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大众文化时尚文化有哪些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有什么特征
什么是大众文化?谁能说得清?后现代讲一切都没有边界,怎么都行,
英语中文化的定义有260多种,据说是英语词汇中意义最丰富的二、三个词之一。大众文化虽多了“大众”的限定,其含义仍然多得惊人。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本雅明、霍克海默、阿多诺等理论家都曾对大众流行文化定过义;英国新马克思主义伯明翰学派霍加特、威廉姆斯、霍尔、汤普森从张扬大众文化起家,成为当代大众文化研究的奠基人;英美理论家杰姆逊、费斯克以及法国学者布尔迪厄、鲍德里亚尔等也对当代大众流行文化说了不少观点不同,意义却都十分深刻的话,还有一大批媒介通俗流行文化理论家批评家,他们的理解与思考构成了当代大众文化研究的“另类”。
先找找有关大众文化的主要说法吧。
定义一,广受欢迎或者众人喜好的文化;威廉姆斯在《关键词》一书中界定大众文化的四种含义,第一种就是“众人喜好的文化”。广受欢迎或者众人喜好的关键在受欢迎的程度,在达到一定的量的指标。量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反证随手就有,比如唱遍世界的“三高”演唱会是高雅文化还是大众文化?
定义二,一切来自广场而非庙堂的民间的文化,威廉姆斯称“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化”;发端于巴赫金的平民主义狂欢节理论,流布于世界变革于中国。比如刚刚过去的申办奥运之夜狂欢节或者XX歌迷会什么的。
定义三,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普及的、面向工农兵的大众文化;毛泽东提出或集中代表的“大众化”及“化大众”的革命文化理论与实践;
定义四,资产阶级的国家意识形态,一种以标准化、陈腐老套、保守主义、虚伪、满足浮华幻想的、受操纵的文化工业产品为标志的文化。致力于劳动阶级的非政治化,维护社会的统治权威,制造大众的虚假的需求,是欺骗群众的统治工具。法兰克福学派阿多诺等人的理论。
定义五,次标准文化或剩余文化,即去除了高雅文化之后剩余的那部分文化。高雅文化有没有标准或共识,如果有,那么凡是低于高雅文化标准的文化作品或文化产品与文化实践就是大众文化。无疑,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确存在着差别,但区别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标准由谁来定,又由谁来评判。谁立法,谁起诉,谁判决,谁执行?
定义六,商业消费文化,即那种用于大量消费的,为商业目的“有意迎合大众口味”而大批量生产的消费品,是“商人雇佣技术人员创造的”。大众文化与商业自然有着无法也毋庸避讳的关系,这从肥皂剧卖肥皂,文化明星做广告时就开始了。问题是,它究竟是文化呢还是商业?文化在其中居于何种地位?明星做广告是卖“明星”还是卖货物?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定义七,美国通俗艺术的意识形态或美国文化的代名词。欧洲人说大众文化,那往往是指“美国特有”的“不安分守己”的通俗文化,是从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美国是大众文化的“家园”,在所有大众文化中“规模最大”,它向世界“预示”了老态龙钟的贵族文化的“消亡”。
定义八,社会统治集团通过精神和道德领导的手段赢得被统治群体赞同而形成和产生的文化;源自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或文化领导权的理论。采用这种“新葛兰西主义霸权理论观点的人,将大众文化视为社会被统治群体的反抗力量与社会统治集团的“兼并” 力量之间斗争的场所。这里的大众文化既不是自上而下的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强制文化,也不是与之对立的自发的自下而上的“人民”文化,而是两者交战的场所,是以反抗与兼并为标志的领域,是葛兰西所称的“折衷平衡”的内运动。
定义九,来自于人民的文化;人民群众积极创造的他们所需要的一种民间文化。费斯克等不同意以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为代表的大众文化观。对他们先前的否定论文化批评重新进行了审视和批判。费斯克不完全同意法兰克福学派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文化工业对大众意识的控制的观点,不同意把大众只看作被动受控的客体,而认为大众文化中也隐含着一种积极能动的自主性力量。他提出重新理解大众文化,重新审视大众传媒,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大众文化的启蒙性和独创性。他们认为,民间文化是从下面长出来的,是人们自发的土生土长的表达,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来的,“几乎没有得到高雅文化的益处”。 通俗文化是地地道道的人民的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的文化,作为工人阶级的文化是现代资本主义内部象征性反抗的主要表现形式。问题出来了,谁有资格列入“人民”的范畴,资格由谁来确定?霍尔说,大众文化就是一个争论和确定关于“人民”的政治构成以及他们与权力集团关系的场所。在这里,他们有可能团结起来,组成相对于权力集团的人民。
定义十,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出现而产生的城市工业文化;威廉姆斯说,这是一个早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就已经进入了英国人思想的文化。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与大众文化有关的各种关系。其实,大众文化发展到后工业时代后,越发展现了其当代城市娱乐文化与产业文化的特征。
定义十一,在后现代消弭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差异之后形成的当代文化形式。这是一种不再区分高雅与通俗差异的文化。原先意义上的精英文化将走向终结,代之而起的是经济、政治、科技、商业与文化的全面渗透或互相交融。
定义十二,以当代电子高新科技为传播媒介的,在时间和事件上同步的,全球化的文化。传统的神话已经远去,今天的神话是以电子媒介传播的大众文化。
新旧交替、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尚新心理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成就了文化时尚,并使之成为现代社会人们不可或缺的文化消费。文化时尚是指反映一定政治、经济形态的。体现着文化某种发展趋势的文化存在形式,它具有崭新性、前沿性、活跃性的特征。文化时尚总是与大众传媒紧密地粘合在一起,大众传媒是文化时尚生产、传播的主要策源地。文化时尚能够满足人们的消费欲求,但由于文化时尚的形式大于内容,文化含量有限,再加上市场机制赋予其上的消费欲,文化时尚就存在着消解文化精神的倾向。因此,需要理性地、正确地加以引导。
B. 有关中国历史上的通俗大众文化有哪些呢
通俗文化: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与人类同时出现的文化;通俗文化是一种自然产生的文化,民众自发地、不带丝毫功利性地创造了这种文化;通俗文化的被创造与被接受是同一个过程;通俗文化在精神品格上清新自然、质朴刚健,难免粗糙,却不矫揉造作。
C. 举例说明大众文化的特征
1、属性的商品化
大众文化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文化与工业联姻的结果。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它具有由文化产业机构生产供现代大众消费的商品属性。高雅文化往往羞羞答答,不承认其商品特性,或者有意淡化它,似乎艺术一旦与商品结缘,就浑身沾满了铜臭,亵渎了审美的圣洁。
大众文化一开始就以商品的形式出现,从不隐讳自己的商品属性。反之,作为文化商品,它极力开拓文化市场,以文化、审美去获取最大的利润。电影制片厂、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杂志社、网站等正是这些文化商品的生产机构。
2、传播的媒介化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关系密切。大众传播由专业群体使用大众媒介,大量、迅速地传播信息,对受众施以影响。大众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等机械印刷媒介和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电子媒介。大众媒介的应用,拓展了大众文化的公共领域和大众文化的对象、范围。
3、制作的标准化
现代科学技术为大众文化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手段,不仅表现在传媒方面,而且表现在生产制作方面。高新技术的引进、器材设备的更新,尤其是电脑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大众文化的质量。
同时,大众文化的制作方式纳入了工业程序化的生产流程,日趋社会化、集团化。因此,大众文化能够像工业产品那样,生产程序化、规模化、批量化和标准化,形成了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文化工业。
4、审美的日常化
就文化的审美而言,大众文化突破了艺术与非艺术、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界限。在以往很长的历史时期,美和艺术都疏离普通民众;
而在今天,借助于大众媒介、文化工业等手段,美和艺术普及化了,审美的经典性与日常性从针锋相对走向了和谐统一,原先遭受经典美学打压的欲望、诱惑、利益等被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处于文化中心或热点的不再是传统的经典艺术,流行歌曲、电视连续剧、广告、时装、模特表演、网络文学、畅销书以及动漫、网上视频、网络游戏、手机视频、手机短信等审美形式不断涌现。
5、形式的娱乐化
在市场经济社会,大众文化是一种消费文化。社会大众都是普通人,他们对文化的态度,具有明显的世俗消费倾向,在这方面与文化精英有了差异和区分。
在整个社会的文化格局中,大众文化不像精英文化那样强调理性反思, 而是注重感性愉悦,它以创造娱乐大众的文化形式,达到吸引社会公众,获得商业利润的目的。
6、趣味的时尚化
大众文化要制作感性愉悦的文化产品,最初往往吸收、借鉴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特点,创作出原创性的新模式,随即迅速地通过媒介或批量化生产而流行,形成时尚潮流。
D. 大众文化的特点
以韩剧为例说明电视作为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1、大量化2、类型化3、日常化4、娱乐化5、商业化举例1:
长达170集的韩国电视剧《看了又看》前晚播完了大结局,但许多观众却意犹未尽、欲罢不能。虽然这部讲述家长里短、看似“婆婆妈妈”的电视剧,又被安排在深夜时段播出,可在该剧播出的3个多月里,却吸引了无数观众每晚守在电视机前看得有滋有味。它表现的是没有虚假矫饰的百分之百的平常生活。在犹如小河淌水般静静流过的100多集故事里,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也没有豪华的场景,说的是几对年轻人在追求理想爱情中的快乐和苦恼,婆媳之间、夫妻之间、妯娌之间相处中的矛盾和无奈,这些平淡朴素的琐事,却让人感到特别真切,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处处流露出令人感动的亲情和温馨,其中蕴涵着很多做人的道理。观众从中可以触摸到普通韩国家庭的真实生活状态,看到韩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与新的生活观念的冲撞。
举例2:
《大长今》,是韩国一部大型励志剧。讲述了一代奇女子徐长今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朝鲜王朝历史上首位女性御医,被中宗赐“大长今”称号。
《大长今》2003年9月15日开始在韩国播放,收视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并以47.8%的高收视率获得2004年度收视之冠,尤其是2004年3月23日大结局时的收视率竟然达到57.8%,播放达七个月之久,直接收益100亿韩元。更夸张的是,《大长今》播完后相当一段时间电视观众急剧减少,有人称这种现象为“大长今后遗症”,因为《大长今》之后没有可以和它媲美的电视剧出现所以造成了收视率严重滑坡。2005年9月1日起,《大长今》在湖南卫视播出,自开播以来,平均收视率稳定在4%,平均收视份额17.3%,收视表现一直稳居全国同时段的第一位。
举例3:
《豪杰春香》在05年开年就令KBS大火了一把,“春香”在韩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她与李梦龙间纯真的爱情故事妇孺皆知。《春香传》是韩国人喜闻乐见的历史剧,曾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歌剧,动画片等多种形式。这次,全尚基导演经过精心构思,终于将电影《春香传》改编成了电视剧。在剧中,每集的最后几分钟,都对原版古装故事的特别改编,让人会心一笑。本剧核心搞笑人物是高二就结婚的李梦龙和成春香,典型的不见面想,见面就死掐的欢喜冤家,一段很清新的爱情故事,两个不富有的年轻人,他们的爱情既不复杂也不庸俗,简单而直接。影片的音乐和每集的片尾也是一大亮点,略带美国黑人风格的电子乐和影片的节奏配合的天衣无缝,让人听着音乐就想笑,每集的结尾也是严重恶搞原版《春香传》。
举例4:
《新娘十八岁》是一部以类似漫画手法展现的清新爱情喜剧。女主角是古怪精灵的十八岁高中小太妹,而男主角却是严肃认真的二十八岁英俊检察官,两人在家族长辈的安排下订下娃娃亲,由命运的安排相遇,直到相知、相爱。男女主角迥然的个性、身份以及家庭背景碰撞出一串串妙趣横生的喜剧场景。同时,也展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韩国传统风俗。
E. 当今的大众文化现象有哪些
当今的大众文化现象有商品化。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在技术世界中已经丧失了艺术品的创造性,呈现出商品化的趋势,具有商品拜物教的特征。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指出:“由于出现了大量的廉价的系列产品, 再加上普遍进行欺诈,所以艺术本身更加具有商品性质了。
艺术今天明确地承认自己完全具有商品的性质,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但是艺术发誓否认自己的独立自主性,反以自己变为消费品而自豪,这却是令人惊奇的现象。
大众文化的特点: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关系密切。大众传播由专业群体使用大众媒介,大量、迅速地传播信息,对受众施以影响。大众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等机械印刷媒介和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电子媒介。大众媒介的应用,拓展了大众文化的公共领域和大众文化的对象、范围。
人们接受人类存在的在象征意义上超越民族和无可改变的物质特性越快,那就越好。许许多多的异域风情、珍禽异兽,国内外高水平的音乐会、运动会,过去无法亲临现场观看,现在则在影视中随处可见。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大众文化
F. 有哪些很“酷”的中国流行文化
有的人说中国的文化跟西方差距很大,有的人输中国是世界的新的领导者,无论是政治还是文化,若是真的,你觉得中国有哪些很酷的文化?
还有一个很酷的事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的就是孔子学院。传播儒家文化,让世界上的人都知道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世界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浸染的国度,这样的国度里,才有很多的优秀的人物,传播仁义礼智信,宣扬中庸之道,让每一个人的恶行为符合礼仪规范,让大家都能更好的遵从内心,从而做到不忘初心。
这些就是我认为的很酷的文化,而西方说没有的。西方的价值观念与我们的有一些事不同的,我们应该采取的就是和而不同的态度,你的好,学习一下;你的不好,忽略一下。我的酷文化,想不想了解一下?
G. 中国大众文化有哪些比如什么。。。。
酒文化,风筝,等
H. 如何认识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 或 mass culture),以大众传播媒介(机械媒介和电子媒介)为手段,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
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叛》一书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8)中国独特的大众文化有哪些扩展阅读
主要特点
1、商品性,即它伴随着文化产品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大众文化活动属于一种伴随商品买卖 大众文化通论关系的消费行为。
2、通俗性,即大众文化不是特定阶层的文化,而是为社会上散在的众多“一般个人”的文化。
3、流行性,即大众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呈忽起忽落的变化趋势。
4、娱乐性,大众文化文本无论其结局是悲是喜,总是最求广义上的愉悦效果,使公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 渴望获得轻松的满足。
5、依赖性,即大众文化主要是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大众传媒,也就没有大众文化。在这个意义上,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传媒文化。
6、大众媒介性,即大众文化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媒介,具有这种媒介所规定的特点。大众媒介,通常包括机械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等)和电子媒介(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两大类。
7、日常性,与欣赏高雅文化带有更多的个体精神性不同,公众对于街头广告、电视剧、流行音乐、时装、畅销书等大众文化的接受,是在日常生活的世俗环境中进行的。
8、类型性。
I. 中国大众文化的本质与特征是什么
邹广文、常晋芳对“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作了较为全面的界定:“当代大众文化是一种在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民文化,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产生的,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和主体的,通过现代传媒传播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集中满足人们的感性娱乐需求的文化形态。简单地说,当代大众文化具有市场化、世俗化、平面化、形象化、游戏化、批量复制等特征。”(注:邹文广、常晋芳:《当代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新华文摘》,2002年第2期,第132页。)
J. 什么是大众文化
森贝格认为大众文化的不足之处是单调、平淡、庸俗,以及容易在富裕生活中产生的诱惑和孤独感.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简介
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它伴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而觉醒,植根于市场经济的沃土而成长,在短短的不到20年的时间里,便迅速壮大为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并驾齐驱、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它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积极影响了国民人格塑造和社会发展面貌,但也引发了多重社会效应和多种不同的评价和议论,这促使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它的价值、效应及其发展控制问题.
主要特点
1. 商品性即它伴随着文化产品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大众文化活动属于一种伴随商品买卖
大众文化通论
关系的消费行为;
2. 通俗性即大众文化不是特定阶层的文化,而是为社会上散在的众多“一般个人”的文化;
3. 流行性即大众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呈忽起忽落的变化趋势;
4. 娱乐性大众文化文本无论其结局是悲是喜,总是最求广义上的愉悦效果,使公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 渴望获得轻松的满足.
5. 依赖性即大众文化主要是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大众传媒,也就没有大众文化.在这个意义上,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传媒文化.
6. 大众媒介性
即大众文化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媒介,具有这种媒介所规定的特点.大众媒介,通常包括机械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等)和电子媒介(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两大类.
7. 日常性与欣赏高雅文化带有更多的个体精神性不同,公众对于街头广告、电视剧、流行音乐、时装、畅销书等大众文化的接受,是在日常生活的世俗环境中进行的.
8. 类型性主要理论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主要指
大众文化的和谐价值
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罗森贝格认为大众文化的不足之处是单调、平淡、庸俗,以及容易在富裕生活中产生的诱惑和孤独感.大众文化往往通过大众化媒体(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来传播和表现,尽管这种文化暂时克服了人们在现实中的茫然和孤独感以及生存的危机感,但它也很可能大大降低了人类文化的真正标准,从而在长远的历史中加深人们的异化.
大众文化理论滋养的土壤是现代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伴随高科技生产而呈现纷繁的物质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是现象,不是文化本身;文化是精神产品,不是具体的物质.工业化生产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即提供丰富的生活物质,文化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高级需求,即精神提升和美的建构,亦即人类如何实现自身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实现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大众文化的倡导者显然忽略了这个简单的事实.社会生产所追求的是物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尽可能为人类提供纷繁复杂的消费构成.大众文化的平面化、批量复制是以消解文化个性和创造性为目的的,物质追求的丰富多样性与文化追求的简单标准化显然构成了一个人类生存的悖论.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大众文化思潮是一场反叛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运动.它是建立在西方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进程,大众的自由意识、思想解放达到某种高度之后产生的.
基本实质大众文化从实质上说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产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它一方面是同与其共时态的官方主流文化、学界精英文化相互区别和对应的,另一方面也是同传统自然农业经济社会里的各种民间文化、通俗文化有着一些原则差异的,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和普及性可以说是其最主要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