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融合发展
1、传统媒体的管理者要有较高的融合意识。
高层管理者必须端正态度,首先自己就要对融资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有坚定不移的决心,重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资,全方位树立对两者的融资发展意识,要亲力亲为,以亲身行动去影响下属,
间接性的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影响感染员工时期投入其中,并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大家共同协作,树立共同的融合意识,才能保证融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2、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领导者要完善融合方案。
首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领导者要事前做好充分的计划准备工作,明确融合后果并队之后的一系列工作做出详细规划,如:用人所长,每个岗位需要怎样的员工,明确新闻信息的生产过程,注重传播与新闻推广的同时进行。
其次,针对于采编、经营和行政三大模块来讲,对其工作做要具体分工,尽可能的详细,做到各机构互助互爱,充满工作激情,创造好的工作氛围,将各机构进行融合,方便交流沟通,从而能够让媒体工作者更能轻易地感知到用户的需要。
3、加强对新闻信息传播的关注。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之后,还是要把新闻信息的传播放在首位,为了融合后更好的发展,重视对新闻内容的创建,保证信息的有效性与高价值,加强对信息的制造、传播、接收等的严格把控,
全面提高相关工人员的素质能力,借助新兴媒体的优势,吸引人们的兴趣,加强人们对它的依赖程度,从而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后的媒体机构利益最大化。
4、搭建平台,提供综合服务。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之后,要打通用户平台,让用户通过平台的搭建能够享受到较多的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融合后的媒体机构可以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媒介,将两者之间的信息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与过滤,要利用新兴技术媒介将广大用户吸引过来并对其产生依赖性,从而实现媒体信息的高效利用。
5、技术与人才兼备,提高融合竞争力。
对于好的企业来讲,有好的领导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伯乐和千里马都应同时具备,也就是说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媒体机构来讲,同样如此,要注重人才的培养,
同时也要加大技术的投入力度,人才与技术同时具备,通过用其所长、因岗设人的原则,使得融合后的媒体机构发展越长久,大大提升媒体机构的竞争力。
⑵ 看浙江如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提升
“提升年”推进会上,11个市文广新局负责人从文化载体建设,文化阵地建设,文化精品创作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提升年”活动工作情况交流。永嘉、桐庐、嘉善等12个地区作了典型发言。 会议中强调,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必须在统筹兼顾的同时,集中力量抓好牵动全局、事关长远的关键环节,以重点突破来促整体推进。下半年深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年”活动,还是要坚持目标不变、镜头不换、力度不减,紧紧抓住设施、内涵、制度“三提升”这三大工作重点,下定决心、咬定目标,点面结合、重点突破,全力实现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整体提升。 全省各县(市、区)文化新局要始终坚持”三个字”:坚持“全”字在心,着力实现设施提升,“确保全覆盖,建好大礼堂,提高利用率”;坚持“实”字为先,着力实现流动和数字文化阵地建设、城乡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品牌等方面的内涵提升;坚持“新”字当头,着力实现公共文化绩效考评、制度设计课题研究、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度提升。 浙江省今年要开展第二批国家和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文化先进县、文化强镇、文化示范村(社区)创建。要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村文化活动室全覆盖等重点工作、重点任务,必须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间、定要求,保证任务到人,目标到岗,责任到位。
⑶ 如何发挥新媒体在企业文化中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移动通讯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快速崛起,新媒体以其开放性、互动性、多样性、灵活性、及时性等特点,不仅对传统媒体产生较大冲击,而且越来越深地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对大型企业产生很大影响,尤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极大。文章主要论述了新媒体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发挥好新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 新媒体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分支之一,和同为意识形态的媒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传统企业历来非常重视媒体建设,企业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自办媒体,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一方面承担着塑造、传播、弘扬企业文化的责任;另一方面本身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年来对企业的文化建设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以网站、手机报、微博等为代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对传统媒体产生冲击;另一方面丰富和延伸着传统媒体的功能,使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和形式更多样、更丰富、更受欢迎,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产生了更多、更大、更直接的影响。正面的影响主要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传播更加有效,特别是对年轻一代影响力的加大,这对于企业文化的继承、创新、发展,更好地适应时代、适应市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都有极大的好处,特别是新媒体的互动性,可以更多、更好地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群众的参与性。在丰富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的同时,使文化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但是,新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可不可控性,又使得传播的内容过于多元化,出现不同的声音,甚至杂声、噪声、对企业文化产生不良的影响。多元的文化需要多元的传媒,企业的文化建设也需要新媒体的丰富和滋养,新媒体和新文化是一对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提升的“兄弟”。
2 新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2.1新媒体是企业品牌和形象宣传的窗口
打造企业品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新媒体由于其特殊的属性、丰富的功能、多样的手段,对于传播企业文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企业品牌和形象宣传的重要窗口。人们可以透过企业网站、手机报、微博等载体,了解企业的各方面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管理者一起充实、完善、丰富企业文化,一起擦亮展示企业品牌和形象的窗口。
2.2新媒体是企业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桥梁
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文化的内核。新媒体承担着沟通企业与社会、产品与市场、管理者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 的桥梁,这座桥梁不是单向传播,而是双向交流、 沟通互动的。这样能够更好地交流意见、取得共识,实现核心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和人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丰富和提升,通过这座桥梁,企业的价值和员工的价值达成统一,共同提高,企业的文化建设随着核心价值观的潜移默化而得到升华。
2.3新媒体是企业管理理念传播的通道
企业管理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管理理念其实也是一种文化观念,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使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不断地融入企业文化,才能让企业的管理理念得到认 可,使企业文化落到实处,得到提升。 新媒体正是实现两者交融提升的通道,而且是一条高速、高效的通道。新媒体的灵活、多样、快速等特点,可以把抽象的理念变得具体,把理性的理念变得感性,把刻板的理念变得生动,从而通过媒体的传播,使得管理理念更好地被职工认可和接受,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使理念得到提高,升华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4新媒体是提升职工文化素质的平台
再好的企业文化,也离不开职工的参与、实践和建设。高质量的企业文化取决于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因此,提升职工文化素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关键环节。新媒体是提升职 工文化素质的很好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 职工可以获得海量的信息,可以学到各方面的知识,可以和最好的老师交流互动,可 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出自己的建议、交流自己的心得,而且新媒体方便实用,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学习、交流,可以对学习交流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使得学习变得简单、简洁和简便。
3 办好新媒体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新媒体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大、作用多,但是,由于新媒体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变化,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不够以及从事新媒体的人才缺乏等原因,在建设、维护、使用新媒体,办好新媒体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期待我们不断努力,尽快破解。笔者认为,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应当首先解决好以下3个问题:
3.1注重对新媒体平台的开发和利用,实现媒体传播的多样化、现代化
目前,企业使用较多的新媒体平台主要有企业门户网站、 企业手机报、 企业微博、企业贴吧等,门户网站是新媒体平台的基础,也是连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平 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来说, 要在利用好传统媒体形成的读者群、阅读气氛和认知度的基础上,搭建好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的集纳和链接功能,对上共享传统 媒体的资源,对下延伸新媒体功能,开发手机媒体、 企业微博等,使之成为吸引职工,交流信息,听取民意,引导舆论的新途径。所以,企业要重视和发挥微博的作用,使其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助推器、放大器,以小博大,扬长避短。
3.2注重对新媒体平台的维护和管理
对新媒体平台的维护管理是目前许多企业的短板,网站建起来了,却很少更新内容;微博开通了,却无“话”可说,有“问”不 答。要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还是要在维护管理上下功夫,这是因为,新媒体是企业展示形象的窗口,需要把最好的东西展现出 来;新媒体是信息交流的平台,唯有丰富、 新鲜的资讯才能吸引人的眼球;新媒体是听取民意的通道,需要时时和大众互动;新媒体是观察舆情的哨卡,只有时刻关注舆论动态,才能做到未雨绸缪,因势利导。我们要下大力气对新媒体平台进行维护管理,及时更新内容,时刻关注舆情,认真回应互动,倾听群众呼声,切实发挥好新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3注重对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升新媒体的运营水平和管理水平
新媒体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上的平台,信息技术的核心是人才,因此,运营管理新媒体的核心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新媒体人才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市场;既懂媒体,又懂文化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发现人才,引进人才,一方面又要使用人才,培养人 才。通过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来提升新媒体的运营和管理水平,通过新媒体平台的运用管理,培养和锻炼媒体人才队伍、文化人才队伍,来实现新媒体健康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
4 结束语
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要快速发展,做强做大,企业文化建 设一定要加强,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深入挖掘、科学运用新媒体对于企业文化的影响力、推动力,搭好新媒体的“舞台”,唱好文化建设的“大戏”!
⑷ 如何队伍建设
01
制造业现场管理之生产团队建设
一个制造型企业,其生产制造现场无外乎就是通过对人、机、料、法、环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最终输出良好的安全/质量/成本/交付方面良好的指标。
要达成这个指标,其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团队建设。
一个良好的团队,具有良好的向心力,所有的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队成员能力不一定都是最强的,但是大家之间技能互补,互相支持与学习,不拆台不内斗。
这些要求看上去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我们这里不去讨论到底人性善恶。
但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追求和想法,都有每个人工作的目标或目的,我们如何去打造一个良好的团队呢?
02
首先,选人用人方面要把关。
一般我们新去领导一个新的团队的时候,我们要迅速熟悉现有团队成员的背景和想法,尽快找到这个团队的处境和目标。
要以“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标准去对团队成员进行评价,并找到每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把这些人进行一个初步筛选,
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职位上,这个安排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团队需求特点进行适当调整的。
03
第二,尊重每一个成员,包括所有一线员工。
们所有的人都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和脾性,或许我们无法清楚了解每个人的想法和脾性,但我们必须做到最起码的尊重。
04
第三,打造学习型团队。
一个团队必须向前发展,才能推动公司不断向前发展,作为团队成员更需要比团队进步快一点点,这样才能保证团队永远向前。
首先要鼓励团队成员加强自身学习的能力,时刻保持不学习就落后的危机意识;
其次,组织团队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这个是很重要的,不仅让大家了解各自的长处,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取长补短更加融洽的工作和生活关系;
再次,组织部门或者公司层面的培训,包含将公司未来的要求传递给每一个成员以及根据团队需要增加的能力或薄弱处进行针对性的培训需求,让员工不断进步,以满足团队的发展需求以及员工个人的发展前景。
05
第四,激发团队士气。
拿破仑说过一句话“一支军队的实力四分之三靠的是士气”。
首先采取措施让员工的行为与团队的目标一致,这些措施包含一些8小时之外的团队建设,包括一些圆桌沟通会、午餐会等形式不限,
多和团队员工接触交流,了解员工真实需求,鼓舞员工士气,鼓励一线班组长也多与员工交流沟通,广开言路、乐于接纳意见、办事公道、遇事能与大家商量、善于体谅和关怀下属。
06
第五,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感觉到快乐。
比如,有一次发现员工在抖音上拍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小视频,在开会的时候鼓励他们在业余时间多拍拍,可以释放自我情绪,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团队更融洽,在一起工作更快乐,离职率自然而然降低了。
07
第六,建立明确的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团队良好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保障。
必须一视同仁,有奖有罚,并且必须分明,不能有个人偏见,公平竞争,方能能够调动每一个成员的动力。
08
第七,人性化的管理。
有了明确的制度后,对一个团队来讲,也需要人性化的管理,充分站在员工角度考虑问题,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
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使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相结合,才能最大化团队利益。
综上,了解员工,尊重员工,发展员工,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将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相结合,才能建立一个强大的生产团队。
⑸ 如何加强我国新闻职业队伍建设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这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党提高自身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一项事业能否取得成功,人才是决定性因素之一。我们党成立88周年、执政60年的经验证明,只有拥有更多的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才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最有力保障。作为执政党,我们党聚集了大批人才,使其为党所有、为国所用。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依然要把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实现国家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近年来,我局党组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着力营造团结和谐稳定、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干好的良好氛围。在全局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党员干部的管理能力、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有了明显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能力、技术水平和文化修养进一步增强。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和三大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充分表明了管理干部和科技干部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丰硕成果。但是,面对世界的新变化、形势的新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知识生产、知识传播不断加速,知识和人才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第一资源,知识经济、创意产业成为重要经济形态,创新能力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进一步加大干部队伍素质的建设力度,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事业发展和三大体系建设任务中来,培养一支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就成为局党组和人事部门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
建设一支稳定、高素质的队伍是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前提。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对汶川地震的总结和反思,深刻地认识到建立一支监测、预报与科研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引进学科带头人,攻克防震减灾技术难关尤为重要。加强现有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和专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应对危机能力尤为重要。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针对解决中层领导干部年龄偏大、专业领域偏窄问题,进一步加大了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今年,采取竞争上岗方式,从13位年轻科级干部和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务的技术干部中,选拔了6位充实到中层管理岗位,将2位技术管理干部调整到机关主持职能部门的工作。随后又对事业单位二级机构的部门负责人在全局范围内进行了推荐选任。40岁以下的年轻中层领导干部由过去的2人增加到了10人,提拔和调任的年轻干部都具有本科以上相关学历,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
按照我局《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加大了科技骨干在职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作力度。今年,选送到中国科大、南开大学等高等院校参加在职学历教育,有1人取得研究生学历,3人取得本科学历;选送参加中国地震局各司室和市有关部委组织的各种岗位培训近百人次,在岗位技能和业务水平方面多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人才引进方面,按照规定公开招聘招录了8名具有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公务员,13名具有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这些人员都在管理岗位和“十一五”防震减灾项目实施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鼓励年轻科技骨干在日常工作中干事创业,我局相继出台了《局长青年奖励基金管理办法》等政策,鼓励和支持年轻人做课题,写文章,搞创新,培养年轻人脱颖而出。今年,有2人因成果突出,被评聘为正研级高工,1人被评聘为高工,3人被评聘为工程师,积极推荐5人参加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4人通过专家评审。
虽然,选拔了一批年轻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充实到中层管理岗位和高级技术岗位,确立了学术带头人,大大改善了中层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但是,年轻干部如何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本岗位工作,并发挥作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机遇难得,人才难得。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的优势。搞科技创新,首先要抢占人才的制高点,我们要构建“监测、预报、科研一体化”框架,提高地震速报水平,创新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与发布机制,提高地震应急快速响应能力,首先要构建适应人才发展环境。要把加快人才发展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着力增加人才数量,着力提高人才质量,着力优化人才结构,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天津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学习贯彻防震减灾法,反思汶川地震,地震部门在地震工作的主管地位和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有了进一步深化。地震部门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积极引进和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工作成为当务之急。必须通过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选人用人。考察干部,“才”相比,“德”始终应是第一位,要看其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看其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看其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看其是否堂堂正正做官、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然后,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扎实抓好干部培训,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维护稳定”的本领,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管理防震减灾工作的社会公共管理、地震事件应急处置、面对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以及减轻震灾、稳定社会”等方面能力,真正培养出“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领导人才”。
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做好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要提高以下四个方面的认识。一是着眼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新阶段对人才素质结构的新需要,采取分层分类的办法调整各级后备干部和培养紧缺人才。二是探索建立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办法,改善干部队伍结构。三是加大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比例,选拔急需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四是建立完善各类考核机制,通过竞争性选拔,使真正有能力有才干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进入干部队伍。
作为一个局的领导班子,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性。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干部推荐、考察、提名、任用、监督等各个环节的制度建设,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要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本领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科学发展的本领和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搞好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注重增强依法办事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等方面能力,努力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领导集体。要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加大治懒治庸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清廉、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人才培养,一手抓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要继续重视在职学历教育、岗位技能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教学实习基地,鼓励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办班和合作研究形式,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领军人物、科技骨干和创新人才团队.形成门类齐全、梯次合
理、素质优良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要制定完善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尖子人才,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制度和措施,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千方百计解决后顾之忧,让人才感到宽心、舒心、安心。要注重培养、锻炼和选拔优秀青年人才,坚决破除论资排辈的做法,不拘一格,任人唯贤,鼓励和支持他们求真务实,干事创业。当前,除了要执行好《天津市地震局局长青年奖励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坚持做好“学术沙龙”、建立《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外,还要办好中层干部培训班。下大力气,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建设一支稳定、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管理人才队伍。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解决干部工作中突出问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机制不够健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还不够高,干部竞争择优机制不够完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渠道不够畅通,干部约束激励机制不够有力,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尽管不是主流,但严重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解决当前干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实现吏治清明,关键在改革,希望在改革,根本出路在改革。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对新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
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党的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组织工作就要及时跟进。只有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才能更好地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四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组织工作,作为组织人事部门一定要政治坚定、高度负责,坚持中央精神,坚持党的原则,坚持用人标准,以对党组织高度负责、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对干部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选人用人。要知人善任,公道正派,学习和掌握科学管用的办法,提高识人用人本领,按照科学规范的制度性程序配班子、用干部。要重视关心老实人、正派人、不巴结领导的人,防止任人唯亲、唯近。要改革创新,创先争优,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通过选好干部、配好班子成就事业。要有实事求是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要努力学习,认真读书,多搞调查研究,做学习型组织。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模范遵守组工干部“十严禁”纪律,切实改进作风,提高“三服务”水平,时刻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⑹ 谁知道如何通过文化建设打造团队
提起团队建设,人们考虑最多的是搭台子、跑路子、发票子,这些都很重要,但这里要谈的是除这些硬性东西外的一些软性的、无形的动作,而往往是这些看不见的力量在左右着你的团队。这些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团队是怎样一个团队,甚至决定了你的团队能维持多久,创造多少绩效,这就是团队文化。 文化是一个无形的力量,它是一种精神,一种社会规范,一个团队如果没有文化就形同行尸走肉,同样,一个团队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化,也同样是满身毒瘤,终久会走向死亡。所以,要打造高绩效的团队,就要充分重视团队文化建设。 1、选对人——建设良好团队文化的基础 中国有句俗话: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用在团队建设上也是很有用的。在打造你的团队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选什么样的人进入你的团队,把好这一关可以把那些不符合团队主流文化的人排斥在团队之外,以防这些人进入团队时对团队文化造成不良影响。 新团队成立之初,作为团队负责人就应明确以下事关团队文化方向与优劣的关键问题。就基本上能确定团队文化的基本质素,这些质素最好形成文字公布出去,才能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前来加盟,进而作为团队的一面旗帜,发挥文化的感召力。同时,也为以后的人力选拔上提供依据,使之有所参照。 在选人时为确定这些人是否符合团队文化的要求,在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倾听及案例分析。运用观察法选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在此方面就有独到的见解,诸葛亮在选人方面有句话说得好:“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当然,诸葛亮所指的主要是选将才,现代社会的团队类型种类繁多,一个团队中成员少则几人,多则数千人上万人,成员类型又多种多样,如果单靠他所说的几种方法还是无法也不可能选对人的,但通过观察往往就能初步判断对象是否符合团队的文化。 但是光观察还不够,还要十分注意倾听,耐心而又有效的倾听是在选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时候,听比说远远重要。除了听和说之外,施以必要的案例分析也是很有效的,它弥补了观察和倾听的不足,着重考察候选人的操作能力,因为言行都带有一定的虚假性,案例分析往往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人的真实水平、能力及行事风格。这在如今的大公司的人员甄选中已经被普遍采用。 2、磨合、协调与沟通——强化良好团队文化的必经之路 通过初试将人选进团队后,并不意味着新成员已经融入团队文化,这里面还有一个认识上的偏差。这个偏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候选人的,因为在选人时,团队会向候选人展示团队文化,但候选人对团队文化只是有个粗浅的感性认识,这个感性认识还不全面、不深刻,甚至因主观认识及理解上的不同,还会有所差偏,这就需要有个磨合期。另外一方面是来自团队的原因,团队在选人时可能会根据候选人的表现做出误判,不管这种表现是来自候选人本身的伪装造成的,还是团队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引起的,这都决定了,在候选人加盟团队后有一个磨合期。 在磨合期内会发生表现在理念、思想、观点及行为方式等文化方面的碰撞与冲突。大多数时候,这种碰撞与冲突是在潜意识内的,表现不太明显,但如果团队成员与团队双方之间不理互相理解,就有可能会使冲突升级,浮出水面,严重的还会产生危机暴发,导致分道扬镳,给团队其他成员造成不良的影响,如果是让道德不良的人误入团队还可能导致整个团队的分崩离析。可见在磨合期内因文化冲突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正因为文化冲突具有隐性、后果严重性的特点,所以,在磨合期内进行协调与沟通就显得至关重要。在这方面团队负责人应发挥积极、负责任的作用。很多不负责任的团队负责人关注的只是怎样完成团队目标,但对团队成员,尤其是新加盟的团队成员在文化上的协调与沟通重视不足,忽视了协调与沟通在强化团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要么极力回避冲突或矛盾,让团队成员自生自灭,因无法适应团队而自动离开;要么夸大文化冲突的程度,将因短时间内不适应团队文化的团队成员打入冷宫,另眼看待。这些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都与强化良好团队文化背道而驰。团队负责人应积极与成员沟通,了解他们的看法、想法、疑点及困难,积极帮他们疏通思想、化解矛盾、解决困难,引导他们逐步适应团队文化,在和风细雨中让他们适应并认同团队文化,进而强化团队文化,使每个团队成员都在团队文化的影响下共同发展。 3、身体力行、多管齐下——良好团队文化的保证 在团队文化建设中,团队负责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很多团队负责人疏于团队文化的管理,不重视文化的作用,认为文化可有可无,这样的团队负责人当然也就创造不出什么良好的团队文化了。还有的团队负责人虽然很重视团队文化,也深知文化的作用和力量,却不能亲自去总结、倡导自己团队的文化,这些工作多数由别人代劳,写一些漂亮的章华,但是,别人的思想永远是别人的,无法转化成自己的行动,而只有经过自己的深思与提炼而发出的文化大旗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也才能真正发挥文化的作用。更有少数团队负责人言行不一致,自己的行为与团队所倡导的文化格格不入,也就使得团队文化成为镜中花与水中月了。因此,只有团队负责身体力行,亲自对团队的文化进行定位,并能在实际行动中遵守文化、倡导文化,使最有力量的东西变成无形的力量,才是良好团队文化的保证。 在团队文化建设中,可采用的方法有很多种,团队负责人要依据自己团队的性质与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团队、积极有效的文化建设方法,多管齐下并身体力行才能保证文化切实起到应有的作用。 团队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与团队成员关系均呈现一个互动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在这期间,会产生诸如团队发展目标与个人目标、团队利益与个人利益等等一系列的显性的隐性的冲突,团队如何化解其中的纠葛、磨擦与危机,保持一种相对平稳的团队关系和管理常态,最必要的,就是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多管齐下,及时了解,动态调整。常见的团队文化沟通方式有以下几点: (1)、媒介文化。有条件的团队可创办团队内部刊物(期刊或报纸等)、宣传栏、团队标识、标语、内部网站、意见及建议信箱等媒介形式传播团队文化,固化理念。 (2)、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是通过一系列富有积极意义的活动来固化理念,如员工生日晚会、中秋、春节抽奖晚会、公费旅游等。 (3)、制度文化。团队在制度规划时应与团队文化相结合,使制度转化为文化,文化再引领制度。 (4)、核心价值观。团队应提倡鲜明、积极和负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是团队文化的终极追求。 上面谈到的都还停留在团队文化建设的表层,要真正起到维护团队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的目的,制度建设是保障。团队是一个群体,团队的思想是有倾向性的,思想往往决定了态度,态度直接影响行动。团队挂在口头宣扬的——“说到”的一定要“写到”,真正在制度建设中体现团队的管理倾向,推崇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剔除什么,设此规矩,才成方圆。在潜移默化的制度宣贯中,让形式与制度得到统一,制度固化文化,文化引导制度,相辅相成,这样长期坚持不懈,才能形成一种习惯、一种固有的态度及做事风格,团队文化建设才能朝向一个良性的有效的方向发展,真正成为团队关系管理的良好保障。这样,在强有力的团队文化的牵引下,即便有外来的不良文化也同样会被融化或者被过滤与淘汰,使团队永远在良性文化的牵引下健康成长也发展。 团队文化建设崇尚务实。文化一定要是形式的结晶,有形式保障,要做到形式与文化的高度统一。而团队文化建设最难的莫过于核心理念的提炼。有了这个准星,文化制度建设与物质形式层面才有精神依托,不至于出现团队发展无定势、管理无常态、人力资源极不稳定的状态。另外,就是管理制度对核心理念的有力支撑,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不要说塑造团队的对外形象,就是给团队内部成员留下的也将是一种心口不一、诚信不佳的不良形象,造成团队成员信心不足、发展不稳定,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私下抱怨等消极影响,严重的还将造成离职率的居高不下,使企业的人力成本不断上升。总之,建立良好的团队文化有赖于团队文化理念与团队管理的密切融合,真正在制度层面上实现人本管理的真谛。
⑺ 如何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的国家。当前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存在的年龄结构老化、文化层次不高、队伍缺乏活力、人员经常串岗等状况,基层文化人才逐步紧缺,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新期待,成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优化培训机制,针对性提升。基层机关应根据工作整体部署和自身情况,明确人才文化开发的近期和长远目标、重点和措施。要采用适度超前的思路,采取多渠道、全方位的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对急需的、特殊的、关键岗位的文化人才,做到超前规划,超前储备。按照文化人才种类、层次、特长和发展方向对文化人才进行培训,注重文化人才的个体差异,培训的内容要符合文化人才个体的能力趋向,适合个性发展,努力为文化人才的成长创造优越的环境和条件。在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中,实施分类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坚持学以致用,从实际出发,区分对象层次,有针对性地搞好培养。紧贴基层建设需要,依据职责分工、岗位需要,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突出按需培养,切实把不同岗位的人员培养成为胜任本职的生力军和战斗员。
优化用人机制,激发文化人才队伍热情。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求的用人机制,要优化文化人才资源结构,使文化人才能进能出,维持文化人才队伍的新陈代谢。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大张旗鼓地宣扬、奖励和重用文化人才,真正使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岗位、干成事的有地位,形成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尊重文化人才主体地位,按照个体差异、发展方向、工作潜能等,通过单位领导评定、个人谈话、相互考评、文化人才自荐竞争上岗的方式,使文化人才合理流动,实现现有人力资源的最佳配臵。建立奖励机制,对文化人才在科学领域取得的具有一定学术意义的理论成果,以及运用科学技术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业绩,给予表彰和奖励,甚至不惜重奖。改革传统的分配体制,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通过岗位责任和岗位贡献的考核来兑现岗位的报酬,使技术文化人才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积极推行技术文化人才竞争上岗、优胜劣汰机制。选派年轻有朝气、懂技术、会管理的文化人才到基层进行锻炼。
加强民间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基层文化队伍。在基层建立一支熟悉业务、专兼结合的群众文化和图书馆业务骨干队伍。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文化机构工作。加强基层文化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思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使之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人士积极参与到公益文化建设中来,建设一支自愿参加、服务社会公众、弘扬人文精神的高素质志愿者队伍,将有力地缓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人力资源短缺的矛盾,从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整体性。针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开展贫困地区基层文化人才培养,从教育抓起,大批量地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新型体力劳动者即经济落后地区基层的初级文化人才,解决基层文化人才空白问题。
⑻ 如何发挥新媒体在企业文化中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移动通讯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快速崛起,新媒体以其开放性、互动性、多样性、灵活性、及时性等特点,不仅对传统媒体产生较大冲击,而且越来越深地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对大型企业产生很大影响,尤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极大。文章主要论述了新媒体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发挥好新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 新媒体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分支之一,和同为意识形态的媒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传统企业历来非常重视媒体建设,企业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自办媒体,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一方面承担着塑造、传播、弘扬企业文化的责任;另一方面本身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年来对企业的文化建设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以网站、手机报、微博等为代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对传统媒体产生冲击;另一方面丰富和延伸着传统媒体的功能,使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和形式更多样、更丰富、更受欢迎,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产生了更多、更大、更直接的影响。正面的影响主要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传播更加有效,特别是对年轻一代影响力的加大,这对于企业文化的继承、创新、发展,更好地适应时代、适应市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都有极大的好处,特别是新媒体的互动性,可以更多、更好地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群众的参与性。在丰富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的同时,使文化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但是,新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可不可控性,又使得传播的内容过于多元化,出现不同的声音,甚至杂声、噪声、对企业文化产生不良的影响。多元的文化需要多元的传媒,企业的文化建设也需要新媒体的丰富和滋养,新媒体和新文化是一对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提升的“兄弟”。
2 新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2.1新媒体是企业品牌和形象宣传的窗口
打造企业品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新媒体由于其特殊的属性、丰富的功能、多样的手段,对于传播企业文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企业品牌和形象宣传的重要窗口。人们可以透过企业网站、手机报、微博等载体,了解企业的各方面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管理者一起充实、完善、丰富企业文化,一起擦亮展示企业品牌和形象的窗口。
2.2新媒体是企业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桥梁
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文化的内核。新媒体承担着沟通企业与社会、产品与市场、管理者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
的桥梁,这座桥梁不是单向传播,而是双向交流、 沟通互动的。这样能够更好地交流意见、取得共识,实现核心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和人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丰富和提升,通过这座桥梁,企业的价值和员工的价值达成统一,共同提高,企业的文化建设随着核心价值观的潜移默化而得到升华。
2.3新媒体是企业管理理念传播的通道
企业管理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管理理念其实也是一种文化观念,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使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不断地融入企业文化,才能让企业的管理理念得到认
可,使企业文化落到实处,得到提升。
新媒体正是实现两者交融提升的通道,而且是一条高速、高效的通道。新媒体的灵活、多样、快速等特点,可以把抽象的理念变得具体,把理性的理念变得感性,把刻板的理念变得生动,从而通过媒体的传播,使得管理理念更好地被职工认可和接受,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使理念得到提高,升华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4新媒体是提升职工文化素质的平台
再好的企业文化,也离不开职工的参与、实践和建设。高质量的企业文化取决于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因此,提升职工文化素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关键环节。新媒体是提升职
工文化素质的很好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 职工可以获得海量的信息,可以学到各方面的知识,可以和最好的老师交流互动,可 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出自己的建议、交流自己的心得,而且新媒体方便实用,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学习、交流,可以对学习交流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使得学习变得简单、简洁和简便。
3 办好新媒体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新媒体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大、作用多,但是,由于新媒体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变化,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不够以及从事新媒体的人才缺乏等原因,在建设、维护、使用新媒体,办好新媒体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期待我们不断努力,尽快破解。笔者认为,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应当首先解决好以下3个问题:
3.1注重对新媒体平台的开发和利用,实现媒体传播的多样化、现代化
目前,企业使用较多的新媒体平台主要有企业门户网站、 企业手机报、
企业微博、企业贴吧等,门户网站是新媒体平台的基础,也是连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平 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来说,
要在利用好传统媒体形成的读者群、阅读气氛和认知度的基础上,搭建好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的集纳和链接功能,对上共享传统
媒体的资源,对下延伸新媒体功能,开发手机媒体、
企业微博等,使之成为吸引职工,交流信息,听取民意,引导舆论的新途径。所以,企业要重视和发挥微博的作用,使其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助推器、放大器,以小博大,扬长避短。
3.2注重对新媒体平台的维护和管理
对新媒体平台的维护管理是目前许多企业的短板,网站建起来了,却很少更新内容;微博开通了,却无“话”可说,有“问”不 答。要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还是要在维护管理上下功夫,这是因为,新媒体是企业展示形象的窗口,需要把最好的东西展现出 来;新媒体是信息交流的平台,唯有丰富、
新鲜的资讯才能吸引人的眼球;新媒体是听取民意的通道,需要时时和大众互动;新媒体是观察舆情的哨卡,只有时刻关注舆论动态,才能做到未雨绸缪,因势利导。我们要下大力气对新媒体平台进行维护管理,及时更新内容,时刻关注舆情,认真回应互动,倾听群众呼声,切实发挥好新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3注重对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升新媒体的运营水平和管理水平
新媒体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上的平台,信息技术的核心是人才,因此,运营管理新媒体的核心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新媒体人才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市场;既懂媒体,又懂文化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发现人才,引进人才,一方面又要使用人才,培养人
才。通过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来提升新媒体的运营和管理水平,通过新媒体平台的运用管理,培养和锻炼媒体人才队伍、文化人才队伍,来实现新媒体健康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
4 结束语
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要快速发展,做强做大,企业文化建 设一定要加强,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深入挖掘、科学运用新媒体对于企业文化的影响力、推动力,搭好新媒体的“舞台”,唱好文化建设的“大戏”!
⑼ 如何打造宣传干部队伍
一、始终遵循“一个原则”。作为一名宣传干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是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改革创新、服务人民”。宣传干部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必须更加坚定地高举旗帜,更加自觉地围绕大局,更加主动地服务人民,更加积极地改革创新,扎实圆满地完成宣传思想文化各项任务。
二、紧紧抓住“两个环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这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方针,每一个宣传干部必须时刻牢记,并在实际工作中一以贯之。弘扬主旋律,社会思想就有了主心骨;传播正能量,社会发展就有了动力源。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要摸透传播规律、讲究宣传艺术、对接群众需求,把握好“时、度、效”,在改进创新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也需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阵地意识。
三、不断提高“三种能力”。一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道理,用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把宣传工作做到群众中去,使群众心悦诚服地贯彻执行。二是提高文字写作能力。过好“文字关”既是个人立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宣传干部履职尽责、推动事业发展的需要。三是提高市场运作能力。
四、大力弘扬“四种精神”。一是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宣传干部要对党的宣传事业充满执着。二是甘于奉献的“蜡烛精神”。恪守精神高地,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他人,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群众。三是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四是敢于担当的“亮剑精神”。宣传干部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敢于担当、敢于“亮剑”。
五、坚持卯足“五股劲头”。一是业务上有一股子钻劲。乐于钻研、善于创新,紧跟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的要求。二是解难题有一股子韧劲。做解决问题的能手,破解难题的高手。三是办事情有一股子巧劲。干工作举重若轻,办事情“四两拨千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对事业有一股子干劲。五是谋发展有一股子闯劲。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善于总结思考,善于学习借鉴,善于用创新思维去开创工作新局面。
六、努力克服“六种心态”。一是克服攀比心态。二是克服浮躁心态。三是克服焦虑心态。要确定合理的目标,提高适应能力。四是克服消极心态。五是克服抱怨心态。要纠正自己某些错误的信念和观点;学会自我消解、自我劝慰、自我开导、自我调适;保持一颗平常心。六是克服空虚心态。提高自身修养,集中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人生充满希望和力量。
七、力求达到“七种境界”。一是淡泊名利。做一名优秀的宣传干部,就要有一种舍得付出、甘于奉献的境界。二是宽容大度。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宣传干部都要学会宽容,努力做一个有气度的人。三是大公无私。四是与人为善。五是诚实守信。“诚”就是重诚信,以诚相待、坦诚相见。“实”就是要务实,联系实际、求真务实。六是诲人不倦。七是心无旁骛。要沉得住气、沉得下去,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
八、保持发扬“八种作风”。一是雷厉风行。狠抓落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二是清正廉洁。加强自我约束,做到令行禁止。三是一心为民。坚持“三贴近”、深化“走转改”,把宣传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四是谦虚谨慎。五是任劳任怨。六是脚踏实地。从眼前的一点一滴做起、不畏艰险,从而“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实现远大的梦想。七是严谨务实。八是艰苦朴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聚合崇俭抑奢的正能量。
九、明确做人“九个方向”。一是做政治清醒的明白人。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头脑清醒。二是做专注事业的有心人。“耳要灵、腿要勤、眼要明”,宣传干部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留心媒体上、网络上、社会上的各种信息,密切关注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密切关注街头巷尾的各种传闻、甚至小道消息,加强对信息的研判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赢得先机。三是做爱岗敬业的勤快人。勤思考,勤动手,勤动腿。四是做彬彬有礼的文明人。五是做与时俱进的现代人。六是做忠于组织的老实人。“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自觉保持立言与立行相统一;办老实事,公道正派、敢做敢当。七是做作风严谨的正派人。不搬弄是非、不挑拨离间,不拉帮结派;不耍小聪明,不使小心眼,不搞小动作;不弄虚作假,不投机取巧,保持高风亮节。八是做虚怀若谷的大气人。九是做热爱生活的快乐人。
十、时刻牢记“十项要求”。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要时刻牢记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十项要求。牢记一个指针,即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牢记两个要点,即一个是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一个是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倾听和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牢记三个贴近,三个服务,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牢记四项任务,即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牢记五个根底,即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纪律根底、群众观点根底、知识根底、新闻业务根底。牢记六种作风,即敬业的作风、实事求是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清正廉洁的作风、严谨细致的作风、勇于创新的作风。牢记七字希望,即“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牢记八种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关意识、精品意识、改革意识、时效意识、服务意识。牢记九条要求,即把握导向、提高质量、多出精品、加强管理、建设队伍、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牢记十要十不要,要坚持党性原则,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不要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要清正廉洁,勤奋为民,不要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要坚持唯物辩证法,把握好度,不要搞形而上学、片面性、绝对化;要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经验,不要埋头事务,忙于应酬,日计有余,岁计不足;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不要搞噪音;要讲真话,不要弄虚作假;要注重社会效益,不要见利忘义;要内外有别,不要随心所欲;要帮忙,不要添乱;要务求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
(作者系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⑽ 如何加快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新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发生了深刻变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式、阵地建设应该适应这种变化。通过对当前的地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调研和分析,现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状况
(一)是贫困偏远地区的农民文化生活单一。仅以我们乐陵市为例:乐陵市有1089个自然村,其中有近200个村处于市县交界处,仅有的文化生活就是电视。而且人们多喜欢收看娱乐性节目,新闻类、普法类节目看的人少,农牧业科技、市场信息更是很难受到关注;
(二)是新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增多。乐陵全市有70万人口,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和外出劳务人员的增多,大多数农民选择了弃农经商或者弃农从工,而这些松散的农民分散在城市的角角落落,真正能发挥宣传教育功能的还比较少;
(三)是流动人口特别是进城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文化素质亟待提高。乐陵市自2000年大力发展城市基础建设以来,富裕起来的农民纷纷到城里买房定居。据乐陵市房管局的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进入乐陵市区买房的农民约有5万人。尽管房子买了、环境变了、挣钱道多了,但大部分的农民还不适应城市的新环境,亟待加强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二、制约宣传工作的主要因素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因素的制约:
(一)是农民居住分散、农村经济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三)是宣传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新时期、新阶段,宣传思想部门要站在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的最前沿,用超强的前瞻性和战略意识,做舆情民意的侦察员、思想解放的指导员、改革开放的导航员和领导决策的参议员,通过心贴心的服务,切实拉近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三、改进宣传的主要措施
我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发现,现有的宣传方式、宣传载体与群众的接受力之间有差距:尽管一些村大多数都成立了宣传文化站或宣传文化室,但真正吸引群众的却不多,往往出现宣传者很急,接受者冷淡的尴尬局面。这虽然与群众的文化素质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由于宣传没有搭准群众的脉络,形式单调;或沿续一言堂说教式的宣传,无的放矢;或脱离实际,脱离生活,流于形式,缺乏生命力。比如有的宣传文化站的阅览室存书,看上去量不少,排满了书架,但种类不多,充数的旧书籍至少占半数以上;有的黑板报、阅报栏和宣传栏,十天半月没有更新内容。为此,在宣传文化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培养群众主动参与意识,让群众从后台走向前台,从台下走到台上,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
(二)是坚持三贴近原则,不断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方式方法;
(三)是精心组织一批能起到轰动效应的活动,寓教于乐,真正的让老百姓受益。
四、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一些宣传文化战线的同志,等、靠、要思想还比较严重,在处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问题上,过分强调依赖政府投入,而对文化产业的开发感到前景渺茫。关于发展基层文化事业,普遍感到困难重重,特别是文化人才培养问题,更是领导比较头疼的议题。大家反映,现在宣传文化战线急需的人才无力引进,多年培养出来的能人,由于单位工作和生活条件差,都纷纷跳槽,而那些对单位业务发展可有可无的人,又无法将其调离现岗位。面对经济发达地区和当地社会高收入行业对人才的争夺和垄断,各地宣传思想战线普遍感到人才匮乏。建议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是文化事业单位必须改变传统的用人制度,面向市场选人才;改革工资分配制度,按能力计酬、按贡献计酬;深化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由政府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二)是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搞好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推进文化领域资产重组。
五、千方百计提高宣传队伍素质
目前,基层文化队伍文化素质亟待提高。专职人员少。总体看,基层文化机构不健全,有的文化站很难开展正常活动,无法满足广大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基层文化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水平低、待遇差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因此,必须进一步重视加强基层文化工作和队伍建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班子带动队伍。把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进一步优化班子年龄和知识结构,做好宣传文化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管理工作;
(二)以培训提高素质。把素质能力建设作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
(三)以机制激发活力。把完善长效机制作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
(四)以阵地整合力量。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高水平完成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建设;
(五)以考核增强实效。研究制定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把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纳入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明确职责分工,确保队伍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加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