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什么民族是文化民族精神

什么民族是文化民族精神

发布时间:2022-11-28 03:20:03

Ⅰ 什么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一是相对于民族和民族社会的物质实质存在而言,指称民族的精神存在。民族的精神存在包括它现存的精神面貌,主要表现为人类心理的不同层面及其积淀之上,因此,它与民族心理的涵义是相互沟通的。

二是民族精神的狭义使用,特指以既定民族和民族社会为背景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中正面和富于肯定性价值的部分,它是对民族文化之优秀遗产的心理继承,是民族和民族社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并具体地内涵在民族社会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具有某种核心价值,成为某种向心力的源泉。

(1)什么民族是文化民族精神扩展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意识、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加强。这些精神素质既使得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又使中华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发扬这种优秀的民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既要保持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Ⅱ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民族精神是其成员所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体现的心理素质、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的总和。相对于其他民族来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认同,是一个民族的集体人格的体现,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的总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是一个民族得以维系和凝聚的精神纽带,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起着精神支柱、精神动力的作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弘扬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竞争。经济全球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我认同危机,而增进民族认同是民族精神的基本功能。追求发展是中国的现实主题。“知耻而后勇”的自尊、自强、自信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全体成员,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就在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民族精神既是中国现代化的动力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任何一个民族,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其民族精神的先进性,就不仅要弘扬民族精神,而且要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是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比较而言,培育民族精神更根本、更迫切。民族精神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活力,民族精神在弘扬中培育,在培育中弘扬,这是民族精神保持活力、民族保持生命力的唯一途径。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我们的民族精神更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民族精神不只是一个如何弘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与时俱进地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问题。 培育民族精神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之意和必然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而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做到“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通过民族精神的凝聚作用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开拓创新,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中,“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就是中华民族的成员,“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就是中华民族成员的根本利益。在中国,人民的利益就是民族的利益,向人民负责就是向民族负责,这是民族精神维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终基础。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同时,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在“始终”。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才能保证自己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才能保证自己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领导核心。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尤其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我们不仅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更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即以创新的形式吸引人。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式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嵌入民族精神的培育,就能以更加贴近民众心理、情感的方式得到认同。 民族精神培育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统领着文化建设和民族精神培育,保证了民族精神培育的正确方向和先进内容。民族精神本身是中性的,但是在新世纪的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我们培育的民族精神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华。新世纪中国反映时代精神精华的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以,新世纪的民族精神培育工作必须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下进行。 一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科学技术为主要因素的综合国力成为衡量一个民族是否强大的首要条件。邓小平早就强调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反映了这种时代精神,新世纪的中华民族精神也必须反映这种时代精神,并为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二是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是民族文化中活着的部分。但是,民族精神也有狭隘与宽容、封闭与开放、先进与落后之分。狭隘、封闭、落后的民族精神必然导致自负的民族自我中心主义、种族主义、最终阻碍和窒息本民族的发展,甚至给整个人类造成不幸。所以培育新世纪的民族精神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培育宽容、开放、先进的,因而也是健康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族精神。为了保证民族精神始终体现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民族精神中精华部分,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精神中优秀的部分,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整合创新。三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民族精神要真正成为一个民族成员所共享的精神,就必须符合这个民族中绝大多数成员的根本利益,任何离开利益的意识和精神都不能长久和持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执政为民,新世纪的民族精神的本质也在于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进中华民族每个成员的利益。稿件来源:光明日报

满意请采纳

Ⅲ 民族精神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什么民族生存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气息,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Ⅳ 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神是什么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中华各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各民族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和动力,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谢谢,请采纳哈!

Ⅳ 关于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精神 (1)什么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魂。 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种种考验面前沉沦和屈服,反而在百折不挠的奋斗中奋起。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
②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③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新时期(改革开发以来):“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增强。

Ⅵ 民族、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关系是什么

民族精神根植于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实际上就是指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物质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民族文化所包括的范围是很大的,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精神文化遗产;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有从文化层面表现的,也有隐藏于社会深处的。民族精神主要是指精神方面,是民族文化中最本质的、最集中的体现。民族精神根植于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但并不是民族文化。
另外,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包括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以我国的传统文化为例,它是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积淀形成,有奴隶社会时期形成的,有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特别是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是我国民族文化形成的很重要的时期。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比如,现实中经常讲到的“官本位”,显然就是文化中的一种糟粕。所谓的民族精神,指的是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代表了文化主流。

Ⅶ 什么是民族精神

七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Ⅷ 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世代传承,连绵不绝的一种内涵和气质。是独特的,广泛的。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是推动青年学生实现理想、追求人生目标的精神支柱,是促进青年学生立志成才、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在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精神论就是讲这个方面的范畴、内容、形式。
从其概念上讲,分为几个方面:第一 真正的民族精神仅是指反映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发展方向的精粹思想、进步观念和优秀文化,而不包括民族文化中消极落后的因素,只有从这一点上才能提“弘扬民族精神”。
第二 民族精神是一个中性概念,既包括积极、优秀、进步、精粹的一面,又包括消极、落后,甚至粗俗、劣根的一面,应该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的整体面貌,是一个充满优弱长短的两面体,如果说前者是“民族的脊梁”,是“民族优良传统”,那么后者就是近代先驱者所说的“国民劣根性”。
第三 民族精神作为研究的对象,应如实地把它看成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的精神形态。
但是重要的是爱国的民族精神。爱国是中国人发自心底的激情,又是心中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那种不甘耻辱、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子孙的美德,爱国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的诠释。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的精神动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伟大的中华之魂。

Ⅸ 什么叫民族精神怎么理解民族精神

l、从内涵来看
第一、认为应从进步的、积极的、正面的角度来界定“民族精神”。真正的民族精神是指那些反映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发展方向的精粹思想、进步观念和优秀文化,而不包括民族文化中落后、消极的因素,只有从这一点出发才能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达到提高民族意识和民族素质的目的,这是关于“民族精神”的狭义论。如哲学家张岱年就是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他认为构成民族精神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广泛的影响,即为民族的多数人民所信奉;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持此类观点的学者为数众多,如肖君和的“民族优秀文化心理素质”2说、温克勤的“民族思想文化和民族传统道德精粹”3说等。
第二、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中性概念,既包括积极、优秀、进步、精粹的一面,又包括消极、保守、落后和庸俗的一面,是一个充满优劣长短的多面体,要求研究者应该全面客观地揭示一个民族的精神的整体面貌。前者指的是“民族的脊梁”、“民族的精神支柱”,后者则近于“国民劣根性”以及以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中所力图展示给我们的内涵。这是“民族精神”的广义论。由此,他们认为很难将“民族精神”划入纯粹的精华或糟粕之列,主张在对待民族精神的问题上,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山大学哲学系李宗桂教授认为:“那种判定民族精神实质上就是优秀文化传统的观点,是可以进一步探讨的,这种概括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即在客观上容易导致否定文化传统中(或者说民族精神中)消极以至阴暗的一面。”4而由丁少峰和刘居安所着的《民族先进精神论》中,仅仅要求倡扬民族的先进精神,认为“民族精神决不等于先进精神,先进精神才是民族精神中最积极也是最耀眼的成分,是一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灵魂。”5
第三、认为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研究者应当实事求是、多角度地把民族精神看成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的立体精神形态,但从宣传、教育的角度来看,则应当以倡导民族精神正面的东西为价值导向。如方立天教授提出:“不论是从广义还是从狭义立论民族精神都是可行的,如果从振奋、弘扬和提升民族精神的视角出发,那么从狭义立论民族精神,可能比较有助于自觉地引导民族成员的生活实践,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的精神素质。”’即她研究与宣传教育适当地加以区分,也就是说在民族精神的研究研究过程中,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首先应当坚持一种科学的态度,把“民族精神”这一研究对象作为一种曾经存在、现在依然不同程度地发挥作用的客观事实,认识到它所包含的精华与糟粕并存的历史二重性,同时出于培育和宣传的目的,研究者可以通过研究的结果,剥离民族精神中那些消极的带有劣根性的成分,而弘扬其中积极向上、超越层面的东西。
2、从概念研究的理路来看
第一、表象归纳理路。主要关注从现象上观察而归纳出的共同性质,手段上主要使用的是现象归类方式。虽然由于民族精神的历史流动性、内容变易性,给民族精神的研究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但是研究者在研究中能够通过对自身的民族精神现象加以描述,并借此鸟瞰一个时代体现出的民族精神本质。这种表象归纳法因其方法论上的合理性,在上个世纪初,那些以理性来自觉反思民族精神的研究者,多以它作为方法基调,向人们渐次昭示了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张岱年把中华民族基本精神归纳为:“刚健有为”和“自强不息”就是这种方法论的典范
第二、本质主义理路。首要关注的是一切民族精神现象的共同本质,关照民族精神现象的共同性、全局性、整体性。这一方法己经成为当前民族精神研究的主要方法。以牟宗三为代表的大部分的学者采用了这一方式去概括民族精神,他们反对在诊释民族精神时采取描还现象的进路,强调从超越的层面着手,既排除了用一种或多种现象的罗列来解释民族精神的方法,也排除了用一种或多种文化现象来凸现民族精神的作用的思路,而强调哲学地概括、整体地把握民族精神。肖君和在《华魂.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界定:“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是整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升华。它集中表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客观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建构自己生活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棘特性格和风貌。,2
第三、词义解析的微观理路。即在对“民族精神”的构成要素“民族”和“精神”分别进行解析,以及同相邻概念,如“民族”同“种族”,“精神”同“心理”、“意识”等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推论出概念。如方立天在《民族精神的界定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一文中非常详细地解析了“精”、“精神”的含义,认为精神具有两层含义:人类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意历程、心理状态,是人类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总体;一切意识文化现象的内在的深层的东西,是人的知、情、意的内核,并在接受了后者内涵的基础上概括出“民族精神”五个方面的含义。’
第四、文化—心理结构理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其《文化模式》一书中论述道:“人们那些看似散乱无章的行为,事实上无论怎样孤立的行动彼此之间都会有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就是人们生活其中的文化模式。这是对于文化结构的另一种理解,它倾向于把文化看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结构。”2从这一理路出发的学者首先从分析文化结构入手,把文化的结构大致划分为三类:物质文化:行为与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同时,又将观念文化划分为两个层次:表层的、自在的观念文化形态和深层的、自觉的观念文化形态,而把民族精神归属为文化结构中的观念文化中的深层次的部分。其次从意识的、心理的层面入手,民族精神一方面表现在民众不自觉的心理倾向中,即所谓“集体无意识”,它具有在每一处以及在所有的个人中或多或少都相同的内容和行为的习惯。即在构成一个民族的所有成员中都是同一的,从而构成了一个超越个人本质的、共同的精神实体。至此,它又可以被视为“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民族精神又蕴藏在自觉形态的理论中,并且集中体现在一个民族的哲学思想中,是一个民族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的集中表达。上述任一种界定民族精神概念的理路都难以穷尽其本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只有综合诸种方法,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较为全面科学的民族精神概念。

Ⅹ 民族精神是什么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当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样态。它是种族、血统、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等所熏陶、融汇而成的文化慧命,也可说是一个民族的内在心态和存养。
2、基本内涵有两个层面,一是相对于民族和民族社会的物质实质存在而言,指称民族的精神存在。民族的精神存在包括它现存的精神面貌,主要表现为人类心理的不同层面及其积淀之上,因此,它与民族心理的涵义是相互沟通的。二是民族精神的狭义使用,特指以既定民族和民族社会为背景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中正面和富于肯定性价值的部分,它是对民族文化之优秀遗产的心理继承,是民族和民族社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并具体地内涵在民族社会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具有某种核心价值,成为某种向心力的源泉。

阅读全文

与什么民族是文化民族精神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6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