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儒家思想美是什么
儒家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流派,它与道家美学、楚骚美学和禅宗美学构成中国美学史上的四大思潮。儒家历来把“诗”、“乐”、“艺”看作“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重要手段,看成实现仁学、安邦定国的必由之道。因此,美学(诗论、乐论、文心、艺境)在儒家学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儒家美学思想的持征和演变作一番整体性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深入地了解儒家学说的整体思想,也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文化的根本特征。
孔子是儒家美学的创始人,他继承和发挥中国古代社会的礼乐传统、以“仁学”作为分析和解决美和艺术的根本立场,为儒家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孔于以恢复和维护“周礼”作为自己追求的理想,把基于氏族血缘关系的亲子之爱看成“仁”的根本。在他看来。只要人人都能按本性欲求唤起亲亲之爱,注重孝,泛爱大众,那么,“礼”即可以恢复,天下可大治,而“仁学”也就可实现。孔子的美学是他的“仁学”的延伸、发展,其目的仍是为了“礼”的实现。他强调人的心理欲求的满足必须符合礼义,同时也肯定符合礼义的心理欲求是合理的。孔子美学的基本点在于:一方面充分肯定满足个体心理欲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又处处强调把这种心理欲求的满足导向伦理规范。根据这一基本观点,艺术的愉悦作用被认为是必要的,可以发挥的,但这种作用同时也被认为只有使群体和谐发展才有真正意义。美学的合理性在于能导向伦理目的,个体的心理欲求必须与社会的伦理规范达到统一。
孔子正是根据这个基本观点解决他的一系列重要的美学命题的。首先,孔子把“诗”、“乐”、“艺”看成是实现“仁”的一种手段。他认为,包括艺术在内的各种技艺的自由、熟练的掌握,只有依据仁义道德、对人的成长完善才有真正的意义、他强调“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①。在他看来,吟诗习乐对于掌握礼义是十分重要的,“诗”能激发人兴起扬善去恶之心,“乐”有助于陶冶人的性情,唤起道德之心,这与强调以“仁”作为立身的根基是统一曲,目的都在造就仁人君子。:所以,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艺”(“诗”、“乐”)统一,育入至善,美学统一于伦理学。其次。孔子很重视艺术的美与善的统一。他在评价《韶》乐时,强调既“尽美”又“尽善”。认为音东艺术尽可能既给人以审美愉悦,又使人提高道德修养。《韶》乐尽美尽善,所以孔子对之很欣赏,“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②。对艺术的美善统一的追求是儒家美学的一大特点,而这一美学特点根源于孔子的“尽美尽善”论。再次,孔子还把美善统一的要求运用于人格修养,强调文质统一,提出了着名的“文质彬彬”说。在他看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④。真正的仁人君子,修养必须是全面的,只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还不够。还须有审美和文化的素养;同样,仅有文饰之美也不够,还须有仁的伦理品质。孔子在人格修养方面所强调的仍然是美与善的统一,在这方面,儒家美学的另一代表人物孟子作了深刻的发挥。此外,孔子还依据他的美学基本原则,即美善统一的要求,提出美学批评的“中庸”尺度,以“过犹不及”为准则,强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艺术心理效果。他认为诗和乐的情感表现应该是适度的,如果超出适度,欢乐的情感表现就成了放肆的享乐,悲哀的情感表现就成了无限的伤痛。艺术情感表现中只有情与理的和谐统一才是最理想的,超度的情感表现不符合“中庸”原则,达不到美善统一的标准。
孔子的美学思想受其恢复周礼的最终目的的制约,有明显的保守色彩,且过多地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强调美统一于善,但孔子对美善统一的艺术基本原则的阐述以及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美学命题,为儒家美学建构了基本的理论框架,从根本上规定了儒家美学的基本特征的形成。
首先,儒家美学最典型地继承华夏民族古老的礼乐传统,对远古的巫术礼仪进行改造、扬弃,使“诗”、“乐”及各类艺术成为“仁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代礼乐传统是以氏族血缘传统为根基的。中国进入奴隶社会之后,原始氏族社会的遗风并没有被消除,反而是长期地保留下来,氏族血缘宗法关系和统治关系紧密结合。血缘关系的长期留存使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礼乐传统浸染着浓厚的伦理色彩。不难看出,从孔子开始,历代儒家的美学理论总是和礼义、伦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儒家美学因其基于血缘关系而统一于伦理学。其次.儒家美学很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一方面,自先秦以来,大多数的儒家代表人物都不否认个人存在的价值,都肯定个体具有独特的情感、性格、知识长处等;另一方面,儒家又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看成比个体的个性发挥更重要。社会的和谐,仁义得到推行,这是第一位的,个体的发展只有得到社会的肯定才有意义,个体个性的充分发展一直被认为是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才有真正的价值。在儒家看来,艺术(诗、乐等)作为“仁学”的组成部分,其真正意义在于引导、培养个体的健康发展,使个性的发挥朝着有利于群体和谐的方向发展。孔子强调“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记》强调“致乐以治心”⑥,注重的都是艺术对于个体与社会统一和谐的意义。再次,儒家美学把美善统一的境界看成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主张艺术与伦理的高度统一性。儒家美学的一系列命题,如孔子的“文质彬彬”说,孟子的“浩然之气”说,《乐记》的“致乐以治心”论,《毛诗序》的“志”与“情”统一说等,都是把艺术(诗、乐)和伦理(仁、礼)结合起来,体现着美善统一的境界。儒家美学的代表人物认为,凡是美的,就必须是体现“仁”、符合“礼”,只有善的才可能是美的;美以善为内容和目的,善以美作为理想或适中的表现状态。儒家美学不仅把美善统一作为一种理论追求,而且作为一种高境界的人生目的。此外,儒家美学还有一个显着的特征,即:注重“天人合一”,在“天”(自然、自然规律)与“人”(人的意志情感)的统一中寻找美的本质。儒家美学把自然看成是可以体现人的情感和道德理想的,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存在“比德”关系,天人统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语)。同时。又把情感表现看成必须是符合自然的,是规范的和适中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语),人顺应天,天人和谐。因为在儒家看来,只有天人合一才能达到一种“中和”的状态,使情感世界处于和谐,使人心合乎规范,使行为合乎礼义。如董仲舒认为,天人相应,天人合一,人由天生成,天之美在于“和”与“仁”,“举天地之道而美于和”,“仁之美者在于天”。当然,他的“天人合一”说的目的在于把天之“和”与“仁”贯彻于人间,达到政通人和。
从以上对儒家美学基本特征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儒家美学的种种理论观点都围绕着这样一个基本点:以氏族血缘传统为根基,追求美善统一境界,体现美学与伦理学的一体化。儒家美学理论的这一基本特征在中国美学史上是非常显着的,它不像道家美学旨在无为追遥,“乘物以游心”(庄子语),也不同于楚骚美学追求人间情趣与浪漫理想的统一,更不同于禅宗美学强调直觉、顿悟,“非悟无以入其妙”(谢橡语)。儒家美学于美与善的关系中寻找美的本质。儒家美学的这一根本特征在孔子的美学理论中已基本形成,孔子之后的各个时期的儒家美学代表人物,围绕着这一理论展开了丰富的思想历程。
孟子和苟于作为孔子美学在先秦的最重要的继承人,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对孔子的学说作了发展。孟子和苟子虽然都继承仁学、都主张推行“礼”。都强调实行仁义,都是儒家美学的杰出代表,但他们的观点有重大区别,发展方向大相径庭:孟更重视人与人的关系,苟则更重视天人关系;孟持“性善”说,所关心的主题是人格修养,苟主“性恶”论,所兴趣的主题是实用功利;孟发展了孔子关于人格的思想,苟则发展了孔子关于人的自然本性的观点。在美学思想方面,孟子更多的是以先天的道德规范去改造和制约人的感性欲望,使美服从于善;苟子则更多的是以现实的人间规则去同化和统一人的功利欲望,想以善来兼容美。孟子希望能修养成一种“浩然之气”,以理想的人性来实现“礼”;苟子则力图把功利需要的“人之情欲”与“礼”统一起来。显然,儒家美学的美善统一原则在孟、苟的美学学说中的表现是明显不同的。
在孟子美学中,最重要的思想是对人格美的高扬。孟子继承孔子关于人格美的思想,明确把人格精神与审美愉快联系起来。他说,“理义之悦我心,犹当豢之说我口”。在他眼里,人格精神也是审美对象。孟子认为善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个体应自觉努力发挥自己善的本性,以养成一种“浩然之气”,这种“气”,“至大至刚”而“塞于天地之间”,“配义与道”,乃“集义所生”。⑨只要养成这种“气”,就会无所畏惧而能奋发上进。个体人性只要能使这种“浩然之气”得到“充实”,并表现于外在的形体,就具有美的价值,进而达到“大”、“圣”、“神”的境界。孟子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o孟子对人格美的认识和高扬对中国艺术的发展和中国古代人生境界理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是儒家美学美善统一特征的典型表现。后世称那些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仁人志士具有“儒家风范”,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孟子所述的具有“浩然之气”的人格美。
与孟子不同,苟子对美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肯定人的审美要求的现实感性的自然基础,肯定符合礼义前提下的自然欲望的满足。他企图把“欲”和“礼”统一起来,认为符合礼义的心理欲望的满足是合理的。他说:“圣人纵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理矣。夫何强何忍何危?”⑥他认为帝王的最大快乐在于能最好地满足各种欲望:“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名为圣王,兼制人,人莫得而制也,是人情之所同欲也,而王者兼而有是者也。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重财物而制之,合天下而君之;饮食甚厚,声乐甚大,台树甚高,园圃甚广,臣使诸侯,一天下,是又人情之所欲也,而天子之礼制如是者也。……合天下之所同愿兼而有之,皋牢天下而制之若制子孙,人苟不狂惑悉陋者,其谁能睹是而不乐也哉?”⑥苟子的这种兼容“欲”和“礼”,肯定功利欲望满足的合理性的观点,与孟子关于完善人格道德精神的看法是有显着区别的,与老庄超功利自然无为的审美观点更是大相径庭。苟子这种美学基本观点与他“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是一致的,它把美引向现实,表现了乐观进取的开拓精神,对《易传》及汉儒的美学思想有重大影响。
《易传》继承苟子注重天人关系、主张积极进取的思想,以儒家态度为基本立场,吸取道家的观点,把儒家的“人道”观与道家的“天道”观结合起来,建立了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世界模式。《易传》美学的基本态度仍然是实现仁义,完成安邦强国的儒家理想,对善的追求是第一位的。乾封的象传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⑥显然,正性命、保大和,万国咸宁是最重要的,这是儒家的理想,《易传》的美学观点都是以此善的追求为前提的,儒家美学的美善统一的基本特征并没有淡化,反而是突出的。
《易传》对儒家美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下面几方面:首先,《易传》是以对短文的解释的形式来阐述儒家美学思想的,因此采用了许多与古代巫术文化相关的隐喻、象征手法,这类手法与艺术的“比兴”表现方法极为相似。而且隐喻、象征手法的运用也表明《易传》的作者发挥了直观、类比等“原始思维”的特点,这实际是一种准艺术思维方式。显然,《易传》发扬了古代巫术文化的积极成分,在表达手法和思维方式上,对艺术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其次,《易传》突出生命运动的观点,把生命力量的展示看成是美的,这对于增加儒家美学的生机和活力是有重要意义的。《易传》认为生命运动是天地的本性,“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交而万物通也”⑩,“天地感而万物化生”②。注重天地的发展变化、强调生命的运动。这是《易传》的一个重要思想。《系辞下》提出“生生之谓易”,《系辞上》说明“日新之谓盛德”,都是对生命运动和发展的很有意义的阐述和肯定。《易传》的这一生命运动观对中国艺术影响很大,中国艺术讲究飞动之美,讲究节奏、韵律,注重线的表现等都与此有关。再次,《易传》提出了一些新命题,对丰富儒家美学有重要意义。《易传》把“文”与“明”联系起来,阐述“文明”的意义‘既指天地万物文采光辉,又指圣人文章焕灿光明,德化万方。《易传》说:“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⑥《易传》对阴阳的论述巨大地影响了中国美学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认识。《易传》说:“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⑩这种阴阳刚柔的观点对中国古代艺术创造刚柔相应的性格、意境很有影响。《易传》提出的“立象以尽意”的命题,对中国艺术意境说也有重要影响。总之,《易传》在儒家美学美善统一的前提下,提出了丰富的美学观点,虽然大都仅有命题,尚无详述,但其含义异常深刻,成了后来诸多美学观点的理论渊源。
汉代大思想家董仲舒继承苟子,特别是《周易》的美学基本观点,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天”与“人”关系的学说,深入地论述了对中国美学具有重大影响的“天人合一”的观念。董仲舒赋予“天”以“仁”的特性,将“天”人格化,同时又肯定人“为天下贵”,肯定人的主导作用。他正是在这一前提下论述“天人合一”的,他认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⑥在他看来,“天人合一”突出地表现于人的情感变化同天(自然)的变化的对应关系:“夫喜怒哀乐之发,与清暖寒暑,其实一贯也。喜气为暖而当春,怒气为清而当秋,乐气为太阳而当夏,哀气为太阴而当冬。”⑦这种“天人感应”、“天人相通”的美学观念,虽有其神秘性,但在中国美学史上常常成为艺术家们所遵循的原则。它影响了中国艺术美学中的文论、画论和书法理论,是中国艺术意境说的理论根据之一。
先秦《乐记》、汉代《毛诗序》和齐梁时期的《文心雕龙》,是儒家文艺美学的三部经典之作。它们分别把儒家美学美善统一的基本特征展示于“乐”论、“诗”论和“文”论之中,对中国艺术和中国文学有巨大的影响。
《乐记》的突出贡献在于深刻地论述了艺术的本质和社会功能。《乐记》明确地提出艺术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现,认为:“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Q6‘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音”生于人心,而“音”还不是“乐”,只有包含着伦理的内容才是“乐”,“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于伦理者也。”e6‘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声音之道,与政通矣。”④《乐记》一方面把“乐”、把艺术看成是情感的表现,这是对先秦儒家美学的发展,它更深刻地抓住艺术的本质。另一方面,《乐记》的作者是站在儒家立场上的,所以仍然强调美善关系,强调“乐”的伦理政治价值。《乐记》肯定艺术的社会功能,并区分了“礼”与“乐”的不同作用:“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通过内心情感引导人们相亲为善,“礼”通过外部规范使人们的行为庄敬,所以“致乐以治心”,而“致礼以治躬”。“乐”在某种意义上比“礼”更有伦理功效,它能“反情以和其志”,使人归情于正道,以符合伦理要求,达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毛诗序》是《乐记》基本思想在诗论方面的展现,它系统地表达了儒家关于“诗”的美学思想。《毛诗序》提出了诗的“志”与“情”相统一的观点,把儒家“诗言志”的观点与“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说法结合起来,认为这种“志”、“情”统一的诗才能有助于“治世”,达到“政和”。《毛诗序》详细分析诗的教化作用,认为诗有风、赋、比、兴、雅、颂等六义,对人能“教以化之”。“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②《毛诗序》把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的观点由“乐”论推广到“诗”论,肯定艺术的教化功能.这种观点在中国艺术理论史上广为传播。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兼容佛道,承继《易传》,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观点来阐发其“原道”思想,强调天地阴阳之“道”与社会伦理之“道”的统一性,并在此前提下论述文道关系。刘勰认为“道”生“文”,“文”是“道”的表现。他认为“文”分“天文”和“人文”,“文”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道”。具体说,“天文”指的是天地、日月、山川等的存在形式,“人文”指的是一切文物典章制度,“人文”狭义上通“文辞”,主要指文辞之美。文辞体现“道”,是“道之文”,因而“文”有“文心”。有人的“性灵”参与。表现着人的道德追求。刘勰对文道关系的看法与先秦儒家基本上是一致的,没有超出美善统一的基本特征。他在《文心雕龙》的开头部分就主张“原道”、‘‘征圣”、“宗经”、“正纬”,强调美统一于善。刘勰超越于以前的儒家美学之处,在于他更关心对“文”的具体分析,注重“文”之美的本质及表现。《文心雕龙》的大部分篇幅是分析和论述“文”之美的各个方面,提出关于艺术的各种新见解。《风骨》篇深刻探索艺术美的构成,认为“文”之美不能脱离“风骨”,离不开内在情感要素与事义、人格、文辞的统一:“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⑥《情采》篇对儒家文质关系论有新的理解,认为“文附质也”而“质待文也”,“立文之道”有“形文”、“声文”、“情文”三种形态,情于“文”具有根本的意义:“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这种以情为经而以理为纬的情理关系论是刘勰对儒家美学的创新。这一创新表明《文心雕龙》的美学思想虽以儒家为主体,但也是对魏晋以来重视“文”与“情”的关系,主张“文”的自觉的美学观点的兼容和吸收。
儒家美学发展到宋明时期,已完全失去了对“文”的自觉的重视,在文道关系上,朱熹等宋明理学家所主张的基本观点是:“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②在理学家们看来,“文”比起“道”来是次要的,不必予以重视,所以,在理学论着中,没有对“文”之美方面的详细论述,更不会论及“情”与“文”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理学美学因忽视了“情”和轻视了“文”而走向了非美学,实际上成了注经阐道的伦理哲学。但是,在另一种意义上,就理学美学的实质而言,是把“文”视为是体现“道”的,认为“文”即是“道”,艺术与道德合为一体,艺术体现着人生的伦理境界,所以,理学美学实际上是把艺术上升到伦理境界的高度,把儒家的“礼乐传统”作了最为彻底的发挥,使美与善从根本上合为一体,创造了美善统一的人生本体境界、从而完成了儒家美学的逻辑进程。
总而言之,从孔子直到宋明理学,儒家美学有其完整的逻辑发展过程。儒家美学的思想学说,有其保守的方面,常常过分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而忽视艺术的独立特性,重善轻美,重“理”轻“文”。然而,儒家美学也有刚健、进取的一面,它与道家美学的自然无为的超脱态度成为互补关系,与禅宗美学的顿悟直感观念成为对抗和对立,对中国艺术和人生有巨大影响。中国艺术理论中的“比德说”、“明道说”、“美刺说”、“中和之美说”以及“文”以载道说”等,都直接是儒家美学的体现或从根本上受其影响,中国艺术基本上都具有美善统一的风格。中国文人历来在为人处世上追求一种“儒学风范”,这是儒家美学对人格美理想的重要影响。华夏民族的文化风采,有着儒家美学的深刻印记
2. 请问关于文化的论文怎么写啊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于是鸦片战争结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仍旧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绝无仅有,也使许多人感到大奇不解。
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如此困难,有政治环境恶劣的原因。中国的政治家,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其思想文化观点相对保守,对专制主义的思想文化很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一旦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有了一定前进、突破,总会有一些从特权政治获得甜头的政治家,从幕后跳出来,用政治权力加以打击。近代不是有一些军阀,在国内大肆鼓吹尊孔吗?不懂思想文化,又要对思想文化横加干预,是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重要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构成复杂,也是一个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这使后人感到困惑:想说爱你,又不容易。因为分明有着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来。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许多至可宝贵的东西。
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复杂的这个特点,令后人感到十分尴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一个原因。
笔者此文主要谈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及今后发展方向的一些观点。在写作过程中,努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这样或许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把握人类前进的方向。
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前进的,这种前进,在政治上,表现为以民为本,直至后来的由民作主;在经济上,表现在重农重商,直至后来的市场经济;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尊重别人的思想观点,直至后来的思想自由;在对待人上,关心人,爱护人,直至后来的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
中国人古代一直存在着以民为本的思想。商周时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思想本身,是进步的。在人生态度上,司马迁那种虽处逆境而奋发有为,苏东坡豪放达观的胸怀,张衡、徐霞客那种对真理的执着热爱,孟子“我善养浩然之气”,伟大诗人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对待自然、命运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王夫子的“相天”、“造命”说,无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辉。在对待个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世说新语》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都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般新鲜的血液。在对待个人与社会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位卑不肯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均是很高尚的精神境界。而对待人与自然上,《棘敕川》、《岳阳楼记》、《春江花月夜》和其它大量的文学作品,更是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的特殊感情。
登长江,诵“大江日夜流”,顿生一种豪情。临高山,读“一览众山小”,顿生一种斗志。读《腾王阁序》,吟及“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又生一种慷慨。如此厚重,如此不屈不挠,如此强健,唯斯国方有也!
但是,同别的国家一样,中国思想文化也有糟粕。由于时间久,在若干年时间里又没有及时进行打扫,使糟粕越积越多,给我们民族带来极大损害。女人有独特生命价值吗?不过是男人附庸。每一个中国女子,应以生活于现代为庆幸,而以生活于古代为悲哀。不但女人如此,男人也没有独立生命价值。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官僚,以及无数苍生,都在皇权高压下葡葡。他们或许渺茫过,怀疑过,反对过,但后来,他们再也不曾有过这个念头,甚至以高呼“吾皇万岁”为终身荣耀。马克思曾经把这种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蔑视地称之为普遍奴隶制。不是崇高创新,不是倡导一代胜过一代,而是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使几千年期间,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科学文化,一直难以进步,终于在近代社会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国际社会。一方面是皇帝穷奢极欲,三宫七十二院,生活腐朽靡烂,官僚贵族欺压人民、掠夺百姓,另一方面却鼓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忧道不忧贫”,对平民百姓通过商业或其它途径谋求更多的物质利益,进行种种抑制。既使人民生活水平难以进一步提高,又使社会经济发展失去内在动力。压制个性,压制自由思想,压制个体生命正当欲望。哪个人特立独行,即“枪打出头鸟”,导致国民虽众多,实则千人一面,有胆有识的人百中无一。有新的思想,即“鸣鼓而攻之”。有不逊之言,即“祸及九族”、“诛灭十族”。在家听父母的话,在乡听长辈的话,社会上听官僚的话,而全体官僚则听皇帝的话。个人的婚姻大事,听父母的话。否则便是“大逆不道”,群起而伐之。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对外部世界缺乏关心。虽然在鸦片战争被打败,仍不肯认输,以天朝上国自居,不肯放下架子认真学习别人文化的有价值东西。一次次失败,仍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不能对自己体制弊端痛加改革,全面激发自己民族生机活力。好了伤疤忘了痛,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多得不可胜数!
愚昧、落后、抑制人性、阻碍发展的因素,何其多也!一个人若没有足够的抵抗力,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生活,其思维岂能不退化,其个性岂能不扭曲?与此同时,在这种社会环境中,还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善于钻营、欺骗,又有背景的人,青云直上;浑浑噩噩、平平庸庸、处事圆滑的人,一帆风顺,庸人一生平安;而才华横溢、正直善良、富有抱负之士,却往往是英雄难有用武之地,郁郁一生。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劣胜优汰,整个社会处于一种逆淘汰的现象——几乎哪朝哪代,都是如此,少有例外,少有例外!
(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用比较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中国文化是优是劣,孤立地看,是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其它国家、民族的文化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认识各自优缺点,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里主要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同西方文化进行比较。这也是近一两百年来,学者们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问题。
同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其长处。“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国人崇高天伦,这是西方文化往往比不上的,很大程度上温暖着我们的人生,支持着我们战胜各种困难。“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谁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国人热爱现实,关心现实,很大程度克服了各种虚无主义思想对人心灵的损害,能把人们注意力吸引到建设现实生活上。“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面对生活中种种挑战,中国人并不屈服,而始终保持一种信心、斗志,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仁者爱人”。中国人常常讲究道德,以友善态度看人,以友善态度对待其它民族,这对于国内社会秩序的建立,对于国际社会良好秩序的建立,其作用也是积极的。有着强烈的为国为民建功立业思想。从马援的马革裹尸,霍去病的“匈奴未破,何以家为”,曹操的“对酒当家,人生几何”,到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均体现这种强烈抱负的存在。与自然也有着天然的共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闲桂花落,月静春上空”,等等。
所有这些,都是西方文化望尘莫及的。世界文化时代的到来,终将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难以阻挡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长处,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极其珍贵部分。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严格地说,是在文艺复兴之前才逐渐形成,是以资本主义文明为背景的。文艺复兴以前的古希腊文明,已被赋予新的内涵;而在此之前的中世纪文明,遭到彻底批判。一个是封建色彩浓厚的文明,一个是资本主义色彩浓厚的文明,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
试概括出几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体生命的自由、尊严,讲得不够。更多的是帝王的权利,而不是百姓的权利;是上级的权利,而不是下级的权利;是单位的权利,而不是个人的权利。现代社会学认为,社会活力来自激发个人的积极性,社会尊严来自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与尊严。而中国传统文化之做法,显然与此背道而驰,既是文明不发达的表现,也必然妨碍社会的发展。
在对待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千方百计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众的思想,与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则视为离经叛道。这使各种新思想新观点难以发展。西方则坚持思想自由。各种学术可以自由争鸣。因此几百年来,西方思想文化界英才辈出,新的学术成果接连不断,令世人叹为观止。
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儒、道、佛并存,为什么还说是没有思想自由,是一言堂呢?儒道佛不是对立的,而实则皇权政治下一种思想的三个方面:出则为佛,入则为儒,修身则为道,三者一出。儒家之正统地位,皇帝的以言代法,是不能挑战,也不容挑战。除非在政权没落,或瓦解情况,批判儒家、专制政治的一些思想,才稍有抬头之日。
在社会矛盾的处理上,中国传统文化崇高人治。以权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现象十分普遍。西方则崇高法治,在全社会崇高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既维护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又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成本。
在人才选拔模式上,西方文化注重公平竞争。这样能够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能够给其他想发展的人提供公平的机会;能够确保人才队伍新陈代谢工作顺利进行。中国的人才选拔模式则不科学、不合理。干部队伍是“官选官”,上一级选下一级。客观上助长各级干部不是把精力放在为民办事,而是把精力放在迎合上级旨意上。公务员选拔,也不够透明、公开。这使中国人才队伍整体质量不高;效率低下;腐败泛滥;也挫伤了大量锐意进取的民众的积极性。
在发展道路上,西方文化讲的是科学和民主。科学,不但是重视科学技术,也包括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真理。民主,即人民选举国家机关,并进行相应监督。这使西方社会数百年来一直生机勃勃向前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人情和集权。卫生部部长、北京市市长在处理非典工作有严重失职。在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按照法律制度处理就可以了。但中国对这起事情的处理,却十分费力。这类情况,在中国十分普遍。每一起腐败案件发生后,都有许多人在背后活动,找人讲情。没有人情,便办不成事。各种事情的解决,如评职称,重大课题立项,各种评奖,均离不开人情。人情是这个社会得以运转的万金油。集权,即大权独榄,什么事都由有关领导说了算。结果只能是脱离民意,自行其是,乃至以公家之权谋个人之私。这必然使民心受挫,社会正常秩序遭破坏;在维护极少数人的特权利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损害了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最大程度地阻碍了整个民族的不断发展。
由此看来,中华传统文化,是有重大缺陷的。从总体上说,我们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落后了一个阶段。也就是说,西方文化经历过一个较充分的现代化阶段。而我们民族,则尚未经历过这个现代化阶段。至少可以说,我们的现代化阶段很不成熟,很不充分。
(三)新的时代,呼唤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
新的时代,必须建设新的文化。使人的生活更加境界,更加高尚,也进而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新的文化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人们都会关心这个问题。有一点可以肯定,应该比现在的文化要美好得多。
——这还用说!人们会说道。
我说的美好,有这么几层意思。
一、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将更加深刻。新的文化不是建立在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知之甚少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自己、社会、自然有较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在无知、愚昧基础上的文化,是不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真正幸福的。
这就要求个人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破除种种迷信思想、教条主义,勇于探索正确认识。也要求社会倡导思想自由,倡导尊重真理,重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新的文化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
个人生活的进步,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密不可分。不断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始终是每一代人的责任。新的文化,也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
因此,在新的文化建设中,必须倡导人的社会责任,鼓励人们在实现个人利益基础上,为社会多做贡献;必须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的矛盾,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必须使人们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创造更多优秀的劳动成果。
三、新的文化必然大力宏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人的合理需求。
人是大千世界最尊贵的生命,是万物之灵。理应雄纠纠、气昂昂地活着,理应受到充分的尊重。任何打击人的尊严,而抬高人以外其他事物、力量的尊严,都是不允许的。人与人之间权利与自由是平等的。任何一个人,任意侵犯他人的尊严,侵犯他人的权利和自由,都是不允许的。新的文化,必须唤起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尊严意识!唤起他创造生活的热情!唤起他对别人生命价值的尊重的热爱。努力使自己做一个大写的人,开创大写的人生。
同时,还要考虑人的需要,创造相应的精神文化产品。既有高雅的,又有通俗的,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脱离人的需要,这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四)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国今后文化发展必由之路。
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正如人们常说,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
继承是必要的。主要是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继承的。但要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辞,都是错误的。
这些年来,有些人看到周易、论语、禅宗等思想成果的价值,这本是一件好事。但盲目崇拜,极尽溢美之词,那便走上了歧路了。甚至有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碰到一些挫折后,便反过来大力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儒家文明重新复兴是大势所趋!这纯粹是一种意淫,愚昧可笑。中华文明是要复兴,但绝不是去复兴儒家文化,而是建立在科学、民主、崇高人的尊严和价值是新中华文化。
还要虚心学习。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角度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别人可以学习我们,我们也可以学习别人。别人不来向我们学习,是别人的愚蠢。而我们不去学习别人,则是我们的愚蠢。学习永远不是一件丢面的事,而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是一种追求进步的表现。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赶上别人,超过别人。即使已经超过别人,也要继续向别人学习,因为别人总会在一些方面,做得比我们好一些。
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学习中不能照搬照抄。这是肯定的。不同在哪里?人口多一些,生产力起点低一些,文化教育落后一些,人均资源少一些,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特殊性。但是,更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如:都要发展经济,都要科学、民主,都热爱美好生活,都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都要讲道德和法律。因此,别人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就应积极借鉴。
有些人动不动以中外国情不同为由,千方百计为学习别人先进文化设置障碍。中外国情不同,所以中国不能搞市场经济,不能崇高人权,不能普选,不能倡导思想自由,不能搞股份制,等等。这与其说是重视本国国情,不如说是自甘落后。许多别人文明的先进成果,被排斥在一边。害了谁?害了自己民族的未来,害了广大人民的最切身利益。若以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来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那么我们民族与世界先进民族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必然越来越大了。
在我看来,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携手前进是最明智的。你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我也看看你是怎么做的。你向我学一点东西,我也向你学一点东西。这样大家都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成熟。人类文明,必然要以这种方式前进,才能发展更好,也才能使各个民族更快地进步。
关于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创新,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不会发展,世界永远原地踏步,不能前进。文化也是如此,仅仅只有继承,或仅仅中只有学习他人,都是不够的。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创新不易。一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根深叶茂。文化积累是根,根基不扎实,是长不出新枝的。即使破土了,也长不高,长不壮。
二要明确方向。方向错了,不是创新,而是守旧、复古,前功尽弃。一定要透过种种迷雾,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这个方向,说到底,是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与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价值观相一致。
三要有宽松环境。要允许磨擦事物存在、发展,不能视新事物为洪水猛兽,要鼓励不同思想文化自由交锋。
四要有勇气和意志。以新的文化代替旧的文化,并非一帆顺,必然会碰到斗争。这离不开政治家的胆识,也离不开有识之士的顽强奋斗。说到底,是要整个民族的勇气和意志。旧的文化代表不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只要新的文化持之不懈地奋斗,并尊重事物发展规律,最终必然能取得胜利。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已进行了一百多年。总的印象,是太慢了。亚洲几个发展中国家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比我们快得多。这可能同他们直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便于接收同属资本主义国家的西方世界先进成果有关。而我们则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于我们在很长时间内不能以开阔的胸怀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文明一直保持一种强烈的警惕性,不能积极地学习西方文化那些先进成果,结果反过来损害了我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
但是,中华民族这个传统民族,走向现代民族的脚步,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这里还想就国家热谈一谈自己的精浅想法。
这十多年后,又出现国学热,涌现一些国学大师。但笔者发现,一些人只是就国学谈国学,这已经走入歧路。时代不同了。今日谈国学,应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背景去研究。要研究国学,就必须精通西学。就必须了解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一个现代国学家,就必须同时也是现代西学家。这样,他研究国学,才能真正得出比较全面、成熟、中肯的结论。要研究国学必须研究春秋百家学,大唐文学,鲁迅文学。有人把千古罪学当成国学,其实把自己也变成了千古罪人。
3. 美德故事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德故事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责任、都有一种包容、都有一种公正、都有一种诚信、又有一种团结友善的精神,相信每个人都能做到以上的要求。
记得有一次,赵欣怡妈妈打电话说“赵欣怡生病了,要我帮她带一下作业好吗?我果断地说:“没问题。”
到了第二天下午,放学了,我把赵欣怡的作业放在袋子里,到她家里。到了之后,我开始写老师布置的作业,突然,赵欣怡叫了我一声,我连忙停下手中的笔,到赵欣怡旁,原来,是赵欣怡有一道题目不会,来请教我。我认认真真地对她讲解了这道题目的意思:就是把今天老师教的课文里的所有动词抄下来就行了。但是她还有一些没搞懂,于是我又耐心地帮她讲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她懂了为止。那时,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都汗流浃背。她对我说了一声:“谢谢。”我们彼此之间都欣慰的笑了。
通过这一件事情,我了解到了团结友善能使人变得快乐。从此以后,我和赵欣怡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了。现在,我们俩就如同姐妹花一样。
诗曰:张闰无私,八世同居,共织互乳,缙②绅不如。
元朝张闰,她家里有八代不分炊,共同生活在一起。最难能可贵的是一家上下有一百多口人,都非常和睦,从没有是非,没有闲话。每天张闰都领着家里这一大班的妇女们,会聚在一个房间里,一同做着裁缝或织布之类的活计。工作完毕后,所有织好的布,和做好的衣服,统统收归于仓库之中,没有一个人会占为己有。每逢小孩啼哭的时候,那些妇女们无论哪一个看见了,就抱起来给他吃奶,不管是不是自己亲生的,都作为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和爱护。而这些孩子也一样不分是不是自己的母亲,凡是有人喂他,他就能停止啼哭了。可见,她们一家是多么和睦和相融。
当时一些当官或大户人家都自惭不如,所以到顺帝至元年间,朝廷里就派了钦差,在她家门前旌表起来,把她们作为大家的学习榜样。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是一个反应我国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一些着名人物高尚道德情操的书籍。故事中的人物有的机智、有的好学、有的勇敢、有的正直,让我感受到人生中应具有真善美。
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孟母断机》,讲的是:孟子小时候不爱学习,孟母为了激励他,便把纺织到一半的布给剪断了。孟子不解,问母亲。母亲说道:“剪断的布就没有用了,就像你学习半途而废,长大了,啥也做不成。”
孟子流着眼泪说:“我错了。”后来,孟子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绚丽的一页,为中国教育事业留下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我们尊崇的古圣先贤之一。他的教育思想至今对人们有很大影响。可见,一个家庭中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有多么重要。
希望,全天下的妈妈都成为有智慧的家长,全天下的孩子都成为积极进取,蒸蒸日上的好孩子!我们共同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做最好的自己!”
时间匆匆,离7月24日也有三个多月了。与同学相处间,渐渐少了局促,也渐渐开始熟悉。
我今天讲的故事是关于责任。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在平时存在感低可是每次班级有麻烦事,都是他冲在前面,想着解决的办法。他永远都不计较自己的付出。
印象最深的是轮到他值日的那天。那一天中午,我和同学早早地来到班级写作业,这时我看见了他,我的同桌。我对于他这么早进班级表示怪异,哦。当他拿起扫把的那一刻我才知道。今天是他扫地。他拿着扫把和畚斗很认真地在那扫着地,我便把目光投向我的作业。当我做完了历史时,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准备趴着休息一会儿,这时,我看到了他刚刚檫完黑板,走回到了座位上,我不解地问“你今天怎么扫地又檫黑板,我记得你是扫地的啊。他说“对啊,我们组分两部分,一批人扫早上,一批人扫中午。”我继续问道“就你扫中午?”他说“哦,不是,还有几个。”“那今天怎么就你一个人扫。”“我跟他们约一点半,今天我比较早来,就干脆一个人全扫了。”
我长长的沉默结束了这一段对话
美德使人更美好;美德使社会更和谐;美德使生活更丰富多彩。
《美德故事》这本书,通过很多神话故事、诗篇、寓言、童话等丰富体裁,让我逐步的走向了光明美好的道德世界,让我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认识到了道德的所在和它的价值,使我展望人生的道德观。
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精神文明的积累。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而着称于世。在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和道德的宝库中,有许多我们应当继承的精神文化和需弘扬的传统美德: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功地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还有西汉大学者匡衡凿壁借光、元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画、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
这些故事使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我知道,当班委很辛苦,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劳动委员更是如此。
劳动委员要在值日生没做值日之前提醒值日生要做值日,还要在值日生做完值日之后检查成果,要在大扫除的时一个劳动委员要在值日生候坚守班级。一天两次评比,一个月可能50次评比。他,在这个岗位上从不说苦。一直都很认真。
每天我晚自修前进班级的都能够看见他,他总是会在值日做完之后拿着抹布继续重新擦一遍,可能是怕值日生没有做好值日,更可能是担心班级会被扣分。他总是会在检察人员检查之后立即跑出去询问是否扣分。一旦没扣分,他的嘴角总会微微往上扬。而扣分了,他就会不说话,告诉我们下次该怎么做。
我们班的值周离不开他。
他就是高一年九班的陈俊龙。是我们的好榜样。
曾经有一位63岁的老人从纽约市步行到了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难,她到达了迈阿密市。
在那儿,有位记者采访了她。记者想知道,这路途中的艰难是否曾经吓倒过她?她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
老人答道:“走—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我所做的就是这样。我先走了一步,接着再走—步,然后再一步,我就到了这里。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勇气,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勇气就是超越自己,跨过自己曾经创造的辉煌,来创造更大的辉煌。
那是周末的爱心大讲堂,当年迈却又神采奕奕的教授在讲堂上给我们分享,最后的环节是同学们提问。霎时间,偌大的大厅的鸦雀无声,谁都不愿做吃螃蟹的第一人。
在这有些凝重的氛围里,突然一只纤细的手高高举起,随之在耳边响起温润的声音,我想这就是勇气把,虽然也不知那是哪位同学,也忘了他的模样和提问的内容,但是他的声音久久不能消逝。
我们都需要勇气。勇气是我们一路上前进的堡垒。
文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哪怕是一个手势、一句话语。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像这种讲文明、有礼貌的小故事,在我们身边可谓是数不胜数的!
老师们就是一个文明的执行者。他们每次看到地板上有垃圾,有纸屑是,就会弯下腰去捡起它,扔到垃圾桶里,而不是使唤值日生去做这件事。他们的以身作则让我们明白乱扔废弃物是不文明的行为。每当有同学请病假时,他们总会关心地问长问短。
走在校园里,我也常常能看到文明的行为。每个班级在早晨的时候都会让几名值日生下来打扫公共卫生区,这虽然是学校强制要求的,但有许多人都把这件事当成自己的责任,尽心尽责的打扫,美化校园,不给校园留下污点。走进干净的校园,人人都带着愉悦的心情。
文明离我们不到十公分的距离,也许是几厘米的宽度,也许是一张纸的厚度。文明就在我们心中,它总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
我们赞赏许多美德:勇毅、勤奋、坦诚、谦逊。闪烁这种种美德光辉的行为都不止一次让我们的青春热血沸腾。但若静心思忖,“最赞赏同学什么品质”?我们的确会工工整整地写上“乐于助人”四个大字。是啊,当我们还在妈妈怀抱的时候,就谙熟了司马光砸开水缸救助同伴的故事。我们羡慕那位古代少年的机智,更赞美他助人的美德。
在我们高一八班中也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同学,他们热于助人体现在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令我印象较为深刻的,就是雅婷了。那时我们正在上体育课,慢跑一圈后的我感觉身体有些不适,过了一会儿,肚子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疼痛起来,就在这时,雅婷见我有些异样,便来询问,得知我的情况后,急急忙忙搀扶着我去医务室,帮我倒好热水送到我手上,还一路叮嘱我要记得吃药,不要乱吃东西,要照顾好自己……她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温暖了我的心,我很感激她这样地帮助我。也很欣赏她这样的乐于助人。
瘦小的身材,有着一双小眼睛,看似一副弱不经风的样子,其实有着巨大的能量。或许他并不完美,但他所变现出来的一切都令我不由赞叹。
他总是第一个到班级也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记得开学之后的某一个晚自习结束,教室里的人一下子都如逃难似的快速离开了,只剩下了几个同学。恰巧那天我有事留了下来,这时我发现了他,他坐在位置上若有所思,我问他怎么还不回宿舍,他说:“我要最后一个走,负责锁门啊。”语气中全无抱怨,我紧接着问:“你每天都最后一个走吗?”他快速回答道:“是啊”我疑惑的问:“为什么你不让最后一个离开的锁门,却要在这里等呢?”他只简短的回了句:“没差啊。”那是我在心中想,我们真幸运有这么一个负责的劳委,毫无怨言的最后一个离开,锁门,为了我们这个班级。
而且每天早上他总是第一个到班级开门的人,一次偶然我问他:“为什么每天那么
早进来,不困吗?”他说:“困啊,但是没办法,需要开门啊,不然其他人进不来啊。”我说:“你可以把钥匙藏在一个地方,跟同学们说一下”他说:“那样不安全,而且没有地方藏。”
他就是这样默默付出着,不求回报,我很庆幸我有这样一位同学,我们班有这样一位劳委。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开创私人讲学的孔子,据说有弟子三千,学有所成的有“七十二贤”。古人把老师与知识紧密相连,无不把尊敬老师放在首位。张良桥头真诚拜师无不出于这样真挚的情感。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美德使人更美好,令社会更和谐,使生活更丰富多彩。
许许多多的故事让我逐步的走向了光明美好的道德世界,让我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认识到了道德的所在和它的价值,让我展望人生的道德观。
美德,是五千年精神文明的积累。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在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和道德的宝库中,有许多我们应当继承的文化精神和传统美德,例如西汉学者匡衡凿壁偷光、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事情,他们的精神到现在也是我们青少年该学习的。
这些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勤奋好学,才能得到成果。
历史上的那些成功人士,都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面对困难,永不退缩,咬紧牙关,克服困难,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
中华美德会被人们传承,会影响着许许多多的青少年,让我们携手,让中华美德驻存!
我们班同学一直保持着一个好品德:乐于助人。如果有同学忘记带学习工具,会有虽的同学借给他;有的同学东西忘了拿,这时会有同学帮他拿着;有同学东西掉了,发现的同学会拾起来还给他;有同学生病没有把作业带回家,离他家近的同学会帮他带回作业……
记得二年级的时候,我有一道数学题“三十乘六十得数加几个零?”不知道怎么做,我请教孟庭莹同学,她给我讲解说:“三乘六等于十八,三和六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得数后面加几个零。”经她这么一讲解,我立刻就明白了。以后再做类似的题目,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上个学期,有一天下午跑完步后我感觉很不舒服,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但是正好轮到我干值日,这让我很着急,想休息一会儿再干可是又怕影响同学拖地。正在这时,和我一起干值日的范雨欣同学看见我身体不舒服,就主动帮我把值日干完,帮我拿着书包,扶着我一直走到校门口,才转身回家。
这两位同学给我做了榜样,我也要向她们那样乐于助人。
春节那天,叔叔、婶婶、爸爸、妈妈和我去奶奶家过年。走进院子里,我边跑边喊奶奶。奶奶笑着从屋里跑出来,问我:“冷不冷,饿不饿。”婶婶和妈妈换了衣服就去厨房准备晚饭了,奶奶也跟了出去。妈妈说:“平时我们不在家今天让我们来吧!”我把奶奶拉回了屋。我给奶奶说笑话,讲故事,奶奶眼睛笑的眯成了一条缝。
吃过晚饭,大家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边包饺子。包完饺子,妈妈和婶婶争先恐后的拿了钱。奶奶说:“别给了,上次给的还没花完呢!”妈妈说:“给您,您就拿着吧!”婶婶这时笑嘻嘻地说:“你们有孩子,负担重,我没什么负担,让我多给些吧!”推来推去,最后奶奶说:“那我就帮你们攒着吧!”
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这代人应该做的。
4. 以思想美为话题作文3000
面对迭起的新潮与时尚,年轻的心最难按捺,我们总在热烈的追逐着,都怕自己是落伍者。
其实欲领某些新潮之先并非难事,我们极容易把自己的外表饰成一个很现代的青年。只是衣着的标牌和品牌所透出的点点文化味儿,最终掩不掉独对自己时的心浮与茫然——
在花样乱眼的时髦左右下,我们连自己也说不清我们到底需要什么?只要将可见的财富视为人生的幸运与富足,我们就会渐渐远于思想——这行为的灵魂。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浑身是“文化”,惟有心灵荒如沙漠。
如果有我们不拒绝过守金伴银的日子。只是在金饰之下,别荡然了我们的精神。
青春本是个好时节,每个人的领受却各不相同。有人收益盈筐,有人徒自悲叹;有人赚一把汗水,有人握一手虚荣。这差别全在于我们是否肯对心灵有所承诺,并付出精力。因为追求真正的文化品味,实在是一段苦旅。需过得下简朴的生活,守得住心灵的宁静,始终视书籍为精神伴侣。
我们一直在羡慕心智无限的人,这正是来自于思想的魅力。而心智的成长决不鼓荡于时尚,她从不烨然炫外,它只是乞求思想的恩典。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很有味:“人是芦苇,然而是能思考的芦苇。”纤若芦苇的人,因具有思考的能力,而包容得下整个宇宙。人,也正是由此才显现出伟大。
思想使我们生活情趣接近高尚,而遭遇苦难时,则体会到深厚的慰藉。
思想永远是一份不过时的美丽。
5. 思想汇报怎么写、
思想汇报的基本书写格式及内容通常如下:
⑴标题。居中写“思想汇报”。
⑵称谓。即汇报人对党组织的称呼,一般写“敬爱的党组织”。顶格书写在标题的下一行,后面加冒号。
⑶正文。写思想汇报,是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向党组织反映自己的真实思想情况。具体内容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而定。如果对党的基本知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的学习有所收获,便可以通过思想汇报的形式,将学习体会、思想认识上新的提高及存在的认识不清的问题向党组织说明;如果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或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有什么看法,可以在思想汇报中表明自己的态度,阐明自己的观点;如果参加了重要的活动或学习了某些重要文章,可以把自己受到的教育写给党组织;如果遇到国内外发生重大政治事件时,则要通过学习提高对事件本质估认识,旗帜鲜明地向党组织表明自己的立场;如果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产生矛盾的问题,可以把自己有哪些想法,如何对待和处理的情况向党组织汇报;为了使党组织对自己最近的思想情况有所了解,就要把自己的思想状况,有了哪些进步,存在什么问题以及今后提高的打算写清楚,等等。
⑷结尾。思想汇报的结尾可写上自己对党组织的请求和希望。一般用“恳请党组织给予批评、帮助”或“希望党组织加强对自己的培养和教育”等作为结束语。
在思想汇报的最后,要署名和注明汇报日期。一般居右书写“汇报人***”。下一行写上“****年*月*日”。
二、写思想汇报应注意的问题
⒈思想汇报应是真实思想的流露,最重要的是真实,切忌空话、套话、假话,做表面文章。
⒉写思想汇报应根据不同时期的思想认识状况,集中新体会和认识深刻的一、二个方面的问题谈深谈透,不要罗列多个方面的问题泛泛而谈。
⒊写思想汇报要密切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不要长篇大段地抄录党章、报告、领导讲话和报刊文章的内容,防止形式主义。
⒋写思想汇报要实事求是,对自己做一分为二的评价,不仅要对自己的成长进步进行肯定,而且要找准存在的不足,敢于向党组织暴露缺点和问题
6. 简历个人特长怎么写
简历个人特长怎么写
简历个人特长怎么写,个人简历所谓是招聘方了解应聘者的第一步,好的简历能让招聘方眼前一亮,从而对你产生好的影响,可见个人简历的重要性,下面我给大家分享简历中个人特长怎么写。
一、要明确专业不是特长
比如,作为一个化学专业的学生,把做实验能力强作为自己的特长,并不能让自己鹤立鸡群。如果你的专业素养很强的话,这个应该是在简历的其他板块加以强化。与此相对的是,特长的东西不一定就要达到专业水准。比如一个文科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很丰富,也很喜欢钻研计算机问题,平常的软硬故障,网络问题都可以自己解决,但是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化的教育培训,与专业毕业生的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与本专业相结合的话就是优势了。
二、写有利于专业优势的特长
有的人特长很多,写上去什么好呢?这个就要考虑你应聘的单位的职业,有利于你的专业优势的就要写,不利的则要省略。比如你在办公室做职员,但是你写了“对网游赚钱很有心得”,就会让人想你会不会专心的工作,但也没有绝对的悲观,从侧面来看,你很有学习和经商的天赋。如果你的老板跟你有一样的爱好,也许会因此而录用你。不过,兵行险招,这一招还是慎用的好。
三、用事实证明自己的特长
很多求职者在这里会罗列很多词语,比如,性格开朗、待人热情、工作细心、办事高效、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等等,看得HR都觉得这样的毕业生太优秀了,几乎没什么缺点,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其实对于这样的特长字眼,HR很少看。要想吸引眼球,不如只挑几个词,在这些词的后面举个简单的例子证明一个,比如,你说自己组织能力强,你可以说自己独立组织了某某活动,在系里反响很好,受到了学校表扬等等。
那些与工作相关的特长一点要展开写,比如你说自己写作水平好,你可以说自己非常擅长写应用文、各种报告等,这样比你只说自己写作水平好,让我们误你为你是写散文写诗歌的高手,而这些,工作未必用得上。另外,与职位无关的特长、爱好你不要写,你说你喜欢足球,公司并不会给你准备个足球场,再比如你说自己爱唱歌,公司也不是招歌唱家或办KTV,这些特长、爱好都是需要你以后在工作中有机会展示的.,而不是在简历中,写多了,会让你的简历没有重点。
简历中的个人特长范文:
1、本人在外企拥有过客服工作经验,熟悉外企客服流程,市场开发的技巧。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善于与人沟通交流,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属学习、实干型的职员;工作以完成目的和达到目标为己任,敢于承担责任,富有工作激情,真诚希望加入贵公司。
2、本人曾在校社团联合会网络信息部和检验学院学生会工作,并担任班干部;培养了我良好的领导、管理、协作、交际沟通和创新能力,使我能客观理智地面对问题,顾全大局,对凡事持寻求解决的态度。
一年的实习工作更是丰富了我的阅历,培养了我开拓创新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系统地掌握了临床各项检测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操作技术,掌握了微生物、病毒的实验检验原理和操作技术,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简历个人评价1
本人从事会计工作3年来,经历了从手工做账到软件做账,发现在做账过程中excel表格的运用至关重要,本人认为运用软件做账对于税务来说其软件越简单越好,究其原因有时软件关连联过大反而不利于账务修改、增加、删除等操作。本人毕业于软件专业,对软件的适应强,数据库结构了解深入,能够更好的结合软件开展会计工作,期待来电详谈。
本人沟通能力强,善于接受新事物。是一个开朗乐观,勤奋好学,有强烈责任感和进取心的人,一直以来我都非常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做事勤奋诚恳,自信上进,喜欢交往,致学以用。在学习方面:专业基础扎实,虚心,好学钻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善于学习新兴技术和新的方法。心理方面:自我调节能力较好,有耐受。个人亲和力较好,善于沟通和交流。综合素质较高,熟悉会计税务业务,通过了注册会计师的税法,英语也通过了6级,熟悉各种办公软件。
简历个人评价2
为人谦虚、自律、自信,性格温和开朗、稳重宽厚、正直忠诚、勤奋求实、思维严谨。适应环境能力较强,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仍在不断地追求各方面的自我补充和完善。
本人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用于承受压力,勇于创新;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纪律性强,工作积极配合;意志坚强,具有较强的无私奉献精神。
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能熟练运用POWERPOINT,EXCEL,WORD等办公软件。普通话标准,能用英语自如交谈,发音清晰,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及翻译的能力。
英语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口语已过PETS4级(相当于大学英语六级),口语流利,能够和客户直接沟通;熟悉办公软件操作,打字速度较快;做事细心,负责、抗压能力强,喜欢挑战自我,突破自己!
本人诚信开朗,勤奋务实,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责任感强,热爱集体,能恪守以大局为重的原则,愿意服从集体利益的需要,具备奉献精神。
本人在工作中细心严谨,踏实肯干,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并密切配合上级及同事圆满完成了公司安排的其他工作和任务。在工作上极具团队精神,注重团队合作。具备独立自主完成工作的能力。在技能素质上能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注重自身发展,以确保胜任当前工作。
简历个人评价3
学习上,态度端正,刻苦努力,自我学习能力强,曾获国家奖学金等;活动上,积极踊跃,性格开朗,有毅力,可以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和建议,参加河南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获金奖,参加河南省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获特等奖;工作中,踏实认真,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强。平时喜欢运动,比如跑步、篮球、羽毛球等。我相信爱赢才会拼,有追求就会有动力,美好的明天一定会到来。
简历个人评价4
毕业上岗距今也有几个月的时间,从一名大学生,走进医院,我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护士,在完成身份转变的同时也接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让我不断进步。在学校的时候就一直一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虽然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的辛酸,然而日益激烈的社会竟争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的重要性,现在参加工作终于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无论如何,过去的是我不断奋斗、不断完善自我的一年。在工作上,在科主任及护士长的领导下,我能做到上班不迟到、不早退。正确执行医嘱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做好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三查七对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工作中能理论联系实际,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及时向护士长及年资深的。老师请教,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对待患者能文明礼貌的服务,做到举止、态度和蔼,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除了完成常规的基础护理外,还熟练的掌握了专科知识和各项护理操作,经常下病房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动态心理,并做好健康宣教。
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成为一名优秀白衣天使的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
1、高学历是敲门砖
学历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毕业后在择业方面比别人更有优势,而且一个好的学里,也代表你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很多企业招聘虽然没有设置学历门槛,但也会注明大专及以上学历才能胜任。在一众简历中,如果你是名牌大学毕业,尤其是211、985重点学校毕业,那HR想不注意你都难。所以如果你的学历有明显优势,且所学的专业完全对口自己应聘的岗位,那么应该着重突出自己的学历优势。
2、大企业工作背景优势
如果在求职这份工作之前,你还曾在世界500强企业、外企、上市公司、央企等一些知名企业任职过,那么一定要写在简历上。
总所周知,越是知名企业录用门槛越高,有些岗位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终能脱颖而出顺利被录取的人,说明各方面能力不会差。另外,知名企业有健全且完善的管理和发展体系,各部门各岗位有明确的流程和规范操作,从知名企业出来的员工,工作能力水平都不会太低,一些理念说不定还可以借鉴。
不过,这么好的工作为什么不继续做下去呢?HR一定会产生这个疑问。所以在简历上,离职原因一定要写的非常清晰不容辩驳,有理有据地阐明自己的正当理由即可。
3、项目经验突出学习能力
工作经验可以从工作阅历、从业经历、职业技能等方面去写,HR会从你的过往经历判断你的能力,有过大重大项目经验的人,对新工作上手快,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也会更全面。大部分企业都喜欢录用有过相似项目经验的人,因为这样可以节省企业培训成本,而且求职者可以根据以往项目经验,为企业解决某些问题或者弥补漏洞。
7. 选取一种具有深刻社会思想文化意思的生活或社会现象写一篇1000字议论文!
写作思路: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根据所述时间选择合理的顺序来安排材料。一般叙事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这部分要详写,次要内容 可略写或不写,主次分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心中有孝,才能感悟充满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恩,才能体验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孝心——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心;从我出生以来,每时每刻都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中,同时,我也学会了关爱,做有孝心的孩子。
一天,我放学回家,刚进门,就听见妈妈在呻吟,咦?妈妈怎么没去上班?我感觉不妙,奔进卧室,只见妈妈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此刻,我眼睛充满泪花,妈妈微笑着说:“没事,先做作业吧”,“妈,怎么会没事呀,吃药没有?”,“待会吃”我学着平时妈妈的样子,用手摸妈妈的额头,啊!好烫呀!我非常果断的说:“不行,让我来吧!”
可是,我的脑海一片空白,该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到以前我发烧的情景,于是,我跑到洗手间,用水把毛巾浸湿,拧干放在妈妈的额头上,并把温度计放在妈妈的腋下,忙完一切,我坐在床边问妈妈病情,妈把妈撑起笑着说:“好多了,去学习吧,”但是,此刻我心里涌起一股力量和责任,必须坚守在妈妈的身边。
在等待漫长的十分后,我一看体温计,妈呀!三十九度!我赶紧在药箱里翻出几瓶退烧药,认真地看着说明书,上面写着“饭后服用”,于是我决定先给妈妈做饭。妈妈曾在我发烧是,给我做了面汤,并告诉我,发烧喝面汤比较好。好!就决定做面汤,并在汤里下了一个荷包蛋,面汤的香味扑鼻而来,这时,我的肚子开始抗议了,但我忍住饥饿把面汤端到妈妈面前对妈妈说“妈,先喝碗面汤吧。”妈妈激动的点点头,我看了鼻子一酸,心里十分难过,愧疚,我知道,这是由于我平时不懂得关心孝敬而这次让妈妈十分感动。
以前把妈妈的爱当作是理所当然的,想想看,我真不应该。我默默的想着。轻轻地舀了一勺汤,用嘴轻轻地吹了几下,感觉不烫时,才喂给妈妈喝。妈妈平时就是这样照顾我的。妈妈服了药睡下后,我一直守在妈妈的身边,给妈妈换毛巾。渐渐的妈妈的烧退了,我这才想起作业还没写,便赶紧去写作业……
第二天我一早起来,就来到妈妈的屋里,问她怎么样了。她说好了,她和爸爸不停地夸我:“我们的孩子长大了,回照顾妈妈了,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孝”让我真切的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奉献的伟大。同时,我也了解“孝”的真正含义——其实就是发自内心的关爱!
让“孝”串连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世界永远充满真情!
8. 形容东西文化的词语
【不识之无】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不通文墨】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着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粗俗之辈】指庄稼人或佃农,现指缺乏文化教养、行为、意识粗野庸俗的人。
【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黄金时代】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横僿不文】僿,粗鄙。粗鄙没有文化。
【蹶角受化】蹶角:叩头;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国人来中国朝贡,接受教化。形容声威极大。
【敏而好古】敏:勤勉。指勤勉钻研古代文化。
【卖弄才学】指故意显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卖弄学问】指故意显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美雨欧风】欧:欧洲。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裂冠毁冕】①比喻背弃王室。②比喻绝意仕进。③比喻毁灭华夏文化,背离民族传统。
【能写会算】指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欧风美雨】①比喻欧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②比喻欧美的侵略。
【欧风墨雨】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识文断字】识字。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斯文扫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9.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作文优秀范文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的 传统 文化 中的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历史意义的课题,需要中华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作文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作文篇一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实现其现代化,这是一个亟待解决历史意义重大的课题,百年来,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无不在为这一课题而奋斗终生。其实,不论我们思 考研 究的结论如何,传统文化都走在其现代化的路上,所以这一问题的解决就更显急迫,只有搞清楚这一问题,对客观规律认识越清楚,自由度才能越大,才能避免走弯路,甚至回头路,有效的促进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健康发展。
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多种关于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思潮,都曾在不同方面产生了好的和坏的影响,在当代学者中我最佩服和赞同邓晓芒教授的观点。
中国思想文化能否完成系统创新,从传统中转换出来,用创造性的历史工作,把中国真正引向世界,完成绵延百年却尚未完成的课题,是否构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是重要的前提条件。那么要如何重新解读?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进行自我批判,以了解自身的限度,图谋克服和超越之道,而这种自我批判,又只有建立在对外来文化,尤其是与中国文化具有最大反差的西方文化的透彻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如果只是一头扎进传统中,我们现代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超越古人的,更谈不上去实现什么现代化了。
继承五四,超越五四,从国民性批判提升到人性批判,把启蒙思想从一种救国方略提升为国人必备的一种普遍人性素质。启蒙并不是一场运动可以一劳永逸地达到目标,而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气质,一种哲学生活,,在这种态度,精神气质或哲学生活之中,对我们所是之内涵的批判同时也成为关于强加给我们的界限的历史考察,成为逾越这些界限的可能性的实验。
当这样一种启蒙的精神气质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相碰撞相结合,深刻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注入民族血液,融入中国文化,我想“自强不息”这一传统文化元素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其现代化,中华民族的而精神面貌也就会焕然一新。试想当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元素如:天人和谐,自强不息,以民为本,居安思危,道法自然,尊师重道,和而不同,诚实守信,厚德载物,仁者爱人,日新月异,天下大同纷纷完成其现代化的华丽转身,与世界上最优秀的思想充分结合,那中华文明必将重新迸发活力,引领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中国人的心灵也必将无比充实,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一切社会问题也将在不断现代化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指导下迎刃而解。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纷繁复杂,传统书籍浩如烟海,西方文明也是百家争鸣,充分体悟中华文化已是不易,要透彻参悟西方文明更是难上加难,靠一个人,或者期盼以为天才式的大师出现恐怕不切实际,这项工作需要全体中国人的参与,不断在生活中思考,并与人分享,也许出现一个人或一个团队站在中国人的肩膀上无限接近的完成这一课题,我期待那一天的来临!
《大学》里讲“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想从“修身”“齐家”“治国”这三个方面用我从阅读中获得思考来谈谈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之路。
“修身”,我理解就是不断认识自己,反省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但是如何认识自己,反省自己,完善自己,这里面的玄机恐怕要我们不断去参悟。人有责任不断探究自己,建筑自己,把自己作为一项毕生的工程来建造。一切外在的生活都只是由于内在的生活才有意义,本身则毫无意义。所以,哪怕你浪费了全部青春,如果你能把这种浪费转化为一种思想,成为塑造你自己独立人格的材料,你就可以更高一层意义上做到无悔。
“ 反思 ”,也就是反映,反射,本来是一个光学名词,它与中国古代“吾日三省吾身”的那种反省不同,不是直接检查自己干净的心地上沾染了哪些灰尘或不良念头,而是要间接地,从对象上回过头来思索自己的本性。中国传统的“反省”是以人的“心性”为出发点的,人心被假定为已知的,人人相同的,平静一色的,但这恰好使人心本身成了视觉上的一个“盲点”。西方的反思则是从对象出发的,人心被看作有待于认知的,这就使得人不断地从外面转回头,不是为了“返本归原”,而是要对人性,人心作步步深入的探索。我们中国人通常认为,自我反省属于伦理道德和天地良心方面的事,一个人做了错事,我们叫他“好好反省一下”,似乎反省仅仅是为了保持内心的平静,保持与社会习俗和道德一致的手段,就像每天要打扫房子一样,殊不知,真正的反思正是对自己内心是否本来就“干净”,对社会习俗是否本来就合理的一种怀疑和探求,它的根据和标准,不是自己要干什么,而是自己实际上干了什么。
中国传统的“自我意识”,就是意识到自己是非人,非意识;中国传统的“超脱”“淡泊”,就是明白自己反正逃不掉非人的命运和虚无的结局;中国传统的“自由”,就是取消自由意志之后的一身轻松无所谓和玩世不恭;中国传统的“独立人格”,就是自觉地扼杀自己的个性,使之抹平在“自然”“道德”,“天理”的平静水面之下,就是坚持自己的无人格,作为个人,传统中国人是完全绝望的。
而西方人对待人性的观点,既不是人性本善,也不是人性本恶,而是人性“自由”,即是说,人的本性就在于人本来既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没有任何外来的或先天的东西可以决定它的善恶。人性不是一面平静躺在那里的平面的镜子,而是一个动态的,不确定的,可以无限深入的内在世界,而在它深入的每一个阶段或层次后面,都还隐藏着一个幽深莫测的黑洞,或如奥古斯丁所感叹的:“人心真是一个无底的深渊!”人心的不可穷尽性注定了人的虚伪性,人就是“能作伪的动物”。
再谈“齐家”,要想齐家,就要搞清楚什么是家,如何定位家,家庭成员关系如何来维系。
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父母生育儿女,养儿防老,那么儿女就应该有亲情,如果你不相信这些,你连孝都怀疑,那么你就不是人,这一点是不容怀疑的,孝道就是要你去遵守,这样的问题你是不能提出异议的,你要是提出了你就会挨骂,人家就会说,你真是混账!你父母生了你,你连孝都要怀疑啊,所以这是不容怀疑的,也是不容反省的。从这以后,你就会想自己是不是做到了孝道,你的所作所为是不是符合孝道,以及什么才是真正的孝,这是可以反省的。而在西方,血缘关系是被解构了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对父母孝,这是需要解释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相互平等的爱。
经济学家陈志武讲:“解决中国社会道德规范的根本出路,不是回归儒家传统,而是从根本上重新定位中国的家庭,家族,不再强调刚性的,阉割个性的三纲五常与名分等级秩序,而是强调平等自由和人权,强调自由选择和自由结盟,把家的核心定位在感情交流和爱上面。”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写道:“爱的能力取决于我们本身的成熟程度,取决于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对母亲,对我们所属群体的依赖,取决于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与自身的关系中能不能发展一种创造性的倾向,需要一种质量作为必不可少的条件,这种质量是信仰。”
可见,爱是维系亲情的唯一途径,而爱是一种艺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地学习,并不是一个人一旦作了父母就有了爱的能力,家庭当中无论父母还是子女都是灵魂上平等的。
最后,再谈“治国”。在治国道路上,自从三十年前邓小平开启改革,中国社会的主题就是“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社会就是一个在改革中前行,改革中探索,改革中发展的社会。
近代中国,历尽屈辱,饱经沧桑,内忧外患,各种思潮,各种主义,你番唱罢我登场,从共产党建国以来,激进思想一直引领着国人。一九九五年废除了私有制,在城市中消灭了工商阶层,在农村则实行农业合作化,过了三年,开始兴办“人民公社”,要立刻进入社会主义最后阶段。“人民公社”“大跃进”造成了“三年灾害”,死了几千万人,刚刚有所恢复,又发动““””,十年浩劫啊,我们不能天真地把这一次比一次激进的整治行动都归因于某些领导人的激化思想,这个时候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百年来,中国旧秩序已崩溃,而一个能为多数人所接受的新秩序迟迟无法出现,因此思想的激化也没有止境,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一方面恶化的现状滋生激进的思想;另一方面,思想的激化又加深现状的动荡。无论中国领导人发动这些激进运动的真正动机是什么,他之所以能够理直气壮地越来越激烈的 口号 煽动群众则正是凭借了思想文化上这一股激化的动力。
而近三十年的中国就是不断打破旧时中国的坏制度,坏思想,中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令世界瞩目的成绩,正是由于改革的红利。邓小平将摸着石头过河,他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搞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政治改革放在一边,一直到今天,中国依旧走在经济改革的道路上。可以说这三十年来,是经济学的时代,是经济学家的时代,无论是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还是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都是纯粹的西学,此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仿佛一个看客,看着一为能干的客人在自己家里摆置家具,打扫卫生,自己除了给人家添乱似乎什么忙也帮不上。
现在,中国经济遇到了麻烦,改革也遇到了麻烦,政治体制改革的需求也迫在眉睫,经济学作为一种工具性的学科似乎作为有限,经济学家们开始走出书斋,走向民众,走向社会,走向媒体,苦命的宣传最基本的经济思想,经济原理,因为他们深知只有理念才能改变中国,他们是在悲情的呼唤中国传统文化的帮助啊!!!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势大变。在数年之中,几十个世纪以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悄然解体,被纳入了无孔不入的市场经济的轨道。亿万农民进城打工,大批知识人下海经商,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商业化改制,以及外资和港台资本的大规模引进,使得社会的流动性不再只是一种伴随现象,而是整个社会的主流趋势,在一个陌生人的世界中,整个社会关系已经从整体上被“江湖化”了。但改革开放的初衷并不是要是社会“江湖化”,而是要引入西方几百年形成的市场经济原则,即自由竞争,等价交换等原则。只不过这些原则背后有现代化普世价值为支撑,就是个体主义原则,天赋人权原则,理性契约原则和法治原则,而在中国传统土壤中并没有这些原则的基因,只有家庭亲情的原则的基因。所以当我们把西方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和等价交换原则引入我国的时候,“橘逾淮北则为枳”,这些原则就受到了本土文化的严重干扰。我们无视这些原则后面的普世价值基础,和以往一样不重视个体,蔑视人权,不讲契约和法制,认为都是西方来的糟粕,不适合国情。我们有意拉后和阻滞政治体制改革,为的就是合乎“中国特色”。现在中国特色确实体现出来了,我们有世界各国在人数和恶劣程度都望尘莫及的腐败官员,也有让全体中国人惊出一身又一身的冷汗,让世界各国头皮一阵又一阵发麻的制假大案。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西方经济学的交融还有待加强,也许只有这两者的融合才是最有效的改变中国的途径,从这一点来讲,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
文章 的最后,要说明,很多观点是从阅读邓晓芒老师的书中来的,也有直接搬过来的,还有一些也不知道哪里来的。不过最后一句话还是要借用邓晓芒老师的,“中国文化要发展,怎么发展?通过自我批评,只有批判中国文化才能发展中国文化,如果没有批判,那么这样的文化就会永远停留在它起点的位置上,没有进步!”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作文篇二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于是鸦片战争结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仍旧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绝无仅有,也使许多人感到大奇不解。
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如此困难,有政治环境恶劣的原因。中国的政治家,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其思想文化观点相对保守,对专制主义的思想文化很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一旦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有了一定前进、突破,总会有一些从特权政治获得甜头的政治家,从幕后跳出来,用政治权力加以打击。近代不是有一些军阀,在国内大肆鼓吹尊孔吗?不懂思想文化,又要对思想文化横加干预,是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重要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构成复杂,也是一个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这使后人感到困惑:想说爱你,又不容易。因为分明有着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来。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许多至可宝贵的东西。
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复杂的这个特点,令后人感到十分尴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一个原因。
笔者此文主要谈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及今后发展方向的一些观点。在写作过程中,努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这样或许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作文篇三
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因此,我想说: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最近名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国”的调查结果已经揭晓。中国以拥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位居第二名,这个好消息令大家欢欣不已。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与拥有众多备受欢迎的现代文化的美国作比较时,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很多外国朋友欣赏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否足够重视它呢?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难道不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吗?
现实情况值得社会担忧。如今很多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陌生。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但过分的关注与模仿必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例如着名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是啊。倘若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 清明 、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耀眼的光彩。
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理应满怀信心并且坚信: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拥有勃勃生机。
10. 如何写思想政治表现及道德品质等情况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需要,它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社会性质决定着教育的基本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担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使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不仅要有完备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教育体系,而且还要重视和加强德育,具有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意见中明确规定: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本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课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其中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而心理品质修养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具体地说,思想道德修养课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适应转变,认清使命。它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经历了“黑色七月”的大学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理想和憧憬,步入了大学校园。然而现实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往往与这些“骄子”心目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有着较大的差异甚至有着强烈的反差。第一章“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目标”。是针对大学新生在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学习环境中所产生的失落、沮丧、苦恼、困惑及其各种矛盾,从不同角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在这一章里我们通过对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为青年学生成才提供的条件等的描述,揭示了大学的内涵及其接受大学教育的本质意义,以期引导大学新生珍惜大学生活,把握机遇,尽快找准成才的立足点,确立新的目标,迅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度。第二章“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1世纪世界和21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趋势与21世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使命,21世纪的大学生承担着迎接“两个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语重心长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交给了当代中国青年,他还在北大一百周年校庆和清华九十周年校庆的讲话中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四个统一”和“五点希望”的成才目标。这一章主要是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21世纪的世界和中国,明确历史使命,提高自身素质,不辜负党和国家、人民的重托。第三章“正确对待交往、友谊和爱情”,这一章围绕交往、友谊和爱情问题,引导大学新生正确处理同室、同班、同乡之间的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还根据各高校普遍出现的大学生恋爱低年级化的趋势,引导大学新生正确处理爱情与友谊、学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第二,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它包括每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是大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因其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其人生选择尤为艰难。怎样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成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第五章“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人生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才能正确回答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责任、人生态度、人生尊严等问题。当前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关系问题核心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所要遵循的道德原则。这一章从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是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必然要求,是现代青年追求成功的必备素质三个方面说明了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时代价值,具有一定的理论力度。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理应包括爱国主义的内容。因此,引导青年大学生认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做坚定的爱国者。也是这一章的内容。第六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责任这四个相互关联的问题。这一章,首先介绍了科学的人生目的,这对于引导青年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选择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生态度是人生主体的精神状态,它反映着人生主体的生活基调,决定着人生主体的生活旋律,责任意识是当代人的基本素质,当代大学生在求学阶段应当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责任?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尤为重要。理想与信念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促使人前进和奋斗的精神动力,第七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 ”,围绕理想与信念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追求崇高的理想,树立科学的信念。此外,这一章,还针对当前的社会实际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及其国内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劳动,正确认识艰苦奋斗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个人成才、成功中的意义,培养当代大学生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优良品质,也是这一章的重要内容。 第三,加强素质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它包括第四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从课程体系结构上看,第二章“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中所讲的“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是从总体上介绍21世纪大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要求,而这一部分内容则是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现状、特点及其存在的共性问题而设计的。第四章“学会心理调节增进心理健康”是针对当代大学生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心理压力过大,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安排的。这一章先介绍了心理健康的含义,接着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文化素质修养的重要内容,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思想道德修养课应当向大学生讲清楚什么是正确的审美观,什么是高尚的审美情趣。第八章“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审美的含义、标准讲起,以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美与丑,正确处理真善美的关系,创造美与享受美的关系,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使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美的人生。第九章“培养高尚的公民道德”是根据我国首次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这一章从揭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入手,追溯了公民道德的历史渊源,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和世界道德文明成果,根据21世纪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公民道德及其提高大学生公民道德水平的途径和方法。第十章“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也是新增加的内容。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加入WTO,迫切需要建立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秩序,国家助学贷款的启动也迫切需要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这一章首先介绍了诚实和谎言;守信与失信;信任与信任危机等一系列与诚信相关的概念,使大学生对诚信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接着分析了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使大学生认识到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最后针对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了诚信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及其培养诚信的途径。敬业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第十一章“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从敬业精神的含义以及现代敬业精神的核心实质谈起,阐述了敬业精神的基本要求,说明敬业精神是成功者共有的品质,是现代社会竞争取胜的重要条件,它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这一章还介绍了培养敬业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追求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身。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课全部内容的最后落脚点。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是不断完善人格,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第十二章“加强自我修养,培养高尚人格”中所指的修养不仅是指“道德修养”,而是涵盖着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综合修养。修身律已,重视自我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自我修养在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精神,增强心理承受力,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的方法与途径,为当代大学生追求高尚人格、不断攀登人生高境界提供了阶梯,实现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目的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意义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青年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对我国大量输出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网络广泛覆盖的今天,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声势大、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少年影响极大,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它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这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方法 由于思想道德修养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要想学好它,掌握它,并用于指导人生,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毛泽东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帜。”科学的理论就像一面引导千军万马朝着正确目标冲锋陷阵的旗帜。思想道德修养课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答和解决在青年学生中具有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一整套思想道德修养理论。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首先要认真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认识到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与人类社会真、善、美相统一的终极价值目标的指向是相吻合的,并能真正理解这种人生价值观的价值。这是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它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青年大学生要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不仅要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观点,而且还要注重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这对于置身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多重价值体系选择窘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理论联系实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一方面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主要是指青年学生要学会运用课堂所讲授的理论去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现象,去比较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并在分析与比较中,在评价与鉴别中选择和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要注重知行统一,在践履中学习。知行统一,强调践履,这是由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特性所决定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利用课堂教学等形式,与大学生共同讨论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怎样做的道理。大学生通过学习讨论掌握了这些道理,就谓这“知 ”。但获“知”并不是思想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获“知”的目的是为了“行”,是为了“践履”。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指出,“不行不为真知”。因此,知行统一,注重践履,就成为这门课的重要特点。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边获知边践履,在践履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