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四川的袍哥文化是什么时期发展的
袍哥是四川哥老会组织的别称,最初是具有反清复明之政治目的的秘密组织,后演变为互助互救的民间组织,并逐渐半公开或公开化。四川袍哥组织会员多称自己为“袍哥人家”。
分裂、衰弱、消亡
在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有一些袍哥成员被收买,与反动势力相勾结,制造白色恐怖。在成都,中统机构中成立有刘国辉领导的“大中社”,其中一半是中统特务,成都警备司令部徐子昌成立的“同声社”和“华成社”,后发展多个分社,还有宪兵特高组织的“云汉公”,向绍先组织的“新靖公”,四川省保安司令部特务廖仲怀领导的“建国民友社”,王钦廷领导的“普结社”,李德富领导的“东三和社”等十几个袍哥特务组织。
但也有很多“袍哥大爷”在共产党的争取下弃暗投明,如年月袍哥军长范绍增在渠县率部起义;袍哥巨头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联合起义;资阳县袍哥“叙荣乐”社舵把子张维丰,在为四川解放事业组织游击工作时被俘牺牲;双流县“全福社”袍哥大爷徐茂森、徐海东叔侄发动乡民组织“新民主主义同志会、农民翻身会”,为双流解放工作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后被俘牺牲。
四川解放后,袍哥作为旧社会帮会组织被人民政府解散,从此在四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舞台上消失。
❷ 魏群当年在甲A联赛中为四川全兴队向主裁判下跪,具体是怎么回事
魏群被称作“魏大侠”,是当年甲A时代四川全兴队的队长,为人性格直爽仗义。在2001年的甲A联赛中,四川全兴客场挑战北京国安,当比赛进行到65分钟的时候,主裁判判给了北京国安一粒点球,魏群作为四川全兴队的队长,与裁判理论,直接双膝跪在裁判面前,这一幕也成为了甲A时代的经典镜头。
那场比赛因为魏群的下跪事件,使得这场四川全兴与北京国安的比赛成为了甲A时代的一场经典。那场比赛,四川全兴志在必得,准备全取3分。比赛进行到第65分钟,米伦在禁区内倒地,张雷判徐建业拉人犯规,国安队得到一个点球机会,王涛主罚命中。国安队靠这粒点球逼平了四川队。后卫徐建业当时就懵了,而在争球时就站在旁边的魏群面对点球只能向张雷下跪“喊冤”。
当年因为没有VAR技术,所以出现了很多误判。当年魏群作为队长,为球队想主裁判下跪,体现了他的真性情。虽然最终主裁判维持了点球的判罚,但是魏群的这次下跪事件成为日后球迷津津乐道的一幕经典镜头。
那场比赛我看了直播。
四川全兴队客场对阵国安,全兴队无论从场面还是比分上都不落下风。下半场国安一次反击,中场一脚长传到全兴队禁区。国安前锋停球的时候脚踩在球上摔倒,俗称坐球车。当时全兴队的防守队员在他身前一米远的位置。而还在中场位置往进攻方向跑的裁判迅速鸣哨,吹罚了点球。
这个球之前,裁判就有过好几次对全兴不利的吹罚,让魏群对主裁提出过几次抗议,甚至还发生了争执。这个判罚出来以后,魏群也跑到裁判面前跪下,算是对之前与裁判的争执道歉吧,也希望裁判能公平的吹罚。
后来就不必说了,全兴客场饮恨而归。整个四川都在说,魏大侠给裁判下跪,还是被黑了。
再过了没多久,全兴集团离开了足球圈。当时中国数一数二火爆的成都球市,也就此冷淡了下来。
好怀念有全兴的那段岁月,怀念魏群、马明宇、姚夏、黎兵、邹侑根、马麦罗他们踢球的身影,怀念那个一放学就跑去踢球的自己。
魏群何许人也?川人呼之“魏大侠”者也!
魏群是当年叱咤四川足坛的一员虎将,他球风彪悍、比赛作风顽强,生活中性格火爆,眼里容不得沙子,是当时川足场上的精神领袖,场下的带头大哥。
魏群的父亲是京城摔跤好手,人称魏八爷,后因支援内地三线建设迁到四川。在四川出生长大的魏群身上既有北方人的豪迈,又在讲究江湖义气的四川袍哥文化的熏陶中出落得一身混不吝的胆气。
关于魏大侠的江湖故事很多,最为震撼的莫过于他22岁时与流氓团伙交恶,被对方十多人堵住,身处长刀匕首丛中毫不认怂,最后密集中刀,臀部肌肉被割裂成4块,后背伤口纵横交错。
魏群被紧急送医缝了200多针,为了不影响今后的运动生涯,他拒绝打麻药,忍着剧痛做了3个多小时的缝合手术,就见惯不惊的外科医生都被魏群惊掉下巴。魏群的狠劲不输关公刮骨疗伤,这为他日后在川足的大哥地位奠定了基础。
6年之后,魏群因替队友出头,在更衣室里抄起板凳将对队友动粗的性格教头塔瓦雷斯打伤,这一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刚刚平息,魏群再度因一起恶性斗殴治安案件进入公众视野。
当时川足队里有名叫许辉的大连球员,许辉一个人在异地他乡踢球,年纪又比魏群小很多,平日自然对魏大侠尊重有加,凡事也都是魏群罩着。一晚,许辉在球队驻地附近的酒吧与几名广东客人发生冲突,在多名酒吧保安介入平息事态的过程中,许辉认为吃了保安的亏,于是电话向魏群求援。
魏大侠一听小弟在外受了欺负,这还了得,马上带领几名队友驰援。到了事发现场,魏大侠抄起一根带有钉子的木棒就朝保安们身上招呼,一名保安脸上中招,险些伤着眼睛。冲突在110赶到现场鸣枪示警后才被控制住。
事后才知道,那几名保安都是四川省摔跤队的队员。当时川足驻扎在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省摔跤队也在其中,年轻的运动员们都处在荷尔蒙峰值时期,哪曾想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识自家人。
中国足坛号称脾气火爆的球员不少,但真正像魏群这样充满江湖习气,不怕事、不畏死的还真找不出第二个来。
各种所谓的“恶人”,最多只是敢在场上与对手较劲,或者使点蔫坏,因为都知道比赛是在规则的约束之下进行的,乱子大不到哪里去。于是,恶人们在比赛场上风头出尽,与对手争执时豪气冲天,队友阻拦劝和时更是不依不饶,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样。
其实,只要双方球员都不搭理他们,气焰自然就下去了,顶多互相问候一番亲人,再互喷几口唾沫,见好就收呗。
以魏群的刚烈个性,他会向裁判下跪吗?
这完全是故意曲解比赛报道画面,以制造轰动的新闻效果。
这一幕发生在2001年的甲A联赛,川足客场挑战北京国安的一场联赛中。比赛中川足后卫徐建业与国安外援米伦在本方禁区内发生身体对抗,米伦倒地后主裁判张雷果断判罚点球。(注意:此张雷非现今在中超联赛因多次争议判罚而饱受舆论炮轰的张雷,而是他同名同姓的前辈。)
魏群当时就在徐建业身边,自己觉得看得非常清楚,队友并没有犯规。作为川足场上队长,魏群自然要上前向张雷辩解,但张雷态度坚决,无意改判。感到比窦娥还冤的魏群一时间无法接受,身体一瘫就跪倒在地上。此时魏群的跪倒无疑是在表达难以置信和失望至极,而绝不是在向裁判跪地求情,这样的事魏大侠还真做不出。
多年之后的老甲A联赛里,一众中国足球的老炮们为了情怀而相聚。魏群和范志毅在比赛中起了冲突,这对奔五的当年国家队队友依旧脾性不改,但画面中范志毅面对恼怒的魏群时展现出的肢体语言,让他内心底气不足和认怂的姿态暴露无遗。
范志毅在中国足坛的霸气人尽皆知,能让他心虚的恐怕只有魏群,魏大侠的名号真不是白给的。
看到这里,你还相信魏群会为了一个点球而向裁判下跪吗?
好在当时魏群没有四脚朝天躺在裁判身旁,不然,无良媒体们的报道就会是“魏群险些中风,职业生涯恐就此断送”。在网络时代纷乱复杂的各种信息中,一定要擦亮眼睛才不会被误导。人家关注的只是收割流量,至于操守,那是不存在的!
这问题,又唤起了我年轻时满满的回忆。当时对全兴队的爱,真的无关输赢。
四川全兴队,中国足球史上的传奇。
一是球队和球迷很传奇。 它没有最好的成绩,没有得过一次冠军,却有中国最火的球市,有中国最铁的球迷。甚至球迷爱它最痴狂的时候,它正在保级(成都保卫战,永载中国足球史册)。资格最老的甲A球队,全国最火爆的“下课”、“雄起”,那真的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二是有很多个性的球员。 全兴队的鼎盛时期,也说不上球星云集,虽然也有马儿马明宇(中国男足队长,参加了中国队唯一一次世界杯)、山哥黎兵等,但更多的球员,放在全国也只是普通的职业球员。但球迷却疯狂地喜爱他们,不是喜欢球队某一个球星,而是喜欢球队每一个人,甚至给他们每一个人都起了绰号。
黑蝴蝶马麦罗、猎豹姚夏、灵猫邹侑根、跑不死的李庆、黑皮徐建业、高佬高健斌,我记得还有一个手榴弹投手好像叫马荃,还有长发飘飘的王安治等等,黄色狂飙,四川雄起,整个中国足球界为之侧目。即使最辉煌时的大连队,来到全兴的主场,也不敢轻言胜利。
嫁人要嫁魏大侠,生子当生小姚夏。作为全兴队最出名的后卫,魏群受人追捧的同样不是他的球技,而是他身上棱角分明的性格,爱憎分明的正义感,扶弱抑强的江湖义气。
江湖上关于魏大侠的传说有很多,为了保护几个小弟单刀赴会,以一抵十不退却,身中17刀,缝针200多针,为了足球不打麻药。踢起球来认真又拼命,就这个态度,也让球迷不得不爱不心疼。至于和范大将军范志毅硬刚,向打假球的宣战,都是魏大侠一贯作风的体现。
魏大侠是一个并不那么完美的男人,却深得球迷的心。究其原因,就是他身上表现出的真性情,他作为全兴队的队长,就是“雄起”口号的最佳代言人。
当年魏群向主裁判下跪的起因很简单,那是一场2001年北京国安主场1-1与四川商务通的比赛,因为时任裁判的误判,给了北京队一个点球。作为球队队长的魏群,觉得实在是比窦娥还冤。这个当年可以率领球员痛打主教练的男人,一跪惊天下,无语问苍天。
要说是向主裁判屈服了,以魏大侠的性格,肯定是不可能的。这一跪,应该有很多因素在里面,当然不能排除向主裁判求情的因素,但更多的的因素,我的理解是,作为队长的责任,作为当时有冤无处诉、无法表达的激愤, 情感 外化而成的一种肢体语言。
一群人称谓大小当时有一句传言,嫁人要嫁魏大侠,生人要生小姚夏,足以证明魏群在足球界的江湖地位,在四川全兴队的龙头作用。
魏群为人,豪侠仗义,愿意帮人,不管是不是他的朋友,只要路见不平一定拔刀相助,当年为了下面的队员被黑 社会 砍几刀,早已成为成都街头的美谈。 自己在足球场上为了一个点球下跪,我想他也是情之所至,心理以及作为队长的领袖精神,在那种情况下,最全面的 情感 的一种体现。
只要现在中国国家足球队有魏群这样一个人,我想中国国家队的精神面貌一定焕然一新,碰到韩国队,国外的球队,什么十强赛亚洲杯一定是拼了命的踢。魏群的为人作风呼吁他作为中国足协的主席。
❸ 抗战时期朱豪将军是什么人物
朱豪是电视剧《雾都》中的虚构人物。
朱豪是一个袍哥出身的将军,有七房姨太太,粗俗,霸道,见了大学生周芷兰,动了色心,愣是用尽威逼利诱的手段给强娶了。
到此为止,朱豪不能算一个好人。但之后,朱豪热血抗战感天动地、讲义气重荣誉打动人心,对周芷兰又爱得深沉,愣是成就了一段纯爱佳话。
(3)个人如何清除袍哥文化扩展阅读:
人物出处:
《雾都》是一部由赵冬苓编剧,黄力加执导,张丰毅、于明加、叶静、刘威、石天琦等演员领衔主演的抗战剧。
该剧以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国民政府由南京迁都重庆为背景,讲述的是川军英勇抗敌以及重庆人民在八年抗战中无比顽强的生存之路。
1937年,七七事变第二天,参加大学赛跑的金陵女子大学周芷兰被前来颁奖的四川军阀朱豪看上,并强行把她娶回家。在快成亲的时候,朱豪被急招到了抗日前线,并把新媳妇也带到了战场。
在抗日前线,周芷兰目睹了战争的惨烈,并对朱豪有了新的认识,但此时的朱豪决定放她走。周芷兰在跟随国民政府搬迁重庆的时候,重遇了在战场上认识的县委书记员秦必成,并和他在重庆结成了夫妻。
秦必成在重庆政坛这个大染缸中变得越来越迷失,并最终因贪污被枪毙。和秦必成离婚的周芷兰,结识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三个男人,国民政府行政院官员陈渝。
陈渝在政治上的正直并没有挽救岌岌可危的国民政府,并在国民政府逃亡台湾之际,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经历了一切的周芷兰和朱豪在一起迎接了新中国的解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雾都
❹ 袍哥文化是什么意思
袍哥文化就是兄弟至上,义气至上。
在明末清初,打出“驱除鞑虏、反清复明”旗号的“天地会”的一个分支“哥老会”,在清末逐渐流入四川,四川便通称为“袍哥”(那时候重庆也属于四川)。
由于袍哥组织是以够哥们,讲义气为特点,很多青年都加入寻求保护,这袍哥逐渐就成为管理码头的帮会组织。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同盟会”的策划下,利用各地袍哥组织作骨干,导引农民推翻清朝政权,袍哥由地下走到了公开,大量的下层群众蜂拥参加袍哥组织。袍哥文化的核心就是兄弟至上,义气至上。这种文化塑造了重庆人耿直,豪爽的性格特征。因此,码头文化(准确地说是袍哥文化),构成了重庆人性格的底色。如今,袍哥会虽然已不存在,但袍哥们义气之上、提倡互相帮助、豪爽自由的一些“江湖特性”仍深植于重庆和四川民间,被并一般民众普遍接受乃至推崇。
❺ 重庆人为什么喜欢说“雄起”它有怎样的历史来源
重庆人平时喜欢说“雄起”,这是当地人生活中一句常用语,喜欢说这个词和当地人性格有关系,同时这个词早在汉代时就已经出现了。首先“雄起”这个词意思就是“加油”,“雄起”代表着万物阳气升发且霸气尽露。同时这个词还代表着不服输,勇猛进取。这代表重庆人直爽性格。其次重庆有着很深厚码头文化,四面八方南来北往,人们在一起做事做生意讲究个干脆利落不拘小节,“雄起”往往是一些人在遇到挫折时,一句自我鼓励豪言壮语。另外“雄起”这个词在我国汉代时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古书当中“雄起”这个词是指男子汉大丈夫要努力崛起,干出一番人生事业,代表着一种人生豪迈态度。
1、“雄起”代表一种进取精神
如果我们追根溯源,”雄起"这个词在汉代时期就已经有了。《尚书帝命验》当中就提到“有人雄起,戴玉英,履赤矛” 。这句话是指男子汉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一定要努力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表达了一种人生豪迈情怀。
❻ 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
1、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一方面要认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发展和繁荣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实根基。
另一方面又必须以建设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2、为了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努力增强和提升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这应当成为我们当前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之一,因为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乃是这个民族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世代相传而构筑起来的共同的精神家园。
3、为了培育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坚定文化自信的人,还必须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澄清一些误区,扫除一些障碍。
在当前必须继续清除文化虚无主义的不良影响,坚持贯彻党的以德为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继续清除西方中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的不良影响,牢固确立文化多样主义、民族文化本位主义的价值观。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坚定文化自信,是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
❼ 四川哥老会的演变
清末,袍哥已成为城乡半公开的民间组织,互不统属,只依“汉留”规矩办事。各路各保的地方豪强和团体头目,多自行开山设堂,聚集势力,以兵勇团丁、游民地痞为其主要成员。由于袍哥仿效“桃园结义”,以“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5种伦理关系)、“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组织规法,以义气为重,好打抱不平,为哥兄老弟排忧解难,保护其利益,农民、商人等阶层亦加入以求疵护,成员渐广,三教九流,无所不包。袍哥组织利用汉族传统的“夷夏之辨”心理,下层社会反抗压迫的愿望,传统江湖游侠的义气,营造出民族、祖宗、君上、复仇、排满的义理,逐步发展成为有组织、有纲领的民间秘密会社。入会不分贵贱贫富,一律平等相待,遇事出头相助,成为下层民众的代言人及庇护者,故得到广大阶层的拥护和支持,成为汉族聚居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和引人瞩目的社会现象。清末四川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和反洋教活动都有袍哥组织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在国内推行反清革命的宗旨,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十分重视自清初以来在中国南方民间广泛存在的会党(洪帮、袍哥)的潜在力量,积极在会党中发展同盟会员。1907年,四川同盟会决定推举佘英等负责联络四川袍哥,重庆、泸州、叙府(宜宾)、嘉州(乐山)、川西一带的袍哥首领纷纷加入同盟会。1906~1910年,经同盟会组织,以袍哥为主要力量,先后在江油、泸州、江安、广安、嘉定等地发动武装起义。
1911年夏,四川保路风潮兴起,同盟会遣党人分道四出,部署徒众,阴为之备。7月中旬,新津袍哥首领侯宝斋以贺寿为名,邀请四方袍界钜子百余人聚会新津,密谋举义。8月4日,四川各路袍哥又在资中罗泉井秘密召开“攒堂大会”,共商起义方略。9月7日成都血案发生后,成都附近各路袍哥皆呼号而起,进围成都,与清军接战甚烈。全川纷纷响应,民军蜂起。四川袍哥组织在这场推翻清王朝的革命运动中,起了主要作用。1946年阳翰笙编草莽英雄剧,以辛亥四川保路运动为背景,将川南袍哥龙头大爷罗选青在高县起义及攻打叙府事写出,首次将袍哥之事公开搬上舞台。
辛亥反正后,袍哥组织公开,遍立“公口”。革命党人皆倚袍哥力量接管政权。重庆蜀军政府以重庆仁、义两堂袍哥为基本力量;成都大汉军政府都督尹昌衡自立“大汉公”,自任龙头大爷,故军政府被时人指斥为“哥老政府”。后滇军入蜀,渝蓉军政府合并,通令清理袍哥势力。袍哥组织遂退出政界,在城乡民间发展,势力益大。许多社会知名人士如杨沧白、向楚、朱叔痴等皆入袍哥。从民国初年起,各公口逐步放松香规礼节,入会手续从简,四川袍哥组织有了大发展,尤以重庆为甚。堂口计分仁、义、礼、智、信,又称威、德、福、智、宣五堂,各堂口之下,又设公口,五堂共300多道公口,合称“码头”。设置地点一般都开设茶馆。平日各踞一方,各行其是,有事聚议,听命于总社舵把子。发展最快的是仁、义、礼三堂。仁字袍哥旧多为有功名者,民国后也多是军政界要人、巨商豪贾、名流士绅等有身份者;义字袍哥多系军警人员、下级公务人员、水旱两道劳动者;礼字袍哥一般皆为市井引车卖浆之流。故有民谚:“仁字讲顶子,义字讲银子,礼字讲刀子”,谓其社会基础之差异。民国之后,四川袍哥组织社会基础扩大,性质逐步演变,开始与军、政、商界发生密切联系,其社会影响、作用复杂化。
民国初年,四川革命党人在护国、靖国各役,纷纷收编袍哥队伍成军,时称“拖滩招安”。 川军第五师熊克武部官兵大多是辛亥民军中的袍哥队伍改编而成,部队中亦有袍哥组织,该师九旅十八团卢师谛全团官兵皆是袍哥。川军各军亦多袍哥队伍。川军各部中“袍哥司令”不胜枚举。利用袍哥拖滩成军,是四川军阀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主要手段,募兵甚易,一夜之间即可有人枪数千。然袍哥队伍统驭部下,不靠军纪而靠江湖义气,纪律涣散,民不堪扰;训练甚少,小败则溃;小予利诱,动辄倒戈,此皆为川军之特征,亦皆因袍哥而有。
民国以来,四川袍哥组织中出现职业袍哥和半职业袍哥,成员、职业逐渐复杂。职业袍哥一 般专事袍哥活动,各堂各公口,从执事大爷当家管事到幺满十排,皆有业者,俗称“光棍”。半职业袍哥一般为有业者,但须靠袍哥组织方能维持。职业袍哥行为一般有例规,每日定时坐公口茶馆,与兄弟伙碰头听消息,俗称“一个老鸦守一个滩”。例行公事主要为发展兄弟伙,为人排难解纷,包庇违法,包揽词讼,从事违禁买卖(如大烟、军火)、聚赌抽头、红白喜事代出公片等等。“清水袍哥”指从事合法活动者;“浑水袍哥”是以袍哥组织聚众为匪者,多聚集僻远乡村,散则为民,聚则为匪,其头目称“老摇”或“边棚老板”,亦分堂口,聚会称“武堂子”。四川袍哥首领业“浑水”者名气大的有渠县范绍增,少年时即入礼字袍哥,在绿林“拖棚子”,1919年护国之役率众投军,后投靠第二军杨森部,官至师长,所部多系“浑水边棚”。
抗战爆发,沦陷区国民政府机构大量迁川,原以长江中下游为活动区域的洪门、青帮组织随之迁来,互相竞争渗透,四川袍哥组织状况更为复杂。对其经典《海底》的程仪逐渐废止,改行新礼,部份取消入会人等身份禁限,自由新建公口,不受堂口限制,自由参加,不讲班辈,亦不限堂口,组织总社,统一全堂公口等。组织益滥,成员益众,声势益大。军政人员、党派头目、社团首脑、乡保长、富商士绅、教育文化人士及地痞无赖纷纷组堂口,借袍哥 势力自重。据估算,至民国中期,四川城乡成年男子参加袍哥者比例高达70%~80%左 右。国民政府认为袍哥组织发展危及社会安定,先后于民国25年(1936)、27年(1938)两次下令解散哥老会,四川省政府亦发出《惩治哥老会缔盟结社条例》、《惩治哥老会实施规章》 ,地方长官仅照转而已,未敢认真执行,四川各地袍哥继续发展,以至于成为地方实力派的政治工具。
民国22年(1933),刘文辉在“二刘大战”中败北,退守宁、雅地区,利用袍哥力量自保,在雅安组织“叙荣乐”总社,各地驻军头目均出任分社首领,与地方袍哥势力来往。民国28年(1939)西康建省后,刘文辉为利用地方武装力量,派参谋长陈仲光组织西康袍哥“荣宾合”,形成党、政、袍混合组织,大肆发展人、枪,形成强大社会势力。另一方面,国民政府迁 都重庆后,国民党军统、中统、三青团等派系则千方百计设法控制、利用袍哥组织为己之用 。1941年夏,军统局长戴笠指使警察总队副总队长出面,在重庆组织“人民动员委员会”,联络本地袍哥及外来青帮、洪门组织,在军统局领导下活动。1945年秋,国民政府宣布“选举”基层政权及“国大”代表、立法、监察委员,四川袍哥组织均积极投入,基层政权选举几为袍哥组织垄断,丑闻迭出,民众讥为“选灾”。
❽ 俗话说:袍哥人家,从不拉稀摆带,什么是“袍哥”呢
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各地都有不少打着“反清复明”的团体。在四川和重庆一带,就有一个这样的群体。他们是来自各个行业,三教九流的人物全部都有,这个群体就被称为是“袍哥”。袍哥是非常讲义气的,虽然群体里面什么阶级的人都有,但是从来不用有色眼镜看人。
不论你是有钱人家也好,还只是个乞丐也罢,大家都是好兄弟。袍哥在当时就是一个见不得光的地下组织,后来慢慢发展,就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说的“黑社会”组织。他们也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也有奖惩制度,谁如果犯了错也是要严惩不贷。
他们凭着自己的那份热情,不服输的劲儿,跟日军奋战到底,真正做到了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把中国人有的那份血性展示给全世界。
❾ 对袍哥文化的理解
袍哥会是清末民国时期四川(包括现在的重庆,以下相同)盛行的一种民间帮会组织名称,在其他地区被称为哥老会。袍哥会发源于晚清,盛行于民国时期,与青帮、洪门为当时的三大民间帮会组织。袍哥会在清代的四川曾经是少部分人的秘密组织,在辛亥革命之后,它长期成为四川大多数成年男性都直接加入或间接受其控制的公开性组织。袍哥会对四川社会各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甚至在今天也能看到它的很多痕迹。这一特点,是中国其他任何地区都从未有过的。
在四川的哥老会成员被称为袍哥,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取《诗经·无衣》:"与子同袍"之义,表示是同一袍色之哥弟;另一说是袍与胞谐音,表示有如同胞之哥弟。两种解释大致相同。
清朝干隆以后在四川社会中出现的以劫夺谋生的异姓结拜团体,被称为啯噜,其成员被称为啯噜子。他们具有分散性,各群之间没有联系,并在陕南、湘鄂西、贵州、云南等地活动。这些游民团伙平时在各州县场市,或偏僻的道路地区、或在江、河、湖上,带刀抢掠民间财物,并从事赌博、杀人、放火、强奸等各种犯罪活动。啯噜并无严密组织、章程,也无明确政治目标和信仰。
嘉庆年间,四川、湖北等地白莲教起义时,大批啯噜子加入,有的还成为主力和首领。随着白莲教起义的失败,啯噜子在各地都遭到镇压,但仍然在各地活动,还有不少人渗入到清军与衙役之中。为了加强他们内部的组织联系,提高其生存、发展和与官府对抗的能力,他们逐步大量吸收了早已流传入川的天地会的组织形式与联络办法,或直接与天地会徒融为一家,在道光年间发展成为帮会组织哥老会。
哥老会成立的标志的开山堂,即一个哥老会独立组织的成立仪式。最早在四川的开山堂一般被认为是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永宁(今叙永)郭永泰开荩忠山,始有山水香堂,以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印信相号召。据后来袍哥首领人物的记述:"会盟者即达四千余人,不久荩忠山哥弟遍及各省,而开山立堂者尤以四川为最。"
哥老会产生之后,在各地迅速发展,南方所有省份和北方部分省份都有它的组织,从总的来看,哥老会的发展有三个特点:1、四川数量最多,力量最大。2、在湘军等军营中发展极快。3、哥老会虽然分布面广,但仍有很强烈的反清情绪,咸丰年间爆发的历时6年、以四川为主战场的李永和、蓝朝鼎李蓝农民起义的基本力量就是哥老会。以后的历次以反洋教为中心的反清教案的主力也是哥老会,如"一绅二粮三袍哥",就是四川最大教案大足教案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