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巴渝文化指的是什么地方的文化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骠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称。巴人的军队参加周武王讨伐商(殷)纣王战争,总是一边唱着进军的歌谣,一边跳着冲锋的舞蹈,勇往直前,古代典籍之“武王伐纣,前歌后舞”。
渝指重庆市的简称。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Ⅱ 重庆古称巴洲 渝洲 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什么是巴渝文化
话说巴渝文化
巴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一部分。“炎黄”的始迹在黄河流域,而从夏禹始,先民的传闻则已开始南渐。禹的出生地相传有三处,都在长江流域,即四川、江西九江和安徽。据大量史籍所载,禹应是生于四川境内的汶山郡广柔县石纽乡,娶于江州涂山。古江州就是今日之重庆。秦灭巴国设巴郡后,巴人更是长足步入了汉化的过程。
三千多年来,重庆处处留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印痕。渝鄂交界处,有屈原、王昭君的故里;涪陵周易园,是程朱理学的发祥地;大足石刻,汇集了中国唐、宋时期石窟艺术的大量珍品;合川钓鱼城,保存着南宋军民抗击蒙哥军队入侵的古战场遗址。历代诗人如李白、杜甫、刘禹锡、苏轼、陆游、郭沫若等,都在这里写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巴渝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春节拜年、十五观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等民风民俗,涵盖婚丧嫁娶、文娱游戏、鬼神观念、崇拜禁忌、岁时节令、工商交易等各个范畴,与中国其他地区比较,无不大同小异。
由于重庆地域闭塞,道路坎坷,气候湿热,巴渝人在衣食住行娱乐等生活方式与习俗上,又带有自己十分独特的色彩,爽直中带几分鲁莽,热情中带几分狡黠,幽默中带几分土俗,认真中带几分滑稽,闲逸中带几分急躁,宽容中带几分排外。
民间将其归纳为“重庆十八怪” (泛指数),所谓:七十岁叫“女娃儿”不为怪,八十岁喊(称)“崽儿”很自在,男人染发装“老外”,女人的肚脐眼在衣服外,说话着急像比赛,“言子儿”(地方俗语)又多又古怪,“麻辣烫” (火锅)越热越要卖,不吃小面不自在,爬坡上坎当小菜,坐车没得走路快(堵车),路边打望(东张西望)好愉快,棒棒(力夫)满街找买卖。重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剧、曲艺、绘画、手工艺品及群众节令活动等,也颇能反映巴渝风俗民情。
Ⅲ 惟妙惟肖的重庆巴渝文化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地区一种非常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他是指拔足与巴国在历史的发展当中行程的一种地域性的文化。那么,大家对于这种惟妙惟肖的重庆巴渝文化了解有多少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 城市文化 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巴渝文化博大精深是长江上游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重庆)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骠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称。
重庆的简称“渝”和“巴”,别称巴渝、山城、渝都、雾都、桥都。重庆历来是长江上游水路交通枢纽,江边码头林立,商船穿梭频繁,商贸发达,交流频繁,旅人来往如鲫。中国西南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城市文化在这里都有交融,从而形成了发达的饮食文化,人文文化等。
大山大川铸就了重庆男儿热情似火而又坚韧豪迈,女儿柔情似水而又英气勃勃。长江像一条碧绿的飘带,弯弯曲曲穿行在巴山丛中。自古至今的重庆人,在歌吟爱情生活时,往往离不开对水的咏叹。重庆至巫山这段千里川江上,航道弯曲狭窄,明礁暗石林立,急流险滩无数。旧社会江上船只多靠人力推挠或拉纤航行,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的江上集体劳动,只有用号子来统一指挥。因此,在滚滚川江上,产生了许多歌咏船工生活的水上歌谣——川江号子。
巴渝文化悠久绵长,巴渝历史厚重独特,时间的云烟虽已散去,但先民活动的遗迹却凝固在一座座城镇上。在距今五千年前,巫咸部落就在巫溪县宁厂镇繁衍生息,他们利用自然的盐泉煮制食盐,然后北跨秦岭,南走吴楚,贩盐牟利,他们沟通各地文明,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巫山县大昌镇地处风光旖旎的小三峡大宁河,早在商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里辛勤劳作,这里出土了不少那时的历史文物就是明证。
巴渝十二景,顾名思义,就是重庆境内的十二处景色亮点。随着时代变迁,“巴渝”的地域概念也在变迁,“巴渝十二景”迄今为止共有两个官方版本,并即将产生第三个版本。以示区别,分别称为老巴渝十二景,新巴渝十二景和直辖巴渝十二景。包括缙岭云霞、北泉温泳、独钓中原、大足石刻、四面飞瀑、南山醉花、统景峡猿、南塘溪趣、歌乐灵音、山城灯海、长湖浪屿、朝天汇流),后10名称为“重庆小十景”(冠鹅抚天、华岩洞天、佛图遗隘、巴渝榕荫、金佛潮吟、巴岳游龙、五布竖屏、鼓坪石阵、古剑鸡鸣、涞滩古韵。
重庆代表性的着名画家有罗中立,庞茂琨,朱宣咸,苏葆桢等;国际知名青年钢琴家李云迪;着名诗人何其芳;代表性的作家有小说家黄济人,戏剧家张昌达诗评家吕进,文学评论家文世奎,奥运冠军羽坛第一姐李雪芮等。
巴渝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殷周时期,生活在长江上游巴山渝水的先民便以勇猛强悍和歌舞着称,就是在参战时,也“歌舞以凌殷人”。巴渝强盛时期把巴渝文化传播到了包括四川省的广元,南充,巴中,达州和广安五市,大体以嘉陵江为界。陕南、鄂西、湘西北和黔北等区域,为巴地域文化区辐射区域。
Ⅳ 重庆为什么叫巴渝
重庆是巴渝文化发祥地,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巴国国都周武王11年(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推翻了商朝统治。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分封姬姓宗族于巴国,与当时楚国和吴国的国君一样,赐予子爵。巴之建都江州,即今之重庆,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国家。其幅员"东至鱼复(今奉节县),西至楚道(今宜宾市),北接汉中(今陕西省南部),南极黔涪(今涪陵市和贵州省北部)
Ⅳ 怎样理解重庆巴渝文化
巴文化:是以图腾崇拜,和象形文表达的文化,目前已基本失传,基本思想是自然至上,畏惧神灵
渝文化:又被称为码头文化,主要是跑码头的工人聚集而产生的,偏向于粗犷,低俗,淳朴的思想,从而衍生出来的戏剧,文章,帮派,世俗俚语,生活习惯等等
Ⅵ 巴文化起源于哪里是重庆吗
巴文化是西南地区发源最早,民族个性最为鲜明, 历史 最为悠久,传播面积最广且影响最为深远的地域文化。
巴人的起源:巴人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6600年前就生活在重庆巫山峡江地区的濮人,他们是最早进入川渝地区并繁衍传承至今的族群。
巴文化的起源:巴文化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6600年前的重庆巫山大溪文化,是川渝地区最早的文化发源地,也是川渝地区巴文化的发源地。
巴人的繁衍:重庆是川渝地区巴人后裔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地,重庆的巴人后裔土家族人口数量占川渝地区土家族人口总数的九成以上,人数达100多万人,主要聚居于重庆境内的石柱酉阳彭水秀山四个土家族自治县内,而四川土家族人口数量不足10万人,主要聚居于四川宣汉县境内的四个自治乡。
巴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重庆是川渝地区巴文化的主要传承地和传播地,拥有巴人后裔土家族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74项(秀山另有100项非遗正在申报中),占川渝地区土家族非遗总数的九成以上,四川宣汉县土家族自治乡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1项。
巴和巴文化的代表:无论是追溯川渝地区巴人的起源和巴文化的起源,还是对比两地巴人后裔的繁衍和巴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重庆都无可争辩的是川渝地区巴和巴文化的代表。
巴渝文化:重庆本土文化,是巴文化在巴渝大地的传承与升华,3000多年的 历史 造就了巴渝大地源远流长内涵多姿多彩的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和 历史 最为悠久的民族文化,不屈不挠愈炸愈强的重庆抗战精神,忠诚无私视死如归的红岩精神,顾全大局舍已为公的三峡移民精神,协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重庆直辖精神都是巴渝文化的核心内涵。
严格来说现在的四川盆地,在远古时候是诞生了两个族群,一个巴一个蜀。巴是古代西南及中南地区的巴国王族和巴地各族所共同创造的全部物质物质和精神文化及其 社会 结构的总和,巴的地域范围大体包括现在的重庆市全境,北起汉水南至鄂西清江流域,东至鄂西,西达川东的广大地区,现在的湖北巴东,大巴山所辖区域都属巴文化影响范围,如今的四川达州全境的口音跟重庆的口音完全一样,跟代表蜀文化的成都口音反而有很大的区别。巴文化跟楚文化和蜀文化是毗邻的,他们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他是蜀文化融入中原华夏文化的一个承接和过度。
蜀文化所辖区域为成都平原,岷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蜀文化最具特色的是广汉三星堆,营盘山遗址将蜀文化推进至5000年以前。故蜀文化也是传承悠久的古老文化之一。
巴蜀两国在发生内乱之时,战败的巴国请求秦国援助,于公元前316年,秦国派遣大将司马错灭亡了蜀国,于公元前310年由秦相张仪设置巴蜀两郡,从此巴蜀两国完全融入了中华文化。
因四川盆地四面环山,外部势力很难进入,故留下了天府之国的美誉,历朝历代为天下粮仓之一。但在明末清初因四川内乱,导致兵祸虎患致使人口锐减八九,为统治计,便迁徙两湖两广人民开垦肥沃的四川盆地,这就是 历史 上非常着名湖广填川。所以严格意义上的巴国文化,实际上已由楚越文化所稀释,保留了本真的原住民文化已经为数不多了。所以抢救保留发掘延续巴蜀文化迫在眉睫。
既然谈到巴文化和蜀文化,先从各自的文化起源开始,巴文化起源于湖北清江,后顺流而上在现在的湖南湖北重庆四川一代建立了巴国。蜀文化起源于甘肃氐羌,氐羌人南下征服土着的冉人形成的蜀文化。比如说都江都堰最早就叫湔堋,这是因为氐羌人把堰称为堋,修都江堰那个山叫湔山,所以叫湔堋,三国时期才改名都安堰。所以说巴蜀文化的起源不同。巴文化和楚文化更接近,而蜀文化属于羌文化的一部分。
巴文化起源于湖北,但是巴国在重庆的 历史 最长,所以秦灭巴蜀后巴郡治所在江州,也就是现在重庆朝天门一代。巴国首都在重庆的时间也是最长。和巴国一样,蜀人从甘肃到蜀地,一路下来也是在成都建立都城的时间最长。所以重庆成都属于巴和蜀各自的核心基于用一个理由。如果成都不能代表蜀,肯定重庆也无法说服别人自己能代表巴,反之亦然。
我们再看看巴蜀在 历史 上地位,众所周知巴蜀虽然时间很长,但是蜀国不属于周天子的诸侯国。古籍左传里有详细的周朝东南西北的疆土。左传昭公九年“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里面并没有古蜀国,南方就只有巴濮楚邓四国。西南最早的地方志也写得很清楚,华阳国志记载巴国: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古者,远国虽大,爵不过子。故吴楚及巴皆曰子。巴国是姬姓国家,和楚国一样都被封子爵。而华阳国志关于古蜀国是这样记载的:有周之世,限以秦巴,虽奉王职,不得与春秋盟会,君长莫同书轨。也就是说,古蜀王是没有资格参加诸侯的春秋会盟的,而且蜀王的车马轨距不能和诸侯一样大小,否则就是越制。
所以我的观点是重庆和成都是能代表巴和蜀的。
巴文化起源于鄂西南
自己去网络,哪里有标准回答。别人回答的也是哪里看的。不要多此一举
蜀文化起源于哪里?成都吗?
好像不是重庆
人类文明一般都起源于大江大河。巴文明应该是起源于长江上游重庆段的区域。在没有确切证据证明巴文明的起源地时,我们可以合理怀疑他的起源地就在重庆沿长江或者嘉陵江的一段区域。
在重庆巫山发现的距今20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记得看过一个考古纪录片,好像两千多年前,巴人往四川盆地迁徙,最终是不是巴蜀文化融合,形成今天的整个四川地区的文化形态。
战国,秦王时期
Ⅶ 重庆文化有哪些
重庆属巴渝文化,其中火锅文化,美女文化,重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里就出现了人类的生息繁衍活动,到新石器时代,已有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别居住着夷、濮、苴等八个民族。正是这些最早的重庆居民,创造了重庆最古老的历史文明。
巴楚之战
春秋战国时期,巴族主要活动在川东、鄂西、陕西汉中一带,与楚、蜀、秦为邻。随着巴国强大,巴楚交恶,数相攻伐。公元前689年,巴、楚激战于那处(今湖北荆门县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
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巴置捍关、阳关、沔关以拒楚。但巴在楚强大攻势之下,三关尽失并节节败退,最终被楚占领了首都枳(今涪陵),巴人只得向阆中一带退却。
张仪筑江州城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张仪入蜀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两汉时,江州城扩展到嘉陵江北岸,称北府城。
钓鱼城之战
钓鱼城遗址南宋淳二年(1242年),四川安抚制置史兼重庆知府余始筑钓鱼城。南宋宝六年(1258),蒙古发动大规模灭宋战争。蒙哥大汗自率一路军马进犯四川,于次年2月兵临合川钓鱼城。
蒙哥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
钓鱼城保卫战长逾36年,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重庆开端口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三月三十一日,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端口。次年三月一日,重庆海关成立,英人霍伯森担任重庆海关税务司的职务,掌握海关行政和征收关税的大权并兼管港口事务。
各国在重庆纷纷设立领事馆,开辟租界,建立“国中之国”。重庆开端口以后,川江航运逐渐被外人控制。随着川江航运权的丧失,西方列强在重庆开设洋行、公司,建立工厂,开采矿山,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使重庆及其影响的地区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战时首都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重庆为战时首都。1939年改重庆为直辖市,1940年定为“陪都”,并扩大市区范围为164平方公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21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在重庆成立,负责指挥中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国的同盟军作战。抗战期间,苏、美、英、法等30多个国家在重庆设有大使馆,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外事机构,并建立反法西斯战争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和中外文化协会,使重庆成为有国际影响的重要城市。
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有245家工厂及大批商业、金融、文教、科研机构迁渝,加上战时需要新建的大批工商企业及科教文卫单位,使重庆由一个地区性中等城市一跃而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信息中心。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国共两党面临和平组建联合政府或进行全面内战的重大抉择。13天后,应蒋介石3次电请“ 共商国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在张治中的陪同下,由延安飞往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毛泽东与蒋介石进行了长达43天共9次直接谈判。在此期间,毛泽东广泛地接触了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会见了宋庆龄、沈钧儒、张澜、冯玉祥等,还在桂园设宴招待各国援华团体代表和国际朋友。
蒋介石面临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形势,加之在谈判期间调动军队进攻解放军惨遭失败,最后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表示要结束“训政”,承认各党派平等合法地位,释放政治犯,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避免内战,建设独立富强的新中国。《双十协定》并未得到遵守,全面内战很快爆发。
校场口事件
1946年1月,国民党迫于和平民主力量的压力,召开了有各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和平民主的决议。
2 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等23个团体联合发起在校场口广场举行“陪都各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参加大会群众近万人。国民党重庆市党部布置特务暴徒捣毁会场,制造了“校场口事件”。大会主席团的郭沫若、马寅初、李公朴、施复亮和新闻记者、劳协会员60余人被暴徒打伤,经到会群众奋力抢救,始得脱险。
事件发生后,中共代表团和政协参加单位代表联名向蒋介石提出抗议,《新华日报》和重庆进步文艺界连续发表评论和文章进行抗议和揭露。学生、工人和各界团体分别组成“二一○血案后援会”,慰问受伤人士,发表声明抗议特务暴行。
重庆直辖
1992年,重庆被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996年9月,中央批准重庆代管万县市(现万州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
1997年3月14日,经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重庆恢复为直辖市,于1997年6月18日正式挂牌。重庆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之后的中国第四个中央直辖市,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从此掀开了重庆建设与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文化
巴渝文化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骠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称。大山大川铸就了重庆男儿热情似火而又坚韧豪迈,女儿柔情似水而又英气勃勃。(完整的巴文化区还包括四川省的广元,南充, 巴中, 达州和广安五市,大体以嘉陵江为界。陕南、鄂西、湘西北和黔北等区域为巴文化区辐射区域)
川剧
川剧是巴蜀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它是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干隆年间(1736—1795),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改称“川剧”。 川剧中的“变脸”、“喷火”、“水袖”等绝活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更是在国内外流传甚广。
川江号子
重庆至巫山这段千里川江上,航道弯曲狭窄,明礁暗石林立,急流险滩无数。旧社会江上船只多靠人力推挠或拉纤航行,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的江上集体劳动,只有用号子来统一指挥。因此,在滚滚川江上,产生了许多歌咏船工生活的水上歌谣——川江号子。自古以来巴渝人民又喜欢"摆龙门阵"(聊天、讲故事之意),民间口头文学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直至今日喜欢"摆龙门阵"依然是重庆民间文学的一大特色。
码头文化
重庆历来是长江上游水路交通枢纽,江边码头林立,商船穿梭频繁,旅人来往如鲫。蜀中、中国西南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城市文化在这里都有交融,加上重庆自己独特的市井文化,形成了码头文化。重庆的码头文化主要包括方言艺术和茶馆文化。袍哥文化是指哥老会、天地会、袍哥会等民间秘密结社内部的江湖义气对城市文化的那部分影响。如今在主城区只有在沙坪坝区的磁器口古镇可略为感受旧时文化。独特的巴渝文化,铸就了重庆这块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英才不断涌现,文化佳作业绩辉煌,文化艺术空前活跃。
着名画家有:罗中立,庞茂琨,朱宣咸,苏葆桢,叶永青等。
巴渝文化代表:川剧(变脸、喷火、巴剧、渝剧)、袍哥文化、码头文化、川江号子、蜀绣、龙门阵、重庆方言、川菜等。
独有的山城地貌文化在重庆文化中具体非常鲜明的体现.
Ⅷ 巴渝文化的基本简介
重庆的简称“渝”和“巴”,别称巴渝、山城、渝都、雾都、桥都。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
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巴渝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殷周时期,生活在长江上游巴山渝水的先民便以勇猛强悍和歌舞着称,就是在参战时,也“歌舞以凌殷人”。近年来的三峡库区考古发现,更雄辩地证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巴渝文化历史悠久、绚丽多彩,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暂且不说闻名中外的三峡一带的古迹胜地,也不说抗战时期陪都文人工荟萃将巴渝文化推到一个高峰,仅以解放后尤其近几年的文化为例,足以证明这一点。大足石刻在巴渝文化上耸起一座丰碑,从它每一刀、每一凿的痕迹里,我们似乎可以窥视到巴渝文化在千百年来发展的脉络? 那铜梁龙舞,那黔江摆手舞,那小河锣鼓,那川江号子,那巴渝吹打(接龙吹打、金桥吹打),那秀山花灯,那九龙楹联,那广场故事,那梁平三绝(梁山灯戏、梁平竹帘、梁平年画),又似乎在大足石刻里找到其踪影?
民间艺术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民间艺人。1999年,重庆评选出了当今活跃于世的“巴渝十大民间艺术家”,他们又是从大足石刻中领悟到些什么?
大足石刻的影响,最直接的也许算雕塑吧!雕石狮的遍布全市,巴渝简直成了石狮的生产王国。虽然,我们不能断言巴渝的文学、艺术都渊源于大足石刻,但可以说,今天文学艺术的丰收能没有随大足石刻根须的滋养吗?有了大足石刻的巴渝大地,历史发展至今,当有了小说《红岩》、油画《父亲》、摄影《主人》、话剧《40年的愿望》、《沙洲坪》、川剧《乔老爷上轿》、《金子》,歌剧《火把节》、《巫山神女》,舞剧《三峡情祭》、《小萝卜头》,电视剧《山城棒棒军》、杂技《水流星》等,才与大足石刻交相辉映,形成巴渝文艺的辉煌。
Ⅸ 重庆文化有哪些
重庆属巴渝文化,其中主要包括:
方言文化,重庆本地人所使用的语言,属于四川话成渝片,是川东官话的代表,也是四川话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性方言之一。
节日文化,如春节拜年、十五观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等民俗。
嫁娶文化,最有特点的就是拜堂。
饮食文化,就有名的就是火锅文化。
Ⅹ 什么是巴渝文化
山城重庆是中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巴渝文化的发源地,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分支,巴渝文化在众多地方文化里面具有鲜明的特色。
坐落于渝北区两路镇,占地面积5公顷,村内主要景点有一馆、四院、一庙、一牌坊。巴渝民俗博物馆内藏有中国民间工艺品、服饰和其他生活用品实物1000余件,其中重点陈列了巴渝地区清末民初的家神龛、挂匾、雕花木床、桌、椅、案台等颇具民俗工艺特色的木雕精品250余件。
“四院”是指四个风格不同、结构各异的民居大院,分别展出古代巴人“人生礼仪”系列中的“诞生礼”、“婚礼”、“寿礼”、“丧礼”、“节俗”以及农耕机具、手工作坊的生产工艺程序等。
村内还可见到一块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节孝牌坊。此外,村内还有索桥、广场、湖泊、农舍、曲廊茶园与民俗风情街等景点及设施。
(10)重庆巴渝文化是哪里扩展阅读:
山城重庆,除了汉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以土家族苗族为主,所以这里还完好的保留着这些特别具有民族文化气息的建筑:吊脚楼,山城吊脚楼究竟出现在何时已经没有历史证据可以考证,普遍都使用高大的圆木头做柱子,整体都是木质结构却又悬空而立。
现在的重庆可以说是寸土寸金,吊脚楼也在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中渐渐老化,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现在也剩下的也只剩下洪崖洞吊脚楼了,每年来这里感受民俗文化的游客都是络绎不绝。
丽江、平遥的故城,五岳的庙宇,其现实作用绝不仅仅限于旅游观光;北京的胡同、四合院;津沪汉的租界洋房;江南的小桥流水以及散处各地的明清村落,更不是“最新最美”规划的负担。
无论产生自何时,无论保存的现状怎样,都是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社会见证,是我们种种特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应该保护利用并传承后代的宝贵遗产,是我们今天乃至未来的生活灵感不可替代的源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巴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