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 文化 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具有相对独立性,我们如何理解公司企业文化的内涵?我为你带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的相关介绍。
企业文化的内涵
文化在汉语中是“人文教化”的简称。前提是有“人”才有文化,即文化是讨论人类社会的专属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
一个企业从小到大,想建成百年老店,长治久安,实现“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的宏伟目标,在汲取各方文化的同时,必须逐步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坚持不懈,不断发展和升华。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人要有一种精神,一个企业要有一个核心,人的精神就是理想,企业的核心就是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能够傲立商海的根本所在。缺失了文化的浇灌,企业便像无源之水,是无法长久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不朽支柱,文化建设有着潜在的凝聚力量,它不仅能给企业带来发展,而且能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作为公司的员工,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应该秉承公司的优良文化传统,牢记“诚信、协作、卓越、创新”是我们企业和员工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企业发展强大核心竞争力,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诚信
做人要诚,做事要信。与人为善,不欺瞒,不诈骗,重承诺,守信用,言必行,行必果。
仁捷科技坚信:天道酬勤,商道酬诚!
协作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在鼓励员工提高个人素质,个人能力的同时,倡导并坚持团队协作精神,鼓励无私奉献行为。在名利面前,提倡以让为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创新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飞速变化的世界,科技进步、产品换代,观念更新日新月异。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就必须不断进行观念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
卓越
做任何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 ,只做第一 ,不做第二。我们是一家专业化的公司,做事要有专业化的水准。马马虎虎不行,得过且过不行,卓越,一流永远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仁捷人在任何时候均应以诚信为本。用积极的心态处理问题,这是人生、事业成功的关键。
执行是一切成功的关键
作为一名仁捷的员工,要学习企业文化,熟练掌握企业文化知识,严格遵守企业各项 规章制度 ,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理念,微笑服务,热情工作,认真做事,踏实做人,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使我们的企业不断发展与壮大。
企业文化的内涵及起源
在企业界,我们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企业能够办成百年老字号,长盛不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有些企业只有三五年的寿命,昙花一现后,就销声匿迹了。就连一些借助政策优势、市场机遇一夜成名的大型企业也逃脱不了如此命运。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1970年名列世界500强排行榜的大公司,到了20世纪80年代已有160余家销声匿迹,淘汰率高达三分之一。为查找这些企业衰败的原因,西方一些 企业管理 大师们通过认真研究,发现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缺乏内动力,没有先进的企业文化领航。
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呢?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案例。被喻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谈到自己对企业的管理时,曾有过这样一段话:“当员工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前面以身作则,发号施令;当员工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中间,协调各方,相互配合,努力工作;当员工10000人时,我只有站在员工后面,双手合十,以虔诚之心祈导他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企业规模较小时,企业管理者亲力亲为,带领员工冲锋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就行了;但到了中等规模时,要善于管理,用严格的制度进行约束,加上强硬的手段就可以使企业正常运行;当企业规模非常庞大时,就要祈求员工万众一心,自发拼搏,这里需要全体员工有一种共同的信仰,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这是一种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管理者的魅力,来自于一种伟大的思想影响力,一种高度升华的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就是优秀的企业文化!
目前,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有许多种,虽然说法不同,但其内涵大体一致。最近,清华大学教授、着名经济学家魏杰先生在其所着的《企业文化塑造》一书中,给企业文化下了这么一个定义: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叫管理者文化,是管理者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管理理念、管理风格、管理 经验 的集中体现和智慧结晶,是企业管理层次的升华,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至于企业文化的来源,我们可以追溯到20世纪。在二战结束以后,日本于50年代开始有意识地搞企业文化建设,并因此在60年代迅速崛起。到70年代,日本经济已经开始称雄于世。日本经济崛起的神话,令自以为是的美国人十分尴尬,他们不得不放下架子去窥探、去研究。通过研究,他们发现,“日本现象”的根源在于日本比较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大量研究企业文化的着作开始在美国问世,《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企业文化》和《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4部着作,使企业文化热在美国达到了高峰。很快,一股研究企业文化的热浪便席卷世界。
我们国家从70年代开始介绍企业文化建设,到80年代初期进行企业文化的探讨,到80年代后期,几乎所有的煤炭企业都在搞企业文化,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理念和标识。但那个时期,我国的企业走了弯路,认为喊喊 口号 ,搞搞文体活动就是企业文化,甚至于有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企业文化。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导致了企业文化的自生自灭。到了90年代的后期,在青岛和上海一带,又开始了企业文化的复苏,像海尔集团等一些知名企业,它们把日本的5S管理引进来,并通过创新改为6S管理法,对企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一跃成为世界知名大型企业。他们的成功,也让 其它 企业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于是,很多大中型企业纷纷开始推行企业文化建设。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今后企业间的竞争将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力和文化优势的竞争。纵观古今中外,无论多么新的产品都会成为文物,无论多么高的科技也必将成为历史。在历史长河中,惟有文化可以流芳百世,历久弥新。中外成功企业的实践证明: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人才优势、科技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反之,不重视企业文化的企业就不可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优势。如果文化根基发生了动摇,精神支柱坍塌了,再强的企业也会垮台。
企业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对内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形成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能使企业产生积极的作用,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下面来具体说一下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力的作用 企业文化可以把员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使员工万众一心、步调一致,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事实上,企业员工的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明确的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企业的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即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那么说明这个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种幻想。
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引力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仅对员工具有很强大引力,对于合作伙伴如客户、供应商、消费者以及社会大众都有很大引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稳定人才和吸引人才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样的道理合作伙伴也是如此,如果同样条件,没有人不愿意去一个更好的企业去工作;也没有哪一个客户不愿意和更好的企业合作。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引力作用。
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就像一个无形的指挥棒,让员工自觉的按照企业要求去做事,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企业和员工提供方向和 方法 ,让员工自发的去遵从,从而把企业与个人的意愿和远景统一起来,促使企业发展壮大。
企业文化具有激励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无形中是对员工起着激励和鼓舞的作用,良好的工作氛围,自然就会让员工享受工作的愉悦,如果在一个相互扯皮、勾心斗角的企业里工作,员工自然就享受不到和谐和快乐,反而会产生消极的心理。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
企业文化具有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本身就具有规范作用,企业文化规范包括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一是规范。当企业文化上升一定高度的时候这种规范就成生无形的约束力。它让员工明白自己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正是企业文化所发挥的"软"约束作用的结果。通过这些软约束从而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Ⅱ 如何理解企业文化
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
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
1、经营哲学
经营哲学也称企业哲学,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方法论原则。它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基础。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多种选择,要求企业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有一套逻辑思维的程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经营哲学。
2、价值观念
所谓价值观念,是人们基于某种功利性或道义性的追求而对人们(个人、组织)本身的存在、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评价的基本观点。企业的价值观,是指企业职工对企业存在的意义、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和为之追求的整体化、个异化的群体意识,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
3、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并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着支配的地位。企业精神以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动力,对企业经营哲学、管理制度、道德风尚、团体意识和企业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指调整本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以善与恶、公与私、荣与辱、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
5、团体意识
团体即组织,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团体意识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使企业的每个职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都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他们对企业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企业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
6、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由外部特征表现出来的企业的形象称表层形象,如招牌、门面、徽标、×××、商标等;通过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形象称深层形象,它是企业内部要素的集中体现,如人员素质、生产经营能力、管理水平等。
7、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企业制度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使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内外人际关系得以协调,员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护,从而使企业有序地组织起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杰出而成功的企业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正是企业文化——这一非技术、非经济的因素,导致了这些决策的产生、企业中的人事任免,小至员工们的行为举止、衣着爱好、生活习惯。在两个其他条件都相差无几的企业中,由于其文化的强弱,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后果就完全不同。
Ⅲ 企业文化的理解简短一点
企业文化的理解简短示例:
1、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成员共有的价值观为核心而形成的一种群众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物化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
2、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3、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
成功的企业文化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简明易懂、以理服人,令人心悦诚服;得到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出现价值观指导下成功的实践与验证;使企业重要成员产生使命感;使员工对企业、企业代表人物、企业象征标志产生感情。这也是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内在驱动力的基础。
Ⅳ 你是如何理解企业文化的你能把企业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上吗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全体员工认可和遵守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反映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企业对外形象中的总和。它不同于文教、科学研究、军事等团体的文化性质。企业文化的概念不太理解。属于企业管理的行为,精神层面的软管理。
当然要告诉员工,“诚实”是我们的企业文化。要把诚实融入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中。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从我们的企业文化出发。经营哲学也叫企业哲学。这是从事企业特有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的方法论原则。它是指导企业行动的基础。在激烈的市长/市场竞争环境下,一个企业面临着多种矛盾和多种选择,要求企业有科学的方法论,有决定自己行为的逻辑思维程序。这就是经营哲学。价值观是人们根据某种功利性或道义性的追求来评价人(个人、组织)本身的存在、行为和行为结果的基本观点。
Ⅳ 正确理解企业文化
正确理解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中产生的,以企业家精神为主导,以群体意识为主体,被企业成员认为有效,并共同遵守的一系列价值观、信念、准则、规范。包含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对外形象宣传语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中的核心。
企业文化解决了三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该如何做?我们为什么存在?讲的是企业的使命,也就是我们所肩负的责任,而且是终极责任。其实,很多企业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存在,真的,搞清楚这个问题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本源问题。我们要到哪里去?回答这个问题,就是企业的愿景。一个领导,一个组织能不能描绘一个激动人心的长远目标,让我们的员工感知到,触摸到,这是一个领导、一个组织应该首先要做的,也是应该具备的愿景规划能力。只有这样,我们企业的员工才愿意感觉跟着你干,在这个企业里才有发展潜力,才有奔头哦。我们如何做?讲的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它告诉员工,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智益德认为:使命如星,永远引领你前进的方向;愿景如山,攀登了泰山,还有喜马拉雅山…..;价值观如钻,恒久不变。
1、企业文化是形成组织效能的共同认知系统
企业文化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形成组织效能的群体意识形态)。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是员工之间能达成共识,形成心里契约,使每一个员工知道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怎样做才能符合组织的内在规范要求,怎么做可能会违背企业的宗旨和目标。文化是共同认知下形成的一种氛围,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即使不认同的人也不得假积极,假着假着,就变成真的,就身不由己了。把假积极变成真积极就是文化特有的功能。
2、企业文化是大家都能认可的习惯性行为方式
“习”就是通过经验学习获得的,“惯”就是一种定式,一种长性的东西,所以这种习惯性行为方式是大家所认可的、是习以为常的,不是制度或法律。这种源自文化层面所产生出来的力量,比起传统管理那种命令、监督、惩罚所产生的力量更彻底,更有牵引力、凝聚力、约束力,更有活力和推动力。法律强制人达到最低标准,文化引导人达到最高标准。例如一个人没有义务为他人谋福利,但文化或道德则引导人们去为他人谋福利。文化给员工以希望,给工作以意义,使组织有前途,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说,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企业文化的传递、延续和变革过程中,往往是顺应企业文化要求者得到赞赏,而逆行者则受到惩处,因此,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思想、行为的依据,是企业成功或长寿的.关键。
3、隐含在价值观背后的基本假设系统
按照美国着名社会学家埃德加•H•沙因的观点,企业文化是隐含在一系列价值观背后的基本假设。比如号召向雷锋、焦裕禄学习,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去做雷锋、焦裕禄呢?这是因为这个号召的背后隐含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雷锋、焦裕禄是吃亏的,所以大多数人做不到。而深圳华为公司提出“向雷锋、焦裕禄学习,但决不让雷锋、焦裕禄吃亏”,从吃亏到不吃亏,假设系统变了,于是人的思维方式变了,行为方式也变了。再比如“砍树种地”与“退耕还林”,前者的假设系统是树与粮相比,粮更重要,于是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因为粮食比树重要,所以大家都去砍树种地。而当大量砍伐造成生态失衡,人类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时候,“树与粮比,粮更重要”这一假设系统动摇了,从而形成新的假设系统:对人类而言,树与粮食同样重要。新的假设系统必然引起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因此,尽管我们不知道公司的未来一定是怎样,但我们可以提出奋斗目标。这就需要一系列假设系统,对我们的未来,对我们的用人标准,对我们的价值,对我们的利益等作出假设。
4、企业成员间达成的团队心理契约
企业文化是团队成员间达成的心理契约。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靠两种契约来维系,一种是劳动契约,即根据市场交易法则规定双方的权利、责任、利益关系;另一种是心里契约。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一种“德”的标准,员工以此与企业形成一种心里契约,即员工认同企业的共同愿景和追求,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在一起,主动承担责任并进行自主管理。同时,一旦将文化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文化又是一种理性管理手段,它是企业实现功利目标的一种理性选择,如,在战略上规定了企业做什么,不做什么;在理念上确定了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在价值观上明确了追求什么,放弃什么。
;Ⅵ 对于企业文化的看法和理解
对企业文化的看法和理解
1) 如果说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宗旨:
那么我们的宗旨就是: 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谋取利益、与员工共同发展、推动行业进步、服务社会大众。
2)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在工作团体中逐步形成的行为准则。
我们的准则就是“ 企业意识、职业道德、绩效文化、品质追求”
3)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为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价值观
我们的价值观就是“ 反对官本位的价值观,是追求职业价值与股东利益的和谐最**”。
4)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定的员工政策。
我们的政策就是 就是用开放的心胸、开放的体系,聚集优秀的人才,在简单的人际关系和职业化的工作环境的大平台上,去创造价值、追求卓越。
5 )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管理人员身体力行的规范,且把这些灌输给员工并代代相传的行为规范。
我们的行为规范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创新、 强调的责任、强调的勤奋;强调的品质、强调的合作、强调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6)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方法论:
我们的方法论就是:知行合一。
7)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座右铭:
我们的座右铭就是:知行合一,从今天开始;万里长城,从脚下出发。
以上就是我对公司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浅谈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他在不同的领域里承载着不同的知识层次。我今天提到的克难文化,就是在经济危机形势下,三友集团在度过危机的过程中凝炼出的一种特殊时期的文化形式,他鼓舞职工应对挑战临危不惧,荆棘路上奋勇拼搏,积极向上,全员团结,从而坚定了职工们共度难关的决心。在克难文化的推动下,三友发展拨云见日,并胜利的渡过了从08年7月以来全球面临的金融危机,在同行业率先扭亏为盈。所以,这种文化形式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并在文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推陈出新。
怎样建立健全克难文化的实质,让他更好的在企业发展的征途上发挥作用,将是我们对文化不断挖潜的更高境界。
首先,我们要对克难文化的产生及发挥的作用进行总结,吸收精髓。
1、我们三友集团面临的一场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并在这次危机的激荡中经受住了考验,这不仅是对我们企业的管理,职工的素质的考验,更是对我们企业文化是否根深地固的考验,危难面前我们万众一心,应对挑战,使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强大的精神力量,面对苦日子我们勤俭节约,挖潜降耗,在保证生产的基础上开源节流,集思广益,做到危中思忧,危中自求解忧,坚定信心,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
2、俗话说“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是一句老古语,现在的老人们都会这样形容年轻人。是啊!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安逸,所以在危机到来之时会让人觉得措手不及,危机如风暴席卷,凶猛而无法预测期限,也就在这个时候把我们从幸福中惊醒,打破了我们风调雨顺的企业发展,从而使很多企业经受不住危机的打击而隐退在经济危机的浪潮中。很多国家的知名企业都在这次经济危机中销声匿迹了,(如美国的雷曼兄弟公司)。我们三友集团在以么总为领导的集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高瞻远瞩,商议对策,为使大家充分建立起过苦日子的决心,发起在职工中征集“面对过紧日子我们怎么办”的号召,并通过职代会全员通过勒紧腰带,咬紧牙关,共同应战的决议,么总一句“再苦不能苦了职工,不让一位职工掉队”的话语如雨后春笋般的滋润着每位职工的'心田,在危急时刻,领导的关心比什么奖励都让人觉得温暖,有了这样的企业带头人,我们怕什么呢?有福同享,过去我们一同享受着企业给我们带来的优厚福利;有难同当,今后我们就是一个战壕里的难兄难弟,有“创业守成,事在人为”的企业精神统领,有三友特色的文化形式的熏陶,我们收获的是三友人处顺境不骄,遇逆境不乱的优良心态。
3、生产中缩短产业链整合,开源节流;思想上达到步调一致,全员统一;那么管理上还要加强巩固和提高。危机来临后的三友人,处处都体现出了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轮训,这个名词也是在这个时期孕育而生的。目的是给职工们加油打气,加强企业领导与职工间的对话,联系企业与职工间的感情,一堂堂生动的课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大家丰富了知识,了解了企业的发展,更坚定了我们应对危机的信心。这些收获背后更体现了我们三友人在危机形势下团结的力量所在,因为这些课程都是利用职工们的业余时间进行的。在这个商品经济的社会,一切利益都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说法是我们身边耳熟能详的,但在真正困难面前,我们谁都没有顾及私人利益,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的行列里来,凝聚我们的克难思想,增强我们对克难文化的更深理解与感悟。
其次,我们要不断的开展克难文化的活动,把文化传播到企业发展的每一个角落。
1、我们积极投入到企业开展的克难文化活动中来,小格言、小心得、小言论的征集形式丰富多彩,趣味性浓厚,教育意义深刻,得到了职工们的积极响应,通过这样的交流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参与热情和创作激情,以此增强战胜当前困难、度过经济危机的信心。
2、开展征文活动也给我们提供了为企业献计献策的机会,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独特体会和独到见解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不怕说错,只要敢说,就是对企业克难文化发展的大力支持,我们不是常说三个臭皮匠还能顶一个诸葛亮吗!所以我们三友几万员工的力量一定能释放出克难文化最灿烂的光芒!
3、文化源于生活,文化源于工作,我们要在一点一滴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文化形式,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可以给我们的节能生产带来收益;大力兴起修旧利废活动,自己动手创造财富,播种汗水浸润的信念,收获果实累累的希望。这些都是我们在危机时期加紧脚步,不甘落后的积极表现,因为我们有克难文化的精神食粮,智慧的果实便随处随地孕育而生。
综上所述,让我们看到了克难文化在三友发展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中注入的活力和激情,在危机面前带给我们的信心和力量,营造良好的思想环境,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形成了强劲的三友文化氛围。如今我们已经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逆境,留给我们最深的依然是这股克难文化之风的沁人心脾。
对企业文化认识的误区
1、企业文化内涵认识的偏差
说到企业文化,普遍的观点认为,就是站在企业的角度,由企业家倡导的,为员工所接受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这似乎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的使命、远景、价值观,企业宣传的一些理念,企业制作精美的文化手册等等。如果说具体的企业文化表现形式,则往往从企业产品包装上的特色标识,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宣传栏的内容等去解释,或者与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所作的公益事业去靠齐,这些都和企业文化相关。把这些进行分析和概括的话,就是把企业文化理解成,一个企业的物质层文化、行为层文化、制度层文化和核心层文化(核心层即是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的复合体。但是,如果仅仅从这四个角度去理解企业文化,那么就好比我们介绍一个人,只介绍这个人的外貌特征,并不能帮助我们去认识和了解这个人。只有结合时间的角度去理解,那么这个事物才不是静止的,拆分的,没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是依托于其企业而存在的,它是随着企业发展而发展的,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弱,从弱到衰亡的一个过程,是动态的。首先要了解企业文化从哪里来。毫无疑问,企业文化不能离开企业来谈,它是以企业为基础,即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为基础的。成立一个企业,要有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但是一个企业仅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投入制度、诚信、理念等等我们看不见却又存在的东西,而企业文化就隐藏在这些软投入中。
2、对企业文化发展规律的忽视
企业与一般事物一样,由于受到内外因的作用,或者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或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变化。依托于企业而存在的企业文化同样会随着变化。而这点往往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管理不在同一个层级进行,使得企业文化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
安然曾经是叱咤风云的“能源帝国”,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该年度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6.18亿美元,引起投资者、媒体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从此,拉开了安然事件的序幕。导致安然失败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关键的所在,并不是因为做账和所谓的高层腐败,而是它的企业文化――这恰恰曾经是安然公司引人注目和备受赞誉之处。在安然,失败者总是中途出局,获胜者会留下来,这是安然公司“赢者获得一切”这种文化的缩影。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它主要体现为企业如何看待利益相关主体的关系,即员工、客户、股东和社区四者的辩证关系。在安然创业初期,这样的文化的确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公司发展的作用,让其发展迅猛。但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内外部因素都发生了变化,企业文化却没有相应的变化,安然公司倡导的只能成功,只重结果的企业理念,导致了企业文化的失衡,高层的管理者为了实现自身短期利益的最大化,不惜牺牲股东和员工的利益,从而导致了安然大厦的崩溃。
3企业文化“情”与“理”的失衡
俗语有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与理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相辅相成,携手则其利断金,分歧则两败俱伤。在企业文化的宣贯中,既要考虑到员工的感情、需求,也要兼顾企业的理念、制度。感性与理性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事半功倍。如果过分强调感性,企业文化的引导作用则不能发挥,企业被动地被牵着鼻子走,更别说凝心聚力。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以个体意识、个人主义为表现的“人本主义”价值观深入人心。没有经过西方社会宗教意识的熏陶,没有已经内化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法律意识等价值体认的保证,在由传统价值观向现代价值观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价值观”的真空,造就了极端利己主义的流行。企业文化在推行“以人为本”的时候,如果只注重员工个人感受,员工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如果不加以干涉,那么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团队合作精神”就会缺失。所以基于这一现实,几乎所有的企业在进行企业价值观的确立时,都把反对“个人主义”,强调“团队精神”列为基本出发点。
过分偏重理性,员工的思想动态不被重视,企业文化就形同虚设,无法共鸣,无法被认同。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及员工,同时也促进或者牵制企业与员工。试想一个企业中普遍的场景,外企业人员到公司某科室谈生意,客人一进门,企业主管便直入主题,把工作内容交代或者交接一通,表面上工作效率很高,但人与人之间却因此而缺乏沟通,冷血而无情。相反,先递上一支烟,或者送上一杯水,问问天气或者路上是否堵车,再进入工作内容,氛围一定会变得和谐融洽,办事效率反而提高。
企业文化只有情理结合,在宣贯过程中才能既深入人心,又凝聚人心。
拓展知识:如何看待企业文化?
任正非说:“资源会枯竭,唯有文化才是企业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文化来支撑,因为企业文化有以下几个不可忽视的强大作用:
一、企业文化能引领员工的行为
需要企业的进步和产品创新,是由其企业文化内核引导和驱动的。一位四川的农民兄弟关于洗衣机为啥就不能洗地瓜的随口之言,被海尔的保障维修员工记在心上,在“真诚到永远”的文化理念引导下,向集团申报了这一情况,而海尔也没有无视这一个奇怪的需求,而是最终发明了可用于洗地瓜、洗水果的洗衣机。
二、企业文化可以持续激励员工
规章制度的物质奖励短期内可以给予员工激励,但是作用会逐渐递减,当员工的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作用会越来越小。而成功的企业文化则可以持续激励员工,让员工像永动机一样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不断为企业创造价值。
三、企业文化可以界定员工行为
企业文化能够让员工做事有原则,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2019年大疆无人机的采购部门内部贪腐案是行业内人所共知的,这一案件给大疆无人机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当然与当事人的个人品行有关,但是与大疆无人机发展太快,企业内部关于诚信的文化尚未成形不无关系。
四、企业文化可以增强认同感
企业文化得到员工的认同,那么员工之间除了工作,还会有一股心灵契约,能让员工更加信任公司,更愿意将自己与公司联系到一起;而且员工与员工之间也会因为对相同文化的认同而产生认同链接,继而增加企业效率和企业竞争力。就好像温州人喜欢与温州人合作,潮汕人也更喜欢与潮汕人合作,正是基于对同源文化的认同。
五、企业文化可以减少矛盾与隔阂
企业内部沟通和协作,如果出现员工与员工,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矛盾,各执己见时,应该如何判定与解决?这个时候,企业文化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如果大家都认同企业文化,那么更符合企业文化的意见就会受到更多人的赞同。在华为永远是让最贴近业务部门的人优先升为管理,就是因为所有华为人都认同在业务部门待过的人,才知道客户的真正需求,才会对业务开展和公司发展起到最积极的作用。
六、企业文化可以提升员工素养
好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在工作中帮到员工,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引导和帮助员工形成正确的、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为人处事形成一套与企业文化相连接的判断标准,在工作上形成的严谨、追求品质、重视效率的态度,这些改变无论是对员工个人,还是对企业都有诸多益处。
Ⅶ 怎样理解企业文化
企业 文化 一直是管理实践和管理学研究的 热点 ,我们员工如何理解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我为你带来了“理解企业文化”的相关知识,这其中也许就有你需要的。
如何理解企业文化
近年来,企业文化一直是管理实践和管理学研究的热点。据说,企业文化的提出源于日本经济发展奇迹而引起的美日比较管理学研究热潮。企业文化理论的出现,是现代企业发展变化的一种新的趋势。它是从战后到50年代的分权管理理论时代;60年代的跨国公司发展与管理时代;70年代矩阵组织和战略经营时代,演变至80年代兴起、90年代传播发展的企业文化时代所形成的趋势。
企业文化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从创立到发展所经历的年代还不长,目前尚处在广泛探讨和实践的过程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也被引入中国,结合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中国的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也日趋丰富和普遍。
一种新的概念和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众说纷纭的现象,企业文化也不例外。
迪尔和肯尼迪在《公司文化》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是由五个因素组成的系统,其中,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和文化网络,是它的四个必要的因素,而企业环境则是形成企业文化的最大的影响因素。
威廉•大内认为,企业的传统和氛围产生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表明企业的风格,如激进、保守、迅速等,这些风格是企业中行为、言论、活动的固定模式。管理人员以自己为榜样把这个固定模式传输给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员工。
爱德加•沙因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群人在解决适应环境和内部团结的问题时习得的、成体系的一系列基本预设。这些预设在实践中卓有成效,所以被认为是正确的,被当做解决问题时正确的感知、思考和感觉的方式教给新成员。
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在其《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着作中指出,企业文化通常代表一系列相互依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这些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往往为一个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往往是通过较长的时间积淀、存留下来的。
迈克尔•茨威尔在其着作《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中谈到,从经营活动的角度来说,企业文化是组织的生活方式,它由员工‘世代’相传。通常包含以下内容:我们是谁,我们的信念是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大多数人并不意识到企业文化的存在,只有当我们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才能感到自己文化的存在。企业文化可以被定义为在组织的各个层次得到体现和传播,并被传递至下一代员工的组织的运作方式,其中包括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一整套信念、行为方式、价值观、目标、技术和实践。
杰克琳•谢瑞顿和詹姆斯•斯特恩在《企业文化:排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中指出,企业文化通常指的是企业的环境或个性,以及它所有的 方法 面面。它是“我们在这儿的办事方式”,连同其自身的特征,它很像一个人的个性。更确切地说,我们可将企业文化分成四个方面:(1)企业员工所共有的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等外在表现形式。(2)由管理作风和管理观念(管理者说的话、做的事、奖励的行为)构成的管理氛围。(3)由现存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构成的管理氛围。(4)书面和非书面形式的标准和程序。
查尔斯•希尔和盖洛斯•琼斯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人们共同拥有的特有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聚合,这些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构成企业中人们之间和他们与企业外各利益方之间交往的方式。
以上这些前辈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虽然各有不同,但基本囊括了几个方面:价值理念、行为方式(包括管理风格)、制度、标准、程序等。其中,企业文化就是“我们在这儿的办事方式”的这种理解,我本人非常赞同。
虽然企业文化是一个新鲜的理论,不好理解,也难于界定。但是,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整个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或“次文化”。我们理解了文化,也就可以进一步理解了企业文化。
故而,企业文化就可以理解为在企业中做事的习惯方式。
企业文化的特性与文化特性类似,我们不再赘述,但是从企业文化特性中,我们可以推导出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必要性等相关要点。
类比于文化的四层体系,结合CIS导入理论,企业文化也可以延伸其概念外延,形成企业文化的四层(精神层文化、行为层文化、制度层文化、物质层文化)或三层(精神理念层、行为制度层、形象物质层)结构。
如文化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一样,企业文化也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结合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我们可以将企业文化定义为: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绝大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并用来 教育 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以及在价值观统帅下形成的行为规范、制度规定以及物质表征。
任何企业都是有文化的,不存在没有文化的组织。衡量企业文化的标准,只有显着程度、优劣和现实性,而不是有或无。只要有人群存在,他们的行为就构成一定的文化。企业文化,貌似不可琢磨,其实在企业内部如同空气一般无处不在。
它看似无形,却渗透到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每个细节当中;
它不是管理方法,而是形成管理方法的理念;
它不是行为活动,而是产生行为活动的原因;
它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反映的处世哲学;
它不是工作状态,而是这种状态所蕴涵的对工作的感情;
它不是服务态度,而是服务态度中体现的精神境界;
总之,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一切活动之中,员工的一切行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标准和方向。
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
“企业”是大家熟悉的一个词语,企业是人们梦想、能力的翱翔之地,近期,我也从“事业”走向“企业”了,有些“事业”的事跟“企业”的事是不一样的,相信许多小伙伴们也不曾理解,现在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介绍什么事企业文化、理念!
文化形成的过程是漫长和持久的。像我们的历史文化一样,经过了长期的沉淀、考验,继而流传下来。
企业文化主要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还有 其它 作为中凝聚而成的一种思想上的共识。同样拿舍取来说,舍取成立不久,她的文化就不像那些百年企业那么丰富,她蕴含的文化就是一种“舍与取的文化”。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诞生的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工作作风等意识形态,是被绝大多数员工认可并自觉执行的企业“魂”,形成后不易改变。
理念相当于一种目标,比如,有人的人生理念是快乐,那么不管他做什么事都会尽量让自己快乐。
企业理念也是如此,举个例子说明舍取的理念是专业、专一、便捷、便宜。那么舍取以后不管有什么样的产品,模式等等方式改变,但是这个都不会变。理念相当于企业做事的目标或者是准则。外在的表现形式都可以改变,但理念是贯穿始末、所有产品的。
企业理念是在企业文化的基调上,根据 企业战略 发展的需求产生的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有相对具体的标准和操作方式的一种员工价值观的集中趋向,带有一定的目的性。
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执行中的一种诠释,它来源于企业文化但不能完全代表企业文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种是潜在的企业精神,一种是经营策略。
了解企业文化,触摸民族智慧
8月3日下午,广州街社区“访惠聚”工作组联合社区组织主题为“践行‘两学一做’,促进民族团结”的党员活动,在工作组的牵头协调下,广州街社区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近20人来到辖区企业新疆维吾尔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新疆阿尔曼清真食品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参观。
在维吾尔药业,党员们通过监控参观了维药的生产流程、制造工艺,同时从药品展厅负责人的细致讲解中,我们也了解了该企业的主要产品、种类和维药深厚的历史渊源,每一位党员对于维吾尔医药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来到阿尔曼,我们先品尝了企业的特色产品和糕点,甘甜和醇香在味蕾上跳跃。此后,我们跟随企业负责人参观了物流配送车间和威化巧克力生产车间,也了解到阿尔曼有着集产品生产、配送和终端销售为一体的庞大产业链,并深入探讨了企业为激励员工而率先采用的“身股”制度等。参观结束后,负责人还热情的和全体活动人员一起合影留念。
Ⅷ 怎样理解企业文化
我们认为,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个子系统。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的产品及服务,不仅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等,更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既是了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又是社会当代文化的生长点。因此,在国内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企业文化作如下定义:
企业文化是指现阶段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
理解企业文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总是相对于一定时间段而言。我们所指的企业文化通常是现阶段的文化,而不是指企业过去的历史文化,也不是指将来企业可能形成的新文化;第二,只有达成共识的要素才能称为文化。企业新提出的东西,如果没有达成共识,目前就不能称之为文化,只能说是将来有可能成为文化的文化种子。企业文化代表企业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即多数员工的共识。当然,共识通常是相对而言的。在现实生活中,通常很难想象一个企业所有员工都只有一种思想、一个判断。由于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人的追求呈现多元化,人的观念更是复杂多样,因此,企业文化通常只能是相对的共识,即多数人的共识;第三,文化总是相对于一定范围而言。我们所指的企业文化通常是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的部分。如果只是企业领导层认同,那么它只能称为领导文化;如果只是企业中某个部门中的员工普遍认同,那么它只能称为该部门的文化。依据认同的范围不同,企业中的文化通常可以分为领导文化、中层管理者文化、基层管理者文化,或部门文化、分公司文化、子公司文化、企业文化等;第四,文化必定具有内在性。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一旦达成普遍的共识,成为企业的文化,则这些理念和行为方式必将得到广大员工的自觉遵循。
二、从形成过程看企业文化的异质性和难于模仿性
企业文化通常是在一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中,为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首先由少数人倡导和实践,经过较长时间的传播和规范管理而逐步形成的。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1、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环境中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形成的
存在决定意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企业图生存、求发展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例如大庆的为国分忧、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面临国外封锁、国内经济困难,石油生产又具分散及一定危险性等环境下形成的。企业作为社会有机体,要生存、要发展,但是客观条件又存在某些制约和困难,为了适应和改变客观环境,就必然产生相应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同时,也只有反映企业生存发展需要的文化,才能被多数员工所接受,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2、企业文化发端于少数人的倡导与示范
From CMMO.cn文化是人们意识的能动产物,不是客观环境的消极反映。在客观上出现对某种文化需要往往交织在各种相互矛盾的利益之中,羁绊与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之内,因而一开始总是只有少数人首先觉悟,他们提出反映客观需要的文化主张,倡导改变旧的观念及行为方式,成为企业文化的先驱者。正是由于少数领袖人物和先进分子的示范,启发和带动了企业的其他人,形成了企业新的文化模式。
3、企业文化是坚持宣传、不断实践和规范管理的结果
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以新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战胜旧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过程,因此,新的思想观念必须经过广泛宣传,反复灌输才能逐步被员工所接受。例如日本经过几十年的宣传灌输,终于形成了企业员工乃至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拼命竞争的精神。
企业文化一般都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一种新的思想观念需要不断实践,在长期实践中,通过吸收集体的智慧,不断补充、修正,逐步趋向明确和完善。
文化的自然演进是相当缓慢的,因此,企业文化一般都是规范管理的结果。企业领导者一旦确认新文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宣传教育的同时,便应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努力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说明企业文化具有异质性,不同企业由于其面临的经营环境、所处行业、发展历史等因素的差异,其企业文化必然不同。
贝纳利把文化作为对付模仿的最有效和最坚固的壁垒。他指出了其中两个原因:首先,文化有利于产生企业间的差别。其次,文化中包含的模棱两可的因素使其很难理解,更不用说复制。其他组织很难理解和复制自己的文化,也许是企业对其战略优势的最佳保护,这远远胜于任何保证制度或法律手段。
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同时决定了企业文化的难于模仿性,所以一种企业文化决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企业。企业文化同企业资源这种硬件不同,是企业的软件部分,外部往往只能是看到企业的表象,不能理解企业文化真正的内涵,更不要说模仿了。
三、创新型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型企业文化是指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创新理念已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人们坚信只有创新,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企业管理人员十分注重创新,并不断倡导创新,企业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都积极创新,敢于进取,敢冒风险,创新思想已渗透到企业上上下下人员的意识深处,并已化为企业员工的行为习惯。
一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往往体现在对创新文化的培育上。在与顾客的互动中,一方面输出组织对创新的实践,另一方面汲取对方对创新的需求。组织正是在这种创新的正反馈中不断地发展、壮大的。组织学习和创新是这种文化提倡的重要内容,组织鼓励不断创新并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经营管理者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核心竞争力动态化,同时使竞争对手难以跟踪模仿,从而创造持续竞争优势。
海尔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采取\企业文化先行\的文化战略。公司兼并企业时,首先向新企业派驻领导人员,依靠注入海尔文化理念和\OEC\管理模式等来激发被兼并企业的活力。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用无形资产来盘活有形资产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只有先盘活人,才能盘活资产,而盘活人的关键是文化先行,文化力先行,用文化力去盘活有形资产,这是海尔成长的最根本的文化战略。海尔制定了文化战略的大系统和实施这个大系统的三个子系统:企业内部系统(对于微观的企业员工)、企业外部系统(对于中观的行业市场)、企业快速反应系统(对于宏观政策的反应)。海尔文化是海尔的无形资产,包括企业理念和具体行为两部分,它和谐地贯彻到海尔集团各个分支机构和各个部门的经营、管理工作之中,贯穿于各价值链环节中。海尔精神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 海尔人认为,追求卓越的核心思想就是创新。追求卓越表现了海尔人永不自满、永远进取、永远创新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境界。许多的企业在学海尔的文化,而一直没有整体学成者。海尔的技术、品牌相对容易模仿,但要学海尔的企业文化,如创新文化,却非一日之功。也正是这一点将促进海尔逐步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
Ⅸ 如何正确理解企业文化
按照国际广泛认可的一种说法,企业文化是个体在某个特定企业环境中的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因此企业运作的特征也表现在企业文化上。
企业文化的存在有充足的理由:
*企业本身的需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概念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尤其对现阶段处于由人治向法治转换过程中的国内公司,健康的企业文化将能削弱甚至取代个人影响力在企业中的过分存在,为企业的平稳发展创造条件。
*管理制度实施的需要
没有完美的管理制度。制度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导致的后果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人才竞争的需要
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留住人才。
*市场竞争的需要
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效率,减少费用支出,提升品牌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因为市场中影响竞争产品定价的因素除通用的生产成本等有形价值外,还包括品牌价值,而品牌价值的影响因素即包括受企业文化影响的公司、员工形象。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表现为行为,即企业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职业化行为规范,因此文化的改变会带来行为方式的改变。
企业文化具备开放性、阶段性、发展性的特点。在运作中不能准确把握企业文化的这些特点,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误区一:只要一个公司内的大多数人认可一种价值观,它就是企业的文化
取得大多数人的认可只是建立企业文化的第一步。企业文化建立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企业服务的,因此企业文化还必须化成行为准则,并被所有人遵守;就是说,员工是否认可与是否遵守价值观不一定是一致的,而必须从企业内员工身上体现出价值观,才能说这种价值观是企业的文化。
正是对此点的错误认识导致很多企业尽管写出了一大堆的东西,也有人赞同,但从员工的行为却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使写出的东西成为摆设。
误区二:以文化“治”企业
作用于企业的无形的手有两只———制度和文化。谈到“治”,只能寄希望于制度,企业制度是约束机制,保证正常的经营秩序;而企业文化存在的价值是激励,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当寄希望于*企业文化来“治”企业时,要么它实际是一种管理制度,要么企业文化被化成制度;这时它将变成僵化的东西,失去了文化本身的活性和生命力。就像一个在森林中的人,本应该*猎狗寻找道路,*砍刀开辟出道路;但非要抡着狗来开辟道路的时候,离死也差不多了。
误区三:一劳永逸的企业文化
任何试图追求完美企业文化的做法都是在否定企业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导致管理气氛的压抑、思想僵化、教条主义。对企业文化不应该试图约束,而应采取引导的方式。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人性的发挥,人性无法管理而只能引导。
误区四:企业文化成为小团体封闭利益的掩体和借口
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和企业文化氛围,否则便造成对外界的拒绝,从而导致封闭和更小利益团体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