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学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1、追求分数风气盛行
这种喧宾夺主风气混淆了教育的本质。在学生学校学习过程中,分数好像成为最重要的事,学习更多的是为考试而服务,却并不是让学生积累知识。另一方面,当从学校毕业之后,文凭又成为衡量人能力的重要标准。分数、文凭终究只是外物,学生学到什么、会做什么其实更为重要。
2、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
学到知识大部分无法实际应用,学生在学校要学习多个科目的知识,而这些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价值并不大。学生所学的东西,可能既不喜欢也不擅长,离开学校就会还给老师。最极端的情况就是,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好,但实际动手能力为零。
3、教育内容设置上也不合理
文化类课程占据大部分时间,而体育艺术类课程往往被忽视。最后,教育的本质除了传授知识外,培养学生品德更为重要,而育人这一点并未受到重视。
(1)学校如何发展文化课扩展阅读:
学校改进思路
1、以课堂教学为基点,开展全员、全面、全程质量监控与保障
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延伸到实践教学、课程与专业建设等人才培养关键环节,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强调全员性,注重全面性,强化全程性。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覆盖学生入校到学生毕业各个环节,直至毕业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2、以教学督导与评估为基础,构建多主体、多层次的质量监控体系
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形成了多主体评价的机制,教师、学生、督导专家、职能部门、企业行业、用人单位、第三方机构均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制定招生计划,调整专业结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改进教学提供了重要依据。
3、以持续改进为目标,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六贯通
教学质量监控的最终目的是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以PDCA质量管理循环为理论基础和实施依据,要求各质量监督点的教学与保障工作必须按照“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程序展开,形成闭合循环的体系。
B. 音乐学院附中一般是怎么安排文化课的
和沈阳市普通学校教材是一样的,正常参加高考,题目和辽宁省普通文科是一样的。
附中没有让学生选择文理科,默认文科,也许你可以要求学校开办理科班。不过属于艺术科类考生,但是那个一点区别都没有,就是在你的准考证上和报考时个人信息上有体现,写着艺术类考生。
高二参加高考的话,,,好像高考有规定除应届毕业生以外的学生不能参加高考,不过也有说只要成绩好可以参加高考。这个你得去问学校。准备的话,文件之类的学校都会集体带你准备,带好脑子和笔就行了。
文化课是半日制的,正常八点上课,四节文化课,下午属于自由练琴时间。晚间没有活动,你可以练琴也可以学习,但是大部分学生选择练琴~~你可以练到八点钟再回寝室学习足够了。
到学校之后你可能会听到各种家长谈论借读的事情。附中的老师不是特别好,照比外边普通学校的老师差很多,不过不影响你学习,只是效率问题,不管老师怎么差,也还是比你懂得多,个人勤奋程度还是占绝大部分的。但是为了高考有更好成绩许多家长决定让孩子在外边普通学校学习文化课,在附中学习专业课(这个就叫借读啦)。其实这样不太好,普通学校是全日制的,你没有时间练琴,如果上半天课,你会跟不上的。艺术补习班有半日制的班,不过我觉得,中学的同学友谊也是财富嘛!!
个人建议到高二再解读,是最好的时间。不会影响学生中学时期的人际交往,而且两年时间足够勤奋的同学高考拿到个好成绩。
我是今年高三的毕业生,马上大学开学啦,这是我六年下来个人经验,希望帮到你。
C. 如何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不是校园文化,它是一种组织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活动中积淀下来的,学校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无“形”而有“象”,弥漫于组织之中,像一只无形而有力的巨手,在暗中把持和操纵着学校的运行和发展。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面旗帜,它引领着师生意气风发地前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它熏陶浸染,润物无声;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引力场,它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肥沃土壤。文化更是学校的一种形象,一种气质,一种个性,一种特色,一种品牌。有高品味文化的学校,必定高雅圣洁、魅力无限、独秀群芳、成就卓越。
文化建构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营造、建设、完善和创新学校文化的活动和过程。从学校文化的主体看,文化建构是通过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的建构以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从学校文化的层面看,文化建构是着力于以高尚优秀的精神文化引导人,以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约束人,以优美高雅的环境文化陶冶人。谋求学校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必须加强学校的文化建构。
文化建构可促进学校发展以人为本
文化建构的基本要义首先是选择并确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理想的学校精神。以人为本,人作为当今时代的基本价值选择,理所当然应成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形成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视师生的生命成长,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坚信人的发展至上,自觉摒弃庸俗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追求的分数至上、升学率至上和学历至上,能够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殊死较量中,做到人不敢言我则言之,人不敢为我则为之,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不仅是科学的殿堂,还是文化的圣地、心灵的故乡。学生不仅得到科学素质的训练,而且受到人文精神的陶冶,并在此基础上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的精神。在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此起彼伏的冲突中,学校能始终扮演时代和社会精神灯塔的角色。在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得到真正的发展和升华中学校也得到真正的发展升华。
文化建构可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发展
全面发展首先指学校通过加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建构形成了优良的学校精神,科学有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行为规范及运行机制,以及优美和谐宽松的物理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三种文化能够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相互强化、共同发展,从而创造出学校高度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其次指学校通过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的建构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全面发展再次还指学校文化的全面育人功能,学生不仅在课堂里成长,更在学校创设的文化环境里成长,人文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种不教之教的潜移默化,如“芝兰入室,久而自芳”,“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每当置身于一座具有传统并享有历史文化声誉的学校,总能感觉到该校有一种奔涌着的,富有生命的东西在不断撞击着自己的心灵,它使你感动、兴奋、激越、升腾,它教你求真、向善、爱美、尚健,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协调发展主要指学校文化建构不仅着眼于学校外延的发展,能够治标,更着力于学校内涵的发展,能够治本。文化建构能对学校文化的各种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各种文化之间的协调统一,互动相生。
文化建构是一种柔性管理,它不尚权力,主张平等;不唯制度,讲求灵活;不假外控,凭借自觉和内化。它崇德、重义、讲情,倡导中和,富有一定的人性化。主要借助文化的浸润、濡染和陶冶。因而易于达成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和谐,组织内呈现出“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团结紧张又有严肃活泼,既有个人心情舒畅又有统一意志”的那么一种生动活泼的局面。很少有激烈的冲突和明显的对抗。
文化建构可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文化的自我完善功能可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学校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积淀,通过无数次的辐射、反馈和强化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优化,推动学校文化从一个高度向另一个高度迈进,学校文化不断的深化和完善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就会持续不断地推动学校的自身发展。学校文化的自我延续功能可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正如任何文化都具有历史继承性一样,学校文化一经固化形成之后也会具有自己的历史延续性,而持久不断地起着应有的作用,并且不会因为学校领导层的人事变动更迭而立即消失。良好的学校文化还能够让组织保持学习、开放、反省的优良作风和氛围,从而使学校能够与时俱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文化建构可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学校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学校文化建构通过培育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个人的思想观念、感情信念、行为方式与整个学校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与整体趋向,以此激发出学校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指向学校的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构成学校不断发展的动力。当学校文化经过长期的建构积淀成学校精神时,学校文化便进入了成熟期,组织中的文化场就聚变成文化的黑洞,能够裂变出巨大的文化能量,从而使学校具有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力量。种子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拱破石头;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它可以叫英雄不惜江山。然而力量最大的莫过于精神、信仰。战士有了它可以抛头颅、洒热血,教师有了它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优秀学校文化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富有无穷的创造力。优秀学校文化的开放性、民主性和包容性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能够持续学习,不断反思,创造超越,从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形成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办学特色,以特色学校的品牌在教育园地勇立潮头,鹤立鸡群。
源自“标语大师”
D. 如何给文武学校的学生上好文化课
选择他们比较喜欢的话题,把每一次的课堂气氛都上的活跃一些,因为文武的学生一般偏向于武,所以课堂上经常去讨论一些与武相关的题目会大大增加教学效率
E. 浅议加强校园隐性文化建设的对策教育论文
浅议加强校园隐性文化建设的对策教育论文
摘要: 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发展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校园隐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和难点。本文在分析了目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加强隐性文化建设、强化校园文化管理功能的措施或建议,旨在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 校园文化隐性文化隐性文化建设
1 校园文化理论
1.1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分类
校园文化是高校校园内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它是以校园内生活成员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
人们对校园文化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从校园文化的表现性来分,可以分为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二者构成了校园文化的总和,形成了学校存在的特色。外显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体现学校价值目标、审美意向的物态文化,可以起到调节情绪、控制行为、陶冶情操和启迪智慧的作用。内隐的校风、教风、学风、管风,亦即学校精神,是影响人们行为模式的根本,是校园文化蕴涵的力量和涵义。校园文化既具有教育性.还具有管理性。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理论,是组织文化理论与学校组织特点结合而成的新的学校管理理论。它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隐性文化是学校各种活动能够正常运行的保障,是约束师生员工行为的契约,因而也是文化的体现。
2 校园隐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管理者认识的浅薄和狭隘
校园文化的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是辩证的统一,显性的物质文化是学校办学实力的体现;制度文化可以保证教学秩序和工作的稳定性,同时又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对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管风发挥着作用。而隐性文化正是在这些显性文化的强化、渗透、灌输中形成。显性文化推动隐性文化,隐性文化又反作用于显性文化,两者密不可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但是,由于很多管理者认识的浅薄和狭隘,割裂了两者的依存关系。具体表现在对校园文化建设没有真正认识而引不起重视,认为可有可无;或根本不了解其文化特点,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按部就班陈陈相因。不思改革创新,忽视建立本校特色,工作死气沉沉;或停留在美化环境、治理校园的浅层次上,不惜花大量的钱财搞绿化、硬化、房屋更新。
2.2忽视校园文化的整体性
校园文化的整体性包括很多因素,不仅仅反映在表象上,主要体现在内涵之中。只有各部分共同发生作用,才能构成对人的行为、思想的影响,才能通过校园文化的管理功能和教育功能促进和保障校园显性文化的建设。每一个校园人特别是管理者,都要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搞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有长远规划,不能有轻有重,不能有所偏移。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从整体性出发,才能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才能办出学校的特色。但是,很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忽视了整体性。具体表现为重显性文化,好急功近利;轻隐性文化,以为徒劳无功。
3 加强校园隐性文化建设的对策
3.1研究学校文化特征,整体规划,强化落实
学校管理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要在艺术的建设物质文化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潜在性、规范性功能的同时,精心的创造精神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性和导向性功能。所以学校管理者一定要认真分析研究本学校固有的文化特征,找出学校的优良传统和不良习惯与作风。正确认识现有的校风、教风、学风、管风,深入了解师生员工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思想要求、行为习惯,正确分析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摸清学校的人际关系,从这些方面把握学校的文化特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人文精神、高雅的`情趣品位来设计、规划校园文化的各项要素,建设积极向上、有朝气、有品位、学习型、创新型的校园文化。校风、教风、学风、管风的建设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培养和实施:一是重视基础教学,使文化课和专业课充分发挥起自身功能;二是重视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强调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而不能以学习成绩的高低评价学生的能力;三是重视学校道德教育的渗透,提出校训口号以及明确学校发展的远大目标,促使师生员工形成“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责任感,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品德高尚,行为文明。
3.2制度完善,树立榜样
校园文化是软硬结合的管理技巧。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应“软硬”兼施,相辅相成。必须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发挥榜样的作用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把那些积极向上能体现价值观念的个人和集体,进行广泛的宣传、表彰。学生中的优秀个人和集体更应该成为大家的楷模,影响和带动整个群体。同时,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一个固定主题,是校园文化的引导者,所以教师更应该成为校园文化的示范群体。
3.3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和谐的人际环境鼓舞人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健康飞的心里品质。学校中师生的人格应当是平等的,尊师爱生是创建校园和谐人际环境的前提。学校应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美。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同时严格要求,严格纪律,严格管理。
3.4外显文化建设和内隐文化建设要并重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设计中,要特别注重外显文化建设和内隐文化建设并重,把握好整体的同时要突出本学校的特色。
校园是学习的地方,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能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促进工作和学习。学校应充分利用空间进行植树、栽花、种草,真正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抓好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以高雅的人文环境启迪人。在校园的醒目位置、教学区域的走廊、教室、办公楼、实验楼都张挂上名言警句、教育家头像及格言,启迪学生的心灵,拓展学生的视野。由环境入手.强化制度,建立导向机制,严格要求,落实检查,循循善诱,在“育”字上下功夫,倡导、强化、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管风,必然能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全面育人的功能。从文化渗透性上来说,个体要受到本群体文化的影响。建立积极向上的文化,取缔消极文化的影响是隐性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3.5与时俱进,创建学习型、创新型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增添新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才能使校园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时代精神,确保持续不断地发展。学校在设计物质文化建设和创建精神文化氛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校园文化的信息化和互动化,建设学习型和创新型的校园文化。
综上所述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正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有力的补充,让校园文化能在健康、进步、正气的轨道上运行,同正规教育相辅相成,共同达到教育目的。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着力营造人文氛围,弘扬本校特色的、高雅的、向上的精神,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将校园文化进一步发展完善,使全体学生在良好的环境里求真、立善、创美,整体素质得到充分和谐发展。
;F. 艺术生的文化课要怎样学习才能有效提升
同学你好,小树君在线答题:
1、时间安排:
作为艺考生,比普通学文化的高三学生来说更难的就是需要文化课和专业课兼顾。艺术类考生是需要经历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次考试,那在高三上学期注意力会放在专业课上,我们的高三艺考生要长期在艺考培训机构进行专业课集训,所以在冬天进行完专业课考试后才开始学习文化课,这样会致使文化课复习时间短,内容多,基础差,困难多等,有很多的考生心态一旦没有调整好,就会对文化课失去信心。对于艺术生而言,文化课的学习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心、耐心和细心。所以这种方式是会对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有一定影响的。
艺术类考生在高考过程中要准备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方面内容,所以时间很紧张。但有些艺考培训机构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是会安排每周一天左右的文化课补习,那这样一个机会大家就需要好好把握,并且认真学习,这样一来专业课学习与文化课学习就可以同时兼顾。还有就是艺考生可以在进行专业课培训之前先针对文化课的薄弱环节进行补习,为之后的文化课学习打好基础,专业课考试完成之后,在进行文化课知识集中复习的时候也就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集中练习。这样就可以做到专业课学习和文化课学习兼顾,为高考成功录取增加几率。
大多数艺术类考生因为艺术专业课的学习耽误了不少文化课,文化课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所以艺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复习时要学会取舍,要抓基础,不做偏题难题。艺考生只要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题型、基本方法就能考的相对不错,足以达到艺术类考生文化课的分数要求。艺术类考生文化课补习重点应该是强化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请家教进行针对性辅导,或者可以选择针对艺考生的文化课补习机构进行文化课辅导,这样效果更好。艺术类考生在选择文化课补习班时,最好选择一对一或者是针对艺术生的小班制教学机构。
总而言之,艺术生在文化课的复习上,要调整好学习状态,掌握好学习方法,选对正确的培训机构,紧跟授课老师的步伐,不明白的地方及时提问。最后就是希望所有的高三艺考生都可以考出理想的专业课成绩和文化课成绩。
2、课程复习
艺术生和特长生的文化课基础都不是很扎实,而且留给你们复习文化课的时间也很短,所以更要认清薄弱环节,用于舍弃一些难懂且浪费时间的知识点。
第一、减少贪欲,删繁就简。
艺术生准备文化课很大的一个劣势是:时间短。专业课考完后,留给文化课的时间只剩100天左右。但同时也有一个优势:目标低。普文的人可能需要600分,而艺术生可能 400 分就够。所以不要想着每一科都精通,每一道题都会,基本是不可能的,必须把心思放在一定能拿分的科目,首先保证400分稳妥进账。
语文:
语文的科目并不难,背诵题只占几分,没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背课文,与其背课文,不如背模板,议论文等答题都是有固定套路的,还有作文也一样,开头结尾只要精彩,字写得好看,至少提5-10分。
数学:
做好选择前八题、填空前两题、大题的第一题、其他题第一题,就可以轻松考到80分。每一大板块的最后一道题可以直接舍弃不看,基本很难,做了浪费时间,还未必能做对。
英语:
如果英语水平很差,这一科提升起来就很难,建议不要浪费过多时间,背一些书面表达的固定句型,背些优秀范文,能考多少是多少。
英语基础不错的同学,每天朗读英语半个小时,背诵几个英文句子,朗读和背诵的材料直接就是高考真题;一定要背高考真题!!!
文综:
地理
把地理图册逐字阅读一遍,边看边做笔记。重点看必修一的内容:大气圈、水圈、岩石圈、自然界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这是高中地理知识的根基。
历史
把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西方古代史,世界近代史、现代史的宏观线索刷一遍。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忽略许多历史细节,重点是整体框架和定义的把握。
政治
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刷一遍,重点是经济常识和哲学的理解,比如经济常识中的供求曲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哲学的范畴界定,哲学知识点原理的精确表述。
二、最后一个月,真题训练。
文综里,对于擅长的科目,真题训练可以偏拔高,弱势科目补基础,抓强科,补弱科,进而让文综成绩整体提高。
G. 与高中相比,中专是怎么上课的
很多不了解中专学校的家长,或者打算上中专的孩子,都很想知道,中专到底是怎么上课的,和高中到底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个问题,给大家呈现一个清晰的中专课堂情景。
中专还要学文化课,而且也有成绩要求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专是学习技术的,学生都是文化课学不了才来中专的,还学什么文化课?
关于文化课,其实在2010年之前,基本很少有文化课,都是以专业课为主。后来国家考虑到学生的终身教育,尤其是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要求中职教育必须开设文化课,而且要开足课时量。
目前中职学校的文化课,主要是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些课程基本与高中课程内容接近,只是难度降低了一些;另外还有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德育、历史课程,相关专业根据情况还会开设物理和化学。
这些课程,分布在中职的三年里完成,算是公共课体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语数外,这三门课程也是升学必考的学科,所以需要认真学习。针对这三门课,不同的学校设置不同,有些学校是第一年文化课为主,语数外都是一周四节,开一年结束,第二年开始纯专业课;有的为了均衡发展,语数外每周两节,贯穿始终。不论怎么排,都必须让公共课达到一定课时数,这是基本要求。
中职文化课是不太好上的,由于文化课本身就是学生厌学最严重的课程,因此,上课睡觉情况比较严重,听课率低,学生学习状态不好。曾经做过统计,最让学生厌烦的课程,第一是数学,第二是英语。
针对这样的问题,其实中职学校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中职学校的文化课教学其实跟高中差不多,只是老师讲得更慢,讲得更简单,只是为了让学生能跟得上。但是很可惜,由于学生基础太差,学习效果很不好。每个班基本也就是一小部分人能跟着老师节奏走。更多是放弃,不是老师放弃,而是学生的自我放逐。
但是如果你报的是升学班,那就另当别论了,那跟高中就没啥区别了。所以说,在中专如果你的文化课还不错,那你就占据天大的优势了,最起码可以pk掉80%的学生了。
专业课,更趋近任务和项目化操作,纯理论课程,越来越少
随着中专学校投入越来越多,中专的专业课,已经基本脱离了过去在黑板上开机器的情况。而且随着现在模拟系统,仿真系统,以及AR、VR等软件设备的盛行,很多资金量大,不易实施现场教学的课程,都采用了仿真教学来满足需求。这是科技进步在教育中的体现。
中专的专业课多数都是在机房或者实训室完成,都需要配套的设备来完成。而且基本已经脱离传统的先讲原理、体系,再进行实操的过程。基本都是直接在任务中,通过学生操作,教师引导,让学生体验原理的实际效用,再通过总结和理论提升,让学生明白理论知识。说白了,就是技能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模式。
因此,中专学生普遍比较喜欢专业课,经常有新鲜的任务或者项目学习,而且现在流行以任务作品作为成绩评判。因此,直观的结果呈现也让学生们比较喜欢。
但是,这些课程到了需要学生反复练习或者需要综合运用的时候,就会出现有部分学生放弃的情况。他们喜欢新奇,但不喜欢枯燥的训练;喜欢小挑战,不喜欢大思考,且极易放弃。如果有学生能突破这样的瓶颈,一定能成为专业精英,但是由于生源质量摆在那里,再好的设备,再好的技术,再好的师资,他们不愿意学,谁也教出不来好“产品”。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中职学校在不断提高入学门槛的重要原因。
但是总体来说,专业课实施实物化教学,更贴近生产生活,授课效果要远远好于文化课。
中专上课,有问题也有创新,专业课的问题不大,文化课如何提升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H. 学校怎样培养有文化的人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所学的课程知识都是文化课 ,在学校上课 ,就是学校培养有文化的人 。同时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都是文化知识 ,自己也就是异文化的人 。
I. 如何处理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与当今的教育体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日前,家长普遍存在孩子参加体育训练影响文化课学习的观念,甚至一些一线教师也有这样的想
法,致使体育老师安排学校运动队训练困难重重。一方面是体育教师对运动成绩的期望,一方面又难以得到文化课老师和班主任的理解和支持。因此,正确处理好体育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的关系,显得非常必要。
一、加强沟通,赢得班主任及课任教师的理解和支持
不可否认,体育训练需要
花费学生一定的时间,这似乎与学生的文化课学习相矛盾,或许会造成部分学生课后复习与预习的不充分,班主任和课任教师对此不能理解。也恰恰是因为存在这种
不理解,导致了一些班主任从运动员选拔到训练活动持消极态度,出现工作不主动、不积极,甚至暗地怂恿学生在学校选拔运动员时不出力的现象。
二、培养意志,磨练学生顽强拼搏的品质
体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体育是提高人们体质的最重要的外部力量,也是智力开发、个性成长、品质发展的最直接、最简单、最高效的重要环节之一。而体育训练正是衔接智力和体质最有力的手段。
在短期的体育训练中,学生容易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会具体地看出自己在运功队中的表现和进步,以此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重拾自己的信心,发现自己的亮
点。同时,在体育训练中可以设计各种游戏和竞赛,在一遍遍的失败中获得体验,也获得新的运动方式和技能,在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
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障碍。
三、有效引导,让孩子认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为了能使体育训练与文化知识学习两者并举,体育教师在学生训练过程中讲究策
略。体育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进程增进学生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实现其他领域目标的载体,如果没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其他学
习领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会失去本课程的性质。学生的运动兴趣在熟练掌握运动技能与形成运动特长中得以升华。
与此同时,在训练中
表现优秀的学生,也要仔细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有没有获得班主任及课任老师的肯定,然后体育老师有针对性地鼓励或发些小礼品,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
即使是体育老师,不但注重我们体育训练的表现,更注重我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潜意识觉得只有全面发展才是优秀的学生。
四、全面发展,让文化知识和体育训练一个都不能少
能参与学校运动队训练的学生,一般都是四肢灵巧、反应敏捷的孩子,接受老师讲解动作要领较强的学生,其实稍加引导,在学习上就会取得进步。体育老师可以
有意无意的说出一些相对专业一点的体育专业名词,学生会感到满头雾水、不得其解。这时体育老师能把握时机引导学生,文化知识在体育中的重要作用,不能够很
好地掌握文化知识,也就不能进行体育研究。
党的教育方针指出,我们的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学校就应该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缺一不可。体育训练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更能为学生正常学习提供身体的保证。在这一切的工作中,教
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习惯和爱好设计出创新的、趣味的体育和文化课学习内容,实现有机结合,做到以体育德、以体促智、以体陶美的奋斗
目标。
J. 如何提高体校文化课教学质量
目前,业余体校的文化教学成为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教师队伍是文化教学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是制约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加强业余体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就成为了业余体校期待解决的难题。根据14年文化教学管理的经验,结合当前业余体校教师队伍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业余体校教师队伍科学管理教研机制文化教学是业余体校学校工作的基础,是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素质提高的保障,而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支撑点,更是学校发展与壮大的组织保证和源动力。教师是学校的一面镜子,他们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和魅力,更是学校的形象代言人。目前,国发办(2010)23号文和鲁政办发(2012)60号文,对于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可见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体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形势下的要求,也是业余体校从教书育人的根本需求出发,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
那么,在目前形势下,如何加强业余体校教师队伍建设呢?本人作为一名有着14年文化教学管理经验的教师,结合当前业余体校教师队伍现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科学管理下的制度化建设
我们每一个做管理工作的同志都知道,管理离不开制度,但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必须突出“科学、合理、易行”这三点。所谓科学,就是说制订制度要符合逻辑的严密性。制度的合理与否是直接关系到人心所向的大问题。不论你的出发点有多么正确,只要你制订的制度不合理,你就会失去人心,给教师的心理带来消极的不利影响。要想让制度极大可能地趋于合理,我们所有的管理人员,就必须时时克服随意性和主观性,注意深入到教师中去,让各项管理制度来源于一线的教师。制度的“易行性”,简单地说,就是制度制订要考虑到行得通、做得到,好操作。这就好比是一只猴子去摘桃子,它跳几跳能够摘得到,那么它就会继续摘下去,如果它又跳又蹦仍是摘不到,那么这只猴肯定会丧气而放弃。我们对教师制订制度也是如此,标准不能太低,但也决不能定得太高。结合实际循序渐进,注意给一点小小的刺激,让同志们通过一定的努力做得到,既有利于个人,又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工作。这样的制度才可称之为“易行”。
教学教务科作为业余体校教师队伍管理的直接操作者,应该下大力气切实制定一套“以调动所有教师积极性为前提,以约束规范个人不良行为和工作常规,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的教师管理规章制度。
二、科室内部合理分工,进一步强化教研室的建设
目前,业余体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由教学教务科进行管理,但是教学教务科内部并没有专人来负责这一块,而是分散管理,各负其责,以致对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的统一协调性就比较差,如果各负责人之间协调不好、不及时,可能会导致事情出来之后解决的效率极低,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心理情绪,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导致与我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目的背道而驰。同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运作也不利,容易出现负而不则,管而不理,相互推诿的现象,甚至会出现一种杂乱无章的混乱状况。因此,我认为十分有必要在教学教务科内部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并明确责任,实行分工到人、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统一协调。同时,进一步强化学校教师的管理机构――教研室的建设,设置教务科专人(教务科科长或者副科长)负责下的的文理教研室,专门负责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这样教师队伍的管理才会出现流而不乱,井然有序的局面,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建立全方位的教师评估、监督、考察机制
教师的管理工作既要建立在政治理论的高起点上,又要不脱离实际,扎根于本校的教学实践基础上。要掌握各学科教师动态的教学状况及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有的放矢加强管理和指导,评估有根、监督有据、考察有理、奖惩有依,形成一个立体的网络评估体系以促进教师队伍的良性管理和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教师的教学活动及其思想变化来建立合适的信息反馈机制,以建立有效的解决机制。为此,我们可以建立准确快捷的反馈评估系统。信息反馈的主渠道是教研室,信息的主要来源有:
1.动态的教学、教研记录――《教学日志》《教学活动记录本》《教学计划》《思想日记》及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教研文章等。
2.例行会议――教研室主任和学科带头人会议、班主任会议、学生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等。
3.专题调查会――教师业务学习讨论会、集体备课讨论会等。
4.听课、评课――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科科长、教研室主任及学科带头人随机下班听课、评课。
5.教学常规检查――定期(月查)查教案、查作业、查课堂笔记等。
6.各类统考成绩评估――目前绝大多数业余体校实行期中考试(自由安排)、期末考试统一安排(但是任课教师自己出题)的考试模式,随着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对于教学要求的提高,建议学校统一安排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实行“四统一”,即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出题、统一阅卷。每学期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后在搜集和分析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质量大检查,召开总结评估会,点明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明教学改革的方向,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总结教学改革经验,并应用于以后的教学活动。这种在加强常规管理的同时,将教学改革的要求和成果不断地补充到教学常规管理中去的方法,就形成了教师常规管理和教学改革的同步进行,互相促进的局面,应该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狠抓教研、促教改,全面提高教师教育素质水平
时代在变迁,知识在更新,教育教给学生的应该是对学生一生有价值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断更新观念,搞好自身素质的学习和提高。
1.抓好三支队伍,形成教学龙头。三支队伍是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研室主任必须做到知识、业务、管理三过硬,能团结和领导全组成员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学科带头人为专业学科水平最优秀人才,在备课、讲课、科研诸方面应成为学科教学的核心与代表,并负有培养和提携其他教师的责任;骨干教师为中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者,能在学科教学中独挡一面,承担重任。骨干队伍的形成和发展应该是学校教务工作中的重点,同时也应该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培养好,利用好。
2.更新观念,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学校要负责多引进一些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材料,多订阅一些《国内外教育文摘》《教育科学》等杂志,组织全体教师集体学习,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特别是要多组织年青教师进行学习,以提升教学实践经验,有必要时可以派专人去外地参观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开阔眼界,蓄势待发。
3.讲评结合,引入激励机制。以教研室为单位,每学期集中进行一次全面的听课、评课,对每节课作出评估、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将评课结果记入教师教学档案。并在普遍听课、评课的基础上开展全校性的示范观摩教学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的优秀教案和优质课的评比,选出典型,评比颁奖,引进激励机制推动教师整体教学工作的规范化。
4.规范教学常规检查,查漏补缺。必须坚持每月一次的教学常规检查,力度要大,检查要认真仔细,
一定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校领导要找相关教师谈话,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期能够帮助教师改正和进步。
5.着眼未来,培植师资。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希望,青年教师的优劣与否预示着学校未来的发展的好坏与否。因此,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成为学校永远不变的中心环节。但是大多数业余体校目前青年教师奇缺,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首先,学校要从严、带、练着手,尽快、严格选拔高校优秀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其次,要做到青年教师同老教师“结对子”,以老带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6.积极参加培训,提高教师职业素质。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并进行及时的总结,使培训后的教师不但能获得理论知识上的进步,而且能得到技能水平上的提高。同时,教师培训不能只重视了教育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忽视了对教师写作能力的培训。我们不难想象,一个缺乏职业道德、作文水平低下的教师,怎么能够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素质教育就更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教师培训的职能部门,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解决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
7.建立科研团队,提高科研能力。业余体校作为教学单位,科研水平相对较差。绝大多数教师都把精力放在了日常教学上,而忽视了科研的重要性。“科教兴体”战略的实施,已经充分说明了科研对于未来体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业余体校的科研水平,培养更多具备科研能力的教师,建议学校可以成立科研团队(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每支科研团队由一名教授负责,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选取3~5名相关人员组成。学校为科研团队配备相应的科研资金和设备,并在申报院级课题和国家自然基金、发表论文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学校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建立校级课题基金,每年择优扶持3~5个教师的课题项目,并帮助其申请院级、省级甚至国家级课题。
五、解决好教师的福利待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物质决定了意识,只有充分解决了教师生活的后顾之忧,教师们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中去。因此,学校除了在知识和业务上对教师严格要求外,还要对教师多给点人文关怀,及时解决教师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心相交,让每位教师自觉的将心与学校靠拢,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议学校领导要做到:(1)要多到教师家去走动,进行家访和慰问;(2)教师节、元旦、春节期间学校要筹措资金,购置礼品发送给教师,为教师送去学校的关心和关怀;(3)及时举行退休教师欢送会,让所有教师都感受到学校对于教师一生付出的尊重和认可;(4)力所能及地解决部分教师家属及子女的工作问题,使学校管理更加人性化,营造一个和谐的教书育人的环境,构建一支文明和谐的教师队伍。我相信,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可以让一所学校走向辉煌的,也一定会走向辉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