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乡镇文化站
一、对广大群众进行时政宣传和政策法制教育;
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组织电影、电视、录相放映活动;
三、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科普讲座、农技知识讲座等,辅导和培养文艺骨干;
四、开办图书室,组织群众开展读书活动;
五、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促进乡村特色文化的发展;
六、指导和辅导村文化室、俱乐部和农民文化户开展各种业务活动;
七、做好文物的宣传保护工作;
八、受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委托协助管理当地文化市场。
B. 党和政府重视农村文化建设有哪些积极意义
一是在精神方面:要努力从农民世界观的树立、精神的塑造、道德修养的熏陶、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普及、素质能力的培训、思维方式的引导等方面多做工作。应当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把党的方针政策等传播到农民中去,使农民切实感受到党的正确领导和党的关心温暖,以此来夯实执政党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巩固党执政的最广泛的农村阵地。应当通过思想教育、舆论宣传、党员干部行为感化、先进典型示范、具体事务处理引导、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影响等,来培养促进农民群众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和道德追求及思维方式。应通过广泛的社会化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生产技能和就业能力。建议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政府目标管理,纳入创建文明单位等相关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对文化单位的评价体系,将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作为各文化单位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涉农企业在进行企业广告宣传的同时,对农村进行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公益宣传。
二是在物质方面:一切非物态文化必须通过物质文化来实现。我市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一产比重逐年下降,农村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应当顺应这一潮流,既要依靠科技建设农村文化,又要不脱离农村实际和文化传统。
第一,尽快落实国家有关财政政策。国家《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2010年,争取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15.6元,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0.8%,人均公共图书馆购书费达1.0元。” 我市应根据国家规划,尽快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率先实现上述目标。
第二,尽快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这一工程已列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建议充分利用我省是试点省份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尽快建设具有较高水平、有一定规模的县级分中心。应当从满足农村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出发,重点建设一批戏曲、图书、电影、讲座、专题资源库,注意整合科普知识、农业技术等资源,服务于农民群众。
第三,建设具有综合性、多功能的文化大院。应当立足现实,结合农村中小学的调整,整合已有资源,把一些即将闲置的场所建成集图书阅览室、科技讲座室、游艺棋牌室、乒乓球室、台球室、戏迷歌友活动室等文化活动项目于一体的文化大院,提升集约效益,方便农民使用。
第四,创新农民喜闻乐见的农村文化活动形式。既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又要善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形式,创造新时代背景下的先进文化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
三是在制度方面:要运用好法律制度、纪律制度、道德准则、风俗习惯、社会约定等来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制度建设也要与时俱进,扶优汰劣,应当符合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要在法律规范上体现农民与其他社会阶层的平等。在社会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要坚持正确引导教育,注重推进符合人类进步规律、促进农村社会进化的社会改革,为农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一,要确保文化事业单位的公益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27号)规定:“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不得企业化或变相企业化,不得以拍卖、租赁等任何形式,改变其文化设施的用途;已挪作他用的,要限期收回”。建议根据这一规定,尽快对我市基层文化场馆归属进行一次摸底,严格执行中央两办的文件精神。
第二,加快对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根据中央两办文件精神,本着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推动农村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应当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应鼓励文化艺术团体以各种形式和企业合作,鼓励电影公司、电影院以“院线制”形式、新华书店以连锁经营形式,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文化资源整合,提高经营能力。
第三,出台拓宽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市政府按照普遍服务原则,运用市场准入、资格认定、价格调节、财税优惠等政策,引导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通过有效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广大农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分、更加质优价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C. 如何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在80~90年代的农村,文化生活的几大标志性事件——“看电影”、“看大戏”、“逛庙会”、“祭祖先”,其中与思想相关的“看电影”、“看大戏”这两样牢牢的吸引了农村人的心,每逢这样的机会出现,总是会出现人山人海。
到了2000年以后,农村的生活随着网络的接入和智能手机的覆盖,弱化了“看电影”、“看大戏”的吸引力,而且现代农村的文化生活与生活节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农忙、农闲、传统节假日时的文化生活各不相同,打麻将、赌博成了农村的习俗。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目的是什么?这点要说的清楚,如果是一味的控制思想,那么以前很难,现在信息获取这么容易怕是难上加难,但如果是拉近思想的距离,加强思想的丰富程度,还是有很多方法的,但总归一点——【趋利避害】,凡是都是为了百姓的利益考量,或游戏、或比赛、或激励,均可一试。
D. 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主要着眼于农村社会效益,以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为依托,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建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等为主体,为农村提供非营利性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总称。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紧迫性与重要性1.1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群众性的文娱活动日趋活跃,广大农民的文化需求和参与愿望日益增强,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却滞后于经济发展,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逐渐富足的同时精神生活却呈空虚状态。一方面,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在逐年增加,但总量仍严重不足,向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偏高,质量难以保证,农村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致富,还要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塑造高素质的新农民。所以,在新形势下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是保障农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权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1.2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技术先进服务型政府,体现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理念的现实选择十六大及十七大都明确提出要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有效载体,通过扩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范围,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多样化,为农民提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多彩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既是政府保障农民群众文化权力,推动农村文化建设顺利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1.3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充分发挥文化自身价值与功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把公共文化服务纳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共进的整体进程之中。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要统筹协调农民对文化的不同需求,为农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文化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广泛、持久而稳定的影响,为建设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2 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就及问题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但在建设中也存在着问题和不足:2.1 各地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差距较大虽然一些发达地区已初步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仍不尽如人意。2.2 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匮乏。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不足,尤其是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是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普遍性问题。同时,许多在农村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人员专业理论素质偏低,专业知识趋于老化,难以适应当前各项现代技术的需求。这已成为制约农村文化自我发展的“瓶颈”。2.3 公共文化设施落后,总量严重不足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许多空白点,很多乡村文化站设施简陋,有的甚至没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2.4 公共文化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从体制上看,乡镇文化站等农村基层文化单位是财政定补的事业单位,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他们的工作目标主要是求生存,根本谈不上谋发展,对公益性事业活动缺乏积极性。从机制上看,县级和乡镇级文化单位由于人事制度改革不到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干部职工缺乏动力,严重影响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进程。3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和任务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就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整合文化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和文化部将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 39.48 亿元,带动地方配套资金约 25 亿元,新建和扩建 2.67 万个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送书下乡继续实施第二期工程,向 300 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3614 个乡镇,每年配送价值 2000 万元约 170 万册的图书,力争在 2010年,做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4 加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4.1 完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提高领导认识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也是各级政府部门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各基层党委和政府必须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为其提供政策法规等各种保障,并将此作为政府文化部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4.2 转换文化管理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服务能力依据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深化县级图书馆、乡文化站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改革。加大落实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大众开放的政策措施,努力做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4.3 大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扩大公共财政中的文化覆盖面,并不断提高用于乡镇、特别是村级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比例,有效降低农民参与村文化活动的成本,提高各类农村公共文化物品的使用效益;设立专项资金,确保农村重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资金需求。4.4 积极引导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多元化根据国外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使主体多元化,可以有效弥补政府公共资源及服务的不足。4.5 充分挖掘和保护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但现在却受到各种低俗、封建落后文化的侵蚀,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必须建立完善的保护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机制,使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4.6 加快培养农村文化服务人才队伍以提高素质和能力为重点,加强农村文化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培训,积极培养农村文化骨干;加强农村业余演出队、业余电影放映队、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农村义务文化管理员等业余队伍的培训,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队伍;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支持他们创作更多的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较高艺术质量的文化作品,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自我发展能力。总之,构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要其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应对时代变迁带来的各种挑战,相信它必然会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全面繁荣和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支持。
E. 怎样才能加大农村的基础文化建设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我的看法是:
一、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特别是农村文化基础建设的投入,不断发展壮大镇、街道一级的文化站建设,努力办好镇、村(居)委(社区)、自然村三级集娱乐、文化、学习于一体的文化中心。
二、办好镇级影剧院,(举办致富务农的短片电影)提高服务质量,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娱乐场所。
三、广泛发动群众、兴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如可发动当地先致富的经济能人,老板捐资兴建村级和自然村的篮球场、文化室等,并动员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捐赠图书、文化娱乐用品等,让自然村一级逐步建起文化室,以传播健康文化、农村致富技术等。
五、办好镇、村(社区)、图书馆、阅览室、阅报专栏等,为广大农民提供读书、提高文化素养的阵地,以推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六、广泛建立以中小学校为核心的农村文学社团,并在文联、教育等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学创作活动,以培养农村文艺骨干,活跃农村文化。
七、广泛发动群众订阅报纸杂志,并组织学习、读报用报活动,把读书读报与劳动(科技)致富相结合,为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精神粮食。
最后,如果有条件的话,开路引资非常重要。
F. 什么事基层文化基层文化建设的内容是什么
在调研中,大家谈到,基层文化站是农村、社区文化事业建设和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基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具有指导乡村、社区文化建设,指导“农家书屋”建设和组织开展农村“三文”(即特色文化村、便民文化室、农民文化节)活动,培训基层文化工作人才,同时具有文体娱乐活动,宣传教育培训,普及科技知识,传递经济信息、监管文化市场、保护文物“非遗”等功能,是承上启下的具有辐射作用的文化活动中心。基层文化站要加强内部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承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农村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加强基层文化站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工作下移到基层的主要体现,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调研反馈的情况,大家一致认为:基层文化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G. 乡村文化的发展与乡村振兴有着怎样的关系怎样发展乡村文化呢
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夯实根基。乡村是中国的基石,乡村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在一直以来处于角落之中,同时由于思想观念滞后,缺乏保护机制等,导致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不足,影响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站在新起点,我们要在守正创新中挖掘乡村文化的价值,传承希望的火种,为乡村振兴夯实坚定基础。
H. 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阵地建设的指示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关于农村阵地建设问题。
农村文化站发展状况令人堪忧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事业经费严重短缺,中央关于“各级政府的文化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1%”的规定难以落实。造成农村基层文化事业严重“贫血”文化设施陈旧老化,阅览室、娱乐室等文艺场所无力更新,藏书更是有减无增,破烂不堪,经费没保障,文化活动也难以开展。
第二、机构编制不明确、不落实。乡文化站没有文化专干,站长长期“空岗”。另外“专干不专”的问题也很严重,文化专干除了写标语,出板报等跟本职工作有点关系外,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乡镇中心工作的日常事务中。
第三、由于个体文化、私营文化和家庭文化的迅速崛起,使传统的国办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几乎失去大半个江山。如私人歌厅、舞厅和卡拉OK 厅的建立,私人书店、书摊、书屋、台球、乒乓球和电子游戏机的兴起,成为人们新的娱乐天地,农村文化站寒酸的设备和条件无法与之抗衡 。
第四、随着科技进步和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的迅猛发展,乡镇逐渐普及了闭路电视,再加上VCD 、DVD、家庭影院和家庭电脑的普及,使传统体制下培养的文化站专业人员能力、素质遇到极大的挑战。农民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了,文化消费观念、消费群体结构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而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对农民新的文化需求服务滞后,给农民供应的“文化大餐”依然是一成不变的“四菜一汤”(吹拉弹唱和读报),怎么能吸引受众呢?
进年来,为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还提出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以及一系列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乡镇文化站,作为农村基层文化的前沿阵地,不仅不能放弃,而是要大力加强。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新目标,调整思路,创新手段,建设好农村文化站。
第一、各级政府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的高度,认识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要切实把乡镇文化站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来坚守。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加以推进;通过层层建立领导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地抓好落实。
第二、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财政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基层文化,认真解决基层文化设施、场地、设备、网络、编制、经费等方面的问题,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县财政拨一些,乡镇政府支付一些、文化产业创收一些,群众交纳一些的办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同时,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改善服务,完善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提高利用率。
第三、要抓好组织落实,健全基层文化机构,建立一支专业和业余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调整乡镇文化站的管理体制。本着既管人又管事,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落实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编制、工资福利待遇,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建立一支永远不走的农村文化队伍。
第四、要与时俱进地推动基层文化建设,改变基层文化工作单纯高文娱活动的做法,注意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广播影视宣传、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技和卫生知识、开展体育活动有机地融入农村基层文化工作中。广大的文化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汲取艺术营养,努力创作出反映人民群众生活,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开展文化活动既要注意挖掘当地的传统资源,又要注意文化活动的时代性竞技性,以吸引青少年参加。要充分利用农闲、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杜绝封建迷信活动。
第五、大力培养农村文化人才,努力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素质。在经济欠发达,文化硬件设施较差的地区,要尽量利用现有条件搞好软件建设。要充分利用、发挥、调动本土人才的作用,为农村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并通过不断地培养、提高打造老中青相结合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
总之,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让乡镇文化站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求知的课堂,求美的场所、求艺的乐园、求富的平台,吸收更多的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参与其中,整合更多的文化资源造富乡莘,使乡镇文化站与时俱进、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