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贵州毕节怎么样
毕节地区通过不断的努力扩展,城市规模逐日扩大。虽然只是一般的中小城市,但是政府非常重视城市美化和交通的规划。现在,除了小商品批发市场的交通路线比较差以外,其余的路线都是四车道或是四车道以上。。并且在城市的中心地带阔宽了绿化带的面积。逐步的走向了绿色城市的发展方向。 在道天河的中下游新修建了高架桥,城市的发展更是发生了惊天的变化。 毕节地区的环境很好,有美丽的花海之都“百里杜鹃”,有雄伟的“九洞天”,贵州最大的湖泊“水西湖”,仙鹤天堂“威宁草海”,大方县的“奢香古城”等等。 虽然毕节现在的交通还比较闭塞,但是已经动工的杭瑞高速公路和新修的铁路将会拉动毕节的快速发展。
‘贰’ 青少年怎样在文化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大众文化兴起于当代都市, 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 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为介质, 按商品市场规律运作。大众文化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思想情感状况, 反映了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道德、伦理风貌, 满足了人们对现代生活理念和文化审美趣味的精神追求。大众文化的娱乐功能赋予青少年乐观的生活态度、广阔的生活空间、多样的生活色彩和广泛的交往机会, 使他们在丰富的审美愉悦中释放身心的疲乏, 在心灵的陶冶中享受人生与世界的自由并洞悉其微妙的深层意蕴。但是, 我们也看到, 后工业时代的大众文化, 受消费意识形态的筹划引导, 越发强化其产业文化特征, 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根本目标下走向商品化, 道德理性、审美价值、思想深度、终极关怀等文化产品所应有的精神向度和内在美感, 沦落为直接功利满足下的庸俗的感官快适、刺激或沉溺, 从而暴露出物质性膨胀与人文精神缺失的致命弱点。大众文化将传统的文化转向时尚的文化, 将神圣的文化转向快餐的文化, 将审美的文化转向消费的文化, 将批判的文化转向娱乐的文化, 并渗透到青少年的闲暇生活之中, 它犹如无形的社会震荡器, 使青少年的闲暇生活呈现出多样和广泛的社会文化图景, 并演绎成青少年闲暇文化的内在价值冲突。
一、解析时尚文化中的平庸流向
时尚文化是指发端于物质文明, 反映一定政治、经济形态的, 体现着文化某种发展趋势
的文化存在形式, 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定群体价值观和生活趣味的动态展示。时尚文化融合了现代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的最新要素, 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尚新心理成就了文化时尚, 并使之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消费。时尚文化是整个人类文化精神的缩影, 透过时尚生活, 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精神追求与文化品位。20 世纪末开始在青少年中流行的娱乐活动以及相关产品和消费方式, 包括“粉丝”文化、嘻哈文化、街头运动、网络游戏、R&B 音乐, 以及这些文化元素所特有的服装、饰物、装备, 作为一种时代的产物和新的文化形态, 其鲜明的求异、前卫、创新、娱乐、想象力和反传统等特征, 与青少年追求新鲜事物、渴望发展个性、展示青春自我的内在需要自然地达成契合, 对处于特殊时期有着特殊心理需求的青少年产生了较强的渗透力, 其特有的消费娱乐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悄无声息地塑造着青少年的文化习性, 在思想、观念、行为、审美等各个方面影响着青少年文化的变迁轨迹。近年来在青少年中此起彼伏的偶像热、动漫热、拇指热、哈韩哈日热, 以及所谓的时尚一族、“@”一代、寻“酷”一代、“新人类”、“新新人类”等, 实际上都是讲时尚文化对他们的影响, 对时尚的追逐已成为显示青少年社会身份和人格的重要特征。伴随时尚文化而来的服饰、餐饮、消费、电子产品、网络产品, 甚至语言和生活习惯成为新一代青少年的最爱和追逐, 形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但是, 我们也应看到, 时尚文化变化快, 缺乏时间的检验, 没有经过社会系统的过滤, 平庸化的东西常常被奉为新潮而流为时尚, 深刻而崇高的东西被视为落伍, 其非但不能给予青少年发展所注重的深度和后劲, 而且在运作过程中, 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价值观念的低级性、庸俗性和零散性, 价值导向上的片面性、盲目性和媚俗性, 从而造成青少年的享乐主义物质文化取向和颓废主义精神生活取向, 个人对时尚生活的追求, 对娱乐的关注,分散了对政治意识形态的热情, 取代了人生理想和国家利益, 有悖于人性的自觉提升。
二、快餐文化带来青少年思维方式感性化
快餐文化是指人们工学之余的休闲消遣, 不追求完美、重大, 只希望借助形式短小、内容
通俗的文化产品, 享受闲适、轻松、愉悦的生活情趣。经济亢奋, 物欲横流, 诱惑躁动, 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今社会, 人类因生活“累”得不耐烦而越来越追求简单和效率。为求得心灵的松弛, 人们不愿品味古典的、高雅的、经典的文化盛宴, 越来越习惯于视觉性阅读, 看电视, 看DVD, 网上浏览, 名着费尽心机改写成图解本, 连以声音见长的音乐也被简单的图示配成MTV, 人们越来越喜欢用眼睛思维, 而懒得用大脑思考。在MTV 并无内在逻辑联系的形象碎片堆积中,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时装表演的绚丽色彩中, 在无处不在的广告的灿烂画面中, 文化丧失了它的厚重感和永恒性, 图像代替了文字, 碎片代替了整体, 表浅代替了深沉, 读图成为一道方便、省心、可口的精神快餐。甚至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也运用说书形式, “六经注我”式地时尚化理解中华经典, 通过快餐式推销给大众生活带来乐趣。文化传播途径的多样化, 媒体舆论炒作的经常化, 使得快餐文化业已成为社会文化的上流, 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资料室、新华书店等珍藏和积淀着传统和历史的圣地失去了曾经的吸引力, 人们更惬意的是躺在沙发上享受电影画面、流行音乐、地摊文学带来的“浅阅读”, 更乐意到浅层次的、简单轻松的、以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碎片式语言、拼盘式内容、以“知道”代替“知识”的文化产品中寻找“精神快餐”。快餐文化PK 掉经典名着, 使成长在读图时代的青少年对图像产生挥之不去的依赖心理, 失去应有的想象空间, 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对强调概念思维的文字信息的阅读兴趣, 造成了人“读、听、表达、思考”等能力的退化, 成为感性的奴隶。对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 抽空文化内核的快餐文化因缺乏具有心灵震撼力的深度阅读、思维训练、美学熏陶和人文关怀, 不但无法有效传承人类文明, 而且其在社会化过程中也将会失去人生发展的座标。
三、消费文化诱导青少年生活方式物欲化
消费文化是指消费者的消费价值判断、指导思想与行为准则以及反映在物质产品上的文化层次和文化趋向。以娱乐和消遣为直接目的是大众文化消费最明显的特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物质生活的日渐丰富, 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已经从以往的吃饱穿暖变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正如后现代理论家博希亚所说: “在新的消费社会中, 消费对象不限于日常生活用品, 知识、职业、权利、艺术甚至是时间、空间、环境和身体都成了消费对象。消费社会中的人或消费者所崇尚的是一种新道德———即所谓‘享乐道德’。他们把享受自己、享受生活当作人生的一种义务,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不断地发明或尝试新的乐趣和满足, 他们通过消费来实现自己。”当今社会, 消费不仅仅意味着对物品的购买, 同时也是一种对身份、品位的追求。
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发展、意识形态的变化为消费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最适宜的土壤, 在外来消费主义文化冲击下, 以充斥着商业气息, 以市场规律为逻辑, 以影响普通大众为对象, 以放弃和疏离文化中的崇高感、悲剧感、使命感、道德感、责任感为特征, 以追求消遣、享乐为目的的消费文化, 把大众引向感官享乐和物质消费中, 分散了人们对政治意识形态的关注和热情。在商品消费的时代里, 只有商品消费, 与你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无关宏旨, 或者可以说商品消费同时就是其自身的意识形态。随着大众文化的蔓延和商品消费意识形态的扩散, 主流意识形态从中心地位被推向边缘, 大众也从关注主流意识形态转向关注日常生活, 致使我国本土文化的主体意识、民族精神、传统价值、语言规范被削弱、淡化或扭曲, 一些青少年虽然尚不具备高消费能力, 但在消费观念上已认同消费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 崇尚个人享乐和所谓的个性, 追求西化的生活方式, 向往洋品牌和高档化, 把名牌与品牌等同起来, 把高消费与美好的个性生活结合起来。在尚未具备经济独立能力之前, 他们更多地是靠逛商店、买假名牌、穿时尚服饰来体验感受、积累经验, 而当他们的消费行为一旦由实惠、耐用、节俭的传统取向转向特别注重审美、新潮、变异以及个性化, 把炫耀消费、彰显个性的物质文化取向看作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和幸福生活的象征时, 也就忽略了其精神和心灵的归属, 不利于青少年形成稳定、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四、娱乐文化助推青少年审美趣味世俗化
娱乐文化是人们通过一定的体力或智力活动, 达到生理、心理及精神愉快与满足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我国的文化领域的结构性变异促使人的精神取向和价值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 社会审美风尚呈现出由统一向分化、由教化模式向消费模式、由社会活动向个人娱乐、由自发向自觉的转换, “娱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并在现代传媒技术和商业利益追求的共同导演下, 娱乐文化不再具有席勒描写的那种古典审美的精神游戏特质, 而日渐趋向泛娱乐化, 即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 以现代媒介为主要载体( 电视、戏剧、网络、电影等) , 以内容浅薄空洞甚至不惜以粗鄙搞怪、噱头包装、戏谑的方式, 通过“戏剧化”的滥情表演, 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 从而达到快感的思潮。在巨人的社会娱乐文化漩涡中, 以名人趣事、暴力犯罪、灾害事故、风流韵事等为重要内容的软新闻流行, 导致传统权威媒介的低俗化和公信力丧失, 甚至危害社会风气; 电视的“泛娱乐化”倾向, 促使许多频道栏目纷纷改版, 就此淹没在柔软化、趣味化、低俗化的娱乐洪荒之中。“超级女声”犹如一架巨大的梦想发动机, 以其为标志的电视娱乐文化, 在观众互动和罐装笑声背景的映衬下为娱乐振臂狂呼, 导致青少年社会角色、价值取向的错位, 加剧了其追求即时宣泄和释放的浮躁心态, 而人生思考的理想主义成分大大减少, 不利于青少年构筑真正的心灵和谐; 网络利用视频图像处理技术, 借助其无可比拟的自由传播性和民众参与性的IT 技术翅膀, 形成了一种以爆笑、搞怪、恶作剧为主要特征的娱乐文化, 为了幽默而沦为庸俗。一切权威的、神圣的事物都成为“恶搞”的对象, 手机短信传播着低级、庸俗的“黄段子”, 互联网上演着《闪闪的红星潘冬子参赛记》, 大量曲调怪异、语言粗鲁的网络歌曲弥漫在人们的生活娱乐空间, 相当多在校生因陷身“娱乐”而“玩物丧志”, 其“虚拟人生”价值取向, 使处于社会化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普遍陷入理想失语和价值失衡的集体无意识状态之中; 文学也在鲜花和捧喝中走向娱乐化, 《废都》、《丰乳肥臀》大打性爱描写的擦边球, “美女作家”们用所谓的“身体”进行写作, “地摊文学”挑逗性地制造出宣扬物欲、爱欲、肉欲的垃圾文字, 让文学失去厚重感, 走向贫瘠与轻浮。青少年在浅薄搞笑、轻歌曼舞、做作呻吟、隐私揭秘、情色凶杀、江湖官场、闲情野趣的贫血阅读中, 沉溺于或轻松、或惊险、或奇异的感官体验, 既不需要智力的消耗, 也不需要有关人生本质探询和人文关怀寻求的深层思考, 文学的灵魂被出卖给感官娱乐, 他们的心灵世界因长期缺少人性光芒的滋养, 必然会习惯于感官享乐而忽略精神空间, 滋生只求当下快乐、拒绝道德追求的文化心态, 导致青少年闲暇生活的平庸化和闲暇文化的世俗化。
与日常生活水乳交融是大众文化生存的一个显着特征, 青少年追求的大众文化行为大多存在于其闲暇生活, 并通过渗透、融合、感染、凝聚、熏陶、净化等多种形式影响青少年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从而影响他们的生命质量。在20 世纪科技革命冲击下, 社会传统的生活方式已发生了根本变革, 人类在经历经济变革的信息化浪潮之后, 将要迈步进入休闲社会。
尽管目前人们对大众文化的态度褒贬不一, 但大众文化以其无可阻挡的力量渗透到闲暇生
活的各个领域, 成为社会闲暇文化生活中一道异彩纷呈的靓丽风景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我们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 打破囿于学校本位、就教育论教育的陈陋观念, 从教育与社会、生活和科学的全方位视野, 以宽容的心态理性地审视大众文化引领的青少年闲暇文化, 通过积极的闲暇教育, 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 以科学的价值观引导青少年遵循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在追求自由自主、张扬个性、享受生活、创造激情的闲暇文化生活的同时, 和谐整合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 科学安排闲暇生活, 让生命因闲暇而精彩, 进而获得人格的和谐、均衡发展。
‘叁’ 湖南有哪些风俗
1、湖南花鼓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花鼓戏艺术便有较大发展,由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整理创作的《打铜锣》、《补锅》、《刘海砍樵》等剧目,深受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的喜爱。2008年,花鼓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过小年,每年的腊月二十四,举家休息聚餐,称“小孩子过年”。家家筹备年货,作豆腐,杀年猪,送年节,备点心,炒旱茶,写春联,扎灯笼,忙得不亦乐乎。
3、年三十夜,长沙农村家家会在火炉中燃着一个枫树蔸,叫“年财佬”。男女老幼围炉共话,长辈给小孩压岁钱,全家品吃猪脚炖萝卜,欢坐待旦,叫“守岁”。所谓“有钱无钱,萝卜过年”。
4、大年初一民间的讲究、禁忌颇多。有的于除夕在大门合缝处贴红纸“财”宇,在当眼处贴“开门大吉”、“对我生财”之类的吉利语,开门时高声诵之,叫开门见喜、开门见财。出天行时,观风向天色,卜来年收成。
5、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又名灯节。长沙灯市,多篾扎纸糊各式灯笼,或悬之庭户,或列之街衢。是日家家点烛于灶台屋角,户户煮食元宵缩,顽童则持彩灯相戏。农家除在猪栏狗窝鸡坍暗角点烛外,还在田头地边燃火,意在除虫,祈求丰收。
‘肆’ 湘潭大学的校内环境怎么样
走进我校校园,一幅绿树成荫、鲜花绽放、碧水相映、书声朗朗的美丽图画渐次铺展开来。建校40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环境育人”的办学理念,以建设生态校园、信息数字化校园、高品位文化校园为目标,一座园林式的大学城正在伟人故里迅速崛起,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正在这座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大学蔓延。
“湘潭大学是个读书的好地方”,来过我校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家长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这也是对我校校园环境的最好注脚。鸟瞰占地2400多亩、建筑面积70多万平方米的校园,青山绿水,花草树木,亭阁曲径,喷泉雕塑,千姿百态。我们试图从这样一组数据去解读我校的绿化工作:目前,学校共种植乔灌木35万多株,人工草坪12万多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72万平方米,山地290亩,水面112.5亩,绿化覆盖率45%,绿地率42%,森林覆盖率31%。置身于青山与绿水环抱的校园,徜徉于楼群与草地之间,一种和谐的气息扑面而来:楼群、园林、道路、标牌井然有序假山、喷泉、雕塑等园林小品相映成趣秀山、泉山、慧山将山林绿化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林间小径、石亭、石桌、石凳点缀其中乔、灌、花、草错落有致,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在这里诠释得酣畅淋漓。
从一叠叠闪光的奖牌和荣誉证书,我们看到了这座园林式生态大学的魅力:1997年以来,我校先后被授予“省级园林式单位”、“省级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等荣誉称号。“好风凭借力”,加强组织领导是做好校园绿化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学校历届党委、行政非常重视校园环境的规划和建设,把做好校园绿化工作,营造优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作为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环境育人”的系统工程。根据学校所处的地域特点和自身实际,按照保护山水、保护生态的发展思路,依山造势,相互呼应,将环境绿化,景点设置和建设工程巧妙搭配,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得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生活区,教学区,休闲区等功能区各具特色。近几年来,学校在保证正常绿化资金的基础上,集中近600万元的资金用于13项重点绿化区域的绿化工程和景点建设,初步形成以校园文化广场为中心“三山”(秀山、泉山、慧山),“三园”(静园、沁园、泽园),“三泉”(图书馆前坪的七彩喷泉、泽园的涌泉、沁园的叠泉)等景点为主体,画眉潭、琴湖等水体为纽带的校园绿化系统。按照学校的规则将第一田径场改为校园中心文化广场,培植大面积绿化草地,布置硬质铺装和水体,点缀历史文化人物雕像,历史浮雕等,使之与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和现有图书馆前坪形成大型绿化文化广场。
“山中有校,校中有山”,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无不诠释着我校较高的办学品位和深厚的人文底蕴。透过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解读我校优美的校园环境,我们听到了一种日渐高涨的声音:“我为湘大添新绿。”一年一度的义务植树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校领导带头参加植树活动,师生员工履行义务植树的尽责率达100%,植树成活率达95%。在全面加强校园规划工作的同时,我校努力创建了一批绿化精品特色工程,着力打造一个又一个校园绿化亮点工程如慧山保持着原有自然风貌和动植物种,形成了一个原始唯美的山林自然生态景点。而以绿草、花坛、假山合理点缀的静园、沁园,以廊架、井亭、观赏鱼池巧妙搭配的泽园无不以其迷人风姿为广大学子所倾倒。
当晨光初照,层层薄雾从草坪中缓缓升起,学生的朗朗书声穿过寂静的校园;夕阳西下之时,画眉塘、琴湖,微风拂面,波光粼粼,让人神清气爽而当夜幕降临,图书馆前火树银花,七彩喷泉欢快跳跃,又平添无限诗情画意。透过优美的校园环境,我们似乎看到了一种环境的力量,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湘大人。校园环境以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价值期待、一种理性目标陶冶师生的情操,我校正以自己独特的校园环境培育着一种属于自己的精神文化,吸引着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我校在建设生态校园、信息数字化校园、高品位文化校园的进程中,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英国哲学家纽曼在《大学的理念》里曾经这样描述大学:大学是什么地方?大学是培养苏格拉底智慧和但丁风采的地方。高素质人才与其说是课堂上培养出来的,不如说是从一种文化氛围中熏陶出来的。优美的校园环境蕴含着极强的德育功能,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感染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境界,净化人的心灵,从而达到培养一代新人的目的。正如校党委书记彭国甫所言,大学是学习的课堂、锻炼的熔炉、成才的摇篮、情感的皈依、精神的家园。
喜春色之不老,任书生之自来。青山、绿水、书声,我校正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营造更加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全力推进高水平重点大学建设进程续写又一轮新的辉煌。
‘伍’ 贵州毕节怎么样
发展很快,新城区很漂亮,毕节市是贵州省西部辖区的一个地级市。原为毕节地区,2011年撤销毕节地区,设立地级毕节市,同时撤销县级毕节市,原毕节市行政区域为现七星关区行政区域。现毕节市政府驻地设在七星关区。
就是收入不怎么高但是消费很高,气候很凉爽
‘陆’ 请问古楚有这怎么样文化历史
【荆楚文化的八大内涵】
1、炎帝神农文化。湖北随州、谷城和神农架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在这里,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发明农业,教民耕种,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过渡。
2、楚国历史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富矿。
3、秦汉三国文化。秦汉时期的湖北地区是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云梦古泽、睡虎地和龙岗秦简、张家山汉简、汉明妃王昭君、汉光武帝刘秀、文学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湖北境内还是魏、蜀、吴三国犬牙交错、激烈争夺的“四战之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联合与斗争波谲云诡,惊心动魄,古隆中、赤壁、乌林、长坂坡等着名文化景区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4、清江巴土文化。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热情、质朴、勤劳、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优良的民族素质。其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构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鲜明特色。同时,以恩施自治州和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为主体的湖北民族地区也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发展湖北特色经济的重要地区。
5、名山古寺文化。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资源。武当山是道教名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武当文化。此外,荆山、大别山、大洪山、齐岳山、九宫山和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来凤仙佛寺、汉阳归元寺、武昌宝通寺以及荆州天星观、武昌长春观等众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钟祥明显陵等名胜古迹,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6、长江三峡文化。长江三峡是中国最壮观的峡谷,也是世界最着名的峡谷之一,还是举世闻名的水电能源基地和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湖。随着三峡枢纽工程的蓄水发电和胜利竣工,其举世雄奇的自然风光、色彩斑斓的人文景观、神秘浪漫的神话传说和峡江两岸奇特的风土民俗,形成了具有浓厚峡江色彩的文化流派,构成了三峡文化的鲜明特色。
7、江城武汉文化。武汉地处两江交汇之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早在商周时期就是南方连接中原的战略据点。以商代盘龙城为标志,3500多年的建城史使武汉积淀了底蕴丰厚的文化。明清以后,武汉逐步发展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近现代以来更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和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在现代史上,武汉曾一度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华中地区的特大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江城武汉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8、现代革命文化。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在清王朝的统治腹心打响第一枪,一举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帝制 ,湖北的革命党人和仁人志士功不可没。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为标志,形成了湖北和武汉近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的革命文化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董必武、陈潭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武汉创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武汉曾经是大革命的中心。“二七”大罢工、武昌农讲所、“八七”会议、黄麻起义 、鄂豫皖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八路军办事处、武汉保卫战、新四军司令部、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一系列的革命活动、革命事迹、革命遗址等,构成了湖北近现代革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极其宝贵的革命文化资源。荆楚文化这八大文化系列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穿透力和影响力,是我们建设先进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柒’ 如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础知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那么如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础知识
一、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是保护与传承的前提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千姿百态的民间艺术、手手相递的技艺绝招,而且有林林总总的民间仪式、节庆活动等,可以说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来自民间,且历史悠久,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灭亡,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的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为此,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行必要的挖掘、整理和保护。一是要组织人员对当地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全面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生存状况、分布区域、传承人、相关场所、实物资料、相关民俗活动、保护情况; 二是要组织熟悉乡土文化的本土作家、艺术家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只有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保护和传承才有根基。
二、认真开展遗产研究是保护与传承的关键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相对还不成熟,还未建立一个比较科学的研究体系。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这一实际,研究中应该打破学科壁垒,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多元并重,相互融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更多、更科学的方法。要通过成立国家和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积极吸纳社会各界、各方面的专家参与研究工作,也可以建立研究基地,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深入开展研究,提高研究质量。对于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政府应给予研究必要的扶持、奖励,授予荣誉称号,以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取得更大成果,为科学开展保护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
三、积极普及遗产知识是保护与传承的基础
宣传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引起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注意及增强重视程度。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许多种类或世界独有,只有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才能普及公众的遗产知识。要通过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可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论坛、讲座等活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扩大社会影响,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博物馆、文化馆站等展示平台的作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的实物展示、现场制作、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人生经历及传承工作经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等展览展示与互动体验,更好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四、建立完善保障机制是保护与传承的落脚点
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点,针对这种情况,地方政府除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立法外,还要建立和完善三个机制:一要构建完善的传承人保护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延续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法律制度,增强传承人保护力度,完善保护体系;二要构建完善的传承人认定机制。要科学设置认定标准,把“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员”也列入其中,增强传承人的扶持力度,并设立传承人奖励和激励机制,对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进行等级考核,调动传承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三要构建完善的遗产申报机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分级递进式申报,以保证我国各地域、各民族、各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方面,做到有序和兼容,确保各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能得到合理的保护,并大放异彩。
文化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也就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二、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1)资源普查
对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普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普查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紧密配合,配备大量与非遗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作全面调查。2009年是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的重要之年,以本溪为例,本溪市现辖平山区、明山区、溪湖区、南芬区、经济开发区及本溪、桓仁两个满族自治县,总面积8411.3平方公里,共有25个街道办事处(含两县各一个)、40个乡镇、229个社区、259个行政村,全市有汉、满、回、朝鲜、蒙等26个民族,人口170万。本溪人口众多,分布广泛,由于本溪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加上县区文化馆、站人员紧缺,普查工作开展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各县、区文化部门排除万难,在主管部门领导的统一部署下,下街道、进村屯,共登记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864项,经过进一步筛选,共有68项被列为重点资源上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为开展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后续工作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2)收集整理
收集、整理资料是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过程中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工作人员向图书馆、博物馆以及传承人收集与申报项目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及其他相关材料。文化馆自身就保存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历史文化资料,早在“七五”期间,本溪市的文化工作者深入县、区、村屯,对本溪的民族民间艺术进行过抢救性的搜集和整理,仅民族民间舞蹈就有6个项目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一书,这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本溪市群众艺术馆工作人员深入乡镇,走访传承人,也都留存了大量宝贵的影像资料。本溪市群众艺术馆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资料约500G,图片资料约50G,光盘约200张。另外,本溪市群众艺术馆是开展群众文化的主要阵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一点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过程中资料的收集、整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前期申报
申报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点工作,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体现主要依靠申报工作来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是由文本资料、图片资料以及影像资料构成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在于文化馆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文化馆设有调研部,具有从事文字专业的工作人员,能够对申报项目文字资料进行专业的表述。在数字化的今天,文化馆基本配有摄影、摄像设备,并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这些条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提供了便利,也只有在文化馆这些条件才能综合存在,才能更大的发挥效用。
(4)后续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申报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便成了文化馆的主要工作。本溪市群众艺术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档立卷,利用有限的资金向传承人征集实物,制作展示柜,定期走访传承人了解近况,为传承人发放生活补助费,鼓励并帮助传承人建立传承基地。在每年的大型活动、节日庆典上,本溪市群众艺术馆将本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展板的形式进行展示,并邀请项目传承人进行现场展演,这些活动的开展使这些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够融入现代社会,在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依然能够继续生存和前行。
三、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中具有哪些优势
(1)人才优势
文化馆是国家专门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开展培训辅导、宣传教育、理论研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申报、保护等活动的前沿阵地。文化馆一般汇集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摄影、群文理论等各类艺术人才,可以说是各市文化人才的聚集地,这些专业人才大都毕业于专业院校,或是在某专业领域取得了较大成就。他们经常参与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及资料收集阶段,他们具备较强的专业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提供了帮助。以辽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溪鼓乐》为例,本溪鼓乐早期流传下来的音乐曲谱为工尺谱,早期音乐的记录方式在今天是很少人能读懂,本溪市群众艺术馆从事音乐专业的工作人员便参与到此项目的挖掘及申报过程中,走访传承人,与其探讨曲谱,并翻译成简谱,这种较强的专业性及对口性,是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无法比拟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申报后,在后期的传承与保护过程中文化馆的专业人才也占有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发展、培养、指导传承人是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以辽宁省级项目《传统木版年画》为例,2007年本溪桓仁传统木版年画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了不让这一民间传统美术技艺失传,多年来,本溪市群众艺术馆从事美术专业的工作人员在桓仁满族自治县建立版画培训基地,不间断地定期对当地的农民进行版画指导与培训,桓仁木版年画代表本溪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各项展览,在提升其知名度的同时,为桓仁农民开辟了致富的道路。
专业人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传承、保护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只有文化馆才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是文化馆的职责所在却也是文化馆的优势所在,如此看来,文化馆是最适宜申报、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阵地。
(2)宣传优势
文化馆本身具有宣传教育的工作职责,而最重要的是文化馆可以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宣传方法多样,宣传角度多变,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不是只停留在一个特定的层面,拓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范围,极大增强了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被定为全国“文化遗产日”,各省市在“文化遗产日”期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宣传,本溪市群众艺术馆也不例外,这一天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关注的一天。本溪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项,本溪市群众艺术馆将30个项目以图文展板的形式,在“文化遗产日”这一天进行展出,同时利用展出场地有利的条件,通过LED彩色显示屏将国家级、省级项目资料片循环播放,并邀请多个项目传承人来活动现场进行项目展演,除此之外,本溪市群众艺术馆利用内部刊物《本溪群众文化》增设《非遗专刊》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介绍,不仅向外市文化馆、站展示本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对本市市民起到有力的宣传作用,促进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工作。2008年12月,“本溪市群众艺术馆”网站正式开通,专门设有“非遗保护”栏目,收录了本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相关资料,并设立了非遗论坛与读者沟通交流,及时更新本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信息,让广大群众能够轻松的搜索到本溪市的非遗资源,从而促进本溪的非遗宣传力度。
2014年起本溪市群众艺术馆便多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引起良好的反响。2015年辽宁省文化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列为辽宁省重点民生工程,从2015年初至今本溪市群众艺术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12余次,进社区8次市民休闲广场2次,预备役部队1次,普及群众达6000余人,真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百姓。
‘捌’ 舞蹈文化与审美读后感
舞蹈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主要通过肢体语言与变换的节奏进行美的绽放。舞蹈审美作为评判一部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在舞蹈艺术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审美特征。本文结合舞蹈艺术的发展,从中国舞蹈艺术发展、舞蹈审美以及审美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阐述。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舞蹈作为人类生命最活跃、最重要、最充分的情绪表现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展现了人类在肢体运动时的艺象美。所谓的艺象美是作品中由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想象或者审美意象整合的多层次总体,也就是西方国家说的艺术本体。舞蹈作为人类生命周期的浓缩,从审美特征来看,它不同于其他艺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分析舞蹈作品的审美特征,在掌握审美特性的同时,对提高欣赏水平和舞蹈审美有很大作用;同时,它也是提高舞蹈欣赏技巧与艺术修养的基础条件。
1中国舞蹈艺术发展与舞蹈审美
舞蹈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从中国舞蹈发展来看,不管历史怎样发展,舞蹈始终都被作为文化现象传承、发展。随着社会进步,它的内容在不断丰富与充实,到了明清时期,它已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从戏曲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凭借身体就能反映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人文艺术。中国当代舞蹈大多是专业的舞蹈作品,随着舞蹈多元化的推进,舞蹈艺术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不仅从观赏方面,从专业角度来看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还出现了专业的舞蹈培训学校。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舞蹈艺术不仅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也推动了文化繁荣的进程。人类作为舞蹈艺术的主体,它不仅表现在舞蹈艺术形式,还包括艺术体操、武术竞技等方面,通过多种形式打造舞蹈美感。人体动作变换作为整个舞台表演的关键,只要赋予了形象特征与社会功能,就会给人类带来不同的感受。通常杂技需要表演者拥有超强的意志与熟练的技巧,再通过高难度动作展现艺术美。而舞蹈不仅是动作与动作的堆砌,同时它还承载着对应的文化精神与动人情感,在世界万物好与坏都表现出来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审美评价,同时这也是震撼心灵的一方面。在舞蹈表演中,它遵循一定的规律,节奏作为舞蹈艺术的关键部分,在造型、节奏的双重润色下会显得更加流畅、自然。另外,舞蹈艺术每次变换都会根据必然性、连接性,在整体感觉的引导下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在这过程中,舞蹈语言让舞蹈形象更加生动,从而也就形成了独特的美感。总体来讲,舞蹈审美与舞蹈本身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在技艺性、抒情性、独创性的影响下更加精密,再综合汇总成舞蹈。而利用审美特征发现舞蹈本质就是考验艺术形式的一种方法。
2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1)舞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舞蹈是一门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的艺术,社会生活一直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社会多样性、人类生活状态都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且为舞蹈艺术提供了多样的表现形式。在舞蹈操作中,它根据一定的社会现象,展现生活中的美、善、真,在这些现象统一归纳后,再形成优秀的舞蹈作品,用舞蹈艺术独特的魅力激励人、感染人、启发人,不管什么形式的舞蹈,都具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质。例如:《洗衣舞》就是一部典型的舞蹈,通过藏族人民传统歌舞,展现出情同手足、军民团结的精神;同时它还将民歌与踢踏舞联系起来,通过对生活小故事美化、提炼、加工形成。它的主要情节是:一群到河边背水的藏族姑娘,遇到了要到河边洗衣服的解放军战士;于是这群姑娘用计策将战士要洗的衣服骗过来,并且洗的干干净净,当这些战士回路,发现这一现象,急中生智帮藏族姑娘挑水的情景。整个舞蹈一直担着水桶往前跑,藏族姑娘拿着喜好的衣服在后面追的活泼、生动的场面结束。这段《洗衣舞》不仅代表了居民日常生活,也有很多感人至深、寓意深远的地方。由于取材新颖、结构简洁、立意深远,从创作到现在一直被广大民众喜爱。这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审美特征赋予了作品独立可行的空间,不管在主题,还是在题材上都展现了与众不同的一面,它要求作者紧紧围绕艺术构思的创新点,而不是一味向观众展现舞蹈形象。因为创新点一直是艺术作品永存的条件,在得到肯定与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舞蹈本质来看,美感主要存在于自主创作中;而所谓的新作品,不仅要在意料之内,更要在情理之中,人类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对创新的物质产生美感。作品主题思想作为整个艺术美感的源泉,创作手法必须真实动人,在艺术创新中进一步演绎作品。如:《荷花舞》作为广受舞蹈家喜爱的作品,之所以获得这样大的成功,主要原因是它为观众带来了美感与新意,在创作初期,舞蹈家受到“莲花灯”的启发,从而在艺术形象上也进一步创造和加工,不管是内质还是形象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观众在欣赏中产生共鸣。
(2)将叙事与抒情完美的结合。古文《毛诗序》曾这样说过“情动于中,行于言,言之不足,古嗟叹,故泳歌,泳歌不足,足之蹈,手之舞也。”这也展示出人在激动时,会情不自禁的跳舞。舞蹈表达情感的特点是神行整合,用体动展现感情,给人直观的形象。由此可见,抒发情感的最好方式仍是舞蹈,它虽然没有影视作品的台词与客套的语言叙事,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利用对应的场景和音乐叙述事件。在舞蹈艺术形式中,常用比拟、象征的手法,通过优美、无声的肢体语言展现故事情节,表达情感。而观众在舞蹈艺术欣赏中,也通过对表演者舞蹈旋律、舞姿的感悟,充分展现想象力,掌握故事情节,体会舞蹈蕴涵的感情。如:芭蕾舞的代表作《天鹅湖》,在这部作品中,起初王子与天鹅相遇是一段古典的双人芭蕾,通过表演者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极其细腻、巧妙的展现了奥杰塔从提防、恐惧心理到信赖放心的心理转变,最后萌发爱情的转化过程。在这段舞蹈中,没有语言描述与台词,但是却将主人公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
(3)虚拟象征的审美特征。舞蹈作为生活现象的概括,它不是直观的纪事,而是将虚拟象征作为艺术表现形式,进一步展现审美特征。在舞蹈表演过程中,通过舞蹈人员姿态、身体动作代替语言,从而进一步反映思想情感、展现故事情节。因此,不了解审美特征,就会让刚接触舞蹈的人员展现出“看不懂”的感觉。在舞蹈剧中,通过舞姿与情感动作,用屈指可数的方式展现舞姿。例如:舞蹈家王霞主演的《金山战鼓》,从整体来看,它是一部展现情感的作品,但是也有一些部分是纪事的环节。当表演人员站在鼓上查探军情,不幸中箭时,表演人员用手紧紧的捂着胸口,在鼓面做后桥动作,并且逐步形成拱形,最后从鼓上滚下来。在这段舞蹈设计中,主要以抒情为体裁,在直观纪事的过程中,展现受伤疼痛的场面,再将细节放大,展现人物形象,达到主观纪事、虚拟象征两者结合的效果。
(4)技艺与综合的审美特征。技艺性作为舞蹈艺术完成蜕变的核心因素,舞蹈演绎的内容必须在神话传说与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它的主题心理是完成高难度的技艺。通常,多圈旋转、跳跃都是高难度的动作,在体现技艺性的同时,必须根据舞蹈动作的软软性进行。舞蹈不仅是一种文化形式、一门艺术,更代表着一个民族与国家的特征,所以它具有广阔的演绎范围和创造区域。而舞蹈审美作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过程,如果只依靠审美特征很难完成,所以必须结合多种形式展现艺术美。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鲜明的表现形式,它拥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在实际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必须根据审美特征,从各方面提高艺术修养与舞蹈艺术。
一、舞蹈评论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在向前发展的路上不断更新自身,迎合着观众的欣赏品味,在创作上试图去摆脱传统的结构模式。相应的,舞蹈评论跟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对于舞蹈艺术的创新,舞蹈评论一度表现出较为敏感的一面,评论中所涉及到的文学、音乐等的艺术成分便一拥而上,连同各种较为模糊的美学及哲学命题一同出现在舞蹈创作及舞蹈评论中。在多元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舞蹈创作与舞蹈评论相应的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样态。就当前的发展来看,舞蹈评论的发展还未能完全适应舞蹈艺术的发展。
舞蹈评论存在着多种类型,新闻报道与作品分析及理论分析均有不同的成果。其中作品分析式的评论侧重于对于舞蹈作品整体的分析与评价,此类评论需要评论者有较扎实的舞蹈专业知识及敏锐的观察力,为舞蹈作品的创造提供更加丰富的审美经验。理论性的评价大多带有一定的概括性,是对于整个舞蹈现状做更为系统、更为周密的调查与分析。理论性的评价中多是评论者对于舞蹈作品所做出的个人独到的见解。在此类评论中多会出现较晦涩的概念,要经过咀嚼消化才能转变成人们熟知的道理。针对此类现象,舞蹈评论者应当提升自身的舞蹈修养,运用敏锐的观察力与记忆力对于艺术表象进行深入感知。
对于舞蹈评论者来讲,需要进行深入的舞蹈实践活动,对于舞蹈有一定的熟悉与了解,并对舞蹈有丰富的审美感受,仅凭理论知识不足以对舞蹈有全面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应运用大量对于作品的亲身感受来提炼总结作品中所孕育的美。成熟的舞蹈评论者应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及广博的专业知识,精通多种编舞技巧与舞蹈表现技巧。舞蹈评论者并非要对舞蹈技巧有很深的功底,但一定要有较为深刻的体验,才能对不同风格的舞蹈作品有精准的把握。舞蹈是可以为人们所能理解的艺术,其成败得失看似由创作者完成,实则作品的评论者同样是一大重要的因素。舞蹈评论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创造性,需要评论者通过敏锐的感受力观察作品,捕捉作品的特色之处,然后运用细腻的文字将舞蹈进行描述,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舞蹈中的真善美,进而赋予舞蹈作品更充实的审美经验,引发观众对作品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舞蹈评论者应当遵循生活中的客观规律,将作品中与生活相关的内容进行更深层的挖掘,避免评论作品时,将作品与生活二者脱离。
二、舞蹈评论的意义
舞蹈评论与舞蹈欣赏相辅相成,二者均是以舞蹈表演与舞蹈创作为对象,但二者不完全相同。在评论中,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些影响人世界观、价值观的因素。舞蹈评论侧重于对艺术形象的理性分析与评判,而舞蹈欣赏则侧重于对艺术形象的直观感受与体验。舞蹈评论与舞蹈创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舞蹈创作是舞蹈家将自身对生活的`态度及反映以舞蹈的方式呈现于舞台之上,期盼与观众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舞蹈评论则是对作品及观众对作品产生的反映及评价所做出的二度评价。舞蹈作品通常运用较感性的动态化形象来反映生活,而舞蹈评论则是运用文字的方式来客观分析舞蹈作品对于现实生活的反映。可见,舞蹈评论与舞蹈创作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舞蹈评论中有着多重要素,首先便是对作品或是作品的创作者及表演者的评价,评价的前提便是有一定的历史分期或是时间限制。详细的探析舞蹈中所富含的规律及对当时社会或是舞蹈界的影响。对于特定时期舞蹈作品的分析与评价通常会对其内容与形式做全面的探讨。
舞蹈评论极具科学性与艺术性,需要艺术家运用超高的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来审视这一作品,并做详细的分析与评价。舞蹈评价中既散发着舞蹈作品的美,同时又凝聚着评论者严密的逻辑思维。舞蹈评论不仅仅只是向人们阐述如何分别舞蹈作品的优劣,如何发掘舞蹈中的美,更重要的是对舞蹈作品的环境、舞蹈现象等做出详细的论述与评判,从而在整个大环境下对舞蹈作品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对舞蹈作品做好的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到舞蹈创作者对于舞蹈的理解,进而影响创作。在对作品进行科学评价的同时,会对作品的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或多或少会影响到观众对于整个作品的评价。舞蹈评论的发展会促进舞蹈创作的繁荣,会促进创作人才及表演人才的快速涌现。
舞蹈评论在于对不断涌现的作品做良好健康的评论。科学的舞蹈评论对于发现优秀的舞蹈作品及优秀的舞蹈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在专题评论中能够发现舞蹈艺术实践的发展历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并尝试获取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舞蹈艺术事业的发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出现诸多问题,而这些现象与问题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舞蹈评论会不失时机的将这些具有全局性影响的事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从实践到理论进行逐步分析,进而对于舞蹈的关注,最终使得影响舞蹈发展的问题与现象得到解决。舞蹈评论对于探讨与总结舞蹈活动的经验与教训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对于社会生活给予舞蹈艺术活动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主客观和内外部多个方面深层探究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发掘舞蹈艺术的规律。
三、舞蹈评论的审美
舞蹈艺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在舞蹈史中的不同重要阶段,无论是在舞蹈创作、舞蹈表演亦或是舞蹈教学方面均能够提供十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舞蹈评论便在理论指导与创作思想上产生深层次的挖掘。舞蹈艺术通过一种较现实的表现手法,通过美的表现方式展现出一定的人文性。审美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出的效果,是审美客体的某种审美属性对于审美主体所带来的满足。舞蹈评论中的审美价值是指舞蹈艺术的创作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一种实现方式。舞蹈艺术的审美便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实现。舞蹈评论中的审美是舞蹈评论的核心,是舞蹈艺术多种价值的主导,同时其中蕴含了多种艺术价值。舞蹈评论的审美价值主体在于舞蹈评论者与舞蹈艺术创作者及接受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共鸣是审美主体被审美客体吸引,进而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且获得了较为愉悦的情感体验。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具有极高精神文化价值的艺术形式,通过人的动态肢体语言塑造一个个经典的艺术形象,表现着舞蹈创作者对于人性或是生活的审美理解与感受。舞蹈评论根据舞蹈艺术这一审美活动获得情感上的交流与认知。舞蹈评论的审美价值在于让欣赏者能够感知舞蹈艺术的美。表达美的方式有多种,舞蹈评论中通常会运用较为诗意化的语言将舞蹈中的美进行婉转含蓄的表达。此外,诗意的表达所包含的另外一层含义便是舞蹈评论所评论的对象是象征着美好与美的事物,在评论中无论是批评的言论亦或是褒奖的话语全部用来揭示舞蹈的价值,诗化的语言更是舞蹈评论中的常用语汇。舞蹈评论中的诗性表达是便于引导欣赏者渗入到舞蹈作品的深层价值体系中,深刻感受舞蹈艺术所蕴含的精华。舞蹈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创作者的美学追求与思想情感,需要舞蹈评论者进行深度挖掘。优秀的舞评人会积极主动的发现优秀作品中的美,进而向欣赏者传递较为充实的美感及对生活的思考或启迪。将舞蹈作品进行艺术与思想上的双重挖掘,揭示出作品的艺术个性。舞蹈评论以“真、善、美”作为一种评价标准,其中的美便是旨在运用鲜明生动且极富美感的舞蹈形象来展现舞蹈作品的美,使观众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因此,在舞蹈评论中应将美感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舞蹈评论的价值在于启迪欣赏者,使欣赏者能够感受到舞蹈艺术中的多重价值,对于欣赏者来讲能够起到一种启迪与领悟的作用。舞蹈评论的此类价值表现为潜移默化的影响。舞蹈艺术以审美价值为核心,舞蹈评论便是将舞蹈艺术的审美价值充分挖掘,并进行深层分析,从而对于人们的审美意识与精神面貌产生影响,并使之发生转变。
四、结语
舞蹈评论中蕴含着诸多美学思想,评论者根据一定的艺术原则将社会生活中的舞蹈现象,其中包括舞蹈作品、舞蹈家、舞蹈艺术思潮等进行深层次的赏析与评论,根据社会主义文艺的方针与政策将舞蹈艺术事业不断推进发展,在舞蹈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舞蹈艺术工作者的文化与欣赏水平。舞蹈评论的方式有多种,无论是专题评论亦或是以作品分析为主的综合评述均能够产生一定的思想与艺术价值。舞评者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精确的鉴赏能力将舞蹈作品中所蕴含的美进行合理的探究,在表达的过程中运用诗化的语言将舞蹈中的美酣畅淋漓的表达,对于舞蹈现象的产生与发展进行详细剖析,并进行总结。优秀的舞蹈评论者通常能够将舞蹈创作者与舞蹈欣赏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游刃有余。舞蹈评论工作者通常会十分关心欣赏者的生活及心理状态,亦或是审美趣味。舞蹈创作者通过作品向观众传达自己的审美认知与思想情感,而舞蹈评论者则会通过评论的方式向观众传达创作者的思想与情感。他们对舞蹈作品认真研究之后做出科学公正的评价。对舞蹈作品中的优点给予褒奖与赞扬,对于作品中的缺点则给予评价。在这样的评论中舞蹈作品会显现出一种正面向上的状态,舞蹈作品中的真善美亦会被充分挖掘。
‘玖’ 荆楚文化的诗句
1. 关于荆楚文化诗句
关于荆楚文化诗句 1.谁知道关于荆楚文化的诗歌或散文
对不起,我之前答离骚时似乎没理解你的意思,一下想到古文去了,o(∩_∩)o。
你要的应该是现代的散文吧!我又找了一篇,是关于武当山的(篇幅不长)
我对武当山心仪已久。6年前的擦肩而过,更增加了要亲近她的欲望。于是在来郧县挂职的第一个周末,我便迫不及待地登上了武当山。
武当山确实魅力无限,见它的第一眼,我便产生了不同一般的感觉。放眼一望,绵亘八百里的山脉,兼北方大山之雄浑与南国诸峰之灵秀,奇峰高耸,仙雾缭绕,壁立千仞,松柏苍翠,小溪潺潺。这里曾是真武大帝修身得道之地,因“非真武不足当之”而得名,历来是无数善男信女摩拜的道家圣地。经历代达官贵人,文人骚客的浓墨重彩,更增加了无尽的神秘与玄妙。如今上下穿梭的缆车和各处忙碌的“小红帽”们又为其带来了现代化的生机与和谐。漫步其间,不用说那些临险而筑的宏伟宫殿,就连那些不很起眼的石桥、断壁、岩石可能都会讲述神奇曲折的故事。置身于仙山神境,吸一口那清灵的空气,你会顿感气爽神畅。望一眼满山的圣景,平日里常以文墨为伴的我,纵然搜肠刮肚也找不出半句描绘它的贴切词语。就在那一瞬间,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不由自主地从心底流出。我真切地感到了自己的苍白与渺小。
金殿上巨大焚香炉里的熊熊之火彰显出求道者的炽烈;无数神像下匍匐在地的躯体带着万分的虔诚;满满的功德箱是测试心灵的砝码,悬崖上的龙头香镌刻着信念的纯度。只有在此时此刻,我才能被那些扛着比自己高出一截的高香奔上金殿的人们所感染,并渐渐地由感染,变成了融入其中……圣人云: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看到山上的情景,我真正体会到孔夫子这段话的精深。
披着淡淡的薄暮,我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途。奔驰的汽车像唱针一样,在宛如老式唱片的盘山路上旋转,我的大脑仿佛也随着这个旋律在不停地思考。当我将一柱高香投入香炉时,心里祈求了什么?当我向功德箱里放入钞票时,口里又念叨了些什么?当我把一枚枚硬币掷向太平鼓时,究竟是想得到什么?我在努力地搜索着记忆,渴望得到哪怕是支言片语的答案!可是,我失望了。我当时的头脑里分明只有空白。空的透明,白的真空。难道这就是心灵的净化?难道这就是意识的升华?我不敢将这些高尚的头衔强加于身。 我仍在寻找着能说服自己的答案。这时,我忽然想起了南岩上的御碑。如果真如传说中讲的那样,当年燕王朱棣是为了搜剿亡命天涯的侄子朱允炆,才役使三十万工匠把武当山打造得如此富丽堂皇。那么,数百万游人今天所做的一切,其功绩也绝不会逊于这位永乐皇帝!这正应了那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行的谚语。 我的心里一下子敞亮起来。武当山你不愧为充满灵性的仙山。你给我讲述了精神与物质的守恒,你给了我从未有过的感悟。我会永远把你珍藏在特别的记忆里……
2.表现荆楚文化的古诗或对联有哪些
1. 项羽《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2. 李白《咏史诗·乌江》 争帝图王势已倾, 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 耻向东吴再起兵。
3.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4. 唐·胡曾《咏史诗·垓下》 拔山力尽霸图隳, 倚剑空歌不逝骓。 明月满营天似水, 那堪回首别虞姬。
5. 郑板桥《悲项羽》 玉帐深宵悲骏马, 楚歌四面促红妆。
6. 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乌江水冷秋风急, 江东子弟今虽在, 寂寞野花开战场。 肯与君王卷土来?
7. 李清照《绝句》 霸气震神州, 凌云志未酬。
8.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 美人自刎乌江岸, 战火曾烧赤壁山, 将军空老玉门关。 乌江夜若渡,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 两汉不姓刘。 读书人一声长叹。
9. 李清照《夏日绝句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不肯过江东。
10.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3.关于荆楚文化的800字作文
一、炎帝神农文化
湖北随州、谷城和神农架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在这里,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发明农业,教民耕种,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过渡。
二、楚国历史文化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八音齐全的音乐、偃蹇连蜷的舞蹈、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代表同期的最高水平。
三、秦汉三国文化
秦汉时期的湖北地区是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云梦古泽、睡虎地和龙岗秦简、张家山汉简、汉明妃王昭君、汉光武帝刘秀、文学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湖北境内还是魏、蜀、吴三国犬牙交错、激烈争夺的“四战之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联合与斗争波谲云诡,惊心动魄,古隆中、赤壁、乌林、长坂坡等着名文化景区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四、清江巴土文化
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热情、质朴、勤劳、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优良的民族素质。其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构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鲜明特色。同时,以恩施自治州和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为主体的湖北民族地区也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发展湖北特色经济的重要地区。
五、名山古寺文化
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资源。武当山是道教名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武当文化。此外,荆山、大别山、大洪山、齐岳山、九宫山和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来凤仙佛寺、汉阳归元寺、武昌宝通寺以及荆州天星观、武昌长春观等众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钟祥明显陵等名胜古迹,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六、长江三峡文化
长江三峡是中国最壮观的峡谷,也是世界最着名的峡谷之一,还是举世闻名的水电能源基地和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湖。随着三峡枢纽工程的蓄水发电和胜利竣工,其举世雄奇的自然风光、色彩斑斓的人文景观、神秘浪漫的神话传说和峡江两岸奇特的风土民俗,形成了具有浓厚峡江色彩的文化流派,构成了三峡文化的鲜明特色。
4.什么是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简介】 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
【荆楚部族的兴起】 楚,也称荆楚,春秋时代的这个国家为什么叫做“楚国”呢。“楚”本是一种灌木的名称,也叫做“荆”,在南方江汉流域的山林中极为常见,可用作薪柴等多种用途,人日常离不了。
于是远自商代时,北方中原人就以荆楚来称呼江汉流域的南方地区和南方部族,比如《诗经·商颂》中说的“维女荆楚居国南方”。但是,构成楚民族主体的,却并不是江汉流域的土着,而是原居北方的祝融部落的一支(楚人奉祝融为始祖),这支部族迁移到江汉流域,不断地与周围的土着民族(九黎、三苗的后裔)相互融合,发展成为一支强盛的荆楚大族。
荆楚部族在与北方商王朝的对峙中也吸收了先进的商文化,为自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周朝初年,转投周王的荆楚族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支持,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国家。
从春秋开始,楚国迅速强盛起来,尤其是到了楚庄王时,楚吞并了周边的许多小国,成为一方大国。 【先抑后扬的楚文化】 楚地是一个历史的地域概念,大体上以今湖北全境和湖南北部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到一定的范围。
当北方有炎、黄部落在创造中原文明的时候,南方江汉流域也兴起了九黎部落,并创造出了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等早期楚文化。然而这之后,随着九黎部落被炎、黄部落击败,以及后期的三苗部落被更强大的中原部落所征伐,楚地文化逐渐消沉了。
楚地文化落后与中原的另一个原因是江汉流域多山林水泽,各氏族部落不能像中原地区的氏族部落那样较快地由采集和渔猎转入农耕和畜牧,这种生产力的缓慢发展相应地限制了文化的发展速度。因此,当北方已经出现了夏、商等奴隶制国家后,南方楚地仍停留在原始的父系氏族社会阶段,散居的各氏族部落屡遭中原势力的压迫和征伐。
但就是在这种持续千年的蛮荒背景下,逐渐孕育发展出楚民族以及其后的楚国家,并成为当时中国南方各部族融合的中心。楚人借天时、地利融汇了中原文化和南方土着文化,开创了独具异采的楚文化。
【楚文化的奇葩“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起于西汉。它有两种含义:一是诗体名,指战国后期由屈原等楚国诗人以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为基础创造的一种诗歌载体;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由西汉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后人模拟的作品,名为《楚辞》。
由于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他的作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是最有代表性的。后人提及楚辞无不言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并常以“骚”或“离骚”作为楚辞的代称。
楚辞的产生离不开楚地特有的民间习俗。江汉水乡,民间巫风盛行,土俗尚祠祀歌舞,而且这一带很早就流传着有别于中原地区的楚地民歌,这些因素都是楚辞得以产生的基础。
虽然在《诗经》这样一部广泛采录周初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四方各国民歌的总集中,几乎没有收录楚地民歌(原因大概在于楚一向被中原王朝视为蛮夷,楚地方言也难以被中原人接受等),但仅从各方典籍保存下来为数极少的楚歌来看,其内涵丰富,叙事抒情都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对楚辞的影响之深远不言而喻。 楚辞被喻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于其后产生的汉赋更有直接的影响。
“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与其他楚文化精华一起,构筑起瑰丽奇异的楚地文明。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
楚文化、荆楚文化同属一个概念,均指楚人、楚国创造而长期沉淀的文化实体和形态。我们这里说的它们是同属一个概念,是因为历史上荆、楚不分,荆、楚或荆楚、楚荆作为一种特定的称谓,已沿袭三千多年了。
如《诗·商颂·殷武》说:“维女荆楚,居国南乡。”这里是“荆楚”联称,荆在前,楚在后。
《竹书纪年》说:“昭王十六年,伐楚荆。”这里是“楚荆”联称,楚在前,荆在后。
另据《春秋》记载,鲁庄公(前693—前661)之前称荆,但自鲁僖公(前659—前627)元年后,就改称为楚了。这样看来,荆或楚,荆楚或楚荆联称,其意思是一致的,似无多大区别。
时至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释荆:“楚木也,从刑声。”释楚:“丛木也,一名荆也。”
这样就把荆山、荆楚木、荆州、荆楚国,统一了起来,形成为系统完整的概念,故至唐宋时,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说:“荆、楚一木二名,故以为国号,亦得二名。”沈括《梦溪笔谈》也说:“荆或为楚,楚亦荆木之别名也。”
至此,荆楚约定俗成,成为一个专称楚族、楚国和荆楚地域的一个特有的称谓。当然,历史上也还有其他各种说法,如《诗·商颂》毛传说:“荆楚,荆州之楚国也。”
又如《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秦庄襄王名楚,故改讳荆。”但不论何种说法,荆和楚早已溶合为一体了,绝不能截然分割开来。
作为楚人族所创造的文化,并在荆楚大地得以长期沿袭下来,当然也就称之为楚文化或荆楚文化了。那种认为楚文化是专指为楚国时期的文化,荆楚文化则为荆楚地域自古至今的文化,即指楚文化,又指此地的一切时空文化,显然是不科学的。
文化是传承性。
5.形容“湖北”的诗句有哪些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望黄鹤楼 》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处为:搴手换足】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莽莽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河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1.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省会武汉。
湖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南邻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为邻,北接河南。湖北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
2. 湖北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交通枢纽,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中国内陆重要的空港。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省1062公里。
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润泽楚天,水网纵横,湖泊密布,湖北省因此又称“千湖之省”。3. 湖北文化底蕴深厚,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的故里在湖北。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长达8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楚文化。4. 湖北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从武昌辛亥首义到新中国成立,湖北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仅红安县就孕育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200多位将军。
5. 湖北省科教文化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是中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湖北省科学研究水平全国领先,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数量,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四。
6.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7.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8.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9.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10.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着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11.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着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12.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 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