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汶口文化的陶器有什么特点
这种文化遗址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的山东和江苏北部。据测定,大汶口文化的年代为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经历了近2000年的发展历程。大汶口文化的陶器有泥质陶和夹砂陶两种。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除红陶外,还有灰陶、白陶、黑陶。大汶口文化的陶器陶质比以前更加细腻,器物制作方法仍以泥条盘筑法为主,间有手工捏制,晚期出现轮制法。器型主要有鼎、盂、豆、尊、瓶、碗、钵等,器物以圈足器和三足器为多,带把手器耳和器盖得也较常见,其中钵形鼎、背壶、圈足高柄杯等为大汶口文化特有的代表性器物。大汶口文化出土的器物素面陶较多,大部分经过打磨。有装饰的器物,运用刻划、拍印、堆塑登技法,纹饰有蓝纹、圆圈纹、划纹、弦纹、弧线三角纹及附加堆纹等。大汶口文化装饰的显着特点是出现镂空。这种技法主要见于豆和高足杯,有三角形、圆形、菱形、方形和长方形的镂空。
⑵ 大汶口文化陶器是什么
大汶口文化分布于山东和苏北,年代约为公元前4040~公元前2240年。1959年首次发现于山东宁阳堡头村,因遗址分布在堡头村西及泰安大汶口一带,故名。典型器物有陶背壶、杯、大镂孔豆等。
⑶ 山东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多少年
山东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
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大汶河东西贯穿,将遗址分为南北两片,北片在卫驾庄东,为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遗址和命名地。
大汶口文化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其分布范围主要在山东境内,北入旅大地区,南达江苏、皖北,西抵河南中部,东至山东半岛,西北见之于黄河北岸。
山东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经济有更大发展,农具有磨制石镰、石锄等。原始手工业比以前有更大进步,陶器有了黑陶、白陶。黑陶乌黑发亮;白陶胎薄质硬,色泽明丽。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贫富悬殊特别明显。有的随墓葬的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百余件,有的墓却一无所有。
原始社会晚期的一些墓葬里,还出现了被残杀的奴隶或战俘。
(3)大汶口文化陶器的年代是多少年前扩展阅读
大汶口遗址位于泰安城南30公里处的大汶河畔。大汶河贯穿南西,将其分为南北两片:南片在宁阳县堡头村西,北片在泰安市卫驾庄东。
1959年首次发现并挖掘,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遗址总面积约82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5400平方米。1982年,大汶口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汶口遗址内涵丰富,共发现墓葬、房址、陶窑等遗迹100余处。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骨器和牙角器等生产生活用具。陶器主要包括红陶、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几种。
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普遍盛行随葬獐牙的习俗,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有的还随葬猪头猪骨以象征财富。
许多墓葬中还随葬有数量不等的牲猪,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说明私有制已经出现。
⑷ 大汶口文化陶器的介绍
大汶口文化分布于山东和苏北。年代约为公元前4040—2240年。1959年首次发现于山东宁阳堡头村,因遗址分布在堡头村西和泰安大汶口一带,故名。以大汶口墓群最具代表性。出土陶器均匀规整,纹饰较少。多数为手制,晚期出现轮制。
⑸ 大汶口文化遗址分为几个时期
大汶口文化遗址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窖坑等,分为早、中、晚3期。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比例上升,并出现白陶、蛋壳陶。大汶口文化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以种植粟为主,兼营畜牧业,辅以狩猎和捕鱼业。在三里河遗址的一个窖穴中曾发现碳化粟。还有大量牛、羊、猪、狗等家畜骨骼。大汶口文化遗址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村落遗址,村落选择的地点有在靠近河岸的台地上,也有在平原地带的高地上。房屋多数属于地面建筑,但也有少数半地穴式房屋。
在呈子遗址中有一座大汶口文化近方形的房屋,房门朝南。筑法是先在地坪上挖基槽,槽内填土夯实。墙基内有密集的柱洞,室内有4个柱洞。在大墩子的大汶口文化墓葬中有陶房模型,这些陶房模型提供了相当形象的大汶口文化房屋形状。大汶口文化的灰坑有圆形竖穴和椭圆形竖穴,原先的用途可能是储藏东西的窖穴。也有口大于底的不规则形灰坑。大汶口文化的制陶技术较前已有很大提高。以手制为主,晚期发展为轮制陶器,烧成温度900度至1000度。器型有鼎、鬶、盉、豆、尊、单耳杯、觚形杯、高领罐、背水壶等。许多陶器表面膜光,纹饰有划纹、弦纹、篮纹、圆圈纹、三角印纹、镂孔等。彩陶较少但富有特色,彩色有红、黑、白3种,纹样有圈点、几何图案、花叶等。大汶口文化的雕塑工艺品不仅数量多,而且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多数是墓内的随葬品。雕塑品有象牙雕筒、象牙琮、象牙梳,雕刻骨珠、骨雕筒、骨梳,牙雕饰、嵌绿松石的骨筒、雕花骨匕、穿孔玉铲、玉珠,以及陶塑动物等。这些雕塑品,制作都相当精细,造型优美,是大汶口文化中颇具特色的艺术作品。生产工具有磨制精致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磨制骨器,而骨针磨制之精细可与今天媲美。大汶口文化时期,社会生产的劳动者性别,先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中期以后,随葬石铲、石斧、石锛等生产工具的主要是男性,而随葬纺轮的则主要是女性。这说明男子已成为社会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担当者,而妇女则从事纺织等家内劳动,社会已经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发展到父系氏族公社阶段了。大汶口文化晚期,随着生产的发展,私有制已经出现了。有一些大汶口墓葬里随葬有很多猪头和猪的下颚骨,这些应该是墓主人生前的私有财产。此外,随葬的私有财产还有陶器、生产工具以及各种装饰品等。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在氏族内部出现富有者和贫穷者。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清楚地反映了这种演变。从墓的规模看,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别。从随葬品来看,差别更加悬殊,可见贫富分化已经十分显着。黑陶和白陶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制陶业中出现的两个新品种,反映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显着进步。这时的陶器已用快转陶车来制造。
白陶的出现有重大的意义,白陶上有的还有图案花纹,它为以后瓷器的制作奠定了技术基础。大汶口文化时期,手工业经济也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制陶业、玉石制造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经济部门。当时居民中盛行枕骨人工变形和青春期拔除一对侧上门齿,有的长期口含小石球或陶球,造成颌骨内缩变形。还流行在死者腰部放穿孔龟甲,死者手握獐牙或獐牙钩形器。这些习俗为我国其他史前文化所罕见。大汶口文化中的许多刻画符号可能是古老的象形文字。在莒县陵阳河、大朱村、杭头和诸城前寨等遗址,还发现刻在陶尊上的陶文。大汶口文化的墓葬多埋于集中的墓地。每一墓地的墓葬排列有序,死者头向一致。墓室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有的仅有棺,但也有棺椁皆备的。葬式一般为单身仰身直肢葬,也有两人合葬或多人合葬的。多人合葬,少则3人,多则达23人。在大汶口文化的后期墓葬中,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它标志母系社会的结束,开始或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⑹ 大汶口文化陶器的特点是什么
大汶口文化分布于山东和苏北,年代约为公元前4040~公元前2240年。1959年首次发现于山东宁阳堡头村,因遗址分布在堡头村西及泰安大汶口一带,故名。典型器物有陶背壶、杯、大镂孔豆等。装饰技法有彩绘、刻划、镂空、压点和附加堆纹等,其中以彩绘和镂孔最具特色。彩陶多施红色陶衣,且在运用上注重色彩的对比,如底彩有原地,原地施红衣,红衣上铺黑色宽带;其中着色有原地绘黑彩或红彩,红衣上铺施黑色宽带以后绘白彩和红衣上兼画黑白二彩等形式。这种色与色之间的和谐统一,使陶器的色彩更加鲜艳明快。在装饰方面,先民们已经从基本的事物中抽象出多种图案用于装饰,如从植物的叶、花中抽象出来4瓣花、5瓣花和6瓣花等;并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构成三角形、菱形和圆形等,如现藏山东省博物馆的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网纹彩背壶,泥质红陶,为盛水或汲水器。器表磨光,施红陶衣,高30.3cm,口径10.4cm,底径6.2cm。侈口,短颈,椭圆腹,平底。腹部一侧装宽带式竖鼻一对,另一侧有一突纽。双鼻一纽可系绳索,腹一侧扁平,使用方便。腹部绘上下交错的黑色连三角形网纹,两竖鼻间绘菱形网纹。彩绘纹饰随同陶器烧制而成,色泽鲜艳,不易脱落,为大汶口文化中期的典型器物。在造型上,把实用陶器与造型艺术结合起来,创造出既仿生又抽象的陶器造型,如现藏山东省博物馆的红陶兽形壶,为盛器、夹砂红陶、手工制作。高21.6cm,长22cm,宽14cm。通体施红陶衣,打磨光滑。器呈兽形,体肥壮。圆面耸耳,拱鼻,张口,双耳穿孔,四肢粗短有力。短尾上翘,尾根处有筒形口,可盛储水,嘴可注水。背安提手,造型稳重,形态生动。1979年山东胶州北三里河村出土的红陶龟形鬶,为盛水器。陶土夹杂有云母作搀和料,手工塑成。通高10.5cm,长20.5cm,宽19cm。通体施红陶衣,磨光。前有流,流下有龟头。腹呈圆筒形,腹上安提梁,腹下安四足。尾部有肛门,其下塑有两个小圆球,以象征雄性龟。另外,大汶口文化陶器上还发现图像文字,最早见于山东泰安大汶口墓地,发现最多的是山东泰沂山系迤南偏东一侧的诸城前寨、莒县陵阳河及大朱村遗址出土的陶尊,颈部(极个别在近底部)多刻有图像文字。自1957年以来,这一带共发现此类陶尊及陶尊残片18件,多为一件一个字或一个符号,两字或两个符号者仅两例。有的在其刻画范围内涂有朱彩。陶尊文字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及文字的起源提供了物证。
总之,大汶口文化彩陶多施红色陶衣。早期用色主要是黑彩,中期常见红赭和白色等,晚期黑白兼用。早期的纹饰运线较粗,布局不甚严格协调;晚期线条匀称,工艺精细。以几何形纹为主,还有花瓣纹、勾连回旋纹与庙底沟型纹等。
⑺ 发现了图像文字的大汶口文化陶器最早出现于哪里
大汶口文化陶器上发现了图像文字,最早见于山东泰安大汶口墓地,发现最多的是山东泰沂山系迤南偏东一侧的诸城前寨、莒县陵阳河及大朱村遗址出土的陶尊,颈部(极个别在近底部)多刻有图像文字。自1957年以来,这一带共发现此类陶尊及陶尊残片18件,多为一件一个字或一个符号,两字或两个符号者仅两例。有的在其刻画范围内涂有朱彩。陶尊文字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及文字的起源提供了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