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花为什么是一种物质文化

花为什么是一种物质文化

发布时间:2022-12-13 01:24:21

1. 中国文化中,花木被赋予特殊意义,下列分别代表哪一类人

兰花——君子
荷花——僧侣
梅花——侠客
竹子——书生
牡丹——佳人

2. 什么是花文化

中国是诗的王国,更是花的国度。全世界约有花卉3万种,原产于我国的花卉就有1万—2万种。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为此赞誉“没有中国的花卉,便不成花园”。赏花、爱花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各种花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入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国的文化传统也赋予了她们不同的文化品格。古往今来,许多名人不仅观赏花的秀韵多姿,而且更在赞美之余,还要品尝花的美味,领略大自然的精灵,在食文化中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当然也写下了不少流芳千古的佳句。这足以说明国人对花有着剪不断情,解不开的节!
中国花文化情结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人欣赏花,不仅欣赏花的颜色、姿容,更欣赏花中所蕴含着的人格寓意、精神力量。陶渊明之“采菊东篱”、林靖和之“疏影横斜”、周敦颐之“出污泥而不染”、孔夫子之“兰当为王者香”、苏东坡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中国绘画的一大半儿就是画花卉。有的人穷其一生,就是为了把一种或几种花画好。画好一种花是不容易的。中国有多少以花命名的女人?中国有多少花被女子用做名字?这在外国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1、花的认识
同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样,中国人民也天生爱美,爱花,视花为美,与花媲美。因此视花为美的化身,美好幸福的象征,已成为世界共同的语言。然而,中国人对花的认识和情感并不仅限于此,而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浓厚的情感。在中国人看来,花是有灵之物。人们赏花,除了常识它那静态的外部形态美之外,还善于观察欣赏它那动态的生命变化之趣。另外,中国人还认为花是有情之物,不仅娱人感官,更撩人情思,能寄以心曲。中国人对花的这种看法和情感是观花之后由悟性而得来的一种艺术境界。对花产生了更深一层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寄托。因此,中国人世世代代爱花赏花就是认为花能使人赏心悦目.花能畅神达意,花能陶冶情操。花中蕴含看文化,花中凝聚看中华民族的品德和节气。
2、花的文化内容
花文化无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困此花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必然随看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兴衰而起落。中国花文化从一出现起,就深受中国绘画,书法,文学,艺术,造园工艺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并随之而发展,所以中国花文化是在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然也是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有看密切的关系,与历史上儒、道、佛、诸家思想密不可分。
从考古遗迹中证实,在没有文字的原始社会里,特别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远古祖先将大自然中美丽的花草树木引入生活中来,在粗制的石器上刻划各种花朵的纹样,甚至染上漂亮的色彩,用来美化生活,这可能就是中国花文化的最早表现形式。到新石器时代(距今上万年以前〕文化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当时花以实用和美化相结合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花卉的文字记载,最早始干公元前11世纪商朝甲骨文中。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花卉在中国人民生活中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特别是花卉赋于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标志着中目花文化开始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殷。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一公元220年),百了插花艺术的萌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花卉应用的技艺已很高超,对花的鉴赏也十分高雅,开始步入较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和艺术创作境界。至隋,唐和两宋时期,中国花文化的发展已进入昌盛和成熟阶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大唐盛世的百业兴旺,宋代稳定与繁荣,带来了中国花卉业的空前绝后发达,举国上下种花。卖花,赏花和插花蔚然成风。据传。当时点茶,挂画,燃香和插花合称“四艺”,成为社会上特别是文人士大夫阶层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花卉的科技书籍,花卉的文学作品,花卉工艺品和花卉绘画以及盆景,插花等艺术品层出不穷。成绩辉煌,可称中国史上花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明清两代,是中国各类花卉着作甚多且内容全面丰富,科学性较强的时期。标志着中国花卉栽培和应用理论的日臻完善和系统化。
清未以来至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统治者的软弱腐败,帝国主义的侵略,中目连年战患,国力下降,经济衰退,花卉业停滞,花田几尽荒芜。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目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城市园林建设逐渐受到重视。花卉业得到空前发展,花文化又呈现百花芥放的新局面。花卉成为社会重大节日和社交活动中必有之物,成为城市的象征和标志。成为大众文化娱乐活动的一部分。成为居家住户美化生活的一部分。5000年的中华民族历史,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国花文化,中国花文化成为东方古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根植于中华沃土里,生长于大众生活之中,并深得其他姐妹文化艺术的素陶和影响而茁壮成长起来。中国花文化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富有民族风味的特色,内容广泛丰富,表现形式多姿多彩。中国花文化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描述历代社会生活中各种花事活动的情景,诸如各朝各地的花市,花展,花节盛况,借以展现繁荣欢乐的社会岁月风貌。
⑵直接表见或描绘各种名花异卉的琼姿仙态之美,以展示大自然的美景,使人获得美的享受。生活的乐趣。
⑶介绍古今名人赏花赞花或育花的种种趣事,以此增加人们的生活知识和乐趣。
⑷以花为题,借花传情,或阐述人生哲理,起以教育作用,或表示祝愿,希望和祈求,或表达个人的种种心态与冥想。
⑸介绍花卉栽培的知识,信息。经验以及科学新方法,新技术等等供人们学习参考中目花文化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按大类划分有花卉的专业科研与教育,有直接的花卉商品产销,有园林中的各种应用,还有更多是以文学形式,以绘画。雕塑,盆景,插花,歌曲,舞蹈等众多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活泼多样,令人喜闻乐见。具体的有花书,花诗,花画,花歌,花舞,花膳,花饮,花织锦,花工艺品以及花节,花神,花会,花语等等,各具特色。
3、赏花情趣与特点
中国人视花有灵有情。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丢弄了那些封建迷信和宗教色彩,而用充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憧憬美好幸福未来的情感附之于花。借以讴歌社会和人生中的真,善、美,从而形成了特有的审美观。首先,表现在用花,赞花和赏花的着眼点上,中目人既重花卉外形之美,也重花的兴谢枯荣的内在之美,更喜追求由观花而得的心灵感受的韵味之趣,以达到赏心悦目的快感。这种审美情趣说明中国人赞花、赏花的目的是双重的既要求有装饰美化的实用效果,又要求有畅神达意的精神享受。从中得到启示,激励以及情操的陶冶,所以无论以何种形式表现花的美,特别是花卉造形艺术方面,人们极其注重形式与内涵的统一和谐之美,与许多传统文化艺术一样,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其次表现在用花,赞花。赏花的表达方式上,中目人既喜欢有直接客观的描,诉,咏,唱、观等方式表现或欣赏花卉自然之美与装饰效果,但更喜欢借花明志,以花传情的表现主观的感受之情,故而常将花寓以多种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使花人格化甚至神化,然后采用比兴寄托的手法,以此通过联想而意会其深远的意义。

3. 人类为什么喜欢花

大卫·斯图尔特和詹姆斯·萨瑟兰合着的《过去的植物:新花园的旧花》[伦敦:企鹅出版社,1989年;历史学家说:“大多数早期的花园植物似乎都是完全功利的,通常都是可食用的或在其他重要方面有用的。”植物最初是为了食物和药物而在它们的原生栖息地被驯化的。大丽花和向日葵就是两个例子。野玫瑰因其营养丰富的臀部而备受赞誉;它们也被用作篱笆,因为它们有刺,可以阻止动物和其他入侵者侵入财产。薰衣草被用作药用和香水衣服(“薰衣草”来自拉丁语lavare,“洗涤”)。

我为什么爱花?为它们的颜色和气味。

4. 国花是什么花

晕,那位大侠不要瞎说行不!不是菊花!
还没确定
具体:中国花卉资源十分丰富,有二三千年的栽培历史,是世界多种名贵花卉的起源中心,具有“世界园林之母”的誉称。中国传统名花,如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杜鹃花、山茶花等,早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在国内更影响深远,与我国悠久而丰富灿烂的文化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历代诗词和绘画出现了异彩纷呈、群芳斗艳、姹紫嫣红的灿烂局面,中国花卉文坛一派繁荣景象。

在众多的名花中,究竞哪—种或几种花卉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色,作为国家安定、民族兴旺的象征,从而推动两个文明建设,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进取心和自豪感!有待广大人民群众认真思考、选择。回顾近代史中有所记载的,不论是大清帝国末年宣布以牡丹为国花;抑或是1929年前后,国民政府内政部与教育部联合通令全国,宣告以梅花为国花的历史,都是由上而下的命令行动。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确定国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议论评选国花的呼声悄然四起。

回顾l981年秋冬之际,—些着名的植物学家大力支持,倡议全国开展国花问题的讨论。为此,l982年《植物杂志》受中国植物学会的委托开展了评选我国国花的讨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相继作了宣传介绍,从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儿童到老人为评选国花赋诗作画,洋溢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热忱和对追求美好未来的心情。1983年10月在中国植物学会成立五十周年代表大会上,全体代表400余位植物学工作者,以热爱祖国的激情,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建议,望能及早正式确定我国国花;并根据广大群众的要求,建议当选国花,可由梅花、牡丹、菊花、荷花四种花卉中考虑。他们还建议,在确定我国国花的同时,推动各省、市、自治区确定省花、区花、市花,把爱国和爱家乡结合起来,使我们的国家成为鲜花绚丽的乐园。

十多年来,已知有140多个城市有了自己的市花、市树,这些城市把市花、市树与城市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和美化城市紧密结合,促进了环境改造和经济建设。各地以花为媒举办市花展览、国际性花节或学术会议,直接推动了绿化建设和花卉生产,从而带来了经济的繁荣。

全国有3个直辖市,24个省,5个自治区,地级市有192个,县级市382个,地区(蒙)118个,自治州30个,县1596个,自治县120,旗51个,自治旗3个,特区3个,台湾省7个地级市16个县。至今大多数市、县还没有确定代表当地特色的市花、市树。如果在今后几年内所有市、县、镇都能有各自的特色市花、市树,对美化祖国、绿化祖国,将具有何等重大意义。

近年来,群众普遍希望中国植物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园艺学会、中国花卉协会及有关报刊发起能进一步深入宣传国花的重要性,歌颂祖国的一草一木。万众齐心选出自己心目中的花作为伟大祖国的国花。

1994年9月2日中国花协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全国开展评选国花活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慕华作的题为“让国花尽早涎生”的讲话中指出了通过评选国花的意义:

(1)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通过歌颂祖国的花草树木,选出心目中最喜爱的花卉,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2)鼓舞人们投身于建设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事业中。花卉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而且具有独特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藉这次评选国花活动,推动各个城市逐步把自己的市花、市树确定下来,对绿化祖国、美化家园的作用就会更大,我们的祖国就会成为—个绚丽多彩的百花园。

(3)进一步提高对发展花卉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花卉在我国农业中是一项古老而新兴的产业,我国花卉栽培历史长达3000年之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花卉事业蓬勃发展,逐步成为一项新兴产业;花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生活工作环境改善了,精神面貌也就大不一样。但目前很多人对这方面认识不足,需要进行大力宣传,使各级领导、部门重视和支持花卉业的发展。

(4)普及花卉知识,培养爱花、养花兴趣,提倡爱花、养花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我国素有爱花、养花的优良传统。经过园艺家多年辛勤培育,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茶花、荷花、桂花、水仙等十大名花闻名世界,成为园艺领域的瑰宝。通过开展评选国花,要让人们对花卉有更多了解,培养爱花、养花兴趣,推动花卉进入干家万户。

根据1994年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第0440号“关于尽快评定我国国花的建议”议案,批转农业部办理,责成中国花卉协会负责具体组织。中国花协即在全国有领导有组织地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评选国花活动。成立了国花评选领导小组,经专家小组讨论确定了我国国花评选条件为:

(1)栽培历史悠久,适应性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影响,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

(2)花姿、花色等特性能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性格特征。

(3)用途广泛,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较高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自中国花协有组织有领导地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国花大讨论以来,《中国花卉报》陆续刊登了许多着名人士及广大群众对推选国花展开了热烈讨论的消息。据《中国花卉报》刊载,已提名作为中国国花候选花的种类有: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花、山茶花、荷花、桂花、中国水仙花、石榴、腊梅、迎春、桃花、映山红、君子兰、萱草、金花茶、金边瑞香、紫薇、桅子花、珙桐(鸽子树)、一串红与英蓉花等数十种之多。经过近十个月讨论,已经圆满完成任务。

根据31个省区市(包括深圳特区)上报结果,赞成一国—花(牡丹)的有l8个省,占58.06%。赞成一国四花(牡丹、梅花、菊花、荷花)的有11个省,占35.48%。有2个省提出新的四花方案,即以兰花换荷花,占6.45%。全国国花评选领导小组经过认真研究,一致同意“牡丹”为我国的国花。其他呼声较高的兰花(春)、荷花(夏)、菊花(秋)、梅花(冬)为中国四季名花。如此,兰(春)、荷(夏)、菊(秋)、梅(冬)四季分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国花与四季名花形成众星捧月的态势,岂不更能反映我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清廉坚贞、高尚的精神。
国花评选历经20年,始终未有结果,有人叫好,有人反对,有人质疑。最近,中国林学会再次着手组织评选国花,并已呈报给全国人大审议。此番逐鹿,波澜再起———

国花空缺

全世界约有花卉3万种,原产于我国的花卉就有1万—2万种。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为此赞誉“没有中国的花卉,便不成花园”。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确立了自己的国花,中国是惟一尚未确立国花的大国。

由于没有国花,在2001年的APEC会议上,新闻报道出现了“以中国国花牡丹为背景”的笑话;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国花的空缺,更成为悠悠古国的世纪遗憾。

其实,中国花文化情结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人欣赏花,不仅欣赏花的颜色、姿容,更欣赏花中所蕴含着的人格寓意、精神力量。陶渊明之“采菊东篱”、林靖和之“疏影横斜”、周敦颐之“出污泥而不染”、孔夫子之“兰当为王者香”、苏东坡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中国绘画的一大半儿就是画花卉。有的人穷其一生,就是为了把一种或几种花画好。画好一种花是不容易的。中国有多少以花命名的女人?中国有多少花被女子用做名字?这在外国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我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开始栽培牡丹,在唐代,素有国色天香之称的牡丹契合了当时社会的审美心理,被誉为万花之王。“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三条九陌花时节,万户千车看牡丹”,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仿佛还可依稀看到唐人对牡丹无以复加的痴情和偏爱。到了清朝,慈禧一句懿旨,将牡丹正式定为国花。而在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1915年版《辞海》载:“我国向以牡丹为国花”。1929年,梅花曾被国民政府确定为国花。从花的角度,可以解读一部中国历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于是,有网友将评选国花的理由归纳为:中国悠久的花文化及其对国人有着深刻的精神影响;国花的评选体现了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视;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需要通过一种媒介来表达友好的意愿;助于带动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

我们要有自己的国花,以此作为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当海外游子看到中国的梅花、牡丹之时自然会涌起一种奋发自强的自豪感;当外国友人看到中国国花时,他会说China。

国花异议

不久前,一位名叫杨仕智的先生在《人民日报》撰写《国花、国树和国鸟非评不可?》一文,对评选提出异议,并认为“倒是有好多比评国花、国树和国鸟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许多事“比搞什么评无多大实际意义的国花、国树、国鸟要重要得多”。

“自然界的物种是平等的,我们人类没必要把它们分等级。不管选定的国树、国鸟、国花是哪种,必定会使一大批的国民不悦,特别是知识分子,因为他们心中的偶像落选了,他们那难以改变的思想感情受伤害了。如果为了追求美或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而进行评选国树、国鸟、国花,那我们在评定国树、国鸟、国花后,还要评国鱼、国虫、国禽、国兽……永远都没完没了。”一位学者在新华网上如此评说。

没有国花,于国家主权无碍,于民族精神无碍,于国势前程无碍。

相反,几乎任何一项评选后面都有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各地和各行业协会如此兴师动众地争抢“国”字号,也是考虑到“国”字号会给行业和地方的经济和名气带来难以估算的价值和影响。

20世纪80年代的两次评选,一次是梅花夺魁,牡丹居亚,另一次则是牡丹称王,梅花位次。在1994年的评选中,两者的竞争更达到了白热化阶段,甚至由花与花的竞争演化为了省与省、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河南洛阳成立了市长亲自挂帅的“牡丹争国花领导小组”,再加上北京、陕西省西安市、山东省菏泽地区等的加盟,联合成立了“全国牡丹争评国花办公室”,四方“游说”,力捧牡丹为国花。最后专家确定下的两个候选方案是一国一花(牡丹)和一国四花(牡丹、荷花、菊花、梅花)。而评选小组组织了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投票,结果牡丹以18票获胜。

一场普通的国花评选,却差点成了一场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八仙竞技,其中的问题在事隔近10年之后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反思。

花魁谁占

20多年来,为什么始终没有评选出国花?

据中国林学会透露,国花的评选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分布要广泛;二是外观要漂亮;三是要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四是要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

马上有学者提出质疑:“分布要广泛”的要求就不妥,看似合理然而却太主观,因为大家喜欢的未必就是分布最广泛的物种,大熊猫分布并不广泛,但它却是人人喜爱的国宝。同样的理由,“外观漂亮”也不宜作为硬性规定,因为“漂亮”与否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以中国地域之广,人口构成之复杂,各民族传统之差异,这样的要求尤其显得意义不大;无论“国树”、甚至是“世界树”,都只是树而已,不会有太多内涵,“青松傲雪表风骨”之类的只是文学语言,不足为据。何况,传统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如讲“中庸之道”的儒学是一种文化,而反中庸的法学也是文化的一种,靠几种花鸟鱼虫怎能代表得了?

诚然,中国地域辽阔,花文化的积淀异常深厚,一国一花难以代表整个国家的自然、植物、人文情况。

据了解,以往我国国花评选,牡丹、梅花各有众多呼声。陈俊愉教授是中国大陆最早倡导评选国花的专家,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以梅花为国花的建议。后来他又提出了“一国两花”(牡丹、梅花)的构想,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

许多专家认为一国两花较为合适,梅花可以代表长江流域,牡丹可以代表黄河流域的花卉,一乔木一灌木,一个象征精神文明,体现中国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品格,一个象征物质文明,体现国泰民安、富裕祥和。同尊梅花和牡丹为国花,可激励各族人民和海内外炎黄子孙继续自强不息,为实现牡丹象征的幸福和繁荣而努力。1994年,中国曾举行过盛大的国花评选,报选牡丹为国花,兰、荷、菊、梅为“四季名花”,但全国人大认为各方分歧太大而没有作出决议,最后不了了之,真可谓众口难调。

毕竟评选国花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宁可慎重从事,不能草率决定,否则将会造成千古遗憾。

相比较而言,那些领土幅员不大、历史短浅、文化单一、民族结构不复杂的国家,很容易评选出自己的国花,如澳大利亚的金合欢、荷兰的郁金香、法国的香根鸢尾花、德国的矢车菊、泰国的睡莲……人不多,意见容易统一,也容易照顾得周全,容易归拢出一个大伙儿都接受认可的结论。

中国的花魁不好评啊!

5. 打铁花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被称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铁花其实是一种传统娱乐活动,算是烟花的一种。之所以会被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这项活动由来已久且承载着中国道教文化与冶炼历史,再加上现在只有少数人会这项技艺,故而颇受重视。之所以说打铁花这项活动融合了道教文化与冶炼历史,是因为它最初是由道士与冶炼工匠联合为太上老君举办的一个祭祀活动。这个活动主要流行于豫晋一带,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打铁花”这项活动极具视觉冲击性,是一种非常壮观的表演方式。打铁工匠在进行表演时通常都是赤膊上阵,待生铁经由高温熔化成铁汁之后,然后将这些铁汁注入“花棒”之中。打花者两手会各拿一支“花棒”,其中一支盛满铁汁,另一支为空“花棒”,然后用空“花棒”敲击盛有铁汁的“花棒”。敲击蹦出的高温铁汁会冲向花棚,点燃事先备好的鞭炮、烟花等,继而在空中迸射出非常耀眼的光芒。

不过现在的“打铁花”有所不同,且懂得“打铁花”的人也不是很多。

6. 求一篇花与中国文化方面的论文。。。。。急!!!!!!!!!!!!!

我来回答看看可以嘛 ?我是个自由职业者我家在农村估计 符合你口味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历史任务,今年年初,中央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各级政府将把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重点转向农村,这对欠帐多年的农村建设来说无疑是好事。

但是,搞建设不是在纸上画画,错了还可以改过来。若干年以后,如果我们的后代在考古研究时只能看到唐宋元明清的建筑和民俗文化,而我们这些中华民族传承人所作为的这些年中间却是一片空白,他们回过头来会这样看我们今天的建设呢?对于海南岛的原居住民特别是少数民族来说,其大量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一员的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文化意识和精神价值,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年逾古稀的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符策超认为,“黎族的船形屋,不仅仅有物质价值,还有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它是有性格、有精神、有生命的,是活的东西。是千百年来黎族同胞建筑的精华所在,它有它的历史特征,你若把它视为一种精神,就会尊敬它、保护它、珍惜它;你若把它简单视为一种物质,就会无度地使用它,任意地改造它,随心所欲地破坏它。”“我们进行茅草房改造,应该尊重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前提。如果到黎族居住区,看到的都是清一色的砖瓦房,那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由此想到我们正如火如荼般进行着的新农村建设,这样遏制过度开发,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环境,引导农民合理建设住宅,形成自己的城镇和乡村特色,确实值得高度重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分布在农村,而正在进行的大规模新农村建设势必会冲击农村的传统文化,如果不把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列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往城市改造中的悲剧就可能重演。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专家认为,形式主义的新农村建设至少有三种危害:一是原本就脆弱的乡村生态系统将面临破坏,特别是水系统。大规模的乡镇建设工程,会加剧这种破坏。而中国的广大地区是乡村,因此这种破坏带来的国土生态危机也就愈显严重;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乡土景观或者说文化认同将丧失。因受教育文化水平的限制,一旦乡村盛行追求起欧式别墅、小洋楼之流,可能势头会比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将会开启中国乡土文化景观的毁灭历程;三是随着乡土遗产景观的消失,民间的草根信仰体系将随之动摇。所谓乡土遗产景观,是指那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政府和文物部门保护的,对中国广大城乡的景观特色、国土风貌和民众的精神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的景观元素、土地格局和空间联系,如祖坟,村头的风水树、风水林、风水池塘,一条小溪,一块界碑,一条栈道,一座龙王庙,都是一家、一族、一村人的精神寄托和认同,它们尽管不像官方的、皇家的历史遗产那样宏伟壮丽,也没有得到政府的保护,但这些乡土的、民间的遗产景观,与他们祖先和先贤的灵魂一起,恰恰是构成中华民族草根信仰的基础。热爱国家首先源于热爱家乡的土地,热爱家乡的土地是因为它有祖先和先贤的灵魂和精神、能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草根信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稳定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根基,它不会因为朝代和政治的更替而发生变化。中国的农业社会一直就是建立在这种对祖先崇拜的宗法体系上,和对万物崇拜的土地信仰基础上的,一直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的结构。尽管经历过多次运动,许多乡土遗产已经破坏,残留部分已是万幸,但如果我们现在大张旗鼓地把新农村建设理解成为农村的物质空间建设,就很可能把城市的模式,或者是欧洲城市的模式、华西村的模式带到中国的乡村大地上,风水林被砍掉、弯蜒曲折的河道被填掉或被裁弯取直、有上千年故事的祠堂被拆掉,只要稍不注意,所有这些草根信仰的基础都会被彻底毁掉。

应该承认,农村居民希望改善生活、居住条件的愿望是完全正当的,白查村的年轻人就说,住砖瓦房当然比茅草房好,像城里人一样。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文化素质的原因导致认识水平的不同,农村居民比较容易简单地把新农村理解为宽马路、大广场、小洋楼,以及人工化的河道、辉煌的建筑装饰,而对本地区和本民族几千年来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乡土景观或者说文化认同认识不到或认识不清,对失去这些宝贵的东西不以为然。而农村的基层干部,按照目前某些领导的审美、价值取向、政绩观,就更难以保证不出现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了。

资料表明,原先江浙一带的水乡古镇多达200个以上,但是经过这些年来与破坏无异的建设,现在完整保护下来的只剩下6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特别是农村的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正在受到严重威胁,如果再不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文化安全的高度来保护文化遗产,我们的传统文化根基就有可能毁于一旦,我们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

至于具体到海南黎族地区的民房改造,以现有的技术手段和资金条件,完全可以做到既让船形屋完全的保留下来,又让当地居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比如,海南的一些专家就建议,在保留原有的船形屋外型基础上进行内部的改造,设施的完善,这样村民就可以舒服的住在里面,既保留这种传统的建筑,又能很好的保留当地的文化。像云南的傣族建筑,游客在外表上看非常具有民族特色,还是传统的竹楼,但内部已经进行了改造,村民用上了自来水,用上了现代的家用电器。贵州凯里的苗寨,湘西凤凰的吊脚楼也都是保留了传统的建筑特色,吸引游客不远千里前来观光,这一切,都是在保留民族建筑特色基础上才有的。

新农村建设,中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有专家就认为,还应加上两条,一是看能不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否能保护自己的文化特色,有信仰,有认同感,有归属感?二是看农村劳动者的教育水平是否提高了?对此笔者亦深有同感,多年前笔者在论及农村扶贫工作时就极力主张,应该鼓励和帮助农村居民特别是青年进入城市,或上学,或打工,以此来实现全民族的城市化(按专家的说法,本质上是文明化),而不是把乡村建成城市。

7. 花儿是什么的一种,流行于什么,什么,什么等地方,2019年入选什么

花儿是一种民歌,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方。2009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儿

阅读全文

与花为什么是一种物质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4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26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6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1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9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