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培养风险文化

如何培养风险文化

发布时间:2022-12-07 14:32:52

㈠ 如何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如何准确把握和有效防化信贷风险,确保金融安全,这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只有通过各部门、全体员工的高度重视和不懈努力,增强防范信用风险的意识,才能破解信用难题。

如何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篇1

(一)培育健康的风险文化。 合规经营、健康的风险文化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在合规经营和风险文化的建设上,必须持之以恒,以理念同化人,以制度约束人,以文化培养人。银行要结合工作实际,营造良好的适合风险文化生存发展的内部环境,提高员工理性思维和理性行为,培养员工良好的习惯。根据当前经济和金融发展形势,结合全行发展状况,进一步优化完善信贷管理全流程的规章制度,保障业务健康发展。要强化各级领导的执行力,进一步严肃纪律,加大违章违规处罚力度。让先进、健康的风险文化内化为员工的职业信念和工作习惯。

(二)从源头上抓好风险防范工作。 研究保全工作的同时,首先要想到如何避免风险。作为商业银行,风险如影随形。因此,应相应地制订压缩不良的目标,找准切入点。首先从源头上分析、预测、控制,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要加强调查分析,把好第一道关口,贷款绝对不能“拍脑袋”,也不能只站在区域的角度来衡量;抵押保证手续要全,跟踪企业运行性时,要盯紧企业的风险。

(三)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增加风险管理的前瞻性。 信用风险管理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早期发现隐患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因此,加强信用风险的预警工作是银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改善经营管理状况的重要途径。应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先进适用的贷前风险预警体系,努力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的风险判断表面化和风险反应滞后的状况,加强风险搜索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并对风险的波动趋势作前瞻性的'而不是事后的判断,争取风险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信用风险预警制度,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科技含量。

(四)建立良好的贷后管理体系。 贷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全行上下和多个部门,因此必须在明确各部门职责的基础上,形成齐抓共管贷后工作的新局面。在做好对所有客户贷后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建立起“权责统一、重点突出”的贷后管理体系。建立分层次贷后管理制度,一是加强对跨区域集团客户的贷后管理。这部分客户占用贷款多、管理难度大,一旦出现风险,将对全行的经营产生较大影响;二是要加强限制行业客户的贷后管理,对国家限制行业的客户,采取有效措施,密切监测客户的经营变化情况,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三是加强对关注类贷款的管理,这部分贷款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客户信用风险随时有可能显现,通过加强贷后管理,提高风险预警能力,防止形成新的信用风险。

(五)运用信用衍生产品有利于提高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长期以来,银行主要采取信用等级分类、授信额度限制等预防性的静态手段管理信用风险。由于信贷资产流动性低,相关风险控制措施被动,银行在发现贷款出现信用风险损失苗头时,只能通过增加保证、要求提前还款等方式避免损失。而通过合理运用信用衍生产品,银行能够在不涉及资产所有权转移的情况下,将信用风险剥离出来单独进行交易,有利于银行对信用风险进行持续控制;有利于推动银行从被动、静态和事前的管理方式,向主动、动态和事中的管理方式转变;有利于全面提高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同时银行可以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办了银行信用保险业务,当银行信用发生风险时,由保险公司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从而降低银行信用风险损失。

(六)加强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 客户经理要树立风险意识,除了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外,在具体业务办理时,要尽职尽责,比如客户提供的购销合同和各种各样的发票,客户经理必须核实其真实性;在签合同时,一定要确保当事人当面签字,在不认识对方的前提下,一定要通过身份证来进行核实,避免人情世故代签或在客户经理不在场的情况下签字和盖章;要学会向客户解释银行内控规章制度,让客户意识到一笔业务的快慢并不是我们业务部门一个人的事情,只有我们业务部门和客户相互合作才能真正快速的办理。我们应该以一种科学发展的态度来认识风险,只要我们认为风险是可控的,在客户生产经营状况正常的前提下,我们当然可以大胆的和客户合作,并不能因为最近一段时间银行业风险加大,而对拓展新客户心有余悸。此外,银行从业人员一定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财富观。我们平时接触的都是各种企业家,他们动辄上千万上亿的财富,这是他们一生辛劳所得,并不是通过高利贷和赌博所能带来的。我们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针对社会上各种不良习气特别是黄赌毒,我们客户经理一定要远离这些,因为我们是直接和资金打交道的人,如果在心态上出现问题,那么必然是大问题。

(七)防范银行信用风险需全社会的努力。 强化信用教育,培养公民、企业的信用意识,使其认识到良好的信用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加强政策引导,净化信用环境,推行信用公示制度,综合治理破坏银行信用的行为,让诚实守信企业得到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和支持;健全信用法规,使银行信用由道德层面上升到法制层面,使其成为强制性的、人人遵守的社会规范。

如何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篇2

(1)增加检查监测的频次。 在新常态下,客户经理应适当增加贷后检查的次数,可在贷款管理办法规定的频次上,额外增加1-2次。管理行要加大对经营行贷后管理的检查,明确专人利用在线监测检查经营行分层管理是否到位、频次是否按时落实。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限期整改。

(2)落实贷后管理“三亲自”。 管理行的行长、分管信贷前后台的行要带头包片管户,每个季度至少亲自到企业开展一次贷后检查;管理行客户部门的负责人要按照客户分层管理的要求,每个月至少亲自到企业开展一次贷后检查;经营行的行领导至少牵头管理1-3户,每个季度至少亲自到企业开展一次贷后检查,提升贷后管理检查层级。

(3)强化贷后管理“四落实”。 一是按户落实贷后管理团队,坚持“一户一团队”,“一户一方案”,明确信贷客户的管理行和管理人员。二是落实贷后管理检查频率,各层级的人员要按照规定的频率开展好贷后管理。三是落实贷后管理检查质量,主要通过”八看、一方案”来进行落实。一看贷款调查审查时存在的问题是否已解决;二看资金账户监测情况;三看企业所在行业的行业政策、信贷政策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各种生产许可证件是否有效;四看原材料、产品市场变化情况;五看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变化;六看企业的投、融资担保变化情况,是否出现过度融资或过度担保等现象;七看担保抵押品;八看企业的“三品”、“三表”、“三流”。一方案是指每季都要制定详细的上户检查方案,事先对企业的行业政策、信贷政策、融资担保和现金流等情况进行非现场分析,带着问题去开展现场贷后管理检查。四是落实贷后管理例会制度。按规定召开好贷后管理例会,认真审议辖内行业、客户以及产品等风险。经营行要将贷后管理例会召开的时间及议题报至管理行信用管理部,管理行分管信贷行领导、风险管理部负责人应参加经营行的贷后管理例会,对经营行贷后管理工作进行提示和督导,确保贷后管理例会在经营行得到落实。

(4)加大贷后管理考核力度。 要按季对经营行贷后管理进行考核,将贷后管理与经营行的综合绩效考核挂钩,提升贷后管理在经营行的综合绩效考核中的占比,通过综合绩效考核来引导经营行重视和做好贷后管理。

如何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篇3

(一)风险分类标准

按照回收风险程度大小,将授信资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不良授信。

正常: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理由怀疑授信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尽管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还授信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债务人的偿还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授信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债务人无法足额偿还授信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授信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很少部分。

授信资产风险分类的核心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归还授信本息的可能性,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

1、债务人的还款、履约能力;

2、债务人的还款、履约记录;

3、债务人的还款、履约意愿;

4、授信的担保;

5、授信偿还的法律责任,授信抵押与担保的完善性、有效性及可执行性;

只要出现不良授信,我公司需协助贷款发放客户对该笔贷款进行合法的清收,抵押物的处置,以保证贷款发放客户合法的本息受益。

(二)风险准备金提取

五级分类为不良类的贷款全部为减值贷款。公司将在每笔业务收入中提取30%作为风险准备金,以应付突发性的风险在时间上给贷款发放人所带来的不便。

资产质量 监控

(一)监控原则

1、真实合规原则。2、主动预防原则。3重点和全面、总量和结构相结和原则。4、日常监控和专项调研、现场和非现场相结合原则。5、静态监控和动态监控相结合的原则。

(二)监控对象

1、授信业务及其变动

通过对授信总量、结构分布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把握授信总量和风险状况,从源头控制风险。包括对授信总额及其变动情况的监控和授信结构及其变动情况的监控。

2、授信业务的监控

对上所有授信业务的监控,应结合地区、行业、客户的情况,作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集中资源、重点突破”。

(三)监控方法

1、非现场监控(通过电话,网络,借款人业务链,上下游客户,借款人业务市场,生意圈,合作伙伴,朋友亲戚,邻居。)

2、现场监控(实地了解:经营情况,经营动向,经营变动,生产经营环境的变更,抵押的使用情况)。

㈡ 怎样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

企业风险管理是个大题目。各种企业的风险管理内容也因行业特点不同而有差异。但风险管理文化的提法是有重大积极意义的。1、首先分析确认企业的风险体系:梳理工作、管理过程中各流程、环节的风险点,做对应岗位的排查,系统地进行归类整理;2、倡导一个鲜明的风险管理的理念,明确风险管理文化的价值观,如违规损失永远大于冒险利益;3、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确立各项相关的工作流程。没有制度就没有管理,没有制度也就没有了风险管理;没有流程就没有管控,过程中的风险就难以杜绝,一旦出现问题也无法确认责任;4、开展风险管理的各种培训,宣导风险管理理念,掌握风险管理技能,营造风险管理氛围;5、多种手段强化风险管理过程:墙报、标语、展板、内刊、会议等等;6、检验风险管理文化是否建立的最终标准,是干部员工风险管控的各种自觉行为。凡事合规当头,风险意识强,不仅外部合规,内部的财务损失等风险也在考虑之列。

㈢ 如何提高企业风险意识。

现代信息化社会,利用企业内部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当然,没有固定不变的风险意识传播途径和方法。企业实行全面风险管理,把风险意识融入到自己的企业文化中去是根本途径。就我国企业来说,增强风险意识,应该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正确认识风险本质。风险是与人类活动共存的,企业风险与企业发展是同时出现、不可分割的;社会是发展的,环境是变化的,所以,企业风险是不断变化的;企业风险与企业发展诉求是成正比的。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企业风险。既然风险是伴随企业共存的,在选择机遇的同时也就选择了风险,那么企业风险不仅是可以规避的,而且是可以选择和利用的。
◎风险意识应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要大力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保障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主要通过培训和教育来实现。要结合公司的实际,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不断灌输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管控机制和内容,抓紧培养风险管理的专门人才。
风险意识是指企业对风险的感受,认识和由企业利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对技术创新风险的态度。
人们对风险的观念把握就是风险意识。风险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人们对风险现象所持有的理解与态度;
二是人们对风险现象的理论认识与把握。
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就区别而言,前者是对风险低层次的非系统的把握,主要属于社会心理的方面,在人类社会形成伊始它就出现了;后者则是对风险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反映和把握,它是社会生活的风险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出现的理论观念。
为了便于研究和叙述,我们把前者称为风险意识,后者称为风险理论。就联系而言,在风险理论出现后,二者相互影响,风险意识的发展促进了风险理论的发展,风险理论的进展反过来促进了风险意识的变革。

㈣ 风险意识的增强风险意识的途径

增强企业风险意识的途径有很多种,也因企业的不同而不同,大家普遍认同的有:
◎在董事会中确定风险基调;
◎提出正确的风险问题;
◎划分风险类别;
◎给员工提供风险防范的培训机会;
◎将风险与绩效考核挂钩。
很明显,增强风险意识最有力的方法,就是让企业全体人员充分理解风险管理是他们工作中的一部分,并且他们的薪酬和奖励是与他们的表现相联系的。企业全体人员非常关注与他们的工作职责和绩效相一致的报酬,将风险考核与薪酬制度和人事制度相结合,有利于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防止盲目扩张、片面追求业绩、忽视风险等行为的发生。
现代信息化社会,利用企业内部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当然,没有固定不变的风险意识传播途径和方法。企业实行全面风险管理,把风险意识融入到自己的企业文化中去是根本途径。就我国企业来说,增强风险意识,应该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正确认识风险本质。风险是与人类活动共存的,企业风险与企业发展是同时出现、不可分割的;社会是发展的,环境是变化的,所以,企业风险是不断变化的;企业风险与企业发展诉求是成正比的。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企业风险。既然风险是伴随企业共存的,在选择机遇的同时也就选择了风险,那么企业风险不仅是可以规避的,而且是可以选择和利用的。
◎风险意识应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要大力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保障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主要通过培训和教育来实现。要结合公司的实际,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不断灌输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管控机制和内容,抓紧培养风险管理的专门人才。

㈤ 如何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风险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不将风险当一回事。以未雨绸缪的态度看待企业,才能避免“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危机。风险管理内容包括预警、决策、风险应对几大项。

(1)预警

企业风险管理的预警机制是风险防范的第一步,是企业具有生命力的最突出表现之一。风险预警机制的第一要素是对风险信息的敏感度。只有对本企业的未来有影响的信息才是风险信息。其来源主要有行业动态,国内经济调控的措施,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企业销售数据、财务数据的非线性变化或异常波动,企业人力资源的异常变动,企业质量控制的异常情况等。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报告可能面临的风险。

(2)决策

企业各个不同层次的决策机构应该对不同来源的风险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做出科学的决策,及时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把企业放到可进可退的战略位置,将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更积极的决策是化风险为机遇,把每一次风险都变成企业发展的一次转折。

(3)风险应对

实际上就是化解风险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对于可以预见的风险,比如自然灾害类的台风、地震等和事故类的火灾、中毒等,都应该有预防制度和化解预案。对于随时可能出现的种种风险,最重要的应对应该是预警准确,决策及时,措施得当,预后处理完善。

㈥ 风险文化的核心要义

.理念文化。这是第一个层次,风险管理理念文化,也可以叫作精神文化,它是整个管理文化建设的中心,具有统帅的作用。这一理念是在银行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对员工的价值观形成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它能够凝聚力量,产生无比巨大的威力。通过这种理念文化,让员工自觉地去规避风险,使员工的思想都凝聚到一起,为了发展而共同努力。

2.行为文化。这是第二个层次,它对理念文化具有重大的保障作用,对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支撑作用。通过行为文化,可以让每个员工都做到秩序井然,自觉地去遵守银行的规定。通过这种行为文化,让员工自主地采取行动,去规避工作中的风险,去自主地管理风险,让风险无处可逃,让风险退而远之。

3.物质文化。这是第三个层次,它是风险管理文化在物质上的重要表现。物质文化一般由两个层次组成,第一是知识,第二是实物。知识层面,指的是在对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采用的技术手段。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才能使风险管理更加的有效,才能让风险管理在银行中发挥巨大作用。知识层面,在风险管理中是一种智力保障,它使用的先进程度对风险管理的好坏有很大影响。实物方面,指的是在实施风险管理中,所使用的设备、机械以及配套的设施等。这些硬件设备对风险管理有着重要作用,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㈦ 风险文化是什么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跨国经营和并购活动日益频繁,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外来竞争以及多元文化的冲突,所有的管理者都需要用全球化观念来考虑本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都要考虑文化差异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是否重视跨文化管理正在成为影响现代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如何正确认识和识别企业经营中的文化差异与风险并积极采取应对策略,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7)如何培养风险文化扩展阅读:

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措施:

1、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应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

2、企业应在内部各个层面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

3、企业应注重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提高员工风险管理素质,确保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4、企业应当大力加强对员工的法律素质教育,制定员工道德准则,形成人人遵纪守法、合规经营的风险管理文化。

5、企业所有员工,特别是各级管理者和经营者,应努力传播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通过各种形式,坚定地建立风险无处不在,无处不在的意识和概念,严格预防和控制的纯风险,谨慎的处理机会风险,责任重大的风险管理。

6、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应与薪酬制度、人事制度相结合,有利于增强各级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风险意识,防止盲目扩张、片面追求业绩、忽视风险的发生。

7、企业应建立关键管理和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点的管理者和业务经营者岗前风险管理培训制度。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和控制核心内容的培训,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参考资料:网络-文化风险

㈧ 企业内部控制第一步:如何树立风险意识

上一篇文章谈了企业内部控制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的必要性,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好的树立风险意识呢?当然每个企业风格(文化)不一样,风险文化在企业文化中表现的或多或少,此处仅以笔者的几点经验谈一下如何树立风险意识。树立风险意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塑造一种风险文化,什么是正常的风险文化呢?这种文化并不是人人自危,不是事事持怀疑态度,不是事事裹足不前,不是事事都有风险天天绷紧神经,那样的话谁也用不了多长时间,人人都会崩溃。这种风险文化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范畴在人们意识形态上的延伸和表现,是一种自觉意识的行为,是管理者做决策时、企业流程变优化时、企业变革时、员工日常工作中、与客户谈判等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意识,是一种理性的应对。比如公司管理者在做出重大对外投资决策时,脑子中所想到的这项对外投资的风险和应对措施,所想到的这项决策必须经过的审议步骤而不是独断专行,这是风险文化表现之一。当然他想到的这些东西,有人是本身就具有的,也有人是受公司文化熏陶形成的。再比如,公司一名办事处会计在审批业务人员的费用报销时,所表现出来的必须按公司规定审批,验证费用合规性、真实性和合理性,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是一种风险意识的表现,也许你会说这是他应该做的,必须遵守公司规定,而且也是职业素质和道德要求的,如果我们再想一想,为什么很多企业有制度执行不下去?为什么有的企业有制度但员工不遵守?所以说,整体环境是一种无形的的力量在阻止你违规,你头脑中就会有违规的风险意识。风险文化的形成有哪些方法呢?其实这跟企业文化的塑造是相通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方式。在国内,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老板文化,企业文化跟老板风格是很像的,而老板也乐意这样做,让企业印上自己的性格。从我自己理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用外因促进内因,包括把人派出来和把人请进来,多听听和看看市场、客户和竞争对手的声音。把人派出来,可以是把人派到竞争对手处参观,派到自己市场份额低的市场上感受,派到国外市场感受等。把人请进来,可以是把竞争对手请进来,把自己领域内厉害的人物请进来,把经历过失败的人请进来。这样做也是为了给大家传递一种压力和风险意识。二是树立紧迫感。紧迫感是风险意识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你不进别人进你退的紧迫感,也是一种危机感。这种紧迫是从外向内、从高层向员工层层传递的一种压力。三是居安思危,从平静中发现风险。风平浪静处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比如企业在快速发展,收入呈现几何级增长,利润不断翻番,看似一切顺利,这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一个小鸟飞来和一个小零件损坏可能使列车停止前进甚至损坏。再比如自己的竞争对手或行业领头者突然向自己伸来橄榄枝,这种时候很多公司往往会有些自大,以为自己变强大了,可以跟其抗衡和平起平坐了,其实这个时候更多的还是要想一想对方的意图,想一想存在的风险,橄榄枝拿过来后如何整合消化。平时工作中不断反思,善于发现。四是回击NONO族,。在风险管理推行过程中,在平时工作中,在风险文化形成过程中,肯定存在支持的人、对风险管理和文化持无所谓态度的人、存在反对的人,对持反对意见的人,我们是要回击(而不是打击)的,如对其进行沟通,出现风险事故后加倍处罚(当然处罚不是目的)。对持无所谓态度的人要不断沟通,通过各种方法施加影响,放到环境中接受熏陶等。风险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高层的重视,以身作则,舆论宣传与实际行动并用等。风险文化也是人的文化,是通过人来表现、传递和影响的,一个人人的表现形成了企业的文化。

阅读全文

与如何培养风险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4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