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丧文化是什么

丧文化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4-18 22:18:52

① "丧文化"在年轻人的圈子里流行,都有哪些黑话呢

“好丧啊,生活怎么是这样”

“算了吧,就这样了吧”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有的的人十八岁就死了,八十岁才埋”

对于“丧文化”我相信很多00后,90后并不陌生。

“丧文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产物,它很多时候不是指某一种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特定情境下心理状态的概括。

最后,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我们应该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于网络上的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没必要去跟大流,随大众,来显得自己很合群没有落伍

总而言之,存在即合理,丧文化的存在也是在提醒我们社会高速发展的弊端,也不用太过担心丧文化,丧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害,世界的本质是在永远发展着的。

但是小丧怡情,大丧伤身份,还是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待丧文化,让它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同化在时间长河中

② 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中如此流行

当代社会也是属于年轻人的社会,年轻人在社会当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领导者。但是当代年轻人却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丧文化”,一般都是设置一些伤感的头像或者一些消极的情绪。这些文化其实对于年轻人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帮助,但是却十分流行。也许正是这个社会压力太大,年轻人喜欢以此来自嘲,又或者是自身能力赶不上社会的变化,就容易导致负面情绪产生,这种文化也就逐渐流行了。

不管是因为什么流行起来的这种“丧文化”都是一种负面消极的影响。当代年轻人应该把目光放远,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而不是以这种文化来传播思想,所以,继续努力吧!

③ 什么是丧文化 丧文化是如何产生的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 学者杜骏飞认为, 丧文化是青年人的一种习得性无助与自我反讽;另有研究者提出, 对丧文化的非主流标签化, 激发了青年群体集体意识从无到有的再次转变。此外, 还有从语言模因论和市场营销等角度对丧文化进行的分析。然而, 作为一种网络文化传播现象,“丧”文化有独特的呈现方式和载体, 从文化生产的媒介技术角度分析丧文化生成与传播应成为重点。鉴于此, 理解新媒体环境下的新文化现象还需要技术、人文、社会等多维视角的关照。(董子铭.情绪释放与技术催生:新媒介环境下的“丧”文化解读[J].新闻界,2017(11):45-51.)
目前有关我国网络青年“丧文化”产生原因的分析, 学者们主要侧重于社会心理学、新闻传播学、语言学、青年亚文化等角度, 具体情况如下:
基于语言学对“丧文化”的流行原因进行解读的学者主要包括周培树 (2017) 、戚毅 (2018) 等。其中, 周培树 (2017) 认为可以使用语言模因论对“葛优躺”等“丧文化”的流行加以解释, 她强调当网络流行语一旦被模仿、复制并得以广泛传播之时就可以被称为模因, 她通过对有关“丧文化”的新闻报道进行梳理后认为, 由于“葛优躺”具有便于记忆、朗朗上口等特点, 容易被模仿和复制, 而且语言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语境进行动态搭配, 进而促使“葛优躺”等“丧文化”名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这样一些新词语也符合网络青年求新求异的心理诉求, 因此, 得到了大量网络青年的追捧。戚毅 (2018) 认为, 作为流行语的“丧文化”中的“丧”一词, 在语法和用法上都有所创新, 并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 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语义色彩, 具体而言, 流行语中的“丧”, 与现代汉语中“失去、丢掉”的意义逐渐分离, 仅沿袭了“情绪低落、失意”的语义。
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对“丧文化”产生和流行的原因进行解读的作者主要有萧子扬 (2017) 、杜骏飞 (2017) 、董扣艳 (2017) 、冯铭钰 (2018) 等人。萧子扬 (2017) 认为, “丧文化”是一种新兴的青年亚文化, 它的产生和流行是由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普遍存在的焦虑状态所致, 因此, “丧文化”反映了新时期青年的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结合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提出了“丧文化”产生和流行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互联网技术对现实的“拟构”;二是青年的“自我污名”;三是集体无意识的作用;四是互联网时代的情绪感染效应。杜骏飞 (2017) 主要借用习得性无助和回音室效应等社会心理学概念对“丧文化”现象加以了解读, 他认为“丧文化”是在习得性无助心理的作用下形成的, 而且由于回音室效应的存在, 导致“丧文化”现象在青年群体的互动过程当中不断重复出现, 使得人们存在某种幻觉 (错觉) ——“丧文化”就是主流文化。董扣艳 (2017) 认为, “丧文化”的产生和流行反映了我国90后青年群体在高速转型时期的生存和发展现状, 也呈现出了该群体复杂多样的社会心态。因此, 她运用社会焦虑、相对剥夺感、发展效能感等视角对“丧文化”背景下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进行了探讨, 并认为是由风险社会的高度不确定性、市场经济的过度消费等原因导致的。
基于新闻传播学视角对“丧文化”的产生和流行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学者主要包括于风 (2016) 、魏韬 (2017) 、董子铭 (2017) 、马睿 (2018) 、施思嘉 (2018) 等人。于风 (2016) 利用网络指数等大数据分析平台对“丧文化”的形成过程和阶段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进一步提出, 新媒体是导致“丧文化”得以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 由于新媒体具有高效、便捷等特点, 促使带有颓废色彩的文字、图片等内容可以快速传播, 并获得网络青年群体的认可, 从而导致部分青年价值观发生了重要嬗变。[17]魏韬 (2017) 认为, 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导致青年亚文化研究更加复杂。一方面, 他强调互联网技术对于“丧文化”的发展、演变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 他认为由于网络空间中青年的行为具有表演成分, 因此仅仅通过网络青年“丧文化”的线上流行是很难说清楚该群体的线下状态的, 即需要从线上、线下两个视角对“丧文化”进行一个比较研究。[18]董子铭 (2017) 比较了社会心理学视角和传播学视角在分析“丧文化”时的差异, 他认为, 对于“丧文化”的产生主要可以运用社会心理学视角, 而对于“丧文化”的流行和广泛传播重点需要运用传播学视角加以剖析。而且, 从现代传播技术视角来看, “丧文化”得以长期流行和快速传播的原因有四点:第一, 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特征;第二, 表情包的批量化和文化狂欢的来临;第三, 技术与资本的联姻导致“丧文化”营销加剧;第四, 社交媒体的“部落化”倾向, 导致“丧文化”形成特定文化圈。[9]此外, 马睿 (2018) 、施思嘉 (2018) 等人均认为, 新媒体平台的高速发展是我国网络青年“丧文化”传播和流行的重要社会背景, 可以认为, “丧文化”是新媒体背景下外来文化和青年亚文化的交融与本土化发展的产物。
基于青年亚文化视角对“丧文化”的产生和流行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学者主要包括施蕾 (2017) 、蒋建国 (2018) 、刘雅静 (2018) 、李佳昕 (2018) 、朱思良 (2018) 等人。其中, 施蕾 (2017) 认为, 作为网络青年亚文化的一种代表, “丧文化”是社会心理、现实背景、媒介传播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6]蒋建国、李颖欣 (2018) 认为网络亚文化侧重于强调“我们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这一观点, 认为网络青年亚文化流行的原因在于获取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表达个人价值观, 而且这样一种诉求并非是个人主义的结果, 而是集体性的共同追求。因此, 当前我国网络青年“丧文化”流行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指向。比如, 阶层固化、现实生活的不如意、孤独感和无助感的加剧等。[22]刘雅静 (2018) 提到, 和以往的青年亚文化进行比较, 尽管当前的网络青年“丧文化”呈现出新的特质, 如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等不同, 但是究其本质仍然没有脱离青年亚文化的核心范畴, 并没有因此对青年亚文化赋予新的文化意涵。因此, 她强调分析“丧文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去理解和研究青年亚文化的过程。同时, 她进一步认为, 相对于传统青年亚文化在表达方式方面的“遮遮掩掩”, 新时期的“丧文化”的呈现更多是一种主动的过程。[23]李佳昕 (2018) 通过对伯明翰学派理论的阐述认为, 可以尝试以“结构模式”和“世代模式”为主要研究视角, 借鉴和使用“拼贴”、“同构”、“表意实践”等概念, 以此来分析和介绍以“丧文化”为代表的青年亚文化的风格、特点。同时, 她强调, 阶层固化和上升渠道的紧缩、对主流文化的温和抵抗等是促使我国网络青年“丧文化”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24]
当然, 除了社会心理学、新闻传播学、语言学、青年亚文化等视角外, 还有部分学者尝试从身体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等视角对“丧文化”进行讨论。其中, 马文漪 (2018) 认为“丧文化”的流行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挑战, 存在诸多负面影响。覃春 (2017) 分析了艺术类大学生英语课堂中存在的“丧文化”现象, 并在剖析原因的基础之上, 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刘政、唐珍 (2018) 结合身体认同视角认为, “自我降格”概念可以用来解释当前我国网络青年“丧文化”的形成, 二者认为人们之所以热衷于“丧文化”目的在于人为地降低所要表述的事物的精神层次, “变崇高为低俗, 变庄严为幽默, 从而达到释放自我内心被压抑的情绪”。因此, 二者进一步强调“丧文化”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年群体提供了减压渠道。(萧子扬,叶锦涛,马恩泽.我国网络青年“丧文化”的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J].北京青年研究,2019,28(01):53-60.)

④ 如何看待丧文化

消极丧是一种沉浸在消极、绝望、焦虑、阴郁等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的状态。丧的另一个积极意义是,它能够帮助年轻人对抗焦虑、完成自我的接纳。

年轻人通过表达丧,来宣泄情绪、释放压力。借由丧的状态,让自己暂停高压节奏,从而能够休养生息、自我复原。

情绪心理学告诉我们,适当的负面情绪也有其作用,比如低落能让人节约能量、自我关照;悲伤能让人深沉思考、收获智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积极丧其实是年轻人自我调节的方式。

丧的另一个积极意义是,它能够帮助年轻人对抗焦虑、完成自我的接纳。为了消解成功学价值观对自尊的威胁,年轻人用丧文化来自我调侃、抵御焦虑。

年轻人会成为“丧一代”的原因:

首先是现实原因。很多年轻人表示,丧是因为如今生活压力大。诸多现实问题,让一些年轻人感到就算再努力,好像也很难改变什么,于是心态从“鸡血奋斗”变成了“就地躺平”,由此获得内心的平和。

其次是心理原因。年轻人普遍具有的心理特点是:充满希望与幻想,内心有许多抱负,相信年轻一切皆有可能,而残酷的现实却让这种全能自恋感一点点幻灭。经过现实捶打,年轻人开始意识到:有些事情不是努力就能改变的,有些梦想注定是不能实现的。这种幻灭感,让年轻人感到很沮丧。

⑤ 丧文化是什么意思

丧文化是指一些90后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的活着,他们丧失心智,漫无目的,蹒跚而行,没有情感,没有意识,没有约束,只能像行尸走肉一样麻木地生存下去。

⑥ 什么是“丧文化”,它又为何流行

情绪管理咨询机构:丧文化
定义丧文化
重庆心理医生寸草心理解释丧文化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我们可以对其种种属性进行描述。
①属于一种亚文化现象。它与主流文化息息相关,却又区别于其他文化,该文化覆盖的群体较为庞大,是一种独特的情绪情感文化。
②常常以网络社交媒体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 m。
③常以文字、图片、视频、表情包、音乐的形式进行文化呈现。其中在网易云音乐中我们能够看到文字、音乐形式的丧表达。
④丧表达的内容可以是: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颓废绝望的生存认知状态,个体所处在的悲伤、抑郁的情绪或心境,宣泄负面情绪的行为表现及其影响。

-丧文化何以存在.
①情绪的产生——重庆寸草心心理医生提示每个人的生活并非都风平浪静、一帆风顺,许多艰苦和伤害很难避免,它们会引发人们内心的不满、悲伤甚至是绝望。同时,即使面对中性甚至积极的事件,拥有消极认知的人们也会体验到负性的情绪。
②情绪的表达——个体作为独立存在的单元,拥有表达与传播的自由和权利,也是人们调节情绪的途径之一,因此人们表达与丧有关的负性情绪和思想属于正常现象。
③情绪的传播——在过去几十年前,有关丧的情绪与思想只能通过书籍、书信、人际沟通等方式来传播,如今得益于电子产品与社交软件的发展,有关丧的信息传播得更快更广,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多人的关注,渐渐地丧文化成为了一种潮流。
天若有情天亦老,心有寸草心忧少!

⑦ 丧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丧文化主要体现在精神和行为两个方面,精神上不思进取,行为上敷衍了事。

⑧ 如何看待丧文化观点

丧文化是中国礼教文化的一种分支。丧文化的历史几乎伴随人类历史一起成长。可以说,自从有人类社会,就同时有了丧文化。

传统意义上的丧文化是指丧礼文化,它不是我们日常所见的"人死后,通告亲朋好友的悼别仪式和简单的安葬,更不是现代青年认识的仓桑感的低沉文化"。

说到"丧礼""安葬",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不就埋个人吗?我见的多了,有什么文化内含?值得来探讨吗?其实不然!

说丧文化,先不得不说到孝道,在国家来说,福利院,敬老院,它的作用是安定社会和谐,使无人善养的老人,儿童,能安度晚年或顺利成长。在家里,孝敬老人,绝不是单指报答父母恩情,它还是做给自己的后孙看的,在自己成为老人后也能得到后孙的敬养,也是做给外人看的,它能带动社会人群"敬老爱幼"。

孔子,被我们称为"孔圣人",他的很多思想学说都被称为"经典名言,据说,孔子死前,叫他的弟子说,自己死后,把双手放在棺椁的外面,不准放随葬品,他要让后人看到,自己光滑滑的来到这个世界,光滑滑的离开这个世界。财宝这个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古代丧文化多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例如,吴将吕蒙杀害关羽后,割其人头,经特殊处理后送给了曹操,曹操感其忠义,给关羽配以木身后厚葬。东吴的目的是嫁祸曹操,意思是关羽之死是受曹操的命令,而曹操呢,又利用厚葬敌将来收买人心,同时也是告诉刘备,关羽的死不是我曹操所为,我对关羽是很好的。

在岳飞故事中,我们知道,岳飞被秦桧所害于“风波庭"。一代英雄含恨而死,宋朝灭后,明朝的皇帝为岳飞修墓立碑,并立奸臣跪像于墓前,让后人唾骂,教育后人要忠义,爱国。

丧文化包括丧葬仪式,培葬礼品,选地,造墓,守孝,立碑,立传。本文对仪式,葬品,选地,等作省略,只争对立碑立传等具有文化教育意义部分作简单介绍。

民谣说,"万里长城今尚在,世间不见秦始皇",在没有发现"兵马俑的岁月里,中国人只要见到了万里长城,就知道它是秦始皇所建。当秦俑出现在世人面前时,振惊世人眼球,思想道德,侈华残酷的封建统治,使我们了解历史真象的见证的正是始皇丧文化的造墓。民间唱了无数代的《孟姜女》相比秦陵来说不值一提,这就是造墓文化的魁力,造墓文化,即建筑文化。

如果说古代的男性帝王之墓还不足以说明具有建筑文化基础,那么,对于名家女性的丧礼"贞洁牌坊"建筑构造,也足以证明丧文明的高文化内函。凡女性,在世孝训父母,相夫教子,忠夫不再嫁,其子成名后,感其母教子有方,促以成为世人的女性代表,官府鼓励为其立牌建坊。贞洁牌是家族贞女标志,是地方贞女性标志,也是本王朝贞女性标志。

立碑,撰刻碑文是对死者功德的总结,从碑款处,会看到其后人的兴衰发达,从中更能发现其家族传承,家族史指家谱,功德碑是做给别的家族看的,是炫耀的标志。

丧文化中的立传,主要指帝王之家的个人功德历史,社会贤达名人的个人成就贡献,它是丧文化的重要部分,我们现在的民间故事多出之之丧文化的立传。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为纪念为革命牺牲的先烈,人民英雄纪念碑,提前建成,英雄们走了,英雄的功德永垂下不朽。丧葬文化是社会历史的一部分,"万里长城今尚在,世间不见秦始皇"。

赞同56
1条评论

⑨ 很受年轻人欢迎的丧文化到底说的是什么

说到“丧文化”我第一时间就会想起那个经典的包情包,上面的配字就是“人生就是这样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这句话就很好的表现了“丧文化”的内涵,就是对生活的充满悲观的想法、失去希望,并且抱有一种很消极的态度,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用,对自己否定。




但是丧文化的影响确实还是不可小看的,它就像是一个极其会引诱人的诱体,每天都在诱惑人懒惰、消极,很多人都会被它影响,尽管有时候这些影响只是一时的,但是加起来就很多了。所以,我们还是要远离丧文化,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

与丧文化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8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