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谈谈“丧”文化流行的原因
最近很流行太宰治《人间失格》里的一句话:“仅一夜之隔,我的心竟判若两人,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而这句话也在群众之中迅速流传,一时盛兴,然而这种“丧”文化流行的同时,也不禁让人引发一些思考:
我认为主要有一下几点原因:
人类是一个群居生物,在几万年的社会体系中, 排除异己与害怕与众不同成为了人类的天性之一。 而这一点在青少年身上尤为明显,一方面是 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害怕自己与众不同 ,一方面内心又 极度渴望自己的与众不同。 在这 特殊时期的内心的剧烈斗争和矛盾下 ,他们自然而然的就向“ 丧 ” 的这种文化靠拢,这是一种文化选择的结果, 低级文化归附于高级文化。
而在于成人中之所以流行这种“丧”, 是因为成人世界的感情平时因为各种原因得不到抒发和宣泄,急需找到一个情感的寄托 。而丧文化正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感情依附的机会,加之一两个人的带动,正好如天雷勾地火一般一拍即合。
虽然中国现在繁华如此,但依然有一些人,因为他的学历,思想,等方面的总体水平不高。 且社会更新换代太快特别熟信息,在信息巨浪的一次又一次冲袭下,阵地难保且又呼声四起,进而逐步失去了自己正确的判断力。
这个问题一方面是个社会问题,当今社会 思想开放,包容性强,发展快的特点,使社会很难形成属于自己的正确主流文化 。又加上一些盲目跟风人士的曲解和误导,导致人们错误的以为 谬论是真理,虚假是善意,谎言是真诚。 判断力的缺失丢失了正确方向,使人们以为的就是他们以为的。这更壮大了“丧”的队伍,助长了“丧”的作风。
心理学上说每个人或多或少的身上都有些疾病,在大多数人身上都渴望着被他人理解,且又害怕被别人理解。 而这种“丧”流行,一方面也反应出现代社会人民群众压力大的事实,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在极度渴望的被理解下一种自我保护和自我封闭。 而青少年与青年作为这种“丧文化”的携带者和传播者。
还有另外他本身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在追求成熟的道路上来伪装自己使自己看起来比较成熟和有内涵,换句简单的话来说,他们要让自己看起来更加的像一个有故事的男人。 这是青少年与青年心智暂不成熟的表现。
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层次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提高,这种“丧”文化只是一时的文化畸形,但也从侧面反应出我国的青年贫瘠,但这是社会问题,我不过多深究,我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B. 为什么丧文化在现代的受众那么广泛
其实我个人觉得丧文化的受欢迎是一个很正常的趋势。因为本质上面来讲丧文化表现的就是一种当代青年的一种心态,一种生活方式,是他们藏在内心往日里面不想要表达出来的内容。“丧”是在所难免的,在某一个平凡的瞬间,很多人都会发现自己不过是一个“废柴”,一种颓废焦虑的情感油然而生。丧文化的兴起是符合现代一部分青年的文化认同的,很多时候大家需要的并不是一杯沁入心脾的鸡汤,而是偶尔妥协,向这个社会表示一下自己的颓废,自己的叛逆。丧文化的背后也并不是宣泄一种颓废无能的认知,而是一群人的真实感受,想要打破旧有阶级堡垒的崩塌表现。
“只有绝望,能毁灭一颗不死的心。”
生活的压力让很多年轻人倍感绝望,但是绝望的背后还是无法熄灭内心的熊熊烈火,还是想要再拼搏一次,再放手一次,想要再继续孤注一掷一次,管它背后是生是死。就是这样,内心永远没有办法平静下来,总是压不住蠢蠢欲动,所以说只有“绝望”,对这个世界绝望,才能够让自己得到片刻的解脱。
我觉得“丧文化”的背后虽然有颓废和不甘,但也有一些年轻人奋斗的影子,他们追求着很好的生活,却一次次被打倒,丧文化&何尝不是一次短暂释放压力的途径。
C. 为什【丧文化】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
如果说鸡汤是中老年朋友们的朋友圈的爆款,那么“丧”很可能正在刷屏年轻人的朋友圈。下面是我收集整理到的有关丧 文化 为什么这么流行的 文章 ,一起来看看吧!
▼“丧文化”是什么意思?
丧文化,指一些90后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的活着,他们丧失心智,漫无目的,蹒跚而行,没有情感,没有意识,没有约束,只能像行尸走肉一样麻木地生存下去。
“丧文化”是指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它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新形式。以“废柴”、“葛优躺”等为代表的“丧文化”的产生和流行,是青年亚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一个缩影,它反映出当前青年的精神特质和集体焦虑,在一种程度上是新时期青年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一个表征。
简单地说,“丧”指涉的是这样一种心态和生活方式:不想工作,漫无目的,情绪低迷,欲望低下,只想行尸走肉、麻木不仁地活下去。“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其实并不是很想活”“漫无目的的颓废”“什么都不想干”“颓废到忧伤”是他们的口头禅,“葛优瘫”、佩佩娃、懒蛋蛋表情包是他们热衷的配图,美剧《马男波杰克》以及日本的一系列“丧剧”中有他们推崇的人生观……
▼“丧文化”专业解释
专业解释是:丧文化”是指目前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 、绝望 、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它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新形式。 这个解释有点专业了,其实就是带有负能量的文字或图画。
▼丧文化的出处背景
2016年7月,一张1993年的剧照不知为何突然刷了屏,“丧文化”这个词也成为了网络的热搜词。
丧文化是什么意思?为何会出现丧文化?丧文化为何会刷屏火起来?
2016年7月,葛优啥也没干就突然成了网红,一张来自1993年的照片,就这样毫无预警地在我们的社交网络上爆红。图片上的葛优还有头发,但和现在一样削瘦。他嘴边续着胡渣,穿着奶奶花衬衫,嘴角微张宛如灵魂出窍,一脸生无可恋,瘫躺在舒适松软的大沙发上。这张图出自情景喜剧《我爱我家》,这集说的是葛优所饰演的季春生,在贾家蹭吃蹭喝的 故事 。
季春生,这个男人不仅在个人仪表糟糕,而且行为举止也惹人鄙夷。这个角色的传递出来的形象,就是个每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不想自我奋斗,获不获得成功也没有关系,希望坐享其成的生活方式—— 一个90年代的社会废物。
这样的形象跟所有年代所提倡的积极、健康、向上主流精神相悖论,但却在此时此刻,恰好跟这个时代青年文化无缝切合。他的颓废、绝望、悲观、生无可恋,正是这批超时工作、超额吃饭、压力大、挣钱难的大众内心状态。
▼丧文化的词汇表达含义
“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其实并不是很想活”、“漫无目的的颓废”、“什么都不想干”、“躺尸到死亡”、“颓废到忧伤”,这些搭配在葛优躺图片上的文字,也从来都没有掩饰过这批青年人想通过葛优来传到什么思想感情。简单说,就是想要躺着,不想思考,什么都不想干了。
▼丧文化的代表人物
除了葛优躺外,丧文化代表人物还有网红青蛙 PEPE,有四肢的咸鱼,还有舶来品懒蛋蛋诸如此类的形象。他们无不例外都是在传递一种“我已经是个废物”自嘲式的信息。
咸鱼
咸鱼是永远也翻不了身的。咸鱼努力了,也还是咸鱼,成不了生猛海鲜,所以,就干脆随随便便混日子了。
葛优躺
蓄着星星点点的胡渣,穿着花短袖,眼神迷离,嘴角微张仿佛灵魂出窍,“葛优躺”给人的感觉就是生无可恋。
佩佩蛙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悲伤的蛙了,永远眼含泪水,满脸淡淡的忧伤。
佛系青年
最后的重量级人物当然是网红“佛系青年”了。他泡杯加枸杞的菊花茶,一手一只热水袋,嘴上直说:fine,anyway.一脸云淡风轻,浑不着意。
▼丧文化的原因分析
网络媒体分析:
关于90后的研究我们也看过不少。他们所身处的成长环境,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他们经历了空气污染、数次地震、房价高企、就业困难等种.种压力,他们通过互联网得知全球范围的动态,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一个风险社会。跟其他年代寻求外部扩张不同,90后知道外部扩张是要承担风险的。并且,他们享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更为扁平的家庭和就业关系,对他们来说外部扩张不是必须的。他们更经常谈论的是“我”,是“成为我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互联网工具成为他们情绪的宣泄口。有一部分人通过互联网释放自己的里人格(在这里,里人格指内心想法),他们把负面情绪、犬儒的理想释放在网上,而在日常生活的这个“我”,似乎跟互联网上的那个“我”没有半点关系,他们看起来就像是共用一具躯体的两个不同灵魂。但更多的是另一部分的人,他们是内外统一的青年人——我就是我,我是一个完整、独立,并勇于为自己发声的个体。
这批内外统一的年轻人乐于做自己,不需要扮演别人心目中三好青年的完美形象,所以承认自己是垃圾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他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缺陷,并为自己而活,接受自己是一个这样的人,与自己和解。
像葛优躺这有带有负面情绪的形象在微博走红,是青年人勇于去转发、去分享、去倾述、去再创作,去告诉别人“我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我觉得躺着什么都不用做的状态挺棒的”。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在以前,内心迫切希望当一个不劳而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也会羞于开口吧。
先前我已经说了,葛优一躺表现出来的颓废、绝望、悲观、生无可恋,正是这批超时工作、超额吃饭、压力大、挣钱难的大众内心状态。压力大很容易理解,但为何压力大导致的不想努力会成为全民狂欢?是什么导致了他们选择了葛优躺来传递内心的渴望?
我认为,这是因为传统努力已经难以实现生活的质变和阶层的上升了。目前在这个国家,由于社会成本高居不下,下层通道往上的空间逐渐已经堵塞。我们都知道“不努力就去死”、“越努力越幸运”诸如此类的 励志 名言 ,但是更有把握的是“努力未必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很轻松。”
这样绝望特质的发言,是青年人洞悉并受困于自身无能的“丧(sàng)文化”的崛起。
学术界分析:
青年“丧文化”产生与流行的原因主要包括虚拟网络的现实“拟构性”、青年自我的“主动污名化”、集体和社会的“无意识”和“有意识”、“微时代”的情绪感染:从“微”到“大”等四点。应当采用“性与谨慎并行”的方式对待青年“丧文化”,应当运用优势视角对青年“丧文化”展开研究,应当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促进青年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
▼丧文化的表现
千百年来已经有无数人这样躺着了,葛优并不是第一个。但是“葛优躺”能够在此时此刻走红,跟它背后青年人息息相关。这批人转发带有“葛优躺”照片的微博,纷纷留言说自己每到周末就是这个样子,而且想要每天都是这个样子。他们大多数是90后,是目前微博上最活跃的用户年龄段。
与此同时一杯“丧茶”开始走红微博,想在“喜茶”对面开一家“丧茶”,菜单如下:一事无成奶绿、碌碌无为红茶、依旧单身绿茶、想死没勇气玛奇朵、没钱整容奶昔、瘦不下去果茶、前男友越活越好奶茶……总有一款适合你!
今天你小确“丧”了吗?就让我们躺一躺,躺尸到死亡……在 “正能量”与”小确幸”热潮退却后,自黑与负能量正以更迅猛之势在互联网喷泻而出,并形成了一股无法阻挡的文化现象——丧文化。很快,营销人与 广告 人接力而上,借此打破与年轻人之间的鸿沟与障碍。
(一)“丧”为何成为一种潮流?
想要了解“丧文化”,还得从年轻人群聊时的“斗图大战”说起。今年夏天,一张来自90年代情景喜剧《我爱我家》葛优瘫走红网络,图片中葛优饰演的季春生满脸胡渣,穿着奶奶花衬衫,灵魂出窍,一脸生无可恋。以此为起点, “懒蛋蛋”、“佩佩蛙”、“咸鱼”、“我可能遇到个假XX”等画风清奇的表情包先后出现在各种“斗图大战”中,无不例外都是在传递一种“我已经是个废物”的自嘲,这就是“丧文化”的体现——黑色幽默、悲观消极。
1、 丧是一种“反鸡汤”情绪的宣泄
高房价、高竞争、高压力……这些都无疑扮演着摧毁年轻人朝气的重要角色,你以为一枚“丧X”从来不努力,其实现实的情况是他们真的很忙啊,忙工作,挤地铁,正常的工作时间外还要疲于应付各种社交。忙得像只狗,却升职加薪无望,既然如此,就让我们躺一躺,躺尸到死亡。
2、 “丧”是年轻人自嘲的表达方式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明天大后天的苟且啊,不难发现,这是典型的年轻人在互联网上的表达方式吐槽与自嘲,一群人围着热门电影、电视或者游戏角色吐槽一番再自嘲一番。甚至更多品牌为了满足年轻人的吐槽欲而主动制造“槽点”。
(二)“丧文化”营销指南,真的够“丧”吗?
如今,“情绪消费”已演化成一股强大的消费动力,比如各种主打怀旧的电影,总能引发网友的集体回忆,同样的“丧”作为一种群体性情绪时,也就有了生存的土壤。
1、 利用“丧符号”
案例:淘宝表情包同款
以“葛优瘫”为代表的丧表情横扫网络,这些表情已不再是个具象的表情包,更是丧的表情符号。借此,某宝上也卖起了各种与“瘫”表情相关的周边产品,葛优瘫手机壳、葛优瘫T恤、葛优瘫抱枕等等。卖的不是价格,更是一种态度——“丧”,就连段子手大张伟的衣柜也必备了一件葛优瘫的T恤。
2、 打造“丧文化 IP”
案例:网易王三三丧茶代言
随着网友自制“丧茶”文案走红微博,网易新闻联盟手饿了么真的开启了一家““丧茶”快闪店”,尽管只为期了4天(4月28日-5月1日),然而却刷屏的整个五一。
当然,借势丧营销的网易不只是看到丧茶火爆,更是看重了“丧”与其品牌形象的契合,网易新闻羊驼主编王三三,人设就是一只很丧的羊,常年嘴角向下,这丧丧的表情,非常适合当做丧茶的代言人。丧营销的背后,更是网易新闻打造IP形象的野心,除此丧茶的营销之外,王三三还将以个人身份参与到网易新闻的多种营销活动中。
3、 寻找“丧”共鸣
案例:彩虹合唱团《感觉身体被掏空》
去年8月,一则《感觉身体被掏空》的神曲迅速席卷社交网络,歌曲发布后,在各大视频网站上获得千万点击,歌曲创作者正是以神曲着称的彩虹合唱团,网友又称其为《加班狗之歌》, 再看歌词,整个就是大写的“丧”,"感觉身体被掏空,我累的像只狗,十八天没有卸妆,月抛戴了两年半……" 继葛优瘫之后,《感觉身体被掏空》更以深深的“丧”感击中无数网友的内心。
(三)“丧营销”也许只是昙花一现?
随着“丧文化”的流行,丧营销正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品牌推广当中,这种契合年轻人的营销也让品牌形象更加丰满,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不过“丧”营销也并非万能,一方面,品牌如果在“丧”营销过了头,可能反而会给年轻人一种“长辈硬和我尬表情包”的笨拙感;另一方面,诸如网易丧茶营销真的难以复制,谁知道这种突然流行起来丧风潮还能流行多久呢?说到底,丧营销到是否能给品牌带来效应,凭借的还是产品无可复制的核心。
(四)“丧文化”营销为何会突然火起来?
1、“丧文化”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心理;
据统计,转发葛优躺、马男波杰克这些“丧文化”图片的大多数为90后,也是目前互联网最活跃的用户。而转发这些信息的背后,其实是一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自己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希望,从而产生的集体焦虑现象。这其实是整个社会环境改变的结果,都说80后、90后这一代很幸福,又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受到很多宠爱,但当这些人正在经历加班、买不起房、没时间谈恋爱、睡眠不足...而互联网就成为负面情绪的一个宣泄口,看到这些负能量就会产生共鸣。
来一首“丧文化”歌曲《感觉身体被掏空》
2、消费者对鸡汤文已经感到无聊了;
从小到大,大多数人都会听到不少成功学鸡汤,但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早已认清现实生活远比想象的要艰难这条真理,对那些“上帝为你关上了一个门,但却为你打开了一扇窗”的鸡汤文越来越没有耐心,反而更愿意相信“上帝为你关上了一个门,然后他就去洗洗睡了。”
所以再用这些鸡汤文刺激他们是很难的,相反,“丧文化”这样简单粗暴的营销反而能够引起他们共鸣,唤起他们的情感共振。而且,并不是“丧文化”的文字一定会带给人们负能量,大多数人只会以此来讽刺、吐槽一些现状,而这些“负能量”有时正是“正能量” 的来源,这也是为什么消费者不会对这些丧气的话感到反感。
3、 逆向思维 营销模式找到了市场的空缺。
除此之外,“丧文化”运用了商业界常见的逆向思维营销模式找到了市场的空缺。逆向思维营销模式很容易理解,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大众的甲壳虫了。上世纪60年代,美国流行大汽车,宽敞、舒适,当然也耗油,大众甲壳虫凭借广告语“想想还是小的好”异军突起,吸引到了大批消费者。“负能量”营销也是如此,在鸡汤文满天飞的现在,来一点“毒鸡汤”调调味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虽说“丧文化”在这两年发展极为迅速,从表情包到营销,连人民日报也发文章让大家不要被“丧文化”洗脑,但“丧文化”说到底其实更像是一种自嘲,就像之前的“屌丝”一词一样,很多人都会把自己比喻为“屌丝”,但其实很多人并不会真的给自己一个这样的定位。“丧文化”也是一样,那些说着“现在没钱算什么,以后没钱的日子还多着呢”的人大多并不会真的就此颓废,还是一样地努力赚钱,一样地买房还贷。所以说,对“丧文化”不要太认真,太认真你就输了。
D. 知乎高赞: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之中这么流行
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设置过伤感的头像和签名,翻阅过成功励志心灵鸡汤。到了现在,被 “丧文化” 浪潮侵袭。
丧文化为什么在年轻人之中这么流行?
01
"丧文化"是的指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它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新形式。
年轻人对自己的生活现状感到不满,对未来充满迷茫,非常清楚自己的无能却又没有足够的行动力去改变自己。
以前的“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咸鱼总有翻身的一天”,在“丧文化”这里,就成了“ 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你努力还有什么用 ”,“ 咸鱼总是有会翻身的一天,可是翻身完了还是咸鱼 ”。
看起来这种“丧”很非主流,但是却能和这个时代的青年无缝衔接起来。 “丧文化”正在为年轻人的颓废、焦虑和悲观买单。
02
当今社会的生活高压力、节奏快加上周围的诱惑多,年轻人在这种生活条件下,进行着超负荷的努力,但即便非常努力也很难打破固有的状态和环境,所以被迫选择丧下去。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比较这种东西从出生就开始了,每个人的起跑线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表面上很风光,但背地里也是顺风顺水的 。
这些差距就算自己穷尽自己的一生也无法逾越,感觉自己的人生看不到希望, 所以我们选择以“丧”自嘲。
03
信息泛滥成灾的年代,这个社会让我们知道了其他阶层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想要的更多了。
我们渴望过上更好的生活,抱着对自己的期望,想要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现状,但我们很少知道,那些少数自我实现的人所付出的努力是远远超出一般人的, 他们很清楚自己的时间成本,没有时间垂头丧气,一直向前跑 。
大多数有梦想却没有实现的,一边不甘于平庸一边又不愿意下定决心付出行动的普通人,以为自己提前预知了未来,觉得人生无望,怎么办? “丧” 呗。
04
年轻人对失败的恐惧有时会大于对成功的渴望,生怕做错了什么就不值得,便 以为什么都不做就是最安全的 。
所以我们更容易自暴自弃,更容易自我伪装,承认自己过得很失败,保护自我价值、回避自己的内心。
我们在追求独特性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求一种认同感,产生防御性悲观,所以丧成了一个自我保护的工具。
05
我们在遭遇失败时通常认为是自己身上的某一方面的缺陷导致自己的失败,加上 回音式效应 ,我们更加倾向于认为失败的困境是自我内部因素所造成的,而非外部环境或者其他大环境因素。
在经历过某种经历或者学习之后,在情感、认知或者行为上表现出了十分消极的心理状态,把丧当成一种 自我标榜 和“ 挡箭牌 ”,每当面对不想做、不想面对的困境时,与其“迎难而上”,不如否定当下、否定自己来得轻松合理。
06
丧”文化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网络流行亚文化,是因为它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话术和行为集体,虽然看似悲观、颓废,但在颓废之中也是有它存在的价值的。
它让我们勇于面对生活中的负面因素,展露出与压力对抗的乐观心态,让我们在“丧”中寻找人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看清世界 ,看清自己之后,接受全部, 坚持前行 ,这才是最重要的。
毕竟,“丧”过之后,仍要面对明天。
- END -
E. 年轻人中,丧文化为什么这么流行
年轻人中,丧文化为什么这么流行?要想了解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中那么流行,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丧文化。网络给出的解释是“一些90、00后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生活、学习、事业、情感等得不顺,在网络上、生活中表达或表现出自己的沮丧,以形成的一种文化趋势。”
丧并不代表我们就颓废、堕落,这只是我们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是对自己的嘲讽。我承认我平庸、我无能、我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我承认。可是这并不代表我服输。自嘲,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幽默,把自己的姿态放低,接着努力。
F. 作为极端的行为,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
其实“丧文化”之所以在年轻人之间非常的流行是因为年轻人从“丧文化”中找到了一种深深的共鸣,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其实都少了一股子冲劲了,他们有的时候会陷入到一种迷茫之中,他们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他们不知道应该何去何从,而在这个时候有了“丧文化”的存在他们就能够找到一个合理的发泄的途径,以此也可以缓解一下他们的心情,让他们在“丧文化”中找到自我。
“丧文化”这个东西还是非常容易上瘾的,当自己非常的难受,无处发泄的时候是可以丧一丧的,但是一个年轻人不能够一直丧下去,总得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去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丧文化”还是一种自嘲或者调解自己心情的一种方式,不能太过的认真,陷入其中就非常不好了。
G. “丧文化”在学生中蔓延,是什么原因
谁都想积极生活,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如自己规划的那般。但很多时候,事与愿违,一群年轻人开始选择躺平,甚至有的人转身投入“啃老”的大军。
03、没有任何的兴趣爱好
生活的感觉不到快乐,没有自己喜欢的,那么肯定就会很“丧”。当自己有喜欢的人或者事的时候,我们总是能够提起精神,积极去生活、做事。但是当我们对啥都提不起兴趣的时候,那也就意味着你不会再去努力,为一件事努力奋斗了。
工作三年,我目前心里最真切的感受就是想“躺平”,但是生活却让我躺不平,因此很是无奈。当然,我也知道这种精神状态是不对的,所以在努力改正。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在今后的生活遇见更优秀的自己,有权选择想要的生活。
H. 丧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为什么这么流行
01、丧文化不是我们传统说法的文法,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是青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因为各种事情的不顺利而对产生的负面情绪的一种表达,比如学习不顺、工作压力、感情失败。是当今年轻心理状态与社会环境的缩影,比如说前两年爆火的“葛优躺”,自嘲也是丧文化的一种表现,比如说自己是菜鸡或者咸鱼等等。生活的压力压在身上让人喘不过气,坚持许久的事物却失败,比起鼓励青年人更希望共情,但过度丧文化会影响人的心情,对待丧文化应当是一种娱乐心态,并且了丧而丧很没必要,所以很多年轻人正在弘扬正能量,抵制毒鸡汤丧文化,希望能够改变这种现状。
I. 为什么丧文化现在很受年轻人的欢迎
丧文化在网络上非常流行,我觉得丧文化受年轻人喜欢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现代社会生活压力真的很大,特别是这一代的年轻人,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不仅要养活自己,父母老了还要供养他们。如果结婚对象也是独生子女,就要养孩子、送孩子读书,还要供养四位老人,老年人身体不好,容易生病,如果老年人生病了,又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这是来自家庭的压力。
第三个原因就是当代年轻人比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像我们父母的那一代人,就完全不理解现在的丧文化。因为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生活的环境和条件都比较好,小时候没有吃过太多苦,所以现在遇到挫折了之后,本能的想要逃避,到丧文化中寻找安慰。这样就可以告诉自己,大家都很丧,不是我一个人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