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围场哪里出土红山文化

围场哪里出土红山文化

发布时间:2022-04-19 03:39:52

① 赤峰红山文化遗址在哪

内蒙古考古研究所在赤(峰)大(板)白(城)铁路沿线正在进行的老牛槽沟遗址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距今6000年的一处大型红山文化聚落遗址。据悉,这是自1935年“红山文化”在赤峰红山被发现70年的时间里,第一次在内蒙古地区发现这样的文化层次纯粹、保存比较完整、房址成排、方圆15000平方米的红山文化聚落遗址。

据负责该遗址挖掘的考古队队长杨春义介绍,这个大约占地15000平方米的村落,已经被揭露发掘的面积在800平方米左右,目前已经清理出红山文化早期完整的房址4座,灰坑26个。出土6件能复原的完整的陶器和10多件石器,陶器又有泥质陶和夹砂陶两大类,纹饰有刻划纹、拓印纹、“之”字纹和席纹等。

据内蒙古考古研究所第一研究室主任吉平介绍,过去的遗址发掘中大都是红山文化与其他类型的文化共存的、伴生的,像老牛槽沟遗址这样单纯的红山文化遗址是首次发现。老牛槽沟遗址的年代为红山文化早中期。值得关注的是,正在挖掘的这个老牛槽沟遗址距离1971年在翁牛特旗朝格温都苏木出土的“中华第一龙”的赛沁塔拉嘎查红山文化遗址仅5公里。

有关专家认为,老牛槽遗址的发现,更证实了“红山文化”时期人类生活、居住的方式,以及当时生产、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态和文明程度。对于了解“红山文化”的文化内涵、分布范围、时代的分期断代等,有珍贵的学术价值。

☆☆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因首次发现于赤峰红山后而得名。它以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流域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是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在西辽河流域相碰撞而产生的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见常,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玉器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并向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大型碧玉猪首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中国出土时代最早的龙形玉器,被誉为“天下第一龙”。因赤峰境内多有龙表玉器出土,故赤峰被称为龙的故乡,红山文化的先民应为龙的传人。

② 红山文化发现于哪里出土了哪些玉器

距今60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最初发现于内蒙古昭乌达盟的红山,出土的玉器主要有玉龙、玉螭、玉龟、玉兽、玉鸟、玉璇玑、玉璧、马蹄形器、玉勾云形器等。其中玉龙的造型为身前屈似环状,较粗大,口似猪,有的有长鬣,有的没有鬣,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玉龙。

③ 作为华夏最早的文化之一,红山文化起源于哪里

红山文化是发源于我国内蒙古中南部到东北西部的文化,是距今为止发现的可以代表我国华夏文化最早的文化之一,距今大概是有着五六千年的历史吧,而且其延续的时间也是相当的长,有两千年之久。这个红山文化,主要是分布在我国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边到内蒙古,南边到河北,东边到辽宁,占地面积不算小的一个文明遗迹。

红山文化出土的人物雕像和中原人大为不同,他们的脸型是圆形的,眼窝很浅,鼻梁低平而且比较短,具有典型的蒙古人的特征。于是,大家一致认为,红山文化的人种应当是属于亚洲蒙古人种。而且,因为红山文化的墓葬群中也是有陪葬品的,从这些陪葬品可以看出,他们的衣着用品是有着典型的华夏文明的样子的。

④ 红山文化的出土文物

1、红山文化女神像

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牛河梁的女神庙。庙址由南、北两组建筑组成,其中北组为主体建筑,南北十八米余,东西宽近七米。

墙壁经过彩绘,室内发现有大量的人物塑像碎块,有头、肩、手以及乳房等部位的残块,均属女性。头部真人大小,面涂红彩,双眼镶嵌青色玉片。

这是中国最早的女神像。现藏于:辽宁省考古研究所。

2、红山文化陶器

红山文化陶器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陶器,1935年首次发现于辽宁赤峰红山,故名。主要分布在辽宁西部一带。

陶器中有细泥的彩陶和带篦纹、划纹的粗陶。彩陶纹饰,以勾连式三角纹和菱形纹最具特色,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彩陶的制法、质地、部分器形与花纹,同仰韶文化彩陶相近似。

3、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器。红山文化玉器最早发现于辽宁省凌源市与建平县交汇处的牛河梁遗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里见到一件勾云纹玉佩。

以后,在红山文化诸遗址中多有玉器发现,以凌源县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县东山嘴等遗址出土较多,内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汉旗大洼、辽宁省阜新县胡头沟等处也有不少重要玉器发现。红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数为动物造型的装饰品,构成这一文化的显着特征。

4、红山文化玉龙

红山玉龙呈勾曲形,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两个鼻孔,颈上有长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玉龙墨绿色,体卷曲,平面形状如一“C”字,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2.3~2.9厘米。

龙首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龙眼突起呈棱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颈背有一长鬣,弯曲上卷,长21厘米,占龙体三分之一以上。

鬣扁薄,并磨出不显着的浅凹槽,边缘打磨锐利。龙身大部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

5、红山文化陶匜

此展品为红山文化文物。长15.6厘米。匜是先人用来倒水用的工具,该件陶匜器型小巧,胎厚而坚实,通体深红。

外壁点缀不规则圆形小坑,内壁光素无纹。匜口沿处呈U形凹槽,以方便倒水。现收藏于福建省源古历史博物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红山文化陶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红山文化女神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红山文化玉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红山文化玉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红山文化陶匜

⑤ 承德哪有名胜古迹

四方洞遗址

【四方洞遗址】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承德城南鹰手营子矿区营子镇东北1.5公里处山脚洞穴内。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面积约44000平方米。198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成联合发掘队,对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从上下两个文化层中,共出土石器575件,动物遗骨1765件。从出土遗物看,两个文化层中的石制品形态特征和打制技术大同小异,只是上层文化少数标本体现出更稳定、更成熟和更有控制力的加工迹象。说明两文化有相承关系。该遗址是河北省境内发现的第一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也是在燕山山脉深处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足迹,对研究承德地区史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后台子遗址

【后台子遗址】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承德城西滦平县金沟屯镇西村,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83年曾作部分发掘。遗址内涵丰富,文化层叠压关系明显。上层出土器物主要有陶鬲、罐、穿孔石刀等,属夏家店上层文化;下层出土器物主要有"之"字纹筒形罐、磨棒、磨盘、石雕女神像、玉琮等,属赵宝沟文化类型。其中石雕女神的发现,在国内文物界引起轰动,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收获。�

白河南遗址

【白河南遗址】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承德城东南承德县上板城镇白河南村西南。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是滦河流域发现较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文化堆积深厚,内涵遗存丰富,对研究承德地区红山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

北梁遗址

【北梁遗址】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承德城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下伙房乡锭园子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2米,采集标本有石铲、石斧、石锄、细石器刮削器、石镞、泥质红陶片,纹饰为不规则竖纹、凸起弦纹。在距该遗址1.5公里处的山坡上,曾发现红山文化典型玉器玉环、玉猪龙各一件。�

顶子城遗址

【顶子城遗址】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承德城东平泉县茅兰沟乡烧锅营子村东山顶。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夏家店文化遗址。遗址呈不规则圆形,三面环山,东南面为陡崖,文化层厚约1.5米,遗址中现尚存数重用石头垒砌的半圆形矮墙和一些平坦的圆形、方形、长方形的生活区。石头矮墙高0.4~2米,垒墙所用石料大小不等,均为当地青灰石质的不规则石板、石条,墙基宽窄不均。�

小城子西山古墓群

【小城子西山古墓群】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承德城西滦平县大屯乡小城子村西。面积约6万平方米。墓葬分布密集,排列有序,时间跨度自春秋到汉。1978~1979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曾组织发掘,共清理墓葬50余座,出土随葬品1200余件。为研究中国古代山戎、乌桓历史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燕秦长城遗址

【燕秦长城遗址】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承德城北围场县境内。东起与赤峰市接境的三义永乡,西至老窝铺乡,或显或隐,县境内长约192.5公里。燕秦长城初由战国时期的燕国为防御东胡匈奴掳掠而修筑,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沿用加固,并与其它新筑长城连接。现存明显遗址29段,约6.5公里。主要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山脊。多由土筑,部分地段为石砌,城墙上宽0.3~1.5米,底宽2.2~8米,残高0.3~2.5米。长城沿线还发现古城5座,当为戍守兵士所用。清代干隆皇帝曾对此处长城进行踏查考证,并在新拨乡岱尹梁上立有《古长城说》石碑一通,现仍完整保存。�

城子古城

【城子古城】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承德城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城子乡城子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地表散存各种陶器残片,文化层厚约1.5米。古城址呈正方形,城门在南城墙中间,残墙基宽20~28米,高3~10米。该城建于战国,秦时废,汉重新使用,唐以后又废。�

半截塔村古城

【半截塔村古城】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承德城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半截塔镇半截塔村。占地面积17.5万平方米,城址地表散存陶器残片、瓦片。该城始建于战国,秦废,汉重新使用,唐以后又废弃。�

岱尹城址

【岱尹城址】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承德城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新拨乡岱尹村。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城址呈长方形,残存城墙基宽7~25米,高2~2.5米,城门在城址的东北角。该城建于战国,秦时废,汉代继续使用,唐以后又废弃。�

小城子城址

【小城子城址】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承德城西滦平县大屯乡小城子村。古为汉渔阳郡要阳都尉所在地,占地面积1.9万多平方米。城址呈"回"字形,外城长423米,宽456米;内城长260米,宽130米。城墙遗迹明显,残高2.8米至10米不等,城内文物遗存丰富。1977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与地、县文物部门联合进行了试掘。�

寿王坟铜冶遗址

【寿王坟铜冶遗址】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承德城南鹰手营子矿区寿王坟镇北山坡。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建于汉代。遗址现存矿坑、选矿场、道路、冶炼场及居住址。遗物主要有铜饼,上刻"东六十""东五八""东五四""西六十""西三五""西五三",还有铁锤、钎子、小铁刀、铁带钩、残铁锄、陶罐、陶豆等。�

土城子城址

【土城子城址】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承德城西北隆化县隆化镇下洼子村。城始建于北魏延和元年(432),隋唐时为奚王西省地,辽圣宗时在此建北安州,金元改称兴州,明太祖朱元璋时废弃。在南北朝和辽金元时期,这里始终是燕山北麓的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中心。城址占地面积0.41平方公里,东、南、北三面城墙残存,高2~5米。城址中心有一片较高的台地,疑是官署建筑遗址。�

会州城遗址

【会州城遗址】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承德城东平泉县南五十家子乡会州村。会州城始建于辽代,曾为其惠州治所。金、元两代沿用,明初废。面积0.81平方公里。城址呈"日"字形,城墙残高2~6.6米不等。遗迹显着,遗物丰富,出土辽代器物绿釉鸡腿瓶等,造型别致,制作精良,为学术界所瞩目。�

双塔山辽塔

【双塔山辽塔】承德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承德城西南15公里处。在山岗之上,有两座柱形石峰比肩峙立,高30余米。峰顶分别建有砖塔一座,故名双塔山。是中国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典范。古人何以在壁立千仞无路可登的峰顶造塔,至今无人能解。北塔已圮,南塔尚存。塔呈方形,边长2.5米,残留两层高5米,上端四角有木檐探出。根据塔的形制及用料分析,当为辽早期建筑,其功用似为契丹民族山崇拜与佛教崇拜习俗兼融的产物。�

梓木林子古墓

【梓木林子古墓】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承德城西南兴隆县蘑菇峪乡梓木林子村。是一座辽晚期的大型壁画砖室墓。墓为南北向,分前、中、后室,墓室四角作仿木结构,有斗拱承托穹隆形室顶,全部彩绘。前室四壁有各种人物、花卉等壁画。墓内发现契丹文墓志一通,分盖、身两部分,均为正方形。志盖四角阴刻大牡丹花叶、十二辰像、八卦图。志身刻契丹文字约14280字,行距清晰,段落分明,为目前中国契丹字文物中字数最多的铭文。该墓对于研究辽金时代的建筑、绘画、文字、书法和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⑥ 大荒西经的大荒西经与红山文化

“大荒西经”记述的是红山文化区域物事
《山海经》之“大荒”,如果能确定其地理方位,也能破译红山文化、其他史前文化的密码,也能基本破译这本承载史前信息经书的密码。经作者多年研究,认定《山海经》之“大荒”指的是红山文化遗址所围绕的位于内蒙古中部的科尔沁沙地。
首先,红山文化主要遗址赤峰红山后、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巴林右旗那斯台、巴林左旗尖山子、敖汉旗四家子、建平县五十家子、围场县下伙房、锦西县沙锅屯、喀左县东山嘴、建平与凌源交界牛河梁、阜新县胡头沟、盘锦市郊、康平县郊、开鲁县坤都岭、科左中旗新艾力等,都是围绕科尔沁沙地分布的。远古先民对沙地的概念,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对“大荒”的记忆。
第二,《山海经》在展开“大荒西经”记述之初,首先陈明“大荒”在“西北海之外”,这是一个重要的地理方位信息,如果“海”指渤海,那么“西北海之外”一定是指“红山文化区”,(因为只有“红山文化区”在“西北海之外”)。“大荒”(科尔沁沙地)与红山先民发生了极密切的关系,因而这种实际发生过的关系以传说的形式保留在《山海经》一类的古文献中。
第三,以“海”为视点和以“大荒”为视点所视之区域为同一区域,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从渤海看和从科尔沁沙地看,西部(或西北部)是同一区域,即红山文化区。这可以从《山海经》之“大荒西经”所记物事与“海外西经”所记物事基本重复现象得到证明。“海外西经”记“夏后启”,“大荒西经”记“夏后开(启)”;“海外西经”记“三身国”“一臂国”、“奇肱国”、“无右臂”人, “大荒西经”记“三面一臂人”、 “一臂民”、“有人反臂”、“长胫国”; “海外西经”记“女祭女戚”、“女丑之尸”“女子国”,“大荒西经”记“女祭女 ”女丑尸”、“女娲之肠”、 “女子国”; “海外西经”记“丈夫国”,“大荒西经”记“丈夫国”; “海外西经”记“轩辕国”、“轩辕之丘”,“大荒西经”记“轩辕国”、“轩辕台”; “海外西经”记“巫咸国”有“群巫”,“大荒西经”记“灵山”有“群巫”,而且能列出名称;“海外西经”记“诸夭之野”有“凤鸟”、“百兽”,“甘露,民饮之”,“大荒西经”记“沃民沃野”,有“凤鸟”、“百兽”等,“甘露,是饮”; “海外西经”记“白民国”,“大荒西经”记“白民国”;等等,内容基本一样。发生这样的情况,只能解释为“海外西经”与“大荒西经”记述的是同一文化区域的物事,只是有的稍多,有的稍少,名称、术语有点区别。
依上所述,推原“大荒西经”篇记述的就是西拉木伦河、大凌河、老哈河红山文化区域在古代先民中发生的物事。

⑦ 红山文化发源地在哪里

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

红山文化位于东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衔接地带,分布范围包括辽宁、内蒙古和河北交界的燕山南北及长城地带,主要集中于西辽河上游的潢水和土河的流域,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

重要遗址有赤峰红山后、赤峰蜘蛛山、赤峰西水泉、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林西沙窝子、巴林右旗那斯台、巴林左旗城郊、围场下伙房、敖汉下洼、奈曼旗、锦西沙锅屯、阜新胡头沟、阜新福兴地、喀左东山嘴、喀左新营子、牛梁河、朝阳十二台营子、北票白石水库、康平城郊、小河沿等。

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4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起,在辽西北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及朝阳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

并对松岭山脉及努鲁尔虎山之中的凌源、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遗址群开展了大规模的发掘,使红山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14年赤峰市与朝阳市共同签署了《红山文化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备忘录》宣布将联合对红山文化进行申遗。

历史

红山文化(公元前4700~2900)之前是兴隆洼文化(公元前6200~5400)、新乐文化(公元前5300~4800)以及赵宝沟文化(公元前4500~4000),红山文化之后是小河沿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公元前2000~1000)。

红山文化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距今6500~6000年左右,是红山文化的孕育和形成期;中期距今6000~5500年左右,红山文化进入繁荣期;晚期距今5500~5000年,红山文化进入鼎盛期。

其中,公元前3300~前30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晚期晚段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辽西地区史前社会的聚落形态、经济形态、埋葬习俗、原始宗教信仰、手工业分化及技术水平、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步入了初级文明社会。

⑧ 中国的红山文化在哪里

概述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年代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细石器工具发达;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陶器以压印和篦点的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种类有罐、盆、瓮、无底筒形器等。彩陶多饰涡纹、三角纹、鳞形纹和平行线纹。已出现结构进步的双火膛连室陶窑。玉雕工艺水平较高,玉器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还发现相当多的冶铜用坩埚残片,说明冶铜业已经产生。房址为方形半地穴式,分为大型与小型。
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见常,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玉器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发展中具备了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

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辽宁西部地区,几近千处。其内涵丰富,拥有一大批造型生动别致的玉器,多与猪、龟、鸟、蝉、鱼等动物形象。随着七十年代这批玉器被识别出来,考古学家发现了红山文化大型玉龙。

⑨ 红山的文化遗址

内蒙古赤峰是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中华草原文明的重要源头。因时间关系与红山文化遗址失之交臂。我专程去古老而苍凉的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遗址考察。赤峰因市区东北一座山的红色岩石山峰而得名,先民曾生活在这座古老而巍峨险峻的山里。我去内蒙古时江南已是桃红柳绿,春风拂面,而红山文化遗址迎接我的却是凛冽北风,逼人寒气——那里的气温还在零下16摄氏度,站在山上整个人都瑟瑟发抖。
在遍山乱石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五六千年前先民垒砌出来的半掩体圆形石穴,那些石穴虽不大,但一走进去“敬畏”之情顿生。在广袤的黄土斜坡上,先民们就地取材垒砌石穴,石穴门一律朝南或东南方向开,门前还有石砌,既可挡风避雨,又能防范野兽袭击,原来草原游牧民族的祖先也曾有过定居的生活。假使如我所想,那么,古代这里应是森林茂密,水草丰美之地。陪同考察的赤峰博物馆副馆长赵国栋告诉我:“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承德。随后来了一批日本考古队,带队的是当年东京大学校长滨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他们想在内蒙古找出不属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凭据。结果在红山文化遗址他们发现的一些陶器残片和几件青铜器都属于中国历史文物。”但从此也揭开了红山考古的序幕。
最早提出定名为“红山文化”的是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永和考古学家尹达。梁思永解放后任中国考古所副所长,他早年实地考察过赤峰地区。两位学者认为:红山文化是北方细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结合,属于长城南北接触而产生的一种新文化现象,故定名为“红山文化”。
新落成的赤峰博物馆有红山文化出土实物和图片展出。从展览可知,红山文化鼎盛时期距今约5500年左右,祭坛、女神、宗庙、积石冢等极为重要的文物告诉人们,那时红山古国形态已经出现了。红山玉器现已出土近百件之多,造型有龙、蚕、鸟、猫头鹰等,多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透亮,极具神韵;市面上流传的红山古玉,大都属于仿品。1971年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村民在北山植树时,意外挖掘出一件大型碧玉C形雕龙,其造型之优雅,质地之精美,堪称一绝。这件国宝现藏于国家博物馆,我曾见到过。由碧玉C形雕龙人们意识到中国玉雕艺术的源头可能发生在红山文化时代的西辽河流域,赤峰地区远古时期也许就是产玉、制玉的基地,这样,它比南方良渚文化玉器早一千多年。玉文化从北国草原播撒华夏各地,形成了数千年博大精深的玉文化传统,这是赤峰先民的智慧,也是赤峰后人的骄傲。
是的,内蒙古地区的红山文化博大精深,它是五千年前中华文明的曙光,值得我们好好品味,细细研究。

⑩ 中国的红山文化在哪里

中国的红山文化在辽宁西部、内蒙古东部。
红山文化是位于辽宁西部、内蒙古东部距今五千多年的农业文明,是中国已知出现最早的文明。主要分布在热河地区(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内蒙古东南部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
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热河省赤峰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6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末在辽西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并对辽宁凌源、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遗址群开展了大规模的发掘,使红山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13年,赤峰市与朝阳市宣布将联合对红山文化进行申遗。

阅读全文

与围场哪里出土红山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8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