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河南常被人读错的五个地名,各有怎样的历史呢
河南常被人读错的5个地名,每个都有上千年历史,你能读对几个?
河南拥有很多国家级的旅游景点,而且河南也是古中原之地,汉文化更是非常悠久了,在河南有很多地方的名字也都非常有讲究,一看就是继承了中国汉字中国汉字文化的精髓。今天我们给各位说一说五个地方,这五个地方的地名,估计没有几个小伙伴能认全。
浚(xùn)县
浚县的历史一样很悠久,而且浚县的名胜古迹也是保留了很多。在这里,小麦大豆等农产品非常生产,因为当地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也是全国很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这五个地方地名虽然不是很常见,但是各个历史悠久,也很适合去旅游,有机会各位一定要亲自去感受一下当地的风景,在去之前可一定要记住地名。
B. 武陟县有多少人口
总人口74万(2019年)。
武陟县有回族、满族、壮族、苗族、黎族、藏族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2%。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约占少数民族总人口97%。
武陟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 、焦作市东南部,黄河、沁河交汇处,介于北纬34°56′~35°10′,北纬113°10′~113°39′之间。
武陟县,隶属河南省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总面积805平方千米,下辖4个街道、6个镇、5个乡,总人口74万(2019年)。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中武陟大米和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四种中药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东与新乡市获嘉县、原阳县接壤,西与博爱县、温县交界,北与修武县为邻,南濒黄河与郑州市荥阳市相望。东西长50千米,南北宽25千米。两头宽,中间窄, 状如飞蝶,总面积797.9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武陟在周初称怀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后,于县境内置怀县,为河内郡治所。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又置武德县(在今圪当店乡大城村)。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分修武县南部,于武德故城置武陟县,后并入修武县。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复置怀县。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又复置武陟县。
贞观元年(627年),废怀县入武陟县。五代十国时期,武陟县属怀州。元朝时期,武陟县属中书省怀庆路。明朝时期,武陟县属河南布政使司怀庆府。清袭明制,属河南省怀庆府。
中华民国时期,1913年废怀庆府,道治由武陟移驻汲县。1914年,武陟县属河北道。1916年,武陟县直属河南省政府。1932年,武陟县属河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38年日军侵入,次年移县治于木栾店镇。
194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武陟全境。1949年8月,武陟县属平原省新乡专区。1952年平原省撤销,武陟县属河南省新乡专区。1986年1月,武陟县改归焦作市管辖。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武陟县
C. 黄河文化孕育的武陟盘鼓!
武陟盘鼓介绍
武陟盘鼓以打击乐器为主,主要是大鼓大镲,有二十四面鼓、十面镲。击鼓者保持一定队形,变化有序,或击打鼓面,或击打鼓沿,有轻有重,抑扬顿挫。击镲者排列在鼓队两边,根据鼓乐变化击镲,威猛庄重,声如霹雳。
历史渊源
黄河盘鼓俗称“武陟盘古”。武陟盘鼓是豫北盘鼓的缩影。自古以来,武陟就是逐鹿中原的兵马走廊,也是黄河、沁河的洪水走廊,每逢改朝换代各路人马鼓嘈而行夺洛阳、取汴梁。三国时,魏晋将这里据后勤和官贵的休闲之地,鼓乐之盛非他方可比。黄河、沁河三年两决口为患华北,朝廷每年征用大批民工修堤筑坝,堵口治河,督战的“催阵鼓”和祭祀河神的礼乐不绝于耳。武陟盘鼓对于研究黄河文化等具有重大意义。
发展现状
目前,以詹店镇溜村、王庄、嘉应观乡御坝村等行政村盘鼓比较有名,通过近些年来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文化馆筹集资金,购买盘鼓以及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工作,武陟盘鼓发展趋势逐渐好转,并且快速辐射至北郭涧沟、东仲许、前高、后牛等行政村。
2019年春节正月十五在武陟县体育场前举办了盘鼓大赛,以期用比赛促发展!
传承意义
武陟县紧邻黄河北岸,自古在治理黄河的历史中,当地一直有堵口筑坝时以鼓催阵的习俗。加之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地民间鼓乐之风极盛,长期以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盘鼓文化。武陟盘鼓以大鼓大镲为主奏,表演时胸前挂鼓,手持鼓槌,持镲者分列鼓队两边,指挥者手持龙旗,其节奏变化丰富,表演行走自如,加之在表演中又融合了舞蹈、武术的动作,场面壮观、振奋人心,有着浓郁的黄河文化特色,在河南省影响较大,对其保护和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
D. 武陟都要“撤县设市”了,您了解它吗
今天看到一条“权威发布”,《河南焦作武陟县“撤县设市”已呈报国务院和民政部审批》。您能一下子读准这个县名吗,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故事吗?我尽自己所能给您介绍一下。
“陟”读“zhì”,从甲骨文到许慎的《说文解字》,它的字形变化不大,“从阜从步,表示登高、爬上”。在《诗经·周南·卷耳》中有“陟彼崔嵬,我马虺隤……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意思就是“登上”。再有就是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名篇《出师表》中也有这个字,原句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用的是引申意“晋升、提拔”。
“武陟”是一个合成词,主谓结构。“武”是指周武王,“陟”表示登高。合在一起,就是周武王登高,故事一下子就拉回到公元前1046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利簋”上,有33个字的铭文,经专家考证,周武王伐纣时的关键一役“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这一仗只打了一天。武王在这里登高视察军队也好,观察地形地势也好,应该是发生在“牧野之战”之前,可见这里历史之悠久。
秦王扫六合后,改封建制为郡县制。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19年),全国第一批郡县设立,这里置武德县,属河内郡。此后,随着朝代更替,县名几经变更。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武陟县”这个名字第一次被使用。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全长5464公里。而中国唯一的黄河文化之乡却授予了武陟县,这与武陟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黄河从武陟始,变成了地上河,所以就有“悬河头,百川口,黄河至此高原入平,千里悬河,起于武陟”“一部武陟史,半部黄河变迁图”的说法。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一档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就介绍了《禹贡》。《禹贡》第二则是“冀州”,其中有一句“覃怀厎绩,至于衡漳。”覃怀不仅是大禹治水的重要场所,更是大禹吸取父亲鲧以“堵”治水的教训,开始疏导洪水的起点,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武陟。武陟境内的“敕建嘉应观”,是我国唯一留存的集宫、庙、衙署为一体的清代建筑群。雍正不仅亲写了观名,还书了一通御碑。在嘉应观内还专修建了祭祀大禹的禹王阁,禹王阁两侧的龙王殿里供奉的不是神仙,而是青史留名的历代治河功臣。西汉的贾让、东汉的王景、元代的贾鲁,甚至禁烟英雄林则徐也在这里。林则徐曾负责河南、山东两省的黄河事务,当时衙署就在这里。
武陟物产资源丰富。地处黄河北岸,位于黄河和沁河冲积平原,气候湿润,土地肥沃,盛产地黄、菊花、牛膝、山药四大中药。公元前734年,卫桓公将“四大怀药”进献周王室,被定为贡品,此传统一直保留到清末。清干隆五十四年(1789年),时任河内县令的范照黎曾写诗赞誉当地人民种植四大怀药丰收的场面,“乡民种药是生涯,药圃都将道地夸。薯蓣蓠高牛膝茂,隔岸地黄映菊花。”
武陟还是优质小麦、玉米、水稻、花生等农产品的主产区,“武陟大米”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是河南省唯一入驻国家大米博物馆的农业品牌。除了嘉应观外,武陟还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阁、佛祖真身舍利塔——妙乐寺塔等42个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竹林七贤”中的向秀、山涛,明代礼部尚书何塘,清代名人毛昶熙等历史名人的故里也都在武陟。
武陟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今天,先和大家聊到这里,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与武陟有关的人和事,共同祝愿武陟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