农业部椰子研究所所在地的椰子大观园,被称为“椰子之乡”。
排球之乡:文昌人喜爱排球运动,已成传统,是世界排球场地最多的地区之一,各民间单位有650多支队伍,获国家级、省级的荣誉众多,被称为“排球之乡”。
国母之乡:文昌出现了对中国近代史具有影响的宋氏家族,孙中山夫人宋庆龄、蒋介石夫人宋美龄,被誉为“国母之乡”。
将军之乡:文昌物宝天华,人杰地灵,涌现出共产党大将张云逸、国民党将领陈策等205位将军,被誉为“将军之乡”。
航天之乡:文昌是中国第四座航天之城,拥有中国第四座航天发射中心和亚洲首个航天主题公园,被誉为“航天之乡”。
书法之乡:书法文化是文昌文化的一大品牌亮点,文昌书法名家的书法文化风流了一个时代,影响着中国书法文化的发展。文昌人喜文习书,家家有书画,儒风习习、书风浓郁。在2011年12月中国书协正式授予为“中国书法之乡”。
长寿之乡:文昌三面临海,空气清新,年平均温度23.9摄氏度,年平均日照1953.8小时,含负氧离子高,造就了文昌“养人”的气候环境。2014年止文昌市的百岁老人已经多达160位,其中多数已是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文昌全市平均寿命高达81.85岁。通过中国老年学学会认证后,于2014年1月22日“中国长寿之乡”的匾额正式授予文昌。
⑩ 海南文昌被称为什么
文昌市华侨众多,风情淳朴。120多万海外侨胞侨居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为“华侨之乡”。
文昌市文化发达,人才济济,崇尚教育。“一里三进士”是历史的写照。被称为“文化之乡”。
文昌市人杰地灵,名流辈出。涌现出我军大将张云逸以及国民党将领陈策等205位将军,被称为“将军之乡”;出现了对中国乃至世界近现代史影响长达半个世纪的宋氏家族,孙中山夫人宋庆龄、蒋介石夫人宋美龄,被誉为“名人之乡”。
文昌市椰林如海,山清水秀。“海南椰子冠全国,文昌椰子半海南”是真实的概括。文昌椰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海南省的45%左右,被称为“椰子之乡”。
文昌市人民群众爱好排球,排球运动普及全市,逢年过节各乡镇、各乡村都要举办排球赛,排球运用已成为文昌的一种文化。文昌中学男子排球队曾获全国中学生“振兴中华杯”三连冠,被称为“排球之乡”。
文昌市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落户后,发展潜力巨大,后发优势突出,一个未来的“航天之乡”即将产生,标志着文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007年9月,国家批准建设中国文昌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中心,一个未来的“航天之乡”即将产生,标志着文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