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缺少文化意识会带来哪些问题

缺少文化意识会带来哪些问题

发布时间:2022-12-14 14:34:52

㈠ 不懂其它国家的文化会引起什么

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从全球的思想文化激荡来看,中国的文化具有自主能力和调适能力,文化认同感增加。具体地说,要注意处理好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在当今世界,很明显的事实是:经济越来越全球化、一体化,政治则是多极化、多元化。而文化则介于两者之间。一方面,随着高科技特别是传媒与网络的迅速发展,文化的认同性日益取代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性。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习惯、宗教传统、价值观念上的鸿沟难以弥合,不同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裂痕亦有扩大的可能。一方面是全球价值趋同,另一方面是回归民族传统,复兴民族文化,实现民族自我认同。一方面是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被同质化,另一方面是文化的交流、综合与新的多样性的出现。如何处理好全球普遍价值认同与民族角色的自我认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文化选择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强烈的文化认同。面对全球的思想文化激荡,中国千万不能“失语”和“他者化”。千万不能丢掉文化主体性,失去自己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密码。
国家文化软实力-理论渊源
约瑟夫 奈“软实力”(softpower)一词最早出现于1990年3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为美国《大西洋》杂志撰写的一篇名为《衰落的误导性隐喻》的论文里。他说“我们需要在‘软实力’上增加投入,而不是在‘硬实力’上即昂贵的新武器系统上增加投资”。在此后出版的《注定领导世界》中约瑟夫·奈进一步指出,如果一个国家可以建立并且主导国际规范及国际制度,从而左右世界政治的议事日程,那么它就可以影响他人的偏好和对本国国家利益的认识,从而具有软实力,或具有“制度实力”(institutionalpower)。后来在他的着作《软实力:世界政坛成功之道》的前言中约瑟夫·奈把“软实力”明确定义为“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它源自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他把国家的软力量归于三种主要资源:其一是能对其他国家产生吸引力的文化;其二是能真正实践的政治价值观;其三是能被视为具有合法性和道德威信的外交政策。可见,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包括了文化、政治、外交三个组成部分。

作为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人,约瑟夫·奈的文化理论自有他提出的战略意图与历史语境,在此我们不再赘述。对于中国来说,今天所强调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由于不尽相同的话语体系与社会政治背景,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并不完全一致。我们所强调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那些在社会文化领域中具有精神的感召力、社会的凝聚力、市场的吸引力、思想的影响力与心理驱动力的文化资源。我们的着眼点是落在文化的基本层面上,我们更加注重的是主流文化自身的积极建构,是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而不是把文化仅仅作为一种实现经济与外交目的的次等手段来对待。另外,我们强调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带有鲜明国家意识形态属性,它是我们国家政体的文化显现,是我们国家利益的独特呈现方式,这都与约瑟夫·奈的文化理念存在实质上的区别。所以,我们寻求的不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软力量,而是一种体现中国国家利益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国家文化软实力。
国家文化软实力-背景与启示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当前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赢得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现在,相对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文化的发展速度已经滞后,特别是文化自身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还不能够与经济增长的实力相媲美。在经济领域中国的贸易顺差为我们带来了巨额的物质收益,而在文化领域现在却出现了明显的交流逆差。相对于海外进口文化作品的不断涌入,我们输出的文化产品并不能够与我们的经济地位相适应。所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在于主流文化本身的全面建构。我们不能把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简单地理解为是一种对文化的宣传、包装与推广策略,而应当把它作为一种文化的自我建构战略来落实。另外,任何文化精神的传播都必须要找到相应的媒介形式才能够真正实现——不论这种媒介是书刊杂志、是网络影像、还是舞台表演,总而言之,文化软实力必须借助于特定的媒体形式才能够进行有效的传播,单纯的文化理念并不能够直接地转变成文化的软实力。

文明的冲突文化,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经济实力是文化发展与传播的根基。我们应当看到中国文化现在之所以受到世界普遍的关注,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综合国力的提升。正是由于我们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才使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有了话语权,有了相对平等的谈判条件与相互磋商的议价能力。就连约瑟夫·奈也认为中国在经济上的巨大成就是软实力得以提升的重要根源,是中国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包括以《文明的冲突》而闻名的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也在强调硬实力决定软实力,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物质上的成功会使文化和意识形态更加具有吸引力,而经济和军事上的失败则必然导致文化的自我怀疑和认同危机。所以,尽管有时文化会成为社会舞台的主角,但是经济依然是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基础,文化的全面建设必然有赖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文化软实力-主要资源
在中国构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资源来自于以下五个方面。其一,是在政治文化领域体现国家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我们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其中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二,是在传统文化领域代表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和谐”、“仁爱”、“自然”这些集中体现着个人、家庭、国家乃至人类社会终极理想的文化价值观,它们既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文化资源,也是推进中华文化不断发展、扩大中国文化国际影响的精神力量。其三,是在公共文化领域引领行业发展、体现国家指导方针的一系列政策、法规、质量体系与评价标准。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的纲领性的文艺政策,它不仅是体现国家主流意 亮剑识形态的宏观指导方针,也是符合艺术普遍规律的具体创作原则,它对于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促进艺术创作的繁荣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其四,是在主流文化领域体现主流意识形态、表现国家、民族形象的艺术作品。比如表现我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与重大现实题材的电影、电视剧、舞台艺术及美术、音乐作品,像影片《鸦片战争》、《生死抉择》、《惊涛骇浪》、《太行山上》,电视剧《长征》、《西藏风云》、《士兵突击》、《亮剑》,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长征组歌》,歌剧《江姐》、《洪湖赤卫队》,交响乐《红旗颂》……这些作品中体现的爱国主义的精神信仰与民族情感是感化、陶冶、激励受众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力量。包括那些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个性化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也都能够体现当代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其五,是在流行文化领域具有普遍社会反响和市场效应的娱乐性、大众性文化产品,比如影片《少林寺》、《天下无贼》、《墨攻》,电视剧《渴望》、《便衣警察》、《激情燃烧的岁月》、《暗算》……这些在文化消费领域具有娱乐因素的大众文化产品,尽管并没有直接表现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没有直接表现高层领袖人物的丰功伟绩,但是,这些作品中所具有的劝人向善、向上的精神力量,不论对于扩大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是加强文化的心理吸引力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种资源。当然,更加完整意义上的国家文化软实力还应当包括政治、法律、外交、教育等诸多领域的相关内容。

在文化领域并不是所有的文化活动与艺术作品都能够提升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层面上来考虑、来讨论。茶楼酒肆里的戏曲清唱,街头巷尾中的秧歌表演尽管也不乏特定的文化意义,但是并不能够提高到国家文化的层面上来考量,它们不能与那些耗资巨大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相提并论,也不能与家喻户晓的电视连续剧同日而语—正如一场风花雪月与一场革命风暴不能相提并论一样。我们现在特别要关注的,是那些在文化产业的核心层面上代表国家文化力量的产业集团的发展趋向;是那些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表现内容,以当下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为创作主旨的艺术作品的思想导向;是那些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宏篇巨作的文化取向,这些是文化艺术领域构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点所在。

国家文化软实力-总体思路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国内的文化转型来看,中国的文化具有传承能力和创新能力,民族凝聚力增强。就是说在文化战略上,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文化建设贵在积累,重在创新。传承是基础,是前提,创新是方向,是生命。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失去了民族文化传统,就如同浮萍,没有了根,就如同人,失去了灵魂,就如同流浪者,失去了家园。如果繁体字、文言文、线装书都看不懂,这样的人就不可能是文化学意义上的中国人,而只能是人种学意义上的中国人。由这样的人组成的中国,就不是文化中国,而只是地理中国。人类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如何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生存与发展,核心是文化创新。即使是优秀的文化传统,也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实现现代性的创造性转化,同时融入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市场精神、法治精神、竞争精神、公平精神等新理念。只有永远保持创新的精神,才能谱写新时代民族文化的新篇章,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活力。体现主流文化的《云水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国际的文化交流来看,中国的文化具有辐射力和竞争力,增加话语权。进行文化对话,需要提高两个能力。一是吸纳兼容外来文化的能力,二是向外辐射民族文化的能力。形象地说就是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并举。这就是所谓“文化平衡”。今天,中国正在大量吸收西方文化,而西方并没有像中国一样大量吸收中国文化。不仅文化逆差的问题十分突出,而且文化安全的任务十分繁重。据统计,2004年中国出口书报只占国内当年书报刊出版总量的0.016%。2004年中国向美国输出版权和从美国引进版权比为290比1。2004年中国与人口只有300多万的新加坡版权引进和输出为5比1。以至于一些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警惕“文化赤字”,呼吁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辐射功能,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当然近来情况已经有了改变,比如在海外频频成功举办的“中国文化日”“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季”“中国文化年”,以及陆续创办的“孔子学院”和持续升温的“汉学热”等。这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自觉,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自信。中国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只有进入对方文化而非征服对方文化,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才有可能。中国文化只有在与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激荡中,保持个性并增强话语权,这样的文化才不仅是民族的,而且是世界的,不仅是自赏的,而且是共享的。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和文化消费来看,要求中国的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加多姿多彩。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华文化对于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起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作用。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而活跃的态势,中国应当自觉肩负起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历史重任,大力弘扬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和时代性,增强中华文化的穿透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使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途径 增强文化凝聚力。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靠什么统一人们的思想、凝聚人们的力量呢?必须靠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果没有这样的核心价值体系作统领,就会失去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为此,中国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激发文化创造力。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竭动力。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要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发展环境,动员党政各部门、社会 提升文化素质从娃娃抓起各方面共同参与文化建设,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强化文化传播力。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谁的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同时还必须花大力气提高文化传播能力。要把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作为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的战略重点,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舆论力量。同时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不可估量的作用,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作和管理,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和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扩大文化影响力。文化影响力是衡量和展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2006年5月,美国《新闻周刊》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文化影响力的一些国家文化及其形象符号,其中代表中国的文化形象主要有:汉语、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针灸、中国烹饪等。由此可以看出,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形象的了解更多的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了扩大中国现当代文化的影响力,中国必须借助现代化的文化艺术形式和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创造出更多富于时代气息、体现中国特色的文化标志、文化符号和文化品牌,使现代中国文化尽快走出国门,影响世界!国家文化软实力-重大意义 首先,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促进国家发展进步、振兴中华民族的客观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饱经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不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悠久的民族精神。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更是离不开文化的 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部分支撑。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深深熔铸在每一个民族的血脉之中,它始终是民族发展和国家振兴的巨大精神力量。 其次,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国防实力,同时还包括民族凝聚力、道德感召力、舆论引导力等等,这种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也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尽快提高文化软实力,形成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再次,提高文化软实力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在当今社会,文化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着标志。文化的进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所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中国所要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既需要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也需要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如今,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全社会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与之相比,中国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相差很远,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还不完全相适应。这就迫切要求中国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不断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国家文化软实力〔报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背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6�1奈曾将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两种形态。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解读〕报告这一新提法,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着眼点,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而繁荣兴盛中华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根本途径。
为此,就要树立“文化软实力是重要国力”的观念,把文化产业列入国家战略,大力推动和扶植文化产业。要详细制定文化发展战略目标、战略措施和文化发展政策,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推动其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做到“国家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㈡ 文化意识有哪些方面

意识就是对认识的认识。文化基本上是群体的认识。文化既包括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是人类通过自身努力所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生活在此基础上的人必然会受文化的影响。文化意识就是对群体认识的认识。人认识自己容易,意识自己难。文化也是一样,认识容易,意识难。难就难在意识是对已有认识的观照,认识不足或不成熟就无法对它进行观照。文化是随着群体不停成长的,文化不会失去自己的认同。文化内的阴阳一直互变着。文化就像一棵树,树干是思想体系,枝叶是学术和制度。学有哲学,数学和科学。术有艺术和技术。制度分政治,法律,经济,宗教和教育等。思想体系,学术和制度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形式。中国哲学的内容和形式和西方的就不同。哲学是思想体系的基石,学术的观念和制度的理念主要都是哲学思想的体现。思想体系就是文化的纲领。掌握思想体系才能掌握整体文化。思想体系自然产生意识。一个人有没有文化意识要看他对文化的思想体系有多少认识。认识不足就没有文化意识,文化意识产生于对文化思想体系的独到和整体的认识。

㈢ 提高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跨文化交际活动将越来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全面地、清楚地了解跨文化交际本身及
其内涵是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和基础,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的培养成为首要任务。
1.跨文化交际及其内涵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体地讲,它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
[1]
。由此可见,交际与文化密不可分。在学习一门外语时,不仅是学习该门语言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而且要学习这门语言所承载的一种文化。无论是外语教学者还是外语学习者都应该意识到语言的这种功能,使外语学习达到一个更深的层次。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进入同一种文化背景中,如果双方在交际中都能考虑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双方就不会产生误解,也不会出现交际失败的情况。交际的双方既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又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是彼此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这两个因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流
[1]

2.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的重要性
目前,在这个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经济、技术、旅游、人口迁移以及人口密度使大家越来越多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而这种交往就是
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必然要求,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根本需要。但并非只要学好英语,具备了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就可以与英语国家的人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可能会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为了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就必须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考虑文化的差异性。在具有文化差异意识的前提之下,还必须不断地、大幅度地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是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关键所在。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胡文仲认为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为它容易造成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感情上的不愉快。因此,地道而得体地运用语言,不但与正确地使用语言同等重要,而且还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说,英语学习中对目的语文化了解掌握得越充分,越有利于英语学习者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2]。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只有把彼此双方的文化差异都考虑进去,做到求同存异,才会避免出现交流障碍和文化冲突。因此说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至关重要。
3.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意
识和能力
在与西方的交往过程中,的确存在着很多文化方面的冲突,直接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有必要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1)授课教师要转变观念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外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学生就不可能掌握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也无法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授课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现实存在以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同时,英语教师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全面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和度以及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3]。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和比较,将中西方文化在各个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教学中去。
(2)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的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加以控制,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改进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使新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紧密联系,并与语言交际实践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校可从多个方面来构建一种合理的跨文化教学体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从多角度了解其文化[3]。教师自身必须有较强的文化意识,特别应努力提高自身文化水平,不断充实、改进教学内容。根据所讲内容适当扩充、渗透文化知识,尽可能地创设语境,做到语言与文化的和谐统一。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接触西方文化,并帮助学生 在用中学,在学中用,通过学用结合,加深对文化的理解,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指的是在特定的情境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它们不是真正的语言单位,但在生活和交际中有时候却能表达出比语言更强烈的含义,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往往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加以重视。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文化内涵差异很大。例如,中国人信奉 沉默是金,认为沉默里含有丰富的信息,甚至认为 此时无声胜有声,而英语国家的人对此颇感不舒服;西方人交谈时,听者一般都会长时间注视对方的眼睛,以表示听者的认真和对说话者的尊重,但是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中国人不习惯于对方长时间盯着自己看。
(4)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 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了解、吸收和体验西方文化。教师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片、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一些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教育专家作一些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语言实践活动,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此外,在大学里,英语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但学生在课外有充分的可支配时间,因此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
47
第7卷 第1期严子寒等:浅谈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的重要性
上的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强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3]
。另外,有外教的学校还应充分发挥外教在西方文化传播中的作用,鼓励学生直接与外教交流,多听外教的课和讲座,其言传身教肯定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进行交
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它的作用将日趋明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萨莫瓦.跨文化交际[M ].北京: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2000
[2] 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
养[J].重庆大学学报,2002(6):121 123[3] 程晓莉.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J].安
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5):105 107
(上接第15页

)
图4 预算收入主题事

实表及其维表组成的星型模式
图5

预算收入主题的分析视图
图6 预算收入

主题钻取后的分析视图
图7 五税种收入分布情况比较视图
(3)解决无法充分利用历史数据的问题 传统
的业务系统基于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非常困难。由于数据仓库主要存储的是历史数据和大量的汇总数据,因而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在数据仓库系统中则显得较为轻松。
(4)解决分析效率问题 业务系统存储细节数据,缺乏汇总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时,效率很低,用户
无法忍受。基于数据仓库分析时,因为数据仓库中存储了大量经过聚集的数据,效率会显着提高。

㈣ 个人的文化素养缺点

当代大学生创业应该树立起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的自主学习观,不断地自觉激发求知欲、探索欲。就这一点来讲,实践中许多同学做的很好,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对于当前大学生文化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专家曾对某校241名低年级学生(其中女生112名)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缺乏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崇高学习目的。对于学习的主要动机为:①努力成才、报效祖国的占8%;②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以便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的占25%;③出人头地,成名成家的占6%;④将来能凭自己的本领找到一个好单一位,得到比较好的物质和生活待遇的占23%;⑤使自己在同一龄人中保持强者地位和形象的占6%,⑥拥有一技之长,能在一社会上很好地立足的占34%.其中①、②两项之和为33%.即是说为国家为社会而学习的人约占1/3。当然,这并不是说具有其他学习动机的人就不好,就一定没有学习动力,而是说缺乏为国家、民族的兴旺而学习的动机.这样,即使有动力,也难以持久,一遇到困难或条件变化,动力就会出现不足,甚至完全消失。关于学习态度一栏的结果为:①抓紧时间,勤奋努力占35 %;②边学边玩占32%;③有兴趣就认真学,没兴趣就应付占27%。④根本不想学习占6%。由此派生出来的现象则是,大学生中打扑克、搓麻将者有之,蹲茶馆、玩电子游戏者有之,谈情说爱、下舞场、时常出入娱乐场所者也不乏其人。由此可见,学习动机和态度必然要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必然反映到文化素质上来。
(2)基础知识差,学历与知识水平不相吻合.客观地讲,学厉与实力之间,文凭与水平之间,不能简单地划等号,但用近似值能表示出来。
不能正确地遣词造句,准确表达思想。有的人语言棋糊
不清,如,“香港回归对香港的繁荣起到了稳定的政策”;有的意思不准确,如一个学生说:“香港回归是数十亿中国人的心愿。”
不善于运用推理论证手段阐明自己的观点。多数学生对于“填空”、“选择判断 ”、“简答”一类问题完成得比较好,但对于联系实际进行分析说理的论述题,50% -60%的人完成得不够好,有的干脆把它当作简答题,写上一些条条,有的东拉西扯写一篇,没有中心,也没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书写不合规格,不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一些人一篇文字写完了也不提行,从左到右,歪歪扭扭,哪里有“路”往哪里走,真是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天头地脚。整篇文字中只用了逗号和句号.
(3)知识面较窄,不能完全满足学校教育工作的需要。这一方面是由应试教育体制形成的,考什么就学什么、学习围着考试转,不考试的东西,当然也就不学或不下功夫学.高中阶段又过早地分为文科班和理科班,学生学知识只有各扫“门前雪”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高等教育过于“专”,现有的课程结构又缺少更多的文理交叉、互补的活力。因此,按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来衡盆,就出现了学生在知识结构上专业知识与非专业知识的不协调,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的不协调.

㈤ 人口文化素质较低会给社会带来什么问题,有什么对策提高人口文化素质

一、问题(不良后果)
1,小则导致家庭、邻里、朋友关系不和睦;
2,大则导致社会风气不良,违法犯罪,道德败坏,诚信缺失;
3,再者就会影响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4,还会少了其他国家民众尊敬的目光。等等。
二、对策
1,国家多普及一些科普人文知识,国家可以培养或选拔一部分人言传身教;
2,宣传一部分榜样(各行各业做到受大部分民众喜爱尊敬钦佩的人);
3,当然要从小孩教育抓起,不要盲目让一个小孩出生,家长要做好较全面的准备,觉得有比较好的能力来教育孩子了再让小孩出生;
4,对其他国家的知识文化取其精华。等等。

阅读全文

与缺少文化意识会带来哪些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4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