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龙舟竞渡在什么时期就有了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踪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是日,竞渡,竞采杂药。”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lOO人,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县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 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如广东顺德龙舟上饰以龙牌、龙头龙尾旗、帅旗,上绣对联、花草等,还有绣满龙风、八仙等图案的罗伞。一般龙舟没有这么多的装饰,多饰以各色三角旗、挂彩等。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如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元人王振鹏所绘),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如果是写实的,则可证古代龙船之精丽了。又如《点石斋画报。追踪屈子》绘芜湖龙船,也是龙头高昂,上有层楼。有的地区龙舟还存有古风,很精丽。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而湖南汨罗县,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可见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
又如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浙江地区多祭祀之,《点石斋画报·虔祀曹娥》即描绘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清嘉录》中记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
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这些诗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龙舟竞渡的壮景。妇女们平时是不出门的,如今也争着来看龙船,银钗耀日;鼓声、红旗指挥下的龙舟飞驰而来,掉如飞剑,鼓声如雷;终点插着锦绮彩竿,作为标志。龙舟向着标飞快地驰近……近代的龙舟比赛也大抵相同,不过规程稍严格一些。近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国际龙舟比赛,吸引了各国健儿。
除了比赛速度外,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集会。有时龙舟还有各种花样的划法,具有表演的含义。如广州的龙舟,挽手用桨叶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飞溅;船头船尾的人则有节奏地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浙江余杭县龙舟,有的是让人把龙尾踩低,使龙头高翘,船头的急浪便从龙嘴中喷吐出来,如龙吞云吐雨一般。
也有的是游船式竞渡。如《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鹢首,浮吹以娱”,是划着龙船、摇船在水上奏乐、游玩。在《梦粱录》中记载南宋杭州“龙舟六只,戏于湖中”。湖上有龙舟,只是画舫游船的一部分。
唐、宋、元、明、情各代帝皇,均有临水边观看龙舟的娱乐,也属于游戏之类。《旧唐书》中记穆宗、敬宗,均有“观竞渡”之事。《东京梦华录》卷七,记北宋皇帝于临水殿看金明池内龙舟竞渡之俗。其中有彩船、乐船、小船、画舱、小龙船,虎头船等供观赏、奏乐,还有长之四十丈的大龙船。除大龙船外,其他船列队布阵,争标竞渡,作为娱乐。宋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即描绘此景。又明代帝皇,在中南海紫光阁观龙舟,看御射监勇士跑马射箭。清代则在圆明园的福海举行竞渡,干隆、嘉庆帝等均往观看。
又有夜龙舟。在浙江武进,过去有夜龙舟,在四面挂起小灯以竞渡。四川五通桥从1982年起出现了夜龙舟,在舟上装电灯,配焰火,漂浮河灯,辉煌夺目。浙江少数地方还于水上设堆堆浮焰,让张灯结彩的龙舟从焰中穿过。
又有旱龙舟,是在陆地上进行的模拟龙船比赛的活动。如《南昌府志》载:“五月五日为旱龙舟,令数下人异(y6,共同拾东西)之,传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钱祈福,竞以爆竹辟除不祥。”浙江武义县,过去也有旱地推端午船之俗,也认为可除邪祟。另广东的佛山、东莞、信宜都有旱地划龙舟之俗,实际上是一种舞蹈,但日期不一定在端午。佛山秋季秋色时的旱地龙舟最为壮观。又如《徽州府志》载:“五月五日,迎神船逐疫,船用竹为之,袭画状似鳅,以十二人为神,载而游绪市。”另有把小型旱龙船给小儿做玩具的。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般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流传于广西北部桂林、临桂等地的龙船歌,在竞渡时由众桡手合唱,有人领呼,表现内容也多与龙舟、端午节俗有关,歌声宏远动人。《广西民间音乐选集》中收有临桂县(4龙船歌》组曲,如号子般的节奏鲜明、热烈,唱起来必定十分动人。
另外,还应说一下女龙船。在过去,许多地方的龙舟竞渡均不许妇女参加,认为妇女接触龙舟很不吉利。如今各地都出现了女子龙舟队,英姿讽爽的女人们奋勇争光,争夺第一,丝毫不弱于须眉男儿。
与春节有舞龙也有舞凤一样,端午有龙舟也有凤舟。凤舟的来源如上述,是源于远古的乌舟、鹢舟。古代宫廷中有凤阿(如《天府广记》中记明代宫廷便有),民间有凤船竞渡。《粤囊》载:“龙舟以吊大夫,凤船以奉天后,皆与五日为胜会。庚午之夏,番禺石桥村入聚万金,制凤船,长十丈,阔丈三,首尾高举,两舷重翼为舒敛,背负殿宇,以奉天后,游各水乡。”1964年后香港又出现了凤艇赛。这种凤艇艇身稍短,可坐16名队员,饰有凤头、凤尾,由女队员竞渡。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比赛形式,合龙凤呈祥之意。
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顺德县志》载:“大良之龙风船妙极华丽。”但今已不见了。湖南汨罗县的龙舟,前装龙头,后置凤尾,凤尾是用包有红纸的竹篾成扇形插于船尾,如矩尾一般,也可称为龙凤船。龙凤船,似乎是龙船与鸟船相融合后留下的痕迹。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干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还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邹圩没有河流,只有一条又小又脏的水沟。一天,有个打鱼人在水沟里网住了一条小蛇。这条小蛇十分奇特,尾部有九片闪耀的鳞片。当鱼人把手触向鳞片时,蛇眼里闪着乞求的光芒,十分可怜。渔人顿生恻隐之心,抚了一下它的鳞片,就把它放回了水沟。谁知那九片鳞忽然落了,小蛇长身而舞,化为一条小龙。原来,它是一条上天的神龙,因触犯了天条,受玉皇大帝处罚,变成这模样,它的尾巴上被加了九把锁—就是小蛇尾上的九片闪耀的鳞。玉皇曾言:“这锁要打开,除非得到人的阳气。”刚才渔人无意中竟打开了小龙身上的千年枷锁。小龙为了感谢渔人,在水沟里不停地翻动,并从口里不停的喷出水来,灌注在小水沟里。慢慢地,小水沟变成了大河(也就是现在的邹圩清水河),河水为邹圩带来了五谷丰登。为了纪念这条神龙,人们把沿河的村子称为龙头寨,上龙首等村。在神龙升天这一天,也就是端午节举行赛龙舟,以示庆贺。
1984年,原国家体委决定将龙舟赛列为体育比赛项目,举办了“屈原杯”龙舟赛。
龙舟赛历史悠久,传入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1983年,我国首次派队参加龙舟大赛,一举夺得全部两项冠军。1984年国际龙舟大赛在香港举行,有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新西兰、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澳洲、澳门、香港等16个队参赛。中国队又夺得冠军。龙舟赛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展的比较普遍,已形成一年一度的“龙舟节”。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泉州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与其他地方差不多,惟独惠安崇武较为特殊。早年崇武在端午节也有赛龙舟,但与外地有所不同,主要是于台风季节即将到来之前在海上举行的祝神驱魔活动。据传后来因某一年失事,就不再在海上赛龙舟,而改在陆上游龙舟,游行时要唱《阿螺歌》,其歌词大意是请求神灵消灾灭祸,但近百年已没再举行。由此看来,崇武的赛龙舟、游龙舟和“采莲”习俗一样,都是民间信仰中龙崇拜的一种形式,即要借龙王之神威,避恶消灾保平安。
2. 赛龙舟的形式ado
一、端午节风俗
(一)简介
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 “龙船赛会”等,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于1984年5月16日作出决定,将龙舟竞渡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当年10月,在广东佛山举行了全国首届屈原杯龙舟赛。1985年6月6 日,中国龙舟协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宣告成立。1985年7月,第二届屈原杯龙舟赛在葛洲坝三江航道举行,观众多达十余万。这样的龙舟竞渡至今已举行了几十届。近年来的龙舟竞渡,赛制趋于完善,规模也越来越大,并向国际性赛事进展。龙舟竞渡需要宽而深的江海湖泊,水域浅小浮不起船的地方就竞渡不成了。于是,浅水地的人们就做成“旱龙舟”,在街市、高台、场地上游走,俗称“迎鬼船”。江西一带有这样的风俗,时间亦在端午节。
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如在屈原投水的汨罗江畔,每年龙舟竞渡前,都要先祭屈子庙。来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幼,抬着龙头,一批一批地汇聚在屈原像下,叩拜、吊唁、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然后由主祭人将一条红绸系到“头龙”的头上,由“头桡”将龙头扛到江边洗澡,洗完后将龙头安于船首,这才开始赛龙舟。地域不同,讲究不同。有的地方出龙前数日,要祀神演试一番,名曰“下水”。上岸送神,称作“拨龙头”。竞渡的组织者,年前率众位游手,将一根带叶竹竿竖立桥头,以便来年“出龙认色”,其名曰“钻五”;月朔互相往来,名曰“拜客”,等等。
有的地方还流行“做胜会”——即由看船上的游客买土罐或鸭子,掷入水中,由参与竞渡的龙舟,入水争夺以为娱乐。
(二)各地习俗
屈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吊屈原在全国各地举行,都以纪念相去千年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为主题。在这其中,尤以秭归的端午文化最为正宗。屈原出生于秭归乐平里是不争的事实,而在各种纪念活动中,最重大的活动之一游江招魂仪式,实为秭归独有的龙舟文化特色。文人作古最终也要落叶归根,让屈大夫魂归故里也是屈子后人最大的心愿。魂归何方?自然是自己的故乡。
现在龙舟节已经在世界很多的国家和地区举行,屈乡人是非常荣幸的。但将端午节注册到外国或者外地,这是对屈魂的不敬,魂归故里的心愿也不能实现。
顺德的龙舟竞渡自古有名。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舟语》载:“顺德龙江,岁五六月斗龙船。斗之日,以江身之不大不小、其水直而不湾环者为龙船场。……斗得全胜还端口,则广召亲朋宴饮,其端口必年丰人乐、贸易以饶云。”实则全县各乡堡都兴行划龙船,现今市博物馆尚存康熙年间杏坛北水村“压尽群龙”石匾。龙舟分“游龙”和“赛龙”两种:“游龙”体积大,装饰美观,称“龙船”,重在游弋展示服饰旗鼓助兴;“赛龙”体积小,称“龙艇”,从三桡至十五桡不等,重在竞划速。
汉族、傣族、苗族等族端午节娱乐活动。流行于我国部分地区。相传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举行。南朝梁时已有此俗。古代竞渡场面很大,州内官员、百姓都到潇洒边观看,连深居简出的富家妇女也前往。宋代还有夜龙舟之戏,龙舟四面各垂小灯竞渡。今仍盛行,称为“赛龙舟”。
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龙舟竞渡也传到了日本及东南亚诸国。比如,日本的九州、冲绳等沿海地区,就流行一种赛船活动。不过他们不叫龙舟竞渡,而叫“爬龙”。新加坡常在端午节这天,举行全国性的龙舟比赛。他们的龙舟披红挂彩,扮作“狮子”、“狗熊”的司鼓手站在龙舟最前面,擂动大鼓,指挥和协调划手动作。整个比赛,一般从下午两三点开始,直到夕阳西下才告结束。
[编辑本段]
二、民歌曲名
龙舟竞渡
演唱:吴雁泽 曲:施光南 词:任志萍
锣声(哟)密密(哟)鼓声稠(哟)
端阳佳节赛龙(啊)舟。赛龙舟。
锣声(哟)密密(哟)鼓声稠,鼓声稠
端阳赛龙舟,嘿!端阳赛龙舟。
粗胳膊的小伙显身手,哟啰哟啰嗬。
大嗓门的姑娘喊加油,哟啰哟啰嗬嗬。
浆作蛟龙腿呀,旗是那蛟龙头。
江上搏来浪里斗,不夺头名不罢休,
不夺头名不(哇)罢休哇!
哟啰,哟啰,哟啰,哟啰,
不(呀么)不罢休!
挥动(哟)战旗(哟)闯急流,闯急流,
同心争上游,嘿!争(呀么)上游。
十七八青年赛猛虎,哟啰哟啰嗬。
拼搏正是好时候,哟啰哟啰嗬嗬。
胜也不摆尾呀,败也不低头,
汨罗江上五月五,你追我赶赛龙舟,
你追我赶赛(呀)龙舟哇!
哟啰,哟啰,哟啰,哟啰,
赛(呀么)赛龙舟!
哟啰啰喂,喂啰哟
哟啰啰喂,喂依啰哟
哟啰嗬,哟啰嗬,哟啰嗬,哟啰嗬,
你追我赶,我追你赶,
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赛(呀么)赛龙舟!嘿!
龙舟竞渡又叫《赛龙夺锦》,广东音乐名家何柳堂 (1870-1934)的代表作。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广东音乐,也是广东音乐兴盛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赛龙夺锦》原是一首丝竹乐曲,后来为了表现乐曲的气势,改编为吹打乐合奏形式,增加了唢呐和打击乐器,全曲以曲首的音调为基础,加以不断衍生和发展。并从表现龙舟竞赛的内容出发,借鉴外来作曲技巧,大量使用模进和变形等手法,是我国传统乐曲中较少见的。
乐曲开头以唢呐吹出号召性的引子,表示比赛开始。接着是乐曲的主题,逐渐活跃,表现了龙舟竞发,生气勃勃的景象。然后是比赛正式开始,情绪逐渐热烈,并加进了打击乐,刻画了龙舟在水上前进的形象;随后速度进一步加快,节奏多变,犹如龙舟你追我赶,气氛相当热烈。最后吹响唢呐象征比赛结束,结尾再现了前一段的曲调,表现了龙舟在碧波上自由荡漾,令人心怡。
乐曲通过描述端午节民间举行龙舟赛,勇夺锦标的欢腾热闹场面,表现了劳动人民勇敢、豪放、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踪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是日,竞渡,竞采杂药。”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lOO人,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县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如广东顺德龙舟上饰以龙牌、龙头龙尾旗、帅旗,上绣对联、花草等,还有绣满龙风、八仙等图案的罗伞。一般龙舟没有这么多的装饰,多饰以各色三角旗、挂彩等。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如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元人王振鹏所绘),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如果是写实的,则可证古代龙船之精丽了。又如《点石斋画报。追踪屈子》绘芜湖龙船,也是龙头高昂,上有层楼。有的地区龙舟还存有古风,很精丽。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而湖南汨罗县,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可见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
又如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浙江地区多祭祀之,《点石斋画报·虔祀曹娥》即描绘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清嘉录》中记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
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 “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这些诗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龙舟竞渡的壮景。妇女们平时是不出门的,如今也争着来看龙船,银钗耀日;鼓声、红旗指挥下的龙舟飞驰而来,掉如飞剑,鼓声如雷;终点插着锦绮彩竿,作为标志。龙舟向着标飞快地驰近……近代的龙舟比赛也大抵相同,不过规程稍严格一些。近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国际龙舟比赛,吸引了各国健儿。
除了比赛速度外,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集会。有时龙舟还有各种花样的划法,具有表演的含义。如广州的龙舟,挽手用桨叶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飞溅;船头船尾的人则有节奏地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浙江余杭县龙舟,有的是让人把龙尾踩低,使龙头高翘,船头的急浪便从龙嘴中喷吐出来,如龙吞云吐雨一般。
也有的是游船式竞渡。如《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鹢首,浮吹以娱”,是划着龙船、摇船在水上奏乐、游玩。在《梦粱录》中记载南宋杭州“龙舟六只,戏于湖中”。湖上有龙舟,只是画舫游船的一部分。
唐、宋、元、明、情各代帝皇,均有临水边观看龙舟的娱乐,也属于游戏之类。《旧唐书》中记穆宗、敬宗,均有“观竞渡”之事。《东京梦华录》卷七,记北宋皇帝于临水殿看金明池内龙舟竞渡之俗。其中有彩船、乐船、小船、画舱、小龙船,虎头船等供观赏、奏乐,还有长之四十丈的大龙船。除大龙船外,其他船列队布阵,争标竞渡,作为娱乐。宋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即描绘此景。又明代帝皇,在中南海紫光阁观龙舟,看御射监勇士跑马射箭。清代则在圆明园的福海举行竞渡,干隆、嘉庆帝等均往观看。
又有夜龙舟。在浙江武进,过去有夜龙舟,在四面挂起小灯以竞渡。四川五通桥从1982年起出现了夜龙舟,在舟上装电灯,配焰火,漂浮河灯,辉煌夺目。浙江少数地方还于水上设堆堆浮焰,让张灯结彩的龙舟从焰中穿过。
又有旱龙舟,是在陆地上进行的模拟龙船比赛的活动。如《南昌府志》载:“五月五日为旱龙舟,令数下人异(y6,共同拾东西)之,传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钱祈福,竞以爆竹辟除不祥。”浙江武义县,过去也有旱地推端午船之俗,也认为可除邪祟。另广东的佛山、东莞、信宜都有旱地划龙舟之俗,实际上是一种舞蹈,但日期不一定在端午。佛山秋季秋色时的旱地龙舟最为壮观。又如《徽州府志》载:“五月五日,迎神船逐疫,船用竹为之,袭画状似鳅,以十二人为神,载而游绪市。”另有把小型旱龙船给小儿做玩具的。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般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流传于广西北部桂林、临桂等地的龙船歌,在竞渡时由众桡手合唱,有人领呼,表现内容也多与龙舟、端午节俗有关,歌声宏远动人。《广西民间音乐选集》中收有临桂县(4龙船歌》组曲,如号子般的节奏鲜明、热烈,唱起来必定十分动人。
另外,还应说一下女龙船。在过去,许多地方的龙舟竞渡均不许妇女参加,认为妇女接触龙舟很不吉利。如今各地都出现了女子龙舟队,英姿讽爽的女人们奋勇争光,争夺第一,丝毫不弱于须眉男儿。
与春节有舞龙也有舞凤一样,端午有龙舟也有风舟。风舟的来源如上述,是源于远古的乌舟、鹢舟。古代宫廷中有凤阿(如《天府广记》中记明代宫廷便有),民间有风船竞渡。《粤囊》载:“龙舟以吊大夫,风船以奉天后,皆与五日为胜会。庚午之夏,番禺石桥村入聚万金,制风船,长十丈,阔丈三,首尾高举,两舷重翼为舒敛,背负殿宇,以奉天后,游各水乡。”1964年后香港又出现了风艇赛。这种风艇艇身稍短,可坐16名队员,饰有风头、凤尾,由女队员竞渡。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比赛形式,合龙凤呈样之意。
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顺德县志》载:“大良之龙风船妙极华丽。”但今已不见了。湖南汨罗县的龙舟,前装龙头,后置凤尾,凤尾是用包有红纸的竹篾成扇形插于船尾,如矩尾一般,也可称为龙凤船。龙凤船,似乎是龙船与鸟船相融合后留下的痕迹。
[编辑本段]
三、东莞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是东莞最热闹的景致。
每年农历五月 , 我市水乡各镇区都有自己一个龙舟节目。东莞的龙舟队曾多次在香港、澳门、加拿大、新加坡及本地举行的国际龙舟比赛中都夺得金杯。沙田镇还获得中留龙舟协会授予的“龙舟之乡“称号,在我市,龙舟竞渡早已发展成为一项群众踊跃参与的大型体育活动了。 竞赛形式有两种 :一是友谊赛 , 群众称之为“ 趁景 ”,不设奖品 , 也不需要主办单位组织 , 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龙舟在江面上相遇 , 往往会自发地进行比赛 , 这种比赛没固定时间、路线 , 聚散自由。另一种比赛形式是 “放标” 即 “赛龙夺景 ”, 群众称之为“斗标”、“斗大景 ”、“ 斗景尾” 等。 万江区由区府主办的龙舟竞渡场地 , 设地东江支流上 , 每次比赛的线路全程在 30 公 里至 40 公里之间 , 共需 3 小时左右。参赛的龙舟起码有十几条 , 加上一些“ 趁景”的龙舟 , 总数往往超过五十条 , 是一项跨区甚至跨县的体育比赛。开赛之日 , 一江两岸 , 彩旗招展 , 人山人海 , 逾十万观众。 比赛时间将到 , 参赛龙舟汇集于出发地点 , 按抽签挑的水道线 , 一字儿横排于江面上。此时运动员精神百倍 , 岸上人群翘首以待 , 静候发令。时间一到 , 鸣炮 开赛 , 这一仪式叫“放头”, 是竞赛过程中最精彩的一环。
观赏者往往能以一睹“放头”为 快。“放头”号炮一响 , 群龙竞发 , 岸上人群往往自发地组成“啦啦队”, 喝采助威。完成比赛路程 , 到达终点 , 这叫 “抢红 ”(即夺标),“抢红 ”这一环节也很吸引观众 , 虽经几小时的竞赛 , 参赛龙舟往往难分离低 , 并列前茅的情况常有出现。接着是颁奖 , 获奖龙舟需绕场 一周 , 以示答谢 , 比赛程序到此结束。
万江的龙舟三年一大赛 , 也有连年比赛 , 不比赛则趁景。比赛的方法多以社区组队 , 规定万江人参加 , 不准请外地人。近年来出曾分两种形式比赛: 一是万江各村龙舟队自己同自己比赛 : 二是外镇〈区〉的龙舟队为一个组比赛。每年本地的超过 20 条龙舟 , 外地的也 超过 10 条。新村的农历五月十四龙舟景、汾溪片的五月初四龙船景 , 每年都举办大赛 , 一般参赛的龙舟不规定参赛资格 , 本地的外地都可报名参加。特别是新村每年坚持不断。参赛 的龙舟一般来自万江、道滘、沙田、洪梅、望牛墩等镇〈区〉。
新村的龙舟比赛多人观看 ,每年超过 10 万人以上 , 龙舟节比过春节还热阔。 自古以来 , 划龙舟是男子的事。 1986 年 , 万江开始组织女子划凤艇这一赛事。凤艇长 10 米 , 艇上头部 1 人打鼓 ,14 名桡手 , 赛手头戴太阳帽 , 身穿短袖运动衣和球裤 , 飒爽英姿, 随着指挥者的鼓点起水、转舵、划水 , 轻盈敏捷 , 充分显示女运动员的力量和智慧 , 真是巾帼不让须眉。zum希望对你有帮助
3. 有关淄博的诗句
1. 关于淄博的诗句
关于淄博的诗句 1. 古诗词中关于淄博这个地方的有哪些
《九日齐山登高》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周村自古,繁华地,
御赐“天下第一村”;
博山从来,上等瓷,
享誉陶都,琉璃乡。
资源丰富,成重工业之基地;
强农固基,夺冠江北吨粮县。
铝业摇篮,生机勃勃展新姿
2. 求藏头诗 淄博诗人
淄水悠悠贯南北博山陶瓷精而美诗写狐仙传世界人杰地灵晏相归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创作出着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淄河自古水长流博山柏树四季青诗魂词风渔洋绝人人吟诵到天明渔洋 王士祯(1634—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
汉族,新城(今山东淄博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
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
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
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余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李攀龙),然传其衣钵者不少。
3. 淄博齐山简介,一句描写齐山的诗句,还有关于齐山作文的题目
简介: 予淄博齐山:齐山风景区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政府南5公里。
是全国唯一一家以齐文化为主题的自然观光风景区。占地总面积3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868米;景区以齐文化为底蕴,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人文景观珠联璧合,相互辉映,为世人描绘出一幅优美生动的写意山水画。
作文: 齐山游记 与父母同游齐山。齐山,险秀瑰丽,悬崖峭壁,蔚为壮观,吾怀敬仰之情与父母同游齐山。
沿途二三里,车水马龙,水泄不通。 从门入,步行道,道路两旁,樱花桃花分列。
清风拂过,花瓣漫天飞扬,吹落一地香气。游人百数,皆拍照留念。
顺道而行,到一中转站,有乘骑射箭打靶,有黄鹂百灵布谷等鸣禽。鸟语花香,山风徐徐,享乐绝佳。
顺路向前,渐闻小溪潺潺,石阶数百,两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繁花似锦。 沿阶而上,有一股清泉从石缝中奔涌而出,乃是一潭泉水,绿如翡翠。
从小潭步行百二十步,石阶渐渐陡峭,猛一抬头,见三面峭壁环绕,绝巘生怪柏。又见一碧水潭,游人常嬉水于此,此乃菩萨潭,潭上方是观音瀑,俗称流水洞,其洞口距峭壁地面十米有余,宛如玉净瓶,惟妙惟肖。
水从洞口溢出,缓缓而下,宛若龙须,似清泉怡意,因此又名龙须洞。水质清冽甘甜。
洞体幽深,外窄内宽,形成洞中天湖,水深可没人顶,船可通行,且钟乳石倒挂,琳琅满目。 随人流而行,渐渐石阶越陡,体力渐渐消散,余鼓足勇气,争先而上,到顶之时,心旷神怡,一览众山小,远处之山,出没不见,为氤氲环绕,甚是好看。
下山之时,速度渐慢,俗话曰:“上山容易,下山难”是也。 道路两旁,古木参天,倏尔见一长长古道,此乃齐国古栈道,仰望时峭石冲天,俯瞰是百丈峡谷,栈道随山势蜿蜒,时而扶壁慎行,时而弓腰险过,惊险刺激。
行走在栈道间,头上晴空万里,崖中苍松傲立,脚下草木丰茂,延绵数里,蔚为壮观。位于栈道后半段的回头望月石,是弯月状穿洞,回头而望,与不同角度下,呈现出圆缺不一的月牙,甚是奇特。
随古栈道而行,见一山洞,洞口高可八黍许,立于洞中,山风呼啸而过,一早一晚,在洞中可望曦月之光,抬头而看,其形状神似凤凰。过其洞,又一山洞伫立在眼前,洞里有左右两排过道,其意为,男左女右。
而洞底宛如一条腾龙,蓄势待发。 大自然奇特无比,变幻无穷;古栈道惊险绝伦,令我不虚此行。
诗句: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 携壶结客何处? 空翠渺烟霏。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4. 【我爱家乡——淄博作文】
我的家乡——淄博,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化的工业企业使历史和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 淄博位于山东半岛中部,也是一个被厚重的历史人文景观和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所包裹的旅游文化名城,同时,她还是着名的“陶瓷之都”、“丝绸之乡”。
作为“丝绸之路”东端起点,自古就有“冠带衣履天下”之说,直到唐代,大诗人杜甫还留下过“齐纨鲁稿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的诗句。悠久的历史,为淄博留存下了浩如烟海的文物古迹,有“地下博物馆之称的临淄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在全市列入保护的重点文物有 144处。其中临淄的姜太公祠,东周殉马坑,春秋车马馆,田齐王陵等都是古齐国留下来的宝贵文物。
沿着临淄区最繁华的街道桓公路东行,将至尽头时,在路南便可见到一处庄严、肃穆的殿堂庙宇式建筑群,巧妙地镶嵌于鳞次栉比的现代化高楼大厦之中。这就是姜太公旅游中心。
姜太公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曾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完成了兴周灭商的千秋大业。
唐代尊封他为“武成王”、“武圣”,与“齐宣王”、“文圣”、孙子并肩比美。 穿过“天齐至尊”坊,渡过一片视野开阔的广场,便见到了姜太公旅游中心的主体景观——姜太公祠。
这是一座玲珑典雅的院落,周围是三处各具特色的殿堂。主殿为歇山穿堂式建筑,堂中“神楼”里端坐姜太公的彩塑,束发白髯,目光炯炯,笑容可掬。
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闻名中外,成为一大旅游胜地。而临淄也有与其相媲美的名胜古迹,那就是东周殉马坑。
这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仿古建筑,短檐,小宝塔顶,显得古朴典雅,门厅上方悬挂着原副省长李予昂题写的“临淄东周殉马坑”门匾。黑地金字,古色古香,庄严肃穆。
整个殉马坑的殉马在600匹以上,殉马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堪称世界之冠。 从淄博济青高速公路路口东行40华里,来到在全国乃至世界颇有名气的景观之一——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它建在临淄齐陵后李村春秋殉马遗址上。入口处矗立着一座巨大石坊,横额书曰“万成一览”,揭示古车展藏之多。
楹联为“轮运三代五霸盛世,辐集九州七雄精英”,标明齐车制做时间之悠久和艺术吸收空间之广阔。 田齐王陵位于临淄城东、齐陵镇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享有:“东方金字塔”的美称。
这是目前我国仅存的最大规模的先秦诸侯王陵古墓群,其中最早的先于秦始皇陵164年。 田齐王陵分为二王陵和四王陵两大部分,分别座落在相距不远的鼎足山和南山之上。
在当时的齐国,这里曾经茂林修竹,松柏掩映;群泉迸涌,河水环流;淄水泱泱,是古代齐人魂牵梦萦的旅游胜地。 临淄不但有辉煌的古齐文化,而且有灿烂的现代文明,全国大型企业“齐鲁石化公司”就座落在临淄。
还有现代高科技农业,发达的商业、服务业…… 我爱家乡——淄博,爱它的昨天、今天,更爱它灿烂的明天。我们相信,在我们的建设之下,家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5. 诗句出处
临淄的自然、人文景观历来被人们称颂。
其中,最着名的当属八景。有明代流传至今的八景诗为人所津津乐道:“高阳馆外酒旗风, 矮矮槐阴夏日浓。
秋入龙池月皎皎,春回牛山雨蒙蒙。古冢遗迹怀晏相,荒台故址吊桓公。
淄江钓罢归来晚,西寺搂头听晓钟。”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是齐国故都、齐文化发祥地。
于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于2004年被国际足联、亚足联认可为世界足球起源地。自公元前1045年姜太公封齐建国,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临淄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最富庶的强国——齐国的都城,达800年之久。
齐国曾是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在东周列国中以经济最发达、政治最开明、军事最强大着称;临淄曾是春秋战国乃至西汉时期全国最大的商业都市,有“海内名都”、“东方古罗马”的美誉。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涌现出了太公、桓公、管仲、晏婴、齐威王等着名政治家;孙武、田穰苴、孙膑、田单等着名军事家;淳于髡、邹衍、田骈、鲁仲连等着名思想家,创造了以改革、开放、务实、包容为主要特征的齐文化。
现在的临淄,风光秀美,景色怡人,人文荟萃,古迹众多。有桐林(田旺)遗址、齐国故城、田齐王陵三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古文化遗址、156座大型古墓,出土文物数以万计,被誉为宏大的“地下博物馆”。
八景之一:“高阳馆外酒旗风”,描写的是当年高阳城酒馆林立、酒旗猎猎的繁华景象。高阳故城位于齐国故城西北16公里,即今临淄区朱台镇南高阳村西200米处。
城址南北长约750米,东西宽约650米,呈长方形,总面积约为48.75万平方米。东、西、北三面皆为平原,南临乌河。
遗址今高出地面2米左右,四周残垣痕迹清晰可辨,建筑遗迹甚多,并多次发现春秋战国和汉代瓦当。1984年,该遗址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阳故城与渠丘故邑同处一址,为春秋战国时齐国城邑,临淄辖四邑之一。古书中此处又称葵丘、籧丘。
着名的瓜及而代典故即发生在这里。据《左传》和《史记》记载,公元前686年,齐襄公派连称、管至父去戍守葵丘,本来讲好瓜熟了就换防,结果到了轮换的时候还不见襄公派人来接替他们,于是他们就派使者去向襄公献瓜,暗示襄公要兑现诺言,结果不讲信义的襄公不但不派人接替他们,反而恶语相加,肆意侮辱。
连称、管至父便偷偷地去投靠与襄公结怨甚深的公孙无知,三个人一起杀死了齐襄公。高阳故城,还是北魏时期贾思勰在此任高阳郡太守时撰写《齐民要术》的地方。
《齐民要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农学巨着。这本书是在前代农学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近400年间我国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尤其是以今淄博市为中心的齐地农业等方面的科学技术。
全书内容丰富翔实,共10卷,92篇,11万多字,引用有关书籍156种,采集农谚歌谣30余条,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八景之二:“矮矮槐阴夏日浓”,描写的是今临淄辛店街道办矮槐树村一棵宋代小槐树,在夏天绿树成阴,郁郁葱葱的景色。
传说宋太祖赵匡胤打天下时曾率一支人马在该村古邮亭旁歇息。时值六月,天气炎热,赵匡胤将汗水浸湿的战袍脱下,蒙在邮亭不远处的一小槐树上面晾晒。
战袍一时难以晾干,于是,他就在槐荫里躺下歇息。一觉睡到日薄西山,奇怪的是槐荫依旧。
他的战袍乃龙袍,重如山岳,压得小槐树从此不再长高,故称 “矮槐树”,该村也因此而得名。 矮槐树邻近乌河。
乌河古称耏水、干水、溡水、乌龙江,源于大武黄山之阴,全长50.5公里。村东有一跨河古桥 “溡源桥”,建于战国时期 (公元前264年),是古代鲁中地区着名的交通要道。
历史上有名的齐鲁干时之战,就发生在此处。公元前686年,鲁庄公亲率军队护送公子纠回国抢国君之位。
并派管仲带领军队拦截从莒国回国的小白。管仲在半道上遇见小白一行人,弯弓搭箭,射中了小白。
小白惨叫一声,假装中箭。其实管仲一箭,只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
小白赶至齐都后,在鲍叔牙辅佐下登位,也就是齐桓公。鲍叔牙一面派仲孙湫去迎告鲁庄公,一面布置好埋伏,做好迎击鲁国的军事准备。
而这边管仲回营,告诉鲁庄公和公子纠已将小白射死,这帮人便不再急着赶路,过了好几天才进入齐地。仲孙湫来见鲁庄公,说小白业已登位。
鲁庄公不肯就此罢休,遂与鲍叔牙率领的齐国军队大战于乾时。结果鲁军大败,鲁庄公跳下华美的戎辂(战车),换乘轻便兵车,率败兵狼狈逃回鲁国。
鲍叔牙乘胜率兵进逼鲁国,直抵曲阜。鲁庄公只好处死了公子纠,将管仲装进囚车,交给了齐国。
八景之三:“秋入龙池月皎皎”,写的是秋夜,月影倒映在名泉龙池那一汪碧水之上的皎洁美景。龙池在今临淄齐陵街道办东、西龙池村附近,已干涸。
两龙池村原有着名寺院龙泉寺,昔日这里殿宇轩昂,石佛屹立,碑碣幢幢,为一方胜地。婉约派词学大家李清照之夫、曾任北宋淄州知州的着名金石学家赵明诚临景赋词曰:“原水混混,绿竹猗猗。”
寺内原保存御赐石碑一座,刻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高2.2米,宽0.87米,厚0.23米,上刻。
6. 淄博历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淄博历史名人 蒲松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所着《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光辉的短篇小说集。
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山东淄川人,出身于一个破落的读书世家。由于受家庭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少年时代就醉心于科举,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振一时,但后来却屡试不第,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以教书授徒为业。
72岁时才授例得一名岁贡。正是这种坎坷的生活道路,使他对清王朝黑暗的统治有深刻的体会。
为了发泄自已的不满,他“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驻成孤愤之书”,写就一代名着《聊斋志异》。这部着作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现行本共有491篇作品,有的作品出自作者的见闻,有的作品是对过去题材的发展和创造,但绝大多数篇章是根据搜集来的民间传说编写的。
他通过塑一些可受的妖狐鬼怪形象,尽情地鞭挞了腐朽的封建社会和科学制度,热情地讴歌了自由、个性解放和反封建礼教精神,满怀激情地赞颂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揭露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榨。反映社会现实,为劳动人民伸冤,是这部着作最深刻的思想内容之一。
齐桓公(?—前643),名小白,系姜齐第15代国君,在位43年。公元前685年, 齐襄公被杀,小白与公子纠回国争位,被管仲一箭射中衣带钩,几乎丧命。
小白乘势装死,骗过管仲,加紧赶路,在高等人的接应下,夺得君位。他应鲍叔牙之谏,从鲁国接回管仲,任以国政,尊为仲父;进行改革。
他依靠群臣智谋,实行“参其国而伍其鄙”、“作内政而寄军令”、“相地而衰征”等政策,又即山铸钱,煮海为盐,使齐国大治,国富兵强。外交上亲邻国,退还所占鲁国、燕国的土地,讨伐淫乱诸侯,一战即服莱、莒等31国。
当时,周室衰微,诸侯强暴,狄人南侵,中原不安,他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帮助燕国打败山戎;并存邢救卫,制止了戎狄对中原的进攻;又联合中原诸侯南攻蔡、楚,与楚盟于召陵;还曾平定东周王室的内乱,干预诸侯国君的废立。前651年举办葵丘之会,周襄王派人参加。
他在位43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公元前645年,管仲、隰朋等人相继死去,桓公不听管仲遗言,又起用佞臣易牙、竖刁、开方三人。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三人乘机作乱,桓公被饿死,尸体停放67天才得收敛。齐国由此中落。
今临淄区郑家沟南二王冢传为他和齐景公的墓。齐故城西北有高台,名“桓公台”,传说是他会见诸侯和检阅兵马的地方。
鲍叔牙(?—前644)齐人,与管仲为友。以善于知人为后世所称道。
公元前694年,齐襄公淫乱无常,襄公诸弟纷纷外逃。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逃往鲁国,鲍叔牙辅小白,逃到莒国。
公元前685年,齐国内乱,国君被杀,他得到消息,带小白抢先回国,打败公子纠,夺得政权。小白即位为桓公,要任他为相。
他推辞说:“您要治理齐国,我与高即可胜任;若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又说管仲有五大长处,都超过自己。
他劝小白别计一箭之仇,请回管仲,委以重任。管仲相齐后,叔牙甘居其下,一起治理国政。
管仲下世后,鲍叔牙继管仲为相,周年而殁。后来,鲍叔知人与管鲍之交的故事一直作为美谈,流传于世。
管仲曾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淄博历史名人(古代部分) 1,赵执信 生于康熙元年(1662年)卒于干隆九年(1744年),青州府益都县颜神镇殿试二甲进士, 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升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 2,赵振业,明天启乙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入清以后,作过山西、江南两布政司参议。
青州府益都县颜 神镇人。赵执信曾祖父。
3,赵进美,明崇祯庚进士,入清以后,官至福建按察使。青州府益都县颜神镇人。
赵执信叔 祖 。 4,孙廷铨,字枚光,颜神(今博山)大街人官至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要职。
1662年(康熙 元年),官拜内秘书院大学士,入参机务 5,蒋天珍,清道光年间山东博山人,官居太常寺卿,国子监祭酒从四品,捐地建博山炉神庙,洪觉寺,并重修 红门,及颜文姜祠建筑群,蒋今长之子,死后葬于博山城西二槐树。 6,蒋今长,清嘉庆年间山东博山人,官居中书科中书舍人,捐修博山颜文姜祠山门,永济桥,玉皇宫等建筑, 三子蒋天珍,蒋天锦,蒋天钧皆在京为官。
死后葬于博山城西二槐树。 7,董永,西汉千乘人(今淄博市高青县高苑城古城)被列入宣传封建伦理道德的《孝子传》。
后来董永 被封了个小官,死后葬在周村城东南方的大端口山上,其墓至今仍保持原祥。11,陈仲,名定,也叫陈 仲子,田仲,于陵中子等,是战国时的着名贤士。
8,林放,字子邱,春秋鲁国人,是孔夫人的得意弟子之一 9,欧阳高,字子阳,高青人,西汉今文《尚书》欧阳之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10,胡母生,字子都,临淄人,西汉今文经学之一公羊学派的代表人物。 11,主父偃(?-前126年),武帝时期名臣。
临淄人, 12,王应统(1664—1715),字绪光,号敏斋,祖籍山东长山县,出身书香门第 为山东总河中军副将改 任神木副将。后又历任江南总漕中军副将,文登副将等。
提升创业河北总兵,镇守怀庆。 13,蒲松龄,字留仙,一字。
4. 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要干什么
【端午节简介】
[编辑本段]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由来】
[编辑本段]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端午节别称】
[编辑本段]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 、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端午节食俗】
[编辑本段]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
端午的卫生习俗
①采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之传说。又如湖北监利于端午“采百草”,亦采药草之俗。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②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③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④采茶、制凉茶。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来源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荆楚岁时记》注文云:“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取戴之。”同时也在门上挂蒲束及葛蒲削的蒲剑,蒲束扎的蒲龙。《帝京岁时纪胜》:“(端午)插蒲龙艾虎。”《清嘉录》卷五:“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桃梗是辟邪之吉物,蒜头被认为是象征武器铜锤,与蒲剑、蓬鞭相配,以赶却鬼祟。另外还焚烧艾蒿等以驱赶蚊蝇。在湖南、浙江等地则采葛藤挂于门相上,传说葛藤是锁鬼的铁链子,可驱鬼辟邪。
与采药、采艾蒲等相联系的有蹋百草、斗百草等游戏,是古人往野外游艺之遗俗。后来发展成为插花等装饰艺术。
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 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 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 ,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 避黄巢, 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逼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惟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躲端午,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端午雨,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信在宋代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闽中谚语。”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龙舟竞渡与祭祀屈原、曹娥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100人,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市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如广东顺德龙舟上饰以龙牌、龙头龙尾旗、帅旗,上绣对联、花草等,还有绣满龙风、八仙等图案的罗伞。一般龙舟没有这么多的装饰,多饰以各色三角旗、挂彩等。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如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元人王振鹏所绘),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如果是写实的,则可证古代龙船之精丽了。又如《点石斋画报·追踪屈子》绘芜湖龙船,也是龙头高昂,上有层楼。有的地区龙舟还存有古风,很精丽。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端午节斗草
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历代社会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远古先民艰苦求存,生活单调,暇余以斗虫、斗草、斗兽等为戏自娱,及至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药学后,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白居易《观儿戏》诗云:“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
端午节其他的游艺娱乐活动
端午有射箭之戏,《金史·礼志》:“金因辽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簇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必发鼓以助其气。”至明代,是把鸟雀贮于葫芦中射之。
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此外,北京还有游天坛风俗。《帝京景物略》卷二:“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日避毒也。过午后,走马坛之墙下。无江城系丝段角黍俗,而亦为角黍。无竞渡俗,亦竞游耍。”上海还有钟馗赛会,由一男子饰成钟馗,手挥宝剑,前举一纸糊蝙蝠,作“喝福来迟”状;跟随全副仪仗,穿行街市,以作驱祟。另外端午期间还有马戏、抢鸭活动。
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浙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海南岛)
每逢端午,海南各处都会如中原一般举办龙舟竞渡等活动。在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县治城垣定安,五百年历史的明成化古城门洞内,仍有两个石阶叠架着两条鲜艳、修长、昂扬的龙舟。海岛先人,端午时节,扛起龙舟,奔向大河,挥汗于南渡江中竞渡……历史就从一个个古色端午,时光交错着流淌到了今朝。素有“椰乡”之称的文昌,是宋庆龄的祖居地,临海傍河。自古以来,当地沿海沿河居民每逢端午,都会举办赛龙舟的活动,祈福求安。海南除了与内地相同的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和艾草,还有一个海岛百姓都熟知的内容,就是洗龙水和洗草药澡。家在海南的小郑说,从小过端午,家里总会四处弥漫艾草香味。妈妈早早的在家门口悬挂艾草,晚上,烧了一大锅的艾草水,就着艾草,洗洗身子,说是这样,可以驱魔避邪,强身健体。小吴,家在海边,幼时,每逢端午,家里人都会带他到海边去洗龙水。百姓们认为,屈原先生早已当了龙神,洗洗 “龙水”,龙神会保佑孩童健康成长。自幼,海岛内的百姓,都相信,海浴——用海水擦眼,可以去眼疾;用海水洗身,可以去除皮肤疾病。滂海的澄迈县,为纪念这一特色民俗,每逢端午,都会在盈滨半岛举办“龙水节” 。海岛各地的人们老老少少,都纷纷来此一起“洗龙水” 。万人共泳,这一端午海面奇观,你看过么?端午,也是清明之后,海南人一家团聚的日子。据说,只要能够回家,岛上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回祖宅。祭祖、向父母请安、与兄弟姐妹戏耍。女人们,则早在半个月前就张罗着裹粽,到正日子,家家户户,送粽传平安,热闹非凡。海岛上的一年,就在粽子飘香、龙舟竞渡、龙水嬉戏中,进入了漫漫长夏。
【端午节谚语】
[编辑本段]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5. 有关龙的传说
有关龙的传说
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龙不是被帝王们全部霸占。在民间,龙仍然以各种方式出现。中国的各个民族几乎都有以龙为主题的传说和故事,人们以赛龙舟、舞龙灯来欢庆节日,以祭祀龙来祈求风调雨顺,下面介绍一些龙的传说:
龙的传说——天龙:
太原晚报副刊以“天龙”为名。有朋友问:天龙是怎样的龙?为什么会有天龙?
天龙,当然指天上的龙,或升天的龙。龙能够腾翔于云天,是由其取材对象和神性决定的。龙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飞、通天、善变、显灵、征瑞、兆祸、示威来概括。其中的“好飞”和“通天”,是“天龙”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我们知道,作为龙的集合对象,雷电、云雾、虹霓等本来就是飞腾在空中的“天象”;而鱼、鳄、蛇等在水中潜游之快,马、牛、鹿等在陆地上奔跑之速,都类似于“飞”枣古人由于思维的模糊性,往往将潜游于水中的鱼、鳄、蛇等,奔跑于陆地上的马、牛、鹿等,和飞升腾跃在空中的雷电、云雾、虹霓等看成一个神物的不同表现,从而认为能在水中游、地上跑,也就能在天上飞。
“好飞”必然“通天”。因为“飞”的方向和域界,自然是,也只能是神秘、辽阔、至高无上的天。因而,从远古到如今,人们总是让神龙常常出现在浩渺无垠的昊天云气中。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双耳盆上,有将“鱼藻纹”和“鸟纹”刻划在一起的图案;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鸟鱼纹”,也将天上飞的鸟同水中游的鱼枣龙的集合对象联系起来。这就透示出,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龙的模糊集合之初,龙就开始有了“通天”的意味。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了一件“龙凤导引升天帛画”。画面上的龙,竖身卷尾,头脸朝天,肢爪划动,跃跃而上。旁边是它的同伴枣昂首展翅的凤。龙凤之下,站一位双手合十的裙服女子。显然,这位女子在祈祷着、接受着龙凤的导引,要飞升到天上去,做一名自由自在的“女仙”。
于是,龙就有了沟通天地,做天地间的桥梁和信使的能力和身份。那些专制帝王们之所以称自己为“真龙天子”,其根本点就在于瞅准了龙的“通天”的神性,和充当天地间桥梁和信使的能力。
对于老百姓而言,“天龙”则是一种民族心理的对应、释放和外化。我们的祖先们,生活在异常艰辛的环境里,自然界灾害频仍,氏族间你争我斗,自身面临生老病死诸多苦痛。进入阶级社会后,又增加了来自专制皇权的压力,而这后一种压力又同道德伦理相结合,以“三纲五常”等形式箍桶填鸭般灌进人们的血脉中,不容分说、无可拒绝地捆绑住人们的手脚。然而,追求自由乃是人之为人的天性枣天性自由却无时不在羁绊之中,于是,人们期冀着、希求着、幻想着挣开绳索,超脱尘世,过一种能使天性充分展开的无拘无束的生活。
龙为满足人们这样的心理提供了可能。它既可以舒畅地在水中游,矫捷地在地上走,更可以潇洒地在天上飞。天上多么美妙啊!皎洁的明月,雪白的云团,艳丽的霞光,更有长风千里,电掣万仞,雷霹八方……天龙,天龙,实际上是人心想高飞、在高飞啊。
龙的传说——龙珠:
人们在建筑彩画、雕刻、服饰绣品等载体上常见“龙戏珠”(有“单龙戏珠”、“二龙戏珠”、“三龙戏珠”、“多龙戏珠”之分)图案。有朋友问了:什么是“龙珠”?“龙珠”因何而来?“龙戏珠”又是怎么回事?
龙珠是与龙有关的珠。“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颌下。”这是《庄子》的说法了。《埤雅》也言“龙珠在颌”。《述异记》讲,“凡有龙珠,龙所吐者……越人谚云:‘种千亩木奴,不如一龙珠。’”上述说法讲了两个意思:一是龙珠常藏在龙的口腔之中,适当的时候,龙会把它吐出来;二是龙珠的价值很高,用民谚来说,就是得一颗龙珠,胜过种一千亩柑橘。
那么,龙珠从何而来呢?龙为什么要戏珠呢?
我们知道,珠,是水中的某些软体动物,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刺激下,其贝壳内分泌并形成的圆形颗粒,因其有亮丽的光泽而被人们所喜爱,因而被称作珍珠。既然水中的动物能生出珠来,作为水族之长的龙,自然也要有珠而生了枣这该是龙珠神话产生的一个基本思路。
但是,事情好像还不是这么简单。龙是模糊集合起来的神物,集合的对象有鱼、鳄、蛇、猪、马、牛,以及雷电、云雾、虹霓等等。其中,鳄类和蛇类是卵生的。卵是圆形的,也可以说是颗粒状的,是比珍珠大得多的颗粒。那么,古人会不会把鳄卵蛇卵当作一种“珠”呢?回答是肯定的。古人能将鳄蛇作为主要的集合对象,对其卵自然不会忽略;对鳄和蛇来说,卵的意义是重大的,是生命之源,有卵便有鳄、有蛇,进而才有龙。因此,卵是完全可以以“珠”的身份进入龙的生活之中的。那么,龙珠就是龙卵;龙戏珠,实际上就是龙戏“卵”,是龙这个神物,对生命的呵护、爱抚和尊重。其中体现和表达的,是古人的一种“生命意识”,即对转承不息的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和发挥。
民间吞珠化龙的传说为我们的看法提供了注脚:某少年割草(或打水)得一宝珠,此珠放到米缸涨米,放到钱柜生钱。某财主知道后,带人来抢珠。少年情急中将珠放到口里,却一不小心咽了下去。于是口渴求饮,缸水喝干了,又去喝河水、江水。喝着喝着,头上冒出了角,眼睛朝外凸,身子变长出鳞枣化为龙了。这样的传说广泛地流传于四川、浙江、广东等地,从中透示出“珠”的珍贵,以及珠和龙生命相依的关系。
太阳,是我们对“珠”的另一个理解。我们见到的一些龙戏珠图案,尤其是那些二龙戏珠图案,其珠多有火焰升腾,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下面是滔滔海水,可以理解为火球跃出海面。在人们的视野和观念中,堪称“火球”的,太阳可排在第一。那么,很显然,火球出海也就是太阳出海了。既然是太阳出海,为什么要龙来“戏”呢?这里要引入古人眼中的四方神: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龙则是代表东方的神物。这样看来,龙戏珠就有太阳崇拜的意思了,该是太阳崇拜和龙崇拜的交融。
龙分雌雄,这是二龙戏珠的图案比较多的原因。如果珠作卵解,就是父母双方共同呵护、爱抚他们的子女;如果珠作太阳解,就是雌雄二龙共迎旭日东升,让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再者,二龙对称,龙体弯长,珠形滚圆,在构图上也具有一种美感。
龙的传说——乌龙:
少华山下的龙潭堡,原先只有十来户人家。村里住着:一家姓刘的父女二人,靠做卖豆腐为生。女儿名珠凤,出落得俏模俊样。
有一天珠凤去挑水,钩搭上挂上来一条小黑蛇。她把小黑蛇捉下来放到井台上,说:“怪可怜的,放了去吧!”小黑蛇对她点了点头,一转身窜到井里去了。
珠凤挑水刚进屋,听见背后有人叫她。转身一看,是个二十来岁的漂亮小伙。小伙拉住珠凤的手,在她手心里放了一粒滚圆滚圆的珠子,说:“我是渭河龙君的五太子,刚才在龙潭中戏游,不小心撞在你的钩搭上挣脱不得,多谢大姐救命之恩。这是一颗龙珠,你把它放在水缸里,就不用天天挑水了。往后有啥为难事,大姐只管说一声吧。”说完,顿时不见了影儿。珠凤追出门外,只见井口一团白雾,听得井水哗啦啦响了几声。她觉得像是在梦中一般,再看手里,分明是颗宝珠。进屋后,她将龙珠往水瓮里一丢,哗枣,水花翻溅,泛起满满一瓮清水,尝一口,比那井水还甜,珠凤知是宝物,对谁也没讲,连她亲大也瞒着。只是常常想起乌龙,每天都去井台上挑一担水,偷偷往井里看上几眼。
离龙潭堡四五里的孙家堡住着一家财东尹立先。珠凤他妈死的时候,刘老汉没钱殓葬,借了尹财东十两银子。日子穷,还不起,却常给尹家送些豆腐,权当付了利息。这十两本银尹财东也不催要,乐得一年到头吃豆腐不花钱买。
珠凤姑娘年长一年,越发出落。尹立先贼眼骨碌一转,打起了珠凤的鬼主意。先是请了个能说会道的媒婆,给珠凤说媒下聘礼来了。刘老汉执意不肯,珠凤心性刚烈,提起礼盒子摔到门外,媒婆碰了一鼻子灰。
尹财东知道了,气得直翻白眼,骂道:“老东西给脸不要脸,十两银子的财十几年咧欠着不还。哼!连本带利纹银百两,三天内交来啥说不说,交不来银子枣哼哼!”他眯起眼一声冷笑:“叫珠凤姑娘来顶账!”话传到刘老汉耳朵里,他也没了主意。珠凤只是爬在炕沿上哭,左思右想没办法”等到半夜她大睡定,跑到井台儿上,牙一咬,心一横,大叫一声:“妈,儿跟你来了!”眼睛一闭,纵身扑进井里。
珠凤只觉得头晕目眩,像是腾云驾雾一般。忽听得耳朵边有人呼喊:“珠凤,珠凤妹妹!”慢慢睁开眼一看,原来自己不曾落到水里,却躺在乌龙的胳膊上。“乌龙哥!”她像见到亲人一般,伏在乌龙的怀里大哭起来。乌龙劝她说:“珠凤,你的事我都知道,你不要难过。狗财东为富不仁,天理难容,看我收拾这条老狗”……我送你回去吧!”珠凤不肯,他在她耳边一阵悄声絮语,说得珠凤含泪带笑,连连点头。
听得珠凤投井、乡亲们打着火把下井救人。乌龙见有人下来,轻声对珠凤说:“好妹妹,我不送你了。”双手将珠凤托起。下井的人摸到珠凤,连忙绑上绳子,把她救了上来。
夜深人静,珠风把她和乌龙的事从头到尾给父亲学了一遍,老汉听了暗暗惊喜,却又半信半疑。珠风从瓮里捞起龙珠,老汉见果然不是世俗之物,才信了珠凤的话。珠凤跳井得救的消息传到尹立先耳里,老贼捋着鼠须一阵奸笑:“嘿,分明是天公作美。我尹某人家财万贯,金银满箱,再能有这么个美人几,可真是……啊,嘿……”贼眼一转,吩咐下人分头准备去了。第二天一大早,老贼带着一伙家丁朝珠凤家奔去。走到半路,一阵狂风卷着沙石吹得天昏地暗,带来的财礼早刮得没了影儿,尹贼连人带马翻倒在地。狂风过后,老贼一看,财礼虽空,人马俱在,就揉了揉被摔歪的鼻子,带着一帮家院,挥棍舞棒,直奔刘老汉家来抢珠凤。
乌龙见老贼三番事过,仍不知改,待老贼冲到井台边,便现出真形,口含龙珠,喷出一股清泉。一时间电闪雷呜,恶浪滔天,尹贼一伙狼哭鬼嚎,随波翻滚,被冲入渭水河中,喂了鱼鳖。
一会儿云消雾散,满天霞光,云端里舞起一条黑色巨龙,龙背上坐着珠凤姑娘。飞到山顶,乌龙卧下歇息,珠凤向父亲和乡亲们挥手告别。
从此,人们就把这村子叫做龙泉村,后来又改成龙潭堡,把龙歇息的山头也起名叫做乌龙山,年代久了,都叫做五龙山了。
龙的传说——龙舟:
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其起因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说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事物原始·端阳》)吴越交战,勾践败而被俘,在吴国过了三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回国后,他卧薪尝胆,立志雪耻,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开始操练,终于在数年后,一举消灭吴国。后人为了昭彰勾践这种坚韧不拨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五月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二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和曹娥。传说伍子胥因遭谗言诽谤,被吴王夫差命人抛于钱塘江波涛之中,有曹娥驾舟去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曹娥碑》)。后世遂划龙舟,作救伍员状。
三说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这种说法普遍被接受,其文字记载始见于南朝梁人撰写的《续齐谐记》:“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除上述外,各地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在贵州黔东南地区,有说法认为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舍身杀死毒龙的老人;云南傣族认为是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又作“岩宏窝”)。还有“迎夏至”、“避恶日”——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月初五是不祥的日子等说法。
这些说法,都各有各的道理,但都没有说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管是为了纪念某某人,还是为了“迎夏至”、“避恶日”,为什么偏偏要举办“龙舟”竞渡呢?也就是说,为什么要赛“龙舟”而不赛其它什么“舟”呢?
回答这个问题,得从龙的基本神性入手。我们说过,龙有喜水、好飞、善变、征瑞等神性和兴云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职。既然有这样的神性和神职,被生活在江渎四流、湖泊星罗的水乡各族人民所崇拜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崇拜意识必然要外化为具体行为。这些行为包括:祭神,将人间美味敬献给神灵,并伴之以香火,让其款款享用;娱神,歌唱、舞蹈,想着法儿让神快乐;拟神,模仿神的举止形态,表示自己和神物有密切的关系,自己身上已秉赋了“神性”,从而能够“神灵活现”。这大概是“龙舟竞渡”的深层动因。人们相信,通过声势浩大的竞赛龙舟,能使天上水中的神龙心神感应而大娱大悦,从而焕发神性,克尽神职,保佑一方水土风调雨顺,稼渔丰成。同时,也使人们自身秉赋龙性,像龙那样强悍矫健,进而怯邪弥难。至于纪念某某人云云,只不过是一种附会。原因大概在于,这些人杰的“人性”和龙的“神性”有相通一致之处,又多少分担了龙的一部分“神职”。比如伍子胥就曾被奉为长江水域的“水仙”、“涛神”、“潮神”和“江神”;屈原也曾被封为“广源顺济王”,有“江神即楚大夫屈原”之说。
“龙舟”是做成龙形或刻有龙纹的船只。古代那些有“真龙天子”之称的帝王们,行走水路时一般都要乘龙舟。如“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穆天子传》),“上御龙舟,幸江都”(《隋书·炀帝纪》)。皇帝乘坐的龙舟,高大宽敞,雄伟奢华,舟上楼阁巍峨,舟身精雕细镂,彩绘金饰,气象非凡。南宋画院待诏李嵩画的“大龙舟”,即是一例。民间用来竞渡的龙舟和皇家龙舟不可比肩,一般都做得窄小狭长一些,以利赛事。
用作竞渡的龙舟,其形制因时代而变化,因地域而不同。据载,旧时西湖上的龙舟,约四五丈长,头尾高翘,彩画成龙形;中舱上下两层,船首有龙头太子和秋千架,均以小孩装扮,太子立而不动,秋千上下推移;旁列弓、弩、剑、戟等“十八般武艺”和各式旗帜。尾有蜈蚣旗,中舱下层敲打锣鼓,旁坐水手划船。
苏州的龙舟分成各色,四角插旌旗,鼓吹手伏在中舱,两旁划手十六人。篙师执长钩立于船头,称作挡头篙。船头亭上,选面端貌正的儿童,装扮成台阁故事,称龙头太子。船尾高丈余,牵系彩绳,由擅长嬉水的小儿表演“独占鳌头”、“童子拜观音”、“指日高升”、“杨妃春睡”等节目。
当代用来竞渡的龙船,形制比旧时简化了许多。船以色彩分赤龙、青龙、黄龙、白龙、黑龙等。船身、船上的罗伞旌旗等装饰,以及划手们的服装乃至船桨,都要求一色。湖北、湖南等地的龙舟短则七丈多,长则十一丈余,划动时有如游龙戏水。福建的龙舟,船首雕刻龙头,口能开合,舌能转动。贵州的龙舟由三只独木船联合而成,中间较长的一只称“母船”,船上有鼓手指挥,两边的两只船身稍短,称“子船”。
有关竞渡的仪式、规定、技巧和情景也因时因地不同而丰富多彩。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锣挟鸣涛鼓骇雷,红旗斜插剪波来。锦标夺到轩腾处,风卷龙髯雪作堆。”古人的诗句将几百年前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跃然纸上。
诗中提到的“标”即“标竿”或“标船”,是各龙船争夺的目标。“标竿”上悬挂锦彩、银碗、钱钞等赏物,立于水中,快捷先到者可得。“标船”设置在终点,当竞渡的龙舟接近时,将“标”抛入水中,让诸“龙”争夺。标有“鱼标”、“鸭标”、“铁标”等。鱼标鸭标是活的,投入水中即刻游走,要一下子捉住,是不容易的。铁标沉重,抛落便到水底,如果没有相当棒的潜水本领,同样是捉不起来的。因此,龙船上一般都要安排一两个水性极好的“标手”,专司夺标之职。
有的地方还流行“做胜会”——即由看船上的游客买土罐或鸭子,掷入水中,由参与竞渡的龙舟,入水争夺以为娱乐。
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如在屈原投水的汨罗江畔,每年龙舟竞渡前,都要先祭屈子庙。来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幼,抬着龙头,一批一批地汇聚在屈原像下,叩拜、吊唁、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然后由主祭人将一条红绸系到“头龙”的头上,由“头桡”将龙头扛到江边洗澡,洗完后将龙头安于船首,这才开始赛龙舟。地域不同,讲究不同。有的地方出龙前数日,要祀神演试一番,名曰“下水”。上岸送神,称作“拨龙头”。竞渡的组织者,年前率众位游手,将一根带叶竹竿竖立桥头,以便来年“出龙认色”,其名曰“钻五”;月朔互相往来,名曰“拜客”,等等。
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龙舟竞渡也传到了日本及东南亚诸国。比如,日本的九州、冲绳等沿海地区,就流行一种赛船活动。不过他们不叫龙舟竞渡,而叫“爬龙”。新加坡常在端午节这天,举行全国性的龙舟比赛。他们的龙舟披红挂彩,扮作“狮子”、“狗熊”的司鼓手站在龙舟最前面,擂动大鼓,指挥和协调划手动作。整个比赛,一般从下午两三点开始,直到夕阳西下才告结束。
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于1984年5月16日作出决定,将龙舟竞渡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当年10月,在广东佛山举行了全国首届屈原杯龙舟赛。1985年6月6日,中国龙舟协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宣告成立。7月,第二届屈原杯龙舟赛在葛洲坝三江航道举行,观众多达十余万。这样的龙舟竞渡至今已举行了十数届。近年来的龙舟竞渡,赛制趋于完善,规模也越来越大,并向国际性赛事进展。
龙舟竞渡需要宽而深的江海湖泊,水域浅小浮不起船的地方就竞渡不成了。于是,浅水地的人们就做成“旱龙舟”,在街市、高台、场地上游走,俗称“迎鬼船”。江西一带有这样的风俗,时间亦在端午节。
造龙船也不只是为了竞渡。如贵州黔东南和湘西一带苗族同胞的“龙船节”,所做的龙船就不是为了竞赛,而主要是为了乘坐龙船游村串寨,会亲访友。龙船下水前,先由歌师唱吉祥祝福歌,祝愿龙船一路顺风。每条船上都有一位“鼓头”,由全寨推选出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坐于龙颈击鼓发令,主持船上活动。龙船过寨,鸣放铁炮传告亲友,岸上报以“接龙”鞭炮,亲友遂上前向船上的人敬米酒,并将鸭、鹅、彩绸等礼品挂于“龙头”。龙船靠岸,水手们将糯米饭团和菜肴放在船帮上就餐,不用碗筷。妇女、儿童这时纷纷前来“讨路边饭”,据说吃了龙船上的食品能消灾避难。龙船形制精巧美观,龙身由一只母船和两只子船捆扎而成,叫做“子母船”,皆为独木镂空。龙头约长两米多,用水柳木雕刻,装有一对一米多长的龙角。因龙头着色不同,分为青龙、赤龙、黄龙等。各寨为了保护龙船,还专门建有“龙篷”。龙船节从农历五月十六日开始,具体节期各地各寨略有不同,只要全寨薅完秧,本寨龙船即可下水,历时三天左右。在广东水乡,龙船出游时,家家送米酒给划船的人,并由老人为龙点眼,然后才下水游去。游完后,龙头供奉在龙王庙,船身埋入河床沙泥中,第二年挖出来再用。傍晚,村民们还要烧一大锅“龙船饭”,不管什么人都可以食用,以广结“龙缘”,遍得“龙福”。
龙的传说——舞龙:
每逢节日庆典,我们都能看到欢腾旋跃,让人兴奋不已的舞龙。舞龙也称“龙舞”、“耍龙”、“闹龙灯”、“玩龙灯”、“龙灯会”。那么,为什么要舞龙呢?
舞龙的用意,概括起来不外乎这么几条:一为祈雨祈福,二为娱神娱己,三为彰显力量,四为兴旺人丁。
其中,祈雨祈福是最基础的。两湖一带民间传说,战国时的鬼谷子和金角老龙相遇,鬼谷子说:“据我掐算,近日有雨,城内三十六点,城外四十八点。”金角老龙有意让鬼谷子的预言落空,便利用职务之便,让城内下了四十八点,城外下了三十六点,结果城内不少老百姓死于水患。后来玉皇大帝问罪,金角老龙受到贬黜。为了赎罪,老龙便在每年的新春到来之际,逐门逐户地向老百姓鞠躬赔礼,并承诺一年的风调雨顺。于是,人们便据此传说,用竹条铁丝、绸缎纱布扎制成彩龙,每逢年节舞耍一番,表达欢快喜悦之情,也寓意老龙臣服,天随人愿。四川铜梁一带的传说也异曲同工:东海龙王患腰痛病,变成一个老头上岸求医。大夫通过把脉知其非人,便让其恢复原形,并从其腰间捉出一条蜈蚣。龙王病愈后,以泄露天机为谢:言人们只要照它的样子造一条龙四处舞游,便能保雨水及时,五谷丰成。
舞龙祈雨在先秦时期已开始流行,到汉代已具相当规模,形式也多有讲究。据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汉代人春旱求雨舞青龙,炎夏求雨舞赤龙或黄龙,秋季求雨舞白龙,冬天求雨舞黑龙。这些龙长达数丈,每次出动五至九条不等。
后世的舞龙,大都包含有祈雨祈福的意味。如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山区的“龙头蚕身灯”。该灯由“龙”的头和“蚕”的身与尾组成。制作考究,形体小巧,头尾能曲能伸,宛转灵活。竹圈联成蚕身,绳索系其内,白布蒙其外,外用红绿彩环缠身,由三个舞技出众的民间艺人分别持头、腰、尾三个部分执耍。“龙头蚕身灯”一般都是成对出行。出灯前,每对灯都要下到江边“吸水”,然后才沿门沿户祝福吉祥。为什么要“吸水”呢?很好理解,龙吸饱了水,才能保证雨水充足。
南方一些地方流行舞草龙枣由柳条、青藤、稻草扎成,夜晚舞耍时,龙身上满插香火,因而又称“香龙”、“香火龙”。舞龙结束时,还要在喧天的锣鼓鞭炮声中,恭恭敬敬地将草龙送到江河溪潭之中。其用意也是让龙回龙宫,以保佑一方地面风调雨顺。
以娱神娱己为目的舞龙可追溯到汉代的“鱼龙曼延”。《汉书·西域传赞》载:“孝武之世……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颜师古解释说,巴俞都卢、海中砀极都是歌舞名,而“鱼龙”,则是由人装扮成一种来自西域的巨形珍兽枣舍利之兽,先在庭前舞蹈戏乐,然后到殿前激水,水花飞溅中,化作一条巨大的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目”。然后,再化作身长八丈的黄龙,“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故又名“黄龙变”。由此看来,“鱼龙”,当是一种由人装扮成巨鱼和巨龙进行表演的大型舞蹈。由于巨鱼和巨龙之间有一个“变”的问题,因此在表演时,可能还需要幻术、布景、烟雾等来配合。
那么,“曼延”又作何解释呢?“曼延”也作漫衍、曼衍、蔓延等,是古代一种大兽的名字。据说这种大兽“似狸,长百寻”,可以“仿此演为百戏。”古代八尺为一寻,百寻就是八十丈。因而《西京赋》中有“巨兽百寻,是为曼延”之句,薛综注曰:“作大兽,长八十丈,所谓鱼龙曼延也。”由此推断,“曼延”是“假作兽以戏”,是由人扮演成各种巨兽的舞蹈。“鱼龙”当是其中典型的主要的一种,因而称作“鱼龙曼延”。
东汉张衡在《西京赋》、李尤在《平乐观赋》中都有对“鱼龙曼延”的生动描述。从中可以看到,作为汉代的大型歌舞,“鱼龙曼延”集合了当时最高水平的演员阵容以及布景、道具和特技,可谓规模宏大,幻象纷呈。除中心节目“巨鱼变巨龙”外,还有由人扮装的熊、虎、猿猴、大象、大雀、大龟、大蟾蜍及其它不知名的奇兽参与演出。
史料之外,还可以从汉代画像石上找到“鱼龙曼延”的影子。如铜山洪楼发现的乐舞百戏画像石,山东沂南出土的角抵百戏画像石,上面都有鱼龙作舞的图像。
“鱼龙曼延”从汉至唐,延续了将近七八百年的时间,唐以后,整体上逐渐失传,后世传留下来的,只是其中的部分节目。民间的龙舞、狮子舞、麒麟舞等,可视作对“鱼龙曼延”的传承和演变。
灯与龙的结合,大约起始于宋时。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道:“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这样的龙灯,即是我们所说的放置在那里专供人们观赏的龙形灯饰。问题是龙是一个能行走、善飞腾的神物,总不能呆到那儿不动啊,况且无论宫廷还是民间,自古都有舞龙的传统。既然舞,就不光在白天舞,晚上也要舞,晚上舞就离不开灯,因此大凡舞之龙,都通称“龙灯”。
“龙灯会”一般在佳节、盛会时举行,场地选在长街广场、村头湾边开阔平坦的地方。龙的品种丰富多彩,有竹龙、木龙、荆龙、草龙、布龙、纱龙、纸龙;有由荷花和蝴蝶组成的“百叶龙”,用刨花扎成的“木花龙”,用铁皮卷成的“铁皮龙”,等等。
龙灯各地都有。四川省铜梁县的龙灯比较出名。国庆50周年大典上的金色巨龙,就出自这个县。铜梁龙灯有“正龙”:头大、胫长、节内点灯,以灯光取代烟火,玩时比较安全。还有用竹编作龙骨,纸扎龙头,布做龙脊,借助灯火而起舞的“彩龙”;用皮纸或绢绸做皮,彩绘鳞甲,龙身能伸缩转动的“肉龙”或“蠕龙”;天旱时求雨,舞时可泼水的“黄荆龙”;用白花扎成,用来祭祀亡灵的“孝龙”;用稻草扎成,插入竹竿,执持起来耍舞的“草把龙”;以及由孩子们耍舞的,用一棵棵大白菜插上竹竿,点燃红烛,中间串以绳索的“菜龙”,等等。
铜梁人舞龙有不少讲究。过去沿袭汉代的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现在逢年过节舞彩龙,舞到人家门前就暂时停下来,龙头频点向主人拜年祝福,然后再上下翻腾,左盘右旋。这时,主人必须鸣放鞭炮以示欢迎,并有所答谢:裹着钱的“红包”或糖果香烟等。
广东佛山人也喜欢舞龙。四五十年代,佛山龙多是用一把把雨伞连接?/ca>
6.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干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东北三省)
清早要出门去郊外,野地或公园等地方散步,叫做“踏青”。折一些树枝或买些艾草回来, 系上各种颜色的葫芦挂在门沿和窗户上。纸葫芦原先是个人家自己做的,现在大多是买的。有的人家还会扎一些小小的笤秫,和葫芦挂在一起有扫除百病的含义。采回来的艾草(蒿子)放在水里用来洗脸。小孩子的手脚腕上带“五彩线”,是用红黄蓝绿黑白等颜色的细线拧在一起的。脖子上带着香包,花花绿绿各色式样的都有。除了吃粽子之外,还要吃茶叶蛋。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香包(艾叶做的小包,挂在脖子上),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很多人家纷纷把艾叶草挂在门前,祈求家人健康,还有避邪.驱蚊的效果。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李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浙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海南省)
每逢端午,海南各处都会如中原一般举办龙舟竞渡等活动。在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县治城垣定安,五百年历史的明成化古城门洞内,仍有两个石阶叠架着两条鲜艳、修长、昂扬的龙舟。海岛先人,端午时节,扛起龙舟,奔向大河,挥汗于南渡江中竞渡……历史就从一个个古色端午,时光交错着流淌到了今朝。素有“椰乡”之称的文昌,是宋庆龄的祖居地,临海傍河。自古以来,当地沿海沿河居民每逢端午,都会举办赛龙舟的活动,祈福求安。海南除了与内地相同的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和艾草,还有一个海岛百姓都熟知的内容,就是洗龙水和洗草药澡。家在海南的小郑说,从小过端午,家里总会四处弥漫艾草香味。妈妈早早的在家门口悬挂艾草,晚上,烧了一大锅的艾草水,就着艾草,洗洗身子,说是这样,可以驱魔避邪,强身健体。小吴,家在海边,幼时,每逢端午,家里人都会带他到海边去洗龙水。百姓们认为,屈原先生早已当了龙神,洗洗 “龙水”,龙神会保佑孩童健康成长。自幼,海岛内的百姓,都相信,海浴——用海水擦眼,可以去眼疾;用海水洗身,可以去除皮肤疾病。滂海的澄迈县,为纪念这一特色民俗,每逢端午,都会在盈滨半岛举办“龙水节” 。海岛各地的人们老老少少,都纷纷来此一起“洗龙水” 。万人共泳,这一端午海面奇观,你看过么?端午,也是清明之后,海南人一家团聚的日子。据说,只要能够回家,岛上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回祖宅。祭祖、向父母请安、与兄弟姐妹戏耍。女人们,则早在半个月前就张罗着裹粽,到正日子,家家户户,送粽传平安,热闹非凡。海岛上的一年,就在粽子飘香、龙舟竞渡、龙水嬉戏中,进入了漫漫长夏。
安徽
安徽合肥:端午节插艾草招福驱邪
端午节到了,安徽合肥市民按照传统习俗,纷纷购买艾草插在门上以招福驱邪。合肥市淮河路上一个菜市场内,一位女士买了几枝艾草,正准备回家烧饭。她说,按照传统,端午节要把艾草挂在门上驱邪。在合肥市城隍庙市场的路边,家住郊区的王大爷推着辆三轮车卖艾草。他的艾草是从附近的山上采来,用别的草叶将几枝扎成整齐的一捆捆来卖,一块钱四捆,艾草散发着特殊的芳香,不时有人上前挑选购买。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羽状深裂,表面是绿色,叶被密生白色毛,茎叶均有特殊香气。中国古代以艾草为药,针灸的灸法,就是以艾草置于穴道上,进行烧灼治病。古人也因此认为艾草可以招福驱邪,中国古书中记载:“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古时认为端午节之后天气开始炎热,蚊虫滋生,易发传染病,因而在这一天以所谓“天中五瑞”——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等5种植物,来驱除各种毒害。
安徽歙县:端午节跳钟馗捉鬼
位于安徽南部的歙县每年端午节除了吃粽子、悬艾草、舞龙舟等风俗外,还有独具特色的跳钟馗施威捉鬼活动。钟馗小鬼们扛着“钟进士出巡”、“肃静”、“回避”的牌子,钟馗手持利剑,戴着破伞,还有小鬼捧酒钵等民俗表演。
据了解,跳钟馗是民间避邪驱鬼的方式之一。过去歙县许多村落端午节都有跳钟馗表演,钟馗出巡范围只限本村,村头路口、大街小巷都要巡到,以示驱鬼之彻底。事先准备接钟馗的人家,为了达到求神驱鬼的目的,将燃放鞭炮助威,在鞭炮声中,尘土四扬,气氛威严。有资料显示,在中国清代诗人的作品中就有端午吟咏钟馗的诗,也许是这时天气湿热人多病,瘟疫易流行,故请钟馗来驱邪捉鬼。
云南省
那边人过端午,吃花生、桃李等。但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义则和南人有别。吃花生是取其长生之意,吃李子则象征子孙繁衍,有人还认为可以预防中暑。
台湾
端午节,家家户户还有打“午时水”的风俗。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睭(眼睛),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④采茶、制凉茶。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来源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荆楚岁时记》注文云:“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取戴之。”同时也在门上挂蒲束及葛蒲削的蒲剑,蒲束扎的蒲龙。《帝京岁时纪胜》:“(端午)插蒲龙艾虎。”《清嘉录》卷五:“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桃梗是辟邪之吉物,蒜头被认为是象征武器铜锤,与蒲剑、蓬鞭相配,以赶却鬼祟。另外还焚烧艾蒿等以驱赶蚊蝇。在湖南、浙江等地则采葛藤挂于门相上,传说葛藤是锁鬼的铁链子,可驱鬼辟邪。
与采药、采艾蒲等相联系的有蹋百草、斗百草等游戏,是古人往野外游艺之遗俗。后来发展成为插花等装饰艺术。
五毒图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出没之时,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
端午也以桃印为门饰。桃是民俗中驱鬼之物,源于神荼、郁垒之神话,以桃刻印,亦为祛攘之意。《续汉书·礼仪志》:“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后世的昧符、吉祥葫芦即源于此。《梦粱录》卷三:“士官等家以生朱于午时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这是宋代之俗。《燕京岁时记》又记:“端阳日用彩纸剪成各样葫芦,倒粘于门阑上,以泄毒气。”这是清代之俗。有的还在纸葫芦上垂丝穗、飘带等,更为好看,或在葫芦中剪出五毒形状,挂贴于门,亦表示将五毒之气泄尽之意,意为“倒灾葫芦”。
在唐代,专于五月五日午时于扬州扬子江心铸铜镜,以进贡皇帝,称为“天子镜”,这也是辟邪之意(见《唐国史补》)。所以后世多于门前挂镜驱邪。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 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 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 ,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 避黄巢, 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逼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惟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躲端午,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端午雨,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信在宋代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闽中谚语。”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龙舟竞渡与祭祀屈原、曹娥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踪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 《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是日,竞渡,竞采杂药。”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 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之一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100人,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市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如广东顺德龙舟上饰以龙牌、龙头龙尾旗、帅旗,上绣对联、花草等,还有绣满龙风、八仙等图案的罗伞。一般龙舟没有这么多的装饰,多饰以各色三角旗、挂彩等。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如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元人王振鹏所绘),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如果是写实的,则可证古代龙船之精丽了。又如《点石斋画报·追踪屈子》绘芜湖龙船,也是龙头高昂,上有层楼。有的地区龙舟还存有古风,很精丽。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而湖南汨罗市,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可见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
又如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浙江地区多祭祀之,《点石斋画报·虔祀曹娥》即描绘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清嘉录》中记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
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的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这些诗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龙舟竞渡的壮景。妇女们平时是不出门的,如今也争着来看龙船,银钗耀日;鼓声、红旗指挥下的龙舟飞驰而来,掉如飞剑,鼓声如雷;终点插着锦绮彩竿,作为标志。龙舟向着标飞快地驰近……近代的龙舟比赛也大抵相同,不过规程稍严格一些。近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国际龙舟比赛,吸引了各国健儿。
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集会。有时龙舟还有各种花样的划法,具有表演的含义。如广州的龙舟,挽手用桨叶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飞溅;船头船尾的人则有节奏地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浙江余杭县龙舟,有的是让人把龙尾踩低,使龙头高翘,船头的急浪便从龙嘴中喷吐出来,如龙吞云吐雨一般。
也有的是游船式竞渡。如《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鹢首,浮吹以娱”,是划着龙船、摇船在水上奏乐、游玩。在《梦粱录》中记载南宋杭州“龙舟六只,戏于湖中”。湖上有龙舟,只是画舫游船的一部分。
唐、宋、元、明、清各代帝皇,均有临水边观看龙舟的娱乐,也属于游戏之类。《旧唐书》中记穆宗、敬宗,均有“观竞渡”之事。《东京梦华录》卷七,记北宋皇帝于临水殿看金明池内龙舟竞渡之俗。其中有彩船、乐船、小船、画舱、小龙船,虎头船等供观赏、奏乐,还有长之四十丈的大龙船。除大龙船外,其他船列队布阵,争标竞渡,作为娱乐。宋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即描绘此景。又明代皇帝,在中南海紫光阁观龙舟,看御射监勇士跑马射箭。清代则在圆明园的福海举行竞渡,干隆、嘉庆帝等均往观看。
又有夜龙舟。在浙江武进,过去有夜龙舟,在四面挂起小灯以竞渡。四川五通桥从1982年起出现了夜龙舟,在舟上装电灯,配焰火,漂浮河灯,辉煌夺目。浙江少数地方还于水上设堆堆浮焰,让张灯结彩的龙舟从焰中穿过。
又有旱龙舟,是在陆地上进行的模拟龙船比赛的活动。如《南昌府志》载:“五月五日为旱龙舟,令数下人异(y6,共同拾东西)之,传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钱祈福,竞以爆竹辟除不祥。”浙江武义县,过去也有旱地推端午船之俗,也认为可除邪祟。另广东的佛山、东莞、信宜都有旱地划龙舟之俗,实际上是一种舞蹈,但日期不一定在端午。佛山秋季秋色时的旱地龙舟最为壮观。又如《徽州府志》载:“五月五日,迎神船逐疫,船用竹为之,袭画状似鳅,以十二人为神,载而游绪市。”另有把小型旱龙船给小儿做玩具的。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般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流传于广西北部桂林、临桂等地的龙船歌,在竞渡时由众桡手合唱,有人领呼,表现内容也多与龙舟、端午节俗有关,歌声宏远动人。《广西民间音乐选集》中收有临桂县(4龙船歌》组曲,如号子般的节奏鲜明、热烈,唱起来必定十分动人。
7. 我国名胜古迹及所在省
中国名胜古迹峨眉山 、青城山 、四姑娘山、二郎山(四川) 凤凰山 北固山 笔架山 八仙桌子山 巴颜喀拉山 大孤山
寒山 贺兰山 梁山 灵山 崂山 腊山国家森林公园 普陀山 栖霞山 莫干山 蒙山 钟山 金山 玉龙雪山 医巫闾山 雁荡山 西山 天平山 金佛山、缙云山、宝顶山、北山(重庆) 长白山(吉林)千佛山、泰山Mount Tai(山东)衡山(湖南) 云龙山、北固山、茅山(江苏)骊山、宝塔山、句容宝华山 华山(陕西) 龙王山 、龙泉山、天台山(浙江) 盘山(天津)
齐云山 、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Mount Huang黄山(安徽)鸡公山、嵩山(河南) 北武当山、灵空山、 五台山、恒山(山西)武当山(湖北) 香炉山(贵州)五指山(海南)庐山、井冈山(江西)西湖 、 无锡蠡园、无锡梅园、 无锡吟园、无锡鼋头渚
蓬莱阁、“神山圣湖”(浙江)故宫the Palace Museum、天 坛 temple of heaven—an imperial sacreficial altar in Beijing、the Great Wall中国万里长城、Forbidden city in Beijing北京故宫 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Jiuzhaigou valley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the mountain resort in Chengde city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承德外八庙)summer palace in Beijing北京颐和园、人民广场、大观院、大观园、八大岭(北京)寄畅园 虎丘 黄龙寺 黄浦江 镇江白居寺 包公祠
趵突泉公园 北戴河
本溪水洞 冰峪风景区
采石矶 藏北草原 长岛 长江三峡---瞿塘峡、长江三峡---巫峡、长江三峡---西陵峡、
长江三峡---小三峡、(重庆) 常州天宁寺
巢湖 成吉思汗陵
大连圣亚海洋世界 大明湖
大昭寺 稻城
淀山湖风景区 东方明珠电视塔
东丽湖温泉度假区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
都江堰 独乐寺 杜甫草堂 福陵(东陵)
古格王朝遗址
海宝塔 海螺沟风景区蓟县白塔 剑门蜀道
金石滩 景阳岗
净月潭 镜泊湖 九乡风景区 Mt.Emei scenic area, including Leshan giant buddha scenic area峨眉山—乐山大佛
灵谷寺 灵岩寺
刘家峡 六和塔
龙池风景区 龙华寺
龙门石窟 泸沽湖
路南石林风景区 旅顺口
米亚罗风景区
明孝陵漠河 内蒙古草原
南京长江大桥 南通狼山风景区
南温泉 怒江大峡谷 青岛栈桥
青海湖 秋霞圃
曲阜三孔 三门峡 沙坡头旅游区
少林寺 沈阳故宫
十里秦淮 石窟寺佛像
蜀南竹海 松花湖 松花江
松花江雾凇岛 塔尔寺 太平湖
太阳岛 腾冲火山地热风景区 天池桐城文庙
外滩 望江楼
微山湖 伪皇宫及八大部
卧龙自然保护区 乌苏里江
五大连池 武侯祠 西湖
西双版纳 西夏王陵风景区
锡惠公园 逍遥津
兴城海滨 兴凯湖
玄武湖 鸭绿江
雅鲁河桥 罨画池 燕子矶
扬州个园 扬州瘦西湖
杨村“小世界” 野象谷
阴山古刹 迎江寺
玉佛寺 豫园 扎龙自然保护区
扎什伦布寺 札兰屯
昭君墓 昭陵(北陵) 赵州桥
镇江南郊风景区 中山陵周庄 朱家角镇 珠穆朗玛峰the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orer秦始皇陵兵马俑坑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 Dynasties,Mogao caves敦煌莫高窟Potala palace, Lhasa拉萨布达拉宫Lushan National Park庐山风景名胜区ancient city of Ping Yao平遥古
8. 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古夫镇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古夫镇下辖村委会包括龙珠社区居民委员会、夫子社区居民委员会、北斗坪社区居民委员会、龙池村村民委员会、深渡河村村民委员会、麦仓村村民委员会、古洞村村民委员会、咸水村村民委员会、中阳垭村村民委员会、平水村村民委员会。
9. 重庆酉阳县毛坝乡新建村四组有叫李月明的吗(女)
专业豆腐,鸡肉。基本概况的基本情况剑阁县位于东经105度09分至105度49分,北纬31度31分32度17分,
李剑阁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是低矮的丘陵,丘陵地貌。苍溪县元坝,东,西部边界的绵阳市梓潼县,江油市,南充市阆中市,南部县,北青川,利州区,南部是四川省广元市的司法管辖区。全县幅员面积?3204平方公里,管辖权的57个乡镇(23个镇,34个乡),总人口6800万(2009年)。宝成铁路,绵广高速公路,国道108和省道302线以及即将建设的西成高速铁路通过县,嘉陵江县以上快速,便捷的交通。由于约束条件,如地形,交通,镇的前县座位的普拉特可以不符合全县经济发展的需要,2003年9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剑阁县县人民的政府驻地搬迁普安镇,到下大溪。 ?16.51平方公里县总体规划面积,人口16万(2020年),的普安镇城市总体规划面积?4.46平方公里,人口12万(2020年)。到2010年年底,县城建成区面积?5.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30000人;普安镇建成区?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0人。 2009年,该县被列为“县”试点县,四川省。
剑阁县历史
剑阁地图
剑阁县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剑阁的祖先齐聚一堂,在斯里兰卡传播,他们的辛勤工作和智慧创造一个非常鲜明的川北和田园文明。东汉末年,剑阁境内,汉德县形成了三个(AD347年),东晋永和在靳售县,剑阁县(治地面下寺镇位置坝)和汉德县在新的家庭属于梓潼县。穗启动状态,然后改普安县,唐代复杂的重新确立为国家之剑,在开始的状态,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共和国两个改变剑阁县剑的状态,因为香港“剑阁道”而得名。 1949年12月18日剑阁解放,川北行政公署剑阁专员办公室是1953年开始的四川绵阳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的主持下,广元的变化是1985年5月的管辖下。西北西山麓
县源河店河,白龙潭河贯穿全河长670公里,无论是进口嘉陵的气味。温和湿润气候,总的趋势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旅游资源剑阁开放的情况下,森林的松树和橡树苓雅区,四川省盆地北部柏林,马尾松区。全县森林覆盖率45.06%。住在这里的各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这是比较罕见的牛羚,豹,锦鸡,林麝,小熊猫,剑门画眉等。探明和发现的30余种地下矿物,石英砂,煤,铁等矿物储量,品位高,发展潜力可观。
剑门关12公里距县城30公里,距古城剑的国家,于1982年由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林
300英里万树
产业部公布的国家森林公园。剑门关壁立千仞的谎言的延伸。天屏障城堡,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云:“黄鹤尚未获得飞,猿猱,对于交叉担心攀登”,极力描述剑门风暴的保险,困难。 “的卷柏画廊”古驿道在阆中西部梓潼县中心,南,北李大钊蜿蜒的三百年,被称为“三百英里,数百成千上万的树木沿着古柏参天蔽日,大多是明代种植,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最大的古柏镇。在一个陌生的物种,松树和柏树树叶混合,被命名为“剑阁香柏木仅发现此1,作为”国家的宝藏“。剑的国家古老的城市的名山,文化文物研究部门的发祥地,中国道教着名的“三绝”,唐颜真卿手写大汤中兴颂有序的摩崖碑;第二是唐代着名诗人李商隐的文章剑州重阳亭铭并序“碑,北宋唐代道教摩崖石刻,造像,其中第21窟的石雕,工艺精湛,人物生动和真实的,内在的博鳌深微,所谓的创业板在中国的道教石窟艺术。明悟莲觉苑寺,武侯镇山麓“佛”壁画,共17173.58平方米铺,209的故事。框架是雄心勃勃的,特殊的成分,张澜,张大千,邵宇大师。赞美的“艺术画廊宝藏。工业和农业的经济剑阁是一个农业大县,在县,县委,县政府,”南梨北桃县桑,南方家禽北部的牛(羊)县猪(兔) “下一个世纪的农业
区位图
的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全县掀起了高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作物的种植,畜牧业,加工业显着增加农业产业结构的比例,出现了一些小康家庭“,”小康村。
剑阁行业主要是小轻工,食品加工,纺织,皮革,木材加工,印刷,文化,建材,金属制品,电力,化工,制药,水等20多个类别。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剑阁腊肉,火腿,猪蝴蝶县星毛巾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星王牌”系列之剑门牌“毛巾床饰以及县手工业合作社生产的”剑棍剑阁专业被评为省部级,“名牌”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在国内和国外销售。
编辑本段地理条件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以保持剑门关险渠道连接四川,陕西,甘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地理上,介于东经105度09分至105度,49分钟北和纬度31度31分32度17分,总面积?3200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
城市总体规划
东南低,低山地貌特征显着。地貌的差异,50.34总面积的百分比?宽阔的山谷低山,海拔700-1000米狭长的山谷,海拔500-700米的低山占40.23%。
剑门山位于中低山地貌类型。在侏罗纪时期(约2-1.4亿年以来),四川周围隆起成山流域水入湖由于激烈的风化侵蚀,高山湖泊盆地提供了丰富的沉积物的形成北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南多巴湖(Lake Toba)和四川湖。白垩纪(1.4-0.65十亿年以来)剑门山在四川,湖北龙门山前山带龙门山强势崛起边缘的喜马拉雅运动形成的剑门洪积堆的与剑门企业集团。龙门山再次强烈上升,剑??门山再次强调今天的剑门山。
凉山剑门山古名,由大,小干山,前剑门山脉西南段剑阁县城30公里,高的山脉,把高耸的悬崖,绵延从东北到西南风,只要一百年,气势磅礴。干山主峰,峰如剑插在石壁的谎言,森城墙,峭壁中断,两崖对峙通过前线,形状的门,故称“剑门”。剑门地势险峻,秦属交通咽喉。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五子山,又名五指。古名五花山笔架山,京兆,山,的情况下,龙门山脉西南 - 东北方向。江油县西伸展,拉伸李剑阁西北界,东北与巾子山。山五峰,山体尖圆,高耸入云,锐利如剑,很自然的看台上。山郁郁葱葱的森林,山峦叠嶂,气势宏伟,数十里外就可以浏览峰。西川,温江五个儿子和南部的山。“老龙洞雾峰乡在每个孔的孔中的第一个高峰,深的洞,不可预测的,在石,黑池,地狱之门,阎王扁,一碗水和其他旅游景点,相传,在新的一年,由于这水能丰富的预兆,因为这个名字的怀抱“精神沼泽“,”陇东精神沼泽的县八景之一。
剑州八景“五清兰,这意味着在这里。清阳詹诗云:“5个儿子和5个兄弟站在堤坝里摩日
在山上下雨打雷前两种截然不同的古城
剑州 - 钟鼓楼,深绿色世界各地没有任何限制学生。”非常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山。岭海拔千米,略成“形,约13公里长1-3公里宽,与总面积近34平方千米。五子汕优两峰的山顶,上述1330米光,为李剑阁内最高的山峰海平面。
剑门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是比较合适的,具有四季分明,属大陆性季风地点和不断变化的地形的垂直气候影响,小气候,海拔,气候的区域差异是不同的,峰高温差大运河流域,气候随海拔高度的降低。充分析出,但一个陡峭的单峰分布,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经常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况。山区剑门一般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降雨量的1039.4毫米,在风向随季节变化,夏半年盛行的偏南风盛行的北风冬半年。全年无霜期约270天。有雾的秋天和冬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28.3小时。
剑门山在季节气候特点是:春季气温回升快,春季多干旱,寒冷,风,沙,夏季天气较热,经常夏季干旱,洪水,秋季气温下降快,经常秋季纯棉有雨有雨,雾天,冬季结冰,白雪皑皑的高山,干燥的气候。
春:这个赛季是一个南北冷暖空气交换的领土的温度上升很快,但不稳定,频繁的冷空气活动,阴雨天,当迟来的春天。一月开始,气温上升,温和宜人,杏,桃,梨陆续开放,山的野花盛开,花,眼睛春天。
夏季:气温高,降雨主要集中盛夏最高气温在30-36℃之间,水分蒸发,高的温度和湿度,降雨主要集中在七,八月,常有暴雨,了山洪保险。但由于海拔,气候,山上气候炎热的底部,山顶有凉爽的气候,尤其是在夏天的雨初晴,空气清新,见到彩虹飞架山,提醒我们在地球上的天堂的场景。梁山寺在古代剑门关土地的童话从业者,今天为游客避暑山庄。
秋季:过度的夏季和冬季,北方冷空气南侵,暖空气的撤退,增加国内和雾雨日。山云层,奇妙景观,如秋季滚动的情况下,或行为的山,漫步翠云廊,有不同的风景。清除时,剑知州乔碗诗:“苔华银雨湿衣服,慧可垂直叶凉风度。
冬季:国内和干冷空气在它的高度,显然冷冻状态,干气候和增加风天最冷的一月,温度低于一些零度以下的天气,寒冷的短,初霜在去年十二月初和三月初霜,平原之间的山脚下,少雪但最高的山峰,看雪,山上白雪皑皑,银妆素裹在张问陶的“剑阁情况下,雪诗:”克服了泥,洪老的爪痕,冷云迢递挑村,关山归梦今晚分离的雪铃声剑门“
的李剑阁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全县人均面积?7.8亩,8034万多亩耕地13.01亿元亩的土地可供开发,有利于林业的发展,牧,副,各种业务领域。全县已被证实,并发现30种以上的地下矿物,石英砂,煤,铁等矿物储量,品位高,发展潜力可观。全省键林业森林资源剑阁县县,林业用地面积的??167,000公顷,占52.2%的总和覆盖??320,000公顷的面积; 153,000公顷的森林土地,占91.6%,林业用地包括:面积?59000公顷的木材蓄积150万立方米左右;防护林面积?有86000公顷,的积累3300000立方米;?05000公顷薪炭林面积,蓄积10万立方米米;特殊用途的森林面积?01000公顷,11万立方米的积累;经济林表面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翠云廊
面积?01000公顷。林业用地,集体林162000公顷的蓄积600万立方米左右,全国森林面积的?03000公顷,累积26万立方米平方米,其中:国有森林01600公顷,积累135000立方米。林地,天然森林面积的?88000公顷,积累的3629000立方米;?65000公顷种植面积,积累2647000立方米。总活立木蓄积量6.276亿立方米,其中:林地蓄积590万立方米,占了总积累量的95.5%。全县有超过20,000株的古树名木,古树驿道8007。森林覆盖率达49.6%。
剑阁县森林植被非常丰富的亚热带森林植被类型和植物资源。一共有173种,包括:8科,21种,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59科,142种,10种,单子叶植物的国内和森林植物资源。主要森林物种柏木,马尾松,桤木,麻栎留种林下植物,“四旁”绿化树种和经济林木。
剑阁县的“雪松乡镇,说:”雪松森林面积,蓄积排名全省第一。有柏木5属10种,覆盖80%以上的县的香柏树树种站。中心西部的现有应变比8000驿道千年古柏县,北部和南部扩展,站在高耸的三个绿色的长龙谎言剑阁大地,在最古老的街道树木在世界和中国的秦和汉文化积累等了保留最完整的期间,老化的树 - 剑阁博作为世界上唯一的。 Cypress的木纹直,细,坚韧和耐用的材料,施工,家具等优良木材,种子,根茎,枝条和叶含有丰富的芳香油,天然香料的优质原料,和较高的经济价值。全县有6万公顷,蓄积250万立方米,年产2万立方米的木材径商品的雪松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建成的林源香料公司拥有产能1000吨的雪松油,雪松油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生产和形成的雪松天然香料生产基地,成为全县的龙头企业。广大
剑阁县森林面积,林下生态环境优良,是开展森林种植,养殖的好地方;我县丰富的青杠和松树资源丰富,高品质的天然木耳,贝母。此外,林下植被丰富,森林植物新品种的开发和利用,开发和利用的前景。科动物群在该地区的野生动物资源李剑阁最重要的是一个次生林灌溉,农田动物群的统计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专业的科研和技术人员,
区划图
县现有各类146种21个省级保护野生动物,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29种保护。最常见的两栖动物,蛙,蟾蜍,泽蛙的数量超过10万,有少量大鲵分布更广泛的黑眉锦蛇乌梢蛇,王斑锦人口约3-6万,分布和丰富的蛇在一个少量的玉斑锦蛇赤链蛇,青蛇,日本腹蛇,尖竹叶青分布;经济价值的鸟类有绿头鸭,绿翅鸭人口约500,竹鸡,野鸡,红腹锦鸡分布广泛的人口约8000至3000 ,其余的鸟类和迁徙鸟类隼形目小型杂食性动物,食虫鸟类多数典型居住在森林中的野兽,只保存在少数小规模的森林,分布较广,有豹猫,黄鹿,野兔。
编辑本段历史“剑阁”领土“剑阁道。
李剑阁悠久的历史,早在三世纪BC,剑阁齐聚一堂,在斯里兰卡传播的祖先,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建一个非常独特的川北和田园文明。
东汉末年,剑阁境内手县形成了东晋永和三三年(公元347年),在金寿县,新的家在剑阁县(治地下寺镇大仓坝)与Hand县属于梓潼县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设立了剑的状态,共和国两年来的状态更改为县,因境内“剑阁的剑阁道”。
1913年,1949年成为国家剑阁县剑是的剑阁机构,一个绵阳机构在1953年和1985年是广元。
1997年剑阁县面积3,226.6平方公里,人口67万,辖23个镇,34个乡:下寺镇,普安镇,龙源镇,北镇,盐店镇,刘真,武连镇,东宝开封市,镇元镇,起到朝圣的城镇公共王兴镇,金仙镇,香沉镇,白龙镇,的王鹤龄镇,杨村枕,羊岭镇,江口镇木马城镇,剑门关镇,汉阳镇江石乡,镇,田家乡,闻到乡,姚家乡,北庙乡,西庙乡,义兴乡,毛坝乡,凉山乡,垂直泉乡,秀钟乡,正兴乡,马灯乡高池乡,碗泉乡英水城国家
龙王庙
光乡,柘坝乡,公店乡,吼狮乡,龙岭土山圈龙乡,纪念碑通乡,广坪乡,禾丰乡,店子乡,的摇铃镇,樵店乡,锦屏乡,柏垭乡,高概念乡镇,张王乡,寺乡。县委,县政府在普安镇90公里,从广元。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667978人,其中包括:北镇刘真22,098盐震8553 9361五莲镇13,241东宝镇13414 16,062 44,156龙源镇普安镇开封镇15680元镇29782起的朝圣之城11,437公众兴镇,王镇10411 12168,9496闳猞嗯镇,金仙镇14593白龙镇18483王鹤龄镇24391羊村枕11,835羊岭镇17993江口镇14369木马镇11,505剑门关石乡,6798,22216江田家乡,汉阳镇,下寺镇镇,17,349,17,390,8238姚家乡北庙乡的8244 9551 7471文镇,西庙乡7977义兴乡8502的毛坝乡6072凉山乡8697垂直泉乡4848秀钟乡,8981兴乡6469马灯乡5944高池乡泉乡7172碗8097迈??向8123国光乡水村8346柘坝乡7472,吼狮乡,公众店乡长岭乡7376 9429 10103涂痧嗯11759圈龙乡9020纪念碑通乡9996广平乡8254鹤峰乡8887店11687摇铃乡,镇,锦屏镇8179柏垭乡上寺乡6967高概念乡10547王乡9961 9662 4457 8709樵店乡 BR /> 2003年12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3] 34号)批准剑阁县原北镇的一个,两个,3个居委会被放置普安镇管辖下的。
2004年,剑阁县23个镇(下寺,普安,龙源,开封,鹤龄,东宝,江口,兴和城北,盐店,元山,汉阳,柳沟,王河,管辖权发挥街金仙,洪深,羊白岭,龙,吴廉,杨村剑门关,木马),34个乡镇(田温江,瑶,彝兴,张,王,高概念凉山,北寺,鹤峰,摇铃,纪念碑通行证,咆哮的狮子钟一碗泉寺秀迎水,高池毛坝垂直弹簧,西祠,正兴圆龙土山,长岭,锦屏,柘坝,广平,店子,国光,公众的商店河石,柴店,柏垭花灯)。
编辑本段剑门民间杨海关充分发挥名BI玩,教是一个积极的的五羊花费的发挥,形式和内容,傩戏。玩的仪式,仪式的信的内容是愿打(许愿还必须愿意字母)。亲爱的上帝接下来的三教:四川主要土壤主要药王三大宗教:文昌,观音,神秘的皇帝,前三大宗教:老君,教师,释迦牟尼。有单一主,三博和PO 32众神。杨现场演唱会,神负责。语音杨剧,面具。在神的代表发言。演唱会过程中,“诗经”中的“醉”,“野鸭易”所描述的类似的书。
剑门山沟深亚历山大,将超过寺,有山一年四季会有庙会习俗。第一个月文昌,月女神三月清明,四月佛的年轻人将在七月,六月的太阳绫,死者会,皇帝将在八月和九月重阳,在10月牛王将发送
冬季,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去
御寒衣物,灶王腊月剑表演。在除了玉意志,姚望,土地,观音会。其中文昌,青苗会,及时将人很多大型势头。王山,剑门猪,2月25日的时间,将猪的人会做猪叫上面的。
文昌,也被称为“肉”。文昌标题叫梓潼皇帝与皇帝的位置。每年进行一次巡回检查,明确街道到另一个地方,村里被称为“香港。确定日期,选举照仪式的一人或多人(主要),并通常作为当地的乡绅。仪式主,其实是第一,它出面请购单的钱,谁许下了愿,应报告将是第一个支持的庙会的??开销仪式的主要杀伤猪大肉食品的钱钱粮。文昌菩萨行香,8个扶轮社轿车携带的旅游村,信夫的好女人紧随其后,村里人看到游行的文昌菩萨“漂香。每家每户提前燃烧柏树树枝熏房间,如果任何人,猪,牛,狗,猫原料亲爱的宝贝,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以避免女性在月经期间逃避。菩萨穿过村庄,等于扫爆炸,给魔鬼,降低了有利的条件。每家每户的插头香碗盛粮食碗被称为学术粮食的移交仪式的主。
菩萨跸去的地方有时间,运行一个座位的美食和葡萄酒的家庭愿意护送陪同人员的菩萨头的承诺,来招??待。
自我检查期间菩萨之旅玩一回座寺庙是时间的主要时间肉。 “放心肉”的时间内,出席了50桌,碗,表一六〇四年大肉,每个肉独盛一碗,周围秋天表4公斤,其中一个晚宴上,把自己的香料和雕刻的刀刀蘸调料吃,吃了一半的一块肉为“强劲的对手。
将举行的地方文昌庙文昌,文昌分公司文昌,坐木雕,坐在文昌线文昌文昌泥雕。线文昌举行行香会,文昌,只有一列剑门关常年奔波。
青苗,牛王会,这是自然和人为灾害的情况下,小规模的庙会,将成功作为一个“逗号头”,举行一次。
编辑本段经济的发展,全县经济总量在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8363万元,比上年增长12.9%,高1.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一点零九三八二十亿万元,52825万元和96156万元,分别同比增长4.3%,38.7%和11.9%,分别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46.4:16.6:37.0调整为2006年42.3:20.4:37.3,受干旱和畜产品价格下跌的行业,这一比例比2005年第二
剑门旅游景区地图
回落4.1个百分点,这两个行业主要的工业快速在拉的增长,比重提高3.8%,第三产业上升了0.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5.6%,50.0%和34.4%,分别为2.0,6.4和4.5%,拉动GDP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531元,同比增长了583元,同比增长13.7%。全社会劳动生产率8032元/人,同比增长11.7%,比上年。
民营经济继续快速发展一点一二二三六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民营经济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3.4%,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个百分点。第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私营经济价值,分别,37830万元,30238万元和44168万元,分别同比增长7.5%,36.0%和11.2%,民营经济的三大产业结构??为33.7:26.9:39.4。受税基增加,因此,民营经济贡献税收2270万元,同比下降3.57%;占39.67%,县税收,减少了0.76个百分点。的新发展个体工商户,私营部门640 53金额分别为10758和257家,从业人员分别为13440和4461。
财政收入继续增加,全县实现财政收入8826万元,同比增长29.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63亿元,同比增长12.1%;划中央税收2103万元,同比下降11.6%;方案的省级收入1020万元,同比下降10.2%,基金收入2340万元,同比增长6.77倍。财政支出54722万元,同比增长35.3%。收支缺口不断扩大,降低了0.3个百分点,达到83.9%,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农业○○年至1996年,县委,县政府突出发展畜牧,林业,烟草等特色产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克服局部受干旱影响的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年度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服务部门产值为1.89974十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6一个鸟瞰%。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服务业为5000万元,90168万元,90101万元,2498万元,2207万元,普安
老县
分别增长-3.3%,4.4%,11.8%,28.5%,12.5%,分别
受干旱影响的农业生产下降。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6.47万亩,同比增长1.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53740000英亩,比上年减少5.5%。全年粮食产量400100吨,减少2.6%;中国中药材生产5050万吨,同比下降27.9%;石油生产的77700吨,减少5.3%;烟叶生产的5095吨,同比增长39.6%,水果产量32400万吨,同比增长32.1%。
林业生产稳定增长,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年森林393公顷,其中377公顷的木材。年终结算关闭的面积?10666公顷,新的自动关闭面积1000公顷。
牧县970500,同比增长13.3%;的家禽屠宰13765800,同比增长14.7%,羊出栏455300,同比增长14.7%;屠宰31,000黄牛,兔屠宰108,100的快速发展。生猪屠宰,肉类总产量猪肉,牛肉和羊肉产量944万吨,同比增长13.2%,达到77100吨禽蛋产量085万吨,同比增长0.7%,产茧150吨,下降13.3%,同比增长12.9%。的增长。
渔业产量。全年2050公顷的水,水产养殖,水产品生产的5010吨,同比增长14.3%。
农业基础不断夯实每年的总投资在水利建设资金1197万元,新扩建和改造各种液压工程3779,同比增长54.6%,其中包括:整治病险水库18日,新山平塘3个新的维修石河堰的维修池塘在1765年,新的微型反应池2012年,建80公里标准防渗渠30公里的运河系统支持。土壤侵蚀面积4.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41万亩,最终的实际有效灌溉面积?38970000亩,然后解决饮用水260万,29000牲畜的饮水新堤达标长度为0.8公里。进一步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最终在2006年,361600千瓦农机总动力,同比增长19.1%;排灌机械5765,同比增长2.2%;结合收割机320台,同比增长92.8%;耕整机21500台,同比增长52.5%,全年化肥施用量(扣除量)30200吨,持平;农村用电量38470000千瓦小时,同比增长6.0%;农药使用量是932万吨,保持不变。三,强劲的工业和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工业企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1976万元,同比增长86.3%。所有工业目前的价格产值
下寺城市角落
10.43亿美元,同比增长47.7%;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0.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6.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1.6%,上升1.9个百分点。:17状态,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中,新来完成目前的价格产值53982万亿元,同比增长67.1%,实现销售收入53577万元,同比增长51.7%,实现利润总额4.22亿元,同比增长24.4%,实现利润1328万元,同比增长14.8%;增加值13844万元,同比增长57.0%,完成目前的价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03亿元,同比增长31.3%,增加值14397万元,同比增长19.8%。<BR /主要工业产品中,快速增长的79200吨的水泥,同比增长62.0%;原煤143600吨,同比增长43.6%;发电量的89100000千瓦小时,同比增长41.4%,农业磷肥11,307万吨,同比增长81.4%; 3799千酒类升,同比增长18.5%;食用植物油18859吨,同比增长8.6%。
全县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28.66万元,实现增加值4297万元,完成房屋施工面积?238600平方米,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工作稳步推进全县实施的50个投资项目,一年四季,总投资10.24亿元;把新推出的46个项目,总投资8.99亿元,资金到位39.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1%。引进到位资金5.06亿元,同比增长13.5%。数千亿元的投资项目达到19个,同比增长3:1000 - 4999万元投资项目13个,增加了4个; 5000 - 9999万元的三个项目,减少了1个,超亿元的三个项目,基本持平。
剑门工业园区
检查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的70多家企业,超过50个批次(商品),检查各类生产超过10个样品取样,检查施工单元16,塑钢门窗及门窗加工个体户,6,13家具生产和流通企业,机砖厂和抽查20个批次的7案件进行调查,调查和处理的导线数量,未获得强制性认证的价值2000万元,捣破一间酒吧坯“窝点,17吨的货物,农业专项打假行动,抽检16个批次的化肥,并检获超过80吨不合格磷肥,少施化肥1000吨以上,伪造测量生产许可的农业32。年药监系统查处药品违法案件20个,取缔无证经营药店,300万元上缴罚没收入,责令整改14个;检查食品生产,经营10,762户,110调查,并没收价值600万元的食品,386,000元的罚款,并予以取缔无照经营113,涉及559000元的。县环保局共处理了36起案件,涉及水和其他类型的环境污染投诉。
的诚信建设成效显着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县人民政府命名为“信用乡镇,信用村大力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工程“,今年3乡30村,符合信贷标准“。 5 ABC信用等级A类单位,184 B级和C级信用单位。银行系统的评级AAA级信用单位,AA级信用单位。工业和商业系统认真开展“重合同守信用”的活动,今年以来,22家企业被认定为2006年“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包括市级。
河的黑色产业园:黑龙江??省对口援建剑阁县重点项目。基于剑门工业园区规划面积?4500亩,专注于制药,家具,机械,食品,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李剑阁,的正点保险剑门关,通道连接四川,陕西,甘肃,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地理位置优越,是非常重要的。在地理上,东经105度09分钟至105度49分,北纬31度31分32度17分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