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抵御丧文化

如何抵御丧文化

发布时间:2022-12-19 15:30:21

㈠ 不良网游、丧文化侵蚀00后,青少年如何向上生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上网已经成了年轻人的标配了。青少年也是成为网民中在绝大多数部分的群体。而在网络世界也有一些不良的文化侵蚀着青少年的思想,危及他们的成长健康。就比如盛行的丧文化。以及不良的网络游戏。都严重的侵蚀青少年们的身体健康。那么我们该如何抵制这些不良的文化?在小编看来,青少年自身应该提高认知力,提高抵制诱惑的能力,把自己的重心放在学习上,减少网络时间,用丰富的现实生活来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成长历程上有一些快乐的事情而非被丧文化和不良网络游戏所充斥着。

网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所以要有正确的认识态度。奋斗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可以让你在奋斗的过程中享受到乐趣。青少年应该也认识到,要担负起自己所需要担负的责任。多去参加兴趣活动提升自己,学会抵制藏獒文化,抵制不良游戏。

㈡ “丧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有哪些如何提高青少年的积极性

文化是一种新生的青年亚文化,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通常用来表示青年人在应对社会生活中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时所表现的消极抵抗态度。而这种文化也势必会影响当代大学生,从而使得如何提高青少年积极性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丧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摆烂之风盛行。在面对学业或者事业上的挫折时,大学生第一反应不是积极应对,也不是想着提高自我而去进行抗争,而是有了摆烂的心思,就是让事情维持现状或者变得更糟糕,表现出自己的不满情绪,同时不思进取,让自己囿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当中。这使得大学生群体对自我的认知度下降,情绪增长而使得积极向上的思想减弱,反内卷盛行,不利于大学生长久发展。

青少年们在接触网络过程当中也会逐渐受到这种文化的感染,所以对于网络作品也要有相应的监管措施,进行提前筛选,打击不良媒体,帮助青少年们拥有健康的文化环境。

㈢ 如何看待丧文化

消极丧是一种沉浸在消极、绝望、焦虑、阴郁等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的状态。丧的另一个积极意义是,它能够帮助年轻人对抗焦虑、完成自我的接纳。

年轻人通过表达丧,来宣泄情绪、释放压力。借由丧的状态,让自己暂停高压节奏,从而能够休养生息、自我复原。

情绪心理学告诉我们,适当的负面情绪也有其作用,比如低落能让人节约能量、自我关照;悲伤能让人深沉思考、收获智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积极丧其实是年轻人自我调节的方式。

丧的另一个积极意义是,它能够帮助年轻人对抗焦虑、完成自我的接纳。为了消解成功学价值观对自尊的威胁,年轻人用丧文化来自我调侃、抵御焦虑。

年轻人会成为“丧一代”的原因:

首先是现实原因。很多年轻人表示,丧是因为如今生活压力大。诸多现实问题,让一些年轻人感到就算再努力,好像也很难改变什么,于是心态从“鸡血奋斗”变成了“就地躺平”,由此获得内心的平和。

其次是心理原因。年轻人普遍具有的心理特点是:充满希望与幻想,内心有许多抱负,相信年轻一切皆有可能,而残酷的现实却让这种全能自恋感一点点幻灭。经过现实捶打,年轻人开始意识到:有些事情不是努力就能改变的,有些梦想注定是不能实现的。这种幻灭感,让年轻人感到很沮丧。

㈣ “网抑云”成为新潮流,如何正确对待丧文化

当人们苦“网抑云”久矣,在网上群起而攻之之时,当“网抑云”成为了网民新一轮的攻讦道具,表现出肆意的嘲弄之时,是不是又陷入了“人人都是孙笑川”的境地,陷入极端的批判与嘲讽只会导致网络狂欢的兴起,而在着巨大的狂欢之下,又有多少人被淹没在洪流之中,被人们所忽视,或是成为戏谑的对象。“丧”不应该成为一种文化,但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表达“丧”的权利。
一、“丧”不应该成为一种文化

“网抑云”中那些“丧”评论,最令人厌恶的,应该是那种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之徒,这也应该是对“网抑云”批判的肇始。他们“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他们“人间不值得”,颇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他们为的是博取关注,他们为的是获取利益。

我之所以反对“网抑云”的过激批判,是害怕当有一个人需要情绪上的释放,在社交平台发布一条略带“丧”意的文字时,就有人在下面评论说“网抑云警告”;是害怕当真的有抑郁症患者需要他人的温暖、他人的帮助时,因为这种批判反而成为了人们嘲弄的对象。在网络上,我们需要的是包容和理性。

㈤ 如何看待现在流行的丧文化

其实我感觉现在把丧当做一种文化是一种很不好的体现。因为在我们的汉字的意义来说,丧这个词并不是一个好的词语。它代表了人们的精神状态,处在一种低迷的状态。而且现在丧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的文化。其实也是无可避免的。可能是因为生活中的不如意,也可能是因为对自身的一些不满。种种的原因导致了这个文化现在比较流行。

其实我感觉我也属于丧文化的贡献者的一份子,我是我也是一个日常比较丧的人。对什么都兴致缺缺,每天都感觉自己活的不太如意,我也意识到了这种思想是不对的。但是真的很难去改变,但是某些东西就是因为有挑战性才值得去做,我已经试着让自己去变得乐观积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尝试让自己过的开心。毕竟开心是属于自己的。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去想,这样去做的话。丧文化终究会实现他自己所拥有的意义。化为乌有。

㈥ 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面对丧文化

“丧”是年轻人成长的过程因为遭遇挫折而无力解决所产生的一种落差感,建议观看《蒋勋说红楼梦》第一辑,你会对丧有更深刻的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大学老师是从死亡教育切入的,我觉得他讲的挺好的

㈦ 如何看待网络丧文化

网络上的很多丧文化都是基于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不管是学业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正是因为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围,所以才会在网上去宣泄一下自己的情感,当然任何的情感宣泄适度就好,如果过于的放大,也只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对于一个经常上网的人来说,其实更多的也是为了缓解压力,而不是说让自己沉浸在这个压力之中。所以网络上的丧文化应该稍微整治一下,这样我们才会在面对生活时,越来越积极乐观,而不是说眼前的世界都是灰色的。

㈧ 如何脱离“丧”生活

讲起“丧”这个词,可谓是大火了整整一个2017,甚至出现很有带有丧文化的作品,比如《马男波杰克》等,甚至还有很多衍生文化产品。丧文化似乎不知不觉入侵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所想所见都在丧的局限中逃脱不出。在看到电影《不求上进的玉子》之前,我一直在思考着怎么脱离“丧”的生活,却又很迷茫。

然而,在我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我才明白所谓的“丧”生活,不过是我们给自己的慵懒无赖的一个借口,或者说一个心理暗示。剧情中的玉子可能过着许多人想要“丧”生活——日常就是一觉睡到自然醒、看漫画、打游戏,连房间打扫都需要父亲的帮助。然而最后,玉子坦然地接受父亲的“过了这个夏天就搬出去一个人生活,不管有没有开始找工作。”的建议,虽然她也不知道以后要做什么,但是她至少没有了赖在家里的理由。所以脱离“丧”生活很简单,把想法付诸行动!

㈨ “丧文化”的背后:大学生抑郁发病率逐年攀升,我们该如何应对

丧文化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鸡汤”了,他们往往活得十分清醒,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这也导致抑郁发病率逐年攀升。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不管人们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讨论,但这也导致信息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一些人的丧就可能会导致一大批人的丧。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不少年轻人的心理出现了疾病。

当发现身边有抑郁症患者的时候,人们并不能够去歧视他们,而需要给他们提供帮助,需要鼓励他们重新站起来,需要鼓励他们去看医生。人们要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需要摒弃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影响,需要宽容的对待他人。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人们需要辩证去看待这种情况,并不能够让自己深陷负面情绪当中,并不能够被其他人的负面情绪所影响。

㈩ 如何看待丧文化现象

来源丨喜马拉雅APP陈昌凯的精品课《陈昌凯的心理学课》

编辑丨金条

最近,丧文化很流行。被定义为“丧”的一种人生态度,简单来说,就是这样一种心态和生活方式:不想工作,漫无目的,情绪低迷,欲望低下,只想变得麻木不仁、如同行尸走肉一样地活下去。

尽管这些语言听上去很消极,但“丧”作为一种人生观,确实在一些青年人当中颇为流行。在当下的社会里,青年人努力追求成功,却总是难以实现,长期的挫败感让他们开始变得消极被动,甚至从根本上丧失了追求的欲望。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这种绝望的感觉,就是“习得性无助”。本来可以采取行动避免不好的结果,却选择相信痛苦一定会到来,放弃任何反抗的行为,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个所谓的“习得性”,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面不断的努力、失败、再努力、再失败,这样的反复失败中慢慢学习到一个事实。原来你的努力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根本不会改变什么。这就叫“习得性”的无助!

回过头来看“丧”这个人生态度,假如你无论如何努力,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可一个颜值比你高的人,或是一个比你有钱的人,很轻松就做成了。

这时你发现,原来能不能成功,与你的努力基本没什么关系。只是和你的颜值,或者是可以投入资本的多少有关,那你怎么可能还愿望去发奋努力呢?反正颜值和爹,两样都拚不过别人,还那么认真干嘛?这也是习得性的无助。

习得性无助的三个基本表现

现在我们来简单地概括一下,习得性无助的三个基本的表现。

相信个人的行为和最终的结果之间,是没有关联的;

第二,倾向于相信“自己所希望的结果不会发生”,而“不希望的结果必然会发生”;

第三,面对外界的困难或挑战时,态度消极,不愿意做出可能改变现状的行为。

习得性无助的归因风格

习得性的无助的归因风格通常有三个重要特征:内在性、普遍性、和永久性。

第一,内在性(personal),就是把问题归咎于自己。比如因为自己长得不够好看,所以才成功不了。或者因为自己比上司年轻、漂亮,才得不到上司赏识之类。

第二,普遍性(pervasive),就是指并不认为只是某一个具体事件的问题,而是把问题扩大到生活中的每个方面。比如只是英语六级考试付出了努力,却没有得到回报,但却将这个问题推论到所有考试上。

第三,所谓“永久性”(permanent),就是指习得性无助的人,倾向于认为问题是不可能发生改变的。比如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学英语的料,或者长相一般,所以永远不会被人注意,也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因此,习得性无助本质上就是一种永久性、普遍性和内在化的悲观归因方式。当遭遇到消极或失败经验时,我们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没有改变的能力,形成的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悲观的认知模式。

如何摆脱习得性无助?

既然习得性无助是我们生活的“丧”气之源,那么我们如何摆脱悲观、绝望的情绪,逃出习得性无助的怪圈呢?

第一,一定要有信心,要坚定信念。既然悲观绝望的无助是习得而来的,那么积极乐观,自然也是可以习得的。

第二,要检查自己的归因模式,学会用不同的归因解释对抗原有的想法。同时,也可以寻找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这其实就是把习得性无助惯用的内在、普遍和永久性的归因,转变为外在、具体和可变的归因。

第三,让你无助的往往是无助本身,是那一种抽象的悲观感觉。当你陷入“我完蛋了”、“我真没用,什么也改变不了”的绝望情绪中时,不妨将问题具体化,想想“我究竟遇到的是什么困难”,然后再冷静地想一想,“怎么样能解决?”

第四,从小事做起,哪怕只是一点点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关注和强化。一切大变都是从小变开始的。当你把问题缩小到一个可以完成的任务时,小小的成功不仅会给你带来惊喜,还能由此激发你继续努力的动力。

当然,如今青年们的“丧”文化,并不是真的只有消极颓废,其中也包含了很积极的抗争元素。但如果你不希望自己丧气太重,怨气太浓的话,不妨开始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让自己真实地行动起来哦!

关于主播:

社会心理学博士,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心理学男神陈昌凯老师,将多年来心理学界的研究成果,用最生动的语言讲给你听,为你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从我们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用心理学实验解释很多我们司空见惯,而又迷惑不解的现象,听起来妙趣横生!

关于喜马拉雅:

中国第一音频平台。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8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阅读全文

与如何抵御丧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2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9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4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