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开展跨文化沟通
随着经济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跨地域、跨文化的相互了解、相互交流有助于开放自我、开放社会,更好地实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间人们的共同进步。如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学习整理了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跨文化沟通的方法(一)把爱作为核心教育理念
在美国,这种“爱”,来自于从小到大、刻入骨髓的宗教文化的熏陶,即博爱;来自于美利坚民族形成过程中,吸纳的法国启蒙思想:博爱、民主、平等。这种爱,是深刻、广泛、细腻、自然而然的;这种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令人难以忘怀的;这种爱,成为师生关系中最温暖人心的部分,是对学生人格、个性、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尊重,使美国的基础教育成为名副其实的“爱的教育”。而中国的“爱”的教育则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对于基础教育学段的孩子来说这些内容都是晦涩难懂、难以理解的,因而如何把“爱”教给孩子,的确是我国基础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跨文化沟通的方法(二)学校和班级文化落在实处
美国学校的硬件建设充分体现杜威的实用主义,一些加州的中小学都是“五无”学校:无校门、无保安、无围墙、无标志性建筑、无题字。但当我们一走进校园,走进班级,马上就被现代的、浓郁的文化氛围所感染。教师的办公室就在教室的角落。办公桌虽有些零乱,但非常具有个性与特色,上面摆放着家人的照片或喜爱的东西。教室内墙上挂的是学生的各种作品、班规班训、名言警句。教室里一般会有三五台电脑以供师生随时上网查找资料。在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形式主义的东西,最主要的特色是“实”。因此,在我们忙于制定各种各样的班级规章制度的同时是否也可以注重一下班级文化建设,使之更加温馨、充满家的味道。这样,可以让我们的学生不再惧怕、厌烦来到班级,而是变被动为主动,使他们由主观意愿投入到一天的学习生活当中去。
跨文化沟通的方法(三)鼓励学生自信、自主、个性、创新
在课堂上,听到美国教师用得最多的词语是:“Very good”“Good job”“Excellent”“Wonderful”等等。教师经常在每个细节和环节上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程设置上,学校设立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与爱好选择必修课以外的课程。学校针对学有余力或是有学习困难等不同程度的学生,开设了相应的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欢迎学生有不同的判断与见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问,明确提出培养“善于提问题”的学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支持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等,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受益匪浅,他们的思维往往会显得更加开阔。尤其是在注重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今天,这种教育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与发展。这也就是美国诞生了许多世界闻名的企业、学者、科学家以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吧。
从新中国建立到1972年为止,大约只有1500名美国人曾到中国旅行,而今每年来华旅行的美国游客超过80万,两国间已有140多个省州、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30年前,中美两国没有来自对方的留学生,现在则已有18万中国大陆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在美学习或工作过,在读留学生达6万余人;每年约有3000名美国学生在中国求学。
因而,更多优秀的教学思想也流入了我国,“建构主义”等教学思想也成为了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后较为主流的思想。我国也在美国建立了多所孔子学院,向那些对我们这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国充满憧憬的学生介绍我们的知识,美国的留学生们也在一次次留学生表演赛中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有些的学习成果,可以说这对于中美双方来说都是有所裨益的。我国应该乘着中美文化交流的东风,将东方的教育思想(新儒学思想)的精髓与西方教学思想中的精华相结合,改革课堂及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优秀创新性人才。
② 跨文化沟通技巧
沟通,说到底是一门妥协的艺术。沟通一般总是以相互妥协而告终,而反映在沟通语言上则是以措辞折中为特色。下面我整理了跨 文化 沟通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跨文化沟通技巧1、-怎样排除跨文化沟通中的障碍:
如何消除跨文化沟通中的障碍?磊石跨文化教会您首先要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承认文化差异的存在,保持积极的沟通心态。这是进行有效跨文化沟通的一种基本要求。只有端正态度,尽量使不同文化相融合,才能促进沟通双方的沟通与协作,减少由于文化冲突所带来的组织关系的失谐。因此,在沟通之前沟通双方应该先了解对方文化与自己所在文化存在的各方面的差异,做好相关的准备。在沟通不定期程中,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在沟通结束后要进行 经验 总结 ,尽力找出沟通规律。同时在沟通过程要注意做到既要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又不侵犯对方的文化。承认文化差异性的存在,要对沟通对方的文化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要以自己标准和行为习惯去衡量对方,更不能忽视别人的价值观而强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加在别人头上。要记住任何霸权主义的行为都不会得到别人的欢迎这一真理。其次,在培养跨文化的理解能力。进行跨文化培训。文化是隐含的,大多数人并没有确切地意识到他们的民族文化是如何塑造他们的,因此对任何民族文化差异的了解通常都是不容易的。企业进行跨国经营,进入别的国家或地区时,要减少跨文化带来的矛盾和冲突,除了采用和当地人进行交流的方式外,还要尽量去了解当地人的 思维方式 和行事习惯。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企业可以事先聘请专家对组织内部人员进行当地文化背景的讲授,通过培训使他们避免只站在自己文化的立场对别人的言行进行理解和评价。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对方异国文化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减少偏见和歧视。
在合资公司和企业中要消除跨文化沟通的障碍,首先实施本土化策略,加强与当地社会文化的融合,减少当地社会对外来资本的危机情绪。其次实施多元化文化相容策略,刻意模糊文化中最容易导致冲突的部分,保存其比较平淡和微不足道的部分,从而减少"文化摩擦"。在一个员工文化背景众多的企业内,有必要建立一种新的、共同的价值观,前提是要对各种文化以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各种文化的结合点,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慢慢建立起统一的价值观。同时对员工进行跨文化培训,加强他们的文化适应能力,避免在异文化交际中的"自我休克"。
跨文化沟通技巧2、跨文化视角的多元文化下沟通技巧
在管理概念里,沟通能力属于 领导力 的范畴。沟通能力包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激励他人能力、说服能力、号召力、团队精神等等,是软技能。在西方,跨文化沟通已成为一门跨领域的新学科,也是世界一流国际商学院的必修课。
在国际商务交往中,仅仅懂得外语是不够的,还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接受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成功的国际化人才应该做到在任何文化环境中能够游刃有余。
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无处不在,很难有统一的定义。根据世界着名跨文化培训与管理专家GeertHofstede的定义,文化是一个人群的成员赖以区别于另一人群成员的共同思维方式,文化包括价值体系,价值观是文化的基石。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文化,Hofstede把文化比喻成一个洋葱,有很多层。最外表的一层称象征物(Symbols),如服装、语言、建筑物等等,人的肉眼能够很容易看见;第二层是英雄人物性格(Heroes),在一种文化里,人们所崇拜英雄的性格多多少少代表了此文化里大多数人的性格,因此,了解英雄的性格,很大程度上也就了解英雄所在文化的民族性格;第三层是礼仪(Rituals),礼仪是每种文化里对待人和自然的独特表示方式,如中国文化中,主要场合吃饭时的位置安排,很有讲究,又比如日本人的鞠躬和进门脱鞋;最里面的一层是价值观(Values),指人们相信什么是真、善、美的抽象观念,也是文化中最深邃,最难理解的部分。
各国价值观和准则的差异,造成各国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不同。在国际商务中,这些差异很容易导致交往双方的误解。公司经理人由于不了解 其它 文化,造成了不胜枚举的笑话和大错特错的事例。美国着名国际商务学者DavidRicks,把大公司在国际商务中由于对它国文化不了解而酿成失败的事例编成《国际商务误区》(InternationalBusinessBlunders)一书,这些失败和教训大部分都是因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不了解他国文化和具体国情造成的。目前,他的书还在不断加厚。
跨文化沟通技巧相关 文章 :
1. 沟通技巧学习心得1500字
2.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3. 跨文化商务谈判技巧
4. 怎样提升非语言沟通能力
5.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沟通礼仪
6. 领导如何提高沟通能力
7. 跨文化商务谈判案例
8. 跨文化的商务谈判
9. 商务沟通与谈判策略
③ 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怎样加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沟通
1.对于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文化交流、吸收、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吸收外国有益成果。要以熔铸百家的胸怀和科学分析的态度。同时必须取长补短,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认同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3.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反对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
④ 文化差异解决方法
文化差异解决方法
①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克服自己的不安和焦虑;
②消除误解,尽量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
③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
④不采取防卫心态,多关注他
⑥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格习惯;
⑦探索有效的沟通技巧;
⑧在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⑤ 我们应该怎么化解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尴尬矛盾或者冲突
首先,要互相尊重彼此的文化,这是最重要的,因为文化本身没有贵贱及对错之分。如果你发自内心的尊重另一种文化,冲突自然会钝化一些。
其次,以尽可能平和、诚恳的态度让对方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
再次,给彼此一些空间坚持自己所信仰的文化。没有必要必须有一方妥协。
最好的方式是,各方都做出一些让步,在彼此包容和妥协中力求和谐。
文化冲突的根源在于彼此缺乏了解,如何克服?
第一,要充分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
第二,要充分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
第三,要充分沟通,凡是有矛盾的地方,只要沟通到位,也不是不能解决的;
第四,多采取宽松活动以及严肃会议制度相结合
在管理文化冲突的方式中,
首先是预防性举措,即需求文化基因相类似的合作方或者外部人才,从而将文化层面的冲突可能性主动降低;
其次是主动干预,即对于文化状态有所冲突的外部人才,明确告知企业自身的文化内涵,让外部人才清楚了解企业的价值导向、判断准则等,同时结合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容错空间,让外部人才逐步适应企业自身文化。
⑥ 简述如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1.培养跨文化意识。具体来说就是导入要进行跨文化沟通对象的文化要素,树立文化差异的意识。在有了这个意识的基础上,要主动地学习对方的语言、句式、文化,联系听说能力,以便更好地与对方进行沟通。有了语言的基础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比较沟通对象的文化与自己母文化的差异,提高对异文化差异的察觉。
2.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情景(通常可以与熟悉目标文化的人员进行拍档),加强语言实践,强化文化差异性的适应能力。
3.正确对待文化差异,这其中包含了两个认知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正确地意识承认有文化差异的存在。第二个层次是正确地对待文化的差异,积极的学习、适应、包容它。这一个过程要注意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既不能有霸权文化意识,也不可以有自卑意识。文化与国家或者地区的强弱并没有必要的联系。
4.熟悉掌握沟通的技巧。在语言沟通中,要注意口语交流和书面沟通的不同层面的不同作用。在与对方进行语言沟通的时候,要给足够停顿的时间给对方和自己进行语言交换。此外还有注意在沟通时,不能先假设对方已经理解,反而应该先假设对方不能理解你的意思,通过不断的检查来估计对方对你的话语的理解能力。
5.培养非语言的沟通技巧。在进行跨文化沟通的时候应该要留意对方的身体语言。我们可以借助观察对方的手势,面部表情等身体语言来了解他的意图;另外我们也要熟悉地使用身体语言,一方面可以运用身体语言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意思弥补语言沟通的障碍,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有歧义的身体语言的出现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例如手势。
⑦ 国际商务谈判中,都有什么应对文化差异的策略
在日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许多商业谈判是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的。这个时候,仅仅掌握一门外语是不够的,还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接受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世界似乎越来越像一个大家庭,但事实上,由于文化差异,不同国家的人仍有许多分歧。他们用不同的眼光和不同的立场看待世界,他们对贸易目标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把自己的假设、想象、偏见和其他文化特征带入商务谈判。
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基于不同的文化基本逻辑的普遍差异。例如,汉字是基于语言发展的象形文字,因此,单字的意思和一句话的意思都可以独立表达,而西方语言是符号,语音符号组合成的逻辑语言,所以,西方语言是执着的逻辑,我们表达时,讲究 "因为... 所以 "的逻辑表达,对方才能真正理解,从而避免产生歧义。
⑧ 文化上如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沟通交流答案
大多数人之间都存在文化差异吧,就自己和父母,文化程度大部分都不同。怎么沟通交流?其实很简单,用心就行。文化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素质,顶多就是学的专业知识相对多一点而已。知识范围广的人多一点耐心和包容,自然能沟通。就像我们小时候,什么都不会,不也是父母老师慢慢教的吗。虽然沟通不是要谁教谁,但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应该不会不耐烦,不会觉得别人更笨什么的,自然能沟通了。如果说,认为自己文化不高,没办法跟别人交流,那么也不是文化的问题,应该是自己有点自卑吧,其实没什么的,不懂不会就多听多学。人一生都在不断的学习,关键看你自己心里怎么想,希望得到怎样的结果,自然而然知道该怎么去做了。望采纳
⑨ 文化差异下的沟通方式
社交媒介的日益壮大为我们了解全球各地文化提供了快速通道。通过这条通道,我们接触到了不一样的国家以及它们的文化,但是,我们认知上的进步还跟不上社交媒介的发展,所以在交流过程中难免会因为文化差异引起一些摩擦或冲突。那么文化究竟影响了哪些沟通因素?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可能发生的冲突?我想通过一本书来与大家讨论这些问题。
由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合作编写的《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堪称社交沟通大字典,作者从沟通者自身、沟通者以外的信息及关系的演变出发,详细地探讨了各种因素对沟通产生的影响。
这是我第二次阅读这本书,此次阅读中我发现作者在书中不断地强调文化对沟通的影响。作者从沟通的各个因素切入,如:知觉因素、情绪因素、语言因素、亲密关系因素等,客观地阐述了文化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1.对知觉的影响
知觉,即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是与自我有关的沟通因素。我们如何与他人交流事物或想法,知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知觉与我们从小生活的环境、经历、文化教育息息相关,知觉差异会导致沟通的不同走向。
对东方文化来说,我们从小就受到“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等思想观念的影响,所以我们认为沉默也是一种沟通方式。然而对于西方文化来说,他们喜欢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认为沉默带有负面价值,不提倡沉默这种方式。这导致了西方人认为我们东方人木讷、呆板、不好相处,而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开放、太直接、情商低。
2.对情绪的影响
情绪也是与自我有关的沟通因素,正面的情绪会营造轻松、愉悦的沟通氛围,而负面的情绪会营造紧张、压抑的沟通氛围甚至引起冲突。
个人主义文化与集体主义文化 表达情绪的方式不同。集体主义文化,如中国、日本,是以集体的利益为先。个人情感在集体利益面前都要放一边,不允许表达有可能扰乱群体成员关系的负面情绪。而个人主义文化,如美国、加拿大,比较注重目标、权利和个人需求。这种现象导致了以集体主义为主的人视以个人主义为主的人比较随便,过度流露自己的情感;而以个人主义为主的人视以集体主义为主的人不够坦率真诚。
3.对语言的影响
我们都清楚语言对沟通的重要性。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语言形式,所以沟通方式也不尽相同。其差异体现在直接或间接、详尽与简洁、正式与非正式等语言形式上。
1)直接或间接
语言形式在直接程度上的变化体现在 低语境文化和高语境文化 上。低语境文化,如北美文化,重视直接、高效地表达,不喜欢拐弯抹角;而高语境文化,如亚洲文化,则比较含蓄,会维护对方的面子,讲求说话的艺术。
2)详尽或简洁
语言形式还会在详尽和简洁程度上带来的差异。书中举了一个阿拉伯人的例子:“激烈的主张和夸张的言谈,是阿拉伯语一个常见的特征,但听在说英语的人耳里,会觉得很荒谬。”简洁表达的极致体现就是前面提到的沉默的语言,这种表达形式估计会让健谈民族很受挫折。
3)正式与非正式
第3种差异体现在正式与非正式的表达形式上。亚洲文化强调长幼尊卑,尤其是韩国,韩国人在对待长者与下位者的行为处事上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们刚见面就要询问对方的年龄以分清长幼。我们看美剧也知道,美国很重视自我意识,所以对待长辈、上司就像朋友般相处。而这种行为在韩国人看来就显得粗野不礼貌。
4.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一段关系的亲密程度会影响沟通的形式。我们与家人、爱人、朋友相处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沟通方式也要分关系。
而不同的文化也有各自对亲密关系的看法。 集体主义文化 的成员特别重视集体的利益,秉承着“家丑不外扬”的则准,在群体外人面前保持着有距离感的待人接物。就好比我们公司办公室,表面上大家都是其乐融融,实际上私底下建了好多个群悄悄联络。而注重个人感受的 个人主义文化 的成员,如美国,则恰恰相反,他们与陌生人表现得更加亲密,也愿意交流更多的私人信息,这也是典型的“鸡尾酒派对健谈家”。
面对不同的文化带来地沟通上的差异,如果我们不能理性地判断其中包含的文化因素,很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1.刻板印象
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看待文化差异可能会形成刻板印象 ,即为了支持自己不准确的信念,我们通常会搜刮一些孤立单一的事件或行为作为例证。
就从近的说,我们身边的也存在次文化差异,即南北文化差异。南方人对北方人的固有印象是豪迈、粗线条还不爱洗澡。反之,北方人对南方人的刻板印象是不大气、小心思多等。在这种认知模式下,我们容易把这些印象通用在每一个北方人或南方人身上,形成刻板印象。两方的这种刻板印象,引起了不少南北双方的冲突,甚至有些互不对付,这些冲突也体现在社交网络上的口水战中。
2.阅读体验
阅读也是一种沟通形式,借助书籍了解各民族文化。我在读外国文学作品时,常常会感到困惑。为什么明明两三句对话就可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却要像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写个几页篇幅的对话,啰啰嗦嗦的,读起来冗长乏味。在这种情况下,我容易质疑作品的水准或是翻译者的水平,很可能就中途放弃阅读。
如果不考虑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我们读一些外国文学作品时就会缺少代入感,可能也就错过了作者表达的思想内涵。
3.对思维的影响
理论学家提出了 语言相对主义 的概念,指出一个文化的世界观是被属于这个文化的语言使用者所塑造和反映出来的。
我以前学英语笔译,发现中文与英文的语序有很大的差异。英语的语序是把评论性描述或重要的事情放在句首,开门见山、一语破的地表达。中文的语序是先讲次要的事情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后面,所以更加注重全局观。
比如:It's important for me to get there before Friday .
对我来说在周五之前赶到那里是很重要的。
语序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文化在看待客观事物上的差异,即思维模式的差异。这会影响我们在生活中的行为处事,尤其在沟通上,如果不考虑文化因素,可能会带来相应的困扰。如,我们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主体性比较强,沟通时会先解释自己的行为再描述事情;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讲求事实论据,注重客观性。这会导致沟通时出现一定程度的情感差异和偏见。
1.保持同理心
我们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所以很难认同一些不一样的文化。而同理心是指如同对方那样去感受与经验对方的处境,这是很重要的一种沟通能力,甚至被认为是一个人“社交智力”的本质。
当然,同理心并不是要求我们必须认同他人的观念和思想,而是尽可能地从多个角度理解他人的言行,更好地理解不一样的世界,让社交沟通更顺畅。
2.学会控制情绪,少用评价性言论
当文化差异已经造成了沟通上的困境,我们要做的是承认差异的存在,并且控制自己的情绪,尽可能避免防卫性的回应,让沟通不再恶化。
首先,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双方思维模式上的差异;其次,理性区分对方话语中的事实部分与评价性部分,对于事实部分我们可以接受但不代表认同;最后,尽量用描述性和保留面子的方法来和对方继续谈话,分享我们的看法和感受。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而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当沟通演变成防卫性地回应,不过是在彼此伤害,沟通也就变得毫无意义。
3.合作解决
沟通是双方的,沟通模式是沟通者双方共同造成的。所以当问题或者冲突已经出现时,我们应该使用合作模式来解决它们。比如:双方冷静后再次安排沟通;双方各退一步采用双赢的方法,商议解决之道等。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客观地阐述了文化是如何影响沟通的各个因素。只要存在文化差异,沟通的问题就会存在,我们不能忽视这些问题也不用害怕接触它们。在全球统一化的今天,社交网络与旅游业日益发展,文化引起的沟通差异正在逐渐减少,这也是大势所趋。沟通是门艺术,文化的差异不会成为全球沟通的长期阻碍。
⑩ 如何面对文化差异
1、在人文交流中,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各国应根据本国、本民族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反对照搬外来文化,也反对全盘否定外来文化、“封闭主义”。
3、对待文化差异,不应该是排斥,而应该是沟通,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4、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5、在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要迷失自己,不能失去自身的独特性,而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对于外来文化,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0)文化维度差异如何靠沟通解决扩展阅读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人们对于不确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情境,都会感到面对的是一种威胁,从而总是试图加以防止。防止的方法很多,例如提供更大的职业稳定性,订立更多的正规条令,不允许出现越轨的思想和行为,追求绝对真实的东西,努力获得专门的知识等等。
不同民族、国家或地区,防止不确定性的迫切程度是不一样的。相对而言,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低的社会当中,人们普遍有一种安全感,倾向于放松的生活态度和鼓励冒险的倾向。而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高的社会当中,人们则普遍有一种高度的紧迫感和进取心,因而易形成一种努力工作的内心冲动。
例如,日本是不确定性避免程度较高的社会,因而在日本,“全面质量管理”这一员工广泛参与的管理形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终身雇佣制”也得到了很好的推行。与此相反,美国是不确定性避免程度低的社会,同样的人本主义政策在美国企业中则不一定行得通,比如在日本推行良好的“全面质量管理”,在美国却几乎没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