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西婺源为什么传承的徽文化
婺源建县的历史有1200多年,原属歙州、徽州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之一。1912年直属安徽省,1934年划归江西省,1947年划回安徽,1949年又划归江西,现属江西省上饶市管辖。
婺源的文化风俗、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 徽文化的形成,主要得力于外来移民,这些移民来源于为躲避战乱而迁徙来到徽州的难民,也包括在这 徽州人家
里做官或喜爱这里山水的人。随着移民涌入和自然增长,当地人口在唐末至北宋的两百多年间大量增加,山多田少的徽州难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于是在南宋之后,徽州人逐渐外出经商,并逐渐发展成着名商帮——徽商。徽商将经商利润的一部分用来作为继续经营的资本,另一部分带回徽州,用来购田地、建造房屋,注重教育,培养子弟读书做官。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使各种文化要素较之其他地区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从而使徽文化走向了繁荣和辉煌。徽州有着大量的物质文化遗存,许多古村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直观的标本,不仅是旅游和经济资源,而且也能让人从中领略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徽文化正是以历史上的古徽州一府六县为核心,借助徽商的经济实力,并以商业移民的方式扩展、辐射到其他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现象。 而婺源无论是语言文化还是商贸联系都成了古徽州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比如: 婺源的经济作物中历来以茶叶为主,所生产的绿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旧有“祁红婺绿”之称。祁红,是指祁门及周边地区所产的红茶,婺绿则是婺源的绿茶,而祁门婺源都属古徽州管辖。 婺源产砚台,名曰龙尾砚;实际上,我国四大名砚之一是歙砚,其原料就产在婺源的龙尾山,和婺源的龙尾砚同出一辙,而歙砚的产地歙县是古徽州及其前身歙州的历代州治府治所在。 婺源的徽商和徽州其他各县的徽商一样,也都是新安商人的组成部分。
人文环境
徽剧、傩舞为地方剧种[1]。第二次海内革命战役时期是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之一。鄣山有皖浙赣省委旧址。名胜古迹有灵岩洞群、彩虹桥、龙天塔,李坑、思溪、理坑、延村等明清建筑群。南宋学者朱熹,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着名人物的祖籍均在婺源。 婺源自古文风鼎盛,人杰地灵,自宋至清,出进士552人,历朝仕宦2665人,着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婺源博物馆有馆藏文物万余件,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誉;傩舞、茶道、抬阁等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彩;历代名人遗迹和明清徽派古建遍布乡野。全县有1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3处,2个古村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婺源生态优美,物产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2%,荷包红鱼、绿茶、龙尾砚、江湾雪梨是婺源红、绿、黑、白“四色”特产,久负盛名。婺源有世界濒临绝迹鸟种——黄喉噪鹛,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鸳鸯湖,每年冬天有2000多对鸳鸯来到这里越冬,有华夏第一高瀑——大鄣山瀑布。
传统礼仪
自古以来,婺源就是礼仪之邦,民风俭朴,讲究坐不争上,食不争多,行不争先的“三不”礼节;与人交往,诚信为上;与人交谈,书往往来,对人尊呼,对已谦称;入私塾学馆,尊师为父。 对长辈按辈份称呼,平辈间称哥称嫂或直呼其名。对店主称老板、老板嫂(娘),对雇员、工匠称师傅。对有学识的人称先生。对老人称婆称公。邻里之间,有带小孩名称呼某家爸、某家*的。本县民间,向来聚族而居。族人人相见按字辈称呼,虽年高而辈分低者,仍称哥道弟,平辈之间直呼乳名。已婚妇女对男家长辈或平辈,随子女称呼,如夫兄称伯,夫弟称叔,夫嫂称伯母,夫弟称叔母;对丈夫父母称公婆;对丈夫叔伯夫妇及祖辈称叔公、叔婆、伯公、伯婆,太公、太婆。亲族以外冠以对方男子名讳,老者呼某某公,某某婆,中年者呼某伯、某伯母,某叔、某婶。家长对孩子自幼教会称呼。 旧时,祭祖、敬神、拜年、祝寿、新婚拜堂、幼辈拜会长辈、下级拜会上级均行跪拜礼。平辈相见,男子以抱拳作揖为礼,女搭手躬腰道“福”。 来客要请坐、奉茶、敬烟。为到家中的客人斟茶不能满,而酒是要斟满的,有“浅茶满酒”或“七分茶八分酒”之说。乡间待客更为热情,多以煮荷包蛋或以鸡蛋煮面条招待。客人进餐,小孩不得入座挟菜。给客人端茶、送饭须双手捧献。客人告辞须加挽留,告别时须送客出门,并招呼“慢走”、“有空来嬉”。路遇外乡熟人,要招呼回家吃饭。
2. 婺源有什么好玩的
婺源风光
婺源景点:
思溪村、大鄣山、萧江宗祠、萧江源、长溪村、汪口、龙天宝塔、黄村经义堂、虎滩漂流、虹关、赋春古城、凤游山、丛溪漂流、阳春古戏台、延村、洪村、婺源五龙山、婺源博物馆、文公山、灵岩洞森林公园、庆源。
婺源风光秀美,山清水秀,春季的油菜花更是令人向往。每年3月上旬至4月中下旬,是婺源油菜花开最美的时候。
思溪村
婺源美食
婺源自古属徽州府一府六县之一,其饮食文化承袭了徽菜的传统,以粉蒸、清蒸和糊菜为鲜明特色。婺源主要名菜有:蹄包、干鱼、粉蒸肉、糊豆腐、李坑撰肉、糖醋鹅颈、荷包红鲤鱼、野蕨菜、土鸡汤等,此外还有蒸汽糕、灰汁果、木心果、野艾果等特色小吃,可以令你一饱口福。
婺源购物
婺源以山川秀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贤俊众多而盛行于世。婺源的四色特产非常有名,所谓四色,就是指红、绿、黑、白四种颜色,分别指代婺源特有的红色荷包鲤鱼,驰名中外的江西绿茶“婺绿”,丹青垂爱的黑色龙尾砚,个大肉脆雪白甜梨。荷包红鲤鱼其色彩红艳,头小尾短,背高腹圆,型似荷包,故名荷包红鲤鱼,已列为国宴之珍。婺源绿茶以“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着称,婺源茗眉为其中的上品。江湾雪梨果白如雪而得名,尤以“西降坞”为最,皮薄肉细,核小汁多,是果中上品。龙尾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宋代大诗人苏轼曾冠以“涩不留笔,滑不拒墨,厚而坚,朴而重”之美称。此外还有清华婺酒、珍珠液酒、猕猴桃、香菇、酒糟鱼等,也是婺源家喻户晓的土特产品。另外甲路雨伞也是清新典雅、傩面粗犷淳朴,具有很强的婺源特色。
婺源娱乐
婺源的民间娱乐众多,且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如傩舞、徽剧、地戏等。较为着名的娱乐场所有婺源古代民间民俗展览馆、青莲茶庄、婺源鼓吹堂等。 婺源娱乐项目: 婺源傩舞: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
婺源特色
婺源三雕
婺源“三雕”艺术主要附着于徽州“古建三绝”(古民居、古祠堂、石牌坊)身上,为砖、石、木三种民间雕刻艺术的总称。
婺源四古
一古——古建筑:婺源古代属于徽州所辖,所以这里的民风民俗与现在的皖南地区非常接近,保留了大批古朴典雅的徽派古建筑,古祠堂、官邸、民居、书斋、戏台、廊桥、亭阁、宝塔等遍布全县。那些白色的房屋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显得宁静而幽雅。李坑、延村、思溪、桃溪等明清民居群被建筑学家称为“古建筑博物馆”。
二古——古溶洞:位于灵岩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灵岩石窟群有大小溶洞36个,洞内泉潭参差错落,有数百个上佳景点。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到过此洞,至今仍保留着“岳飞游此”、“吴徽朱熹”等题词2000多处,为国内罕见。
三古——古树:遍布乡野的名木古树,为婺源又增添一份古韵。汉代的苦槠、隋朝的银杏、唐代的香樟、北宋的紫薇、南宋的牡丹、明代的香榧以及其他历时千余年的红豆杉、楠木、柳杉、罗汉松、刨花楠、黄檀至今仍然长得亭亭盖盖。婺源的古树中,最有名的是被称为“江南第一樟”的虹关古樟和朱熹亲手栽植的巨杉。
四古——古文化:婺源是理学大师朱熹的故里,还出过文学家朱弁、皖派篆刻创始人何震、朴学家江永、铁路专家詹天佑等名人。据史书记载:从宋至清,婺源全县考取进士的有550人,出任仕宦者2665人,到明清朝更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事。县中文人学士的着作达3100多部,其中172部计1487卷被选入《四库全书》,所以有“书乡”之誉。
歙砚,因砚石产于婺源县溪头乡的龙尾山而又名龙尾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婺源县位于赣东北(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北部。婺源为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即为徽饶古道必经之地。婺源东西分别与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景德镇毗邻,南隔铜都上饶德兴市与世界自然遗产“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相望,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和国家历史名城古徽州首府歙县。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
交通
长途汽车:衢州长途汽车站(到衢州火车站后可以花5块钱乘面包车到长途汽车站),一天有4班车到婺源,4.5个小时即可到达。发车时间分别是6:00、9:30、11:00、12:30。
外省直达婺源客车车况:浙江衢州 、浙江开化、浙江义乌、浙江宁波、杭州、绍兴、东阳、温州、乐清、上海、安徽黄山、安徽合肥、安徽黟县、湖北武汉(季节性开通)
南昌中转站:南昌江西省省会,全国各地直达飞机和火车交通都比较便利。目前南昌青山湖客运站至婺源有汽车直达,每天4班,行程一般在三个半小时左右。(北方、偏北的华东省区坐火车、飞机的游客注意)
上饶中转站:婺源属于上饶市,可先乘坐火车抵达上饶,上饶达到婺源的直达汽车比较便利,每半小时就有一辆,车程大概在四小时左右。(广东珠三角方向的游客注意)
景德镇中转站:景德镇距离婺源比较近的一个城市,两地直达客车发车频率很高。客车全程40分钟高速到达婺源。(北京、深圳、上海坐飞机游客注意)
黄山中转站:以黄山为中转站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此地有机场及火车站、客运站。您可以在黄山客运站坐车直到婺源,全程高速1小时左右,交通很便利。(北京、成都、上海、深圳、重庆、西安、厦门的游客注意)
自驾租车:自驾游的朋友请注意:从外省自驾到婺源有两个方向,一条是黄山方向,一条是南昌方向。都是全程高速。
飞机:婺源周边1个小时车程内有三个机场:黄山机场、景德镇机场、衢州机场。
火车:婺源到浙江衢州150公里;到江西上饶170公里、到景德镇80公里;到黄山120公里。
北京、南京方向的游客可在皖赣线黄山站下车,转乘汽车前往;
福建方向的游客从景德镇乘汽车前往;
上海方向的游客可乘浙赣线至浙江衢州下车,转乘汽车前往。亦可先乘火车到景德镇再转汽车前往(景德镇到婺源85公里)。
北线的清华:每天早晨6:30~17:40,20分钟一趟往返县城。可辐射大鄣山、古坦灵岩洞、沱川理坑、浙源虹关等地。
东线的江湾:与县城间的交通十分方便,可接东线的晓起,溪头、大畈、段莘。
西线的赋春:与县城交通便利,可接西线的许村、镇头、甲路。
旅途中随时观赏、游玩,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安全:坐摩的一定要叮嘱司机注意行车安全,特别是在好路上,反而容易出事。
2、卫生:婺源有许多沙土公路,一天下来大多满身尘土,要有心理准备。
3、体力:坐一天摩的下来是很辛苦的,要有一定的体力与精力。
4、价格:包摩的一般60~80元/天,黄金周期间80~100元左右。还价时尽量控制在100元。
5、其他:如路上车子出问题的修车费、午餐费等,一定要事先说好,以免纠纷。
图片来源:艺龙-独行侠H、独往者
3. 婺源元宵节习俗
婺源元宵节传统民俗活动是舞龙灯。
婺源的各个村落都迎板龙灯,在婺源话中,“灯”与“丁”同音,有着祝愿人丁兴旺、庆贺吉祥如意之意。
正月十三,是起灯的日子,婺源民间的乡村,都会抬着板龙灯出巡祈福。正月十八是圆灯,这天舞龙灯的方式与其他二日舞的方式不同(正月十三与正月十五)。
各个舞龙队会极限发挥,等到龙灯结束后,各自会扛着自己的板凳龙灯往家里跑,谁第一个跑到家谁来年一定添"灯"(即添了)。这一天之后,春节就算过完了,农民们就要做春耕的准备工作了。
4. 婺源古镇的人文简介
据《赣东北方言调查研究》一书记载,婺源是江西重要的徽语区之一(另有两处是德兴和浮梁)。婺源古属吴中楚尾,正式建制于唐开元28年(公元740年),分休宁县(今隶安徽省)和乐平县之地而置,长期属歙州(后相继改为徽州、徽州路、徽州府),民国时属安徽省,1935年后改属江西。但是,1947年-1949年又一度划归安徽。因此,自公元720年至今,婺源方言已流传了1200多年,是江西地区流传较为久远的方言之一。
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婺源,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江南曲阜”和“书乡”。由宋而下,文风愈显强劲,有仕宦2665人,着作3100多部,选入《四库全书》172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百代文气造传世名流,文学家朱弁,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大师朱熹,明篆刻家何震,清经学家江永,科学家齐彦槐,铁路之父詹天佑,现代医学家程门雪,都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悠久的历史,让婺源方言保持了古朴儒雅的特点。如人们熟知东司、出恭、承让、大小乔、没者也、有亦无、不对榫等极富历史文化内涵的词语,在婺源方言中运用极为广泛。此外,婺源方言对“之”字的理解与用法特别接近古汉语。“之”用在句末,作语气助词,表示已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如“吃之,去(ké)之、没(mé)之”。这种用法,在婺源东部方言中,同样适用于“兮”,如“吃兮、去兮、没兮”。此外,古汉语中不常见的“相”代第一人称的情况,在婺源方言中也可以找到,如“相帮”(帮我一把)。
除了古老之外,婺源方言还有富有节奏、感染力强等特点。如表示程度加强的“甜津津”(音zěn)、“苦醨醨”(音lí)、“稠搅搅”、“稀淌淌”、“细珍珍”、“粗蒿蒿”、“慢偷偷”、“急熊熊”、“松哈哈”、“紧扎扎”、“香喷喷”、“臭哄哄”(音hèng)、“乌兮兮”(音xì)、“绿翡翡”(音fì)、“穷岌岌”、“死没没”……念起来,很亲切,这种方言的特色是普通话所不及的。
全县面积2947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境内山多地少,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与庄园”之称。这里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7度,年降水量为1821毫米。
此外,婺源的民间艺术也十分富有,典雅的徽剧是京剧的源流之一,古朴的傩舞被称为“古典舞蹈活化石”,甲路抬阁艺术享有“中华一绝”的美名,独具韵致的茶艺表演风姿迷人......婺源博物馆,馆藏之多,品位之高,国内罕见,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称。
5. 婺源有什麽特色
江西婺源当地民俗特色介绍:
婺源当地民俗特色-婺源四色
婺源以山川秀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贤俊众多而盛行于世。婺源的四色特产非常有名,所谓四色,就是指红、绿、黑、白四种颜色,分别指代婺源特有的红色荷包鲤鱼,驰名中外的江西绿茶“婺绿”,丹青垂爱的黑色龙尾砚,个大肉脆雪白甜梨。
红色——荷包红鲤鱼 :明代开始在婺源民间选育繁衍,因当地的水质优良、气候适宜,逐渐形成了一种特异品种。其色彩红艳,头小尾短,背高腹圆,型似荷包,故名荷包红鲤鱼。该鱼营养丰富、肉嫩汤鲜,是食用、药用、观赏俱佳的国家级优良淡水鱼种,已列为国宴之珍。
绿色──婺源绿茶 :婺源是中国绿茶之乡,千百年来,“婺绿”以“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的特点而着称于世,早在唐代婺源就已成为“绿丛遍山野,户户飘茶香”的着名茶区。婺源茗眉是婺源绿茶中的上品,它的外形弯曲似眉,翠绿紧结,银毫披露;味道鲜爽甘醇。
黑色──龙尾砚 :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有12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砚国名珠”、“文房瑰宝”。龙尾砚以取龙尾山的石料制作而得名,砚品繁多,制作精细,风格高雅,历朝皆为贡品,以“声如铜、色为铁、性坚滑、善凝墨”而闻名。宋朝诗人苏轼曾冠以“涩不留笔,滑不拒墨,厚而坚,朴而重”之美称。
白色——江湾雪梨::产地江湾,果白如雪而得名。《婺源县志》载:明代,婺人从歙县丁字桥引进梨苗,与当地野生棠梨嫁接,并以油渍纸为袋将果逐个包封,成熟时果雪白,有西降坞、六月雪、白梨、苏梨等品种。其中尤以“西降坞”为最,皮薄肉细,核小汁多,脆嫩爽口,味美香甜,是果中上品。
婺源当地民俗特色-婺源四古
一古——古建筑
婺源古代属于徽州所辖,所以这里的民风民俗与现在的皖南地区非常接近,保留了大批古朴典雅的徽派古建筑,古祠堂、官邸、民居、书斋、戏台、廊桥、亭阁、宝塔等遍布全县。
那些白色的房屋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显得宁静而幽雅。李坑、延村、思溪、桃溪等明清民居群被建筑学家称为“古建筑博物馆”。
二古——古溶洞
位于灵岩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灵岩石窟群有大小溶洞36个,洞内泉潭参差错落,有数百个上佳景点。
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到过此洞,至今仍保留着“岳飞游此”、“吴徽朱熹”等题词2000多处,为国内罕见。
三古——古树
遍布乡野的名木古树,为婺源又增添一份古韵。
汉代的苦槠、隋朝的银杏、唐代的香樟、北宋的紫薇、南宋的牡丹、明代的香榧以及其他历时千余年的红豆杉、楠木、柳杉、罗汉松、刨花楠、黄檀至今仍然长得亭亭盖盖。婺源的古树中,最有名的是被称为“江南第一樟”的虹关古樟和朱熹亲手栽植的巨杉。
四古——古文化
婺源是理学大师朱熹的故里,还出过文学家朱弁、皖派篆刻创始人何震、朴学家江永、铁路专家詹天佑等名人。
据史书记载:从宋至清,婺源全县考取进士的有550人,出任仕宦者2665人,到明清朝更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事。县中文人学士的着作达3100多部,其中172部计1487卷被选入《四库全书》,所以有“书乡”之誉。
婺源当地民俗特色-油菜花海
江西婺源,被世人称之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古老的城镇建筑和农村面貌让人感受到的是淳朴且充满自然的气息,漫步于乡村的石板路,穿过溪河的石拱桥,油菜花盛开于徽式农舍间中。每年的三、四月份,就是婺源油菜花飘香的时节,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齐齐盛放的时候是这里一年中最美的时光。
不同于其他很多地方的油菜花,婺源的油菜花有另一种意韵:群山如抱,蓝天碧水,在葱茏的绿色掩映中,粉墙黛瓦的徽州民居鳞次栉比,一个个古老村落点缀在广阔的油菜花丛中,争相辉映,如同一幅花黄柳绿的水墨丹青。
还有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点缀在金黄色的油菜花中,掩映着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使逃离纷繁城市的人在这里找到了归宿。夜宿农家,煮一壶醇香的米酒,炒两个平常的小菜,十几元钱就能把你带到人生最高的境界。
婺源当地民俗特色-傩舞地戏
婺源傩舞
傩舞,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
婺源傩舞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初叶就有婺源傩舞外出表演的记载。这种带有原始宗教色彩和图腾崇拜意识的舞仪,寄托了村民的美好愿望,古时每逢打醮、新春都跳傩舞祈福禳灾,表演非常古朴、粗犷、夸张、简练。
如《开天辟地》,舞者头挂"盘古氏"面具,手持大斧,四面砍劈,表现出开创干坤的盘古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慨。《判官醉洒》表现判官与小鬼嬉耍斗酒的酩酊醉态,人物性格鲜明,饶有生活情趣。《舞花》则是一组大型舞剧,表现秦二世胡亥篡夺皇位的历史故事,气势磅礴。
傩舞是一种古典舞蹈与彩绘木雕的相结合的艺术。婺源傩面具有50多种,以木头雕做,工艺精致,手法夸张,神气活现,其忠奸优劣、老少妍陋无不神似。旧时乡民把傩面具奉为"神灵",开橱和封存傩面具还有一套尊祀的仪式。婺源傩舞由于受到明未盛行的目连戏的影响,有的节目逐渐发展为戏曲形式,增加了弦乐和高腔曲调,别具特色。
婺源地戏
婺源地戏是婺源民间的一种由乡民穿戴戏衣,化装成人们熟悉的一组组戏剧人物亮相游行的敬神与娱乐相统一的传统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初、三月三、四月八和迎秋打醮时,不少地方都会演出地戏。地戏有地戏、马戏、抬阁和高跷等形式。扮演者穿戴戏衣,饰成生、旦、丑、末、净等角色,依次亮相。
在地上行走者称地戏;乘马而游者,谓马戏;抬阁帽是由四至八个人抬着一张大型台桌,台桌分高低层和前后区。扮演者(多位灵巧的儿童)各饰某一戏剧中的角色,穿戴考究。形态或站、或坐、或倒立、或悬空,组成一个个精彩画面。如《桃园三结义》、《闹天宫》、《单刀赴会》、《打金枝》、《三岔口》、《拾玉镯》等。
上述三种,只配以锣鼓丝弦,扮演者不演不唱。而高跷则是脚上绑定木棍,短的一尺,长的一尺半。扮演者边走边演,一般多为插科打诨,逗人嬉笑。艺高者甚至表演武术、或劈叉、或空翻。
6. 婺源简介
婺源县位于赣东北(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北部。婺源为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婺源东西分别与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景德镇毗邻,南隔铜都上饶德兴市与世界自然遗产“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相望,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和国家历史名城古徽州首府歙县。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着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
婺源门票信息
1.旅游集团景点通票:180元/人/5天 ,单点票:60元/人/景点
通票景点含:李坑、汪口、江湾、晓起、思溪延村、彩虹桥、大鄣山卧龙谷、百柱宗祠、灵岩洞风景区、文公山、江岭、石城、鸳鸯湖、严田古樟民俗园(30元)
2.非旅游集团景点通票:丛溪漂流(60元)、理坑(60元)、清风洞(30元)、洪村(20元)、五龙源漂流168元。
婺源自古属徽州府一府六县之一,其饮食文化承袭了徽菜的传统,以粉蒸、清蒸和糊菜为鲜明特色,主要名菜有:蹄包、干鱼、粉蒸肉、糊豆腐、李坑撰肉、糖醋鹅颈等,此外还有蒸汽糕、灰汁果、木心果、野艾果等特色小吃,可以令你一饱口福。
来婺源,可以选择住在婺源县城,住宿条件和周边的交通、餐饮都比较方便,去各个景区都有很多中巴可以到达。或者也可以选择住在下属的某个镇里,邻近景区风景更好,价格也相对更便宜一些。当然你还可以选择住在农家乐里面,
住宿推荐 婺源小院子国际青年旅舍 婺源村里村外酒店 速8酒店婺源浅水湾店 婺源花园大酒店 婺源宾馆
婺源的四色特产非常有名,所谓四色,就是指红、绿、黑、白四种颜色,分别指代婺源特有的红色荷包鲤鱼,驰名中外的江西绿茶“婺绿”,丹青垂爱的黑色龙尾砚,个大肉脆的雪白甜梨。此外还有清华婺酒、珍珠液酒、猕猴桃、香菇等,也是婺源家喻户晓的土特产品。
特产 婺源绿茶 龙尾砚 江湾雪梨 清华婺酒 婺源木雕 购物好去处 婺源县城
婺源旅游贴士
1、婺源多属山区,早晚温差较大,特别是春秋两季,记得适当多带衣物,最好带上雨具,夏季婺源草木茂盛,蛇类众多,需要专业的户外技能与急救药品。
2、如果有住宿农家的准备,最好自备睡袋。住老乡家,一天食宿15~20元即可。
3、拍摄婺源风光的最佳季节一般是在3月下旬和11月下旬。
4、当地人很淳朴,也不拒绝拍摄,如答应给他们寄照片,事后一定要兑现。
5、要在婺源玩好,下面这首《婺源行走歌诀》是要牢记的:看山走东不走西,看水走北不走南。投宿城外不住内,乘车赶早不宜迟。
7. 婺源有哪些特色小吃
古代的婺源有“书乡”和“茶乡”的美称,更是中国的绿茶之乡。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婺源都属于古徽州府的管辖,因此,婺源的饮食文化很大一部分都受到了古徽州的影响,继承了徽菜的一些传统特色,特色鲜明,那么先来介绍几种吧。
三、清明果
听名字就知道这是婺源人清明前后吃的美食,是一种用野生的艾草制作出来的小吃,形状有点像是饺子,一口咬下去,韧性十足,整个口腔都充斥着艾草的香味。
四、清蒸草鱼头
中秋节吃草鱼头也是婺源的习俗之一。当地的一些村民会在家门口挖一口小鱼塘,从附近的溪水中引水,然后把草鱼放进去养,因此他们管草鱼也叫塘鱼。据说当地人喜欢在中秋前后吃草鱼,因为中秋时节是草鱼的最肥美的时候。
8. 婺源茶文化的基本介绍
婺源的茶 文化 是婺源干百年来植茶、制茶、品茶历史的丰厚积淀,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婺源茶文化的基本介绍,一起来看看。
婺源茶文化的基本介绍
从鸳鸯湖沿着景德镇至婺源的公路赶回婺源,约10公里处,金山生态茶叶观光园就到了。“绿丝遍山野,户户飘茶香”,进金山生态茶叶观光园,山坡上下700多亩有机茶树展现在我们面前,用来制作‘‘乌牛早”、“上梅洲”等国家优质名茶的茶树,布满茶园,碧绿欲滴。粉壁黛瓦的茶艺馆坐落在一块平坦的土地上,与四周的青山绿水构成一道和谐的风景。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是跟随采茶姑娘人园采茶,还是去体验制茶的过程,或者到茶艺馆里观看当地茶姑优雅的茶道表演。
武口茶场位于紫阳镇北郊,拥有一万余亩的茶园。它与浙江杭州茶场、广州英德茶场、贵州都匀茶场并称为中国四大茶。因为这片茶园就位于星江之畔,朱绯塘的旧地,周围是山丘、河流、古村落,所以风景宜人,也是观赏采茶的好去处
婺源盛产茶叶,随之而来的“茶文化”也是丰富多彩。
婺源手工制茶作为婺源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婺源优质名茶的主要基础。历史上的团饼茶手工制作程序,大体经过早春采、揉、拍、焙、穿、封和干的若干步骤。而自明初朝廷停止龙凤团茶进贡后,炒青绿茶遂成为整源绿茶的主体。
新中国建立之前,婺源绿茶(简称“婺绿”)的采摘、加工和制作,都采取手工进行。’采摘的茶叶一般有“春茶”和“夏茶”之分,俗称“头茶”和“子茶”,当然,以而前采摘的春茶质量为上乘。采摘的鲜茶,一般经过以下加工精制程序,方才能获得优质的“婺绿”。这些程序依次是:下锅杀青,揉成条状,解块摊晾,烘坯至爽,热锅焙干,直到上霜,制成初级制品,俗称“毛茶”。从毛茶制成精茶,还需经过筛分、补火、拣杂,再经过分筛、抖筛、撼分、补火、割末、风戽、拼配等工序,方才最后制成。精制的茶叶还要装锡罐,以便密封,使之不受潮不污染,保持醇正的香气。新中国成立后,婺源制茶基本上采用了机器加工与制作,仅在偏远山村民间茶农还个别使用手工制作加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丰盛的茶叶资源是婺源民间 饮茶 民俗形成的重要原因,而民间的饮茶 民俗文化 恰哈是婺源茶文化根深蒂固的物质基础。自古至今,饮茶一直是婺源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习俗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一般来说,早上和饭后,婺源人喜欢泡上一壶绿茶饮用。至于亲朋好友来访,沏茶款待则是必备的节目,毕竟婺源每户人家一年四季都储存有茶叶,以备随时饮用。如果用白开水招待客人,这在茶乡婺源可是一个不礼貌和不尊敬的举动。
婺源茶文化还体现在乡间古道和偏僻山路广设的茶亭上。婺源人讲究儒家的、佛家的行善施舍和普济众生。在行人必经的乡间道路和丛山峻岭间的古道上,邻近的村民或宗族或个人,往往捐建茶亭,专门为行人供应茶水,以解行旅之人的饥渴。我们没有对婺源历史上的茶亭作过专门的统计,但少说也不下数百个。徽饶古道浙岭上的堆婆冢的 故事 ,我们前面已经讲过。清末“募化重修浙岭头万善高佛殿茶亭石板暨庵 前石塔”的石碑还平静地镶嵌在万善南壁上,那茶亭墙上白底黑字书写的“饮水即思源”的五个透劲楷书也依然清晰惹眼。
婺源茶文化的历史
南宋以来,特别是明代,婺源因是朱熹故里,儒学盛行,文风鼎盛,茶礼、茶俗就蔚然成风,在文人的推动下,茶道也不断发展丰富,溶进了更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由于主体、地域文化条件的不同,茶道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多层次的。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意识。婺源茶道中的“农家茶’、“富室茶”和“文士茶”,正是从民间整理而成的,反映出不同层次的文化形态。比如,在婺源乡村,不仅家家会种茶,而且人人善做茶、饮茶。 他们不论是上山伐木,还是下田耕作,都要带上用竹子做成的茶筒。为了路人方便,村间道路还没有茶亭。家里待客,更是非茶不可,铜壶烧水,瓷壶冲泡,然后再分茶敬客,盛茶则用“汤瓯”,一种类似小碗的茶具。这就是“农家茶”,形式比较简朴,贵在真诚亲切。 而“富室茶”,则迥然相异。
富裕人家,房子高大宽敞,会客常在堂前或花厅,窗棂明灿,桌椅红亮,有些还在墙上挂几轴书画,颇具气派。客人无论是围八仙桌或分列两旁,坐位均有大小之分,因此,敬茶时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不能有些许差池。茶具,亦更讲究,一般用锡制的通气壶烧水,有的还用银壶。饮茶则是粉彩、古彩或青花的“滗盂”,大多是瓷托,亦有用锡、银托的,真可谓器尽奢华。
茶文化的介绍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和中国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国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 传统文化 。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唐代陆羽所着《茶经》系统的 总结 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 经验 ,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中国茶文化的基础。
9. 婺源有什么人文知识么
清华镇之晨 彩虹桥之梦 觅婺源人文之精髓
婺源 目前隶属于江西上饶市 以玉山县德兴县婺源县可以构筑一个近等腰三角形 婺源县就在三角形角端 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地
婺源境内没有名山 而北面安徽黄山 南面福建武夷山与中段的三清山珠连串一线上 却衬托出婺源“郁郁层峦夹岸青,春溪流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处,𫛸鸠两山相对鸣。”那幅纤巧秀美的山水国画
南宋着名理学家朱熹则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赞美家乡婺源
可以说 现在的婺源自然景观 得益于周边名山的地质演变
1 婺源之源
婺源是江西省内为数不多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 历史上曾长期归属安徽管辖 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 也就是为什么婺源徽派建筑群屡见不鲜的原因
婺源 历史悠久 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 并于唐朝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农历正月初八日正式设立 县治设清华 隶歙州
公元901年(天复元年) 县治由清华迁至弦高(今紫阳镇) 之后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9月4日国民政府决定 婺源划属江西 隶江西省第五行政区 之后
1946年民国三十六年八月 又划回安徽省 隶属第七行政区
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 属华东区赣东北行政区
1952年10月 属江西省上饶专(地)区至今 上饶市至今
2 清华镇之现状
a 清华镇之位置
浙源水与古坦水汇合处的清华镇 其历史 与婺源一样源远流长 她位于婺源县北部的五峰尖北麓 距县城北偏西二十二公里的,以清溪萦绕 华照增辉而名
b 东源村
东源村 千年的历史 是清华镇的组成部分 目前唐朝婺源建县时 其古建筑物如县衙门就设在村的胡氏宗祠早就荡然无存 据称 一棵1300多年的苦槠树是唯一历史见证物
目前 东源村 仅有四十余户 登上村中4层高楼平台 周边徽派建筑物 已经稀见 而4-5层的建筑物 犹如鹤立鸡群
c 清华镇建筑
屋顶眺望清华镇 杂乱无序的新建筑物 完全没有了徽派建筑风格 与山外简单方便的建筑风格吻合
天上不时飞过成群的麻雀 对面屋顶上 养着成群鸽子 不知道是不是信鸽还是肉鸽 再没有见其他飞行动物
和其他江西山区那般 户户屋顶有太阳能热水器 户户屋顶有卫星天线 高耸入云的天线与远处的山峦遥相呼应 不知道是增添了美观还是破坏了自然景观
街上唯一时代性老建筑 就是国营鄣公山垦殖场场部 现为清华镇供电所 还有青砖建筑物--鄣公山总场卫生所
d 清华镇生活图
文革前后 清华镇一带归属国营鄣公山垦殖场管理 目前镇上周边村生活着的垦殖场退休职工 每月领400元左右的退休金
以前国营鄣公山垦殖场 也算赣东地区比较富裕的地区 是上饶地区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乐意前来的地方
清晨7点前 镇上街道上 少见行人 街两侧商店 小吃店还未开启 到是古坦水溪边 已经有农家在洗东西
清晨7点一过 有坡度的街上 开始喧哗起来 有行人了有车辆了 周边店铺纷纷开张
清华镇上 摩托车队也压上街头 而彩虹桥班车 以中巴为主 也开始候客
3 双河村
双河村 在清华镇浙源水东侧 和清华镇一桥之隔 也有千年建村史 一条双河街穿村而过
当地居民也不清楚现在自己居住的建筑物究竟有多少年代 虽一桥之隔 估计比镇上的人穷 所以新建筑物寥寥无几 徽派古建筑外观犹在 如果有钱被修缮一下儿 就可以与思溪延村建筑物争辉
村民们生活 与镇上居民就有明显不同 仍会捧着各自的饭碗聚在双河街吃饭 交流各自信息 而当照相机对着他们 则会害羞躲闪
4 双河大桥
清[华镇]岭[脚]公路 即去浙源理坑路况极差
旧桥 估计5,60年代建造 用土砖垒起 路幅宽 约4米 估计已经没有修复的价值和保存价值 两边栏杆部分已经断裂 路面铺就碎石简单应付交通 一旦下雨 泥泞不堪 危险很大
新双河大桥 目前已经打好河桩 按当地人的期望 今年底前就可以通车 问题是 如果桥造好了 通浙源理坑路没有根本性的改观 那桥的作用有限
5 宋代廊桥-彩虹桥之梦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彩虹桥 清华镇北侧河上 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建于南宋 已有八百年 她全长一百四十米 由六亭五廊构成长廊式人行桥
何时开始丧失交通功能 没有人说得清
目前 成为婺源重要景区 除彩虹桥 还有登云桥 文彭小西湖 生态保护神--石碣 舂米水礁作坊 鸳鸯树 水乡风情-漂游 等风景区组成
彩虹桥与登云桥一高一矮、一大一小的连接 两桥桥名的巧妙组合 祈盼吉祥、发达 正是古人对子孙后代的祝愿 无论读书、做官、行商……登青云 飞黄腾达 光宗耀祖
正是古徽州桥名文化的精髓 讨口彩与讨前程
每一个外地旅游客 都会在桥上走走 在河上石路走走 抛弃晦气 带来祥云
彩虹桥被封为中国第一廊桥
美国电影“廊桥遗梦”也为彩虹桥出名 带来了爱情浪漫的色彩
6 山秀水灵人杰
去婺源观油菜花 是外地旅游客追捧的项目之一 秀山 云雾让婺源油菜花 更显妩媚
婺源是“水乡” 川流密布 清澈见底 一个山环就有一个水面 一个水面就有一个山村 一个山村就有一座小桥 山-水-村-桥 构筑一幅美妙的人文景色
当村边小溪 水影中的粉墙黛瓦古民居 和浣衣女的身影 就是一幅难得的“江南水乡”的天然画卷
“山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写照了婺源人杰 能农能文 自宋至清 全县考取进士550人 仕宦2665人 历代文人学士着作3100多部 其中172部进入《四库全书》
那婺源现代人在这方面 目前是如何呢?婺源人没有提供数据
7 月亮湾畔遭遇采茶女
同伴下月亮湾河上泛舟之际 看到了一位邻近村的采茶女在采茶 她自我介绍 她已婚 有个4,5岁的女孩子 丈夫在外地打工
和采茶女聊起了茶叶
婺源茶 源远流长 公元856年就有文献记载 唐代开始被生产 宋朝《宋史●食货》称婺源谢源茶为绝品 明清两朝代 开始成为朝廷供品
比较可惜 婺源茶 至今未能在中国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虽现在在县镇主要干道上 “婺源绿茶” 广告铺天盖地 但要在茶市场上发条头 看来任重而道远
8 婺源山里人的生活习俗亟待改善
山里已经可以用管道的水 当地人还是偏爱去河溪边洗东西 成为他们不变的风俗 虽说是是外来旅游者争相拍摄的一道风景 当地人实际行为却污染了水源 降低了下游人们的生活质量
他们每天用化学洗涤剂洗衣服 洗蔬菜洗家禽洗鱼等食品 洗家中杂物 吃的用的穿的物品在同一条水溪中洗涤 给下游造成了污染 给自己生活带来隐患
若水源一旦难以自净 那山里人生活质量 将必定下降
婺源 塑造绿色生态环境就是一句空话
目前 许多水溪上 随时可见各种杂物垃圾 让人不堪入目
9 婺源方言透视人文
婺源方言 在山里 不同的村庄之间 差别很大 虽然彼此听的懂 却未必都会说
举例
时间 有点规律可以掌握
如早晨-白天-晚上 婺源人 以“家”结尾 即说朝家-日家-夜家 而上午-中午-下午 读为 上昼-当昼-下昼
生活方面 很形象化
如吹牛==抄天 能干==扎筋 改嫁==起身 出嫁==分人家 玩==嬉
赣东的江西人 受徽派文化的熏陶 在语言在行为上 有江西人一面 也有徽派人的一面 这将区别其他地域的江西人和安徽人
有人引申“泰山归来不看岳” 婺源归来不看村
有人认为 婺源山中 村如诗画城亦诗画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
如此美妙的感觉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游婺源 若能寻到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感受 那就不枉此行
10 婺源受追捧的另类解释 探婺源北纬30度之谜 物竞天择
婺源悠久的历史 陈迹古风 其古遗迹古遗址古墓葬等等 婺源明清遗风 其明清建筑宗祠民居等等 婺源佳木怡情 其千百余年名木古树等等 无不对现代人构成极大的诱惑
造就婺源独特魅力性 与其位于神秘北纬30度地带有密切相关
婺源具体地理位置是 东经117.83 北纬29.25 而其地球另一端 西经62.17°就是神秘的百慕大群岛[百慕大(英)哈密尔顿(Hamilton)-64.47 32.17 ]
在地球北纬30度 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神秘地带
有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有最低最咸--死海 有最咸的海--红海 有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 有最深的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是大江大河入海口--长江、尼罗河、密西西比河、阿拉伯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是中国着名自然景观--黄山、庐山、峨眉山、长江三峡、杭州湾钱塘江潮、神农架所在地
是古代文明与遗址所处之地 其中有远古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 其中有古文明遗址:金字塔、玛雅遗址 巴比伦空中花园 和中国的三星堆
另外 石油储量最多地区--中东地区等也在北纬30度 上海、四川盆地也在北纬30度
那是什么因素造就北纬30度有这么奇特之处
气候观点 北纬30度 温度带是处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 它的降水相对比较丰沛 植物相对比较茂盛 温度也比较适合人的生存 最适于人生存的地带
地质板块观点 地球由七大板块构成 其中六大板块的冲撞重合地带 都在北纬30度(附近) 喜马拉雅山就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抬升 形成了海拔都在五千米以上世界最高的世界屋脊
玄学观点 人是一个小的宇宙 整个地球、整个宇宙又是一个大活体 人的身体上面就有筋络穴位和敏感地区 这样一些敏感地区恰巧是在地球的从赤道到极地三分之一 这个地带也似人体丹田的部位 即地球的30度线这个附近 丹田的部位 丹田的部位是人体的命门所在 是肾脏一些人体重要器官所在的地方
婺源为什么会是中国许多旅友们钟情之地 也就不难以理解
数据
1 婺源地理位置 东经117.83 北纬29.25 属神秘北纬30度地带
我国四至点(53°N,4°N;73°E,135°E)
浙江 桐庐 119.65 29.8
浙江 临安 119.72 30.23
安徽 黄山 118.1 30.2
安徽 绩溪 118.57 30.07
安徽 安庆 117.03 30.5167
三清山 北纬28°54’、东经118°03’
2 两大水库 段莘水库 彰公山水库 成为人造高山平湖 是农业学大寨的产物
3 游婺源建议 上海出发 周末2天半 一般以北线和东线为主 如车到晓起江岭 步行庆源段莘到虹光浙源 当地车接回清华镇 次日 彩虹桥思溪延村月亮湾或李坑
4 七大板块 即是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还有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