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继承闽南文化

如何继承闽南文化

发布时间:2022-12-20 05:50:58

1. 闽南古厝的文化传承

图案内容及所附载的象征隐喻表现出汉文化的传承
我们可以从闽南建筑中找到许多中国传统图案的原型,如云卷纹、花草纹、花形纹及拼花等,举例说,汉代漆器上有一种云气纹是正如意样子,而闽南山墙把它反过来以适合于屋顶山墙的三角形,同时也喻意“云如意头”。它通过8象形“吉”,8吉,当然,这是由太极图形衍变而来,在这个骨格中发展为“喜相逢”的图案,以表达喜庆的意味。雷圭元先生认为方冏与圆冏为历代图案创造中的基础骨格,而且冏形有合乎“光明”的意境(雷圭元,1977)。闽南民居的砖石墙图案传承了这类基本骨格,并予以发挥。冏形骨线中的云、火、水、龙、凤在这些图案若隐若现,特别冏形图案中的火的纹样,与主题花波浪式翻滚的互补地印证了一种艺术化水火相融的和谐境界。主题花纹连续重复更是增添形式美感,反映出一种摄人的复数美。
闽南墙饰细部形象方面有楼台人物、巾帼人物、吉寿文字、海棠花、相思树等,这些图象都有它本身的一些象征和隐喻意义,如六角龟喻长寿,八角喻吉祥,圆形喻圆满,钱纹喻财富,莲花喻清白,石榴喻硕果累累,蝙蝠喻福寿,蝴蝶喻美好,这都寄托一些美好的愿望,比如说,有鱼的形象暗含着年年有余,大象从另一个角度使人联想威武勇猛。通过图案或纹样的双关是闽南砖石墙的特色之一。

2. 闽南文化有哪些方面

文化的范围很广,包括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不知道你想要了解哪一方面。
闽南文化,其内涵除广义中也含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狭义中所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宗族文化及方言等。
建筑文化
建筑文化闽南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情趣,凭藉自己的聪明才智创建与自己生活环境相适应且符合自己的审美观的闽南建筑。依功能可分民居、祠堂、寺庙、宫观、牌坊、塔、幢、亭、台、榭及桥梁、海防建筑等,丰富多彩的闽南建筑,堪称既富有独创性又集中外建筑之大成。其中最富特色的首推民居中的“宫殿式”俗称“古大厝”建筑,座落于泉州南安官桥漳里村的归侨蔡资深民居是其代表作。该民居建于清咸丰光绪年间,其主体建筑同闽南地区习见的古大厝一样,三开间或五开间,带护厝,突出厅堂,两边对称,横向扩展布局。纵深二、三、四落三等,以厅为组织院落单元、厅、廊、过水贯穿全院、硬山及卷棚屋顶,穿斗式木构架,上铺红瓦及瓦筒,燕尾形屋脊。所不同的是该建筑为群体建筑,且座座雕梁画栋,装饰有透雕、浮雕、线刻或圆雕而成的精美木雕、砖雕、石雕、泥灰雕,雕饰题材十分广泛,雕刻技艺精湛,雕琢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戏剧故事、山水人物,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该民居建筑群既沿袭,保留了传统的闽南民族建筑风格和特色,又部分吸收了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中的装饰艺术特点,堪称闽南古民居建筑艺术与中国域外建筑艺术合璧的杰作。此外,俗称中西合璧建造而成的“洋楼式”的闽南侨乡民居“番仔楼”也是其代表作。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系指闽南人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文化事象(事物和现象)的泛称。其内涵十分广泛,其中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生命礼俗、信仰习俗、文艺风俗、娱乐风俗、社会组织风俗等等,而这些风俗中除与中华民族传统风俗中大同小异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艺风俗中民间文学(民谣、童谣);娱乐风俗中的民间舞蹈(“拍胸舞”)、“骑竹马”、舞龙、舞狮、“车鼓弄”、“赛龙舟”(端午节)、“搏饼”(中秋节)在节庆日中尤为活跃。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系指闽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闽南人除信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为主兼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摩尼教外,最富有特色的是民间除信仰中华民族古代共同信奉的诸神(如土地公等)外,还信奉实有其人被尊为神灵的保生大帝(吴夲)、妈祖(林默)、广泽尊王(俗称“圣王公”,原名郭忠福)、清水祖师(陈普足)。 宗族文化也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地区宗族文化十分发达,重视宗族亲情、重视编修族谱和重视宗祠建筑是其标志。
闽南方言
闽南方言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 它分为几个次方言: 厦门话区:厦门、金门、同安。 泉州话区:泉州、安溪、石狮、晋江、惠安、南安、永春、德化、等八个县市。 漳州话区:漳州、龙海、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华安、长泰、平和、南靖等十个县市。 龙岩话区:龙岩市新罗区部分地区、漳平市部分地区。 大田话区:大田县部分、尤溪县的小部分。 潮汕话区:广东潮州平饶一带 雷州话区:广东雷州半岛 海南话区:海南中部地区 浙江苍南话区:温州苍南地区 闽南话的流播不只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地区和国家是台湾和新加坡。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都通行着类似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据初步调查,台中、台北稍偏泉州腔,台南、高雄稍偏漳州腔。闽南人移居台湾据说开始于元代,大规模迁移是在1 7世纪中叶,大量闽南人随郑成功渡海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回台湾。300多年来,闽南人和其它地区东渡的汉人,和高山族同胞一起,开发祖国的这个宝岛,在共同的生活和斗争中,闽南方言始终作为主要交际工具,保留在台湾人民的口中。特别是今天,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台湾的父老兄弟不断到大陆寻根、探亲、访友,闽南话显得更加重要。 除了台湾以外,及东南亚各国的许多侨胞也使用闽南方言,据初步统计,海内外操这种方言的人超过4000万,不少被闽南人同化的人也会使用闽南语,在新加坡闽南话叫做“福建话”,70-80%的新加坡会说或会听福建话,在东南亚的闽南人与马来人联姻的后代共计人数达1000余万人,不少马来人也会使用闽南语。
编辑本段闽南文化特点
1、闽南文化具有传统性、连续性特征。这除了继承连绵不断的中华传统文化外,闽南文化自身的传统也是连绵不断,且不断发展。 2、闽南文化具有一体多元特征。即与中华传统文化为同一体又以闽南文化为主体,兼吸纳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的某些因素等。如建筑文化中除以“宫殿式”古大厝、临街骑楼为主流建筑外,也可见到中国传统建筑、中西合璧建筑、阿拉伯式建筑、侨乡特色建筑等。 3、闽南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开拓性特征。这在宗教信仰(多种宗教)、民间信仰(多神)、建筑、戏剧、方言等等都有所反映。如戏剧方面,多种剧种并存,歌仔戏、梨园戏、高甲戏交相辉映,即便同一剧种,也是各种流派,各种技艺争奇斗艳而竞相发展。又如方言方面,在闽南语中容入一些马来语等。再如在泉州还可看到阿拉伯文与汉字并排的春联。 4、闽南文化中的方言具有古老性独造性特征。法国语言大师马伯乐曾说过,闽南话是世界上特别古老的语言。它不仅形成历史悠久,而且还保存了中古汉语和上古汉语的许多特点,同时还保存了许多古汉语的词语。这些词语在普通话和汉语的其他方言中,有的没有,有的不用,有的少用,而在闽南话中则是基本词儿。故闽南方言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这在汉语诸方言中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区别汉语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闽南方言的独创性则主要表现在语言词汇、语法诸方面者有许多自己的特点。 5、闽南文化具有开放性特征。这同闽南人中多为中原汉族移民及多侨民(闽南人移居国外,外国侨民留居闽南)息息相关,也与闽南海商文化发达有密切关系。此外,闽南文化具有上承下传的双重传播性特征。即主体文化由中原传播而来,融合土着文化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闽南文化,尔后又通过移民台湾传播到台湾及通过移居国外的华侨华人传播到国外。
编辑本段闽南文化的传播及其影响
文化的创造者是人,且人又是“文化最忠实、最积极、最活跃的传播者。而文化远距离的传播,有赖于人口的迁移”闽南文化的传播是通过闽南人移居国内外而传播的。国内传播达闽北、闽中、闽西、浙东南、赣东、粤东、港澳、海南及台湾。其中移居台湾为最多,且分布广泛于台北、台东、台中、台南、高雄、桃园、苗粟、基隆、南投、屏东、彰化、花莲、嘉文、宜兰、云林、新竹、澎湖等绝大部分地区,而均有闽南人在那里一代代休养生息。已知从唐代始,先辈移居台湾,不仅带去方言,也带去闽南人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间信仰、民间艺术、民居建筑等等,并代代传承、发展和创新。但发展迄今,仍语言相同,生活习惯、民俗风情、宗教信仰、民间信仰、民间艺术、民居建筑也仍相同或近同。从现有台湾人口中讲闽南话的就多达1700万人,表明闽南话在台湾是其主要语种,由此可窥见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教育几近相同。而国外传播则达世界各地,堪称世界各地都要找到闽南籍华侨(居多)华裔人群的足迹。移居国外的闽南籍华侨、华人(指入居住国外籍者)有数百万之多,其中称居东南亚诸国最多。华侨、华人先辈不仅带去闽南方言,而且也把闽南的民俗风情、民间信仰、民间艺术传播到居住国闽南人社区,并一代代传承、渲变和发展。迄今侨居于世界各国的华侨、华人已多达近1400万人,分布于近百所国家和地区,由此可窥见闽南文化在国外传播广泛之一。 研究闽南文化的意义 闽南文化上承中原,吴越文化而由移居闽南的汉人和原住民共同创的先进的地域性文化,尔后又借鉴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使闽南文化更兴盛发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闽南文化的研究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闽南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存有时代的局限性,我们以科学的分析态度对闽南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弘扬传统闽南文化的精华,摒弃闽南文化中的糟粕,在批判中加以继承,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2、通过对闽南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闽南文化中蕴含的开放性、包容性、思辩性,弘扬拼搏精神和树立自信。 3、闽南文化蕴含的“和合思想”,是构建和谐的闽南社会及增强与台湾同胞和侨胞凝聚力的保证。 4、闽南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闽南文化的研究有利于闽南文化遗产的利用和保护。也有利创造出既体现闽南传统文化特色,又富有时代精神的先进闽南文化,促进闽南文化资源的永续性发展。 5、对闽南文化的研究,在促进和平统一台湾有着不可替代地位和作用。闽南文化对台湾地区有着强大的辐射作用,因此对台湾同胞有着强大的吸引作用

3. 吸纳多种文化而成的福建闽南文化特色

闽南地区是中国的众多传统独特地区之一,我更是从小在闽南长大的孩子,对于这里也有着别样的情愫。闽南文化吸取了许多的中外混合的元素。

闽南文化具有传统性、连续性特征。这除了继承连绵不断的中华传统文化外,闽南文化自身的传统也是连绵不断,且不断发展。闽南文化是包罗万象的,历史上举世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引发中外文化在此互动;闽南文化是开放进取的,明清以来,大量闽南人向海外迁徙,将闽南的民系文化,扩展到台湾、东南亚及世界各地。

闽南文化具有一体多元特征。即与中华传统文化为同一体又以闽南文化为主体,兼吸纳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的某些因素等。如建筑文化中除以“宫殿式”古大厝、临街骑楼为主流建筑外,也可见到中国传统建筑、中西合璧建筑、阿拉伯式建筑、侨乡特色建筑等。

闽南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开拓性特征。这在宗教信仰(多种宗教)、民间信仰(多神)、建筑、戏剧、方言等等都有所反映。如戏剧方面,多种剧种并存,歌仔戏、梨园戏、高甲戏交相辉映,即便同一剧种,也是各种流派,各种技艺争奇斗艳而竞相发展。又如方言方面,在闽南语中容入一些马来语等。再如在泉州还可看到阿拉伯文与汉字并排的春联。

闽南文化中的方言具有古老性独造性特征。法国语言大师马伯乐曾说过,闽南话是世界上特别古老的语言。它不仅形成历史悠久,而且还保存了中古汉语和上古汉语的许多特点,同时还保存了许多古汉语的词语。

这些词语在普通话和汉语的其他方言中,有的没有,有的不用,有的少用,而在闽南话中则是基本词儿。故闽南方言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这在汉语诸方言中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区别汉语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闽南方言的独创性则主要表现在语言词汇、语法诸方面者有许多自己的特点。

闽南文化具有开放性特征。这同闽南人中多为中原汉族移民及多侨民(闽南人移居国外,外国侨民留居闽南)息息相关,也与闽南海商文化发达有密切关系。此外,闽南文化具有上承下传的双重传播性特征。即主体文化由中原传播而来,融合土着文化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闽南文化,尔后又通过移民台湾传播到台湾及通过移居国外的华侨华人传播到国外。

4. 闽南文化进校园的广播稿

泉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精神,弘扬闽南文化,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不可分割的文化见证,是连接海峡两岸人民友好往来的桥梁和纽带。2007年6月9日文化部命名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福建省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核心区和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重要性,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制定方案,全面实施。各学校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建立活动机制,组织教职员工学习有关闽南文化知识,明确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目的意义,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全面部署,保证"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不仅是保护和弘扬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是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各地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校园信息网络、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简报、学习园地等宣传阵地,加强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宣传力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闽南文化展示馆、闽南文化知识走廊,发动学生家长、社区老人会和关工委、民间艺术团体和民间艺人传授和宣传闽南文化知识,努力营造社会、学校、家庭都来关心重视闽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良好氛围。
三、开发课程,传承教育
1、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要与校本课程开发有机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闽南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特点,在幼儿园开设闽南童谣和闽南游艺教学;在小学开设传统艺术、传统技艺等课程;在初、高中扩大开设闽南民俗、乡土文化等课程。各地要根据当地闽南文化资源,从闽南民系与文化、闽南方言、闽南民俗、闽南名胜、闽南建筑、闽南先贤、闽南民间戏曲、闽南民间信仰等方面,邀请相关人员编写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教材要力求思想积极健康,语言简明平实、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适合学生阅读和学习。市教科所可根据实际情况,统一编印《泉州闽南文化校本系列教材》,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丰富多彩的闽南传统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闽南的情感。
2、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要充分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各地学校要提倡课堂讲普通话,课外讲闽南话;组织学生开展闽南语互帮互学活动,帮助外来学生学习闽南语,让他们尽快融入闽南,融入泉州。在学科教学中要有机渗透闽南文化的传承,结合语文课让学生适当了解、学习闽南方言;艺术课让学生了解、欣赏南音、南戏;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对当地闽南名胜、建筑、民间信仰等的调查研究;利用信息技术课指导学生从"中华·闽南文化网"等网站获取闽南文化知识;通过体育课让学生适当了解、学习南拳。
四、开展活动,弘扬文化
闽南文化具有深厚的内涵,各地民间中蕴藏着丰富的闽南文化资源,各校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要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推进"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深入开展。各校要结合少先队活动或主题班会,举行闽南童谣说唱会、闽南文化知识竞赛、闽南语演讲比赛、闽南文化学习心得交流会等活动;也可以聘请社会上对南音、南戏、南拳等闽南文化知识有一定研究的人士作为校外辅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区与当地群众一起开展丰富多彩的闽南文化活动,领略闽南传统文化艺术的风采和价值。
各县(市、区)教育局可根据活动开展情况,每学年或每两年举办一次"闽南文化进校园" 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从中了解各校开展活动的情况,也为各校提供交流平台,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市教育局将于今年五月份举行泉州市首届"闽南文化进校园"成果展示活动,今后各县(市、区)可以积极申报承办这项活动。
总之,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各地要定期组织检查,落实开展情况,及时总结推广经验,为弘扬和传承闽南文化,构建和谐泉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

5. 闽南文化特色及传统文化有哪些

1、语言文化:闽南语起源于泉州,但闽南语的流播已不仅仅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地区和国家是台湾和新加坡。

2、建筑文化:依功能可分民居、祠堂、寺庙、宫观、牌坊、塔、幢、亭、台、榭及桥梁、海防建筑(崇武古城)等,丰富多彩的闽南建筑,堪称既富有独创性又集中外建筑之大成。

3、宗教文化:闽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地区宗族文化十分发达,重视宗族亲情、重视编修族谱和重视宗祠建筑是其标志。

4、民俗文化:指闽南人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文化事象(事物和现象)的泛称。

5、饮食文化:闽南菜的发展与传承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从泉州发源,流传到漳州、台湾、厦门等闽南文化圈中。

闽南特色

闽南人一日三餐,以稻米为主食,早晚吃稀饭,中午吃午饭,闽南方言称稀饭为糜。它又稀又稠的和稀的两种,稠的粥称“烤头糜”,“烤”的意思即“水干也”,稀的粥称“安糜仔”。至于年节的食俗,则根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食俗,如春节,除夕的围炉吃年夜饭置办各种鸡鸭鱼肉菜肴外,习惯要一道火锅。

旧时的铜火锅中间烧炭火,象征全家围炉团圆。 闽南民居是闽南民系的传统建筑。但就从民居而言,这种海外宗教及装饰的影响,更多局限于寺庙等带有宗教色彩的地方。我们认为闽南民居虽有多样性文化的影响,但更多是本土文化,特别是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和气候的特点及血统等诸多因素,使其崇仰中原文化的痕迹表露无遗,这从一些纹样、一些隐喻符号以及一些建筑样式上得以证明。当然,其他民族文化影响的建筑也同样存在,诸如土楼、圆楼、吊脚楼、手巾寮等。但这不影响闽南民居特别是砖石墙的类型化的形式。

6. 我的闽南梦含义是什么

我的闽南梦

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厦门人,从小我是在厦门长大的,作为一个闽南人,我因拥有着两千多年的闽南文化而感到十分的骄傲,自豪。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好好的继承和发扬闽南文化,实现我的闽南梦。

闽南指--泉州--厦门--漳州-龙岩新罗区与漳平等大部分地区.,还可以加上大田县部分和尤溪县的小部分。漳州的南靖、平和、云霄、诏安还有一些客家镇、客家村,有几十万客家人。闽南总人口约一千余万。闽南这个词是在20世纪后半期福建方言专家才提出的,之前闽南地区人迁徙到外地都自称福建人,东南亚、广东人也称闽南人为福建人。 闽南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传承下来,其影响实为深远,受其他方言影响之地也通行闽南语,也是有着大体一致的文化认同,因此他们也同属闽南根源,我们即可称其为泛闽南。我最骄傲的地方是我会讲闽南语。闽南语有很多音节是普通话里没有的。所以无法用普通话的字来为闽南话注音,要学习闽南话就要学习闽南话的注音方法。这就像我们学习普通话要先学习汉语拼音一样。

闽南话的声调在不同县市区别很大。比较占优势的是厦门话的声调。台湾岛上大部分人的闽南话的声调也与厦门话一致。闽南话共有8个声调,依次叫做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我们平时一般按这个顺序,分别叫做第1声、第2声、第3声、第4声、第5声、第6声、第7声、第8声。 建筑文化是闽南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情趣,凭藉自己的聪明才智创建与自己生活环境相适应且符合自己的审美观的闽南建筑。依功能可分民居、祠堂、寺庙、宫观、牌坊、塔、幢、亭、台、榭及桥梁、海防建筑等,丰富多彩的闽南建筑,堪称既富有独创性又集中外建筑之大成。其中最富特色的首推民居中的“宫殿式”俗称“古大厝”建筑,座落于泉州南安官桥漳里村的归侨蔡资深民居是其代表作。

民俗文化系指闽南人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文化事象(事物和现象)的泛称。其内涵十分广泛,其中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生命礼俗、信仰习俗、文艺风俗、娱乐风俗、社会组织风俗等等,而这些风俗中除与中华民族传统风俗中大同小异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艺风俗中民间文学(民谣、童谣);娱乐风俗中的民间舞蹈(“拍胸舞”)、“骑竹马”、舞龙、舞狮、“车鼓弄”、“赛龙舟”(端午节)、“博饼”(中秋节)在节庆日中尤为活跃。 宗教文化系指闽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闽南人除信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为主兼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摩尼教外,最富有特色的是民间除信仰中华民族古代共同信奉的诸神(如土地公等)外,还信奉实有其人被尊为神灵的保生大帝(吴夲tao)、妈祖(林默)、广泽尊王(俗称“圣王公”,原名郭忠福)、清水祖师(陈普足)。

记得有人曾说,我们闽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其内涵除广义中也含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狭义中所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宗族文化及方言等。

这么浓厚的闽南文化,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继承和发扬我们的闽南文化,实现我的梦,我的闽南梦。

7. 闽南童谣的传承情况

由于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传唱,方言的流失和危机也使得童谣渐渐远离了闽南儿童。另一方面,台湾当局提出“台语不是闽南语”,大力推广“台湾童谣”,企图把台湾的闽南文化,包括闽南童谣,从整个闽南文化中割裂出去,以达到“文化台独”的阴谋。这就使得抢救、传承、推广闽南童谣,不仅具有文化传承发展的意义,更具有增进两岸民众了解、认同,争取台湾民心,促进祖国统一的深远意义。加强闽南童谣的保护和传承,让世人,让台湾同胞了解闽南童谣的根在大陆闽南,刻不容缓。21世纪初,厦门市在抢救和保护闽南童谣方面,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举办闽南童谣表演比赛,在校园内推广闽南文化等。还制定实施了闽南童谣保护的“五年计划”。 2009年6月,厦门市翔安区闽南童谣文化研究会成立。2010年,闽南童谣文化活动中心在翔安区开工建设,作为重点保护闽南童谣文化的基地和象征。 2010年9月,由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厦门市教育局体卫处主办的闽南童谣教学、调查与创作培训班在厦门市外国语附属小学举办。来自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青少年宫、文化馆的69位老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干部参加培训。

8. 闽南文化包括哪几个方面呢

闽南文化,系指生活在福建地区的人共同创造的(主要是闽南人),并一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其分布范围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被誉称的“厦、漳、泉金三角”,即现辖的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各区、市、县(泉州原辖金门县待统一)。闽南文化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福建设置闽中郡,开启了中原文化与闽南大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晋时期,大批中原汉民迁入闽南地区,推动了闽南文化的形成。晋唐时期,闽南地区汉民人口剧增,经济迅速发展,政教管理体制日臻完善,闽南文化得到发展。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启航点和东方大港,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到泉州经商,带动来了伊斯兰文化,闽南文化得到丰富。明清时期,欧洲商人和传教士来,传入了西方文化,闽南文化进一步得到繁荣。从闽南文化的发展轨迹,可以窥见闽南文化是经过一代代闽南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挖掘、弘扬、创造,并吸收采纳了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的特质和合理因素,有机地融入了其体系内,孕育、发展起来的,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9. 沧海有陆:(原创) 有情怀的闽南文化的传承人一一范寿春

说起闽南语,你是不是特别记得那首歌“爱拼才会赢”?是的,闽南语,是在福建南部和台湾通用的语言,而这种语言在唐宋时代是当时的官话,你可知道,当时诗人李白呀、白居易呀都是用闽南语的韵脚写诗的,所以呢,唐诗,宋词用闽南语来吟诵,特别的朗朗上口,特别押韵,这个没想到吧?

闽南人喜欢讲古,听古。所称的“讲古”,就是用闽南话说书、讲故事。据传清宣统年间,厦门一位道台爱听“讲古”,于是“讲古场”在厦门民间大为兴盛。

在没有电影电视和互联网的那个年代,“讲古”在闽南人的生活里,就是最好的“段子”、“小说”。而由于闽南方言的词语、俗话、顺口溜、三句半等的融入,“讲古”更是别具一格,深受人们喜爱。

在厦门,有位家喻户晓的讲古人,名叫范寿春,他“讲古”讲出了“省级”和“国家级”——从1995年到200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语频道、省台台播部、海峡之声广播,专门请范寿春讲古,分别录制五百个故事,在各台播出,向海内外传播讲古。

闽南乡亲遍布世界,“厦门有个讲古仙”,这件事很快也在海外乡亲当中引起反响——离乡日久,就想听一回小时候那带着乡音乡情的“古”呀。

几十年了,范老用他纯正的闽南语传播着乡音乡情,传播着闽南文化的无比魅力。

从2006年开始,范老就不断把闽南语讲古带到世界各地,好评如潮。2008年10月11日,当时我在思明区工作,为了让思明区的学生从小学习闽南语,我们在观音山老榕树为范老开设了一个讲古场,定为范寿春工作室,一场“范寿春讲古艺术授徒”仪式隆重举行,范寿春老先生收徒31名,其中21名是选送的各校教师,另有10名少先队员。

参加学习培训的各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上课,一学就是三个月,回到各自学校后引领了一番热烈的“讲古”风气,不少学校开办了师生讲古比赛,闽南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开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 6月,范寿春被福建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厦门方言讲古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厦门讲古”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6月,范寿春荣获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讲古传承人称号……

2010年,83岁的范老被查出了肠癌,经过手术后,他又坚强地走上讲古场,为市民和孩子们讲古,大街小巷又充满了欢笑声……

如今,91岁的范老依然牵挂着闽南文化的传承,虽然年事已高,但他还是继续用他的讲古在影响着年轻人,他的徒弟一批又一批,现在闽南文化正在民众中活跃着,传承着。

近日,听说范老身体有所久安,但他依然还是牵挂着传承之事,我们祝福范老早日康复起来,再到老榕树下为我们开讲,期待着讲古场上范老那绘声绘色的故事带着我们又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

祝福您,范老!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阅读全文

与如何继承闽南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2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9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4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