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的表现有哪些
背景材料: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是“三个代表”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理论观点。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吉林省党代会又向全省人民提出“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培育和弘扬具有吉林特色的优秀文化精神”。
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文明,一种道德,一种智能。《周易》有云:“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就是说,文化是以文明和道德作用于人的,并通过作用于人而作用于社会。任何社会都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统一体,一个真正完备、健康的社会有机体,既需要发达的经济、清明的政治,也需要发达的文化。文化和经济具有一种互动关系,文化决定于经济又反作用于经济。人的经济活动,自始至终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接受文化的支配和导引,反映和表现着特定社会和人的文化进步的程度。人既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活跃的部分,又是科学技术发明的主体,由于文化对于人的塑造有着鲜明的作用,因而,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先进文化之于经济、政治、社会,永远是一只互为依托的强有力的羽翼。先进生产力为创造和发展先进文化提供物质基础,先进文化则以高度的文明和崇高的道德构筑人的精神和升华人的思想,纯化人的心灵和鼓舞人的斗志,提高人的素质和淬炼人的意志,为创造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是在经济和文化的相互协调和良性互动中,社会才能获得可持续的有序发展。
文化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动力和保障。在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创新不仅是科技发展的主题,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主题。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母体,科技创新归根结底要回归到文化创新,这不仅是逻辑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必然。作为科技文明层面的前沿力量,科技创新必须把文化创新作为一个重要的前提。作为精神文明层面的前沿力量,先进文化只有具备不断探求和不断创新的时代品格,才能赢得自身不竭的活力与魅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先进文化已经成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文化落后势必影响和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而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积极的文化创新,繁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切实的文化利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江泽民同志不仅把创新看作是实现发展的巨大动力,而且把创新视为民族的灵魂之所在。
进行文化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文化创新必须有利于改革开放,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有利于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吉林省文化资源丰富,历史上来自不同地域的各族人民共同开发了这片黑土地,白山松水孕育了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地域文化品格。作为老工业基地,相对较早地接受了先进生产方式的洗礼并培养了现代文明素质。同时,由于开发较晚,吉林文化也形成了一些缺陷。“小农意识、计划经济思想、官本位观念”一直是束缚吉林省发展的“三条绳索”。推动吉林省经济和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培育和弘扬具有吉林特色的优秀文化精神。要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科技相适应的政治、法律、道德体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思想道德基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进一步普及教育,发展科学文化事业,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不断创造出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具有吉林风格、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增强先进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起来,积极投身到推进和实现全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伟大实践中去。
② 2019年十三五规划的五大发展理念是什么
一、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十三五”期间,世界经济仍然处于复苏期,中国经济处于“叠加期”、转型期,有很多发展难题需要破解。面对发展难题,需要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大胆担当。******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
他指出:“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认识,巩固强项,弥补弱项,继续保持和发扬奋发向上、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敢于实践、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迎难而上、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进一步增强加强合作、互惠互利的共赢意识,居安思危、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开放意识。”
“十三五”期间,我们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指出:“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手支持群众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业精神引导好、保护好,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为改革发展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强调:“培育和弘扬励志奋进、奔竞不息的‘图强’精神。‘图强’,就是勇于拼搏、奔竞不息,就是奋发进取、走在前列。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认清目标不动摇,抓住机遇不放松,坚持发展不停步。”
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年时间,我们要有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的气概,也要有心忧天下、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的宽广胸襟,积极投身到“十三五”的创新大潮中。
二、遵循规律善于创新
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但是创新不是拍脑袋乱想,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尊重规律、遵循规律;解放思想,还要实事求是。
善于创新,首先要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善于培养创新意识。******指出:“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的能力。适应新的形势,坚持与时俱进,增强创新意识,是一个地区加快发展的关键。”
善于创新,必须尊重实际。尊重实际,就是要始终坚持从世情、国情、区情出发,从我们面临的形势任务的实际出发,从人民的愿望要求的实际出发。要清醒认识发展中遭遇的新挑战、行动中遇到的新问题,不囿于以往的经验,不照搬别人的做法,作出符合实际的战略决策。
善于创新,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十三五”期间,既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期、机遇期,同时又会面临诸多挑战。我们要在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积极探索认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指出:要“培育和弘扬遵循规律、崇尚科学的‘求真’精神。‘求真’就是追求真理、遵循规律、崇尚科学。‘求真’,就是求理论之‘真’,坚持不懈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遵循规律,就要干在实处。只有实干才能在实际中认知规律,才能在实践中创新,才能将创新的成果发扬光大。******指出:“进一步培育和弘扬真抓实干、讲求实效的‘务实’精神。‘务实’,就是要尊重实际、注重实干、讲求实效。”
******强调:“注重实干,就是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增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要善于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务实求变,务实求新,务实求进,用宽广的眼光、改革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三、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我们强调的创新,是在继承上的创新,创新不能脱离历史,不能远离昨天。******指出:“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要认识到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必须始终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一方面,对过去既定的目标任务和行之有效的决策部署,都要继续坚持,扎实推进。
决不能为了所谓的‘政绩’,一件事还没落实,又要朝令夕改。我们现在的所有工作,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来进行的。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当今时代的发展变化,运用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完善已有的东两,不断开创新的局面。朝令夕改是有害的,故步自封也是一种失职。”
五中全会要求:“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
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有正确理论指导才能有科学实践。******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他强调:“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要继续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
要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创新发展的保障。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指出:“突出创新,就是要加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他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以及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他还强调:“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着手,推进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
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他强调:“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他还强调:“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
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以先进文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培育共同理想,振奋全民精神,凝聚全民力量,确保实现“十三五”的奋斗目标。******指出“必须牢牢把握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必须牢牢把握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切实增强新形势下文化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必须牢牢把握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浙江文化的竞争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生动的创新史。******指出:“我们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写好这部创新史,才能无愧于前人,无愧于后人。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以解放思想的新境界,推进各项事业的新发展,做到既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体现工作的时代性和创造性。”
③ 什么是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指工业企业用于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方面的具体活动。包括用于企业研究与发展课题活动的直接支出,以及间接用于研究与发展活动的一切支出。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3)什么是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保障扩展阅读:
知识社会环境下的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是相辅相成的。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文化基础,没有新的理论学说和公理体系,不可能有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反过来又为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管理创新则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微观与宏观环境。技术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硬件”,而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则是社会进步的“软件”,它们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
④ 什么是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支撑和保障
【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支撑和保障
⑤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要求是什么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提出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并提出了比较具体的8个定性目标和4个定量目标。
在此基础上,重点确立了能源、水和矿产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国防等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68项优先主题;瞄准国家目标安排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等16个重大专项。
针对未来挑战重点安排了生物技术、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先进能源、海洋、激光和空天等8个技术领域的27项前沿技术、18个基础科学问题,以及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和发育与生殖研究等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为保证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纲要》从支持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同时要求在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
中国目标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着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着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着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建设创新型国家、网络-创新型国家
⑥ 29.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创新是()
1、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2、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制度创新是其他一切创新的重要保障;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
(6)什么是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保障扩展阅读:
面对复杂的改革环境、艰巨的发展任务,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驱动。无论是稳中求进推动转型发展,还是守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无论是完善制度提升治理力,还是激发活力构筑文化强国,都需要谨记习近平同志的殷殷寄语,“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都需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创新创造,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充分释放,让各行各业创新人才竞相涌现。
⑦ 什么是科技事业健康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坚强保障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体现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 4、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牢固树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⑧ 大学生科技创新对个人、学校、国家有什么意义
对个人:
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指引下,大学生有能力在毕业之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根据所从事的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好地达到完善自我和适应社会的目的,从而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可以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更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作风意志。
对学校:
高校拥有丰富的青年人才资源,学术思想活跃,学科门类齐全,成为知识传承、创新和应用的主要基地。通过施行“创新学分制”、“科技创新奖”等方式,鼓励大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校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这不仅有利于拔尖人才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创新意识、创新观念的普及。
通过设置“学习优秀奖”、“学习进步奖”、“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方式,使更多的学生在求异性思维、敏锐观察力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鼓励。同时,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使得科技创新活动得到最好普及。
对国家:
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支持经济发展,创业必然要经过创新,大学生的能力通过创业将得到极大的发挥。新公司的诞生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岗位,能降低失业率。
社会岗位供应不足,待就业人数多。社会体制发展不完善,供需不平衡,在现在这种全球经济疲软的背景下,就业率低的情况下,鼓励大学生创业无疑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8)什么是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保障扩展阅读:
新创业教育包含了“创新”与“创业“两个点。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而创业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事业心与开拓技能的培养,就是一个人开创性形成的教育。
把两者结合起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创新教育基础上所进行的创业教育。近些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各大高校开展起来,为广大的大学生提供一条新的道路,为社会培养自主创新创业人才。
⑨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什么位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述、新部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全会将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出了创新在“十三五”时期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这是在深刻掌握国内外经济大势、洞悉经济发展阶段性与规律性之上,所做出的高瞻远瞩之举,它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⑩ 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答:科技创新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科技创新带来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