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浙江有多少文化印记

浙江有多少文化印记

发布时间:2022-04-19 23:13:09

1.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摘要 良渚古城遗址,总占地面积3平方千米,始建于公元前3300年[2]。

2.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多少这几个遗产需要了解一下,哪几个呢

浙江这个省份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自古以来它就是人们向往的地方,这里物资丰富,是出名的鱼米之乡。除此之外,浙江的景色也是非常的美,在浙江有着很多知名度旅游景点,大家熟知的有杭州西湖、灵隐寺、雷峰塔等。当然大家也知道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每一个省份都有着它自己的文化,浙江也是如此,在浙江有着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都知道吗?你了解有多少呢?今天就为大家简单介绍几个。

除了丽水有鼓词之外,温州也有,温州鼓词也是传承已久的艺术,温州鼓词有唱有说,以唱为主,它的风格有浓郁的南国民歌风味,曲调有“太平调”、“吟调”和“大调”等。要学会这个手艺可是不简单的,首先要精通多种乐器,因为在表演的时候有时候一个人要敲奏四至六件乐器。

3. 归纳出良诸遗址在中国文化历史的表现

良渚文化为长江下游地区的远古文明,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距今约5300-4300年。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等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当细致。
良渚文化遗址中心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西北部瓶窑镇,核心部位于古城“反山、莫角山、汇观山,11条水坝”均在瓶窑境内。1936年发现的良渚遗址,实际上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遗址,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为良渚文化。遗址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良渚遗址是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之一,实证中华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史,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新石器时代文化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1][2]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4]
中文名
良渚文化
外文名
Archaeological Ruins of Liangzhu City[3]
年代
距今5300-4000年
地址
太湖流域、钱塘江流域
精品荐读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之王,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
作者:说文解物
从河姆渡到良渚,新石器时代的人到底如何织布呢?
作者:春梅狐狸
快速
导航
文化背景文化特征分布范围代表文物文化馆院遗留谜团文化价值
考察发掘
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已相当进步。稻谷有籼、粳稻之分,并普遍使用石犁、石镰。良渚文化手工业也有很高的成就,玉石制作、制陶、木作、竹器编织、丝麻纺织都达到较高水平。
尤其是琢制的玉器,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美,均达到史前玉器的高峰。玉器上的纹饰主题神人兽面纹,是良渚先民“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和信仰,并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不少刻划符号,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5]
文化命名
1936年,施昕更在良渚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1938年,出版了《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遗址初步报告》。施昕更成为良渚遗址的第一个发现者,是探索良渚文化和良渚文明的先驱。
1959年,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名称。
1973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的发掘,使人们对良渚文化的认识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一次在典型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璧等玉礼器,将长期被视为“周汉古玉”的良渚玉器放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年代坐标,自此,长期以来笼罩在良渚玉器上的神秘面纱被撩开了。
在前一阶段考古诸多发现的启示下,浙江考古工作者在良渚、瓶窑一带相继发现了反山显贵者墓地,瑶山、汇观山祭坛与墓地,莫角山巨型建筑基址,塘山“土垣”等大型遗址,以及一大批良渚时期的村落遗址和墓地。目前已发现各类遗址135处,它们共同构成了分布密、类型多、规格高的遗址群落。学者们称之为“良渚遗址”,它是整个良渚文化的中心,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片“圣地”。
2007年,考古学家又发现以莫角山宫殿为中心的四周还有一圈环绕的城墙。这个大发现标志着在七十年考古历程中,继发现良渚遗址、命名良渚文化后的又一个重要的阶段——确立了良渚文明。
遗址发现
1935年5月,在西湖博物馆对杭州一个叫古荡的遗址进行发掘,当时在西湖博物馆工作的施昕更先生也参加了这次发掘,在整理出土器物过程中,有几件器物看上去很熟悉,特别是一件有孔石斧,引起了施昕更先生的注意,这种石斧在他的家乡良渚一带盗挖文物之风盛行,尤其是盗挖玉器,因此,在盗坑附近常散落着一些石器及陶片,施昕更先生从小生长在良渚,对当地的"掘玉"耳濡目染,有深刻的印象。这两地的石斧有没有什么联系呢?良渚为什么也有这种石斧出土呢?这些疑问诱发了施昕更先生回良渚调查的想法。经过多次的调查,施昕更先生采集到了一些陶片,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他隐隐约约感觉到了良渚似乎有一个古遗址的存在。将这些情况和想法向当时西湖博物馆馆长董聿茂先生汇报后,在馆里同意和支持的情况下,施昕更先生开始主持对良渚遗址进行正式的田野考古发掘。

4. 余姚有几个遣扯

余姚最重要的文化遗址是【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镇河姆渡村的东北[1],距宁波市区约20千米,是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约7000—5000年前)遗址。

河姆渡遗址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上下叠压着四个文化层。河姆渡遗址出土陶片达几十万片,还有陶器、骨器、石器以及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等大量珍贵文物。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为中国史学界和考古界提供了依据,证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1982年2月23日 ,河姆渡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6月,河姆渡遗址被浙江省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2020年5月,入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名单。2021年10月18日,河姆渡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河姆渡遗址分为四个文化层,第四文化层约7000—6500年前,第三文化层约6500—6000年前,第二文化层约6000—5500年前,第一文化层约5500—5000年前 。

景区石刻(仿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
1973年夏,当地农民建设排涝工程掘土时,河姆渡遗址被发现。同年,浙江省文管会、浙江省博物馆对河姆渡遗址进行了首次大规模发掘。

5. 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和申遗成功的意义是

在国家起源层面,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和申遗成功,再一次证明了,我国是一个渊源流长的古老国家。

良渚古城遗址,总占地面积3平方千米,始建于公元前3300年。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分布于长江下游一带,共发现了136个遗址。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之前,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誉为“中华第一城”。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良渚古城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

2018年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0年5月,良渚古城遗址入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2021年7月11日,“宫殿巨型木构”展示点正式开放。



6. 越剧是什么

越剧(汉语拼音为yuèjù,英语为Yue Opera)--中国第二大剧种 ,有第二国剧之称 ,也称绍兴戏,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 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之一。

越剧发源于绍兴嵊州,先后在杭州和上海发展壮大起来,流行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2006年5月20日,越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0月2日,在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上,越剧参与其中 。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上海越剧艺术传习所(上海越剧院)、嵊州市越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获得越剧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0年5月,入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名单。

“越剧”起源于“落地唱书”,后又有称为“女子科班”、“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等。第一次称“越剧”,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游乐场演出的“的笃班”,首次在《申报》广告上称为“越剧”。[9]1938年起,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但各戏报上的称谓依旧不统一,记者与投稿者经常各用各的。1939年,《大公报》记者樊迪民,兼为姚水娟之“越吟舞台”的编导,受李白《越女词》之启发,兼考虑绍兴是越王勾践生聚教训击败吴国的复兴基地,而越剧发源地嵊县是绍属之一,又受越剧名伶姚水娟“我就是要越唱越响,越唱越高,越唱越远”之豪言触动,遂给茹伯勋编的《戏剧报》写稿,刊出正名为“越剧”的动机和意义的文章,告诸观众。自此以后,各报“女子文戏”的广告陆续改称为“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统一称为“越剧”。

因越剧早期曾用”绍兴戏剧“、”绍兴文戏“为名,故有将越剧称为“绍兴戏”的说法,实是因当时无“越剧”之名而借用“绍兴戏”之称,但“越剧”实际上并非“绍兴戏”。[12-13] 然因讹传讹,越剧剧名的翻译中也有了“ Shaoxing Opera”一词。但正规表述,对“越剧”剧名的翻译,应是“Yue Opera”(亦有翻译成“YueJu Opera”者),此称谓已被越剧专业书籍及官方文档广泛应用,亦被报刊媒体所接收并使用,而当日误翻之“ Shaoxing Opera”则成为了一个历史。

7.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简介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总占地面积3平方千米,始建于公元前3300年。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分布于长江下游一带,共发现了136个遗址。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引自网络
良渚古城遗址发现证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不仅仅5000年之久,甚至可以更远。出土器物包括玉器、陶器、石器高达上万件,证明那个时候人们已经开始出现了文明,出现了国家,出现了制度,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杰作,人们已经有了城市建设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科学技术手段,有了国家的雏形。
良渚古城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同时代最大的城址,这里的一切都在诉说了美妙动听的故事,诉说着中华上千年的历史文明,没有人能够质疑中华上下5000年历史文明的真实性,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研究人员和专家学者来这里实地考察,是重要的考古基地。现在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古代遗址中大型土质建筑、城市规划、水利系统等等都是不可思议的存在,甚至超越了后代文明,很可能是良渚古国的国王或贵族居住在这里。

8. 越剧介绍

越剧(汉语拼音为yuèjù,英语为Yue Opera)--中国第二大剧种 ,有第二国剧之称 ,也称绍兴戏,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 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与京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汉族戏曲之一。 越剧发源于绍兴嵊州,先后在杭州和上海发展壮大起来,流行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2006年5月20日,越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0月2日,在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上,越剧参与其中 。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上海越剧艺术传习所(上海越剧院)、嵊州市越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获得越剧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0年5月,入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名单。

9. 婺剧发源地

婺剧发源地是浙江省金华市。婺剧俗称“金华戏”,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俗称“金华戏”。建国后,因金华古称婺州,改称婺剧。

简介
婺剧,俗称“金华戏”,它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淳安以及江西东北部的玉山、上饶、贵溪、鄱阳、景德镇等地。2008年6月7日,婺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江山婺剧研究院、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获得婺剧项目保护单位资格。2020年5月,入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名单。

发源介绍
婺剧起源于明朝中叶,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婺剧剧目丰富,传统深厚,特色浓郁,影响深广,有徽戏“活化石”之称。200年前,四大徽班进京,融二黄、西皮、昆、秦诸腔之长,衍变成了京剧。
徽戏自身反日益衰弱,甚至连其发祥地安徽,也因受到京剧倒流的影响而逐渐消失。婺剧则是徽剧早在徽班进京前向南流入的一支,是中国戏曲舞台保留徽戏剧目与资料最多、最完整的剧种之一。
它拥有800多个大小剧目,3000余首曲牌。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就曾这样赞过婺剧:“京剧的前身是徽剧,京剧要寻找自己的祖宗,看来还要到婺剧中去找。”

10. 金华戏又称为什么

婺剧。

婺剧,俗称“金华戏”,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因金华古称婺州,1950年正名为婺剧。2020年5月,入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名单。

特点:

婺剧的唱腔由于长期在农村草台演出,重做轻唱,其唱腔已不如苏昆严谨,着重于感情和气氛的渲染,而不过分讲究吐字运腔的功夫,甚至有的曲牌的唱词成了“堂众曲”,各个戏中可以自由套用。

有的曲牌如武将出场的<点将唇>,旦脚走场的<懒画眉>等,都只在乐曲中表演一番而干脆不唱了。有人认为婺剧的昆曲与弋阳武班有一定关系,它的表演、锣鼓经都与苏昆不同,而接近高腔;大花面用“滚喉”(着重喉总发声,很少用鼻腔共鸣),其曲牌旋律亦与苏昆略异,装饰较少。

阅读全文

与浙江有多少文化印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16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8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