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才能传承京剧艺术,振兴传统文化
当今时代,人们生活在一个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京剧演出面临着众多强劲的竞争对手。传统戏曲要重新赢得当代观众的青睐,必须适应当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必须兼顾舞台戏曲的艺术性和娱乐性。这样,京剧艺术才会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才能重新拥有观众市场和不断发展的可能。
京剧艺术应该是一门开放的艺术,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是京剧艺术的生命力所在。作为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不断地创新改革是京剧永葆青春的不二法门。京剧的传承与发展,必须结合其自身的特点,把握时代的脉搏,大胆地吸取现代元素并以新传媒为载体进行广泛传播,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重新赢得青年观众的喜爱,才有可能实现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㈡ 中国传统戏曲逐渐衰落,我们应该怎样传承传统戏曲
目前这些平台对原创视频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完全可以帮助你传承好戏曲文化。戏曲的艺术传承目前确实出现了问题和困难,但豫剧不会,因为在河南及周边地区普及学唱率很高,戏校较多,地区剧团较多,演出场次较多,不会出现传承的担忧。到是国家戏曲院团在传承问题上需要加把劲,包括机制改革,演出下基层,放下架子,复排经典,普及现代戏,让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戏曲及段子更接近百姓,国粹重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㈢ 传承戏曲应该怎么样3点
一、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继承传统
中国传统戏曲是具有高度“舞台假定性”的戏剧演出艺术。
传统戏曲舞台假定性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表演动作的“虚拟化”,它的舞台因此而成为一个具有高度时空自由的舞台。
传统戏曲的虚拟动作是经过高度凝练和严格规范的,它的舞台假定性因此而具体体现为舞台形象的“程式化”。
传统戏曲的程式化表演总是以载歌载舞的舞台形态最终完成的,既所谓“以歌舞演故事”。
表演动作的虚拟化、程式化和歌舞化,构成了传统戏曲舞台假定性的最基本的艺术特征。
二、在锐意创新的实践中发展传统
中国戏曲新剧目的创作总是存在着两个价值取向,既到底应该保持传统还是应该追求创新,两种意见常常争执不下甚至势不两立。其实这根本不应该成为问题!我们对文艺创作的思考和争论常常被“一元化”思维方式困扰,而艺术本身却是最具“多元化”特性的,无论是保持传统还是创新发展,对于戏曲艺术都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我认为,从繁荣发展中国戏曲演出艺术的实际需要出发,我们必须同时朝两个方向都充分做出不懈努力:
1、保持原有美质,继承传统。
2、寻求创新突破,发展传统。
三、戏曲新剧目创作如意欲寻求创新突破,在表演和导演的具体工作中必须解决几个常见的问题:
1、强调对一个“新人物”的形象塑造。
2、重视人物内心具体情感活动的表达。
3、适当加强人物之间表演的相互交流。
4、有意识地利用程式化手段渲染情感。
这里突现出来的是如何对待“程式”的问题。我非常不认同那种所谓“京剧演员是演程式而不是演人物”的说法,现有的京剧表演程式是在京剧艺术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形成的外部形式,是由一代又一代的京剧艺术家们为了达到演好人物而琢磨、创造、提炼、积淀下来的智慧的结精。既使是年青后辈照葫芦画瓢地学戏,也不能只演现成的外部程式而不领会其中的情感内容。更何况面对新戏、新人物、新情感,原有的程式早已满足不了形象创造的需求了。
㈣ 如何继承和发扬京剧艺术
继承和发扬京剧艺术要求:
1、是要深入生活,加强创作。走进生活深处,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寻找故事,从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中汲取灵感、提炼主题,使京剧创作获得旺盛的生命力,这样艺术家们才能更加接地气,使基层成为艺术创作不竭的源泉,才能找到真实反映人民生活的素材。
2、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京剧艺术是在继承先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靠创新创造焕发强大生命力的。既要原汁原味地继承经典,更要勇于大胆创造,大胆探索,大胆走向现代化。
3、是服务人民,创演并举。创作一定要演出,好的作品是由演出实践去检验的,一部新创作品只能演几场,就很难说这个作品是好的,是成功的。
4、是培养人才,培育观众。对京剧艺术来说,角儿是根本,观众是基础。培养一大批德艺双馨、行当齐全、流派纷呈的角儿,培育一大批京剧票友、愿意走进剧场欣赏京剧的观众群体,是传承京剧艺术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
(4)如何更好地传承优秀戏曲文化扩展阅读: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㈤ 如何弘扬戏曲传统文化提两条建议
1明确并适当抬高戏曲在人们心中的传统地位,艺术价值,带动年轻人的好奇心与向往欲
2戏曲角色的重新塑造,用有影响力的角色帮助弘扬戏曲传统文化。
㈥ 如何弘扬传统的戏剧文化
1、建立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机制。文化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一些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机制,文化管理部门能够调动的资源比任何一个民间组织的都多,文化部门可以利用自身的地位和影响力,针对每个不同的传统文化行业制定不同的保护和发扬机制。
2、建立学会等一些民间组织。除了文化管理部门建立传统文化保护和发扬机制以外,还在引导民间人士建立一些学会、研究会、协会等民间保护和发扬组织结构。利用民间组织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组织一些活动,让社会人士也参与进来,认识传统文化,增加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6)如何更好地传承优秀戏曲文化扩展阅读:
现在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传统的农业文化、西方文化、中西合璧的文化,都有很多信奉的人群。就拿过去统领一切的农业文化来说,虽然退出了主宰的地位,但是并没有消亡,也不可能消亡。因为它是构建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成员的灵魂之中,成了我们性格、品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就算是知识分子阶层,也并非铁板一块。
正确的态度应是:让戏曲园地百花齐放,既允许表现传统文化的戏曲样式存在,也要吸收现当代艺术元素的多重舞台表现形态,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和审美要求;既要让戏曲重新回到市场,又不能完全撒手不管。
㈦ 戏曲文化的传承作为大学生 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做
1、坚守文化自信是戏曲发展的重要基础。
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中国文化艺术审美传统精髓的坚实基础之上的,对作为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审美符号之一的戏曲艺术独特的审美韵味、表演绝技的深刻理解与精神传承,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2、重拾中国戏曲的信念和自信。
戏曲研究者应该重拾中国戏曲的信念和自信,把中国戏曲放在东方文化中加以审视,重视对中国戏曲价值的开掘。
㈧ 我们应该怎样传承戏剧文化
表现方法与形式日趋多样性。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三十多年的戏曲更以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借鉴其他门类的艺术或技术手段,使之成为这一时期戏曲发展十分醒目的特点,从另一意义上讲,这也是戏曲综合性艺术特征的显现。戏曲艺术的综合性特征是在戏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善于融舞蹈、音乐、绘画、诗歌、武术等多种艺术样式为一体。戏曲天然具有吸纳、包容具体时间段内各门类艺术最高成就并融汇成独特的艺术门类的特点,这在世界艺术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不论是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昆曲、还是花部翘楚京剧,都曾站在了时代艺术的高峰上。“百年传统”使戏曲的这一属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当下的戏曲更是继承发扬了这种精神,不断汇集、凝聚当下各艺术门类的表现方法、技术手段,如对电影、戏剧语言的借鉴,对声光电技术的系统使用,对当下绘画、色彩艺术的应用等等,都使戏曲积极地吸收其他艺术门类的营养,从而提升了自身的表现力,丰富了自身的美学品格。同时,其他艺术门类也逐渐注意到了戏曲这座蕴藏丰富的宝藏,电影、话剧、流行音乐、现代派绘画等“前沿性”艺术门类都纷纷从中吸取有益的养分。这种双向的良性交流,正逐渐成为一种常态。
㈨ 随着老一辈人的离去,戏曲文化该如何传承下去
我们的戏曲文化是国家的瑰宝。随着老一辈人的离去,喜欢听戏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我们应该如何把戏曲文化传承下去呢?
第一,我们要提升青少年对戏曲的兴趣。戏曲在中国传承了几百年,它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都习惯于快餐文化。几乎没有什么人会静静地听上一段戏曲。现在只有一些老年人还在继续听戏。随着他们的离去,听戏的人也会变的越来越少。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加大对青少年兴趣的培养。 我们要让他们从小接受戏曲。我们要让他们不仅爱听戏,还要让他们会唱戏。我们可以在平时的电视节目中多设置一些戏曲频道。我们也可以在小学课堂上设置一些戏曲课程。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中就会对戏曲重新产生兴趣。
㈩ 对于京剧文化的传承有哪些好的建议
京剧文化的传承任重道远,需要当代年轻人不断学习、取其精华,创新改进。京剧以北京为中心的、中国影响最为广泛的戏曲。京剧又被称为京戏,起源于清代干隆年间,经过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还有汉调不断合作、改进、吸收其他戏剧的方法演变而成。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当代人要不断传承中国的京剧文化。
还有就是要加强对京剧文化的保护。对于文化来说,没有保护,何来传承呢?因此要对各地的京剧进行有效地保护,而不是形式主义。比如说完善京剧所需的场景、服装等,还要对京剧的文化工作者加以鼓励和资助。京剧文化是中华民族呕心沥血积累的戏剧结晶,其中体现了中国戏剧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我们必须好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