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华龙简介50字
龙是中华王族(即大多数华人)的图腾、象征。龙文化上下八千年,源远而流长,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中国历代正史记载的龙事件大概有三百多起,其它类型的文献更是庞大。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多彩多姿。龙装饰、雕龙、建筑里的龙吻、元宵节舞龙(舞龙灯、耍龙灯)、二月二龙抬头吃龙须面、端午节龙舟赛,龙图画、龙书法、龙诗歌、龙歌曲等等是长期流行的民间文化。龙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值得注意,
㈡ 中国龙属于传统文化吗中国龙代表着什么
龙,象征着一种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图腾。意义非凡,可以说是个民族的统称,地域的统称,拥有经久不息的传承意识夹杂其中。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
㈢ 民族标志的中国龙文化
“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性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无比丰富,可以用一个名词来概括,用一面旗帜来统领。正如企业可以用一个品牌标志来表达整个企业的价值、文化、理念一样,整个民族和国家也可以用一个标志品牌来表达整个民族和国家的价值、文化、理念。“品牌标志”要能充分表达这些方面,才能有资格作为“品牌标志”。
所以,要确立什么是合适“品牌标志”以前,必须先了解“品牌标志”所要表达的这个对象的价值、文化及理念内涵。
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也同样如此,首先必须研究清楚中国国家的价值、文化、理念内涵,才能再来谈及某个标志能否代表中国。
无疑,许多符号都可以表征中国:长城、黄河、长江等等,但这些是否是适当的符号?而龙是否又是表征中国的最恰当符号?
文化是一种历史形成,特别是作为民族象征的文化符号,它本身积聚的,就是民族文化极强的内部凝聚力。文化是历史的一部分,历史是不能改变的。中国龙文化也同样是如此。从代表中华民族,代表中国方面来说,没有任何标志可以超越“龙”这个标志,“龙文化”最能表征中华民族价值理念。
什么是“中国龙”呢?一般认为中国龙是由九种图腾(鹿的角、骆驼的头、虾的眼睛、蛇的身体、青蛙的肚皮、鲤鱼的鳞、鹰的爪子、老虎的手掌、牛的耳朵)组成的新图腾。但《礼记-礼运篇》中又有一说,称“龙、麟、凤、龟’,谓之四灵”。
龙的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额表示聪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长寿;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现威严;鹰爪表现勇猛;剑眉象征英武;狮鼻象征宝贵;金鱼尾象征灵活;马齿象征勤劳和善良等。狮头、鹰爪、蛇身、虎掌、鹿角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一致的精神。龙的精神可以用团结凝聚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奋发开拓的精神和与天和谐的精神来概括。它是吉祥的象征,是风调雨顺的保证,是民族和谐的标志。数千年来,约定俗成,深入人心。
㈣ 关于中国龙的简介
中国龙是古人结合了鱼、鳄、蛇、猪、马、牛等动物,和云雾、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至今约有八千年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参与者和见证物,中国龙的精神也就是团结凝聚的精神;同时,龙又是水神,普降甘霖、司水理水是龙的天职,因此,龙的精神,也就是造福人类的精神;进入现代社会后,龙逐渐由神物演变为吉祥物,作为吉祥物,龙有腾飞、振奋、开拓、变化等寓意,因此,龙的精神,也就是奋发开拓的精神。
中国龙文化内涵
中国龙的形成过程,与中华民族的多元融合的过程同一。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龙或作为开天辟地的创生神,与盘古齐名;或积极参与了伏羲女娲的婚配,从而繁衍了人类;或帮助黄帝取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或协助夏禹治理洪水,为千秋万代造福。因此,鉴于神话传说与民族起源难以割离的关系,可以说,所有的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都领受过龙的福祉,都可称为“龙的传人”。 喜水、好飞、通天、善变、征瑞、兆祸、示威,是龙的基本神性。进入阶级社会后,龙的身上又增加了象征帝王皇权的神性。时代的变迁,文明的嬗递,现代化的冲击,已使龙身上象征帝王皇权的神性及兆祸、示威的神性呈现弱化的趋势,相应的,其他的与吉祥物身份相关的神性,却有强化和发扬光大之势。 中华大地是龙的故乡、龙的家园。龙文化广泛地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管是工艺美术、建筑名胜、歌舞影视,还是岁时节令、婚丧礼仪、服饰冠履,龙都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盘旋、腾跃、奋飞等多种形式,占据着醒目的位置,体现着不可或缺的文化蕴涵。人们通过祭祀祈祷召唤龙的神灵;通过雕塑,描绘、模拟、展现龙的形象,显示龙的神力;通过着述文章,探讨龙的源流,索解龙的秘密;通过歌舞、竞技、影视剧作品,秉赋龙的神性,焕发龙的精神,弘扬一种纵横江天浩然宇内的民族大气。
中国龙图腾合并说
此说以闻一多在《伏羲考》中的观点为代表。闻氏认为,龙“是一种图腾,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何星亮亦认为,“龙原是一种图腾,但它又与其他图腾有区别。它最初可能是一个部落的图腾,后来演变为超部落、越民族的神,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敬奉的、延续时间最长的图腾神。”
中国龙龙的种类
蛟 (Jiāo)
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相传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腾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中国龙不同种类图片(19张)人获得施展的机会。关于蛟的来历和形状,古典文献中说法不一,有的说“龙无角曰蛟”,有的说“有鳞曰蛟龙”。而《墨客挥犀》卷三则说得更为具体: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倘蛟看见岸边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绕之,使人坠水,即于腋下吮其血,直至血尽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有周处入水三天三夜斩蛟而回的故事。蛟可能是鳄鱼。
夔龙 (kuí lóng)
夔龙觥
想象性的单足神怪动物,是龙的萌芽期。《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但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说文解字》)“夔,一足,?踔而行”。(《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口、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
虺(huǐ)
是一种早期的龙,以爬虫类——蛇作模特儿想象出来的,常在水中。“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是龙的幼年期,曾出现在 西周末期的青铜器装饰上,但不多。
虬 (qiú)
一般把没有生出角的小龙称为虬龙,是成长中的龙。故古文献中注释:“有角曰虬,无角曰龙。”另一种则说幼龙生出角后才称虬。两种说法虽有出入。但都把成长中的龙称为虬。还有的把盘曲的龙称为虬龙,唐代诗人杜牧在《题青云说》诗中就有“虬蟠千仞剧羊肠”之句。
蟠螭(pánchī)
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广雅》集里就有“无角曰螭龙”的记述。对蟠螭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黄色的无角龙,另一种是指雌性的龙,在《汉书·司马相如传》中就有“赤螭,雌龙也”的注释,故在出土的战国玉佩上有龙螭合体的形状作装饰,意为雌雄交尾。春秋至秦汉之际,青铜器、玉雕、铜镜或建筑上,常用蟠螭的形状作装饰,其形式有单螭、双螭、三螭、五螭乃至群螭多种。或作衔牌状,或作穿环状,或作卷书状。此外,还有博古螭、环身螭等各种变化。
角龙
指有角的龙。据《述异记》记述:“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角龙便是龙中之老者了。
应龙
有翼的龙称为应龙。据《述异记》中记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火龙
是以火慑势的龙。全身有紫火缠绕,凡有火龙经过之处,则一切物体均被烧焦。
蟠龙
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地 称为蟠龙。在《太平御览》中,对蟠龙又有另一番解释:“蟠龙,身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伤人即死。”把蟠龙和蛟、蛇之类混在一起了。
青龙
为“四灵”或“四神”之一,又称为苍龙。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将天上的若干星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区,即二十八宿,用以观察月亮的运行和划分季节,并把二十八宿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青、红、白、黑四种颜色以及龙、鸟、虎、玄武(龟蛇相交)四种动物相配,称为“四象”或“四宫”。龙表示东方,青色,囚此称为“东宫青龙”。到了秦汉,这“四象”又变为“四灵”或“四神”(龙、凤、龟、麟)了,神秘的色彩也愈来愈浓。现存于南阳汉画馆的汉代《东宫苍龙星座》画像石,是由一条龙和十八颗星以及刻有玉免和蟾蜍的月亮组成的,这条龙就是整个苍龙星座的标志。汉代的画像砖、石和瓦当中,便有大量的“四灵”形象。
鱼化龙
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我国古代早已有之。《说苑》中就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的记载,《长安谣》说的“东海大鱼化为龙”和民间流传的鲤鱼跳过龙门,均讲述了龙鱼互变的关系。这种造型早在商代晚期便在玉雕中出现,并在历代得到发展。
其它
椒图,又作铺首,形似螺蚌,性好闭,故常装饰于门上的衔环。
㈤ 中国龙的含义及精神
在原始时代,以龙为图腾的氏族部落成员无疑都以龙作为标志和象征,在身上或衣服上绘龙。如古代哀牢夷以龙为图腾,帮"刻画其身,象龙文,衣皆着尾"古越人亦断发文身,以像龙子。
龙为帝王垄断之前,所有崇龙的氏族部落均可自由地使用龙的图像,没有任何限制。龙成为帝王和王权的象征之后,尽管龙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但龙形象的使用却逐步受到限制。特别是在宋元之后,龙纹为帝王所独占,成为个人的私有物,平民百姓不能滥用龙纹,不准穿有龙纹的服饰,龙袍,龙衮只帝王一人能穿。因为在统治者看来,皇帝即龙,龙即皇帝,兴有帝王可能使用龙纹。限制龙纹的使用,目的是维护帝王和龙的神圣性。在统治者看来,如果谁都可以像帝王一样可以穿龙袍,那么就没有神圣和凡俗之别,那就难以树立帝王的绝对权威,王权也就难以巩固。
据现有资料,最早穿龙袍的帝王大概是周天子。不过,龙衮可能性不是仅天子一人可穿,其他王族成员也可穿。宋代以后,限制使用龙纹更为严格,规定越来越多。到了元代,对龙纹的垄断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明文规定龙纹的使用范围。元世祖忽必烈曾明令市街商店不得织造或贩卖日月龙凤纹的缎匹,违者除没收其缎匹外,"仍将犯人痛行治罪。"仁宗是曾定服色等第,除蒙古人外,其他人"不许龙凤文"。此外,器皿不得使用龙凤纹,帐幕"不得使用赭黄龙凤文",车舆亦"不得用龙凤纹"。
明代龙纹的使用和控制更为严格。明代初期的皇帝衮服,饰十二章,其中以龙纹为最重要。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明文规定:"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并织绣龙凤纹,违者罪及染造之人。"清代皇帝服饰的龙纹亦有定制。据《清史稿。舆服志二》记载:皇帝"朝服色用明黄,惟祀天用蓝,朝日用红,夕月用白。披领及袖皆石青,缘用片金,冬加海龙。"
总之,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帝王都是"真龙天子",帝王的子孙被认为是"龙子龙孙",帝王的后代被称为"龙种"。龙,尤其是黄龙,是帝王的象征,皇帝即龙,龙即皇帝,两者不可分离,龙成为帝王个人的私有物。皇帝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全都是有龙的标记。皇帝本身及有关的一切都与龙拉上了关系。
由上可见,在中国历史上,王权的取得和巩固与龙有密切的关系。古代帝王借助龙的威力,利用人们对龙虔诚崇拜的心理,编造种种谎言,充自己说成是"真成天子",与传说中的具有无穷威力的龙无异。
实际上,在中国,龙的象征意义远远超出习俗,它影响到中国的建筑、雕塑、绘画、书法、文学等很多方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并且影响到与中国地缘相近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随着华人华侨在全球范围内的迁徙流动,龙的概念和美学意义也传播到世界各地。
今年是人类进入新千年的第一年,又恰是中国农历龙年,所以有关龙的话题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这不仅因为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特别的地位,而且在于,中国龙年作为一个新千年的头一年的情形,三千年才能遇到一回。
在北京西郊的北京动物园,举办了“龙生肖文化科普展览”。这个展览包括了二十五个专题。主办者收集了三百多张与龙相关的实物照片,包括北京故宫中的九龙壁,山东曲阜孔庙中的龙柱,山西大同云岗石窟中的石支柱,以及皇家编钟,民间风筝等等。这些照片展示了从古自今龙形象在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北京动物园工程师、展览负责人居龙和说:
“龙的形象可以说在中国无处不在。龙文化渊远流长,历史可追溯到一万年以前,六七千年前龙的形象就出来了。现在来看,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精神力量的体现。象中国的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就是龙的形象。龙命名的现象在中国也是很多的,象植物,用龙命名的有几十种,用龙命名的地名、人名的就更多了,这是一种历史的渊源。”
这位学识广泛的工程师说,龙作为一种中国人喜爱的形象,经历了数千年而不衰,并被不断赋予吉祥、和谐、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精神含义。在今天,“龙的传人”已经成为流传在中国人当中最有亲和力和号召力的字眼。
与龙生肖文化展同时,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龙文化艺术特展”,则以珍贵的历史文物展示龙形象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厚积淀。这里陈列的一条由蚌壳组成的龙,已经有6000多年的历史,它是在中国河南的一座古墓中发掘出来的,被称为“中华第一龙”。展览中还陈列了许多精美的珍贵文物,从三千年前的青铜器、玉器、到一百年前的中国古代皇帝穿的龙袍、皇家艺术品象牙龙舟、民间龙纹漆器等等。此外,展览中还展出当代艺术家的雕塑作品。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孔祥星说,展览不是纯学术性的,而是充分注意到龙形象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源流,把龙文化悠久的历史和现实一起展现出来。
“应该说中国龙有久远的历史,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从没有间断过。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龙的形象,是象形文字。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
早期的龙的形象类似鱼、蛇、鳄、猪等动物,它被看作通天的神兽,能够帮助人们实现愿望。但到了后来,龙象征吉祥的寓意越来越强烈,龙的形象也脱离现实动物,被附加许多传说和神话,龙成为综合了多种动物特点的奇异动物。在公元前二世纪汉代以后,龙的形象与皇权联系起来,成为皇家的徽记。皇帝自称“真龙天子”,他的后代称为龙子龙孙,他的服饰被称作龙袍,他的一切用品都刻画上龙的形象。在以后一千多年的封建时代里,龙的神秘性和权威被绝对化,并渗透到国家意识形态中。但在中国民间,龙始终保留了它原始的象征意义,即龙代表了喜庆、祥和与富足。直到今天,龙的形象还广泛运用于建筑、艺术、文学、宗教、绘画、雕塑、服饰、剪纸、瓷器等各种领域,寄托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中国人生活的地方,就有龙的形象以不同的形式出现。
㈥ 龙的寓意及象征是什么
龙的寓意及象征是:
龙具有很强的进取精神。龙的活动空间十分广阔,能上九天,能潜深渊。各种艺术中的龙形象,大多是飞龙、腾龙或奔龙,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威武不屈。神话传说中的龙,大多是一往无前、势不可挡、无所畏惧的。
同时龙也象征着独立精神,中国龙的艺术形象,与龙有关的种种文化现象也自成一体、独具一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文化虽与儒教、佛教和道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始终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不附属于任何一种宗教。
(6)中华龙属于什么文化扩展阅读:
中国龙文化传入东南亚要比日本早的多,因而显得更具原始文化的特性。龙的头大,有些像狮子或牛,腹粗,尾大,足小。
这种龙的形象在这一地区的建筑、服饰、雕刻,以及龙舟、龙舞和龙灯等民俗活动中,随处可见。长江以南有星罗棋布的江河湖泊。龙舟文化甚为发达。指挥龙舟竞渡的铜鼓饰有龙凤等吉祥动物图案。
日本在唐代时与中国频繁往来,大量学习中国文化,促进了其社会进步。如日本的传统建筑和传统服饰其实完全就是中国唐代时的样子。而在那个时候,中国的龙都是三爪,日本也就只能从中国引进三爪的龙。在中国出现四爪龙后,已经开始闭关锁国,与日本断了往来。
㈦ 龙和中国有什么关系
龙是中华文化的象征,自古以来代表着中华民族神明的象征,是中国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中华,龙文化、龙的传说蕴涵着中国人所重视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互主体观的诉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
中国龙文化内涵丰富,从性质和内涵来看,龙文化可分为三大类型:宗教龙、政治龙和艺术龙。
宗教龙即把龙当作圣物或神灵来崇拜,把龙视为主宰雨水之神或保护神等。政治龙是统治阶级利用人们普遍崇拜龙的心理,把帝王说成是龙神的化身,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用以维护统治。艺术龙就是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对龙的敬仰和崇拜,即以雕刻、舞蹈、神话传说、竞技活动等方式表现龙。
(7)中华龙属于什么文化扩展阅读
中国龙文化具有鲜明特色:
1、悠久性。中国龙崇拜历史在世界上最为久远。据考古发掘资料,最早的龙形象是在 1994 年发掘的辽宁阜新查海遗址中发现的,这一遗址中有一条距今七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石块堆塑龙。在新石器遗址中,还发现了众多的龙形象。至于玉龙和龙纹就更多。
2、延续性。龙文化在中国历久不衰,历朝历代延续不断,可以说是延续时间最长、生命力最强的文化现象之一。
3、多样性。中国龙文化丰富多样。龙的形象变化多样,中国各朝代的龙形象均有所不同。各地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也各不相同,龙的神话传说丰富多彩,祭龙仪式纷繁复杂。
4、普遍性。中国大多数民族都崇拜龙,有龙抬头节习俗,带有“龙”字的地名、物名、人名遍布全国各地。
5、整合性。自秦汉之后,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龙获得了更为显赫的地位,这使各地区、各民族本来不同的龙文化得到整合。中国龙文化经过整合,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传播力。
㈧ 龙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1、创新精神。
龙文化历久不衰,与古代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分不开。龙文化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主要是通过内部创新完成的。观察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龙艺术形态,从无角到有角,从无翼到有翼,从无足到有足,可看出龙形象是经过不断创新而形成的。
2、综合精神。
龙的形象是古代中国人综合了走兽、飞禽、水中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优长而形成的。龙文化的综合性还表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龙不断吸收外来的优秀艺术元素,从而使其形象更为完美。比如,唐宋时期龙吸收了印度佛教中狮子的形象,头圆而丰满,脑后披鬣,鼻子也近似狮鼻,增加了龙的权威感。
3、包容精神。
古代龙文化丰富多彩,与古代中国人的包容精神分不开。中国龙文化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曾受到来自印度的龙王信仰的冲击,但中国人并没有将其拒之门外,而是包容与改造,形成了中国化的龙王,丰富了中国龙文化的内涵。
4、龙是正义化身。
炎黄子孙赋予龙诸多美好善良之心性。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传说小白龙曾因行雨救民而得罪玉帝,为怀念小白龙的恩德,民间将二月二定为春龙节,焚香祷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传统的春节,也于此日正式结束。龙可代表英雄。龙之形象几乎活跃于各个层面和领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感召力,是理想中英雄之典型。
5、反映了中华文化容合的特征
龙的形象是容合而成的。蛇、鳄、鱼、鲵、猪、马、牛、鹿等众多动物和雷电、云、虹、龙卷风等多种天象,都参与了龙的容合。
中华文化也是容合而成的,而龙之所以能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就在于它反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容合。比如,战国时期出现的群龙、交龙,就反映了其时的诸子峰起、百家争鸣的局面;而龙出现于佛教经典、亮相于佛庙殿堂,则是东汉以降,中华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相容合的反映。
㈨ 关于中国龙的知识与文化,高才请进!急!!!
一、中国龙的由来或传说.
答: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二、龙的组合.
答: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shè甚]的腹,鱼的鳞,鹿的脚掌,鹰的爪子。
三、象征意义或精神.
答:龙的足,为九州列土封疆, 龙的心,为民族寄托希望, 龙的魂,为华夏谱写篇章, 龙的骨,为中国铸造脊梁! 滔滔黄河,滚滚长江, 是龙的血脉潺潺流淌; 夏商周汉,魏晋隋唐, 是龙的翅膀振振翱翔。 五湖四海,三山五岳, 百万里方圆锦绣一方
四、龙生九子的故事简介。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
龙生九子古时民间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传说。但九子是什么,说法也不同。
㈩ 中国龙有什麽含义
"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是吉祥、如意、和谐、长久的美好象征。全世界的华人都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龙作为我国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龙威严、神秘。所以,古代帝王都自称为龙的化身---“真龙天子”,其后代为龙子龙孙。北京紫禁城中的建筑、石栏、器皿等,无不存在龙的身影:乾清宫、养心殿画有飞龙,储秀宫、雨花阁铸有铜龙,太和殿立有龙座、龙栓,简直成了龙的世界。民间对龙更是崇拜:喜得贵子---送玉龙佩,新人结婚---赠龙凤玉佩、每个父母都有一个心愿---望子成龙。在山西龙山文化遗址、内蒙红山文化遗址、河南安阳殷墟等地,都出土了众多的龙纹陶盘、陶片、玉龙等文物,证实中国是龙的故乡。龙在我国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源远流长。 oQXkMKZ
在西方,“龙”被翻译成“Dragon”。可在英文中,“Dragon”是邪恶的有翼怪物,还有“凶暴的人”“悍妇”等含义。在图画中,Dragon的身躯庞大笨拙,颜色是黑灰色的,长着巨大的翅膀,口中吐火,吃人和动物,非常丑陋。西方很多的神话传说,传奇传记,甚至流行的网络游戏中,“龙”都是邪恶的化身。“龙”或者“Dragon”在西方所代表的意义和中国龙是完全两样的。 H7= z%Y9y
1、龙主要是吉祥的象征,而Dragon主要是邪恶的象征; )l}wjKfgO
2、龙没有翅膀,而Dragon有着巨大的蝙蝠翅膀; (R<4"QbE
3、龙的身体修长,而Dragon的身体粗壮; W>bW1h
4、龙不食人间烟火,但是Dragon要吃人和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