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广府文化是珠三角本土传统文化,这个文化有什么特色
珠三角广府文化的特色
三、南雄珠玑,认同标记
广府民系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民系,也是中原汉族南下移民与本土居民融汇时间最长、融汇形式最多,构成最复杂的民系。各个区域的广府文化与粤方言一样,共性突出,个性鲜明。珠江三角洲是以广府民系为主体族群的区域,该区域的广府民系较其他区域的广府民系而言,有着较强的区域文化认同感,大多数人均为“珠玑后裔”,有共同的发祥地--南雄珠玑巷。细分析,主因有二。
1.珠三角广府民系的构成
唐宋以后,南下移民多取道粤北大庾岭梅关新道,南雄珠玑巷成了南迁移民的聚居地及转散珠三角及其他地区的中转地。宋代,移民中江南籍比重大增,因而,珠三角的粤方言,吴语痕迹较明显。据《珠玑巷民族南迁记》的记载,分布在珠三角广府人的211个氏族中,有191个氏族是从南雄迁入的,而其中又有187个是宋代经南雄迁入的,占了总数的98%。这种特定的民系构成,使珠三角广府民系易于有共同的文化认同。
2.珠三角的发展史
宋以降,珠江三角洲的开发蓬勃发展,并渐具规模。至明代,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岭南着名的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并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基塘农业模式,建立了多层次的农业经济架构。依托着广州这个世界贸易大港,建立了活跃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市场。明代后期,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商品化倾向日益明显,成为岭南最活跃、最具商品意识,最富有反传统精神的地区。以广府人为主的“广帮商人”,清中期便驰名全国。从19世纪末叶,广东近代工业的新兴产业,主要从珠江三角洲一带兴起。崇尚兴办实业,是广府文化有别于客家、潮汕两大民系文化最大的特征之一。经济发达推动了文化的兴盛,自宋代以来,珠江三角洲人文荟萃,工农商并举,迎来了广府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高潮。
可见,“南雄珠玑巷”,是特定的历史与特定的民系构成衍生而成的文化认同标记,有着极强的凝聚力。 宋代是岭南迅速崛起的朝代,也是广府民系形成的重要阶段,宋以后,珠三角地区领先岭南地区的发展,影响全国,并成为着名的侨乡,“珠玑后裔”遍布世界各地。“南雄珠玑巷”,成为海内外广府人的寻根祖地,珠三角地区的广府文化成为广府文化以及岭南文化的代表,省城的广州文化成为主导,广州话成为粤方言的标准语,并最终成为跨国界的语言,“2008年正式被联合国定义为语言,幷且认定为日常生活中主要运用的五种语言之一(LeadingLanguagesindailyuse),仅次于中国的官方语言普通话(MandarinChinese)。”便不难理解了。
㈡ 羊城的传统文化是什么
羊城的传统文化是“饮茶”文化、“行花街”、“西关小姐”与“东山少爷”等。
“饮茶”文化
“饮茶粤海未能忘。”广州人喜爱饮茶,尤其爱饮早茶。早上见面,其他地方的问候语大多是“吃了吗”,广州人则往往是“饮咗茶未”(喝茶了吗)。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一盅两件,优哉游哉;不仅饮早茶,还要饮下午茶、夜茶;不仅填饱肚皮,还顺便传播新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由此可见,饮茶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单纯“茶”的范畴,已经成为社会交际方式的一种。饮茶构成了岭南文化别于其他文化的一个显着特质。广州老字号的茶楼有:陶陶居、陆羽居、怕香居、南园、北园、泮溪、大同、惠如、三如、多如、巧心、得心、正心、福来居、西华居、美珍居等。
“行花街”
广州又叫花城,广州人爱花,无花不成年。有钱人家几千上万元一盆的进口花卉也会买上几盆。再穷的人家也要岁朝清供一盆金橘、几株水仙。除夕夜一家老小行花街是传统,也是广州市民的重头戏。 行花街也就是逛迎春花市,年前3、4天开始,除夕达高潮便结束。每年市政府都要花大力气予以布置。花市开市后,华灯初上时(实行交通管制),行花街的人就摩肩接踵而至,8、9点钟后人如潮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行花街嘈杂拥挤,难免磕磕碰碰,但人们全都彬彬有礼,格外谦让与宽容,满脸都是笑意和喜悦。一般前几天多为外省人,因为绝大多数外省人要看央视年欢晚会。广州人认为外来花虽然很漂亮,但大都没有特别的象征意义,不能满足新年祈望“平安”、“富贵”的意头。行花街是为了沾点花香瑞气,挤掉晦气,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平安,仅此而已。
“西关小姐”与“东山少爷”
西关在老广州城的西门以外,东山则在东门以外,两者遥遥相对。历史上,两地形成的文化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西关地势低洼,水乡泽国,河涌如网,人口稠密,是繁华闹市区;而东山地势较高,地广人稀,20世纪初,美国基督教选定东山为传教基地。教会开辟的幽雅居住环境吸引了大批归侨结庐定居。从此,荒凉的东山日渐喧闹,成为一个高档建筑成群的住宅小区。
㈢ 广州传统文化的文化起源
广东木偶戏 我国木偶戏始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元、明、清。古时称“傀儡戏”。广东木偶戏,大约在元代传入。新中国成立后,木偶戏艺术得到很大发展,1956年,广州市创办广东省木偶剧团,创作出富有南国特色的木偶艺术。木偶造型精雕细刻,神采各异,传神逼真,栩栩如生。剧目有:《芙蓉仙子》,《张羽煮海》,《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哪咤闹海》,《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等。广东木偶剧团的木偶艺术在国内、国际上享有盛名,曾获罗马尼亚国际木偶、傀儡戏联欢节银质奖章,深得各国艺术界的赞赏。
八音班—锣鼓柜 粤曲产生、衍变和发展的150年,大体上经过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为“八音班时期”。八音班演唱粤曲始于道光初叶。当时的粤剧未能满足广大农村观众要求,便出现了以粤曲清唱为主,人数不多的八音班。19世纪中叶到本世纪初,八音班十分盛行。据清光绪三年(1877年)的不完全统计,从业人员达500多人。除为民间的喜庆、迎神等活动演唱外,还常到农村或小城镇演出,有些较小型和业余性质的八音班,将乐器放置在一个如花轿模样的大柜里,演奏时抬着柜“游行”,只奏不唱,人称锣鼓柜。
㈣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前文明期:猿人到大禹传子
这是中国文化的史前期,它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二、雏形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
尽管这一时期华夏组的宏大空间(“中国”)还很有限,尚没有对南北四方产生足够的作用力,但中国文明的基石已初步奠定,象形会意的汉字、儒墨道法等诸子思想、宗法伦理等等都对后世影响甚巨。
三、定型期:秦汉
如果向前追溯,一统帝国文化的端绪应该溯源至春秋战国之际,因为其时所发生的第一次社会大变革和文化大转型,已经寓合着政治的大一统和文化的大一统。
四、融合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
这一时期,与庄园经济和门阀贵族政治相表里,精神领域里神学弥漫,儒、道、玄、佛各擅胜场,影响着思想意识各文化门类。
五、强化期:唐中叶至明中叶
唐代前后期的转折,规范了中国文化史后半段的大致框架。唐宋以降的一年间,中国文化在自身的发展中,总体上已显示出走出中古文化故辙的种种动向,韵语了部分近世文化因子,可以称之为近古文化期。
六、转型期:明末迄今
这一阶段,已先期完成现代转型的工业西方以炮舰加商品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中国文化第一次遭遇到“高势位”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调适、融合过程异常艰难也异常痛苦,中国文化在制度、物质、行为、精神诸层面进入现代转型期。
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至于文学、艺术皆根植于上述思想之中,逐渐形成了各自以地方为特色的区域文化,其中不乏下里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但有许多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部分逐渐散失了,于是传统文化传承就突显出了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㈤ 传统文化的包括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中华传统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传统文化不仅思想深邃圆融,内容广博;更重要的是,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扬道德,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及最终的精神归宿。儒家以仁义教化为核心,为历代儒客所尊崇;道学以顺应自然为核心;佛学以慈悲、大爱、解脱为核心,强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5)两广传统文化是什么扩展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的范围广泛,文字、语言、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都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具体地讲,中华传统文化以节日、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等为载体。
比如正月初一春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等节日和各种民俗活动以及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的传统文化等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㈥ 传统文化指的是什么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中的传统文化思想包括:
一、阴阳互生,一体二相,天人合一,易理文化。
二、五行生克,金木水火土,领悟世间万物此消彼长中的能量和命运变化。
三、四方四节,生长收藏,掌握万物兴衰的规律。
四、八风之理,八卦之节,六十四象,推测吉凶之变。
五、水的择低而居,水的承载,土的包容,宽厚、沉稳、承载接纳。
中国文化的种类:
1、宗法文化
这三种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随着历史的演变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作用越来越紧密。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里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宗法文化对封建统治和人们思想产生的影响。
2、农业文化
我国自古以来直至今日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制度。
3、血缘文化
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面,血缘关系十分重要,特别强调辈分和地位的等级差距,因此十分重视家族家规,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国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
㈦ 传统文化都包括什么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一、诸子百家 传统纵览: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 农业文化:农家、农民起义、锄头。 传统文化之剪纸皇宫官府:宫廷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仁、义、礼、智、信;中庸) 道家(老子、庄子;道德,无为、逍遥) 墨家(墨子、《墨子》、兼爱) 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 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子》) 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杂家(吕不韦) 农家(《吕氏春秋》) 小说家 兵家 医家 二、艺术 琴:笙、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棋: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 书: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 画: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三、传统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传统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歌、赋、《诗经》、《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四大名着。 传统节日: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祭祖)、端午节(粽子、赛龙舟、屈原)、中秋节、重阳节(敬老)、腊八节(大年三十、红包、守岁、团圆饭)、除夕、春节(正旦、元旦、元日)为代表。 传统文化之皮影中国戏剧:昆曲、湘剧、粤剧、徽剧、汉剧、京剧、皮影戏、越剧、川剧、黄梅戏;昆曲脸谱、湘剧脸谱、川剧脸谱、京戏脸谱。 中国建筑: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 汉字汉语:汉字、汉语、对联、谜语(灯谜)、歇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等... 传统中医:中医、中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宗教哲学:佛、道、儒、阴阳、五行、罗盘、八卦、司南、法宝、算命、禅宗、佛教、观音,太上老君;烧香、拜佛、蜡烛。 四、民间 民间工艺: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 中华武术: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内家外家,太极八卦 传统文化之服装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乡、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中原。 民风民俗:礼节、婚嫁(红娘、月老)、丧葬(孝服、纸钱)、祭祀(祖);门神、年画、鞭炮、饺子、舞狮。 衣冠服饰:汉服、深衣、襦裙、唐装(盘领袍)、唐巾(幞头)、直裰(道袍)、舄、云端履、千层底、绣花鞋、老虎头鞋、维服、俄服、哈服、京服、朝鲜服、藏服、苗服、银饰(苗族)、旗袍(满族)、蒙古袍、肚兜(满族)、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丝绸。 五、其他 四大雅戏:花鸟虫鱼、牡丹、梅花、桂花、莲花、鸟笼、盆景、 斗蛐蛐、鲤鱼; 动物植物:龙、凤、狼、麒麟、虎、豹、鹤、龟、大熊猫...;梅兰竹菊:梅花,兰花,竹子,菊花。松、柏。 器物随身:玉(玉佩、玉雕..)瓷器、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壶、蜡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宝剑等)、青铜器、古玩(铜钱等)、鼎、金元宝、如意、烛台、红灯笼(宫灯、纱灯)、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芭蕉扇、桃花扇、裹脚布。 饮食厨艺: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酒、茶道;吃文化、中国菜、八大菜系(鲁、川、 粤、 闽、 苏、 浙、湘、徽 传统文化之民俗及神话: 饺子、团圆饭、年夜饭、年糕、中秋月饼、筷子;鱼翅、熊掌... 传说神话: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嫦娥飞天、夸父逐日··· 神妖鬼怪:神仙、妖怪、鬼怪、幽冥;玉帝、阎罗王、黑白无常、孟婆、奈何桥···
㈧ 广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是指什么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同时也包括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
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区别是: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侧重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当然,这里的物质层面不是指任何物质,而是人作用和影响了以后的物质,不包括未经人作用的自然物。
(8)两广传统文化是什么扩展阅读:
文化的内容:
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文化包含着八大艺术和第九艺术。
从哲学角度解释文化,认为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由于哲学的时代和地域性从而决定了文化的不同风格。一般来说,哲学思想的变革引起社会制度的变化,与之伴随的有对旧文化的镇压和新文化的兴起。
㈨ 广西梧州有哪些传统文化
广西梧州八大传统文化 龙母文化 龙母文化属于民间原生态水文化宗教信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产物和中华龙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母,是春秋战国时期百越族女首领,姓温,名凤娇。相传龙母生前为西江流域的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有功于国,有德于民而利泽天下。千百年来,一直被西江流域的民众信奉为“水神”而建庙敬拜。梧州保存着始建于北宋时期的龙母庙,民间龙母文化流传广泛,相关民俗活动丰富多彩(龙母开金库、龙母诞、五龙朝母、祭典等);域内藤县是相传的龙母诞生地(清嘉庆《藤县志》),并且早在北宋时就建有龙母庙(《太平寰宇记》),民间龙母文化活动一直延伸到解放前(广东悦城龙母庙逢龙母诞期必派人到藤县请龙母家乡的妇女四人到悦城龙母庙为龙母沐浴更衣)。
龙母文化,是西江文化的内核,是中华龙文化的源头之一,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并不亚于海神妈祖。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淀积而形成的龙母文化所孕育和产生的强大文化力,已经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正是龙母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西江流域一代又一代的劳动者继承和发扬龙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用智慧和勤劳,创造了西江流域的社会财富,推动了西江流域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梧州的龙母文化源远流长,深深植根于民间,在桂东南、粤港澳以至东南亚还有众多的现代崇拜者,是梧州地方文化的瑰宝。
骑楼文化 骑楼是我国南方和东南亚一带特有的近代建筑,至今梧州已拥有骑楼建筑560幢,骑楼街道总长7公里,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实为国内罕见,被人们誉为“中国骑楼博物馆”。这些历史悠久又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骑楼,成群成片,保存完好,是梧州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梧州素有“百年商端口”之称,昔日曾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内的民居、商业建筑独具特色,建筑风格主要以骑楼为主。梧州地处岭南,北回归线经过其间,旧时为了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梧州建筑多采用骑楼形式,临街楼层可作商铺,楼上可住人。骑楼形式既方便行人上街时遮阳挡雨,又可扩大楼房面积。骑楼外的砖柱上,镶嵌有圆形的铁环,以供洪水期间作系船之用。梧州骑楼文化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曾被入选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近年来,梧州市政府对百年骑楼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装修、维护、还原工作,致力打造“岭南骑楼城”精品。梧州骑楼城品牌经过四年的努力打造,目前在国内外已享有一定知名度,下一步将继续发掘和丰富其文化内涵,优化景区环境规划治理,完善文化品牌包装,使之成为国内外旅游亮点和繁华商业区,并进一步培育以争取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与国内外知名影视制作中心与制片人联系,将其培育为国内外知名影视拍摄基地。
梧州骑楼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无论在历史文化、建筑文化还是商贸文化上都独具一格。它为打造梧州骑楼文化品牌,为梧州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宝石文化 梧州人工宝石加工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创业发展,逐步发展成为现在世界最大的人工宝石生产、加工、集散与交易中心。这里的人工宝石产量占全国的80%,全世界的40%,从事人工宝石原材料和机械加工及成品贸易公司有500多家,从业人员达12万之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爱美的天性得到释放和升华,珠宝首饰消费在我国正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近两年我国珠宝玉石市场年销售额均超过10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二位。据专家预测,铂金和珠宝饰品在我国将会发展为汽车、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消费热点。
打造宝石文化,就是要通过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树立“资源集约化、经营规模化、运作产业化、衔接链式化”的先进理念,将宝石产业的原料生产—加工—经营—展示—拍卖—进出口等各个环节进行套合并全面开放,形成国际一流的珠宝产业交流平台和集商贸、购物、展示、博览、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工业文化产业。
充分利用梧州国际宝石节这个平台,进一步大开放、大招商,做大商贸和旅游,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把梧州建设成为山水更加优美,经济更大发展,社会更加和谐并充满活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山水生态文化 梧州的山水生态在全球生态日渐失衡的当代,尤其是与环境严重污染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严重缺水的我国北方相比较,有其潜在的巨大生态价值。金山银山,将不如绿水青山。
梧州山水生态文化的打造,主要通过对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沿江风景带的改造、装饰长龙防洪堤,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理念,展示“鸳江秀水世无双”的南国山城水都风貌及苏轼、秦观等客游梧州、藤州传奇,整理编撰古今骚人墨客赞美梧州山水风情故事;举办情歌对唱等以增添鸳江风情游文化内涵;再现西江人家水上文化等;待国内最长的低水位大坝长洲水利枢纽蓄水后,拟建造在国内第一大内河岛屿长洲岛之上的世界水坝博物馆和赤水新港上溯,装点库区内沿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赤水灵济寺遗址、禤洲“东方狮王”演艺基地、藤县龙母故乡公园、新马袁崇焕故园等),开辟直达桂林和桂平大藤峡的山水生态文化旅游。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之于梧州可谓底蕴深厚而有待挖掘和整合。梧州是汉末佛学家、中国第一部佛学专着《理惑论》(糅合儒、道精华,主张文化兼容互补)作者牟子(170—?)和 宋代着名高僧、明教大师契嵩(1007-1072)的故乡;鉴真在东渡日本传教前,也曾在梧州、藤州游历讲学;连同藤县赤水灵济寺遗址出土国内罕见的形态各异的宋明石佛群(宜作遗址修复并升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唐开元年间的道教白鹤观、1933年创建的西竺园以及借助善款在建的白云山四恩寺,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地宗教文化渊源。除此以外,还有近代以来从西方传入的基督教、天主教的传教、布教活动(目前河东区还保留着天主教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本身又成为一种文化,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传承文化的功能。依法传承、交流宗教文化,可以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同时有益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006年4月中旬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中国佛教两千年历史上未曾有的空前盛会”在杭州、舟山两市举行,其主题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梧州宗教文化的产业转化主要应当借助旅游观光来实现,而且亟宜通过对宗教遗产的挖掘和资源整合,树立宗教文化品牌,开展宗教文化专题旅游。梧州宗教文化旅游得天独厚,在浔江、桂江、西江交汇处,在珠山、火山遥相呼应间,在秀丽的云山秀水一城中就有儒、道、释三教:儒家文化作品处于河南岸的圣文园,道教遗址在珠山白鹤观,佛教寺庙则以白云山的四恩寺和北山的西竺园为代表。
舜帝文化 舜帝被列为中华民族三皇、五帝之一。舜帝文化 ,就是舜帝身体力行所创造的道德文化,它是一种原生性的道德本体文化 , 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根脉。舜帝文化底蕴厚重丰富,它是中国文化史上一块永放光芒的丰碑,历经数千年,得到中华民族的共同认同,一直为海内外华人华裔所推崇。
梧州 ,古称苍梧。是舜帝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据《史记五帝本纪》载:( 舜 )“ 践帝位二十九年,南巡狩, 崩于苍梧之野。”史学家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舜帝驾崩于岭南的苍梧。舜帝是五千年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到过广西活动的帝王。尚书云:“ 德自舜明”。《史记》述 :“ 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 。经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帝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三块里程碑,是中华远古文化的源头。梧州的虞帝庙是舜帝南巡路上最早建起的舜庙。舜帝南巡 ,到达苍梧大地,第一次把岭南纳入中央版图,密切了岭南与中原的联系,加强了苍梧越族与华夏族的交往。而且,舜帝南巡,将中原文化传播到古苍梧及至整个岭南地区,对于开发岭南,繁荣岭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具有深远影响,促进了古苍梧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舜帝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历经五千多年,无论中国社会政权如何更替,也无论统治者属于什么民族,都把舜帝视为一脉相承的共同始祖,并通过对舜帝祭祀和舜帝道德文化的追思,使舜帝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舜帝文化是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主流。在新的世纪,呼唤道德回归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心声,文化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先开发的无形资源和无价资本。
舞狮技艺文化 舞狮习武在梧州民间有着悠久的传统和深厚的基础,藤县、苍梧等地乡镇农村近年来狮队重新活跃起来,比较有名的有藤县禤州狮队、苍梧新安醒狮团、蒙江子孙堂狮队等,其中禤州狮和新安狮曾先后多次于国内国际舞狮比赛名列前茅。藤县禤州岛狮队赢得“东方狮王”美誉,是梧州很有潜力的正在探索走向市场的文化品牌。
梧州粤剧歌舞演艺文化 梧州粤剧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功底。由国家一级演员潘楚华担纲主演的《女驸马》在两广和港澳地区都有名气。市粤剧团(又称广西粤剧团)多次访港演出获得成功,显示我市粤剧文化的底蕴和实力;市歌舞团与藤县东方狮王携手访问法国演出,也是一次联手打造品牌的成功尝试。广东、香港和澳门已成功申报粤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我们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机遇。我市粤剧演艺文化在发扬自身优势的同时,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探索如何形成别具一格的流派,同时通过变“养人”为“养戏”的体制改革和建设演艺基地,谋求更大的发展。打造梧州粤剧的品牌,除《女驸马》之外,应创作以龙母为题材的品牌粤剧团曲目,利用梧州粤剧在粤港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