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农村有很多流传多年的习俗,都有哪些被大家熟知呢
吃饭不能把筷子竖在碗里,特别是小孩子,吃饭途中会去洗手,干什么事去了,会把筷子竖在碗饭上面,这样大人非常忌讳的,千万要记住。在女人不管结婚没结婚的要是打孩子了都不能回家要过月才可以回去,还有就是要是离婚的女人不能在家过年,还有正月十五都不行!二月二龙抬头,从今天开始才可以理发,还说正月里剃头死他舅。要在院子里用烧柴火的灰撒个圆圈,用左手端铁锨右手打左手,叫打墩说是表示丰收粮食成吨的意思。
‘贰’ 乡村传统文化除了社戏还有
还有庙会
庙会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风俗,起源于远古时代的祭祀,先民们通过供奉方式求得祖先及神灵庇佑,同时举办活动渲染气氛,比如歌舞、音乐和戏剧等,称为社戏。在古代的春节、元宵节和龙抬头等节日期间,民间都会举办庙会。有些北方地区是固定日期举办,也同时进行集市贸易。
庙会上的民间艺人们表演的高跷、猴戏、犟驴、划旱船和二鬼摔跤的传统技艺,售卖剪纸、糖人、面人等传统手工艺品,可以说,庙会是中国农村传统文化遗产荟萃的舞台。
‘叁’ 农村的老传统习俗,我们还记得多少
农村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相比在家种地,农民在外打工更累,压力也更大。好不容易盼到过年,农民朋友纷纷返乡,终于能休息休息了。
首先是收拾家里的卫生。农村过年图的是个热闹,村里关系好的人家,到正月都得去串串门儿、拜个年。你要出去拜年,别人也会来你家。所以就要将家里彻底的收拾干净,别人看着舒服,也关乎到自己的面子。在外打工的农民,家里一年没怎么住人,收拾起来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农村有句话,叫“房子不怕人住,就怕不住人”,说如果房子一直没人住,屋里屋外不仅变得非常脏乱,更重要的是没有了“人气”,趁着年还没来,得好好打扫,给屋子暖一暖。
关于腊月二十八和二十九有着“腊月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的说法,每家都会根据人口来蒸馒头吃,但数量不能小于五。吃了馒头也期许着第二年家里人能够争口气,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最后就是年三十了,大年三十要做的事情就不用小编多说了吧,城里和农村的过法基本都是一样的,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晚上一起看春晚,然后一块吃一顿团圆饭,一起迎接新年了。忙活了一整个月,虽然累了点,但为了这一天也很值得。
这些都是农村腊月遵守的习俗,在农村,一般还会将一些重要的事情放在腊月做,比如说结婚。年前,亲戚朋友陆续回家,而且这段时间大家也都放假,这时候举办婚礼来的人多,一起帮忙的人多,都能沾沾喜气,热闹热闹。而且这时候要准备年货,顺便就把结婚办酒席的食材都一块买了,过年和婚礼一起办,以后过结婚纪念日也很方便。
‘肆’ 你们家乡过年有哪些习俗呢
我的家乡过年有好多习俗,基本上都是为了祈福美好,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
1、首先要从腊八节开始说起,腊八节要吃腊八粥。关于腊八还有一句顺口溜是“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一过,预示着马上就要过年了,所以大家都开始忙碌起来,收拾卫生,进行家庭大扫除。置办年货,买过年的吃的喝的。买新衣服、理发等等。从这一天开始到年除夕夜,都是新年的准备阶段。
今天是农历虎年的第四天,祝大家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伍’ 农村过节有哪些习俗
在大年三十上午,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春联。贴了对联,要账的就不可以再登门了。除了各个门口的对联外,要写各式各样的福字和春字,贴到所有能贴的角落:粮囤上要贴“五谷丰登”;羊圈猪圈等地方要贴“牛羊满圈,六畜兴旺”;牛圈等要贴“槽头兴旺”;自行车要贴“日行万里,夜行八千”;机动车要贴“出入平安”等吉祥的对联。对联一贴完,过年的喜庆气氛马上就出来了。每年,贴春联的任务都包在我身上,因为家里的院子多,所以天还蒙蒙亮,我便开始忙碌起来,把父亲买好的春联拿出来,裁剪、归类、做浆糊,一忙就是一上午。
2、包饺子 吃到币饺代表有福气
到了大年三十下午,一家人就开始忙起来了,有的压饺子皮,有的包饺子,分工很是明确。在我们这里,饺子馅料一般都有肉馅、糖馅和硬币馅。在这里,就说说这个硬币馅的饺子。由于家人很多,所以每年每家每户都包一个硬币饺子,谁能吃到就说明他有福气。有的人肯定会问,硬币的饺子肯定与一般的饺子的外形不一样,是的,如果仔细看是不一样的。但大家还应该知道,我们这顿饺子是放在初一凌晨四点多钟吃的,父母都在大锅里面用勺子随便盛的,所以如果想挑着硬币饺子吃是很困难的。
3、请家堂 让列祖列宗回家过年
大年三十天黑之前,是请家堂的时候了。请家堂,主要就是到坟头旁,烧香烧纸,放点鞭炮,磕头,把死去的亲人请回家一起过个新年。请家堂的时候一般都拿着香,在老辈墓前说一些“老爷爷、老奶奶,过年了,现在一起回家过年吧”等之类的话。谁家请家堂,就会专门在堂屋的正中央摆张桌子,上面摆着供品(鸡鸭鱼肉等),旁边放两张椅子给祖先们坐。
初一清晨,给长辈们拜年
大年初一,父母在凌晨四点左右就会把全家人喊起来,都穿上新衣服,祭老天爷爷,还有门神,放鞭炮,下饺子吃早饭。吃完饺子后,一家人会出门拜年,一般先到近门近族家拜年,给长辈磕头,然后近门近族聚在一起到别人家中拜年。从村西拜到村东,不管姓什么,只要家中有老人,都拜一遍。这些活动均在天亮之前完成。东方发红的时候,早已经拜完年了。
磕头,是拜年不可少的礼节。
也许很多地方没有这个风俗,但在我们那边却一直保留着。走家串户地给辈分高的人磕头拜年,有的时候辈分高的人的院子里会跪一地人,场面甚是壮观。
磕头也有规律,大都遵循从近到远的规律,把家门口附近的磕完后,再去村的另一头去磕头。磕头都是统一标准的,男人们一般都在长者家中的主前磕四个,给老人都是磕一个,把整个村子磕完一遍。由于当时天还没有亮,所以在大街上能遇见很多人,但大都是看不到对方,只是听着声音耳熟,就互拜新年。在街上只听到“大叔,在这就磕(头)了啊。大爷,新年好”等问候语。
初二,去姥姥家走亲戚
大年初二,女婿必须到岳父、母家,并且必须带礼物,倘若你是新婚的女婿的话,这个礼物可是有很大的讲究,等下的伴手礼选择可一定要认真看哦。外甥走姥姥家,闺女携婿走娘家,这个风俗在民间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节'之说。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初五以后,走亲访友,喝酒必不可少
从初一到十五(一般都是初五之前把亲戚走完,因为一些打工的人都在初六就走了),人们会互相走亲访友,加强感情交流。“要想感情深,就得一口闷”,这期间的酒宴是必不可少的。亲戚、朋友一年就能见这一次,谈谈自己一年中的得与失,畅想一下新一年的工作。这大都是在酒桌上完成的,父母为来客准备好了酒菜,一年只能在一起吃一次饭,也不免会多喝几杯。
总之,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过年风俗,我也没有在外面过过新年。但我觉得在农村过年真的能够体会到过年的乐趣。有的人感觉年味越来越淡,如果一些城里人能够到农村感受那里的过年氛围,感受农村的过年传统,贴对联、包饺子、拜年磕头,感受农村人朴实的言语,也许他们对过年会有另一种体会。
‘陆’ 农村过年哪些习俗流传下来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春贺岁活动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有着各种被流传下来的习俗。
除夕上午修供祭祖,正房八仙桌后的墙壁上挂家堂,桌子上摆有熟肉、油炸物、点心、水果等祭品,上面覆盖菠菜叶谓之青头。另外还要置酒上茶。新近老了的人单独祭祀,三年后方上家堂。屋门外设一祭桌供天地三界。都要上香烧纸。中午12点之前上供,然后点鞭炮,一家人(分家过的兄弟都围老人在一起)吃团圆饭。下午包素馅的饺子,包饺子时会随机地在2-3个中包硬币。门上贴春联、屋里贴年画。晚上点鞭炮吃饺子烧老牛。
大年初一4点多起床煮素馅水饺,为了不把回家过年的“爷爷奶奶”吓走,尽量不要出动静。不能拉风箱,不能碎碗、不能砸蒜。因此前一天必须选好柴禾。煮熟饺子都是先上供,然后晚辈给长辈磕头再吃饺子。吃到硬币的会非常高兴,意味着发财、有钱花。无论是包饺子,或者煮饺子,都要十分小心,要派做事细致的妇女,不能出现破饺子,否则认为不吉利。
正月初二,赶早送“爷爷奶奶”,没啥具体时间,原则就是送完后天不亮。所以初二还要早起,由院里某人组织,以炮仗为号,大家集合,上完供后,点香,潜意识里认为“爷爷奶奶”会跟着香火走,必须保持香火不灭。然后走到坟上,磕头、放炮仗。然后回来撤供。等等其他的许多习俗。
‘柒’ 现在的农村还有哪些习俗是旧社会留下的
农村的许多习俗,其实都是旧社会流传下来的,经过一代一代的向下延续,留存至今。这些习俗有的包括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有一些是属于旧社会流传下来的陋习,接下来简单的说一说有哪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有哪些陋习。
除此之外,农村还有一些习俗是比较落后的,比如说过年的时候要给长辈磕头,像这种习俗基本上在现在已经不常见了,很少有人家过年还需要磕头拜年,还有一种比较不好的习俗就是土葬这种殡葬方法,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会慢慢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