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和美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加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
⑵ 如何践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1.
召开班委会,大家一起商量如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制定活动草案,并就相关事宜撰写策划书。
2.
召集全班同学一起召开主题班会,围绕班会主题进行讨论并播放相关视频演示资料。
3.
班会结束后让同学们以寝室为单位进行班会主题总结,并提交关于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⑶ 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孔子是一个有道的生命,他承奉天命而来,做一个混沌的暗昧的世间的木铎。他的高尚的人格,使得一群俊伟的青年追随着他失道绝粮,周游四方。他们虽然在现实的功绩上没有世功所建立,但是他们对于人性价值的永恒追求为这个民族奠定了永世的道德理想的方向。孔子未出世,我们只能向往于圣王之统,我们所有的生民,只能在少数圣王的照辐之中过生活,而孔子的出现却为我们确定了每一个生命的主体价值都可以尽其本分的于天地间挺立,这就是孔子所开创的仁教。自孔子之后,中国的所有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精神力气完全对准了生命如何超越,如何在现实中表现最高的价值,这样的一种求道的方向。
仁教一旦开出,结果就是每一个后世子孙都可以在自己的份位上尽自己可能的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大家知道财富地位这是身外之物,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的,是你想求不一定能得的。而成德---生命的价值,是内在生命本质中,是有求便有,是求有益于得也,这是孟子里所说,所以孔子的价值在于,即便我们有很好的机缘,有财富地位权势,堂堂的可以挺立于天地之间,但是我作为一个人,纵使我一个字都不认得,我也可以凭我的良心在天地间尽我的本分,做天地人三才之一。这是孔子的价值。
中华民族由于原初文化的形态没有形成神的设教,而最终形成的是以人性的内在人格的挺立、而完成的尽己生命之所诚、便能够心诚而天下安这样的一个主体道德实现的文化。
一个好的老师,能让他的学生变化气质。而有一个人,有一本书,能让一个民族变化气质,这个人就是孔子,这本书就是《论语》,这个民族就是中华民族,这种气质就是“文质彬彬”的君子气质。百年奇特几张纸,千古英雄一窖尘。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义洽生民。国学专家、石雕老总潘守宇常说:千年文官祖,百代帝王师.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2500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2500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中国上下5000年文化代表非孔子无与伦比!
抗美援朝胆气豪,保家卫国立功劳;
风吹战鼓山河动,电闪红旗日月高;
中华民族多英雄,打败美帝国基牢;
待到台湾解放日,再祭先辈征战袍!
⑷ 青少年应该怎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人的素质涉及诸多方面,如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艺术素质等等。前三种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传统文化的素养又是文化素质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一个民族不可能在一片荒漠上建立自己的新文化,一个人也不能脱离自身成长的文化土壤来完善自己。所以,每一个人在成长中都必须正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对于传统有两种态度是我们应该检讨的:一是一味地固守着传统本位,这是一种保守主义的文化观;一是一概地否定传统,这是一种虚无主义的文化态度。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认同传统,扬弃传统,在转化中重建传统。
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实质就是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能够持续发展的文化精神,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动力。它能够激励人们前进,同时又有着广泛地影响。那么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梁漱溟认为“和谐”精神是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张岱年先生近年较多地谈到文化精神问题,他以《周易》中的两句话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即“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只说了其中的一部分,当然也是最主要的部分。我以为,中国文化是以人心和人生为观照的,有着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和进取精神,应该循着这个思路来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如果我回答的好bbbcjkmjlcv215麻烦 给分 升级啊 谢谢。
⑸ 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要对优秀传统文化仔细甄别。中国传统文化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血缘宗法关系为纽带发展起来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残余的内容。如权力崇拜、个人崇拜、官本位、皇权思想、依附性人格、封建等级观念、任人唯亲、唯书唯上不唯实、男尊女卑、缺乏国民、公民意识、缺乏民主、法制观念、缺乏创新意识、缺乏科学精神、重农抑商、重义轻利、重群体轻个体、反对竞争、轻视效率。又如宋明以后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女子无才便是德、君叫臣死臣不得不、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等等。这些封建糟粕,对我们当今社会有很多负面的影响,需要我们去判断、甄别、筛选和批判。在普及和推广传统文化时,要有所取舍和选择,取精华,去糟粕,选择那些既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又要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思想精华。要坚决避免和抵制传统文化在传播、普及过程中已经出现的低俗、庸俗、媚俗现象及迷信化、功利化、排外化倾向。同时,对待传统文化,也要避免自大和自卑的心态,而应该持有自尊、自信的心态。
其次,要坚持专门研究与普及推广相结合。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既要通过专门研究对古代思想做出解释和选择又要做好普及推广工作。普及推广主要面对以下几个层面的群体:少年儿童、领导干部、企业管理者和社区街道乡村中的广大群众。其中每一个群体都有大量的传播者和普及者,譬如国际儒学联合会就专门设立了一个普及工作委员会,这个普及工作委员会在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推广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许许多多的人从中受到了益处。通过普及推广,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可以使优秀传统文化为普通大众所了解和接受,使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对民族复兴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最后,要注意普及推广的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在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时,是原原本本不加变通还是加以现代改进?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前些年,有的地方在中小学普及和推广《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童蒙典籍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删改,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对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是保留原典为好,今人在学习和阅读过程中,自有取舍分辨的能力,这一点,我们根本不用替今人担心,我们不要低估了今人的智慧。
⑹ 怎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和美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加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传统文化和美德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时代,传统文化和美德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让优秀传统文化美德走进生活。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而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实现创新发展,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养浩然正气”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目标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修身立德”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天人和谐”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自强不息”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强不息是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不懈奋斗,战胜各种风险、经受各种考验的制胜法宝。自强不息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每一个实践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性,积极向上,勇往直前,奋发图强。这种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自古以来就受到广大有识之士的重视和倡导。自强不息表现为自尊自信的品德,不卑不亢,有着独立的人格;表现为坚韧不拔、奋发图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悲观、不丧气,勇于开拓,积极进取;表现为志存高远,为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着追求等等。几千年来,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影响了整个民族文化和精神活动的走向,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它都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高等学校的审美教育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这一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青年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审美精神。
⑺ 生活中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纵览五千年中华民族发展历史,整个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壮大发展,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尊重、文化认同、文化交融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样,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不断,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传统文明,也是与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经过长期交汇,充分交流,最终达成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条件下的文化共识。可以说,中华民族就是以文化理解、文化尊重、文化交融为背景而形成的、以文化为纽带的民族共同体。所以,就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特征而言,她更是一个文化概念,是始终牵引中华各民族不断进步发展壮大的文化内生力量和民族复兴动力。
中华民族的概念,最早是由梁启超在其1902年所撰写的《论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中提出,后世许多历史学界和人类学界的着名学者逐步进行了历史性、民族性、文化性的论述。而就梁启超当时提出问题时的背景而言,相信他是在审视整个世界大环境的基础上,从拯救延续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传统,以及长期生存在此古老疆域的各个民族未来发展前途角度出发而提出的。
他提出的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有着十分鲜明和十分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觉性。中国这个古老国度上的每一个民族,都是以各自的文化表现形态,或多或少地镌刻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的历朝历代,并曾经和正在不断上演着永不落幕的文化曲目。
在这个文化曲目中,大大小小的民族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时而是主角,时而是配角,时而反串,时而退出,有的甚至是永远地离去……这个文化曲目的主题,就是长期形成、彼此认同,共同秉持并持续发展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自立,就是中华文化的自立;中华民族的崛起,也就是中华文化的崛起!正是中华文化,牵引、拉近、推动整个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壮大。
⑻ 简述应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蕴含的文化博大精深。从甲骨文到今天的汉字,文化一直就在默默地流传。看着清逸俊秀的瓷器,古朴贴切的陶艺,心里顿生一股慰藉;看看那古老的前人遗迹,似乎能窥出历史的痕迹;每当阅读者那一卷卷诗书画卷,我们仿佛被洗礼;还有那些精细的民间艺术-------,我们应该幸福,因为我们身在一个文明的国度,在传统文化的培育下成长!
第一,亮即将传统文化的亮丽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是宝剑就得用上沙场,而不是藏而不露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消逝。如何理解这一问题,到现实生活中走一趟就明白了,在大学生中调查,有又多少人看过四大名着,恐怕为数不多吧。倘若在问他们对《论语》的看法,他们恐怕也知道”子曰”吧。由此可见,对于真正的古典文学内涵,当代人知之者甚少。从这些广泛文化来说,国人尚且不够了解,更不用说那些本来就不出名的文化了,基于这一状况,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力度彰显地区文化,打造属于自己特异的文化,并对外多举行一些活动进行宣传,不然再精髓的东西都不能端上菜盘子上,让大家尽情享用文化大餐。其实,现在的旅游文化承载了不少其它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吸引了大量游客,在此期间,这些游客慢慢地接受者文化的熏陶,自然而然会对优秀传统文化予以继承和发扬。举个例子来说,一位游客去过黄鹤楼,那么,他定然会联想到崔颢的诗,进而可能阅读唐诗宋词,甚至古代文学,这样下去,就产生了连锁反应,当然这是比较乐观的想法,但这至少是一个方面,我想我们更该做的就是把文化多元化,多样化地呈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当然不能把文化低俗化,比方说将文化变卖成获利工具。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这是多大的反差啊!看看二战后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继续在家庭、学校、公司、政府部门保持固有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以兼收并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美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代表,其犯罪率居高不下。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为其日益严重的社会乱象深感不安,有识之士已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崇尚个体,倡导竞争的想法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他们开始在东方文化中寻找救世的良方。许多着名大学纷纷开办汉学系,美国政府还设立专门的基金,组织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现在比较重视软文化的输出,也举办了很多展现传统文化的活动,比方说法兰克福展,中国就展现了很多传统文学,在德国书画展中也带去了活字印刷相关内容。
太多人对于传统文化过于冷淡,原因是很多的,如今的网上快餐文化队传统文化就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大家在生活节奏飞快的现在,都把眼光投向了五彩缤纷的都市生活,迷恋上了网络,喜欢在网上吃快餐文化,其实自己接受的文化精髓很少,大部分都只有一时的感验。如今的这种情况让众多文化学者产生了危机感,因为一旦传统文化被抛弃,我们将不再是炎黄子孙,我们将不再是一个拥有多文化的民族,所以唤醒当代人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是很急迫的,非常必要的。
第二,拓展,即将传统文化用一种易接受的方法输送给当代人。对于传统文化,很多人可能觉得非常枯燥乏味,他们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去耗,因此,我们就得一反常态,用创新的思路来教导他们,当然不能改变了文化的实质。比方说用讲座的方式来讲述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样既生动有趣味,定然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我们还通过电视来讲授文化,如今的百家讲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很明显,这样的形式吸引了很多知识分子,更不用说像易中天这样的教授,讲的既有风趣又比较深刻,还有于丹的条分缕析,道理其然,能够被大多数人喜欢。又如中国眉山东坡国际文化节,此次文化节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精神,眉山人民的热情好客给远道而来的宾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眉山人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义思想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开幕式上500余名演员用豪放的气势演绎的的《千古东坡》,还是闭幕式上,城区的十余所学校的200余学生为广大观众奉献上的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整个东坡国际文化节,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份难得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义感。这样的活动无疑对文化起着宣传的作用。还有中非文化节、孔子文化节等等都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石湾陶瓷源远流长,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石湾河宕贝丘遗址出土的几何印纹陶片,见证了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湾陶瓷历史,显示了先人的聪明才智;而大雾岗唐宋窑址的挖掘,证实了唐宋时期石湾已成为岭南陶器生产基地;发展至明代更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数千年后的今天,陶瓷业在传承和创新中以崭新的形式名扬四海。为展现陶业的历史演变,馆内展览共分陶瓷拾隅、陶的形成、窑的演变、石湾二十四行、石湾陶艺、陶瓷发展六大部分。其中以第四部分“石湾二十四行”为重点,介绍了明代至民国时期石湾陶业的历史源流。整个展览表现手法新颖而多样,在视觉、听觉、触觉上都给民众以全新的感觉。今年十一月,就在佛山举办了陶瓷展,我们学校也去了不少学生,也吸引了很多社会上的人,可以说是把石湾陶艺推广了出去。我们知道,前些年,陶艺品没有市场,这样直接导致陶艺技术的流失,甚至让这样的文化瑰宝从此绝于世间,如果到了那种地步,实是一个悲剧。我觉得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不该持保守态度,中国文化包括保守文化,更多的保守的是传统文化,文化保守主义显然他界定的保守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传统。从建国以来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文化的轴心的这种情况下融汇的西方优秀文化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这个文化,我觉得这个文化应该是现代文化,而文化保守主义的这个文化,功能上作为传统梦魇的这种文化,保守的文化,显然不是指现代中国的文化,而是指古代传统的中国文化,那么我现在就古代传统的中国文化保守的这个东西。我们总是处在一个传统文化的笼罩下,喘不过气来,如果稍微有些思想上的改变或者是形式上的改变的话,这也是不为过的,所以我在这里特别强调要将传统文化拓展开来,形成一种现代式的传统文化,好让新一代青年更容易消化吸收。打破常规当然是需要勇气的,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要不忘本质的将传统文化转化成自身的一部分,学以致用,这样才是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不二法宝,也是我们实践传统文化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
第三、用一种合时合宜的方式引导当代人去接触传统文化并学习发扬传统文化。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很多人都被利益熏陶着,很多父母亲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龙成风,从小就叫他们长大后要有出息,什么叫有出息,要不是做官,要不是做老板。更多的是忽视了对小孩子的一种道义上的引导,告诉他们怎么样才能算合乎道义,怎么样去提高自己的教养。这种情况尤其在农村甚为严重,因为他们的父母本来就在文化教养上处于低水平,对于他们而言,自然生计是最重要的了,儿子在学识修养方面有没有高的造诣对他们来说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这样看来,这种不合理的思想方式下的当代某些人深受着家庭的影响,即使上了高中,这种思想也不容易转变过来。所以说一个家庭的文化背景对子女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一个有文化的家庭中培养的孩子多数是有文化的,我说的当然是在文化方面比较敏感的。而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更需要去引导当代人,毫不夸张地说,从小时候就应该给予这种引导,让他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个引导的任务似乎很艰巨,但是面对着如今传统文化遭到遗弃的情况,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担负这个使命,那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搬到每个中国人面前,让我们每个都去继承发扬它。怎么样引导,方法很多。在学校,我们的老师就应该起一个领头作用,面对一群思想活跃且厌倦传统文化的学生,老师应该在课堂上插入适量的传统文化,这样起到一个慢慢感染的效果。我想如果做得更细的话,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衣着来体现一种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当然,学生也得发挥一个主动作用,平时在学校就得自发主办一些传统文化知识讲座或者一些讨论,有条件的就集体去参观一些传统文化展。在家里的话,就如我上面说到的,父母长辈得起引导作用,要科学地向他们指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支持下一代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而不是放肆地鼓吹名利论,让原本涉世不深的他们迷失自己的方向,这样的话,对传统文化也是一种损失,因为新一代是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主体。在社会中,要加强这种引导作用更具挑战,因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里面包含了多个层次,各种不同阶层的人物,要达到引导的效果,当然就得采取综合的手段,比方说,举办企业的文化节,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而这些企业文化的建设当然要以传统文化为主,这样一来员工们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而且自己还在实践着传统文化。对于政府来说,建立必要的传统文化馆,和一些传统文物馆是很有效果的,因为民众对这样形式的展览能够在业余时间去享受一番,对于他们而言,既能丰富业余生活,又能学到某些东西,何乐而不为。
也许我们对于这样或那样的措施不能够太乐观,但是我们也不比太悲观,因为我们中还有很多人在支撑传统文化,有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也许当代人正在努力继承和发扬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这一切,我们都无所得知,但是只要我们有信念,有这种理想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是金子总会发光,中国的优秀文化就是一块大金子,它的光芒迟早会在国内外散发,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⑼ 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华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灿烂果实。产生中华文明的重要因素非黄河和长江莫属了。在黄河流域产生的农业文明,受到历史时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不断向长江流域农业文明过渡、发展。长江流域农业文明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黄河流域早期农业一般主要是种植粟,长江流域农业主要是种植水稻。北方草原游牧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流域农业文明区域和北方草原游牧文明区域有一过渡地带,这一地带也是历史时期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主要是汉族)相互争夺的主要区域,在这一区域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也不断获得直接的交流、融合
⑽ 怎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1、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让这个时代的人认同传统文化,其实只要从身边做起,比如现在对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的重视程度已经远远超出过去60年的总和。这说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已经得到了社会性的认同。
2、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产业。
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事情,有些事物必然在历史中会被洇灭。这是历史的趋势,也是历史的必然性。比如中国的建筑特色是一项传统文化,那么通过博物馆一些旅游景点的塑造可以让文化产业化。
3、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
韩剧中的古代文化其实很多都是来源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韩国人通过韩剧把这部分文化伪装成了自己的文化,主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文化通过影视文学作品进行发扬,让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去。
(10)应该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扩展阅读: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注意事项:
1、要拥有辨别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抛弃不良的、落后的传统文化,要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利弊,保持客观、批判的态度。
2、要创新性学习、发展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传统文化,现在自媒体发展迅速网络传播快,也要适应新的时代潮流,创新性学习。
3、当然,也要持之以恒,学习好中华传统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不断坚持不懈、刻苦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