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道家文化如何传承

道家文化如何传承

发布时间:2022-03-01 07:57:51

❶ 如何学习道家传承文化

先了解道,然后阴阳,再五行,八卦,天干地支·······一步一步地来········
慢慢学,用心去理解和感悟,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急不来···

大道慈悲,道气长存·····
无量寿福,吉祥如意·····

❷ 道家怎么传承的

真正是道家是与世隔绝,选弟子继承是受到严格若干年考试通过的。入世的道家道教多数是骗人的,已经远离远古道家的教规。

❸ 道家传承的三条途径

你是科大的吧,叫什么名字,明天点你回答问题,回答正确有加分

❹ 中国的道家思想是否被传承下来主要是什么

道家思想和道教完全不是一回事
道家思想是单纯的哲学思想,道教这东西除了名字上其他和道家思想一点关系都没有
当年张道陵在创建道教的时候完全是另起炉灶,理论基础上完全背离了道家的主流。

❺ 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问题不是一件机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务,拍脑袋设立个什么智能机制,传统文化就能像营养品那样灌进孩子的脑袋沉淀为他们的文化素养了,这是工具理性的态度。文化传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什么叫“薰”呢?大白菜在泡菜坛的环境中变成泡菜,这个过程就是“薰”。传统文化不是药丸子,青少年也不是机器人,所以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继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

这就是说,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不是建几个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背几篇古经可以传承的,不是“每一分钟,都有民间文化在消亡”可以警醒的,不是“全球问题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拯救”可以忽悠的,也不是“我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之类可以煽情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成人世界的言传身教。活着的传统才有传承的生命力,如果传统在上代人身上已经死了,青少年就无从习承了;文化蕴含于日常情态中,成人创造了怎样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青少年就能接受到怎样的文化教育。

也即,要考察一个社会青少年的文化传承情况,看看成人世界的传统文化态度就可大致知道了,成人社会珍视传统文化,青少年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否则,别指望青少年能怎么尊重传统。

看看我们的成人社会是如何看待传统的。就说说建筑吧,中国许多城市在建筑文化上崇洋媚外,拆掉老城墙,毁掉四合院,用推土机铲平国家级文物,树立清一色儿的“欧陆风情”、“北欧印象”。这样的言传身教能“薰”出什么样的传统教育?

去年9月,韩剧《大长今》在中国创下了令人咋舌的收视神话,《大长今》所以如此受中国观众的厚爱和追捧,最主要是其中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从养生之道到人生态度,从宫廷膳食到生存理念等等———而中国的一些导演在拍着怎样一些反映传统文化的电视呢?“帝王戏”、“辫子戏”、“戏说风”等等,让人误以为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成年世界缺乏健康的传统文化认识,潜移默化中对青少年形成怎样的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看,取材于《木兰辞》的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全球票房超过1亿美元;日本改编的《三国志》和《水浒》,从漫画到游戏,衍生产品在亚洲各地热销……正如教育专家所认为的,这充分说明青少年并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而是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教育出了大问题。成人世界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的创新惰性,导致了文化传承的裂痕,青少年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文化传承在于一代人与另一代人间的言传身教,在于总体文化环境泡菜坛般的“熏陶”作用,这大概是激励青少年继承传统文化最好的“机制”,也是惟一的

就给你找了这么多,你再自己找找吧,不知道对不对你有用。

❻ “玄奘取经”传承佛教,那么道教是怎么传承下来的

说起到道教传承,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就跟玄奘对于佛教的重要性一样,陆修静对道教也一样重要。在道教思想、文化和地位上,陆修静都做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他使繁乱无章的道教经典有了一个正统学习方向,并使得受众从人民转移到统治阶级上,最终使得道教有可以媲美另外二派的经济基础。

陆修静靠拢统治阶级带来的效果是明显的,具体表现在道教有了新的资金以后,道徒数目迅速增加,完善的组织也逐渐产生,甚至可以建立道院,使得道教在中国成为可以三大教派之一,并经久不衰。陆修静对于道教的发展都是功不可没的,在道教历史上俨然是玄奘之于佛教,如果没有陆修静,道教不会有现在一般地位。

❼ 道教经典的传承

首推道德经——其中以楚简本最纯:
郭店楚简《老子》全文对照通行本《道德经》
【甲本】
(甲一)
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伪弃诈,民复孝慈。
三言以为辨不足,或命之,或呼属。视素保朴,少私寡欲。
(对应通行本第十九章)注:不受世间智障,人们可得大利。不以工巧货利为贵,心贼难起。不欺伪,行直心,民行孝知本。这三条不足以说明,应依本命本心,或晓得根本归处,归元守一,无欲无求。(这样智慧万法自生,一切自然明白)。
(甲二)
江海所以为百谷王,以其能为百谷下,是以能为百谷王。
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
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乐进而弗厌。
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对应通行本第六十六章)注:江海之所以为百川之王,因它处于百川下。圣人被众人推到身前,是因其把自身利益放在众人之后,圣人被众人尊重,是因其言行尊众人如父母。因此,圣人在上位人民不觉得有负担或受损害。所以天下人乐于拥戴他而不厌弃。因为圣心无私、与人无争,故无人能跟他争。
(甲三)
罪莫厚乎甚欲,咎莫险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
(对应通行本第四十六章)注:罪孽没有比纵私欲更严重,错误没有比有所得危险,一切祸患没有比不知足还大。要知道本来就具足,才是真正永恒的圆满无缺。
(甲四)
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
果而弗伐,果而弗骄,果而弗矜,是谓果而不强。其事好长。
(对应通行本第三十章)注:行道的人,不强迫他人。善果成时瓜熟蒂落,不宜用强。善果成时,不自骄、不自傲、不自执,这个果不是我强取来的(觉者自觉、悟者自悟、证者自得、行道自利,而觉海本清净圆满,并无增减,度一切人得道,而无所得,无所度)。这才是长远的好事。
(甲五)
古之善为士者,必微溺玄达,深不可识,是以为之容。
豫乎若冬涉川,犹乎其若畏四邻,俨乎其若客。涣乎其若释,屯乎其若朴,沌乎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者,将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保此道者不欲尚盈。
(对应通行本第十五章)注:古时善修道的人,定不弱于玄妙通达,深邃的难描述,勉强形容为:谨言慎行怕恶因,如冬天踏着薄冰过河一样;畏惧恶果,不让邪魔有机可乘;尊重规律,知身为过客,不代大匠凿。像冰雪消融于水,顺道而行,像本源一样淳朴,像浊水一样不加分别,融而为一。谁又能够将浑浊的世间烦恼静定澄明;谁又能安于无住,为而无为,生而无生。得此道的人没有办法言说。
(甲六)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是以圣人亡为故亡败,亡执故亡失。
临事之纪,慎冬如始,此亡败事矣。
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教不教,复众之所过。
是故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
(对应通行本六十四章)注:有所为、有所执,则所为、所执必失(一切皆不可得)。因此圣人不执着而善行,故无得无失。面对事物,畏果如因,不忘初心,坚持如一,不会失败的。圣人不为众生欲牵引,心不滞与外物,行不言之教,从众人过错中吸取教训并替其分担部分恶果。因此圣人能教化万物如万物自然如是,而实无所为。
(甲七)
道恒亡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将镇之以亡名之朴。
夫亦将知足,知以静,万物将自定。
(对应通行本第三十七章)注:道本来就无所得,觉悟的人如果能坚守道,则万事万物能自化。事物幻化而欲迷失本心,将观其本质归于本真。晓得心本具足,狂乱心歇以静,如幻万物自然安定。
(甲八)
为亡为,事亡事,味亡味。
大小之,多惕(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亡难。
(对应通行本第六十三章)注:为而无为,事而无事,五蕴浮云空过。菩萨将大事、难事从小处、易处做起,复杂的事情不简单敷衍,谨慎行事,因此没有难事。
(甲九)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恶已;皆知善,此其不善已。
有亡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
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
是以圣人居亡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
(对应通行本第二章)注:天下都迷恋的事物,是恶的源泉。都偏爱于好的,是不好的根源。有无相生,难易相对生成,长短相比而现显,高下相依而存,音声波动相互应和,时间前后相随。因此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行,行不言之教。万物无时无刻不在演绎道却像还没有开始,所为甚大而无所着,成就一切而不得。因为无所得,也就没有失去。
(甲十)
道恒亡名,朴虽微,天地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也,以逾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
(对应通行本第三十二章)道不着于名相,如自由的能量无内外,无前后,没有任何事物能将其束缚、降服。有人如果能守道,则能化万物,天降智慧甘露,福泽一方。万物从生就有名相,名相虽然有,但本体平等清净无二,知其本体无生灭就不会真的死亡。就像道显现于天下,如百川(显相)于江海(水体隐相),而百川(有生灭)而水体不生灭。
(甲十一)
有(状)混成,先天地生。
敚穆(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
国中有四大安,王居一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对应通行本第二十五章)注:道先宇宙万物而生,寂寥周运不改,为天下万物之母。世间名相不能描述,起个名字叫道(分别归一+自修行),我勉强(就像给生盲的人用触觉描述阳光的色彩一样)叫它做大而无边,无限久远,最终归处。宇宙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觉者大。四大中觉者占其一,觉者从心地悟道,地(一切束缚状态)取法于天、天(一切半自由态)取法于道、道(一切自由态)本如是。
(甲十二)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对应通行本第五章)注:宇宙万物,就像风中两端开口的袋子吗?虚无而又自成时空障,轮转不休。
(甲十三)
至虚,恒也。守中,笃也。万物旁作,居以须复也。
天道员员,各复其根。
(对应通行本第十六章)注:不着空有,至恒常道,守中道,不执两端分别。宇宙万物周而复始地空做,天道昭昭,小归归于心业,终究归于道。
(甲十四)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
其脆也,易判也,其几也,易散也。
为之于其亡有也,治之于其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对应通行本第六十四章)注:事物,在稳定状态好掌握,在还未萌芽时容易引导。在脆弱时易判灭,在微弱时易消散,在未发生时做准备,在没有混乱时治理。多人合抱的大树,从很小的种子生长成。九层高台,也是由一粒粒尘埃累积而成。
(甲十五)
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
闭其兑,塞其门,和其光,同其尘,其解其纷,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对应通行本第五十六章)注:晓得的人不经常说,整天说的人不晓得。堵住眼耳鼻舌身心,和光同尘,放下纷乱的烦恼,顿入平等大觉。亲近也不可得,疏远也不可得;利益也不可得,违害也不可得;尊重也不可得,轻视也不得。最为难能可贵。
(甲十六)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亡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也?
夫天多忌讳,而民弥叛,民多利器,而邦滋昏。人多智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亡事而民自富,我亡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对应通行本第五十七章)注:以规范治理国家,以齐道用兵,以无为治理天下治。
我怎么知道呢?天下禁忌越多,而人民越叛乱的厉害,人民先进的器具越多,国家就越容易混乱,人民的巧智越多而奇异事就越兴盛,法令越是详明,盗贼就越多有。
因此圣人说,我无所作而人民自觉富足,我无所为而人民自觉开化,我好清静而人民自己走上正道,我缺少欲望则民风纯补。

(甲十七)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虿虫蛇弗蛰,攫鸟猛兽弗扣。
骨弱筋柔而捉固,未知牝牡之合然怒,精之至也。终日呼而不忧,和之至也。
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对应通行本第五十五章)注:德行深厚的人,像刚出生的婴儿,毒虫毒蛇不蜇它,猛禽凶兽不搏击它。紧固柔弱而拳头紧握,不知男女交合小阴茎自动勃起,是生机和精气充沛,整天哭嚎也不沙哑,是元气柔和之至的缘故。
和就是常,知道什么是和就知道了明。和气消融差别,利益慧命是真吉祥,执着于寿命、分别取相是假吉祥;心和柔软、广大无住是真强大,心若使气、着形着相是假刚强;事物发展到假刚强、假壮大则难以进取,背离世间规律而开始消亡。
(甲十八)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失。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对应通行本第四十四章)注:名相与本体哪个更应亲近?本命与外物哪个更重要?被物所累与自由自在哪个更有害?所有爱染深重终将别离,所有聚敛宝藏终将散失。因此知道本来具足才不会自取其辱,晓得归处、不滞外物,才能长久地安其心于无所住。
(甲十九)
反也者,道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
(对应通行本第四十章)注:物极必反是道在运行;柔弱有生机的逐渐强大,是道在起作用。
宇宙万物生缘于有,(有缘于爱取,爱取缘于受,受缘于触,触缘于六入,六入缘于名色,名色缘于识,识缘于行,行缘于无明)生于无明。
(甲二十)
持而盈之,而不若已。
湍而群之,不可长保也。
金玉盈室,莫能守也。贵福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对应通行本第九章)注:装的过满而溢出,不如适可而止。汇聚成一群,必不能长期保持。满屋子的金玉,必不能长久守护,富贵而骄傲,自己引来祸患。功德圆满而不执着,才是天道。

(乙五)
上士闻道,勤能行于其中。
中士闻道,若闻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为道矣。
是以建言有之:明道如昧,夷道若纇,进道若退。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贞如愉。
大方亡隅,大器曼成。大音希声,大象亡形,道隐无明。
(对应通行本第四十一章)注:大根利器的人修道,一听就信、能勤勉于行道中。中根利器的人修道,多闻不信,记得少,修行更少。小根听人说道,大笑而去,这些人不笑话就是不是道了。
因此说,光明大道就像昏暗的,平坦的大道像充满坎坷,精进修行就像倒退,最高的功德像空谷一样低下空无,极度的白像受到玷污,广大圆满的德行像是不足的,刚健的德行像懈怠的,本质纯真像是有暇癖,真正的大方广是没有边畔的,真正的大器成就较晚,真正的大音我们听不到,真正的大相是无形象的,真正的道没有名字的。

❽ 如何学习道家文化

其实语言只是一种形式,或者一种结构,通过这种形式结构可以幻化成任何种现象,这就是因为抽象出了哲学.
因此多读原文,最好不要看翻译,即使实在看不懂最好也是看单字或是词的出处或解释,然后通过去体悟原文的意思.关于老子.
如果能体会到老子的境地,在看庄子就可以看翻译,因为已经体会到了内涵,再加上庄子多为寓言或典故,抽象理论没多说,翻译出入不大都看,译本要不同人、不同时代的都看,关键是思考。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如果相信书籍上写的所有的话,那么还不如什么书籍也不要看呢!
书籍所记载的,是历代圣人贤哲们所思考或要传达给我们后代的知识和真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透过对前人着作的学习,来获得知识、经验和智慧,并且给予发展和创造,从而形成新的书籍。
书籍是有益的,但是如果任何事情都要依照书上说的去做,那就太一成不变、不知变通了。因为社会在发展,书籍上所记载的智慧也需要有所发展,所以必须选择性地学习和借鉴。
多借鉴一些古人的智慧,我们可以少走弯路,但决不能把书上所写的东西全部当成真理趋向心。否则,吃亏的便是自己了。

❾ 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道教文化

我是信仰道教的,我觉得只要道教的继承不断即可,不一定非得去发展壮大,因为发展和壮大要强行投入许多人力和物力,这和道家的自然二字相违背。如果某天道教真的重新兴盛,那也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你觉得呢?

❿ 道教文化详解:道教有哪些门派传承

最古老的是楼观道,老子传尹喜,后来道教诸派建立后,称为隐仙派。实际递传分两支,此处不便详细说明,知道即可。
太上老君传张道陵建立天师道,后来演变为正一大宗派;
魏华存女祖师受仙界直接传授,建立上清派,至陶祖演变成茅山宗;
古本灵宝经自古就有,不知其年代久远;灵宝派的建立是在南北朝,实际创始人是陆修静。从此,道教法事活动高度组织化。三山符箓时期就是阁皂宗。阁皂宗的分支即是东华派;
三皇派是一种修炼系统,从来没有形成独立派别;
西晋开始出现的洞渊派,盛传于唐代;
北宋饶洞天创立独立派别天心派;
两宋时期,出现了雷法,有清微和神霄两大派;
建立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净明道,远绍许旌阳真君,近效儒释,迅速为世人嘉可,传承繁盛;
宋元时期还有真元派;
元代有玄教,是从天师道之龙虎宗衍生;
明代有徐仙派,祀洪恩真君;
明代还有一个长春派;
宋元明清以来,还有一个围绕文昌大洞经的讲说修炼系统,极盛;
以外丹修炼为主的金丹派。后来有演变,非常复杂,分南北宗、三元法,点到为止;
内丹是与符箓并驾齐驱的大道派,金朝开始集约而成全真道,后丘处机开龙门派,递传至今。

好了,邪派不算,正统的基本都有了。没有比我知道的更多的了。愿道法兴盛,苍生得福。

与道家文化如何传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2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9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2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5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0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8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