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莞商大会的大会组委会
加拿大莞籍人士8000人。莞商在加拿大颇为活跃。东莞荣声烟花的第四代经营者胡启泰,就曾经在1968年17岁的时候远赴加拿大,在汽车业闯下一片天地;祖籍清溪的叶树林也在同一个年代从香港赴加,成为加拿大置地有限公司董事长;投资建设东莞理工学院的鸿发集团,其总裁麦照容亦是加拿大籍。
2015年7月1日上午,加拿大莞商联合会成立就职典礼在温哥华隆重举行,这是东莞世界莞商联合会在海外设立的第二个分支机构。我国驻温哥华总领事馆总领事刘菲,驻温哥华总领事馆商务领事成文华,烈治文联邦国会议员兼加拿大联邦长者事务部部长黄陈小萍,温哥华国会议员梅丽乔,卑诗省省议员李灿明,烈治文市议员区泽光,以及东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梁应昌,东莞市侨联主席曾民盛,世界莞商联合会会长莫浩棠,常务副会长方桂萍、张军民、麦照平,秘书长谭满矶、副秘书长莫柳婵等应邀出席了典礼,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会上,张军民宣读了加拿大莞商联合会会长任职决定,决定由世界莞商名誉顾问唐汉良出任首任会长。加拿大莞商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炳钊。 大多数人认为,东莞本土商人的崛起,集中在近几十年。实际上追本溯源,自明清时期,寮步就有莞香交易。明末《广东新语》说,香市在东莞寮步。香料经寒溪河至石排湾(今香港尖沙咀)转运四方。
后来东莞本土因战火延绵和政治环境的影响,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沉寂,改革开放前后商业氛围重塑。一批本土的、外来的从商者,与这片土地互相成就,从此命运交织,被人归纳为东莞商帮。在莞商精神的发源地,发展起制造业、酒店、房产、会展等特色产业。
世界工厂传奇不断
1978年的改革开放,东莞好像一个铆足了劲的年轻人,迫不及待地先行先试。继港商张子弥1978年在虎门建起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工厂之后,张光、张细兄弟也从香港回龙眼,办起全国农村第一家三来一补工厂,带动亿元村的创富传奇。张细的老友张佛恩,1981年在村口开了一家沙河餐厅,低调地开始扩张龙泉系酒店产业。当是时,担任篁村生产队长的陈林、桥头镇委书记莫浩棠都放弃原职下海,汇入本土兴业的洪流。这一批崛起的莞商,主营业务在制造、酒店、地产等方向,确定了鲜明的行业特色。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像郭山辉这样的台商,以及张华荣这样的内地商人陆续迁业东莞,大片荔枝林被改造成厂房。经过不同商业文化的融汇,本土莞商也开始向其他行业发展,股神袁德宗、众生药业张绍日、金叶珠宝王志伟等崛起,也创造出女首富张茵这样的神话。这些本土及外来的企业家,经过东莞商业文化后,被统称为莞商。迄今,莞商在本土已经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经营结构,是本土经济重要的支柱力量。 在港的东莞同乡有80万。在港莞商是最为风生水起的一支,经过清末明初,以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逃港两大波移民潮,东莞一批精英到香港创业,成就了一批豪绅。造船大王王华生、钟表大王孙秉枢、酱油大王王赐豪、爆竹大王陈兰芳……
为避战乱香港淘金
清末香港开端口后,东莞商民便来此经营和居住,成立旅港工商总会等史实。当时英国为便利在香港的殖民统治,设立中环大书馆,广东濒海各县不得志于科举的人来此谋求出路。石龙人周永泰19世纪中叶来港,在普庆坊开了一家小小的店铺,1872年将8岁的儿子周少岐送进这家书院。
这位精通中西文化的石龙孩子,长大后锐意经营,先后创办保险公司、轮船公司、银号,还经营股票,其子、孙都在政经两界担当要务,周氏家族至今都是香港人津津乐道的四大家族之一。
这时内地战乱不断,越来越多的东莞人开始到香港这块新兴市场淘金。清末莞城创办爆竹烟花企业的陈兰芳,1916年在香港旺角的公司开张;3年后,王仲铭将同珍酱油开在香港;14岁辍学从商的方树泉,1927年南下香港,先在筲箕湾南安坊开设义德芝麻厂;东莞同乡林承芬1931年应中国银行董事局之聘,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副行长;1938年,14岁的王华生只身从东莞来到香港,在九龙船坞谋得一份焊接学徒的工作,成为日后的造船大王。也是在这段时间,东莞人全面进入香港政治、经济、慈善等各方面,奠定了莞商在港的基础。
逃港风潮埋下伏笔
新中国成立后,东莞本土仍然以农业为主,也有零星出走到美洲、东南亚从商的人,但因为当时国门紧闭,走出去的成功率比较低。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大跃进中饥寒交迫的东莞人,趁着逃港风潮出走。
1961年,12岁的常平梁麟,独自踏上火车偷渡香港,3年后和随后偷渡过来的父亲,从一家塑料加工小作坊做起,龙昌国际由此发迹。虎门龙眼的张光,循水路趁1962年香港“敞开大门”时闯出去;“文化大革命”爆发,叶志成成分不好,一有时间就练习游泳,1969年7月一个涨潮的晚上,经过八个小时的泅渡抵港,创建叶氏化工;后来移居英国的赵泰来,也在1969年投奔香港姨妈。他们在香港通过勤力经营,壮大了在港莞商的群体,也为改革开放之后反哺家乡埋下伏笔。 在澳莞商独树一帜,都是靠医学方面的成就立足,崛起的时间比较近。祖籍东坑的卢济生,1982年移居墨尔本以专长称雄当地医学界,1994年获太平绅士头衔;虎门南栅人王耀辉1987年赴澳大利亚从事猪营养研究,在澳最高学府获博士学位,2001年回莞设立泛亚太生物科技公司。
B. 莞商的莞商精神
“莞香近千年的种植加工与开放贸易传统,已经成为寮步乃至东莞、岭南文化传统的一部分,成为具有突出个性特征的地域文化基因。”自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以来,每年农历11月下旬至12月是东莞香农凿采莞香的季节,香农将各类莞香运到香市上去进行交易销售。来自东莞各地的商人、香贩,云集香市,他们将莞香经寒溪河至石排湾(今香港尖沙咀)转运,远销江浙、京城及东南亚等地,成为宫廷贵族的贡品和当时人们争相购买的时尚消费品。莞香贸易之所以能如此繁荣,据《古今图书集成》之《广州府物产考》中记载,东莞“人多以种香为业,富者千树,贫者亦数百树。香之子,香之萌蘖,高曾所贻,数世益享其利”,故向有“岭南香国”之称。由此可见,莞香与其他地方的香不同点在于,莞香在古代很大程度上是靠人工种植。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古代香农们除了在山坡上种植,还在耕地内种花生、番茨、甘蔗,再在地茔上种莞香,以形成立体式种植的架构,这样的规模也保证了产量。除此,寮步的水陆交通方便,便于贸易。莞香贸易本身体现了诚信意识、规则意识,还有奉献精神、冒险精神。这是一种商贸的意识和智慧。“只有拥有诚信和规则意识,莞香才在寮步集散成市;只有拥有奉献和冒险精神,莞香才能涉江越洋敢为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