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李承乾喜欢什么文化

李承乾喜欢什么文化

发布时间:2022-11-21 10:56:50

⑴ 历史上李承干的真实性格

李承乾
史书记载: 承乾,字高明,太宗长子。武德三年封恒山王,七年徙封中山。太宗即位,为皇太子。甫八岁,特敏惠,太宗使裁决庶政,有大体,每行幸,令监国。及长,好声色慢游,过恶寝闻。时魏王泰有美名,谋夺嫡。崦承乾病足,不良行,惧废,与泰交恶。阴召左卫副率封师进及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谋杀泰,不克。前与汉王元昌及侯君集等歃臂血盟,谋以兵入西宫。贞观十七年,齐王佑反,事连承基,系狱当死,因上变。治之,事皆明验。废为庶人,徙黔州,十九年死。开元中赠还爵土。

相关历史:
唐太宗必须面对现实。李泰当太子,皇子李承干和李治都会送命;李治当太子,李承干和李泰都可平安。太宗在太子李承乾被废以后没有选立魏王李泰,是不希望让后世子孙看到储君之位可以依靠所谓经营而得。

李治,小名“雉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唐太宗一共有14个儿子,在李治前面,不仅有太宗的长子李承乾,而且有四子李泰,均是一母(长孙皇后)所生的同胞兄长。在古代皇位继承制度的传统当中,嫡长子具有特殊的优越。李治以皇九子的身份能够最终被立为皇太子且能继承大统,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明君无肖子

一代明君唐太宗十分重视培养太子,然而事与愿违,他初立的太子并非理想的储君。到贞观晚年,废立太子成了唐太宗政治生涯中最烦心的一件事。
荒唐太子 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长子,武德二年生于长安承乾殿,因而命名。武德九年(626)十月,太宗刚刚即位,便将年仅8岁的李承乾立为太子。幼年的李承乾聪明伶俐,太宗对他很是喜欢,并选择德高望重的大臣做他的老师,严格教导。一开始,李承乾积极上进,能识大体,颇得太宗和朝廷大臣的好评。太宗不在京城时,常常让他代理政事。但李承乾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自幼养尊处优,喜好声色,慢慢地,沾染了不少坏习惯,生活日益荒唐颓废。
据史书记载,太子李承乾曾让人铸造了一个近两米高的铜炉和一口巨大无比的锅,雇用逃亡的政府奴隶偷盗老百姓的牲畜。李承乾亲自把那些偷来的牲畜放在大锅里煮,然后跟他的手下分着吃。李承乾喜欢说突厥语、穿突厥衣服,他还特别挑选面貌像突厥的侍从,每五人组成一个部落,把头发梳成小辫,身穿羊皮,到草地上牧羊。有时还玩“假死”的游戏。他对自已的手下说:“假设我是可汗,现在死了,你们仿效突厥的风俗,来办丧事。”然后像死人一样躺到地上,大家一起放声大哭,骑到马上,环绕着“尸体”奔走,并依照突厥风俗,用刀割破自己的脸。李承乾对这种游戏乐此不疲,还说:“有朝一日我统治帝国,一定要率数万骑兵,到金城(甘肃省兰州市)以西打猎,然后把头发解开(汉人束发),去当突厥人,投靠阿史那思摩,如果他给我一个将军当,我一定不会比别人干得差。”
李承乾所说的阿史那思摩,是突厥阿史那部的酋长。李承乾身为大唐王朝储君,竟然公开表示要在得天下之后去做突厥酋长的部下。即使这番话纯属戏言,也可以说讲得过于离谱,至少不合储君的特殊身份,不能不引起太宗的恼怒。
李承乾跟叔父李元昌关系很好,常常一起出去游玩。有时李承乾把左右侍从官员及卫士分作两队,二人各率一队,大家身披毛毡缝制的铠甲,手拿竹枪竹刀,扎营列阵,冲锋厮杀,枪刺刀砍,把流血受伤当作娱乐。有不听从命令的,就把他绑在树上毒打一阵,不少卫士因此而丧命。李承乾常常叫嚣:“要是我当了皇帝,就在御花园设一个万人营,跟汉王(李元昌)分别指挥,观赏士兵肉搏战斗,岂不快乐!”又说:“我当皇帝,一定要尽情享受所有乐趣,有人规劝,立即诛杀,杀了数百人之后,那些进谏的人就不敢再说话了。”
李承干的言行,不仅荒谬,而且与太宗的想法与期望背道而驰。李氏家族虽然以武力得天下,但是,逆取而以顺守之,以马上得天下,不能以马上治之。此中道理,太宗自然十分清楚。所以,执政以来,他偃武修文、制礼作乐、尊贤重士、修养百姓。而李承乾对太宗的举措似乎并没有什么了解,他对此不感兴趣,喜好的依然是胡人风俗与战阵斯杀。
很有意思的是,李承乾还养成了制造假象愚弄朝臣的坏习惯。他常常在太子宫官属面前谈论忠孝道理,谈到深刻之处,甚至泪流满面;可是一回到宫里,就跟一群卑劣的小人物混在一起,淫乱猥亵,无所不为。如果有大臣打算规劝,李承乾知道他的来意,总是表示非常感激,亲自迎接叩头,非常诚恳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劝谏者自然无话可说。寝宫之内的秘密,外人都不知道,所以当时的大臣相当看好李承乾,一致认为他是一位贤能的储君。李承干的“饰非”习惯,最终坑害了他的政治前途。与父失和 李承乾伪造的假象,没有逃出太宗的眼睛。太宗发现李承干的劣习后,最初并没有打算放弃他,认为李承乾年轻,可塑性较大,只要有名师指点,应该能把他培养成一个好的皇太子。 贞观七年,唐太宗为李承乾物色了一位名师——以向皇帝直言而闻名朝野的中书侍郎杜正伦,与协助太子的另一位老师于志宁共同教导辅佐太子。在杜正伦走马上任时,太宗千叮万嘱:“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耳目所未涉,能无骄逸乎!卿等不可不极谏!”设身处地为李承乾着想的用心可谓良苦矣。
这时,李承乾患了脚疾,不能上朝觐见太宗,失去了太宗对他教诫、监督的机会,卑劣小人更是乘虚而入,引诱这个“好声色”的太子走上“侈纵日甚”的浪荡歪道。于志宁、杜正伦的直谏都不能使他回心转意。
唐太宗陆续聘任朝廷中的重要大臣作为太子李承干的老师,不仅仅在于向李承乾传授学识才略,更重要的是希望借助于股肱大臣们的名望地位,形成一个以李承乾为核心的班底,为皇位继承打下基础。
可惜,李承乾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些机会增长自己的才干,树立自己在朝廷中的威信。他曾经试图与这些元老重臣建立亲密的关系,例如李纲为太子少师时,患脚疾,不能穿鞋走路,李承乾命卫士将他抬到殿内,“亲拜之,访以得失,大见祟重”。但是,随着李承乾纨绔习气的发展,他与老师们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老师们的直言规谏让他觉得不舒服,老师们的背后告状更是让他恼恨不已,发展到后来,李承乾甚至派刺客去暗杀自己的老师。李承干的老师于志宁如果不是居丧守节,使刺客动了恻隐之心,恐怕早已命归黄泉。
李承乾平日宴游无度,甚至嬖爱一个名叫称心的太常乐童。称心年十余岁,姿容美丽,能歌善舞,李承干和他同起同睡,这件事弄得满城风雨。唐太宗得到消息,怒不可遏,诛杀了称心,并狠狠地责骂了李承乾。但李承乾并不悔改,他在太子宫辟出一个房间,供着称心的塑像,早晚焚香祭奠,还装着身体不舒服几个月不上朝,公然与父亲对抗。
李承乾因病而致脚跛,已让唐太宗失去好感,而他君德上的缺陷更加深了唐太宗对其的不满,以至于对他开始厌恶了。查阅史籍,贞观初年,唐太宗常常亲临东宫,了解李承乾学业进展;贞观七年,父子有时还相见。但此后,就没有唐太宗幸东宫或与之交谈的记载了。父子之间隔阂日深,使李承乾在后来的储位争夺中势单力薄,处境不利。
谋反被废 唐太宗对李承乾从疏到废有一个发展过程。大体上是,贞观七年开始疏远他,然而还没有废他之意。贞观十年开始萌废立之心。这年正月,他重新调整分封了子弟17人为王;二月,除五人因年幼暂且不赴任外,其余12人均下诏迁任诸州都督,但只有相州都督魏王李泰“不之官”,由张亮代行都督相州职权。太宗把李泰留在身边,就含有废立太子的用意在内。
李承乾清楚地看到父皇对自己的日渐疏远和对魏王李泰的偏爱,也明白自己已经失宠,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当时的李承乾,不仅恶名远播、疾病缠身,而且上无太宗的信任,下无朝臣的支援,势穷运蹙。无计可施之际,他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
李承乾曾经派人伪称李泰府中官属,向唐太宗呈递“亲启密奏”,指控李泰种种罪恶,不料,太宗发现其中有诈,下令捉拿告密之人,要求将事情追查到底。告密计划落空以后,李承乾又派亲信纥干承基等人暗杀李泰,结果又没有得手。于是,李承乾暗中联络政治上失意的叔父李元昌和大臣侯君集等人,歃血盟誓,阴谋发动政变,迫使太宗退位。附马杜荷对李承乾提供的方案是:“天象发生变化,应立即用行动响应,你只要声称忽然得急病,生命垂危,皇上一定亲自前来探视,我们的谋略就可以成功。”
贞观十七年(643)二月,就在李承乾紧锣密鼓地策划政变时,太宗第五子齐王李佑反于齐州(今山东历城)。李承乾闻讯后得意洋洋地对纥干承基说:“太子宫的西墙,距皇宫只不过二十步,跟我共同创造大业,齐王怎能相比?”
齐王佑的叛乱被迅速平定,在审问谋逆案件时,牵连到李承干的亲信纥干承基。四月初一,纥干承基在传讯中供出了李承乾密谋发动政变的方案。太宗大为震骇,立即指定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兵部尚书李世绩,会同大理、中书、门下组成专门法庭进行调查审判。这个专门法庭几乎汇集了当朝所有的高级官员,可见太宗对调查太子是否谋反一事的重视。专门法庭经过调查,认定谋反证据确凿。太宗问侍从官员说:“怎么处置李承乾?”没有人敢回答,通事舍人来济建议说:“陛下仍然是慈父,太子得以终其天年,当属最好的结局。”太宗接受了这个建议。
四月初六,唐太宗下诏罢黜太子李承乾,贬作平民,囚禁于右领军。又于贞观十七年九月初七将李承乾流放到黔州。李承乾到了黔州没多久,便猝然死去。

⑵ 李世民为什么会废太子

李世民的这位太子,有几个特殊的嗜好:一是追求享乐,腐化堕落。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李承乾“治宫室,妨农工;又好郑、卫之乐”。这几话的意思是,李承乾修建自己的宫殿,损害了附近的农田;又喜欢春秋战国时期因追求享乐招致亡国之祸的郑国、卫国的靡靡之音。按照太子府中的大臣张玄素的劝谏记载,其中有一段颇能说明李承干的生活腐化:“恩旨未逾六旬,用物已过七万,骄奢之极,孰云过此”!这里的恩旨指的是,贞观16年,李世民专门下的“皇太子出用库物,所司勿为限制”的诏书。六旬应该就是60天左右的时间,已经花销了7万钱,应该说这个开销还是相当大的。
当然,最能说明李承乾生活腐化堕落的是他和一个太常寺乐童的不正常关系。《资治通鉴》说:“太子私幸太常乐童称心,与同卧起;道士秦英、韦灵符挟左道,得幸太子”。据说,在李承干的东宫里有一个名叫称心的乐童,李承乾非常喜欢,能歌善舞,李承干和他同起同睡,这件事弄得满城风雨。李世民听说后,非常生气,诛杀了称心等人。但李承乾并不悔改,他认为是魏王李泰暗中向李世民告发的,所以对李泰旧愁未灭,新恨又生;私下里在太子宫中辟出房间,供着称心的塑像,早晚焚香祭奠,还装着身体不舒服几个月不上朝,公然与父亲对抗。
二是喜欢玩“偷盗”的游戏。《新唐书》记载:“造大铜炉、六熟鼎,招亡奴盗取人牛马,亲视烹燖,召所幸厮养共食之”,这几句话翻译出来就是,太子李承乾曾让人铸造了一个大铜炉和巨大无比的锅,雇用逃亡的政府奴隶偷盗老百姓的牛马。李承乾亲自把那些偷来的牲畜放在大锅里煮,然后跟他喜欢的手下分着吃。
三是崇尚突厥文化。和中国以往的皇族不同,李世民的血液里的确流淌着少数民族的血液。根据可考证的历史资料证明,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即唐高宗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隋文帝一后的姐妹,属于非汉族,所以李世民和隋炀帝之间还有着姨表关系。不过李承乾对突厥文化的推崇还是超出了作为一个皇子应有的界限。据史书记载,他喜欢说突厥语、穿突厥衣服。他还特别挑选面貌像突厥的侍从,每五人组成一个部落,把头发梳成小辫,身穿羊皮,到草地上牧羊。有时还玩“假死”的游戏。他对自已的手下说:“假设我是可汗,现在死了,你们仿效突厥的风俗,来办丧事。”然后像死人一样躺到地上,大家一起放声大哭,骑到马上,环绕着“尸体”奔走,并依照突厥风俗,用刀割破自己的脸。李承乾对这种游戏乐此不疲,还说:“有朝一日我统治帝国,一定要率数万骑兵,到金城(甘肃省兰州市)以西打猎,然后把头发解开(汉人束发),去当突厥人,投靠阿史那思摩,如果他给我一个将军当,我一定不会比别人干得差。”他还说:“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
四是对自己身边的正直之士,李承乾则暗中派人收拾。随着李承乾纨绔习气的养成,他与老师们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老师们的直言规谏让他觉得不舒服,老师们的背后告状更是让他恼恨不已,发展到后来,李承乾甚至派刺客去暗杀自己的老师。李承干的老师于志宁如果不是居丧守节,使刺客动了恻隐之心,恐怕早已命归黄泉。张玄素就是因为劝谏太子要节俭,在一次早朝的时候,差点被太子派去的人打死。
对于自己这个不争气的劣子,李世民并没有打算放弃,他认为李承乾只要有名师指点,还是能把他培养成一个好的皇太子的。贞观7年,唐太宗为李承乾物色了一位名师——以向皇帝直言而闻名朝野的中书侍郎杜正伦,与协助太子的另一位老师于志宁共同教导辅佐太子。根据史书记载,在杜正伦走马上任时,太宗千叮万嘱:“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耳目所未涉,能无骄逸乎!卿等不可不极谏!”为了鼓励太子身边的大臣对太子直言进谏,李世民不惜重金奖励:“每规争承乾,帝必厚赐金帛,欲以厉其心。”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当李世民听说张玄素好几次直言劝谏太子后,心里十分高兴,马上把右庶子张玄素提拔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左庶子。可惜李世民的这一片良苦用心,最终还是付之东流。

⑶ 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到底荒唐成什么样呢

中山王承乾,地居嫡长,丰姿峻嶷;仁孝纯深,业履昭茂,早闻睿哲,幼观《诗》、《礼》;允兹守器,养德春宫。

——《立中山王承乾为皇太子诏》

04.角度三:罗辑分析李承干的荒唐

各位,李承乾到底荒唐成什么样?除了史料和民间传说,咱还能从他的人生经历中发现端倪。大唐风气开放,这是事实,李承乾年仅8岁就当了太子。李世民又对他宠爱有加。这些条件加在一起,就导致了李承干的荒唐。据史料记载,他放纵又贪玩、聪慧又虚伪,经常做些出格的事儿,逼得李世民最终将其废为庶民,流放于黔州。堂堂太子被废为庶人,可见其荒唐!

⑷ 李承乾为何荒唐,又怎样荒唐,以至于李世民废黜了他的储君之位

李世民是一代明君,那么他为什么要立李治为太子呢?我们都知道,李世民是非常厉害的,开创了贞观之治。但是他的儿子李治连他老爸的十分之一都不如。李治当了皇帝,被武则天迷得晕头转向,导致李家的江山被武则天半路截胡,可以说他是历史上比较懦弱的一个皇帝了。难道是李世民老眼昏花了吗?主要是李承乾做了荒唐的事情。

这远远地超过了一个皇子应有的界限。据说他还不住在自己的寝宫里,而是在外面搭了个帐篷,让自己在帐篷里睡觉。这就有点过了,即使李世民再喜欢他,也不可能再宠着他了。最后一点,也是最不能忍受的一点。据说李承干和一个太监的关系不单纯。二人甚至过分到同吃同睡,李世民警告他多次,但是他丝毫没当回事,照样该怎样就怎样。李世民觉得他有伤大雅,因此废了他的太子之位。

⑸ 因为太子李承干的什么爱好,李世民才会忍无可忍,下令废了他

太子养男人,李世民觉得非常丢脸,废了算了。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那是一代英主,为大唐王朝以及中国文化历史留下了浓厚的一笔,但是再牛的人也逃不过生、离、死、别,在唐太宗嗝快要儿屁之前,他就把大唐王朝留给了,与长孙皇后的第三个baby,也就是李治,在当时传王位得传给长子,那才叫名正言顺,但是传给李治很明显不正常。

本来弄死就完了,但是太子李承乾舍不得私下祭拜,然后就被李世民废除太子的身份,李世民那叫一个恨呐,大唐的未来要是交给你,那还不没,老李家的人都快让你丢尽了,居然养男人。

⑹ 太子李承乾是怎样的人

说起唐太宗李世民,其文治武功在中国历史上,应该都是名列前茅的。其子嗣也很多,一共有14个儿子和20多个女儿。但面对如此众多的子女,李世民的教育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他的两任太子,都远不如他雄才大略。前任太子李承乾荒唐任性,胡作非为,没能等到继位那天,就被贬黜,最终郁郁而终。后任太子李治虽然成功上位,但最终大权旁落,被武则天窃取大位,让李唐江山改朝换代。

二、李承乾弑师杀弟谋反,几近疯狂。由于李承干性格乖戾,行为荒诞,他的老师于志宁免不了苦言劝谏,经常训斥他。李承乾由此心中记恨,派人行刺于志宁。结果两个刺客趁夜色潜入于志宁府邸后,看见于志宁身为太子师,竟然居住在毡房里,睡的是木板床,铺的是稻草,盖的是破毡,而且还在昏暗的灯光下,凝神苦读。两人被于志宁的品行折服,不忍下手,悄然离去。

贞观十七年,因李世民过分宠爱魏王李泰,招致李承干的嫉妒,感觉自己的储君之位不保。于是他暗中派人刺杀李泰,但计划失败。李承乾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勾结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以及侯君集等人起兵逼宫。结果被李世民轻松写意地平息了。李承乾随后被贬为庶人,发配黔州,其它参与谋反的大臣统统被杀。贞观18年,李承乾病逝于黔州。依然爱子心切的李世民诏令废朝数日,并葬之以国公礼,可见李世民的舐犊情深。

⑺ 李承乾为什么想要投降阿史那

他认为,自己是鲜卑化的汉人,对突厥文化有归属感,所以他要在突厥降酋阿史那.思摩那里找到怀抱的感觉。

⑻ 李唐统治者到底是汉人还是胡人为什么专家有截然不同的认识呢

大唐贞观十三年(639)九月,一起诽谤案在长安城中不胫而走:道士秦世英状告济法寺高僧法琳(572~640)“讪谤皇宗”,胡说什么天子数典忘祖,冒认祖宗。

天下臣民尽人皆知,自唐高祖李渊称帝以来,为了给统治寻找理论支持,符合“神道说教”的游戏规则,更为了抬高李氏皇族,尊道教始祖老子为其先祖,李世民更是向天下臣民宣称“朕之本系,起自柱下”,借口“敦本系之化,尊祖宗之风”,确立了崇道的国策,紧接着在贞观十一年正月十五日颁布了《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当时,有“护法大师”(杜如晦语)之称的法琳就上疏表示反对,只是反对无效。时隔两年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一时间朝野侧目,都替法琳这个老和尚捏了一把汗。

自李唐王朝建立以来,佛道之争就没有消停过。虽然说所有的宗教都是服务于政治的,但佛道都想争得新政权对自己的支持。李世民的一道诏书,等于了捅了马蜂窝,新一轮佛道之争拉开大幕。

这个事情绝非孤例,当唐王朝勉强维持到唐昭宗时,朱全忠胁持着他离开长安,迁都洛阳,眼见大厦将倾、大势已去的唐昭宗于途中吟诗一首,其中二句道:“纥干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处乐?”所谓纥干是拓跋部的追随者当中一个古老部族的名字,而纥干山则位于拓跋旧都平城(今山西大同)附近,那里既是拓跋部的龙兴之地,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兵家必争之地。

唐昭宗的这两句诗,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当李唐王朝行将就木之际,他的最后一任统治者最先想到的难道不是祖庭吗?

⑼ 李世民是什么原因废除太子李承干的呢

主要是因为李承乾忌惮同样深得父亲宠爱且怀有谋嫡之心的胞弟李泰,在试图暗杀失败后,遂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结事情败露。唐太宗心痛无奈之下,只得将其幽禁别室,又命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兵部尚书李绩、大理卿孙伏伽、中书侍郎岑文本、御史大夫马周、谏议大夫褚遂良等参鞫之,事皆明验。唐太宗下令,将李承乾废为庶人,流放黔州。

⑽ 李承乾,作为一代帝王李世民的太子,为何是他的荣耀,也是他的挑战呢

李承乾,作为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所生的长子,也就是所谓的嫡子,一降生就是继承皇位的不二人选。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承继皇业、总领干坤之意。李承乾从小就很机敏聪惠,在解决、处理一些事情上,早熟似地显示出了较高的政治智慧。年龄稍大,就被太宗委以重任,在太宗出巡时代理国政。可见唐太宗对他的赏识与器重。
然而,这位“少敏惠,太宗甚爱之”的皇太子究其一生事迹,却又多为“过恶”,向来被史学家评为“不识时务”之人。但无论如何这位嫡长子在大唐初年的政治斗争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被称为“在渴爱中干涸的骄子”。

李承乾,作为一代帝王李世民的太子,是他的荣耀,也是他的挑战。应当说,李承乾已经具备了做太子的所有硬件。李承乾自幼聪明伶俐,深得李世民的赏识。李世民继位不久,便将年仅8岁的李承乾立为太子,起初,李承乾积极上进识大体、顾大局,颇得太宗和朝廷大臣的好评。以致太宗外出时,皆让他监国。

但后来,由于养尊处优、喜好声色的日子过久了,李承乾沾染上不少恶习,且日益荒唐颓废。这让太宗相当懊恼,怎么能将盛世大唐托付给这样一个人?可是,李世民又不得不念及父子之情。那么,李承乾有没有重新建立起太宗的希望,最终又到底是否如初所盼呢?这位嫡长子继位的内幕就此拉开。

李承乾伪造的假象,能瞒得过众人,却哪里能瞒得过太宗?

没多久,太宗就发现了李承干的劣习。最初,太宗也并没有打算放弃他,认为李承乾毕竟年轻,可塑性较大;只要有名师指点,就应该能把他培养成一个好的皇太子。
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唐太宗为李承乾特意物色了一位名师以向皇帝直言而闻名朝野的中书侍郎杜正伦,与协助太子的另一位老师于志宁共同教导辅佐太子。在杜正伦走马上任时,太宗千叮咛万嘱咐:“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耳目所未涉,能无骄逸乎!卿等不可不极谏!”太宗设身处地为李承乾着想的用心可谓良苦。
这时,李承乾患了脚疾,不能上朝觐见太宗,客观上便失去了太宗对他教诫、监督的机会。这使那些卑劣小人有了乘虚而入的机会,最终还是把这个“好声色”的太子引上了“侈纵日甚”的浪荡歪道。于志宁、杜正伦的直谏都不能使他回心转意。

阅读全文

与李承乾喜欢什么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9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7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1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3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3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8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7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8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