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当年非主流怎么就没了
非主流时代是必然会被淘汰的。因为时代在发展,能得以延续的东西只能是优秀的值得人们称赞的或者是传统的东西,这种没有任何内涵的非主流文化是必然会被淘汰的。当今文化具有多样性,网络时代的发展,使新的东西发展较快,旧的东西也会很快被摈弃。比如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戏剧它为什么能得以继承发展至今不被淘汰呢?我觉得是因为他博大精深,有着自身强大的魅力所在。而且对于商业化的今天来说,他有利用价值,有宣传价值,有利可图。戏剧表演现在在中国还是很火的一种表演形式。那咱们现在再来说说非主流时代吧,准确的来说他也属于一种文化,是由青少年兴起的一种文化,他有所谓的精髓所在么?有所谓的利用价值么?没有吧!如果现在你去大街上买一些非主流的饰品,还有人要么?没有吧,现在在扣扣上也很少有那种非主流网名了吧。非主流时代的淘汰也说明时代在进步,人们在开发一些更有意义更值得推崇的东西,世界也在逐渐追赶潮流。还记得以前明星们杀马特的造型么?以前看的时候觉得好帅呀,现在不一样了吧,再去看看法国巴黎的时装秀,再看看非主流的杀马特造型,是不是觉得根本就不属于一个时代,所以一个时代肯定会有一个时代的特色,有他极力要推崇的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推出来的东西不被人们认可,那么他就不能叫做一个时代的标志了,非主流之所以能称之为一个时代,那就说明他能够足以代表那个时代的特征,而我们现在应该属于网络科技的时代吧,非主流文化能和网络科技时代相融么?答案肯定是否定。所以无论从时代还是从价值上来说,非主流时代必将是会被淘汰的。
‘贰’ 非主流时代为什么被淘汰了
时代在进步,非主流不过是漫长时代乐章中,一个小插曲而已。
如果不是这道题勾起久远的回忆,天天打王者荣耀、搜集表情包、学习公众号运营技法的我都快把“非主流”这货给忘了,啥是非主流?映入我脑海中第一个印象,就是中性选秀歌手标配“刺猬头”,十多年前的夏天,那些选秀节目PK的火热场面、那些去空间传照片、偷菜的往昔,正是我们80、90后这一代人年少时最酸爽的记忆,还记得酸的倒牙的QQ空间签名,迷之火星文字,矫情造作的照片吗?……
如今的周笔畅温婉妩媚↑
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自从中性化非主流那套,市场不买账以后,上面那些选秀艺人也随着商业化流行大潮的冲击,蜕变的好看了,现在再看看周笔畅和李宇春她们终于变正常了,不会再去介意穿裙子这些幼稚问题,也会化个妆小性感一下,变得好看成熟了。而曾经听着她们歌声的我们,也已经长大了。
‘叁’ 为什么90后都称为非主流拜托各位了 3Q
怎样看待90后的孩子: 这一代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大量的接触互联网,大量的新鲜事物和广泛的沟通使他们与父母之间产生严重代沟。他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完全不计较未来的得失。 这些孩子很狂野。上大学有个明显好出路的或者能循规蹈矩,如果无法有个好出路的很容易就成为犯罪的主力。 暴力思想是这些孩子的主要思想。看看最近一段时间的犯罪记录,比如石家庄的网吧大砍刀案,给女同学下春药案。。心里有一种感觉,这一代的年轻人会不会是我们中国垮了的一代? 他们的主要思想是什么?非主流吗: 90后的文化内涵是什么?这是个现今颇为模糊、仍未有确切定义的一个概念。有人说是“非主流”,但见乎眼前的“90后非主流”也仅是一种低俗并招致大多数人非议的一种文化现象。而这里论述“90后的文化内涵”则是从其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出发,剖析这个中国这个新生群体的文化现象。 “90后指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有时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90后与80后相同,均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但不同的是,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同时也是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所以90后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 ——网络“90后”词条 90后可以说是中国未来建设的新生支柱,其相关的文化、心理等各方面状况也由令人关注。90后的孩子聪慧、早熟也另类、叛逆,其中,非主流文化是90后文化的一个较突出的特点。 “非主流就是张扬个性、另类、非大众化,不盲从当今大众的潮流,讲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装 、衣着、言行。” ——网络“非主流”词条 非主流,顾名思义,也就是逆主流。大众普遍接受的主流是怎么样,非主流就不怎么样。非主流,更多的是一种流于小众圈子中的文化产品。最早的非主流源于国外70年代的“punk”文化,以带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奇异装扮表现愤怒,破坏,死亡等情绪,风靡于摇滚音乐人和爱好者之间。说得通俗点,真正的非主流就是“个性”。而传入中国时,非主流的真正含义则被歪曲了。非主流成了80后、90后用于逃避社会、逃避责任的一个挡箭牌。 并非每个人都会做到个性。但如今的非主流却渐趋于被滥用。这原属于80后的现象很快像病毒瘟疫一样传给了90后。如今80后因为走上了工作职位或是虚假非主流的本身弊病招致大众的抨击而渐渐在非主流的圈子中消失,但90后的孩子却有扛着大旗朝前而愈发不可收拾的感觉。 总而观之,90后的非主流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喜欢打扮得很新潮,很另类; 2. 分不清现实与虚幻,更多是生活在虚幻社会中; 3. 喜欢shopping,懂得怎么享受生活,视钱如纸; 4. 不懂得自爱; 5. 思想往往十分深刻,思维跳跃性前,但思考眼光往往很颓废; 6. 总以高姿态对待别人,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自恃高傲,总希望对方能真正了解自己。 90后的子女生于网络信息时代,免不了要受到诸多信息的狂轰滥炸,而他们 接受力也特别强,好的坏的一概吸收,健康与不健康、积极与不积极的都来者不拒。加之社会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家长老师不停歇的竞争意识的灌输,使得他们的思维敏锐,超前成熟。成人们的社会物质利益观念熏染了他们,使得90后的孩子重利淡情,过分关注物质利益,而与家人的感情冷漠得如同同住屋檐下的陌路人。 在网络及媒体肆意泛滥的这个环境下,90后孩子过早成熟。其非主流毋宁说是张扬个性,更像是在向大众主流观念进行无理由的挑衅。2008年5月份前后就爆出了“90后艳照事件”,网络热炒的沸沸扬扬。百名初中女生,响应同年级几名女生的以“青春无悔”为宣传口号的初中毕业留念照,纷纷自拍裸照,结果网上泄密,便传播开来。首名揭露此事件的网友“君傲”大表痛心之情,在接近她们询问当事几名女生的时候,她们表示主要是受前阵子“赤裸特工”与“艳照门”事件的影响才突发冥想,她们还表示丝毫不担心艳照流传,更有一人说“你们看我们性感不?”还得提一点的是媒体在“艳照门”事件中一味追求话题性,忽略了事件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忽视了媒体自身的导向作用。 90后文化中消极的部分突出表现也是90后的孩子过度开放和浮躁。2007年9月7日的《宁波晚报》报道“90后女孩做人流,暑假成高峰”,宁波意外妊娠援助中心的医生张兰芳表示90后女孩来中心做人流往往在暑假近开学几周时间内形成高峰,中心接待的人平均年龄在16-22岁,50%为高中生,学生中甚至还有初中生。张医生表示,“现在的孩子真不是我们这一辈人能理解的,对待人流就像普通感冒一样随便,令人惊讶,令人心疼!”有的女生还来中心做了好几次,把性健康看得无关紧要,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 90后孩子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异于70后、80后。90年出生的北京双胞胎姐妹包包与阿紫于2008年在网上发表成人宣言,第一篇博文《写给我爹的一封信》在发表之后两天内点击超过220万,网友回复18200条,并引起众多传统媒体的关注。她们的博客在15天内点击量达1918万,迅速成为当时的“中国第一博”。在博客中,她们标榜自身“贱女孩”,以羞辱父母老师的极端观点引起网友热议。 “我不叫你爸爸,因为显得太过虚伪。”她们认为父亲灌输给自己的是“对人生所有错误的概念”。母亲在她们眼中则是“张开嘴吐出的污浊空气……”“叫你亲爱的妈妈真是让我狂起了一阵鸡皮疙瘩。”而老师在她们这群学生眼里“就像哗众取宠的小丑”。 此外,她们还亮出“90后”一代的人生哲学,因为“生在普通工人家庭,贫贱出身,时常感到无助、彷徨和没有安全感。所以称自己为贱女孩,实属一种自嘲和无奈。”并且表示,男人若爱女孩,最好“给她大把人民币”。 90后的“贱女孩”以灰暗及颠覆道德观的文字向这个社会展示她们自己的思想内涵。无论说她们是敢于直言坦诚也好,或是说她们借网络这个顺风车炒作也好,这都体现了90后文化消极方面的一个特点:思想早熟,行为幼稚。甚至于说毫无责任感。90后小孩思想观点无论多么惊世震俗,其行为方式却完全与思想不搭界。他们看似思维超前或前卫,如同乱扫机关枪般一味排斥传统道德观,甚至于忘记了人在社会中的责任。这也如前所言,90追求非主流文化是把它当成了逃避社会责任的挡箭牌。他们忘了,其衣食何来?父母文化水平再低,思想层次再俗,也总还是生你养你十几年的父母啊! 之所以会出现90后孩子人情冷漠的现象自然是与父母有关。90后子女多独生子女,加上职业岗位竞争激烈,他们的父母不像以前有个铁饭碗,拼命在外工作,长时间不着家,忽略了对子女的照看。一个月难见一次面,见了面也默然不语,孩子能和你有什么感情呢? 90后在文化上的一类创造还有就是火星文(一说脑残体)。火星文,顾名思义,就是只有火星人能看懂的文字。它是由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冷僻字等非正规化文字符号组合而成,用字不规范,看起来就像乱码。脑残体,也取义于“只有脑残儿才能看懂的字”。 以一首古诗来说 中文简体: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文正体[中文繁体]: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脑残体: 牀偂朙玥侊,疑昰哋仧孀.举头朢玥鈅,低头锶诂乡. 九级脑残体: 牀偂ㄥ朙玥侊,疑昰哋仧”孀.举‘头朢═玥鈅,低头く锶诂乡ヾ╈. 、、 还有诸如:莓兲想埝祢巳宬儰⒈种漝惯(每天想念你已成为一种习惯)都是火星文的代表。这类文字最大的特点就是让人看不懂,虽然最早其发明的本意是为了方便简洁。这也是90后文化过分追求张扬另类却又毫无意义的产物。 虽说如此,90后文化中也有积极一面。继80后文学之后,90后文学也逐渐被学术界所接受。在诗坛上90后代表人物原筱菲,刘雨桐,苏笑嫣等仍然延续了老一代80后诗坛一哥申宝峰,一姐郑晓琼的诗风和脉络,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论实力和才气90后诗人确实能够胜任和接替80一代的班。下面列举几个颇具名气的90后作家目录。 代表文学创作者有: 原筱菲:原名郑迪菲,作品发表于《岁月》、《小作家》、《诗选刊》、《星光少女》、《人生十六七》、《秘密花园》、《青春酷酷族》等杂志,部分作品被选入《校园诗人》、《雪国诗人》等。 张牧笛:诗集《看不见的风在吹》,散文集《像南瓜,默默成长》,长篇小说《走走停停》于2008年1月由中少总社出版发行。 高璨: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2003年初开始发表习作,已先后在《诗刊》《儿童文学》《星星》《文艺报》《少年文艺》《中国校园文学》《童话世界》《语文报》等20多种报刊发表童话、诗歌、散文200余篇(首)。出版多本诗文集,获得多种奖励. 吴子尤:代表作《谁的青春比我狂》,北京出生的吴子尤更多的是不幸,最终成了90后第一个离开的作家。这更让我们记住了他的那句话:“20世纪里,天才作家有两个,女的是张爱玲,男的就是我。 ” 张悉妮:代表作《假如我是海伦》,90后这个词语显示出的是命运多桀,在张悉妮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不幸。而她那温暖的文字和坚强一定会打动你,90后多一个她,让我们看到了90后是温暖的一代。 90后的孩子生活在这个异样新奇的时代中,他们有着与前人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90后作家也正是将这份他们特有的心灵感受灌注到文学中。相信能为中国文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与活力,再现新的辉煌。 其实除此之外,90后的孩子也有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优秀精神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时代的步伐,我国开始涌现了一些90后人物,他们涵盖了体育界、文艺界、慈善界等,甚至出现了奥运冠军和抗震救灾英雄,又有8人是中国女子体操队的队员呢! 他们是:黄雪辰、吴子尤、谢昀杉、庞盼盼、何宁、龙清泉、徐田龙子、林跃、焦刘洋、江钰源、何可欣、王莎莎、李珊珊、邓琳琳、张一山、肖莎、王鑫、杨伊琳、杨紫、陈若琳、尤浩然、林浩、林妙可。 这样,90后的文化内涵,大概就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个性。 非主流定义: 流就是个性、张扬、另类的服装,不盲从当今大众的潮流,讲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装 非主流么就是并不是最流行的东西... 也就是相对超前的或者滞后的 还有就是追求这样的人相对较少(多了就叫主流了) 简单一点说,主流的意思就是某几个或一个人个性的行为,导致大部分人都跟随他们,这就是主流,也就像我们的潮流一样,非主流的意思就是,并不是那帮追潮流(跟随主流的人)的人的一份子,用自己的个性走自己的路! 非主流是一种体验,而作为一种体验,必然要经过行为主体的感觉思考与行为。那么,较为通俗的说法就是,非主流的家伙总能表现出一种个性。这种个性必然是强烈的,否则将湮没于共性的芸芸众生。其实众生皆有个性,但是很微弱,绝大多数个性种子尚不足以突破自身的谷壳,更不用说生根发芽,开出他人能见到的繁丽之花了。所以说,个性的表现,不是每个人都有。 但是,所谓个性,似乎又通过言行来表达。言行总要遵行一定的规律和法则。因此就有了可以模仿和学习的可能。智商较为发达的阴谋家于是可以通过故意的放言高论欺世盗名,比如终南山道士。这些非主流的言行,其实都是死了的,斩断了思想之根的流行语、商品,是可以大规模刊行发售的武功秘笈,注定,不能继续前进。所以才有了几千年的鬼蜮伎俩和卫道士以及形形色色所谓的高人们。
‘肆’ 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非主流的
国内兴起于2007年,非主流在中国产生于80后,最初是由一位80后的大二学生的心语所引领起来的潮流,盛行于90后的学生中。
非主流盛于80,90后,喜欢非主流的大都是生于90后的男生女生。
由于以年龄主导的各种差异(包括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交流平台等),“FZL”很少能被传统媒体的发言者所理解。所以通常传统媒体对“FZL”采取温和观望的态度,对其报道常大篇幅引用专家的观点,将其和火星文、应试教育、青少年心理问题以及早恋等行为联系在一起。
在网络中曾经一度有人评论“FZL”败坏风气,并将其通过谐音贬为“肥猪油”、“肥猪流”。这些评论也往往被“FZL人群”所漠视。
喜欢非主流的大都是在校的生于90年代学生居多,他们年纪都差不多。
(4)非主流文化怎么消失扩展阅读
表现
图片:喜爱另类奇怪的图片,比如摆POSE时会装出痴呆,颓废的表情,喜欢斜45度对着镜头嘟嘴巴。喜欢PS图片。
打扮:与大众不同,比如女穿男装,穿着嘻哈,全身穿得破破烂烂等等。
发型:染发采用蓝色白色等颜色,或者做夸张的造型等。
音乐:劲爆,先锋,拉风等等这样的音乐受到欢迎。
生活:不人云亦云,不追求大众化,思想也叛逆激进,有创造力。
个性:无限展示自己的自信,阳光,活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非主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非主流文化
‘伍’ 所谓的非主流文化是什么货
主流的事物,应该说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内部或许运动剧烈,但依然遵循既有的规律和法则,结果是可以预见的。比如旅行,通过旅行社的话,今天明天后天的行程、景点、游客的反应,导游心中大概都有一个谱在那里,不会有大的变化。若是通过单人骑马旅行,在今天则是无法预测会遇到什么情况:比如社会的反应、交通法规的限制、马料的补充、住宿等,都存在一系列问题。但是在古代,骑马旅行是很常见的方式,是主流方式。到今天变成非主流的,也是世界变化的结果。
非主流是主流的逆向思维.应该保持它的活力。这个活力不是指其存在与否或正在运行与否,而是指其创造的能力。很多非主流的事物,一旦失去其创造力,尽管其形式仍然是非主流的,那么只有两种结局:一、消灭;二、被同化。比如嬉皮士风潮,一旦失去了其特定的历史创造力,不能与时俱进的发展自己的理念,也就逐渐沦落到一种时尚了。
而无法确切定义或没有定论,则是非主流事物拥有创造力的反映。比如R&B风格,在诞生之初,并非现在的唧唧歪歪尽说些没用的风花雪月。也因为它的尖锐与野蛮血统,充满了张力,难以为大众社会所容纳。因此,现在R&B风格的风靡全球,是经过改造加工后的东西,保留了其形式美,但斩断了其发展的根。没有了现实的营养,它也就成了主流当中的一个零部件,成了一个流行语,被商品化,然后在世界各地的橱窗里展览、出售。
这些都是已经主流化了的非主流事物。更多的非主流事物,正在产生,但是在地下或者角落里,不为人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主流代表的正是社会的发展趋向,人类前进的活力源,社会肌体里的变异基因片断,创造力的所在。所以,请你不要将非主流看成消遣与奇闻异趣似的八卦新闻。如果觉得非主流很浅薄,那很遗憾,只能证明你真的很平庸而已。因为已经丧失了自信和大气,没有勇力继续创造、接纳未有过的事物,如同行尸走肉般的存在于世,这样的下场不就是所谓的地狱么。
从心理上来说,主流总想要确认什么,树立什么,划定什么,保持什么。然而世界的本象并非因人而在,不断的发现发现再发现,创造创造再创造,对世界的认知也就越深刻,当然也更繁复而深奥。这注定是一个杀死脑细胞的好方法。非主流不光破坏自己,也破坏周边世界。因此,大多时候,非主流的主体都难以被大众社会所接纳。历史其实也正是如此。所谓的历史,往往是大众版的历史,而不是以历史的真相为历史。
非主流是一种体验,而作为一种体验,必然要经过行为主体的感觉思考与行为。那么,较为通俗的说法就是,非主流的家伙总能表现出一种个性。这种个性必然是强烈的,否则将湮没于共性的芸芸众生。其实众生皆有个性,但是很微弱,绝大多数个性种子尚不足以突破自身的谷壳,更不用说生根发芽,开出他人能见到的繁丽之花了。所以说,个性的表现,不是每个人都有。
但是,所谓个性,似乎又通过言行来表达。言行总要遵行一定的规律和法则。因此就有了可以模仿和学习的可能。智商较为发达的阴谋家于是可以通过故意的放言高论欺世盗名,比如终南山道士。这些非主流的言行,其实都是死了的,斩断了思想之根的流行语、商品,是可以大规模刊行发售的武功秘笈,注定,不能继续前进。所以才有了几千年的鬼蜮伎俩和卫道士以及形形色色所谓的高人们。
我想,主流应该是一个时代的大众的潮流吧。
非主流当然就不是跟随大众潮流的东西,另类些,张扬些,或者更确切点说是符合我们个人心理的行为。或者超前,或者滞后。 但,非主流是有转变成为主流的可能的。
非主流Non-mainstream是什么?非主流即在同类别中不是现在最流行、最常见的。
如:现在主流CPU是英特尔的赛杨、奔腾、酷睿 2 Duo,AMD的闪龙、速龙等,而备受瞩目酷睿 2 Extreme 的由于价格太高,导致消费人群狭小,只有少数人用,这就是非主流CPU。 当然,主流和非主流并不局限于价格因素,主要是以受众程度,使用者的多少来决定,当然,这个词也可用在诸如写作风格、消费品等众多领域。
另外,我们现在常用的非主流这个词,多在穿衣和打扮上。就是张扬个性、另类、非大众化就是时尚潮流的意思, 换句时尚前卫的话说就是有“个性”,适合现在的年轻人的口味。非主流有好的方面,也有不足的方面,下面主要介绍的也是这方面的内容。
主流(常规固定模式):
顾名思义!即是时下流行的主要趋势!多数人所追寻的!
(例如:哈日、哈韩、哈SM……)
非主流(非常规流动模式):
反其道而行!既是叛逆、张扬、狂野、诡异……少数人秀出自我的时尚的另类流行风!
(最早的非主流主要追寻哈日、哈SM、欧美宫廷风、吸血鬼诡异气质等元素)
时下一批所谓的时尚人士盲目的追寻着非主流!不知不觉中已经把“非主流”推向“主流”!
简单的说!一件漂亮的衣服!只有一个人穿了!那是时尚!如果一大批人都穿了!那不是校服就是工作服!
照片身边油漆破桶!瓶瓶罐罐!你就非主流了吗?
上个脐环!穿个耳洞!按个鼻钉!你就非主流了吗?
PS把脸弄白!画个眼圈!加个腮红!你就非主流了吗?
好好的相片做成底片!红色变绿!加3个小字!你就非主流了吗?
像素极低的摄像头找好角度照个大脑袋小身子的照片!你就非主流了吗?
宽大上衣+鸡腿裤子+小布鞋!穿的像超人身材一样的大V字!你就非主流了吗?
这种盲目的跟风心里!
就像上世纪80年代西装风潮!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西装“修身养形”所有的人都穿!
工人穿!商贩穿!无业游民穿……上班穿!下班穿!有了件西装恨不得睡觉都穿!穿的都走样了还穿!
就像上世纪90年代欧版风潮!无论什么人!什么身材!什么职业!
欧版鞋!欧版裤!一个个穿的都跟企鹅似的!上楼梯都跟卓别林似的!
你有那欧美人的修长身材吗?你有欧美那普及的电梯自动化不用走楼梯吗?……
说句最不客气的话:
“你喜欢国外的进口跑车把它原封不动的放中国路面上开!你看有没有“夏利”实用!2天底盘就给你干碎!”
我这样说不是为了贬低国人!跟风可以!但不要盲目!
每个国家的流行元素、建筑、衣食住行……都是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而定的!
像咱们中国的唐装、中山装……现在不也是一种时尚吗?
·什么是非主流?非主流是什么意思?
答案1、非主流就是个性、张扬、另类的服装,不盲从当今大众的潮流,讲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装。
答案2、非主流就是张扬个性、另类、非大众化,不盲从当今大众的潮流,讲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装 、衣着、言行。
非主流意味着并不是最流行的东西... 也就是相对超前的或者滞后的。
从人数上讲,追求非主流的人占相对少数,多了就叫主流了。
有主流就有非主流。主流与非主流是共存的,从字面上的意思解释就例如:HipHop`R&B or Blues在西方社会是居于主流地位的那么过去在中国就是非主流的,不过现在正在渐渐走向主流地位而渐渐失去主流地位的就是像小虎队那样的。 也可以叫做“实验”、“前卫”、“先锋”即另类的意思。
非主流就是个性、张扬、另类的服装,不盲从当今大众的潮流,讲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装。
非主流么就是并不是最流行的东西,也就是相对超前的或者滞后的,还有就是追求这样的人相对较少(多了就叫主流了) 。
答案3、
什么是主流?什么是非主流 ?
非主流,我不想用主流来界定它。因为容易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循环悖论中去。
在我看来,非主流,是有几个特点的:
1、无法确切定义或到目前为止没有定论。
2、正在变动当中,或者说仍然存在较大变动。
主流应该是一个时代的大众的潮流吧。
·网友解答:
有个朋友问我什么是非主流?
其实你就是非主流的
因为世间是不会出现和你一模一样的人的
这样,我也是非主流
有自己的思维方式的人都是非主流
没自己的思维方式的人 哪怕这个人再奇怪 他也只是个伪非主流者
盲目追随潮流的人们玩弄的是别人的东西
无法真正找到自己
也许那是他们的个性
我的个性也就是没个性
个性不是外表
个性也就是思想
非主流生于80,90年代
非主流,有人称之为文化现象,也有人称之为反文化现象或认为不能和文化联系在一起。
喜欢非主流的大都是生于80,90年代的男生女生。由于以年龄主导的各种差异(包括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交流平台等),“FZL”很少能被传统媒体的发言者所接触和理解。所以通常传统媒体对“FZL”采取温和和观望的态度,但同时对其报道常大篇幅引用教师,家长和专家的观点,将其和火星文、应试教育、青少年心理问题以及早恋等不当性行为联系在一起。虽然这些联系过为严肃,有时被认为偏颇和勉强,但“FZL人群”自身对此并不多加关心,也很少公开表示反对。
在网络中曾经一度有人激烈的指控“FZL”败坏风气,并将其通过谐音贬为“肥猪油”。这些指控也往往被“FZL人群”所漠视,少数的抗辩者也并不活跃。因为指控者来自不明确的阵营,以及“FZL”的消极态度,所以没有引发大规模的论战。
一般来说,潮流人士对“FZL”采取轻蔑的态度,将其视为低级品味的代表;一部分人认为“FZL”人群是贫穷和虚荣心混合的产物。非常自相矛盾地,“FZL”认为自己也是潮流人士。但不可否认,二者的界限正在逐步淡化。
现在喜欢非主流的大都是在校的生于80,90年代学生居多,他们年纪都差不多。可以这么说,非主流生于80,90年代!
非主流形象
在中国,非主流形象代言还没有到达颠峰,已存在着极大的泡沫成分和非理性行为;随着消费者的成熟、行业的规范,企业也会走向理性,明星代言潮自然会回落,启用普通模特将成为主流;同时,感性形象代言人将异军突起并逐渐走向成熟。最近在韩国暴红的青年形象代言明星张庾玄,成为非主流形象代言大亨,他第一次代言的是韩国的一家服装品牌,出场价仅为1.6万韩元,也是他决定在中国寻找到更多的机遇,同时避免不了挑战。企业启用形象代言人,可能有各种目的,尤其当明星效应和炒作之风盛行的年代。在对形象代言人按照“准确营销”的观点进行理论总结,把形象代言人的角色细分,发现了现代市场形象代言人基本特性,但在张庾玄的形象代言生涯中也是曲折的,并非一凡风顺,也证实了他所做的努力,是改变中国的形象代言走向世界化,他的品牌形象代言,亦即以形象代言的方式传达品牌独特、鲜明的个性主张,使产品得以与目标消费群建立某种联系,顺利进入消费者的生活和视野,达到与之心灵的深层沟通,并在其心中树立某种印象和地位,使品牌变成一个有意义的带有附加价值的符码。他通过一定的媒介或载体传播诉诸目标受众,从而在品牌如云的市场中树立和打造个性化的品牌形象。他或者通过品牌创立人独具人格魅力的形象代言,给目标受众以鲜明的品牌个性和信心;或者通过影视明星、社会名人极具亲和力的形象代言,令品牌产品迅速对目标消费群的购买施加影响;或者通过虚构人物演绎品牌叙事,传达品牌理念与价值取向,赢得目标受众的认同;或者通过漫画式卡通动物的形象代言,塑造活泼可爱、耳目一新的品牌形象,让人在相视一笑中对品牌产生美好的联想和印象。他的形象代言并不完全等于企业的形象,所以,他的走红并不意味着产品就能够走红。企业的监督与他们的配合就显得相当重要。而他们也应有自我约束的责任意识,真正融入这个企业文化,真正用心去演绎产品宣传理念,才会凸现Subchord effect模式,即张庾玄的“子弦效应”商业模式。
他们始终相信张扬的色彩不会被肤浅的世俗所掩埋`!
非主流意味着是网络中最酷的东西... .
1、无法确切定义或到目前为止没有定论。
2、正在变动当中,或者说仍然存在较大变动。
主流的事物,应该说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内部或许运动剧烈,但依然遵循既有的规律和法则,结果是可以预见的。
比如旅行,通过旅行社的话,今天明天后天的行程、景点、游客的反应,导游心中大概都有一个谱在那里,不会有大的变化。若是通过单人骑马旅行,在今天则是无法预测会遇到什么情况:比如社会的反应、交通法规的限制、马料的补充、住宿等,都存在一系列问题。但是在古代,骑马旅行是很常见的方式,是主流方式。到今天变成非主流的,也是世界变化的结果。
非主流应该保持它的活力。这个活力不是指其存在与否或正在运行与否,而是指其创造的能力。很多非主流的事物,一旦失去其创造力,尽管其形式仍然是非主流的,那么只有两种结局:一、消灭;二、被同化。比如嬉皮士风潮,一旦失去了其特定的历史创造力,不能与时俱进的发展自己的理念,也就逐渐沦落到一种时尚了。而无法确切定义或没有定论,则是非主流事物拥有创造力的反映。比如R&B风格,在诞生之初,并非现在的唧唧歪歪尽说些没用的风花雪月。也因为它的尖锐与野蛮血统,充满了张力,难以为大众社会所容纳。
因此,现在R&B风格的风靡全球,是经过改造加工后的东西,保留了其形式美,但斩断了其发展的根。没有了现实的营养,它也就成了主流当中的一个零部件,成了一个流行语,被商品化,然后在世界各地的橱窗里展览、出售。
这些都是已经主流化了的非主流事物。更多的非主流事物,正在产生,但是在地下或者角落里,不为人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主流代表的正是社会的发展趋向,人类前进的活力源,社会肌体里的变异基因片断,创造力的所在。所以,请你不要将非主流看成消遣与奇闻异趣似的八卦新闻。如果觉得非主流很浅薄,那很遗憾,只能证明你真的很平庸而已。因为已经丧失了自信和大气,没有勇力继续创造、接纳未有过的事物,如同行尸走肉般的存在于世,这样的下场不就是所谓的地狱么。
从心理上来说,主流总想要确认什么,树立什么,划定什么,保持什么。然而世界的本象并非因人而在,不断的发现发现再发现,创造创造再创造,对世界的认知也就越深刻,当然也更繁复而深奥。这注定是一个杀死脑细胞的好方法。非主流不光破坏自己,也破坏周边世界。因此,大多时候,非主流的主体都难以被大众社会所接纳。历史其实也正是如此。所谓的历史,往往是大众版的历史,而不是以历史的真相为历史。
非主流是一种体验,而作为一种体验,必然要经过行为主体的感觉思考与行为。那么,较为通俗的说法就是,非主流的家伙总能表现出一种个性。这种个性必然是强烈的,否则将湮没于共性的芸芸众生。其实众生皆有个性,但是很微弱,绝大多数个性种子尚不足以突破自身的谷壳,更不用说生根发芽,开出他人能见到的繁丽之花了。所以说,个性的表现,不是每个人都有。
但是,所谓个性,似乎又通过言行来表达。言行总要遵行一定的规律和法则。因此就有了可以模仿和学习的可能。智商较为发达的阴谋家于是可以通过故意的放言高论欺世盗名,比如终南山道士。这些非主流的言行,其实都是死了的,斩断了思想之根的流行语、商品,是可以大规模刊行发售的武功秘笈,注定,不能继续前进。所以才有了几千年的鬼蜮伎俩和卫道士以及形形色色所谓的高人们。
主流应该是一个时代的大众的潮流吧。
非主流当然就不是跟随大众潮流的东西,另类些,张扬些,或者更确切点说是符合我们个人心理的行为。或者超前,或者滞后。
但,非主流是有转变成为主流的可能的。【非主流来源】据研究,非主流的老祖宗正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朋克(Punk)文化,其中以哥特摇滚风(Gothic rock)和视觉摇滚风(Visual rock)为代表。朋克文化属于后现代虚无主义,以带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奇异装扮表现愤怒,破坏,死亡等情绪,风靡于摇滚音乐人和爱好者之间。
90年代末,由Punk文化衍生出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融合了Pop流行元素,在视觉的表现手法上更加多元化,并且开始表达一些忧郁,悲伤的主题,于是便产生了Emo文化,Emo即是Emotional的缩写。Emo文化同样发源于音乐领域,但很快变成了一种时尚风格,风靡于全球的青少年中间。
‘陆’ 红极一时的“非主流”文化现象,现在怎么样了
这几天在抖音上刷到很多关于“非主流”的短视频,这引起了我的关注,为什么红极一时的现象,如今却没有了踪迹?在追忆这种现象的时候,同时勾起了对初中时生活的怀恋。
“非主流”在中国始于2007年,那时候我刚好上初中,这个年龄属于“青春期的叛逆” ,自然我也是不例外,我还记得当初我在很多事情上面与父母怄气,不愿意听他们的话,不按照他们说的去做。大概很多人跟我差不多吧,所以“非主流文化” 有了人群基础。
首先我们要分析“为什么会有“非主流文化”这种现象的出现,从时代背景上来看,那个时候PC互联网发达,各种互联网应用得到大众的普及和应用。比如,知名的腾讯的QQ社交软件、QQ游戏、新闻、音乐、视频等等很多互联网方面的东西都很火,我们都知道互联网是可以连接所有人的,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行为让世界各地的人看到!这种情形在中国当时就完全砸开了锅,各种新事物,新情况就出现了。包括后来大家知道的火星文,非主流空间,网络流行词,网络小说,网络音乐,网络歌手都出现了,这些现象出现的背后是90后势力的崛起。90后上了初中,课后有时间去玩吧冲浪,是互联网用户的中坚力量。这群90后他们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追求独立,特别是在他们青春期这段时间,集中表现自己的逆反心理。这种心理自然在在互联网上得到表达和放大。
他们会去染各种夸张的杀马特造型,全身穿得破破烂烂,各种颜色的衣服,显得与这个传统的社会格格不入。男生们普遍的发型是前面很短耸立,后面很长耷拉着或是厚厚的刘海遮住大半张脸,戴板材的眼睛框,穿宽大的衣裤,从背后看上去分不清男女。女生们则是以可爱为主要基调:齐眉的厚重刘海加上浓浓的睫毛,水汪汪的大眼睛,樱桃小嘴。同时他们还使用火星文,不过当时我专研与学习,所以什么火星文我也不懂,也没有去研究。这大概他们在我们脑海里的印象吧。
因为,“非主流”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一群人身上,表现的又比较的颓废,所以往往不收主流社会和媒体的照顾、理解。随着90后慢慢长大,越来越理智,还是逐渐的回归传统。但是当时的文化却没有消灭,而是换了一种新的形式继续在这个世界上,只是没有以前那么夸张了。比如,穿破洞的牛仔裤,这也很时尚潮流吧,弄个奇怪的发型,也没有什么是吧。很多东西,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自然而然的接受了。同样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现在回想当初那段时光,谁说不是美好的呢?那可是一代人的岁月,90后这代人在孤独和被怀疑中成长,之前社会中普遍在讨论和怀疑90后是无法成为国家的接班人,但是随着这一代人梦醒之后,长大了,现在还有谁会去讨论这个问题呢?
我想你应该也有一段叛逆的岁月,现在的你会怀念以前那个无所顾忌的自己吗?
‘柒’ 非主流时代是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的
诞生时间:2007年10月7日,没有结束,未来可能会出现10,11后等等等对于非主流的追逐,这还不可预知。
非主流的产生根源于自我的个性需求,这种需求的意念会外化为非主流的行为,进而带来非主流事物的出现。指一切和当时“主流”相对的观念、行为、以及因此产生改变的事物。这是因多元价值理念兴起,人基于追求个性自我彰显的结果。这是一种社会现象。
在一定的时代、一定的范围内,在社会基础和非主流文化上层建筑领域中形成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如政治、经济、哲学、法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是主流文化,都具有“官方”颜色,都以独立的学科存在。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文化,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具有“民间”色彩,通常不以书面形式展现,诸如婚姻、家庭、风俗、习惯等,就是非主流文化。
非主流的尴尬现状
非主流原意本身是一个很小资和小众的圈子代表词,但在中国被严重恶俗化了。所谓的非主流,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非主流,而是一种特殊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肤浅的社会现象。很多网页,论坛什么的,也喜欢把时尚和非主流混淆,这对潮人而言无非是极大的侮辱。
简单来说,非主流就是另类到让大众无法接受的,非常规的事物,形容外表时已经和杀马特划等号了,在大陆,许多人把它和时尚、潮流混淆,完全错误,其实是根本没有关系的。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非主流、网络-非主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