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叫阿拉伯文化什么又是波斯文化两者有何异同
阿拉伯文化的创始人是游牧民族的阿拉伯人,他们占领了中东地区、埃及和波斯,并且还开启了全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阿拉伯人并没有在艺术、建筑术、哲学、医学、科学等方面有所成就,更多的只是学习与模仿。“阿拉伯人胜过外族人的只有虔诚的信仰。”
阿拉伯文化与波斯文化的区别,一是时间,阿拉伯文化的兴起比波斯文化早;二是阿拉伯文化的体现方式是伊斯兰文明,而波斯文化却没有;三是阿拉伯的商贸业发达,所以阿拉伯在经济交流的途中还传播了多国家的文明,阿拉伯还吸收了波斯的文化,像是波斯的行政体制与医学建筑。
Ⅱ 波斯萨珊王朝美术有哪些魅力揭秘萨珊文化艺术
帕提亚人在公元3世纪中旬的时候建立了帕提亚往常,也就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安息国,在这之后,这个王国便立下了绵长的历史时期,留下了不少的遗品。这些遗品当中混杂着浓烈的希腊风格以及游牧民族的传统,另外还有美索不达米亚的趣味。这些最具有代表的就是玛拉米尔的霞米神殿出土的青铜贵人像、哈特拉出土的乌塔尔王像等,都显示着一种端正颜面和严肃表情,穿戴上具有游牧民族的衣饰特征。
公元226年,创立了萨珊王朝(SasanianDynasty),其势力与罗马相峙。在美术方面,融合着罗马世界及诸北方游牧民族的要素,形成了一种国际色彩丰富的性格特征。萨珊王朝在建筑方面盛行着被称为多姆·维尔特构造的独特的建筑样式。这是因为,在伊朗高原缺乏木材和适当的石材,主要建筑材料采用风晒干燥的砖瓦,其建筑技术也是与特殊建筑材料谐合一致的。
在方形的屋基上建筑半圆球形的屋顶,从四角建造小的圆锥形逐渐向上积聚,支撑整个巨大圆形屋顶。近于半圆球形屋顶连接的方法,适应于大建筑的屋顶构造,曾给予西欧建筑以巨大的影响。这种建筑的代表性遗物有萨尔维斯坦(Sarvistan)宫殿(公元5世纪)、费尔扎巴多(Firuz-abad)宫殿(公元3世纪)、塔克依素勒曼(TakhtiSuleiman)宫殿、泰西封(克特锡芬)(Ctesiphon)宫殿等,不过都没有留下完整的造形,同时建造年代也不甚清楚。
《萨珊王朝的皇宫遗址》
泰西封宫殿
在雕刻方面,大部分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摩崖浮雕,圆雕仅残留了二躯。雕刻的主要作品有在那克西依鲁斯塔姆的夏布尔一世叙任图、描写降服罗马皇帝威列尼阿奴斯场面的战胜图、夏布尔山中的夏布尔一世的圆雕巨像、瓦芙拉姆二世的浮雕、塔克依布斯坦的阿尔达锡尔二世叙任图及帝王猎猪图等等。《帝王猎猪图》浮雕以叙事性的时间经过按上下左右分划远近、在帝王身边有妇女奏乐乘舟,帝王的右侧有侍者奉以箭矢。画面结构富于变化,人物、动物生动有致。
在绘画方面,萨珊文化曾给予了东方各国绘画以不小的影响,不过存留作品甚少。曾在比夏尔尔宫殿遗迹发现了一件希腊风格的彩色镶嵌画,画中描绘了二十多个男女姿态。
在工艺方面,萨珊朝的金属工艺制作技术有了引人注目的进步。镶嵌出狩猎图、女神、生命之树等许多纹样,或者给浮雕施以镀金。他们的金属工艺技术,给中国的金银镶嵌工艺和拜占庭的金工技术吹进了一股新风,使之在人类文化史中风靡一世。玻璃造形、琉璃雕刻方面亦很发达,其遗品远及斯堪的纳维亚诸国和英国、法国、中亚一带,中国、朝鲜、日本也有出土物。其中有名的作品可列举藏于意大利圣玛尔科寺院及藏于日本正仓院的传世宝。
《中央显示库思老一世的碟子》
《显示库思老一世的金碗》
《描述酿酒收成情景的银瓶》
《四世纪萨珊王朝的镀银马首》
《萨珊玻璃碗》
正仓院的《萨珊琉璃杯》
染织品遗存物几乎没有,从刻于历代王摩崖碑中的衣纹可以做些推断。在萨珊王朝统治下的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等地染织工艺自古以来就相当发达。在公元4世纪左右就有了专用于织造纹样的织机出现。染织品的典型纹样,是在圆形联珠纹样中施以动物、狩猎图,周围再施以植物连续图案。其染织工艺亦对东西方世界产生过很大影响,从梵蒂冈、欧洲诸国基督教寺院到日本正仓院、法隆寺等处收藏的宝物中都可见到其迹象。
萨珊联珠纹《龟兹王子像》
Ⅲ 什么是阿拉伯文化什么是波斯文化呢
阿拉伯文化源于沙漠游牧民族的阿拉伯人,当他们随着伊斯兰教圣战的胜利而征服了肥沃的中东新月地区、波斯与埃及。阿拉伯人非常的谦虚好学,他们从落后的游牧民族迅速成长为"整个中世纪高举文明火炬的民族"。在阿拉伯文明最为鼎盛的阿拔斯王朝,阿拉伯人怀着海纳百川的胸襟,在古希腊罗马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之间承前启后,又在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中充当媒介。他们在哲学、医学、数学、化学、天文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成就粲然,涌现了一大批卓越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也在广袤的伊斯兰大地留下了辉煌的文明遗迹。
直到今天,两种文化的融合仍然很深。在阿拉伯国家,无论是教科书还是一般的文学史书,当讲到作为阿拉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阿巴斯王朝文化时,都会提及当时的阿拉伯人与波斯人的交往,以及由交往所生发的文化上的交流、碰撞和融合,甚至还会讲到波斯文化对阿拉伯文化的影响等。
Ⅳ 什么是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说的又是什么文化
阿拉伯文化是随着伊斯兰教的圣战胜利而兴起对的一种古文明文化,它的特点在于对多民族、多种族文化的吸收。波斯文化并不像阿拉伯文明那般显着,它是公元六世纪前兴起于伊朗高原的一种文明,它相较于阿拉伯文化更具有时代融合的特点。
后来的波斯文明不断被阿拉伯人同化,尤其在阿拉伯对波斯的战争之后,阿拉伯人统治波斯地区不断将自己的文化输出,然而其本身的政治制度尚未可以独立统治一个国家,因此不得不借鉴波斯帝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由此可见,文化的融合是在时间的推移中慢慢形成的。
Ⅳ 连珠纹的历史由来
连珠纹、连珠圈纹是古波斯萨珊王朝最为流行的花纹;连珠纹用于青铜器、建筑、陶瓷等上作为装饰。在商代的叶脉纹镜上就可以看到连珠纹的装饰。
连珠纹图案于5~7世纪间沿丝绸之路从西亚、中亚传入我国,但在这一时期基本是作为器型排列的边饰。连珠纹在中国的唐锦中成为数量最多,而且具有时代特色的纹饰。至隋代,连珠纹发展为连珠圈纹,并成为各种器物的主题纹样。 波斯锦传入后,约7、8世纪时我国也曾模仿织造。不论其产于何地,凡属此类萨珊波斯风格的织锦,皆称为“萨珊式”织锦(Sasannian’figured silks)。
用小圆圈作横式排列而产生的纹样,叫做“带圈纹”,是最早的青铜器纹饰之一。在夏代晚期爵和肇的腹部,已有实体的连珠纺,作单行或双行排列,周围以弦纹作界栏。商代早期的连珠纹是空心步圆圈,商代中期,连珠纹是空心小圆在内还有一点。连珠纹一般用作主纹的分栏线,或作为兽面纹的边饰。连珠纹是用一个管状器在陶汇范上印制的,因此,圆与圈之间的疏密虽不均匀,但也还自然。西周青铜器上很少见连珠纹。
Ⅵ 唐朝连珠纹介绍
连珠纹又称联珠纹、连珠、圈带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几何图形的纹饰,是由一串彼此相连的圆形或球形组成,成一字形,圆弧形或S型排列,有的圆圈中有小点,有的则没有。
连珠纹尤其连珠圈纹是古波斯萨珊王朝最为流行的花纹;在萨珊风格织物中,以对兽或对鸟图案母题为主,而以各种圆和椭圆的连珠作为图案装饰主题。连珠纹图案于5~7世纪间沿丝绸之路从西亚、中亚传入我国,但在这一时期基本是作为器型排列的边饰。连珠纹在中国的唐锦中成为数量最多,而且具有时代特色的纹饰。至隋代,连珠纹发展为连珠圈纹,并成为各种器物的主题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