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文化是如何传承千年不衰退的
众所周知,我们中华文化上下传承五千年,一直到今日也不曾中断,是现今世界唯一没有中断文明的东方文明。可是实际上,在几千年之前,当中华文明开始滋养萌芽时,世界上其他地区也有文明正在悄悄发迹。比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希腊的文明。可是无一例外的,它们的文明或是由于战争或是由于其他原因都纷纷中断了。为什么我们的中华文化却得以一直传承?原因有三:文字得到共识、史料记载保存妥当和民族有着统一的思想。
三、民族思想的统一一个民族得以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就是有着民族精神的支柱和信仰。植入骨髓的统一的民族思想是一个纽带,将我们所有中华民族儿女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营造出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每个中华儿女对自己的中华文化都有着深深的文化认同感和强大的文化自信。这种悠久的中华文化认同感,使得我们的中华文明代代相传,从不中断。
2. 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原因
(一)地理因素
一方面,这块土地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华夏大地东部和南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隔海相望,北部又与邻国冰雪相封,西部是高山耸立,喜马拉雅又成了一道绿色的天然屏障。在这种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中,很容易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文明。与环地中海流域(河流纵横,岛国林立,小国寡民)相比,这里可以避免较多的战乱纠纷,进而避免了大量因为战争而导致的文化的中断和文明的破坏。
另一方面,亚洲拥有广大平原和适合于耕种的土壤及其相应的农民社会。广袤的平原为中国成为发达农业国提供了可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农民比较,最大的特点是“自由”。中国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的社会结构呈上下双层结构。如果说上层政治是专制主义,那么,下层社会则是自由主义。而欧洲等其他地区的封建社会下的劳动者则多为农奴,有很强的人身依附性。中国的农民虽然也受制于很强大的专制制度,但是农民只需要完成徭役、赋税,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还可以进行土地买卖。强大的专制制度并没有限制农民事实上的自由,而正是这种农民的自由和独立,创造了农业文明奇迹。世界文明发源地都来自农业文明,唯一保存并传承下来的是中国。
(二)经济因素
就经济原因而言,其一:中华文明的传承也得益于一个发达的市场交换网络。早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统一了度量衡。这就有利于实现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市场交换。而欧洲地区的市场的一体化,则是自欧元产生以后才得以实现。其二: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还得益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这种经济模式下,人们虽然谈不上过着奢华的生活,可是相对于游牧民族和海上探险者而言,男耕女织的分工也有利于形成相对和谐的家国环境。
(三)政治因素
长期的大一统的局面无疑为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稳定的政治基础。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的国家以后,从汉至清,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是各朝代的英雄所争取达到或者尽力实现的目标。国家的大统一则不仅有利于减少因为国家分裂而导致的管理费用,此外还可以减少战乱而导致的休养生息的成本。而且,在统一的国度里,人们都有了很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相比较而言,欧洲那种小国寡民因为岛国林立,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度,因此也很难规避国与国之间的摩擦和战争,人们很少有归属感和安全感。长时期的不统一必然不利于各国文化的交融和相互借鉴,有些小国的文化也因为自己弱小的政治集团的支撑而悄无声息地埋没在地下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而古埃及也是因为在被外族侵略而导致埃及神秘的金字塔文明不为人知。因此一个统一的国度才有强大的力量规避战争,才能像盾牌一样守护一片土地上的精神花朵。
(四)文化因素
第一,中华文化本身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铸就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所主任孙煕国也说,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绵延千年,历久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善于吸收和容纳多种外来文化和积极内容。[1]同样,历经五千年的古老中国也不是时时受到上帝的眷顾,跟世界其他地区一样他也经历了无数次辉煌与衰落的交替,但是它并没有因为战争的创伤而销声匿迹。即便是在被异族统治的期间,其光芒也没有被淹没。自春秋战国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唐代的三教合流以及近代的西学东渐,文化运动乃至现代政府互派留学生的行为都无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中华文化自身的这一特点使之在人力文明中不是昙花一现,而是香飘万里。它不仅在中国生根发芽,而且极大影响到了日本和韩国以及周边国家的文化。
再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自从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中华文化就形成了一种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相对稳定的文化结构。但是儒家文化如水一般,能够包容万象。入世有孔孟,出世有释老。不管你是失意,还是得意,你总会找到精神寄托。正因为它博大精深,才让海内外的人们对其怀有敬仰之情,也较易为外来民族所认同、所折服,从而对其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使中华文明不仅不被取代反而内涵更加丰富,生命力更强了。
第三,从中华文明的内容上来看,中国自古以“和”为贵,读《论语》让人如浴春风,孔子的仁爱思想无不想建立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老子的《道德经》也讲到顺天行事,当然不是被动消极地听天由命,而是希望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建立一个与世无争的社会。即便在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也是为何睦邻友好,而不是像西方国家那种赤裸裸的侵略为目的的开拓。近代中国面临亡国之痛时候也是想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直至现代,我国领导人又提出了构建和谐中国的目标。而以上所述的“和”的精神,“天下”的精神,“入世”的精神,道德伦理精神这几种精神具有的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四,汉字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文字载体。试想如果只是靠汉语拼音而没有汉字,那么泱泱大国,56个民族,几十种方言,怎么才能靠汉语拼音达成一致的文化共识。但是有了汉字,只要表达意思一致的不同读音的方言便得以统一成为书面语。这就极大地方便了各个民族的文化交流与互动。而早在周朝,中国就有了记载历史的史官制度,靠着统一的文字,中国的文化得到专门的记载和保存,文明的延续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而与中华文明相比,欧洲文明中的宗教的排他性和剑拔弩张的气势则很难保证各个民族文化在一个比较平等的平台上得到展示。同时又没有统一的文字,各个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交流也变得难上加难,不同民族的文字很容易伴随着民族的消失而淹没。连文字都不复存在了,文明继承也无从谈起。
(五)民族特性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离不开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下的中国人在封建文化的约束下,有很强的家国精神,他们认为国即是大家,没有国便没有家。而且中华民族特别重视种族的延续,奉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念,注重后代的养育。再加上2000多年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和分封制,使得国与家内部比较稳定。除此以外,各朝代的统治者还采取册封制度和和亲政策以保证边疆稳定和国家的统一。中华民族不仅对内向往和睦,即便多民族一直是其特色,但是也从未因为统治者的统治而导致的“种族歧视”。
3. 中华文化为什么能久经不衰
1.古人发明发现的一些东西给后代带来了很多益处
2.后人会模仿前人的基础进行创造
3.其次,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很大
4.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5.中华民族的祖先从很早的古代起就已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
5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和富有创造精神的伟大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以其灿烂的文化和繁荣的经济着称于世。
4. 中华文化几千年来一直传承不断的原因
一、因为中华民族有独特的地理环境,环境是文明生产发展和延续的重要基础。中华民族又处在亚洲的东部地区,我国的地形本来就有利于发展,属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能够独立存在的天然保护伞。中华民族有一个核心的主体民族。汉族是我们国家的主体民族。所以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
四、汉族是我国和中华民族的主要民族。这是黄河流域在中原地区形成的以炎黄族为基础的主要民族。由于该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是相对的。早期,经济较周边发达,文化较发达。因此,它对周围的四个邻居有很强的吸引力。
是由一个强大的君主专制专制制度所保障的,它为中国文明在农耕文明状态下的延续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5. 论述中国文化长盛不衰的原因
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不论是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还是古印度文明,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都被外部力量无情地摧毁了,惟独中国古代文明长盛不衰,未曾出现断裂现象。这是为什么?奥秘在哪里?李绍连教授在近着《永不失落的文明——中原古代文化研究》中从中原古代文化的丰富资源及发展进程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他认为中国文明长盛不衰的因素主要有八个方面:一是地大物博,实力雄厚;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消融外来文化的强大力量;三是强大的民族主体加固了国家的根基;四是儒家的治国安邦思想具有深厚的人文魅力;五是中华民族顽强的应变能力;六是中原文明一直领先于周边文明;七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八是始终坚持洋为中用、自主发展的文化态度。
从地理上说,中国东面和南面是大海,西南地区有世界第一高原:青藏高原,其他外来民族无法入侵,只有来自北面的威胁,但北面的都是些游牧民族,他们是无法代替先进的中华农业文明,最终都被中华文明所同化.
6. 历经五千年文明而经久不衰的原因是什么
中华文明不曾间断,主要靠文明不断累积。这种累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文字记载而形成的大量书面文献资料;二是众多的实物,包括器物、遗迹、遗址等。前者如历史文献,数千年文明连续不断地记录在史籍中,仅正史就有25部之多,还有《通典》、《文献通考》、《通志》等大量的“政书”以及野史、笔记等。中华文明就在这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保存着,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本身就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文明现象。后者如考古资料,20世纪以来的大量考古发现,使中华文明尤其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有了越来越清晰和确切的实物证明,这是十分了不起的。除此之外,还有口口相传的文化传统、各地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等等。
7. 从历史地理角度说明中华文化为什么历经5000年不衰
主要是大汉族主义盛行的原因。
中国人,也就是华夏-汉族在古代具有极强的民族优越感和民族团结力。“内诸夏而外夷狄”是儒家的种族观点。因此,华夏-汉族不断消灭或同化附近的其他种族,这种“变夷为夏”态度是儒家的种族同化融合观点。
次要因素是华夏-汉族人口多,文明太先进了。
在古代,由于中国地理位置优越,可以通过开垦土地养活大量人口。因此出现更多有才能的人,他们促进了中国文明的发展,从黄帝开始,创建了无比灿烂辉煌的华夏-汉文明。
第三个因素是华夏汉族足够强大,被其他民族骚扰次数少,周边其他种族文化鄙陋,无法代替华夏-汉族文化,因此,华夏-汉族文化得以延续。
最后一个因素是,汉字超级稳定,3000年前的文言文到近代还能让大多数识字的人看懂。繁体字也持续了2000多年没变。这让后人更容易的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在前人的基础上扩展文明的高度和深度。
但华夏-汉族被蒙古占领,文明遭受极大打击,虽然有明朝300年复兴,但后有被满洲清国蹂躏,文明基本毁灭。
现在,华夏-汉族文化已经基本没有了,从衣冠到礼仪,我们周围大多数的东西都已经满化或西化。大多数中国人看不懂文言文,汉字也简化了,很多人连繁体字都看不懂。
8. 为什么在世界众多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历经千年而从未中断
在以前外国侵略者入侵我国大地的时候,就有人曾经说过他们看中的是中国的历史。的确我们是现今唯一一个直到今天还拥有着勃勃生机的古文明国家,我们的文明从未间断,只有融合和不断发展。为什么中华文化能够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经久不衰呢?我们要从源头分析。
能够吸纳不同,融会贯通,形成了不断发展丰富的中华文明。四大古文明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其他民族则是在这四大古文明的基础上,各自发展。值得骄傲的是,中国是唯一一个流传下来的拥有不曾间断古文明的国家。身为炎黄子孙,作为中华儿女,我们的确有自豪的资本。也祝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实现民族复兴。
9. 中华文明为何历经5000年不衰
1. 地理环境的影响,众所周知的4大古代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在今伊拉克),古印度,古中国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拥有足以支撑一个文明崛起的河流。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古巴比伦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古印度得恒河,中国的黄河长江。在这些文明崛起的时候,自然条件是相当恶劣的,而当时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所以是否拥有一个适合生存,耕种的环境是相当重要的。正是因为这些伟大的河流,才造就了四大古代文明,同时为这些文明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集中体现在气候,耕种,以及航运
和交通方面。这也是为什么直到当代,伊朗和伊拉克还为了争夺河流的控制权还能展开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的原因。
2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融合性及适应性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几大古都在黄河流域,河南的殷商古都,西安的秦古都,所以中华文明又称治水文明,后来在慢慢扩展到长江流域。在这期间慢慢的接纳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
并且能够和平共融。要知道,在秦汉直到魏晋南北朝期间,很多少数民族还被统称为五胡,在那时,这五胡的文化还不能列为中华文明的范畴。在此后,在被外族统治期间,特别是在华夏文明有可能被草原文明取代的时候,中华文明更充分的展示了其包容和适应性,可以说,蒙古人在成功的侵略的中原大地,但是文化上实际上是中原文化成功了渗透到了草原上。
乃至后世出现了像耶律楚材的草原墨客 。
3.统治阶级对儒家文化和宗教巧妙运用
当你问到欧美人的对中华文化的印象时,他们多数第一个可以回答出来的是孔子,可见儒家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儒家文化要发展,需要统治阶级的肯定, 同时统治阶级也需要儒家的忠孝仁义礼仪廉耻理论支持,二者之间存在着无法替代的互补性,当然这种现象也出现在宗教中,紫禁城就是道教天帝居住的紫薇宫的意思,慈禧不是让别人称她老佛爷吗?
这就是将宗教归己所用,而宗教也借统治者之手广为流传,最终,儒,释,道,3家文化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央集权的统治方式称为了中华文化得以流传的重要保障。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自秦始皇统一六国,货币和度量衡后,到如今全部是中央集权的统治,如此民族众多,文化众多的泱泱大国,非中央集权统治而不可行,否则很容易造成领土和文化上的分裂,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文化上的彻底分裂是绝对不同的2个概念 。正是这种统治的制度,才能得以让中华文化的能够比较完整的流传至今,当然这个是个人看法,但是我还是很就坚持这个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