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重庆周边区县哪些是巴文化一部分

重庆周边区县哪些是巴文化一部分

发布时间:2022-11-30 09:40:36

⑴ 什么是巴渝文化

山城重庆是中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巴渝文化的发源地,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分支,巴渝文化在众多地方文化里面具有鲜明的特色。

坐落于渝北区两路镇,占地面积5公顷,村内主要景点有一馆、四院、一庙、一牌坊。巴渝民俗博物馆内藏有中国民间工艺品、服饰和其他生活用品实物1000余件,其中重点陈列了巴渝地区清末民初的家神龛、挂匾、雕花木床、桌、椅、案台等颇具民俗工艺特色的木雕精品250余件。

“四院”是指四个风格不同、结构各异的民居大院,分别展出古代巴人“人生礼仪”系列中的“诞生礼”、“婚礼”、“寿礼”、“丧礼”、“节俗”以及农耕机具、手工作坊的生产工艺程序等。

村内还可见到一块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节孝牌坊。此外,村内还有索桥、广场、湖泊、农舍、曲廊茶园与民俗风情街等景点及设施。

(1)重庆周边区县哪些是巴文化一部分扩展阅读:

山城重庆,除了汉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以土家族苗族为主,所以这里还完好的保留着这些特别具有民族文化气息的建筑:吊脚楼,山城吊脚楼究竟出现在何时已经没有历史证据可以考证,普遍都使用高大的圆木头做柱子,整体都是木质结构却又悬空而立。

现在的重庆可以说是寸土寸金,吊脚楼也在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中渐渐老化,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现在也剩下的也只剩下洪崖洞吊脚楼了,每年来这里感受民俗文化的游客都是络绎不绝。

丽江、平遥的故城,五岳的庙宇,其现实作用绝不仅仅限于旅游观光;北京的胡同、四合院;津沪汉的租界洋房;江南的小桥流水以及散处各地的明清村落,更不是“最新最美”规划的负担。

无论产生自何时,无论保存的现状怎样,都是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社会见证,是我们种种特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应该保护利用并传承后代的宝贵遗产,是我们今天乃至未来的生活灵感不可替代的源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巴渝文化

⑵ 巴蜀文化包括哪些

“蜀道”文化:

(1)四塞之国

巴蜀盆地在地形上为“四塞之国”,古代交通甚为困难,故李白发出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这一封闭地形对巴蜀文化作为农业文明所必然带来的封闭性肯定会有较大影响。但正是因为如此,又反过来激励起巴蜀先民向外开拓、努力改善自身环境的决心和勇气。于是,环境与文化相交融,造就了巴蜀先民封闭中有开放、开放中有封闭的历史个性。随着时代的推移,开放和兼容终于成为巴蜀文化最大的特色。

巴蜀文化同秦陇文化的沟通,最大的障碍是北方的高山——秦岭。但巴蜀先民以惊人的勇气,创造了高超的栈道技术,打破了盆地地缘的封锁,克服了狭隘的封闭性。蜀王派遣五丁力士开道,迎接秦惠文王所送金牛和五个美女的神话故事,就是上古时代开山通道进行文化交流的生动体现。栈道是巴蜀人的一大发明。司马迁认为巴蜀“四塞之国”的封闭性是靠“栈道千里,无所不通”来达到开放的,这是很精到的史家眼光。

逢山必须开道,遇水必须造桥,古蜀先民为了突破封闭,在发明了栈道的同时,又发表了笮桥。笮桥即绳桥,有多种类型,至今尚可见到的藏区的溜索和编网的藤桥,岷山上的竹索桥,滇西北的编网篾桥,都江堰早期的珠浦桥以及攀枝花早期的铁索桥,都是巴蜀先民向外部世界开放的智慧体现。

(2)南方丝绸之路:

远在四千年前,四川盆地就存在着几条从南方通向沿海,通向今缅甸、印度地区的通道。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如三星堆出土的海贝、象牙,大溪文化的海螺和象牙,茂汶和重庆涂山出土的琉璃珠,都不是本地所产,而是来自印度洋北部地区的南海,这些都充分证明巴蜀先民与南方世界有所交通和交流。汉武帝时,张骞在大夏发现邛竹杖和蜀布的故事,说明巴蜀到印度(古身毒国)再到西亚早就存在一条通道。

这条通道,现代史学家沿用“丝绸之路”称呼的惯例而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主要有两条线路:一条为西道,即“旄牛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邛州)、青衣(雅安)、严道(荥经)、旄牛(汉源)、阑县(越西)、邛都(西昌)、叶榆(大理)到永昌(保山),再到密支那或八莫,进入缅甸和东南亚。这条路最远可达“滇越”乘象国,可能到了印度和孟加拉地区。

另一条是东道,称为“五尺道”。从成都出发,到僰道(宜宾)、南广(高县)、朱提(昭通)、味县(曲靖)、谷昌(昆明),以后一途入越南,一途经大理与旄牛道重合。根据目前所能见到的文献资料,最早走这条线路的古蜀先民的知名人物是秦灭蜀后南迁的蜀王子安阳王。安阳王率领兵将3万人沿着这条线路进入了越南北部红河地区,建立了瓯骆国,越南历史上又称之为“蜀朝”。

(2)重庆周边区县哪些是巴文化一部分扩展阅读:

巴蜀文化特色:

(1)文化地理区域:

巴蜀是一种特定的称谓,如今已分为巴和蜀。在战国以前,巴与蜀是分称的,泾渭分明。“巴”的古义为“吞食大象的巨蟒”,中心区域为重庆、川东及鄂西地区,涵盖陕南、汉中、黔中和湘西等地;“蜀”的古义为“葵中之蚕”,主要地理位置涵盖四川盆地中西部平原地区。由是观之,巴蜀的核心区域即为如今的四川省和重庆市。

(2)形成过程:

滥觞于商代,见名于春秋,主体气质成于秦汉,巴的进取与蜀的兼容由此合二为一,秦汉以后逐渐融入中原文化,摇曳而生姿,经历代而飘然不散,是一片可以遮蔽天空的星云,和而未合,惜乎未能聚拢成星体,过去不能,现在不能,未来亦难能。

(3)文化特点:

总体上,巴蜀文化绵长久远、神秘而灿烂,可坐享天成,亦可以行卒而生;可无为逍遥,更因刀剑而存。文化上兼容儒释道,以道,注川人风骨;以儒,举川人仕进;以释,去川人彷徨;进退之间,死生契阔。

⑶ 巴渝文化有哪些代表元素

巴渝文化有铜梁龙舞,黔江摆手舞,小河锣鼓,川江号子,巴渝吹打(接龙吹打、金桥吹打),秀山花灯,九龙楹联,广场故事,梁平三绝(梁山灯戏、梁平竹帘、梁平年画)等。
重庆的简称“渝”和“巴”,别称巴渝、山城、渝都、雾都、桥都。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地区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剽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称。巴人的军队参加周武王讨伐商(殷)纣王战争,总是一边唱着进军的歌谣,一边跳着冲锋的舞蹈,勇往直前,古代典籍之“武王伐纣,前歌后舞”。

⑷ 巴蜀文化包括哪些文化

巴蜀文化包括巴文化和蜀文化。巴文化(bāwén huà),又叫巴蜀文化,是中国古代西南及中南地区的巴国王族和巴地各族所共同创造的全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其社会结构的总和。

巴国文化:商代晚期和西周时代,主要以汉水上游为基本地域依托;春秋时代,巴国文化有所扩展,南及大巴山北缘,东至襄阳;战国初,巴国举国南迁至长江干流,先后在清江、川峡之间至 川东立国。这几个地方,留下了巴国文化的大量遗迹。

巴地文化:包括今重庆全境、四川东部、陕西南部、贵州北部和鄂西南的土着新石器文化,考古学上称之为早期巴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末叶,这些文化在当地发展演变,盛衰兴替已达一二千年之久。

完整意义的巴文化:战国初,巴国溯江进入重庆,始将青铜文化与当地的土着新石器文化融合起来,也将巴国文化与巴地文化融合起来。这才形成了完整意义上的巴文化。

巴人是中国古代西南及中南地区的一个族群。据专家学者考证,“巴”的地域范围大体界定在重庆全境、北起汉水、南至鄂西清江流域、东至宜昌、西达川东的地区。

春秋战国之际向西发展,最终以重庆为中心,建立了巴国,逐步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在部落迁徙的过程中,巴人的文化得以沿途传播,也得以与其他部落进行交流。巴文化与楚文化在秦汉统一以后,开始融入华夏文化,但同时巴人与楚人始终保持着本地的文化特色。这种多元文化特质的传播脉络一直延续至今,成为连接古今巴文化的重要纽带。

⑸ 请问重庆市万州区有哪些历史文化尽量详细点,比如巫文化、巴文化、移民文化之类的。谢谢咯

总体来讲,巫溪自然禀赋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具体可用20个字来形容,即山大、水灵、地奇、林茂、温适、点多、史远、文厚、镇古、民醇。可以概括为“三老”铸就了“三神”:

一是老天爷赐予我们的神奇。巫溪地形以山地为主,境内山大坡陡,沟壑纵横,最低海拔139.4米,最高海拔2796.8米,其中主峰阴条岭被称为“重庆第一峰”; 阴条岭与神农架共同构成了中国大三峡的“屋脊”,巫溪阴条岭和“自然国心”之称的鸡心岭均为探险山地;被誉为“天下第一溪”的大宁河,更是风景秀丽、险峰峡谷遍布,大宁河庙峡被称为“小三峡之冠”。巫溪地质地貌复杂,境内多险峰峡谷,有着名喀斯特地貌的代表——灵巫洞,其中岩子河大峡谷(巫溪大峡谷)堪称整个大三峡地区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大峡谷。巫溪森林覆盖率达51.8%,是重庆市森林资源第一县。野生植物有猕猴桃、腊梅、银杏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水杉等。林内主要野生动物有獐、麂、鹿、野山羊、羚羊、猴、熊、布谷鸟、大鲵等。

二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神秘。巫溪历史悠远,五千年前就有先民生息繁衍。历史以来,政区迭更频繁,隶属多变,县、郡、监、州,沿革纷呈。巫溪具有厚重的历史,从夏、商、周时期开始,形成渝陕鄂三地的盐马大道,秦汉时期巫溪县置盐官;南北朝时期设置始宁郡;巫溪红池坝是战国时期楚国丞相春申君的田园故居;巫溪系大溪文化区域,始于新石器时代,文化厚重。这块土地因盐而兴,曾经开辟了一方“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乐土,并以盐文化、药文化为主体,创造了与中原华夏文化大约同时诞生的巫文化,成为我国远古巫文化的主要发祥地。1932年,贺龙元帅挥师西进在巫溪播下红色的种子,革命先烈彭咏梧也在此留下革命的忠魂,双枪老太婆原型人物之一陈昌秀在我县尖山镇牺牲。巫溪境内的宁厂古镇是市政府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是三峡库区最具文化内涵最古老的古镇之一,也是三峡工程建成后库区内唯一保存完整的古镇。古镇有5000多年制盐史,在唐尧时期就是盛极一时的巫咸国首会(或部落)所在地,这里有过“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的辉煌。这里也是三峡地区古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堪称“上古盐都”和世界手工作坊的“鼻祖”。

三是老百姓为我们创造的神妙。巫溪民风古朴醇厚,巫风巫俗神秘悠远。宁厂古镇龙船赛、宁河纤夫、哭嫁闹丧、巴山夜唱、民间鼓乐、大河乡舞狮等民俗民风,龙君庙、云台观等宗教礼仪遗迹,白鹿引泉、盐水女神等传说,巫山有神女,巫溪有“神仙”。五句子山歌、皮影戏、巫姑舞、健身巫舞、巫歌等民间歌舞与曲艺独具特色。同时,我们成功创建了市级卫生县城和文明县城,启动实施了老县城改造工程,建成了三峡库区最长的人工健身步道——万步云梯,宁厂古镇开发即将启动。

正是这“三老”铸就的“三神”,让我们旅游资源具备成为国家级、国际级旅游目的地的基础,具体优势表现在“五个最”:

一是最悠远的历史。早在上古时期,巫人首领巫咸带领族人在巫溪的宁厂古镇埋锅制盐,建立巫咸古国,以此成为帝尧之师。据《山海经》记载,人类始祖之一,巫咸等“十巫”便升降于宁厂古镇宝源山,并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巫文化。巫咸国的本土和首会所在地就是今天的巫溪宁厂古镇。宁厂古镇因盐而兴,宁厂盐泉是华夏发现最早的两大天然盐泉之一,是世界十大奇泉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秦楚巴庸为争夺该盐泉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争,此地先属庸、后属巴、再归楚,直至秦统一。创造了“利分秦楚域,泽沛汉唐年”,成为我国远古巫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二是最神秘的文化。巫溪旅游资源和文化充满神秘性。其中以巫术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和广泛,它不仅影响道教文化,文学艺术,而且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主要在民间流传,主要表现有:跳端公、化九龙水、上刀山、下油锅、定根法、唤蛇、水遁、火遁、舔火钳、告阴状、穿铧、顶锅、绘桃符等。据考证“巫人”就是华夏人类的始祖之一,巫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的根本源头。此外,还有有驰名中外的“巫溪三谜”——野人、古栈道、悬棺。巴人悬棺在巫溪境内遗存时间最早,数量最多。荆竹坝岩棺群即是三峡地区发现最早、最集中、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古代岩棺群。而以红池坝春申君田园故居为代表的巫溪历史文化也具有悠古与传奇、浪漫的魅力。

三是最古老的城镇。宁厂古镇是三峡库区唯一没被淹没的具有5000多年制盐史的古镇,是重庆市政府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十大名镇之一。古镇依山傍水而建,沿河岸蜿蜒延伸达3.5公里,俗称“七里半边街”。宁厂古镇是昔日渝陕鄂边贸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并“以水分股,按份计税”创造了人类史上最早的“股份制”;以盐票创造了早于“交子”的人类史上最早的纸币;而1506年爆发在这里的盐场灶夫起义,比欧洲产业工人运动早300多年,更应是世界工人运动之源流。

四是最奇美的景观。巫溪的景观以谷深、峰险、山奇、石怪、水清、洞幽、禽珍、兽异为特色的自然景观闻名遐迩,堪称“先民乐土、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其主要景观有:“南国第一高山草场”-国家级森林公园红池坝。“东方天山”――大官山草场,历史上是着名的“五大药山”之一。“三峡第一园”——阴条岭自然保护区,其主峰阴条岭海2796.8米,为重庆市最高峰。“冬秋冰融,盛夏结冰”的世界奇观——夏冰洞。大宁河七峡之冠——妙峡景区。“川东古刹之冠”——云台寺。“三峡库区第一洞”——灵巫洞景区等等。

五是最原始的生态。巫溪生态系统完备,生物物种繁多。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1.8%,林地面积为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0.95%,活立木总蓄积量为850万立方米,是重庆市森林资源第一县。主要野生植物有猕猴桃、腊梅、银杏等4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珙桐、水杉、岩柏等。野生动物有獐、麂、鹿、野山羊、羚羊、猴、熊、布谷鸟、大鲵等30余种。

第二句话:“巫溪不再遥远”,期待大家挖掘巫溪神韵

一是地理区位不再遥远。在大家印象中,都觉得巫溪的位置很偏远,其实我想告诉大家,巫溪并不遥远。我想从三个时间节点上给大家解读。一是本月奉节——重庆的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巫溪从奉节过来,车程缩短至5个小时,对于驾驶者来说,5个小时的车程不会很累,也能体验到驾驶的乐趣。二是市政府已经明确,2012年奉溪高速公路要实现全线贯通,那时巫溪到重庆、到宜昌的时间就会缩短到4小时以内,这将是旅行者和自驾游爱好者的最佳车程,对于重庆主城以及宜昌等地游客来说,巫溪就是一个休闲玩乐的好去处了。三是十二五期间安张常铁路将开始建设,奉溪高速公路向北延伸工程将要启动,加上巫溪、奉节、巫山三地“金三角”机场的规划建设,届时,巫溪将形成畅通的立体交通网络。

二是根源文化承袭历史。本月17日,在市委宣传部的组织下,我们成功举办了中国˙重庆首届华夏巫文化论坛,来自国内的70余位专家对巫文化进行了深入解读研习。在论坛上,专家们对巫文化的根源价值给与肯定,普遍认为他是中华根源文化之一,与黄河文明、中原文明等同属根源文化。中国着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认为:“巫文化是远古文明之一,是母亲的文化,是老祖母的文化,巫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摇篮,是源于人类社会产生最早的根基。落根三峡这一带,中国两大流域的文化,长江文化也可以从源头中间取最精华的三峡文化,谁也抹煞不掉,巫文化在这里根基是非常深厚的” 。

三是远古记忆依然更迭流芳。宁厂古镇是一座具有5千年历史的古镇,因盐而兴,以盐着称于世,这里有很多关于盐的美妙传说。循着盐的历史,这里孕育了“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的辉煌,并以盐文化、药文化为主体,是我国远古巫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巫溪县城是一座具有3000历史的古县城,建筑风格仍然保存着明清风格。在巫溪民间,宁河纤夫、哭嫁闹丧、巴山夜唱、民间鼓乐等民俗民风,龙君庙、云台观等宗教礼仪遗迹,白鹿引泉、盐水女神等传说。五句子山歌、巫姑舞等民间歌舞与曲艺独具特色。

⑹ 请问重庆市万州区有哪些历史文化尽量详细点,比如巫文化、巴文化、移民文化之类的。谢谢咯

万州历史文化

夏商属梁州地,周属巴子国,秦属巴郡朐忍县。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刘备分朐忍地置羊渠县,治城今长滩,为万州建县之始。蜀汉建兴八年(230),省羊渠置南浦县,治城迁至今万州区南岸。西魏废帝二年(553),改南浦为鱼泉县,徙治江北(今万州区环城路)。北周时期(557-584),先改鱼泉县为安乡县,为信州和万川郡治。隋初废万川郡,开皇十八年(598),改安乡县为南浦县。大业三年(607),废信州置巴东郡,南浦县属巴东郡。

唐武德二年(619)置南浦州,领南浦、武宁、梁山三县;八年州废,九年复置,改南浦州为浦州。贞观八年(634)改浦州为万州,天宝元年(742)改万州为南浦郡,乾元元年(758)复为万州,仍治南浦县。宋万州先隶川峡路,后属夔州路,开宝三年,以梁山为军,领南浦,武宁二县。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省南浦县入万州,领武宁一县。明洪武四年(1317),并武宁县入万州,六年(1373)降万州为万县,属夔州府。民国初隶川东道,后改东川道,十七年(1928)置万县市,二十四年(1935)设万县专区,治万县市,辖万县(驻沙河镇)、开县、城口、巫溪、云阳、奉节、巫山、忠县、石砫等9县。

1950年设万县专区,属川东行署区。万县专署驻万县市,辖万县(驻沙河镇)、开县、城口、巫溪、云阳、奉节、巫山、忠县等8县。1952年万县专区属四川省领导。原由川东行署直辖的万县市划归万县专署领导。辖1市、8县。1953年万县市改为省辖市,委托万县专署代管。原大竹专区所属梁平县划入万县专区。辖1市、9县。1970年万县专区改称万县地区,地区驻万县市。辖万县市及万县(驻沙河镇)、开县、城口、巫溪、巫山、奉节、云阳、忠县、梁平等9县。

1992 年12月1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2]194号):撤销万县地区、万县市、万县,设立万县市(地级),辖原万县地区的开县、忠县、梁平、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8个县,全市幅员面积为29485平方公里。万县市新设立3个市辖区: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龙宝区辖龙宝镇、武陵镇、19个乡、 3个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龙宝镇;天城区辖天城乡等31个乡、3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天城乡;五桥区辖五桥镇等5个镇、43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五桥镇。万县市人民政府驻龙宝区的高笋塘。

1997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复,撤销万县市及其所辖的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设立重庆市万县移民开发区和重庆市万县区,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改为龙宝管理委员会、天城管理委员会、五桥管理委员会。万县区辖龙宝、天城、五桥三个管理委员会。万县移民开发区受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委托,代管开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

1998年5月22日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国函[1998]37号),将重庆市万县区更名为万州区,万县移民开发区更名为万州移民开发区。万州区辖龙宝管委会、五桥管委会、天城管委会。

2000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撤销重庆市万州移民开发区,原万州移民开发区代管的奉节县、开县、云阳县、忠县、巫溪县和巫山县由重庆市直辖。龙宝管委会、五桥管委会、天城管委会更名为龙宝移民开发区、五桥移民开发区、天城移民开发区,由万州区管辖,共32镇、45个乡、14个街道办事处、1277个居委会、村委会。2004年万州对镇乡(街道)区划作了调整,由原来的92个镇、乡、街道减少到53个;2005年4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决定撤销龙宝、天城、五桥移民开发区,由万州区直接管理镇乡、街道,辖14个乡、28个镇、11个街道办事处。

有万州文化艺术一条街,你可以克看哈。。至于现在还开起灭得。。我斗不晓得了
具体位置在:新城路中段靠近上面白岩路那边的一个巷巷头~上面还写了几个类似于“文化街”之类的大字。
至于万州民间艺术。。多赛。。。
首先斗应该是诗嘛。。。
你看流杯池。。。是李白嘛。。。啥子对影成三人。。。 =_+
太白岩也是李白噶,位于三峡,诗人的摇篮,出了个写何其芳嘛~上回CCTV10还跑太白岩上搞了个诗歌朗诵节目。。。诗的氛围也算是一个老~
还有斗是三峡石艺术,根雕艺术。。。
然后你想一哈你小时候吃的耍的嘛。。。
啥子腰鼓队,车车糖吖,捏面人啊都有嘛。。。鱼泉榨菜和诗仙太白。。食品文化之类。。
我记得还有个啥子民间艺术网。。。
http://www.99cq.net/index/index.asp

一、概述

这是一座美丽幽静的山乡小镇,这是一座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镇,这是一座历史古迹众多、文化氛围浓厚的历史文化古镇,这就是重庆市边贸重镇之一的罗田镇。它以“田园风光,自然和谐,文物古迹,鱼米之乡”的特色闻名于世。

罗田镇位于重庆市东南部边陲,万州区东南部,东径108°36′,北纬30°36′,与湖北省利川市接壤,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七岳山脚下,距万州城区71公里,幅员面积81.7平方公里,辖14个村(居委会),总人口32429人。

罗田镇边贸活跃,是重庆市边贸重镇之一。位于渝鄂两地交汇处,与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建南镇、百胜乡“两镇一乡”紧紧相邻。古时周边无场,自古商贸活跃,辐射半径30公里,是渝鄂两地的边贸经济中心,古时为川鄂两省的必经要地,有“老318”国道之称。古时川鄂两地的各路商人纷至沓来,路上行人络绎不绝,一派边贸繁荣景象。时至今日,盛况丝毫未减,每逢赶集天,渝鄂两地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有上万人之多,场上现有各类商业门面100余个,从业人员300余人,年商品成交额在4000万元左右,显示出罗田强大的边贸优势。

罗田镇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三条出境主干线四通八达,距318国道22公里,并全面硬化。距万石高等级公路15公里,也即将硬化,万石高等级公路的建成通车,更是给罗田带来便利的交通优势,“1小时万州、3小时重庆”快捷便利。即将建成通车的宜万铁路纵穿四个村(居),并建二级火车站一座与罗田古镇紧紧相连。宜万铁路的修建将大大改善罗田的交通格局,也给罗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宜万铁路的建成通车,罗田将伴随火车飞驰的车轮,走出重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罗田镇境内历史文物古迹众多,“普济桥、字库塔、四合院、古墓群、罗汉水井”等古建筑,是罗田古镇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展示了浓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和独特的人文景观风貌。400多年的古场古镇保存完好,渝东大小店铺、典当行、布庄有迹可寻,从现存的街道、庙宇、作坊以及延伸南北的石板路等依稀可见当年罗田镇的繁荣景象和独特的人文气息。普济桥、古墓群、字库塔、金黄甲大院分别于1999年和2006年被万州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济桥、古墓群、金黄甲大院建造年代久远,雕工精美,气魄宏大,保存完好,重庆市内较少见,原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现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主任何智亚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完全具备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集奇、幽、险于一体的红岩石林;海拔1600米高,林业面积达2000多亩的大小二寨;碧波荡漾的枫香坪水库;风景秀丽的百丈沟、“似桃源”等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

二、历史沿革

罗田古镇始建于明代,距今四百多年历史。相传明末此处有一大土包,其形圆如罗盘,四周良田环绕,又当川鄂交通要道,习称罗针田,简称罗田。当地村民开始在此修房集居,清干隆十七年增筑建场,并逐渐形成规模,距今已两百多年。清末民国初属市廓里大十甲,1941年由马头镇划出罗田乡,驻地罗针田。1949年12月解放后,于1950年初成立罗田乡,同年8月划归第十区管辖,1951年成立罗田区管辖罗田、马头、中山、谷雨、大兴、谋道、百胜七乡,驻地马头场。1955年民主建政时撤消罗田区,建立罗田乡改属龙驹区,中山、谷雨划归走马区管辖,大兴、谋道、百胜划归湖北省管辖。1958年建立罗田人民公社,1966年11月更名为友谊公社,1975年恢复罗田原名。1992年10月四川省撤地设市建区时,由马头、罗田两乡合并建成罗田镇,并隶属于万县市五桥区,1998年10月马头乡分设成立马头乡,罗田镇保持原名,2004年10月万州区行政区划调整时由罗田、马头、中山再次合并成立罗田镇,并隶属于重庆市万州区至今。

三、历史文化特色与自然风光

(一)古建筑群历史悠久

1、罗田古场镇:始建于明朝后期,清代开始形成规模,是川鄂两省间陆上交通必经之地,三条老街呈“之”字形,现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有房屋720间,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老街总长391米,宽1.8-3.5米,由1623块条石镶嵌而成。古时,周边50里内无场镇,商贸历来活跃,有布庄、当铺、作坊等40余家;中场关庙是当地老百姓为祭拜关羽而建,也是人们拜神烧香祭祀的地方;“三祭店”是休闲、说理、说书的场所;场上原有“禹王宫”供奉着龙王,用于人们在天旱时求雨,“万寿宫”每逢大年三十、初一、元霄佳节以及重大活动都有人来求拜,至今还保存完好的石公厕,四周及屋顶全部用条石铸成,屋顶百多年来滴水不漏;供场上人畜饮用的罗汉水井,一大肚罗汉左手拿书,右手拿扇,稳坐龙腰嬉笑二百多年,一股泉水从龙口流出,过路人们都要到这里喝上一口甘甜的泉水,轻松一下心境。街道两侧房屋年代久远,特别是永兴场40-42号四合院保存较好,占地35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小巧玲珑的天井和独特的门窗、回楼及排水系统,具有典型渝东古民居建筑风格。走过街道,至今仍感受到罗田的古朴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2、典型四合院古建筑

(1)金黄甲大院,始建于民国26年(厅堂中梁上清楚地记载着该院建成时间),“祖遗美田园齐梓承待万代,亲修华栋宇箎同继千秋”的门联首印眼帘。该建筑系当年大地主向忠士、向朝士俩兄弟修建(其后人向全福,孙向峰尚健在),座南朝北,合院式布局,三院横向合一,占地面积2310平方米,原有56间房屋,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奇特,砖木结构,一楼一底,抬梁式与穿斗式梁架混合结构,青瓦硬山屋面,五开间,木梁架脊檩、梁托架等施以彩绘、雕刻,工艺精细,青石板天井180平方米;下房楼上正中设木构戏台。东房穿斗式架构,三开间,青石板天井101平方米;西房穿斗式架构,三开间,青石板天井80平方米,石水池一口;下房三院相通,一些门窗为欧式风格。在饭堂正面墙上,绘了一尾栩栩如生、活蹦乱跳的鲤鱼,鱼的上端是一幅喜鹊闹梅的小图案,画的挂绳也历历在目,仿若一幅年代久远的挂图,但细细一瞧,确是将画绘在了墙上。大门楼上美人椅独具匠心,大门观察眼,16个枪眼的设置以及院内木质建筑风格令人叹为观止。该建筑规模宏大,工艺精湛,保存完好,融合了中西方建筑风格,实属少见。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该院曾用做粮站仓库,部分石刻、木雕毁损于文革年代。

(2)锅圈洞大院,始建于清代,四合院布局,穿斗式结构,一楼一底,青瓦硬山屋面,门窗具有典型渝东地域特色,墙上壁画栩栩如生,25厘米高的地楼防潮防水独具特色,现有住户4户,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

(3)石中坝大院建筑距今有两百多年历史,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大门两侧一对石狮栩栩如生,20厘米高的地楼隔潮建筑独具特色,该院现住6户人家,至今还部分享用古建筑及雕工精湛的木椅、木床以及书桌等。后两大院堂坝镶嵌有明显标志,堂屋正对面与大梯同宽,纵嵌两条间隔2米宽石板。

3、古墓群牌坊石刻艺术

距古镇2公里的用坪坝,与三大四合院晖映一体的古墓群牌坊石刻,以向志扬夫妇之合葬墓牌坊雕刻尤为细腻、完整,建造于光绪十一年,碑高6.5米,宽5.7米,原系三重牌坊,第一道牌坊已损毁,两旁曾矗立望柱,四围精雕细刻用条石围砌,共占地1400多平方米,现仅存两重牌坊,牌坊雕刻有“八仙过海”、“桃园结义”“梁祝观景”以及“赛龙舟”、“迎亲嫁娶”等人物、戏曲故事画面,雕刻非常精致,工艺为浅浮雕、深雕、镂空雕等,特别是原墓碑右上角有一石雕海螺,曾有人用口吹便发出“呜呜”之声;各类石雕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其墓志铭由万州区清代翰林、书法家赵尚辅为其书写,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水平;与之不远的向荣让(系向志扬之子)之墓,建造于民国五年,墓碑牌坊通高8.6米,宽7.5米,雕刻、建筑大气、美观,更是书法、雕刻并重。“鬣耸山头高石马,脉环水口锁江龙”;“功虽万字难书写,穴傍两城自然佳”两幅碑联耀眼夺目,出自大手笔风范,气势磅礴,墓碑牌坊上有万州同盟会会员刘声元的题词。整个墓碑正反两面均雕刻人物、动物、植物,栩栩如生,书法结构严谨,苍劲有力,不拘一格。牌坊雕刻精湛,特别是墓碑牌坊顶上雕慈祥老人及六名小孩石像,寓意深刻。碑身雕刻形态万千,玲珑剔透。相距不远的向母幸君(系向荣让之妻)之墓,显得更为娇小玲珑,但却保存最为完整。无论是墓碑石刻还是拜台,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损坏。墓碑上一左一右两个石狮雕琢得虎虎生威,各种人物花鸟图案也活灵活现。墓前方至今保存有一段弧形的围台,围台用条石砌成,上面加盖石檐,石与石之间吻合非常紧密,即便是薄薄的刮胡刀片也很难嵌入。象这样清朝末和民国初建成的古墓大小共6座,墓碑牌坊至今保存比较完整,在重庆辖区也比较少见。从这些墓群我们能依稀感受到向氏家族昔日的繁华,也曾座拥粮仓、富甲一方。

4、美丽幽静的普济桥

普济桥建造于道光十七年,是迄今为止重庆万州境内发现最古老的石拱桥,距今约100多年历史,系当时数名社会名流捐资修建。该桥为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跨百丈沟,是当时川鄂交通道上的主要桥梁。桥长24.7米,宽6.6米,拱高12.9米,跨度18.4米。桥上龙头口含龙珠,龙尾悬于石拱正中,相传为保护石桥所铸,历来发洪水均未超过此龙头。桥上雕塑有石狮、石象等雕塑,雕工精美,栩栩如生。桥身两侧建有亭廊,一边上刻有“德厚流光”几个行书大字和“察地利而通南北,尽人力以济往来”对联,从字面上理解,是较早提出构建“和谐”的理念的例证,上还刻有“普济桥序”和“功德碑”。一边上供有观世音菩萨像等,古时供人们烧香拜佛求神用。桥身两侧为十级石梯。该桥桥拱形如鸡蛋,桥面正中有一块石名叫“鲁班石”,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当时的工匠师傅修该桥时,设计此桥,怎么也立不稳,就看见桥头有一个卖鸡蛋的老太婆,把鸡蛋立在地上卖,四四方方、平平稳稳,就顿悟,何不把桥拱也设计成鸡蛋形。在桥面的合拢上,据说,怎么也合不拢,修桥工费尽移山心力,打造了万千条石不成。当时路过一打扮似叫花子的人,说他在那里打了一块石头,放在一个老太婆家里,正好可以安放于此,于是照办,花十石米从老太婆那儿换来此石,果真“天衣无缝”。人们疑为鲁班下凡,取该石为“鲁班石”。

该桥于1999年被万州区人民政府评为区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在“万州是个好地方”公益宣传片中就以此桥作为背景,多么漂亮。一座古老的桥披着青苔的衣,摇曳着古藤的臂,有力的脊梁和臂膀将两岸青山一个古镇拥入氤氲的怀抱,石拱桥上游200米处,有两巨石,自然形成为高3.5米,宽2.4米的石洞,走过此洞,前面豁然开朗,风景秀丽,有潺潺的流水,飞泻而下的瀑布,相得益彰,似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景象,诠释为 “似桃源”。走过石桥便是古镇,古桥、古镇、流水浑然一体,美丽幽静,似画图。

5、巍峨的字库塔

字库塔座落于古镇上场尾端。该塔为仿木重檐阁式石塔,建造于清末年间,塔高7.5米,塔顶呈宝瓶形,塔身上刻有对联:“昔今人敬字,教古圣文明”和“蝌蚪云霞焕,鸿篇日月光”,其书法苍劲有力,气势磅礴。相传,修建该塔是缘于当时罗田场上罗氏家族和刘氏家族斗争,罗氏家族相信一风水先生的话,修建一石塔镇压兴旺的刘氏家族,现罗田刘氏家族确实后继无人.其实,该塔是当时是作为人们烧字纸专用,当时罗田场上的文人墨客、有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写的文章字纸都要到塔里去烧,外面不准乱烧,故有“一字值千金”之说。是古时人们尊崇文化,保护环境的具体体现。该塔于2006年被万州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田镇原有字库塔五座,而现在仅存此一座,故显得十分珍贵。

(二)自然景观别具一格

1、大小二寨:海拔近1600米,雄居古镇隘口,地质险峻,仅有崎岖的山路可攀崖而上,山里星罗其布48个山头,远看象两个寨子,因一大一小而得名。寨上古木参天,有森林面积2000多亩,各种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水杉、针叶杉、马尾松等高大乔木,已初步发现有野猪、野兔、猴子、斑鸠、喜鹊等物种,穿梭林间,时不时会觅见野猪、野兔的踪迹,各种鸟儿在树梢飞来飞去。若遇雨后天晴,那便是上寨子采摘蘑菇的最好时节,各种知名或不知名的野生菌遍布林间。当寒冬来临,寨上银妆素裹、白雪皑皑,赏雪变成了都市人难得一遇的休闲方式。若运气好,还可采得成团成簇稀有的“雪菌”(系当地人称谓,待考证)呢!寨上有充足的水源,水质异常清冽,实为一大奇迹。从寨上俯视西面,万亩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弯弯的田坎组成一幅幅美丽的曲边图,夏天,恍入雾海之中,犹如人间仙境。东面寨脚下一大一小两座水库犹如镶嵌在绿色地毯下的两面镜子,当阳光斜照,微风轻拂,水面会泛出片片银光,仿佛自己已身居人间天堂。

2、红岩石林:集奇、幽、险于一体,真是鬼斧神工,天造地设,极为壮观。各种岩林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或像老人、或像座椅、或像罗汉抱扇、或什么都不像,但每一处石林都各有各的特色,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3、百丈沟:长20公里,风景秀丽,有“将军石”、“犀牛滚水”、“印盒石”等48处景点。

由于罗田海拔较高,夏天气候凉爽,每逢盛夏时节,到罗田避暑纳凉的游客络绎不绝。目前,万州区水利局、龙驹经营所等单位已着手旅游前期开发,枫香坪水库管理所经过改造,已具备接待游客的能力。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远近闻名

罗田镇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才辈出,书香不绝。自宋、清年间,先后出进士21名,举人36人。康熙年间,谭氏三候至今广为流传,谭丈封涪候,谭诣、谭弘分别封向化候、慕义候,犹以慕义候谭弘最为耀眼,时任川北地方总督,封地万顷,当地至今流传着谭候虎的人生轨迹。人们传为佳话,据说谭候虎准备在马头场立皇城,当时他势力非常大,威胁中央政权,皇上曾派马将军带兵收复他,马将军被谭候虎一箭射下五桐桥,现该处名为将军石,就是为了纪念马将军。张献忠入蜀也曾被谭候虎打败过。光绪年间,曾任九省提督向九九斗字不识,力大无穷,家世显赫,如今还广为流传着向九九成长兴衰的诸多故事。

近代名人高天柱烈士,又名高宏森,1915年出生于罗田镇新马村,1938年读省万师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回乡任教,曾担任小学校长、代理乡长、中寺农会名誉会长等职务。此期间,他利用会长身份巧妙地与敌人进行斗争,为党和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48年6月17日,因叛徒出卖,他为掩护同志被捕。1949年11月27日牺牲于重庆“中美合作社”渣滓洞集中营,时年43岁。现重庆渣滓洞还留有遗像及资料介绍。

罗田镇至今仍保存着古朴的民风、民俗,如迎新嫁娶,红白喜事,至今还使用历史流传下来的狮舞、锣鼓、年箫等庆贺方式;人们对中秋、端午等传统佳节,仍沿用传统习俗进行庆贺,原汁原味,传统氛围十分浓厚。人们在劳作时,常常一人领唱,其他人合唱的薅草歌以及抬石头号子、打夯号子、打铁锤号子等,歌词淳朴易懂,古风古韵。有人去世后,葬前每晚民间艺人到灵前高唱孝歌,以表示对死者的无限哀悼,以七律的形式,写上厚厚的一本“家祭”,列数死者的功苦,以悲痛哀挽的声调唱与世人,等等这些均体现出了当地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古朴民风民俗。

四、罗田镇文物古迹保护措施

(一)领导重视,组建了专门班子

镇政府成立了以镇长陶荣为组长,郎邦福、程万、魏大东为副组长,郎正清、毛文彬、黄东、张健、李伍之、邓永志为成员的历史文化名镇申报工作暨文物古迹保护领导小组,理清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目标,落实了工作责任。

(二)强化了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

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条例》的宣传工作,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书写宣传标语等形式,在全镇形成了“热爱文物,保护古迹,推动发展”的共识。

(三)落实了保护措施

一是在各文物保护点都设置了标志,指定了专人负责日常管护;二是镇、村、组、农户层层签订了文物古迹保护责任书;三是整顿和规范了文物古迹保护区域内的搭建、堆码、开山、取土等行为;四是实行有奖举报制度,严肃查处破坏、盗卖、贩卖文物的行为;五是镇文物古迹保护小组每季度实地检查一次,解决存在的问题;六是组织人员对散落民间的文物进行了认定、登记工作;七是把文物古迹保护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优先考虑。

五、罗田镇文物古迹开发规划

(一)罗田镇文物古迹开发规划遵循“保护古迹,挖掘资源,发展经济”的总体思路,场镇建设中要把文物古迹的保护放在首位,在开发现有文物古迹的同时,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力度。

(二)在规划上,要立足现实,分期实施,近期重点抓好市级历史文化名镇的申报,多方筹资,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完善一些基础设施;远期要从提升罗田形象,促进罗田经济发展的高度,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名镇这块牌子,做大做强罗田的旅游产业。

(三)走合作开发的路子,充分利用宜万铁路和万石公路开通后带来的便捷交通,加强与旅游大市利川的合作,共同打造跨省“旅游经济圈”。
声名远播的昔日皇家贡米,层层叠叠、蔚为壮观的万亩梯田,奇幽险峻的石林群……在人们的印象中,罗田镇诗画般的山水田园风光,有着动人的形象标签。

不为众知的是,素以"文脉绵长、古迹众多、冰川遗址"而独具特色的罗田,还有两块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中国绿色名镇、重庆市级历史文化名镇。而这,都是万州独一无二的"桂冠",彰显出罗田不一般的内涵。

虽然没有城郊优势,但这座边贸古镇凭借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旖旎的风光,在波澜壮阔的重庆第二大城市建设进程中,抓住机遇扬长避短,以全新的发展视角,依托资源优势亮出三张"名片"。一个魅力四射的乡村特色文化旅游名镇和生态古镇,正破壳而出惊艳四方。

一群古石雕民居蜚声库区

作为重庆市级历史文化名镇,罗田除了明清古场镇之外,还有令人艳羡的丰富内涵。境内保存完好的古民居院落,至今仍有近10处,是万州最大的古建筑群,展现出典型的巴渝风格。流连其间,让人恍若来到了清代或民国年间的大户人家做客。

而这之中,尤以美轮美奂的金黄甲大院、锅圈洞大院、石中坝大院最为有名。修建于民国26年的金黄甲大院,合院式布局,占地2310平方米,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大院规模宏大,建筑奇特,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梁架混合结构,青瓦硬山屋面,木梁架脊檩、梁托架等施以彩绘、雕刻,工艺精湛、细腻,融汇了中西方建筑风格,透出古朴厚重的文化底蕴,非常罕见。

四合院布局的锅圈洞大院,兴建于更早的清代,穿斗式结构,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门窗具有典型的渝东地域特色,山墙上端彩墨壁画清晰可见。已有200多年历史的石中坝大院,正门两侧一对石狮栩栩如生,至今仍保存有雕工精美的木椅、木床、书案……

不仅如此,距古场镇2公里的用坪坝,与三大"四合院"晖映一体的古墓群牌坊石刻,同样蜚声库区堪称一绝。

这里现存大小古墓12座,每座都有精美的大型石雕。其中,以清光绪年间向志扬夫妇之合葬墓牌坊雕刻尤为细腻、完整。该墓现存两重牌坊,雕刻有"八仙过海"、"桃园结义"、"梁祝观景"以及"赛龙舟"、"迎亲嫁娶"等人物、戏曲故事画面,非常精致,工艺为浅浮雕、深雕、镂空雕等。各类石雕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墓志铭由清代翰林、书法家赵尚辅为其书写,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水平。

其他清朝至民国初年建成的古墓牌坊,也都雕刻、书法并重,大气美观,各种人物花鸟活灵活现,雕刻形态万千。

坐拥如此得天独厚的祖宗遗产,高擎"乡村特色文化旅游"大旗的罗田亮出了第二张"名片"--整合资源,打造用坪古文化展示区。

"传承、保护好文物古迹,是我们的责任。"在蒋培华看来,古宅院、古石雕极具考古、观赏和旅游开发价值,大有文章可做。"现在人们外出旅游,已不满足于单纯观赏自然风景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更受青睐。"而罗田就有这样的资本,关键是要打造好,展示出来。

记者采访期间,正巧碰上罗田镇政府回购金黄甲大院。蒋培华表示,这只是行动之一。目前,已委托专业机构设计金黄甲大院、石钟坝大院、古墓群牌坊石刻等文物古迹修缮加固方案。拟依托罗田独有的古宅院和古石雕群,在用坪打造民俗文化古村落观光区,展示罗田精湛的石雕技艺和独特的大院文化,生产销售石雕旅游产品;展示土家狮舞、锣鼓、薅草秧歌、抬工号子等传统民风民俗。同时,搞一个农耕文化博物馆,吸引游客参加体验农业活动……

⑺ 重庆古称巴洲 渝洲 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什么是巴渝文化

话说巴渝文化
巴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一部分。“炎黄”的始迹在黄河流域,而从夏禹始,先民的传闻则已开始南渐。禹的出生地相传有三处,都在长江流域,即四川、江西九江和安徽。据大量史籍所载,禹应是生于四川境内的汶山郡广柔县石纽乡,娶于江州涂山。古江州就是今日之重庆。秦灭巴国设巴郡后,巴人更是长足步入了汉化的过程。
三千多年来,重庆处处留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印痕。渝鄂交界处,有屈原、王昭君的故里;涪陵周易园,是程朱理学的发祥地;大足石刻,汇集了中国唐、宋时期石窟艺术的大量珍品;合川钓鱼城,保存着南宋军民抗击蒙哥军队入侵的古战场遗址。历代诗人如李白、杜甫、刘禹锡、苏轼、陆游、郭沫若等,都在这里写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巴渝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春节拜年、十五观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等民风民俗,涵盖婚丧嫁娶、文娱游戏、鬼神观念、崇拜禁忌、岁时节令、工商交易等各个范畴,与中国其他地区比较,无不大同小异。
由于重庆地域闭塞,道路坎坷,气候湿热,巴渝人在衣食住行娱乐等生活方式与习俗上,又带有自己十分独特的色彩,爽直中带几分鲁莽,热情中带几分狡黠,幽默中带几分土俗,认真中带几分滑稽,闲逸中带几分急躁,宽容中带几分排外。
民间将其归纳为“重庆十八怪” (泛指数),所谓:七十岁叫“女娃儿”不为怪,八十岁喊(称)“崽儿”很自在,男人染发装“老外”,女人的肚脐眼在衣服外,说话着急像比赛,“言子儿”(地方俗语)又多又古怪,“麻辣烫” (火锅)越热越要卖,不吃小面不自在,爬坡上坎当小菜,坐车没得走路快(堵车),路边打望(东张西望)好愉快,棒棒(力夫)满街找买卖。重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剧、曲艺、绘画、手工艺品及群众节令活动等,也颇能反映巴渝风俗民情。

⑻ 按地理达州应划到重庆市管理,离重庆近,成都远,同属巴文化吗

关于区域划分问题,不可能仅仅只参考一个距离问题。

关于达州、广安、南充和重庆的区域划分,我们需要回到当初设立直辖市的四个方案。

当初划分重庆为直辖市的时候,一共有四种方案,其中包含一个大方案和一个小方案。

大方案就是把广安、达川、南充等也一起划归重庆直辖,但是当时四川省政府不同意,当然很多人会说区域划分不需要省份同意,你觉得这个可能吗?

明显的不可能,你需要从一个省份划出去几个城市,这是一个重大举措,而不是说吃一顿饭就能解决的事情,这个涉及达川700万人的共同利益。

以前的达川,当时在四川省是一座人口大市、农业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和交通枢纽,也是着名的革命老区。

一个省份的重点城市这个省份怎么可能拱手相让,就算由国家在,当地政府不同意,这一条方案也会被否决。

所以,最终重庆直辖市的划分采取了现行的重庆市区划,老重庆地区、黔江地区、涪陵市、万县市合在一起成立重庆直辖市。

四川省的发展围绕成都市为中心,逐渐的川东地区被边缘化,这是每一个人都看在眼里的问题,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看你是四川达州人,想划分出四川,成为直辖市的市民,想疯了吧。

20年前,四川重庆市,四川万州市,四川涪陵市,四川黔江地区等四个地级以上城市共同组成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市。

1997年,当时特定的 历史 条件,你难道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好吧,就让我来告诉你吧,希望你以后不要再出洋相,想入非非,坐享其成啦。

因为国家的重大项目,国家三峡水利工程建设,为了三峡移民政策得以及时贯彻落实,四川重庆市,四川万州市,四川涪陵市,四川黔江地区等四个地级以上城市,也就是长江三峡沿岸城市及其广阔的农村地区,从四川分离,成立的中国第四座直辖市。

中国第四座直辖市也就是在这样的 历史 背景下运运而生的。

重庆虽然说是直辖市,但是包括了四川省重庆市,四川省万州市,四川省涪陵市,四川省黔江地区,纯粹就是省级的规模,为了不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仍然称为重庆市。

不管你是巴文化还是蜀文化,都是中国文化。

根据我的了解,当时其实在划分重庆市的区域范围时,中央是有大方案和小方案的。大方案就是包括了南充,达州,广安等,小方案就是目前的重庆市范围。当时负责筹备重庆市的委员会是非常希望能通过大方案的,因为这几个地方是农业产区,也是人口大区。但是到了中央却被否了,原因是当时筹备重庆市就是为了独立城市来研究老工业基地以及贫困山区怎么发展试点,已上几个地方的经济也是很不发达的,本来小方案里就已经包括了十几个像黔江一类的贫困县,如果在加上这几个地方,中央害怕重庆这架马车还没开跑就累死了。

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网上收重庆筹备委员会负责人写的一篇文章,详细记录了重庆成立的前前后后

当初直辖时确实有想把达州划入重庆,但是考虑到渝东南(酉、秀、黔、彭、巫、云)已经是一个贫瘠的一大块,如果再加上川东北(达州)的贫困地区,重庆负担太重了,所以没有划入重庆。

达州是个好地方,与重庆的距离也很近,乡土乡音类似,两地交流频繁,重庆在达州投资办厂或投资开发的也很多,两地人民之间的关系向来亲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互称“老乡”。然而这些不能成为划分管辖区的唯一标准。

重庆第一次管辖区域调整

重庆继全国农村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之后,于1982年首个列为城市综合改革试点。1983年列为国家首个计划单列市和首个副省级城市。按照国家的相关指示,四川省将原江津(永川)地区划归重庆管辖。当时中央交给重庆的任务就是研究如何搞活和发挥老工业基地的作用, 探索 老工业城市的改革开放问题。这是重庆第一次大的管辖区域调整。

重庆第二次管辖区域调整

1997年经全国人大表决通过,重庆正式恢复中央直辖市。在此之前,中央交给重庆三大任务:第一搞好三峡移民安置;第二搞好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第三搞好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库区和大山区。同时,将原四川省管辖的万州地区、涪陵地区和黔江地区划归重庆管辖,使重庆市的管辖面积增加到8.2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3000万左右。成为全国土地面积最大,山区面积最多(占70%以上),贫困人口最多的“颠覆人们常识的”超级城市。这次区划调整完全是根据中央交给重庆的三大任务而定的,把四川省比较偏远的28个贫困县(含14个国家级贫困县)划归重庆带动发展,可谓“小马拉大车”。

重庆管辖区域经过这二次大的调整,已基本定型。中央交给重庆的三大任务也逐步实现。经过20年全市3000万人民的艰苦创业,重庆的发展已今非昔比,站在了新的 历史 起点,向更高的目标挺进。

川东地区虽然有许多兄弟县市同属巴国文化,乡土乡音类似,同为一个文化圈的县市,在重庆直辖时,没有划归重庆管辖,是与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所赋予的任务和使命有关的。即使不在重庆市辖区内,但重庆的发展和带动引领辐射作用,也已经深深嵌入了周边的县市。重庆许多产业如电子配件,汽摩配件等等也相继搬迁到附近的四川县市,推动了周边县市的发展。随着重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周边县市会有更多利好消息,也会搭上重庆发展的快车道。从这个意义上看,划归重庆与否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川渝携手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互惠互利!

祝福达州越来越好,祝福兄弟的四川老乡新年步步高!

凭什么达州划给重庆?当初九七年前你重庆还是四川的一个市的时候不也是与达州属平等的地级市吗?就因为你重庆得长江水利的优势才把你设直辖市,而今你的翅榜硬了,你不思食四川的母乳之恩而偷窥四川身体来了,你还想要全川的整体不嘛?就平你重庆一个山高石头多,年年灾情多,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坡的尬尴之城还想四川的骨肉而不害羞吗?别做梦了……

巴文化是西南地区发源最早,民族个性最为鲜明, 历史 最为悠久,传播面积最广且影响最为深远的地域文化。
巴人的起源:巴人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6600年前就生活在重庆巫山峡江地区的濮人,他们是最早进入川渝地区并繁衍传承至今的族群。
巴文化的起源:巴文化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6600年前的重庆巫山大溪文化,是川渝地区最早的文化发源地,也是川渝地区巴文化的发源地。
巴人的繁衍:重庆是川渝地区巴人后裔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地,重庆的巴人后裔土家族人口数量占川渝地区土家族人口总数的九成以上,人数达140万人,主要聚居于重庆境内的石柱酉阳彭水秀山四个土家族自治县内,而四川土家族人口数量不足10万人,主要聚居于四川宣汉县境内的四个自治乡。
巴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重庆是川渝地区巴文化的主要传承地和传播地,现有巴人后裔土家族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74项(秀山另有100项非遗正在申报中),占川渝地区土家族非遗总数的九成以上,四川宣汉县土家族自治乡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1项。
谁能代表川渝地区的巴和巴文化:无论是追溯川渝地区巴人的起源和巴文化的起源,还是对比两地巴人后裔的人口数量和巴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重庆都无可争辩的是川渝地区巴和巴文化的代表。
巴渝文化:重庆本土文化,是巴文化在巴渝大地的传承与升华,3000多年的 历史 造就了巴渝大地源远流长内涵多姿多彩的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和 历史 最为悠久的民族文化,不屈不挠愈炸愈强的重庆抗战精神,忠诚无私视死如归的重庆红岩精神,顾全大局舍已为公的重庆三峡移民精神,协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重庆直辖精神就是巴渝文化在巴渝大地上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最好证明。

不邀也来混个脸熟。关于四川达州该不该划入重庆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人们对利益的价值观,重庆直辖二十年,中央是砸了巨资,付出了钢铁般的毅志的,使命必达,不死不休,以国家的力量打造出一个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教育均衡,人民基本实现了小康生活,全方位领先于周边省市县,同为中国人,今人好生艳羡。达州属于巴文化区,这是事实,巴中还带个巴字呢,资中县距成都100多公里,距重庆200多公里,口音是成渝片西南官话,菜品综合了成渝两地的麻、辣、鲜、香,令成渝两地人民赞不绝口。资中人 情感 上相对独立,即融不进成都,更攀不上重庆,做了几千年的资州府,近几十年直接从婆婆贬为媳妇,做成了内江的下辖县,但是,资中人的资州梦不会灭,总有一天,春暖花开 ,资州会回来

以前重庆棣属四川,重庆真的是猪嫌狗不爱,现在重庆直辖了,立刻显现出它的独特位置和特色。四川省政府真的管理方式缺乏大局观念,把成都以外的地区都忽略了。现在重庆真的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他们羡慕嫉妒恨。

⑼ 巴文化起源于哪里是重庆吗

巴文化是西南地区发源最早,民族个性最为鲜明, 历史 最为悠久,传播面积最广且影响最为深远的地域文化。
巴人的起源:巴人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6600年前就生活在重庆巫山峡江地区的濮人,他们是最早进入川渝地区并繁衍传承至今的族群。
巴文化的起源:巴文化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6600年前的重庆巫山大溪文化,是川渝地区最早的文化发源地,也是川渝地区巴文化的发源地。
巴人的繁衍:重庆是川渝地区巴人后裔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地,重庆的巴人后裔土家族人口数量占川渝地区土家族人口总数的九成以上,人数达100多万人,主要聚居于重庆境内的石柱酉阳彭水秀山四个土家族自治县内,而四川土家族人口数量不足10万人,主要聚居于四川宣汉县境内的四个自治乡。
巴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重庆是川渝地区巴文化的主要传承地和传播地,拥有巴人后裔土家族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74项(秀山另有100项非遗正在申报中),占川渝地区土家族非遗总数的九成以上,四川宣汉县土家族自治乡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1项。
巴和巴文化的代表:无论是追溯川渝地区巴人的起源和巴文化的起源,还是对比两地巴人后裔的繁衍和巴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重庆都无可争辩的是川渝地区巴和巴文化的代表。
巴渝文化:重庆本土文化,是巴文化在巴渝大地的传承与升华,3000多年的 历史 造就了巴渝大地源远流长内涵多姿多彩的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和 历史 最为悠久的民族文化,不屈不挠愈炸愈强的重庆抗战精神,忠诚无私视死如归的红岩精神,顾全大局舍已为公的三峡移民精神,协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重庆直辖精神都是巴渝文化的核心内涵。

严格来说现在的四川盆地,在远古时候是诞生了两个族群,一个巴一个蜀。巴是古代西南及中南地区的巴国王族和巴地各族所共同创造的全部物质物质和精神文化及其 社会 结构的总和,巴的地域范围大体包括现在的重庆市全境,北起汉水南至鄂西清江流域,东至鄂西,西达川东的广大地区,现在的湖北巴东,大巴山所辖区域都属巴文化影响范围,如今的四川达州全境的口音跟重庆的口音完全一样,跟代表蜀文化的成都口音反而有很大的区别。巴文化跟楚文化和蜀文化是毗邻的,他们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他是蜀文化融入中原华夏文化的一个承接和过度。

蜀文化所辖区域为成都平原,岷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蜀文化最具特色的是广汉三星堆,营盘山遗址将蜀文化推进至5000年以前。故蜀文化也是传承悠久的古老文化之一。

巴蜀两国在发生内乱之时,战败的巴国请求秦国援助,于公元前316年,秦国派遣大将司马错灭亡了蜀国,于公元前310年由秦相张仪设置巴蜀两郡,从此巴蜀两国完全融入了中华文化。

因四川盆地四面环山,外部势力很难进入,故留下了天府之国的美誉,历朝历代为天下粮仓之一。但在明末清初因四川内乱,导致兵祸虎患致使人口锐减八九,为统治计,便迁徙两湖两广人民开垦肥沃的四川盆地,这就是 历史 上非常着名湖广填川。所以严格意义上的巴国文化,实际上已由楚越文化所稀释,保留了本真的原住民文化已经为数不多了。所以抢救保留发掘延续巴蜀文化迫在眉睫。

既然谈到巴文化和蜀文化,先从各自的文化起源开始,巴文化起源于湖北清江,后顺流而上在现在的湖南湖北重庆四川一代建立了巴国。蜀文化起源于甘肃氐羌,氐羌人南下征服土着的冉人形成的蜀文化。比如说都江都堰最早就叫湔堋,这是因为氐羌人把堰称为堋,修都江堰那个山叫湔山,所以叫湔堋,三国时期才改名都安堰。所以说巴蜀文化的起源不同。巴文化和楚文化更接近,而蜀文化属于羌文化的一部分。

巴文化起源于湖北,但是巴国在重庆的 历史 最长,所以秦灭巴蜀后巴郡治所在江州,也就是现在重庆朝天门一代。巴国首都在重庆的时间也是最长。和巴国一样,蜀人从甘肃到蜀地,一路下来也是在成都建立都城的时间最长。所以重庆成都属于巴和蜀各自的核心基于用一个理由。如果成都不能代表蜀,肯定重庆也无法说服别人自己能代表巴,反之亦然。

我们再看看巴蜀在 历史 上地位,众所周知巴蜀虽然时间很长,但是蜀国不属于周天子的诸侯国。古籍左传里有详细的周朝东南西北的疆土。左传昭公九年“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里面并没有古蜀国,南方就只有巴濮楚邓四国。西南最早的地方志也写得很清楚,华阳国志记载巴国: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古者,远国虽大,爵不过子。故吴楚及巴皆曰子。巴国是姬姓国家,和楚国一样都被封子爵。而华阳国志关于古蜀国是这样记载的:有周之世,限以秦巴,虽奉王职,不得与春秋盟会,君长莫同书轨。也就是说,古蜀王是没有资格参加诸侯的春秋会盟的,而且蜀王的车马轨距不能和诸侯一样大小,否则就是越制。

所以我的观点是重庆和成都是能代表巴和蜀的。

巴文化起源于鄂西南

自己去网络,哪里有标准回答。别人回答的也是哪里看的。不要多此一举

蜀文化起源于哪里?成都吗?

好像不是重庆

人类文明一般都起源于大江大河。巴文明应该是起源于长江上游重庆段的区域。在没有确切证据证明巴文明的起源地时,我们可以合理怀疑他的起源地就在重庆沿长江或者嘉陵江的一段区域。

在重庆巫山发现的距今20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记得看过一个考古纪录片,好像两千多年前,巴人往四川盆地迁徙,最终是不是巴蜀文化融合,形成今天的整个四川地区的文化形态。

战国,秦王时期

⑽ 巴蜀包括重庆吗

是的,巴是重庆,蜀是四川

今天的重庆市和四川省古称巴蜀。大致说来,盆地西部和中部地区称为蜀,盆地东部(即习称的川东)地区称为巴,而整个盆地连同周边地区则又通称为蜀。不过,巴蜀的地域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这个过程是与巴蜀文化区以及历代行政区划的变动大体上相适应的。

在战国以前的历史文献里,巴与蜀是分称的,不论在地域范围、人类群体,还是在古国、古族等方面,巴、蜀之间都有着清楚的分野。到战国时代的文献中,才开始出现巴蜀合称的记载,从地域相连的角度反映了巴与蜀文化和人类群体的交流融汇。

巴字的本义,按照东汉学者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原为“食象它(蛇)”,是一种吞食大象的巨蛇。此外还有一些关于巴字含义的不同解释,但多无确据,没有取得公认。至于蜀字的本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葵中蚕”,再从其它古代文献综合考察,蜀就是桑蚕,它是现代家蚕的直接前身。

重庆有悠久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曾经是古巴国的国都。在历史上,它的名称变化甚多,有过江州、巴州、楚州等名称。隋初改为渝州,取意于古渝水(嘉陵江),重庆位于嘉陵江之滨,故名渝州,所以重庆至今仍简称为“渝”。北宋徽宗时改名恭州。南宋孝宗时,其第三子恭王赵悍封于恭州,后来孝宗禅位,恭王继位为帝,是为光宗。光宗即位时,照例要将封地升州为府,遂取名为重庆府。从此以后,重庆一名沿用至今,今则为直辖市名称。

从现有的各种资料看,作为城市的名称,成都早在战国时代就已见于记载,四川青川战国船棺葬内出土的铜矛上铸有“成都”铭文,稍晚的睡虎地秦墓竹简有“成都”的记载。历史文献记载中,《史记》和《山海经》都提到成都的名称,这表明成都城名的来源是十分久远的。

元代的中央行政机构叫中书省,各地直辖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叫 “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代在宋代的川峡四路基础上设四川行省,简称四川省,省治成都。从此“四川”一名沿用下来。 1998年3月行政区划调整,将四川分为今重庆直辖市和四川省。

阅读全文

与重庆周边区县哪些是巴文化一部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6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