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从文化生活角度,网络媒体是如何推动文化的发展的
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网络媒体,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大大提高和增强了文化的生产与创新能力与传播能力。
大众传媒依托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共享传播和沟通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㈡ 如何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进行文化传播
当今世界随着数字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众多的新媒体不断涌现,各种新的传播载体如博客、播客、手机、DV、网络电视等,给原有的传播模式带来很大的变化和影响。其实“新媒体”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它只是相对现时的已存在相当长时期的媒体而言的,今的“新”是明天的“旧”。如广播诞生时,它对于纸媒来说是新媒体,电视对报刊和广播来说又是以新媒体的姿态横空出世。所以新媒体是以新的传播方式,以不同以往的易受性和覆盖面实现对传统媒体的超越,它是新技术带来的新的传播力量,也是推动媒介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对商家尤其是对创意文化产业来说它也是一个需要紧紧抓住的商机。新媒体的开放性、较强的互动性和个性化的特点使它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了一种消解力量,它消解了传统媒体之间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传者和受者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给普通的平民大众提供了更多的公共话语平台,使他们在这些开放的平台上取得了平等对话的话语权。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绝不是替代关系,正如电视作为强势媒体诞生后和传统的报刊和广播依然共生共荣一样。所以,文化传播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开放性和较强的互动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㈢ 社交媒体对人们的重要性
1、它能增强友谊。研究显示,52%使用社交媒体的青少年说它有助于增强友谊,只有4%的青少年说他们的友谊受到了伤害,29%的社交网络用户认为社交网络让他们变得更加外向开朗(只有5%的用户表达了相反的感受)。
2、它能提供归属感。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和昆士兰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比起历史上的同龄人,虽然现在的美国青少年拥有较少的朋友,但他们的孤单感比以前更少了。他们并没有觉得很孤单,而且更善于社交,其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技术的使用。
3、它能提供真正的支持。网络的容忍度能够帮助边缘化的孩子,无论他是对一个不同寻常的一点也不“酷”的话题感兴趣,或挣扎与性别认同问题。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甚至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网络帮助。曾经在一个论坛上,整个网络社区的用户都通过语音会议软件劝解一个青少年放弃自杀的想法。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也称为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所谓社交媒体应该是大批网民自发贡献,提取,创造新闻资讯,然后传播的过程。
社交媒体的产生依赖的是WEB2.0的发展,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
㈣ 社交媒体怎么影响现实交流
1、传播媒介的改变
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①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表明媒介形态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内容,内容和载体是不可分离的。而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媒介的本身,媒介产生直接的后果是在实践中会形成新的标准和新的人类生活方式,这种标准和方式是不受媒介内容所决定的。
2、传播信息的改变
社交型媒体由于内容简短,不用经过大脑的深度思考,就可以直接将所见所闻以简短的信息及时制作出来。同时,信息可以通过网页、客户端、手机短信、手机客户端、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等方式来实时发布。所以,社交型媒体从信息生产到发布所用时间非常短,甚至可以说是即时播报。对受众来说,对即时信息的需要超过了对信息深度挖掘的需求,更注重新闻的连续性报道和滚动性报道,强调信息的更新速度。社交媒体的信息发布系统(如微博)由于容量有限,可以让信息发布者更注重信息的选择加工,让受众更容易在这短短的140字当中找到重要的信息,提要式的新闻越来越精炼,同时更加强调新闻价值。社交媒体信息言简意赅的特性,使人们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判断信息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一读,从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
3、传播方式的改变
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型媒体的出现,让人际传播找到了和大众传播的结合点。其独特的“节点―广播”传播模式,开拓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网络用户习惯以“短消息”的形式记录与分享观点,发布新鲜事,这种使用习惯的培育与形成,反过来也会对信息的表达方式产生影响,特别是促成从单向线性传播模式到节点互动模式的转变。这种理念也必将对今后的新闻产生进一步的影响。例如当前“短讯式新闻”和“交流式新闻”的产生表明了受众正在适应并创造了新的新闻生产和发布方式。
4、传播效果的改变
社交媒体的传播效果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察:微观上,定向传播效果显着,基于真实的好友身份进行信息传递,受众的反馈及时。社区群体的崛起,使这一个群体内部的粘性增强,在群体内部,一条信息传播速度会异常迅速。同时,社交媒体的人际交往更倾向于形成“弱链接”的人际关系。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9?9维特提出“弱关系的强势”假设。他认为,弱关系倾向于连接与行动者本人具有较高异质性的人群,充当了沟通不同群体的“关系桥”,容易在不同的团体间传递非重复性的信息,拓展了信息的传递范围,能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宏观上,社交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平台,大量普通用户参与信息传播的方式正在改变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形态。②
现如今,移动媒体的植入,让受众在接触社交媒体方面变得更加便捷,这又从无形中加大了社交媒体受众的粘性,使信息的传播更快速。如下图所示:
二、社交媒体对受众的表层影响――受众的媒介依附
1、社交媒体影响下的受众媒介依附症
对比传统媒体,社交媒体的互动性、个性化、即时性、智能化的特点决定了受众对它愈加青睐,从而也加剧了大众对它的依赖。
社交网络不仅改变着全球的互联网市场,还改变着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有数据表示,在中国,每天有45%以上的人有阅读BLOG的习惯,而33%的人群则坚持更新自己的blog。6年以来,中国网民的上网时间增加了一倍,不管是网络基础的应用,还是在获取信息这一功能上,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数据表明:“从各类媒体的消费者平均接触时间来看,除互联网外,其余媒体的周接触时间均在缓慢下降,其中电视的平均接触时间下降最厉害。例如,报纸的周接触时间由5.9小时下降到4.8小时;广播由10小时下降到8.4小时;电视从25.3小时跌至22.8小时;而消费者在网络上花的时间从10.2小时增长到16.4小时。”③
2、受众媒介依赖的原因
(1)信息发布方式加剧了受众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社交媒体基于群体和圈子的信息发布范围,再加上信息发布不受时空制约,在任何场合下都可以以“短消息”的形式来记录和发布,社交媒介更多地成为了社交工具平台上的信息发布工具,信息是为社交服务。显然,人际关系的稳定性会加剧受众对社交媒介的依赖。
(2)社交媒体的传播特性迎合了受众的媒介期待。社交媒体的优势显着:首先,社交媒体融合了所有媒介的传播优势,不仅可进行文字、图像、声音等传播,还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储存、交互沟通、发送信息。其次,传播形态由点对点或点对面转变为面对面,同时再反馈回受众本身。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没有明确的身份定位。不论是互联网还是手机媒体,任何人都可以便捷地向受方传送信息。再次,容易形成二次或多次传播,形成新的信息源。
(3)社交媒体适应了现代受众的心理。“在原子化的社会关系中,社会生活和文化图景显得支离破碎,社会关系网络不足使得孤独感成为一种弥漫性的心理状态,孤立的个体遭遇前所未有的自我认同困惑和归属感的缺失。”④因此,受众会把内心复杂交错的恐惧感转化成对媒介的依赖,把媒介当作一个精神放松的舞台来缓解内心的压力。社交媒体的各种传播优势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虚拟空间,他们通过使用社交媒体获得信息,获得与人交流、社交的机会,获得娱乐消遣,获得话语权,提高了大众参与的主动性。受众通过社交媒体技术筑成的虚拟的堡垒,自由倘佯、释放烦忧。多方位地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渗透到他们心理之中,给他们提供了可寻求慰藉的精神家园,从而依赖并推崇。
三、社交媒体的深度影响――受众碎片化生存
随着Web2.0时代的发展,网络成为了社交的平台,社交媒体是根据受众现实的关系来构建的信息传播模式,它的诞生对传统的传播模式产生了改变,信息获取具有便捷性,媒体结合新的技术平台,再加之社交网络的关联性,助推了受众信息反馈的及时与媒介依赖程度。
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以及受众对媒介的依赖程度加深造成了社交媒体对受众最本质的影响――生存空间的碎片化。比如说,知晓或描述一件事情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了,而是获取其中一个有趣的点,一个片段。在知识结构上,缺乏完整性,只获取受众自己觉得对其有用的部分。
很多人在不断描述我们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孩子们养成了超文本链接的浏览习惯,很难按照一个逻辑推演过程完整地看一本书。岂止是读书,足球这样的消遣也变得“碎片化”了,很少有人能耐心地看完90分钟的比赛。如下图所示。
㈤ 社交媒体营销三种方式
1、互动营销 社交媒体营销以“分享和参与”为核心,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来分享产品的信息和观点,这与以往传统营销中“自上而下”的理念不同,社交媒体强调“自下而上”进行品牌推广,企业必须进入到社交媒体营销中去,通过与消费者的对话和互动,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情感是市场的主题之一,如果能赢得消费者的情感认同,距离赢得市场也只有一步之遥了。 消费者早已不满足于购买完商品就结束,他们更愿意通过社交媒体与商家、其他消费者共同完善所购商品,网上经常会看到很多产品的测评报告,商家也欢迎消费者在购买后对商品进行评估和分享,将优秀的测评报告放到首页或给予返现之类的奖励,这样,既满足了消费者分享的目的,又提升了商品的品牌形象和认可度。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凌驾于欢"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2、口碑营销 在社交媒体时代,网络口碑在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消费者乐于通过以往消费者对于该商品的评价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购买风险,通过了解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口碑,消费者极易改变原有的对该品牌的态度。 虽然企业的口碑是消费者自发传播的,但是仍然需要企业有意识地去维护,社交网络的发达可以轻而易举地让某个产品一夜之间红火起来,亦可以让其口碑毁于一旦。 3、内容营销 社交媒体所承载的内容与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从文字、图片、音频到视频,只要是人们能想到的信息,几乎都能以简短而快捷的形式进行传播,快节奏的生活和发达的移动通讯设备导致用户的注意力时间越来越短,获取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因此,更需要重视传播的内容,众多品牌通过内容营销取得了不同凡响的营销效果,给品牌带来了极好的网络口碑。 4、情感营销 营销的最高境界是不仅要把产品卖到消费者的手中,更要把产品卖到消费者心中,从“让你喜欢”到“我就喜欢”,人的大脑总是倾向情感,而不是理智,在互联网+时代,情感更是主导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统帅,产品的质量已经不再是取胜的关键,情感成了所有人的终极利器,如何在时代的大变革中取得长足的发展,唯有与消费者建立深厚的情感。 营销就是和消费者谈恋爱,品牌就是让消费者爱上你,而情感营销不仅会创造出一个个好的品牌,让消费者爱上你的品牌,更会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户和财富,是每个企业都必须掌握的“互联网+”时代营销利器。 5、粉丝营销 在如今这个社交媒体时代,其实留住粉丝比吸引粉丝更重要,提升粉丝黏性当然是通过互动,其实广义上的互动就是和客户产生联系和交易,交易本身就是一种高质量的互动,当然互动的形式还包括通过内容推送、通过各类线上与线下的活动、通过建立品牌社群并让粉丝通过参与获得良好的品牌体验。 很多时候,利用社交平台结合热点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企业而言,在微信内容推送上结合热点,可以有效吸引粉丝打开阅读。 另外,要迎合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习惯,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时间更加宝贵,人们更希望在碎片化时代来阅读,这样,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普遍感受到较大的生活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内容输入上,一定要针对粉丝的具体情况投其所好。 6、事件营销 社交媒体通常是一个事件的起源地,可以在任何类型的事件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展会还是网络研讨会,都可以帮助您达到多样性的目标,对于那些对社交媒体半信半疑的人,为您的下一个事件创造一个社交媒体营销策略将会使您获益良多。 运用社交媒体进行营销,结合最新最相关的社交媒体营销数据和知识,做出明智的决策可以给您的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伴随着社交媒体营销的深入发展,事件营销逐渐成为企业社交媒体营销的一种新策略,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活动,都可以在正确的规划和操作后成为一个成功的事件营销。 使用多样化的平台,例如:微博、微信、Twitter和Facebook,您可以吸引客户到您的展位,潜在地拉动销售,增加您真正做社交媒体营销的兴趣,通过社交媒体提升公司及其品牌人气,让更多的人谈论您的公司和产品,在这里至关重要的一点要记住,整体的事件社交媒体营销策略不是关于技术的,而是建立关系,即通过社交平台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拉近您与客户的距离。 7、价值观营销 从以产品为核心的营销1.0时代,到以消费者为核心的营销2.0时代,现在,以价值驱动为核心的3.0营销时代,消费者所寻找的产品和服务不但要满足基本需要,更希望发现一种可以触及内心的体验和商业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意义感将成为企业未来营销活动的价值主张,价值驱动型商业模式将成为营销3.0时代的制胜之道。 8、名人效应营销 所谓名人效应,是名人的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的统称,微博上的名人效应是通过名人转发或发表评论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一个影响广泛的博主或微博主可以轻松影响一大批潜在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