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美文和文化哪个重要

美文和文化哪个重要

发布时间:2022-04-19 11:43:51

A. 小说和散文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小说和散文的本质区别在于内容的界限。

两者都同属于文学范畴,但是小说主要倚靠虚构,散文主要记叙描写真人真事。两者都是文学作品四大家中的一员,一般都要写人叙事。

但是,小说完全可以“闭门造车”,作者可以根据人生经验和现实世界“弄假成真”,创造出一个故事来。即使是写真人故事或历史小说,也可以运用文学手段对故事的叙述语言进行加工。例如2018年的全国高考语文卷中的小说《赵一曼女士》就是一篇真实人物小说。

而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说理散文。后两者与小说区别很大,不必赘述。前者(叙事散文)与小说有一个最大的共性,就是它们的叙事性。但是散文一般是讲述真人真事,抒发亲身感悟。如2018年的贵阳市中考语文卷中的散文《严教授和他的葱油饼》就是一篇叙事散文。

(1)美文和文化哪个重要扩展阅读: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同时,小说是一种写作方法。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散文

网络-小说

B. 文化散文特点

“文化散文”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大历史品格。一般的散文可以不具备这一条美学原则。一般的散文可以是写些身边琐事,花花草草,风花雪月,个人哀乐,一己悲欢。而文化散文通常写作的都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以及与之相关的风土人情、民俗民规。而且,文化散文所写作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是历史小人物和历史小事件,它通常要写的是历史大人物(包括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学术家、艺术家等)和历史大事件(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
  文化散文的第二个特点是坚持文学品格。这样,就把那些虽然是从文化角度来写作但不具有文学品格或文学品格比较弱的散文从“文化散文”这个集体中剔除出去。比如从各个学术角度来写作的散文性文字就只能称之为学术随笔而不是文化散文。
  文化散文的第三个特点是深刻的历史理解。这种“历史理解”,按评论家谢有顺的看法,就是作者的独立见解和思想个性。这种历史见解,也如文化散文作家张加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精神发现”,“它往往是在野的异质的,民间的精神发现,能到达历史的人生深处。”
  文化散文的第四个特点是浓厚的文化意味。既为“文化散文”,就不单只有散文的文学品格,也应当具有文化品格,这种“文化品格”我将之概述为“文化意味”。这种“文化意味不仅意味着文化散文必须有“文化”的品格,有“文化”的内涵,或者说本身就是“文化”的。这种“文化意味”还意味着一种文化考古、文化爬梳,更重要的是,还应该具有一种“文化批评”的价值立场。大多数文化研究者也讲文化批评,但文化研究者的“文化批评”又因其理性的表述而不能列入“文化散文”行列。所以,“文化批评”这种态度应该是内在于文化散文家的灵魂之中。

C. 文化大散文为什么没文化

文化大散文为什么“没文化”

马平川

作为文化大散文的旗帜人物,余秋雨擂响文化的战鼓,让一大批追随者剑拔弩张,却不料很多人迷失在死胡同里。人仰马翻,教人看得心寒。此时的余秋雨却站在高高的城墙上,一脸暧昧的坏笑。很多人都在学习《文化苦旅》写法和架构,只是学到余秋雨形式上一点皮毛而已,却没有学到其精髓与实质。在一些作者笔下,文化成了散文的“胭脂”。散文因文化而红润丰满。文化成了散文的“花椒面”,撒一把花椒面,低温烘焙或小火炒香,顿时散文香气浓郁。在散文巧笑倩兮,麻辣成鲜的背后,表现出的恰恰是文化大散文的没文化。

文化大散文的魅力首先在于它给读者所带来的文化与思想的魅力。文化大散文中的“文化”到底指的是什么?《周易》有言: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就是说,文化的本质,就是“人化”和“化人”。文化是将有形的“文”通过不同的方式“化”入人的灵魂,滋养丰富人的心灵。在我看来,文化大散文中的“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精神存在。就是一种“文以化成”的朴素、温暖、敦厚的生命情怀。更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人生感悟。

问题是,有的作家们义无反顾地为散文注入文化的“硅胶”,让散文变挺、变大起来。作者的口气越来越大、框架越来越大、篇幅越来越长。散文仿佛一下子显得汪洋恣肆,大气磅礴。貌似强悍,实则虚弱干瘪。作者一出场,先声夺人,一副君临天下,治国理政的模样,站在历史废墟上,吟诵古人诗词,一阵捶胸顿足,呼天抢地的呐喊,靠虚张声势来充当激情昂扬。其实这不过是作者心虚,为自己壮壮胆而已。激情远远大于感情,表情远远多于真情。

文化大散文所标举的艺术精神,是一种人生审美体验和精神境界。史识是文化大散文的灵魂。用文化映照史料,以精神穿越写作。本真意义上文化大散文的“大”应是一种宏阔博大的文化视阈和胸襟,具有内在的精神风骨、思想质地和生命气象。文化大散文的写作,是关乎人文和生命意义的写作。是文化审美烛照下的历史反思与感悟,灵魂的探寻与追问。这也最容易抖落作者自己家底,如果作者库存不殷实,三两下就捉襟见肘,狼狈不堪。在创作中,厚重的生活积累、传统文化的积淀、艺术才情以及不同凡俗的视角至关重要,作者的个人的学养、情怀、激情、想象力等,却长期被忽略了。这些看来很虚的东西,恰恰都是与文化关怀联系在一起的,这对于成就一篇优秀作品往往是致命的。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既随物以婉转,亦与心而徘徊。”文化大散文说到底真正带有生命个体情感的辉映与共鸣,是历史的涛声拍打心岸的回响,是“与心徘徊”,“乘物以游心”的性灵写作。文化大散文要从生命体验出发,不是从史料出发,不能被史料牵着鼻子走。要把握好具体的历史语境与主体心灵的想象力这二者之间的平衡、张力与互动。穿越史料的纠缠与困扰,实现作家主体性灵和审美的“软着陆”。一些作家在叙述中,对史料的开掘缺乏新的精神价值,缺乏生命体验与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在约定俗成的说法和人所共知的定论中“打转转”,层层叠叠,密不透风,兜来兜去,弄得筋疲力尽。就如同一头蒙上眼睛整天推磨的毛驴,在磨道里不知疲倦地留下一圈圈蹄印,却永远走不出一条直道来。

我们应该注意到,相当一部分散文把笔墨集中到对历史背景和具体史实的客观呈现上,停留在一般的感慨追忆、寻古访幽上,停留在一般传统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单一层面的表达上。没有为我们提供一种社会生活的深刻性、整体性和复杂性,靠作者有限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和价值判断力,无法将历史提供的精神资源进行解构和重构。没有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上升到一种宽阔的精神视阈的高度来把握,更没有将潜在的丰沛的精神内涵有效地凸现出来。如何以宽阔的视野和更远大的眼光审美化、艺术化的容纳社会历史的深刻性和复杂性,在感应契合中交织碰撞出独到的富于生命体验的思想亮光。走向清晰、透彻和辽阔。这完全取决于作者对于社会历史的深入程度和理解力度,取决于对于历史生活是否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和鲜活生动的人生感受。

在审美处理成形的过程中,作家要实现主观情志与客观物象的形神相融,神与物游的深度融合,在灵魂的对接触摸,精神的契合呼应中,沛然而出一股人文情怀与现实关怀。毋庸讳言,一些作者在运用史料、组织素材过程中缺乏统摄与整合,开掘与熔铸。感情、认识要附丽在史实之上。也许困难还在于,看起来历史与见解“心心相印”,实则“貌合神离”。在审美对象化的过程中,缺乏最典型、最新颖、最具说服力的史料,材料不能充分说明自己的见解,理解认识的简单化和片面化存在偏差,呈现一种新的“移位”状态。从而造成史实与认识脱节的“两张皮”现象。显得空洞、平庸、乏力。感觉作者的认识终究还在空中漂浮,不知道哪里是落点。更有甚者,有些作者一时兴起,不顾事实,以“戏说”的史料入文,主观臆造,难以自圆其说,显得牵强附会。这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散文的文化精神不仅仅是用现代意识和现代情怀去触摸历史的沧桑和永恒,更应着力于对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的弘扬和重铸。文化大散文创作的良知应该是对核心价值的守望。要体现出崇高的生命价值和精神风骨。要从审美的愉悦和激动中,从心灵的感应和共鸣中,牵引和提升着人向精神高地不断攀升。在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坐标中找到了自己的制高点,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找到与民族文化血脉的相通点,在个体精神与时代审美中找到自己表达的中心点,真正使文化大散文获得表现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和艺术能力。这也是我们对文化大散文充满期待的地方。

如果满意,就采纳下吧

D. 文章和文学

文章,原指文辞,现从写作的角度与“文学”区分,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文章的含义又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狭义的专指实用文,亦即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而广义的则泛指一切文字作品,既指以上所说的实用文,也指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杂文等文学作品。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借助各种修辞以及表现手法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或者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文章与文学作品不是等同的概念。一般文章不强调其文学性,而文学作品则必须具有明显的文学色彩,且允许虚构、有较鲜明的艺术形象。尽管如此,有的文字材料(如有的杂文、文艺通讯、特写等),既可称为一般文章,也可列入文学作品。因此,文章与文学作品二者之间只有相对界限,而没有绝对界限。
无论一般文章还是文学作品,都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又均可与读者构成循环系统。也就是说,作者通过观察与体验,对社会生活产生自己的感受,于是用文字予以表达,组成篇章,展示给读者;读者读后受到感染,产生社会效应。然而文学作品又有其独到之处,诸如文学把与美有联系的社会生活作为表现内容(包括对丑的否定),读者可从中受到美的陶冶,得到美的享受,文学借助艺术形象表现生活,对生活有具体、真切、生动的描绘,创造出栩栩如生的画面,使读者如身临其境,感受深刻;文学寓作者对社会生活之评价于具体的形象的刻划,而不应是赤裸裸的表白,文学作品中还凝聚着作者的强烈的感情,而且还要有恰当的艺术手段和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等。

论述类和实用类当然都属于文章的概念。

小说属于记叙文的一种。
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总的说,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并伴随自然流露的适当议论和抒情的文章叫记叙文。

E. 历史散文和文化散文有什么区别

先秦历史散文可分为:
(1)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
(2)从春秋末到战国时期,代表作是《左传》和《战国策》,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详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
在《荆轲刺秦王》中:
“为之奈何”的“为”意思是“处理、应对”。
“乃为装遣荆轲”的“为”意思是“制作”。
“以次进”的“以”意思是“按照”。

F. 小说和散文有什么区别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虚构性”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上述要素中最能体现小说性质的东西。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干,追求;县令,美好的名声。)“琐屑之言”“浅识小道”,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 桓谭在其所着《新论》中,对小说如是说:“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小说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书,而不是为政化民的“大道”。) 班固认为小说是“街谈巷语、道听涂(同“途”)说者之所造”,虽然认为小说仍然是小知、小道,但从另一角度触及小说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特点。 清末民初,维新派梁启超等大力倡导“小说界革命”,小说理论面目一新。小说地位空前提高,乃至被奉为“国民之魂”“正史之根”“文学之最上乘”,再不是无足轻重的“街谈巷语”“琐屑之言”。
小说的分类:

字数的多少,是区别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的一个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人们通常把一千字之内的小说称为微型小说一千字到一万字的小说称为短篇小说,一万字到十万字的小说称为中篇小说,十万字以上的称为长篇小说。这只是就字数而言的,其实,长、中、短篇小说的区别,主要是由作品反映生活的范围、作品的容量来决定的。长篇小说容量最大,最广阔,篇幅也比较长,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它一般是通过比较多的人物和纷繁的事件来表现社会生活的,如《红楼梦》。中篇小说反映生活的范围虽不像长篇那样广阔,但也能反映出一定广度的生活面,它的人物的多寡、情节的繁简介于长篇与短篇之间,如《人到中年》。短篇小说的特点是紧凑、短小精悍,它往往只写了一个或很少几个人物,描写了生活的一个片断或插曲。短篇小说所反映的生活虽不及长篇、中篇广阔,但也同样是完整的,有些还具有深刻、丰富的社会意义。
散文
(一)散文概述:
文学体裁之一,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
(二)散文的古今概况:
1.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着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2.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三)散文的分类: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朱德的《母亲的回忆》。
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真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1.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它摒弃的是浅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情感反应而居于精神的顶端。2.哲理散文的联想思维:由于哲理散文是个立体的、综合的思维体系,经过联想,文章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不至于显得单薄,把自然、社会、人生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维: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种依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从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间去读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义。这就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
(四)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⑵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散文的鉴赏技法:
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⑴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⑵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⑶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⑷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⑸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4.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联想的方式有: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③假托式:如《白杨礼赞》;④屏风式:如《风景谈》。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5.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一篇好的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

G. 什么是文化散文


文化散文
指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由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又称“学者散文”或“散文创作上的‘理性干预’”,从文化视觉来关照表现对象,但与历史文化反思的作品相比在美学风格上往往表现出理性的凝重与诗意的激情以及浑然一体的气度。

代表作家及作品:余秋雨《文化苦旅》 《文明的碎片》《千年一叹》,陈平原《学者的人间情怀》,张中行的《负暄琐话》,韩晗的《大国小城》等。 他们的散文创作将科学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

H. 关于文化散文的阅读应注意什么

散文好读,但是题不好做,这是公认的。因为散文比较抽象,比较随意,所以不容易抓住要点。要阅读好散文,首先从散文的特点入手:即形散而神不散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那个不散的神!我也不知道你是考试读散文还是平时读,不过不管是什么时候读散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心去体会,如果是考试的话不要先急着看题,第一遍一定要静下心来把它当成文章而不是题来读(其他文体的阅读也应如此,散文尤甚)读散文一定要心无杂念,去走进作者的思想,让自己身临其境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想象力,比如说读《荷塘月色》时,独到作者独自走在小路上看到夜晚荷塘,你就可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想在就是作者,悄悄的披上衣衫,迷迷糊糊哼着有调没调的歌,独自默默的走在幽静的小路上,淡淡的月光隔了树照过来,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树梢上是隐隐约约的远山,耳际还响着万籁俱寂之时蝉和蛙的合奏。。。。。。体会体会这时候你会是一个怎样一种感受?怎样一种心情?然后接着向下读,抓住了作者的情感,你就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作者内心的情感。当然这只是一例,是我读散文与写散文的心得。总而言之,读散文最重要的就是身临其境和抓住那个不散的“神”

I. 文化大散文

“大散文”这个概念是我们《美文》杂志提出来的。我们在杂志上明目张胆地写着大散文月刊。这三个字一提出,当然引起了争论,有人就说:什么是大散文?哪一篇散文算是大散文?我在创刊词中曾明确说了我们的观点。提出这个观点它是有背景的,一九九二年我们办了这份杂志时,散文界是沉寂的,充斥在文坛上的散文一部分是老人们的回忆文章,一部分是那些很琐碎很甜腻很矫揉造作的文章,我们的想法是一方面要鼓呼散文的内涵要有时代性,要有生活实感,境界要大,另一方面鼓呼拓开散文题材的路子。口号的提出主要得看它的提出的原因和内核,而不在口号本身的严密性。这如同当时为什么杂志叫《美文》,是实在寻不到一个更好的名字,又要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散文杂志。任何名字都意义不大,而在于它的实质。你就是叫大平,你依然不能当国家主席,邓小平叫小平,他却改变了中国。我们杂志坚持我们的宗旨,所以十多年来,我们拒绝那些政治概念性的作品,拒绝那些小感觉小感情的作品,而尽量约一些从事别的艺术门类的人的文章,大量地发了小说家、诗人、学者所写的散文,而且将一些有内容又写得好的信件、日记、序跋、导演阐述、碑文、诊断书、鉴定书、演讲稿等等,甚至笔记、留言也发表。没有发表过散文诗和议论缺斤短两一类的杂文。在争论中,有一种观点,叫“清理门户”,这是针对我们大而化之的散文观的。提出“清理门户”观点的是一位学者,也是研究散文的专家,是我所敬重的人,也是我的朋友,他的观点是要坚持散文的艺术抒情性。我们不是不要散文的艺术抒情性,我们担心的是当前散文路子越走越窄,散文写作境界越来越小,如果仍在坚持散文的艺术抒情性,可能导致散文更加沦为浮华而柔靡的地步。要改变当时的散文状况,必须矫枉过正。现在看来,我们的“大散文”观念得到社会普遍认同和肯定,国内许多杂志也都开办了“大散文”专栏,而《美文》也产生了较为满意的影响。

“文化大散文”的出现和盛极一时,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留给我们的重要记忆之一,而它由盛而衰的过程仍然在持续并且成为我们不能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之一。
用“文化大散文”来命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散文文体和随之而来的一种散文创作现象,其实是缺少学理支撑的,因为这一命名无法解释“文化”与“散文”、“散文”与“大散文”的关系。但是,它确实多少揭示了一种散文文体的主要特征,并且显而易见地包含着适应读者市场的策划行为,因此,“文化大散文”的命名,成功地诱惑和引导了相当多的散文作者、读者和研究者。所以,当我在行文中对“文化大散文”的命名怀着理解和尊重时,也不能不指出:一次简单命名的成功,常常伴随着一大批人创造力的衰退和丧失。这样的现象同样也存在于学术界,简单的命名给知识生产和传播带来方便,但也纵容了思想的懒惰并使表达成见成为习惯。对“文化大散文”的研究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J. 读散文作品的意义

《行者无疆》 2001年 行者独步于遥远的旷野, 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处处的难题, 只因为一个执着的信任, 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 为后来人度步出一往无垠的疆土 。

阅读全文

与美文和文化哪个重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16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8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