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诗歌如何对书法产生影响
诗歌与书法刍议
王睦武
诗歌与书法,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可以说,一千多年来,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就一直紧密结合在一起,诗以书为内涵,书以诗为外观,诗书结合,相伴而行,相得益彰。
由于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书法的本体又是一门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用艺术,因此,中国历来就有诗书结合的习惯,将自己或他人吟咏的诗篇用书法的形式记载下来,使之读诗看字,获得双重享受。这种现象代不乏人,尤其是宋代以后,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就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书法作品中,书写诗词的书作占有很大的比例,许多法帖本身就是书写诗词作品,如蔡襄的《自书诗》、苏轼的《黄州寒食诗》、黄庭坚的《松风阁诗》、米芾的《苕溪诗》、《蜀素帖》、《拜中岳命作诗帖》、唐寅的《落花诗》、董其昌的《书杜律三首》、王铎的《听颖师琴歌》、《使者》、《神仙曲》、《草书诗卷》等等,不胜枚举。到了近代,书法以诗词作品为书写对象的现象更加普遍,几乎到了滔滔者天下皆是的地步。
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根据笔者分析,起码有下面五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内容上讲,诗词作品一般具有音韵优美、节奏动人等特点,它容易使书写者受到感染,丰富了想象,激发了热情,从中获得灵感,从而在创作中得到尽情地发挥,使书作看起来更富神韵;其次,是诗词作品大多意境深邃,饱含哲理,将其书写成书法作品后展示出来,能使诗书两者相映成趣,赏诗赏书各得其宜;第三、是诗词作品由于其内容浓缩,所以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精悍,十分适合写成条幅、横披、斗方或者扇面等形式供日常摆挂;第四、是由于诗词作品语言凝炼,重复的字词较少,因此能避免一般文章中重复字太多书写难以处理的困惑;第五、由于诗词有固定的格式和规律,而书法 一般从头到尾没有断句,书写诗词能使粗懂诗词格律的人在诵读中没有语言障碍,可以看懂读通。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使得诗词和书法一千多年来像一对挚子一样紧密相依,相随相伴,不曾废离。尤其是最近十多年来,不论是哪一级的书法展、书法大奖赛,或者是发表在书刊上的书法作品,几乎过半数以上都是书写诗词作品,而这些书作写来写去又几乎毫无例外地离不开诸如王之涣的《登鹳鹊楼》、张继的《枫桥夜泊》、杜甫的《绝句》、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山居秋暝》、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等唐宋诗词名篇;尽管这些名篇具有意境深远,朗朗上口和字句十分适合书写的特点。但当大家都挤在这条狭道上,就给人一种雷同、似曾相识的感觉。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书写自己创作的诗词作品。事实上,不必列举古代那些像苏轼、黄庭坚,唐寅那样的大家,就是在现当代,喜欢书写自己创作的诗词作品也不乏其人,如毛泽东、郭沫若、启功、饶宗颐、沈鹏、陈永正等人,他们本身不仅是书法家,而且是诗人、学者,所以,他们的书作多为写自己创作的诗词作品。
书写自己创作的诗词作品好处很多,一来可以提高自己学识水平,强化字外功夫,使书作带有更多的书卷气成分;二来可以陶冶自已的性情,提升书作的艺术品位,使诗书更具审美价值;三来可以使自己的情绪更好地融入书作中,笔随情转,达到两相融合的境界。总之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笔者认为:要使自己的书写独辟蹊径,不蹈他人套路,不落时人窠臼,书写自己创作的诗词作品,使诗书合璧,相互辉映,应该是一个好方法。
原文见:http://www.stcca.st365.cn/contact/sgysf.asp
==============
中国书法与诗歌发展的同步现象 张子言Z1e
内容提要:书法与诗歌如兄弟,携手并行于历史的长河中,从荒远的原始部落蹒跚而至。它们又像乐曲,萦萦绕梁,诉说着各自时代的审美心理和文化倾向。T&
关键词:字体 诗体 书风 诗风 同步Uh
中国的书法与诗歌有着密切的关系,历代书家大都是诗人或具有诗人气质,这是不用例举的。然而,关于书法与诗歌关系的论述,却极为少见。本文试图从中国书法与诗歌的同步现象入手,探讨书法与诗歌的渊源,从而指出书法的发展趋向。因笔者学力有限,不确之处,敬请方家指正。7<
一、原始文字和原始诗歌uCK
谈艺者都知道,诗歌的产生是早于文字的。《淮南子.道应训》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种劳动时的呼声,虽然没有歌词,但实际上就是诗歌的起源了。鲁迅先生讲的“杭育杭育”即是。有人说中国最早的诗是二言诗,如《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我们姑且称之为二言诗,而且是较高级的二言诗。E7h#~_
二言诗在构成上有两字一顿的口号式,亦有动宾组合的叙述式。它以极简洁的叙述,表现当时的生活情景和审美理想。原始诗歌体现出当时人的思维的单纯和生活气息的浓厚。G5B9)x
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是从原始绘画、刻画中蜕变出来的。刘正成先生曾指出“中国岩画的起源约在二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从它所描绘的内容,可以说基本上是狩猎民族的艺术记忆。它们应该早于文字产生的年代。”从岩画到夏商的甲骨文,文字的正式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文字从岩画中漫漫脱胎出来,演变成形象符号,我们姑且称之为原始文字。#
原始文字仍然保留着原始绘画的形象性,还不是成熟的象形文字。这正如原始的二言诗从“杭育杭育”中发展而来,只能记录一些简单的动作和场景,还不能叙述更复杂的事件一样。它们仍有着明显的原始胎记——局限性。qe+@dI
原始文字的出现虽然晚于诗歌,但它所体现出来的发展轨迹和人们的思维形式正与原始诗歌的体现相同。CN
二、甲骨卜辞和甲骨文vj}e
丛文俊先生曾说:“商以前还没有成熟的文字体系出现,……而商文化遗留下来的种种迹象表明,恰恰是无所不在的宗教活动,催化了文字体系的形成。……换句话说,是宗教孕育了原始的书法艺术形式和美学观念,这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起点。”这样的论断,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是商人的占卜还不能当作宗教活动,它不过是当时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已。这种生活方式直接推动了语言、文字的发展,“催化了文字体系的形成”。现今出土的大量的甲骨卜辞,已经完全突破了以前的二言表述,形成了以二言为基础的参差错落的句式。以后的四言诗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归纳、整饬而成的。EQp@
卜凶问吉作为甲骨卜辞的内容,反映了当时人们向往和平安定的心理,这种心理又明显影响着甲骨文的造型方式。甲骨文字的形体是按平衡原则造型的,许多字采用了对称的结构,表现出一种统一、对应的美感;甲骨文的线条组合也基本上是按横平竖直的原则,体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书法艺术形式和美学观念。`-
三、四言诗和金文2u]
从甲骨文而成为青铜器上的大篆文字(金文),是中国文字史上的重大进步,其中起直接作用的是书写方法的改变。丛文俊先生认为从甲骨文到大篆,中间经历了“篆引”的形式:“篆引代表着日常用字的书写方法,即使在青铜器铭文这类庄重的场合更多的是强调规范、标准的价值,它仍然客观地反映着不断推移、变迁的书写方法的进步、审美的目的及其调整,它的变化常常能为书法风格、线条的形式与美感质量、字体、字形结构乃至于文字符号的构成观念带来变化。文字形体的符号化程度日益加深,书法也随之不断的获得解放、充实和发展。”甲骨卜辞作为一种书面记录流传了下来,而当时的非书面表达(如歌谣),我们却无从得知。这正如我们研究西周,除了能见到的青铜器铭文以外,当时的笔录文献我们就知之甚少了。但我想,周时的人的记录定然以毛笔书写为主。青铜器上的文字就像汉唐的碑刻,是为了永久纪念,实在不能作为日常记事的方式。丛先生的“篆引说”,从书写的角度(而不是从铸造的、锲刻的角度)来阐释大篆的产生,是很有见地的。2#
西周时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早期诗歌的繁盛时期,“周公制礼作乐,把周人的社会生活置之于统一的规范之中”。天下太平,国运日昌。当时民间歌谣创作极为兴盛,遍及渭水、汉水、黄河及长江流域,而且贵族文人的作品也相当可观。在孔子编辑《诗》之前,乐官采集民间歌谣早已是历行朝廷公事。我们从《诗》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歌谣大都为四言句式,间有五、六、七言者。字句整齐端庄,重章叠句,节奏感很强,既严谨整肃又铿锵有力。这些歌谣并没有以当时的金文流传下来,而是后代的文献笔录的形式传至今日的。但我们可以就《诗经》的形式特点和艺术风格来关照金文的书法特征。XS
金文的相对于甲骨文,笔画更趋简练,象形成分更加简化,而表意功能更加丰富,文字的审美价值占有重要地位。对比、均衡、对称、和谐、节奏等美学形式,已经明显地体现在金文的结字方式中。金文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气象,与当时的诗歌有着密切的联系。K[iT
四、分书的产生与五言诗m4$'
从本体论的角度而言,分书起于民间,是篆书草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一种字体。沃兴华先生的《论分书的产生》已对此有非常确切的论述,兹不赘言。但本体之外的影响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同样存在着它与诗歌发展的同步现象。,@d*-
从《诗经》的四言诗到汉代的五言诗,每句只增加了一个音节,它的表达功能就大大增强了。正如锺嵘在《诗品序》中所说:“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诗歌的这种发展趋势正与书法相同。篆书的笔画呈直线,无表情,给人无始无终的感觉;分书的笔画则出现了波势,有了律动的表情,起笔藏锋逆入,后以波状起伏收笔,为有始有终的“线段”。篆书笔画的转折处重在“转”,如铁丝的弯曲;分书则以两笔完成,横画和纵画以直角相接。篆书的结字以平正为主,分书却由于波势的关系自然而然具有歪斜的样子,而且其左右两部分的构成如“八”字两笔的分立,故称之为八分书,因此,分书的结体更似倾向于力的均衡。篆书在构成上以纵画为主,笔直的纵画显示了平正的风貌;分书则以横画为主,形成波势,其势向左右方向延伸,文字呈平坦的动态倾向,等等。这些形式美的逐步丰富完善,都可以从金文、小篆和汉简、汉碑的对比中看到。总之,篆书的表情性不能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分书才逐渐产生并成为主流字体。它不但使文字书写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使文字的审美价值和表情性更加丰富,风格更加多样。dABt
字体的演变不约而同地和当时诗歌的发展同步,是历史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表现在不同文化领域之间而共同发展的必然结果。}ik
五、楷书的生成与律诗By}
楷书,又称正书、真书。“楷”作法式、楷模讲,意思是这种字体可以作为法式范字,也就是标准字体。这种标准字体一直沿用至今,也没有出现新的变体,可见其模范的程度了。eyL][-
楷书继承了隶书的横平竖直特征,将隶书的波折集中在“捺”笔中,突出了转折和勾挑的形象,丰富了隶书的笔势、笔画,从而形成端庄严谨笔势丰富的新型字体。oHl|
楷书起源于汉末,发展于魏晋南北朝,盛于唐,这正和律诗的生成同步。闻一多在《律诗底研究》中说:“律诗之名是唐朝沈佺期、宋之问们创的。但律诗的起源还要远些。远到什么时代,却不能明确地划出来,因为诗从古体变为律体,这个历程是潜隐而且浸渐的。然而精细地讨溯起来,蛛丝马迹,未尝全无线索可寻。五律始于齐梁底新体诗。但这是说到这个时期,五律才神完体备了。在这以前其实早有个刍形的五律在那里日滋月长,渐臻成熟。这个刍形底征象至迟在魏晋人底作品中能找的出。”又说:“夫七律五律,仅句间字数不同,初未有他别。故五律之体既成,七律实亦在其中;二者固无异源之理也。”很明显,楷书和律诗的发展是同步的。众所周知,唐代不单是楷书发展的成熟期,而且也是五、七言律诗的成熟期,这不是偶然的。在诗歌中,唐人尚律;在书法上,唐人尚法。唐人的这种审美心理作用于不同的艺术领域,自然会有异曲同工之妙。5M#P
以上我们介绍的中国书法与诗歌的同步现象,只是从字体和诗体演变的角度而言的,而且我们讨论的字体也只限于文字的正体。我想,这一演变的脉络正是中国书法与诗歌发展的主线。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到了唐代,无论是书法还是诗歌,在体制上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圆满的境地。以后的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都徘徊于它的阴影之中,再难有所突破。th5eOi
六、现代诗歌与当下书法}F9
中国的现代史,是中国开始自愿或不自愿地学习海外先进文化的历史。这突出地表现在对诗歌的革新上。“中国诗歌史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是:诗歌体制起自民间,兴于文士,最后成为一种主要审美范式。然而,新诗是个例外。新诗诞生不是本体演进,而是文学革命的结果。它不是古典诗歌的自然延伸,而是受西方诗歌影响发展起来的一种诗歌形式。”新诗的这个“例外”,使之至今“还不能契入现代中国人的心理,还远未深入民族心灵”。>^[V
当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正如火如荼之时,中国书法犹如山中隐士一般“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汉文化之外没有书法,书法的新旧没有外面的对象来比较。因此,它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姿态。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它才大梦初醒,开始向“现代”迈进。f[
“现代”书风的兴起虽然仍不敌传统书学的渊源深厚,正如新诗之未在中国人心里扎下根一样,但,明天是属于它们的。
原文见:http://www.zgsf.com.cn/cgi-bin/topic.cgi?forum=99&topic=397
⑵ 中秋的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来历: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
1、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赏月谈月也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2、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的传说 :
1、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2、吴刚折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中秋诗词: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推荐于 2017-11-18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34个回答
中秋节送什么_教你一个简单的表白的方法_点击查看
根据文中提到的中秋节手抄报为您推荐
一杯子,一辈子!用珠宝瓷情侣杯,为她送上倾心表白!
tb.cn广告
78条评论
faith521180
好
查看全部78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中秋节手抄报的内容怎么写
古代民族在中秋节前后举行祭祀月神,文字记载已有二千多年。到唐代记载更多,后来加上吃月饼杀鞑子的传说,中秋节成为有民族意识的节日。明清以来成为一年中三大节日之一。 有关中秋节来源的故事有以下几则: (一)嫦娥奔月 据说远在四千多年前,有穷国的国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体恤民间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后羿想长生不老,从昆仑山找来长生之药,准备择日吞药,此事为嫦娥得知,为体恤子民,免于后羿长期残暴统治,乃先将此药吃下,突然身轻如燕,飘飘然向月宫腾空飞去,后羿发现,以箭射嫦娥,嫦娥进入广寒宫,成了月神,称为“明月之神”或“太阴娘娘”。 (二)推翻元朝 相传,元末,中原人民不甘受其元的残暴统治,爱国之士纷纷奋起抗元,朱洪武的军师刘伯温要属下扮道士到各县卖符,并称:今年天将降灾,要避灾者可于八月十五日悬挂日月旗,旗将藏于大月饼中。到了这天,各地民众都切大月饼,将其中所藏的旗挂起来,起义声势大振,元人大为吃惊,朱洪武就一击成功,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后来,这种日月旗就是“明”旗。另外类似的传说是月饼内藏一条纸,内写“八月十五夜杀鞑子”,大家切月饼时看到这一张纸,就纷纷奋起把鞑子杀了,元朝就被推翻了。 中秋节的习俗有以下几种: (一)赏月: 中秋节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与圆满,具有象征团圆的意义。古代就有许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吴刚伐木,现代人是欣赏月夜的自然美景。 (二)吃月饼: 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国的意义。 中秋应景的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月饼是庆团圆或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 (三)团圆: 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幸福,社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 前人有关月亮的诗词: 1.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月下独酌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即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时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8赞·7,703浏览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可以写:中秋节简介、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中秋节的传说、 中秋诗词等。 延展回答: 1、中秋节简介: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3、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中秋赏月 ,吃月饼,品桂花糕等 4、中秋节传说:吴刚折桂,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5、中秋诗词:《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414赞·15,586浏览2019-09-08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3赞·169浏览2017-08-17
中秋节手抄报能写什么内容呢?
一、中秋节简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426赞·2,355浏览2017-11-22
中秋节手抄报写什么?
一、中秋节简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220赞·1,915浏览2019-09-14
10月23-25日装潢展销会,门票免费领取中!
值得一看的装潢相关信息推荐
jiashifu.cn广告
幼儿画报2021年订阅,订杂志全场特价5折起,快递投递
根据文中提到的中秋节手抄报为您推荐
成都邮征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告
金牛座男生喜欢一个人会有哪些表现?
喜欢一个人,可以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而大家通过一些观察也会发现不同的人对于
280条回答·15,700人在看
君子兰的土壤板结,怎么处理可以不用换盆土壤也能恢复疏松?
发现君子兰的土壤板结硬化,用啤酒或发酵后的果皮水浇花,可以不用给君子兰换盆,土壤也能恢复疏松。土壤板
12条回答·1,339人在看
什么样的女人最优秀?
久久挽回男人心
重塑自我二次吸引,你爱他就可以挽回他
关注
218,830播放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形象分析
水镜先生司马徽曾经就和刘备说过:“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这句话并不只是装逼范地随口一说,而是真正
30条回答·47,092人在看
你觉得考研、读研究生有必要吗?
我感觉还是有必要的,不过还是要根据很多因素来分析的。 为什么我觉得考研
237条回答·4,688人在看
汽车没有熄火,“二次打火”对车有损伤吗?
目前汽车点火分为机械钥匙点火和电子一键启动点火。对于配备电子一键启动点火系统的车型来说,在车辆处于启
11条回答·280人在看
新公司问上一份工作的离职原因怎么回答?
许多职场人常会担心面试方不够了解,误读自己的离职原因,而大量地补充细节。过度交代离职过程,这不仅无法
25条回答·6,205人在看
男人分手后内心反应是什么样子的?
久久恋爱学院
超实用的女性情感干货,你的私人恋爱宝典
关注
91,473播放
前十名四门轿跑车型哪款比较推荐?排行榜是什么?
前十名四门轿跑车的排行榜是奔驰CLS,宝马M4,奥迪A5,奔驰CLA,奥迪TT,保时捷,宝马2系,大
14条回答·3,594人在看
事业单位待遇和国企有什么区别?
机
⑶ 深圳哪里有舞龙 深圳2019元宵节活动时间+地点
宝安区福永街道元宵节龙狮会 南山元宵舞龙会 2019年大鹏办事处舞狮锦标赛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 坪山中心公园元宵活动 2019年坪山区元宵节客家民俗展演 香蜜公园免费活动小伙伴们,你们在元宵节有没有什么活动呢?在深圳元宵节就有舞狮舞龙等活动,如果大家对这些活动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话,那就随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具体的活动信息吧。
宝安区福永街道元宵节龙狮会
时间:2019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五)上午9:00
地点:万福广场
参与方式:免费围观
特别提示:天气预报有雨,小编咨询得知:主办方已做好室内室外展演2套方案准备,如果不下雨的话就在室外(万福广场),如果雨太大室外无法进行活动的话,就在室内(福永会堂)展演!
2月19日,福永街道将在万福广场举行2019年全国“龙腾狮跃闹元宵”大联动暨福永街道第26届元宵龙狮会。届时,将有来自福永街道辖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多支醒狮队前来参加表演,市民不仅可现场欣赏到群狮开场、百鼓齐鸣等精彩内容,还可领略到梅花桩、登青、采青、吐瑞等难得一见的表演。
南山元宵舞龙会时间:2月19日晚上7:00
地点:深圳人才公园
参与方式:免费围观
南山元宵舞龙会将以舞龙为主题,由多支舞龙队伍将精彩献艺。活动主要分为五个篇章进行表演:点睛仪式、群龙作揖来拜年、百米长龙撒吉祥、游园和观众互动。
喜欢舞龙的朋友千万不能错过,现场不仅可以亲手摸摸“龙身”“龙头”“龙尾”,以沾点龙的喜气,甚至还能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体验一下舞龙的滋味。
交通指南:
附近公交站:流花山公园站、南山行政服务中心站、望海东滨路口站
地铁:2号线或11号线后海站G口、2号线登良站C口
2019年大鹏办事处舞狮锦标赛时间:2月24日(周日)上午09:00
地点:大鹏广场
参与方式:免费围观
每年,大鹏办事处都会举办舞狮赛事。
受天气影响,本来安排在2月19日的2019年大鹏办事处舞狮锦标赛改期本周日举行啦!
另外,在本周六大鹏办事处还将举办第四届非遗展演暨美食展系列活动
时间:2月23日(周六)下午3:00
地点:大鹏所城北门广场
观看大鹏婚俗巡游,品尝本土特色美食,体验传统手工艺魅力,品味非遗文化之美。精彩不容错过哟!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时间:2月19日
地点:深圳博物馆
参与方式:免费
2月19日,深圳市第十一届欢乐闹元宵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将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举行
交通指引
自驾:车辆可停放在市民广场停车场
地铁:市民中心站B出口(2号线、4号线)
公交:市民中心东站、市民中心站
坪山中心公园元宵活动时间:2019年2月19日(周二)17:30-21:00
地址:深圳市坪山区丹梓大道与深山路交汇处西南角一公里(坪山区中心公园)
参与方式:免费
为庆贺元宵佳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坪山将于19日傍晚在中心公园开展“锦绣花城闹元宵,大美坪山全民乐”元宵节主题活动。届时现场将有醒狮献瑞、新年寄语、品尝汤圆、制作灯笼、赏灯猜谜、游园祈福、文艺演出等精彩活动,更设置了水面荷花灯、大型花灯、造型宫灯、灯光长廊等活动。
活动时间安排
醒狮献瑞(18:20、19:20)
新年寄语(17:30-20:00)
品尝汤圆(17:30-21:00)
彩绘灯笼(17:30-19:00):活动现场坪山区60个家庭以锦绣花城、佳节祝福、变废为宝三个方面共绘灯笼
赏灯猜谜(17:30-20:00):园区设置了水面荷花灯、宫灯、大型展示花灯、拱形时光长廊多处赏灯区
佳节祈福(17:30-21:00)
文艺演出(17:30-21:00)
文艺演出具体时间及节目单
交通参考
坪山区委区政府(公交站)
366路 978路 B851路 E33路 E34路 M325路 M361路 M422路 M434路 M443路 M478路 M479路高峰专线64号
坪山中心公园(公交站)
915路 939路 B760路 B850路 M293路 M325路 M326路 M426路 M497路区间线
温馨提醒:中心公园周围停车不便,活动现场将有大量游客,建议大家绿色出行
2019年坪山区元宵节客家民俗展演时间:2月19日(周二)14:00至20:30
地点:坪山大万世居前广场
参与方式:免费
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客家民俗文化展演......现场更多“彩蛋”等你来敲!
精彩内容
1.非物质文化展示部分
精选部分具有非遗特色的项目,主要是为了营造浓厚的传统元宵节日气氛,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由10个展位组成内容包括传统手工艺展示和制作(项目有:客家茶果、客家黄酒、客家草编、客家凉帽、手工艺DIY、绳编、脸谱制作、糖画、剪纸、蛋雕等)。
2.客家民俗文化展演部分
主要是弘扬传统文化,用歌舞、麒麟的形式来表现,呈现一台具有浓郁的客家民俗文化演出,演出节目主要有山歌、麒麟、客家舞蹈、腰鼓、服饰等等组成。
香蜜公园免费活动
1.元宵灯谜会
活动时间:2月19日(正月十五)17:00-21:00
活动地点:香蜜公园舞台和廊桥
活动内容:正月十五闹元宵,逛灯会猜灯谜,还有礼品赠送哦。
2.剪纸展览
展览时间:即日起至3月28日(周四)
展出地点:香蜜公园游客服务中心一楼展厅
展览内容:剪纸是传统的民间艺术,展览将展出风格迥异的剪纸作品,将对大家美好的祝愿通过剪纸传达出来。
3.赏月季花
花期参考:月季花期特别多,一年四季都开,最短的(花期)都有60来天。
赏花地点:香蜜公园玫瑰园
规模品种:两片加起来大概5000多平吧,究竟有多少个品种没有精确统计过,但二十七八种是有的。
交通参考
7号线农林C出口(直走到第二个路口左拐直走200米即到)
2号线侨香站B出口/2号线香蜜D出口(步行约1.2-1.5公里,附近有共享单车,骑车约4~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