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民间舞蹈文化最根本的特征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文化的关系如何
民间舞蹈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生而缘起的,是一种深深植根于广大群众社会生活中,反映群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理想愿望,由人民群众集体创造、集体传承的舞蹈。各民族的民间舞蹈都具有某些相同和相似的特征,它们都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集体繁衍,不断积累发展形成的。它是各族人民劳动与生活的缩影,是个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积淀。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区性,广泛的群众性,稳定性与变异性同在,自娱性与表演性交融。 民间舞蹈属于民间文化的研究范畴, 根据上述民间舞蹈的特性, 我们进一步分析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第一. 以人体动态保存与表现文化的特征。民间舞蹈具有继承性特点,舞蹈是以人体为表演中介的动态艺术,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 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会在舞蹈中留下痕迹, 成为生理的、心理的文化因素, 并在一定环境中通过舞蹈者的表演展示出来, 从而起到传承民族舞蹈文化的作用。民间舞蹈非语言文字文化特征, 具体表现在:一,舞蹈的动作、姿态、技能、技巧等有古文化印记。民间舞蹈是从原始舞蹈中发展而来的。本民族的古代生活的文化特征,会成为生理的、心理的、形态的、神态的等特殊的形象标志保存在民间舞蹈中。这个民族所使用的动作、姿态、技能、技巧构成了这个民族的舞蹈语言,从而表现出该民族舞蹈的文化。这些舞蹈到语言或舞蹈文化有的是可以被外族理解的,有的则不能被外族接受。这正是这一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第二. 群众之间直接进行传承的特征 民间舞蹈具有群众性的特点。群众之间直接进行传承是在群众之间通过具体人进行传承的, 所有表演者都是在本地区自然环境与民族文化的陶冶下, 逐渐掌握该地区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 展示其特有的风格韵味。同时, 表演者的身体素质、体态、文化修养、性格爱好等, 无不直接影响到民间舞蹈文化的掌握与传承。因此, 民间舞蹈能手、民间艺人, 不仅是民间舞蹈的继承者、传播者, 也是民间舞蹈的创造者、发展者, 当他们移居到别处时, 又会促进新地区的民间舞蹈的发展。因此, 对具有高超技艺的民间艺人的研究, 也是探讨民间舞蹈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第三. 在一定环境中进行传承的特征。民间舞蹈具有自娱性的特点,参与者即是表演者。民间舞蹈在动态传承过程中,应该有一个特定的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激励舞者,感动观众,在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本质,并能准确的掌握本民族的民族舞蹈的风格。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共同学习,相互激励,即兴创造,并在节日、仪式等活动中进行表演,不仅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将舞蹈传承下去。第四. 随着社会改变而发展的特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民间舞蹈活动逐渐减少,但是由于历史的传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许多民间舞蹈依然在民俗活动中发挥着作用。由于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时代又赋予民间舞蹈许多新的社会作用和新的舞蹈形式。在外来文化不断融入的今天,保存和弘扬民族文化是一件长期的工作。第五. 从民间向舞台艺术升华的特征。民间舞蹈从民间向舞台艺术升华, 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艺术再创造的过程。有两方面的途径,一是民间舞蹈被戏曲、杂技等其它艺术形式所吸收, 扩展了舞台艺术的表现力。二是民间舞蹈素材, 经加工后既可以编写成民间舞教材进行教学, 或创作新的舞台节目, 是继承和发展民间舞蹈的重要途径。不论是创作民间舞节目还是编写民间舞教材,都要能反映本地区的审美心理, 保存本民间舞蹈原有的表演规律与文化特征, 并能为提升民间舞蹈的品位注人现代因素。民间舞蹈是历史、文化积累和发展的结果。民间舞蹈文化特征是一个地区政治的、经济的、地缘的、历史的和民俗的多元因素融合的结晶。作为人类文明史的一部分, 民间舞蹈的非语言文字文化的传承性与文献典籍、史迹考古一样具有记载人类智慧与文明结晶的同等意义。而且, 民间舞蹈又被称作是一切舞蹈创作之源。追根溯源, 民间舞蹈中所遗存、蕴藏着的丰厚文化养料, 正是我们开发舞蹈资源的一座宝库。 中国民间舞蹈形式多样,且生动优美。在民间流传的各民族舞蹈都受人民大众的喜爱,它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民间舞蹈是一个大的舞蹈范围,指流传在民间的各种民族舞蹈形式。民族舞蹈指的是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各种具体的民族舞蹈,两者含义虽不尽相同,但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间舞蹈中一些不适应时代精神的部分,会逐渐消失,而舞者们又会把新的认识和时代精神融入其中,使民间舞蹈富有时代感与生命力,附和着时代跳动的脉搏。
B. 舞蹈为什么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化
一般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高级文化(high culture),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 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指习俗、仪式以及包括衣食住行、人际关系各方面的生活方式; 深层文化(deep culture),主要指价值观的美丑定义,时间取向、生活节奏、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与性别、阶层、职业、亲属关系相关的个人角色。高级文化和大众文化均植根于深层文化,而深层文化的某一概念又以一种习俗或生活方式反映在大众文化中,以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学主题反映在高级文化中。
舞蹈作为艺术的一个种类,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因此舞蹈作为高级文化的一个组成,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化。
C. 什么叫舞蹈啊
舞蹈就是一种音乐和肢体语言的结合。这就叫做舞蹈。
舞蹈也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大多数人都喜欢看舞蹈表演的。自己高兴的时候也会跳一些舞蹈。只不过说我们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跳一些舞比较杂乱一些。跳的舞比较随意。
受过专业训练的人跳舞舞姿非常优美。
D. 什么是舞蹈,为什么学跳舞
跳舞可以提升自身的气质,适当的认真的按要求练一些基本功可以重新塑造身体的线条。同时跳舞也能锻炼身体,增强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能力,有利于身心健康,修身养性,永葆青春。再者舞蹈要配合音乐,随乐起舞,可以锻炼你的乐感和舞感,有时候心情不好跳舞可以发泄出来,有时候心情好了也可以通过跳舞表达出来。舞蹈有很多种,每种舞蹈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跳舞可以让你了解不同的舞蹈文化和各国各民族的风俗,总之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E. 舞蹈文化的源头是什么
舞蹈文化的源头寻找理论依据和审美品格,为舞蹈塑造形象寻找依据,是对舞蹈形象塑造的总关注,同时从中国舞蹈文化的源头寻找理论依据和审美品格,为舞蹈塑造形象寻找依据。舞蹈编导形象语言研究既关注舞蹈创作的独特性,又符合艺术创作的总原则——创造生动的艺术形象,试图为舞蹈的形象塑造和形象语言寻找历史的传承性,以及民族文化基础。
同时,学习世界舞蹈理论先进成果并为我所用,创造出与中国舞蹈创作理论和实践相符合的舞蹈创作应用理论。这个理论是指舞蹈艺术的创作核心与任务是塑造鲜活的艺术形象,表达人类情感,摈弃"形式主义",主张形式为内容服务。同时也研究"舞蹈的纯形式"问题,但目的是为了围绕"表现情感"的核心而展开的。因此,研究有了主张就要紧紧围绕主张的主题而展开。
舞蹈需要一个外观,这个外观是一种包含或"形象",一个以人体为基础媒介的艺术形式,编导者应赋予这个客观存在一定的确定性,或是形象包含或是借助形象表征。总之,如果不希望观众把想象停留在表象的"人的形象上",那么编导就得研究如何消解原有形象,并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建立新的、编导所需要的形象,或者编导所需要的艺术效果,或者编导所需要的抽象性意境,等等,这些都是舞蹈形象语言研究所关注的核心议题。
我们在实践中可以发现由于这些不清晰的理解,一般在处理舞蹈的内容问题时,大部分人采用哑剧形式来表述内容,很难用舞蹈动作来表现内容,这就是认识不到舞蹈的形式与舞蹈动作所具有的语言性,由此可以检验出某人对舞蹈内容的认知程度,虽然他舞蹈跳得很好,但不能代表他对舞蹈语言的认知程度就高,这表明舞蹈对于人们来说,"会跳舞是一回事",而"认知舞蹈则是另一回事"。
《中国舞蹈编导形象语言研究》力图解决编导教学中"隐含着的"有关中国舞编导如何锻造"形象语言"的问题,使多种编舞技术、技法在伊始,就介入形象语言观念。同时研究教学实践中的"动作与语言""语言与想象"及"语言与情感""语言与审美"等舞蹈创作的思想观念、行为意旨和创作终极问题。突出中国舞蹈编导的方向特点,针对中国舞蹈创作建立有特性的"形象语言"的创造性编排技术,并由此产生"形象的本体化"舞蹈语言体系,为中国舞蹈创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建立《中国舞蹈导形象语言研究》应用理论。
在社会效益方面,力图通过理论的研究,使舞蹈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走上更成熟的轨道,并为今后舞蹈创作在社会上获得更广泛的认同,以及构建一些审美方面沟通与交流奠定有效的理论资源和方法。同时也使得舞蹈创作的理论研究能为中国社会的文化精神需求贡献艺术美育的力量。
F. 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是什么
中国的民间舞蹈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瑰宝。其历史也是十分的悠长,在原始的舞蹈上不断的发展到形成完整体系的民间舞蹈。这其中种类也变得更加的多,注入到舞蹈中的内容也变得更加的丰富一些。而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在于其几千年流传至今的宝贵的文化经验以及对如今现代舞蹈的一个指导作用。
舞蹈是展现美的一种方式,古人把自己的生活,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和自己所处的时代的文化注入到舞蹈当中。用舞蹈为我们展示了当时的生活。这些被传承下来的民间舞蹈,是值得我们去了解和研究的。这其中有着历史的沉淀以及舞蹈所表达的意义。对我们以后舞蹈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G. 舞蹈和舞蹈文化的区别
中国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舞蹈能以直观的方式表达着人们精神世界深处的情感和思想,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进入历史文化的入口,蕴含着民族精神的深层意识。舞蹈是一种高雅艺术活动,他集健身、音乐于一体,既有宽度又有深度。这只是舞蹈本身的性质,更重要的是在现在这个压力很大,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舞蹈可以减轻人们的压力,是精神得到放松,在人际交往的时候,也可以很高雅的和人交际。更使人的情操得到极大地提高。我们跳舞蹈跳的就是文化,跳的就是一个人的文化底蕴。没有文化的沉淀,他的技巧再好,也难成其为舞蹈大师!
H. 舞蹈文化的特殊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舞蹈具有语言文字与非语盲文字两种文化特征,但主要是以身体作为中介表现文化的,因此,非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是其主要方面。
舞蹈具有非语言文字文化特征,是一个新的概念与提法,说明它是和语言文字相对的、自成系统的另一种文化类型。在语言形成以前,人类是用声音、手势、体态传情达意的,人体是保存文化和表现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形成、文字出现以后,促进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人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的潜能随着增强,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用身体传递信息的本能反而淡化了。
近年,随着符号学的兴起,人们对人体文化又有了重新认识,对它的研究才更受人们的关注。符号学作为研究语言、形式语言符号的学科,它对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及其有关问题,可以进行理论分析与论述,由于舞蹈是用动态形象传播思想感情的一种符号,参考、运用符号学的一些理论,自然可以诠释舞蹈中所展示的各种文化信息。人们思考问题,进行艺术实践与创造意境时,由于离不开语言和文学构思,加之语言本身是一种物质化的思维,因此,在探索非语言文字文化、探索舞蹈文化特殊性的过程中。还要借助语言文字、文献的有关资料,在使两者互为印证中深化其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由于舞蹈具有非语言文字文化的特殊性,所以舞蹈文化的研究,必将促进符号学的运用与发展。
舞蹈文化的特殊性,远在原始社会时期已经形成并一直延续至今。当原始人尚无语言只能靠声音、手式、动作表达原始思想感情,进行交际;通过模拟与实践学习生存的经验时,手式、动作等巳具有以身体表现文化的这一特征,已是舞蹈的萌芽,正基于此.人们常说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
原始社会的各种活动和人类的生存系结在一起,是以集体形式进行的。例如:狩猎活动,既是群体猎取野兽赖以生存的物质活动,又是群体在狩猎过程中交流思想,培养原始人掌握生存能力的精神活动。而且,物质与精神两者始终交织在一起。劳动发展了人的手与脑,培养了思维与艺术创造的能力。原始人在狩猎战斗前、后的演习与再现搏斗场面中,已具有艺术的成分,是原始的狩猎舞蹈,也是包含着其他艺术因素的混沌状态的艺术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混沌状态的萌芽逐渐过渡和发展成为各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只有舞蹈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仍保持着以人体表现文化的主要特征,依然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保存有不同时代的多种文化因素。不过,人们常强调其他的方面,而忽略其非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方面;或是不把这种“人体文化”视为文化。
舞蹈的非语言文字文化特征,表现在舞蹈动作、姿态、技能、技巧的古文化遗存上;表现在与舞蹈有关的原始崇拜、宗教信仰的祭祀礼仪与演化而来的民俗活动上;表现在舞蹈时的服饰道具、场地设施等诸多方面。而且这些文化因素只有通过舞蹈者的表演才能化为信息、成为舞蹈符号得到展现,才能为人们所理解并得到传承。舞蹈这种兼具时、空两者综合性的文化传承功能,应属于符号学的研究范畴,其特殊性又是一般语言文字所不及的。
中国民间舞蹈无比丰富,其中原始舞蹈遗存多种多样,且多无文字记载,因此,民间舞蹈的传承是在群众间直接进行;在典型环境中(特定的仪式场地)靠模仿长辈们的舞姿、神情、心理、又加进自己的创作,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的。模仿是人类的本能,原始人对周围物体的外部形象反映敏锐,并通过模仿学会生活技能。现代人在儿童时期也是如此,只是当人们掌握语言文字以后,对动作的模仿与反映的能力才逐渐减弱,衰退。从事舞蹈工作的人恰恰需要发挥这方面的能力,需要从小开始接受形体训练,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掌握高难技巧,塑造各种人物形象的能力;掌握非语言文字文化特征的“人体文化”,把这些非语言文字的人类文化继承下来。历来的史学家多偏重有文字记载的史料研究,如果我们能从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中研究其形成的文化背景与非语言文字的文化遗存,无疑会弥补文化史、艺术史研究中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