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 增强文化自信
一方面我们要认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发展和繁荣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实根基;
另一方面又必须以建设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才能引导和推动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发展和繁荣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真正民族的、大众的、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文化支持和价值动力。
(1)怎么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扩展阅读: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国门,让文化自身说话,使其成为不同语种、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平交流沟通的媒介。在展现中华文化风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呈现中国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理念;
阐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从而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一个国家如果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而如果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践行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事关全局,刻不容缓。
Ⅱ 青年大学生如何增强五个认同来增进民族团结
一、认同伟大祖国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首先表现在爱国。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和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思想与道德的精髓,爱国精神穿越时空,一直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灿烂不熄,历经磨难而不分裂就是最好证明。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认同伟大的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共同体”是一个描述群体而非个体的概念,共同性或共同意识是维系共同体群体性存续的关键因素。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有共同认同的血缘融通、流动交汇有机体,是一个历经五千年风雨锻造而成的“多元一体”的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是最具共同意识的民族。56个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和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始终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特征之一。
三、认同伟大的中华文化
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伟大的中华文化是56个民族优秀文化的汇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国家,解决文化认同问题重要而关键。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只有实现了文化认同,才能谈得上其他的认同。
四、认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对领导56个民族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政党认同尤为重要。当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广泛共识。对一切违背和危害党的领导、危害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危害国家制度和法治、损害广大人民利益的行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这是维护各族人民共同利益之所在,也是各族群众的政治底线,坚决不能动摇。
五、认同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客观事实,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已成为各族人民共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Ⅲ 大学生如何培养文化自信
第一,了解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前提
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是有很多优秀的文化的。而当代大学生,很大一部分人在中学时期忙着应付考试,并没有机会关注我们的中华优秀文化,因此,到了大学,首先还是要了解文化,知道知道有什么文化了,才能有文化自信!具体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博物馆等方式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就是比较了解各种文化
世界文化如此之多,中国的文化也很丰富,如果只是了解本国的文化,忽略它国的文化,那么就没办法区别出本国文化的优势在哪里?本国文化中存在着哪些不足之处,所以要通过比较,才能够更好认识本国的文化,才能够更好提高文化自信!
第三,勇于实践
大学生不同于中学生——大学生需要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因此有条件,也有必要把优秀的中华文化运用到实践中,推动实践的发展;同时也要不断反思,怎么样才能够更好运用优秀的中华文化,怎么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
Ⅳ 讨论怎样提高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
为提升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增进民众的政治认同感。
为提升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国家必须重视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实现: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使国家变得强大,人民过得富足;要完善各项民主制度,不断满足国民参与政治,分享政治权利的诉求;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提升人们的精神风貌;要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的安全感不断得到提高;要切实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保障人们的各项基本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要创造公平正义的框架,确保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要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使每个人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使人们过上富有尊严的生活。只有使人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人们切实感受到国家之于个人的实实在在的利益,让每个公民现实地感受到国家带来的福祉,才能够使个体自觉自愿地认同国家。
为此,我们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有效地贯彻到制度设计、政策规划和社会管理中,将价值观念层面的要求转变为现实,创造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为每个公民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众的文化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上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升华。我们应该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儿女将春节、元宵、清明、中秋等传统节庆作为自己的风俗,将“龙”、“长城”、“黄河”作为自己的标志。这些共同的认同标的汇集在一起就构成了“中国人”特定的身份。我们需要努力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魅力。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不断强化国民的集体记忆,激发其共属一体的想象。
第三,要强调民族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
当代中国,只有实现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而非对特定族群认同)的统一,才能使国家认同获得稳固的基础。正因如此,当代中国国家认同的建构,必须注重中华民族共属一体想象的调动。我们需要在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建构起一种能为各族人民所认可的共同的文化。中华文化包含着各民族文化的深刻烙印,各民族的文化都从中华文化中汲取了丰厚的营养。要构建涵盖少数民族文化内容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概念和符号系统,实施“文化包容”策略,决不能仅把中华文化符号象征系统界定在汉族文化的有限范围内,要强调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形式和多重性内涵,要把少数民族的文化更多地纳入到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系统之中。使不同民族的人们切实感受到,每个人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每个人也从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步中获得了发展。这一点对于建构出共同的“我们感”,确立不同民族成员的“中国人”身份感至关重要。
Ⅳ 当代大学生怎样提示升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
1.要注重运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优秀特质,培养大学生的民族品格。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其中包含了许多优良的传统道德。作为伟大的民族经验与精华的凝结和创造,直到今天仍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具体来说,一要培养“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二要培养“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要保持积极的进取精神,特别是身处逆境时要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增强信念,把爱国的深厚情感和信念转化为爱国的实际行动。三要培养“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重义轻利,切实处理好、协调好公与私、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四要培育“惩恶扬善”的社会正义。大学生要有抵制恶言、恶事、恶行的能力,耻于做不善、不正、不诚、不敬之事,要惩恶扬善,一心向善。
3要注重运用先进的校园文化多姿多彩的形式,培育大学生的民族意识与价值认同感。校园文化通过营造一种共同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在创造性的群体活动中,使大学生人格得以升华,情感得以塑造,知识得以丰富,潜能得以发挥,行为举止得以修正,可以使大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崇高的价值取向和伟大的人生理想。高校本身要高度重视实施校园文化工程,充分利用校内各种新闻媒介和社团活动的阵地,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宣传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满足学生的审美要求,更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充盈他们的精神世界。一要利用“一二·九”、“九·一八”、“五四”等重大纪念日,开展活动,鼓舞士气,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二要实施“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专家讲学交流,营造高雅的育人环境,积淀并拓展民族精神的内涵。三要着力打造“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类似活动,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民族的思想、观念和先进文化的熏陶
2以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为依托,突出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民族精神。在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1)积极引导,为我所用。采取科学的态度历史地、客观地评价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分清正误、辩明良莠,增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积极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发展的贡献,接受优秀文化传统的陶冶。同时,对中外文化、中外民族精神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吸取外国优秀的思想文化来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承继开展优秀传统,还积极吸取世界进步文明。使大学生懂得在新时期要培育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Ⅵ 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如何陈诺
应该增强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一树立起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责任心。
Ⅶ 大学生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首先,要全面了解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深入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途径。
我们常说因为了解、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践行。因此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的首要举措就是要全面了解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认真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多参加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和各种传统活动,通过聆听现场专家教授的讲解和教诲,来提升文化自信。这是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最后,大学生还可以通过上好思政课来不断发展和提升文化自信水平。大学思政课非常关键,因为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这一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总之,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既要让大学生全面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还要促使大学生多参加一些有关提升文化自信的活动,努力在实践中提升文化水平。
Ⅷ 如何增强个人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
如果要想,我们自己增强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认同的话,那么我们就要有更好的觉悟,因为在我们这个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好多的差异文化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要有不同的采取态度,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Ⅸ 如何繁荣民族文化和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要求就是要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
只有大家都团结起来,一起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统一。
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向
。。。。。。。。。。。。。。。。。。。。。。
《决定》指出,要“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