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城市名片如何打造
城市特色
“选择一座城,与她终老”网络流行这样一句话,就说明选择了一座城市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城市没有什么特色,那是你没有足够了解她。可以从城市建筑、历史文化、特产小吃、旅游胜地、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去发现自己城市突出的方面,发现自己城市与别的城市不同的地方,擅长的地方。以自己城市的特色打造城市名片。
如何打造城市名片
历史文化
我们想要去概括提炼一座城,去挖掘能代表她、能体现她精髓的部分,就一定要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从她出生以来都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是从来没有中断过的,有什么是为其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那么很可能这就是她的特色之所在。一座有特色的城市一定是座有内涵的有精神的城市。城市名片就是一种精神、一种灵魂的寄托。
如何打造城市名片
选择定位
当我们了解了我们城市的文化和历史,发展和变迁,找到了城市的特色,那么我们就要开始定位我们的城市。用什么代表我们的城市,就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是用产业结构像义务的小商品王国,还是用建筑像上海的东方明珠、重庆的解放碑,亦或是用美食像成都的麻辣火锅,也可以用城市的科技像深圳的活力创新。现在有许多城市用旅游胜地来作为城市名片来吸引旅客,不要盲目跟随。一定要根据自己城市的特色来定位自身城市,打造城市名片,这样才能持久和繁荣。
如何打造城市名片
4
调查研究
选择好定位之后,就要开始进行调查研究,明确自己城市在此定位上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对比别的城市有哪些优缺点,自身的发展有哪些不足和优势。如果是美食小吃的话,尽量用公共品牌,减少企业品牌,将企业品牌放入到公共品牌之中,有利于城市发展。城市名片不一定只选择一个定位,可以选择两个,但不要过多,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别人记不住的,也会分散发展资金。
如何打造城市名片
5
评选拔尖
经过调查研究,一定会得出同样主题的几种方案,比如旅游,可能会有多个地方,自己一定要先派出个名次,一定要把最好的纳入到名片之中。比如美食,一定要将最具特色最好吃的种类纳入。这就需要进行评选,让百姓们发生,利用大家的智慧,才能找到城市最美的东西。
如何打造城市名片
6
辐射开发
城市的发展与名片的打造要融为一体,他们是不冲突的,城市名片的打造会为城市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城市的发展也会为城市名片增光添彩。在城市的发展中将城市名片定位放在核心位置,进行规划发展,要辐射带动其他各个产业的发展,当然要有所侧重,总体提高。既要拱卫城市特色发展,又要让城市特色名片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信通过这样锲而不舍的努力,你的城市一定会打造出一张具有特色、辉煌耀眼、让人们难以忘记的名片!
②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城市的发展你如何打造好文化名片
第一,继承创新,继往开来,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然后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第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吸收世界优秀的精神文化传统,融入中华文化史,中华文化更加强大,充满生机和活力。
有历史,有内容,有故事。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
③ 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圳需要更多软实力
提 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为深圳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软实力支撑作为硬实力的灵魂和延伸,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先行示范区”的重新定位要求深圳重视发展经济建设等硬实力的同时,也要重点培育发展软保障、软支撑,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着的全球标杆城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深圳要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要求,除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等硬条件外,深圳需要更多在良法善治、人文精神、公共文明等方面的软实力支撑。
1.
实力“硬核”是形,魅力“软件”是神
一个城市,一千个人看,它就有一千种样子。若要科学地去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用从多方面多维度的指标,它既包括硬实力,也包括软实力。所谓硬实力,是指经济总量、人均GDP、财政收入、科技创新、硬件设施等等;所谓软实力,是指营商环境、文化氛围、人文素养、法治水平等等。硬实力是城市的形,它铸成了城市的筋骨肉,“硬核”指标充分展示着城市自身实力过不过硬。而软实力更像是城市的灵魂,它看不见摸不着又无处不在,数据指标未必能一眼看得出来,却一样体现着一座城市的魅力和实力。当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看得见的硬实力差距可能会缩小,但软实力对于促进城市升级、提升城市魅力的影响与作用却会越来越突出。到那个时候,一提起某个城市,人们首先想到的不再是什么高楼大厦,而是这里的人物、气质和精神。
当前在我国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囿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局限,城市主政者和市民往往更看重硬件建设,而轻视软件营造。一座有内涵的城市,一座有血有肉有气的城市,离不开其内在“软件”的驱动作用,建造一座城市并不难,难的是打造成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软硬结合、形神俱在”才能彰显一个城市的真正实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城市要体现出魅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人才发自内心向往的居住地,真正成为“示范区”,则不但有“数字服人”,还要有“故事动人”。“数字”就是各项反映了经济发展、产业优化、民生建设等方面的指标,“数字”上去了就可以在各类城市排名、评奖活动中名列前茅,通过“硬杠杠”、可对比的指标体现出深圳与其他城市相比的先进性。“故事”就是在市民身边、在城市到处可见的一个个暖心故事,包括地铁上陌生人之间的体谅,高铁站里举手之劳的帮助,对清洁工人的问候招呼,街坊邻里之间的关怀,职场同事之间各退一步,诸如此类。这些“故事”在统计上“难以计量”,不能转化为城市“报表”上的光鲜数字;在市民情感上则是“不可计量”,对于市民的幸福感、归属感、满足感有着硬指标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外浸润在市民的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内洋溢在市民内心深处,要发挥城市魅力、在心底激发人民对一座城市的向往,“故事”作为城市的软名片有着“硬名片”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字”可以依靠硬件的建设、项目的实施迅速提升,而“故事”则需要长期、全方位“软建设”来孕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的正式发布,为深圳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软实力支撑作为硬实力的灵魂和延伸,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先行示范区”的重新定位要求深圳重视发展经济建设等硬实力的同时,也要重点培育发展软保障、软支撑,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着的全球标杆城市。
2.
良法善治是基础性“软件”,需要政府和社会合力营造
《意见》提出要让深圳率先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环境,成为法治城市示范。全面提升法治建设水平,用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边界,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良法善治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客观基础和城市管理趋向文明的制度化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直是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当然要做好表率。法治是一个社会和一个地区平稳高效运转的基础性软件,相当于一台智能设备的操作系统,其他功能性软件需要嵌入和安装在这个系统中才能运作起来,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例如,高端产业的发展对于法律环境的依赖程度特别深,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法律妥善保护知识产权,金融产业的发展更需要法律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
良好的法治环境,首先需要建设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良好的法治环境,不但要求司法机关的依法审判、廉洁透明、高度专业,更要求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在日常工作中严格依法办事。一是以法律为准绳制定细化的工作守则,最大程度上减少人为操纵的空间;二是明细的工作守则向社会公开,实现管理工作的透明和可预期性,三是通过严格的监察机制保证工作守则得到严格执行。法治政府建设也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途径。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对政府工作的要求比过去要高很多,这要求政府工作人员要转换成“权力在民”的服务观念,切实加强政府自身法治化建设,推进管理和服务创新。
公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制素质,也是打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重要因素。城市的法治建设,是每个市民合力的结果。如果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再好的法律也会因为得不到遵守和执行而不起作用,良好的法治环境更是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法治社会的形成需要全面普法教育的有序开展和进行,在全社会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的新氛围,实现人人懂法、人人守法。
作为移民城市,深圳有着推动包括公务员在内的全体市民强化法律意识、遇事尊法守法的良好条件。综合来看,深圳社会的现代化水平高、市民平均教育水平高,能普遍接受法治观念,这为深圳避免陷入乡土社会千百年来形成的种种陈规陋习和“潜规则”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深圳市民的来源广泛、文化多元、流动性强,这为突破熟人社会当中错综复杂的人情网络,为防止“人情干扰法治”“人情替代法律”提供了很好的现实环境。
3.
人文精神滋养心灵,彰显城市文化厚度,要有针对性地培育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意见》中要求深圳成为城市文明典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成为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引领者。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深圳文化产业较为发达,文化事业在建设发展下也渐渐亮点纷呈。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圳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发展文化事业,同时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两者协调发展,为深圳打造展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城市文明。
提升城市文化素养,一个重要的呈现就是市民的阅读习惯。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是一个“有文化”的城市的外在体现。
深圳作为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要充分发挥“先行示范”的作用,为其他城市发展提供经验。深圳的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市场化水平高,市民面对的竞争压力大、物质诱惑大、知识更新需求紧迫,这容易让人沦为经济动物。在深圳市民平均教育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文化建设的重点不在于市民知识水平的提升,而在于人文精神的弘扬,使得市民对于人文生活的追求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形成平衡,既有利于市民个人的心理健康和人生的丰富,也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必要通过深入社区的讲座、沙龙、音乐会、人文技艺培养等途径,培育城市人文精神,尤其是注重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需要正视现代社会中精神类疾病高发的普遍现实,大力推进心理咨询、精神治疗机构的建设,通过专家讲座、社区宣传活动、病友互助交流、心理健康体验活动,帮助有需要的市民保持或恢复心理健康,把心理健康建设作为城市文化建设十分重要的一环。
文化建设还能与经济发展相配合,深圳作为中国的高科技产业龙头城市,很有必要培育相应的“工程师文化”,使得产业优势与文化优势互相促进,大力促进商业性或公益性的、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要对象的交流场所,打破公司之间的壁垒,为行内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提供条件,包括前瞻性的想法、工程技术知识、职业生涯规划、生活安排等方面的交流。通过培育“工程师文化”,促进技术外溢,改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生态环境”;引致工程技术人员在交流过程中互相激发、碰撞出心灵感,提升产业创新水平;促进工程技术人员之间分享行业发展机会信息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心得,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深圳的“人才储水池效应”。
4.
公共文明体现城市的“素养”,需多方综合提升
社会公共文明和市民公共素质是城市的基本“素养”。公共文明素质是一张活的城市名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离不开以道德素养为基础的公共文明素质。深圳市民的整体教育水平较高,这为提升公共文明素质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但城市内部产业层次参差,市民在教育水平和意识观念方面的差异也较大。要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针对性的帮扶、社会人文关怀等方法,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真正成为深圳市民,自觉接受市民的行为规范。
专业精神的培育也是公共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深圳在过去四十余年创造了“深圳奇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速度之快让世界瞩目,但发展极快也导致很多人急功近利,缺乏精益求精、严谨负责的专业精神,这并不是深圳自己的问题,而是各个地区在经济起飞时期普遍存在的阶段性现象。深圳要发挥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作用,突显出社会主义的综合优势,不但需要在经济发展上取得巨大成就,还应该在专业精神方面昂扬于世界,培养各行各业敬岗爱业、不以岗位论尊卑、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自律负责的精神。
义工文化和志愿精神是城市公共文明的重要内容。深圳作为一座移民城市,移民身份决定了人们精神上面临着两重的境地。一方面,他们是城市经济的创造者,另一方面却由于背井离乡缺乏情感倾述,对于精神追求需求迫切。义工精神为他们提供认同感和归属感,没有了口音、地域的差异,义工服务者在工作中做着自己的贡献,为深圳建设付出自己的努力,获得精神满足感。此外,义工文化有助于引导全社会市民培育正确的社会价值理念,通过义工楷模效应,打造奉献无私的和谐社会。如今,每逢深圳举行重大活动期间,志愿者的身影已随处可见,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传播文明,传承义工文化。未来深圳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力度扶持义工文化建设,并且加强宣传号召,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义工服务,为全国义工文化的发展和推广起到加速器和楷模的作用。
(许德友: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赵子乐: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王梦菲:广东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硕士)
④ 游览南头古城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去过南头,是到那里的南头法院开庭,路过南头古城,那时的南头古城还未修缮,古城墙很破旧,古城周边很多旧建筑,给人一种很乱的感觉。
几十年过去了,我没有再去过那里。1998年以后,深圳对南头古城的保护进一步加强了,南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市规划国土局南山分局委托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深圳分院制定了保护规划。2002年,南头古城内的南头村碉堡被公布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南头古城垣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编制了《深圳市南头古城保护规划》。2018年,南头古城被列为“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一。2019年,南山区委区政府力争将南头古城打造成深圳最具魅力大文化名片和全景历史博物馆。
今天有时间就想起了游览南头古城,20多年没有再去过,去到那里才感觉到已经不是以前的南头了,只是那个古城门还能依稀记得。那里很多的旧房子已经被撤除了,道路也重新规划和建设,古城里面建了不少仿古的建筑,保留和重新修缮了那些有文化、文物价值的建筑。
城门的外面有一个新建的牌坊,上书“南头古城”几个字,进去是一个广场,有不少市民在那里休闲、游玩。古城门的前面两边用玻璃围起来了,是古老的翁城城墙遗址、明代地面、海境壳堆积层,古老的地面、堆积层和城墙岩石,把我们带入那个古老的年代,向人们诉说古老的故事。
进人古城门,里面是一些小街,街的两旁有一些特色小店,有卖小吃的,有卖文创产品的,有喝饮料、茶和啤酒的,人不算多,感觉很舒适,可能是因为今天非休假日,再就是疫情防控期间吧。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各种小博物馆,这些地方的建筑都很有特色,有的是保留和修缮的古建筑,或者是仿古的建筑。
东莞会馆中陈列的家具都是中国的古家具的样式,古朴、雅致,天井处的大缸、石磨与建筑物非常契合。
牌匾故事馆中,分门别类地收集了各色商铺的牌匾,科举功名匾,家族堂号匾和旌表贺颂匾等,让人们对各种牌匾有了详细的了解。
南头古城先贤孝廉文化展馆,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作为人的根本,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之一,并挖掘了与南头有关的人物的经典故事。
还有看图说话的历史地图中的深圳展馆,展示了明清以及民国时期深圳的地图。新安县衙,让人们感性地体会了古代县衙门的所在和场景。
往前走就见到另一个广场,那里有一个吃饭的餐厅,有一处竹子的凉亭,凉亭里有几个竹子制造的休闲椅。再往前就看到一块石碑是南头古城址北城墙,只剩下这块石碑了。旁边能看到一座高耸的纪念碑“解放内伶仃岛纪念碑”。转过这个碑,有一条道路通往和平公园。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去公园走走。
⑤ 深圳有哪些城市文化名片
深圳莲花山公园,深圳孺子牛雕塑,深圳华强北街区,蛇口海上世界,国贸大厦等。
⑥ 如何打造城市名片
我想无非是两方面:一是要把已经存在的归纳、提升、展示出来。二是根据现有基础,把可以做到的做先、做优、做强吧!以下就加重和提升城市文化含量,将苏州营造成为 “文化乐园”谈几点建议。 苏州拥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绿化模范先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魅力城市等二十来张名片。最近又被命名为书法名城。作为一名苏州市民,是非常值得自豪的,建议将每张名片的主要内容,通过图表、图片等一一展示在全市人民和中外游客面前,有利于宣传教育、巩固加强和持续发展。 苏州领先命名书法名城,拟建专馆,展示书法知识、历史资料和经典作品,以显示在中国和世界的艺术地位。建议景区增添碑廊,花费不多,也不占地,碑刻不一定黑底白字,材料、色彩尽可开拓创新。苏城经过改造,不少由老一辈书家书写的车站、景点名、桥名、牌名, 每多被电脑字所代替,宜当恢复。既体现文化苏州,又发挥效能,也显示书法城市形象。
⑦ 大湾区 大未来|新潮又古老!年轻的深圳竟藏着一座千年古城
南头古城又称新安古城,自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设置东官郡,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 历史 ,被誉为“深港 历史 文化之根”,是历代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集散地。
南头古城作为深港 历史 之根、文化之源,一直是深港两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深圳最有魅力的文化名片和 历史 全景博物馆。
另一条主街——东西街以品质生活业态、创意办公区打造为主。整体将打造为产商深度融合、社区共享、创意产业生态的文创社区。
⑧ 城市名片主打文化
找到一些辩论的心得与技巧。
城市名片主打文化
【现场抓,指出对方错误】
相较于对方辩友的强词夺理,我方却从经济名片具有更强的普遍适用性、目的性、操作性这3个方面进行了深刻而严密的论证。下面我主要就刚才的辩论结果强化我方观点:
我方二辩举出迪拜世界公司被青岛的经济名片所吸引,来到青岛小麦岛投资开发的例子,是想证明我方经济名片具有更强目的性的观点。迪拜世界公司是世界数一数二的投资公司,其精明的经商头脑不容质疑。正是由于青岛打出了经济名片,其强烈的目的性才使得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并不算特别发达的青岛获得了投资者的垂青。
第二,深圳从一个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人均GDP位居中国第一,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正是由于它打出了鲜明的经济名片,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深圳也是在它具有了如此发达的经济基础上开始挖掘它的文化底蕴。
第三,江西的红色旅游全国知名,但是是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它这样方便可利用的文化资源呢?答案显然是“不”!既然没有文化,又怎么打文化名片呢?难道要凭空臆造?然而经济的普遍存在和可待发展却是每个城市的共同特征。所以,经济名片的可操作性得以体现。
辩题为“城市名片应该主打经济还是文化”,我院担任反方,认为“城市名片应该主打文化”。辩论开始,首先是双方一辩陈述各自观点。正方很快便完成了陈述,我方一辩阮文亭的陈述相比正方更具条理性,观点清晰,一出口便纠正了正方关于文化的错误观点,并从文化多样性和代表性出发,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稳定了军心。接下来是问答环节,面对正方辩友咄咄逼人的问题,我院唯一的08级参赛选手柯博弈表现出了他的镇定与智慧,他的回答不温不火,娓娓道来,但是却是字字有力,句句反击,让对方辩手自乱阵脚,军心大乱。第一环节结束,我院的辩论明显占据上风。
第二轮的比赛更是激烈,为自由辩论环节。双方辩词皆争锋相对,在字里行间寻找对方的漏洞并即使反驳,你问我答,你辩我驳,辩论达到高潮,并多次出现了火药味,短兵相见。但是我方辩手思维活跃,提出的观点新颖并且说服力极强,尤其是我方二辩马家成同学,带领全队多次驳倒了对方的一次次进攻,显示出一种特有的领导风范。还有柯博弈同学,例举的论据推陈出新,杀伤力极强,言辞有力,赢得观众的喝彩。而对方却偷换主题,拿城市应该先发展经济大做文章,这是他们的软肋,也是我方赢得他们的关键。明显第二轮我方表现得更加出色。
最后一个环节,四辩总结陈述。双方辩手都分条理地陈述,我方魏祎璞同学的说辞更加铿锵有力,激情澎湃。进一步使我方的观点深入人心。辩论结束,我方辩手们始终保持着微笑,谁输谁赢我们已经胸有成竹。
比赛结束,在评委商讨时,观众更是抓紧机会发问,辩论余热不减,双方仍然热情高涨,观众也很好地互动,与对方辩手进行辩论。可见这场辩论赛的魅力所在。终于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评委宣布最佳辩手为我方柯博弈,我方辩论取得胜利。现场一片欢呼!
古时诸葛亮舌战群儒,今日保险四将组合胜于诸葛,他们的自信与智慧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青春风采展现无余。希望保险四将能过关斩将,进入决赛,再创佳绩!
⑨ 政府如何打造有生命力的城市地标
弘扬正大气象,传递正能量
人们关注文化地标,本质上是表达对美好城市生活的渴望,希望从城市建筑、景观中感受到美的熏陶。所以,那些受到大众认可和喜爱的文化地标,必然符合城市文化建设的主流和趋向,传递积极、健康、阳光的审美趣味。这就要求文化地标具有正大气象。在这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例如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旅游,对于成都而言,这片繁育“滚滚”的小山林无疑具有文化地标的意义。走进基地,从林区开发到场馆设计,以及各种景观、装饰,都充分发掘了国宝熊猫的文化内涵,宣扬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些精神元素不但是满满的正能量,而且能唤起人们在熊猫这一物种上寄托的家国情怀,以及理解现代社会发展为何迫切需要环保生态理念。
相反,在前几年“经营城市”的浪潮中,有些地方出现了不少“奇奇怪怪”的建筑,有的还试图将其打造为新的文化地标。最终,不但没有被当地民众接受,而且被冠以各种“外号”,沦为了城市建设的“反面教员”。究其原因,就是过于追求外观的夸张“夺目”,在所谓“先进”“现代”甚至“超前”的设计理念主导下,以丑为美,以“怪”制胜,违背了国人关于什么是美的基本共识,无法承载当代中国发展的美学要求。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说明,新时代的文化地标建设应充分表征城市正面形象,体现城市生活中最动人的文化篇章。
突出地域特色,增强辨识度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实际上,水土与人之间还有个“中介”,这就是文化。水土孕育了文化,文化滋养了人。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度,每座城市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密码。解开这些密码,就能获得一次心灵的洗礼。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必然是内在于其所在城市的文脉传承,并与这座城市的当代生活节奏合拍。
尤其是在全球化、网络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世界正在变得扁平,文化的地域差异逐渐缩小。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景观更容易受到青睐,千篇一律、抄袭雷同则会遭到鄙弃。这是因为前者更有辨识度。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地标并非孤零零的存在,只有当它与周围的环境形成共同的意境时,才能展现出作为地标的魅力。这些年城市建设高歌猛进,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令城市的面貌变得相似。我们不管走到哪里,似乎都是一片钢筋水泥的丛林。那些曾经触动古人心灵柔软之处的景致,或镌刻着历史足印的古迹,虽然得到保存,但因为丧失了周围环境的衬托而变得无力与冰冷。因此,文化地标建设必须与城市开发大局整体统筹和规划,才能彰显其文化涵育的功能。
融入日常生活,提升影响力
生活是文化的土壤。有生活感的文化更让人觉得舒适、安全和宁静。任何有活力的文化必然是源于生活,又与生活交融在一起。文化地标,也只有落地才能成“标”。而所谓“落地”,简单说就是要融入城市当下的火热生活。
纵观这几年引人注目的文化地标,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感。
坐落在北京前门地区的“北京坊”,既像商业区,又像文保区,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既有书店文创,也有办公楼,还有旅店餐馆,人们来到这里可以满足生活需要,同时又得到文化的享受。
上海的“思南公馆”汇聚了花园式洋房建筑,集历史与现实、时尚与人文于一体,给人的文化感受也与“北京坊”相似。
再如成都的文殊院,走进寺庙,感受到的是纯正的佛教文化,在院外的小吃店来一碗甜水面,或坐在竹椅子上喝起盖碗茶,又会被充满烟火气的成都世俗生活所感动。
再如杭州,说起西湖荡舟、雷峰夕照、富春山居图、断桥相会、灵隐寺礼佛,说起宋城千古情、印象西湖、阿里巴巴在线淘宝等,我们就会自然地想起杭州。或灵秀或厚重,或传统或前卫,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迁和丰富,构筑起杭州丰富的视觉层次和城市文化的光辉。
在这些地方游览体会,深感其对城市精神和文脉的精准洞察和展现。实事求是地讲,这种舒适、快意的感受是人头攒动、喧嚣无比的地方所无法比拟的,而它所寄托的文化格调,也更加高明。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或许都得益于其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姿态和格调。其实,所谓城市,不过是文明生活滋长和汇聚的地方。文化地标建设也只有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提炼精神内涵,才能捕捉到城市精神的真谛,才能让城市变得更美好。
文化地标塑造城市的“精气神”
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类文化地标成为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打造新文化地标的现象也引起社会关注。
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文化地标首先应当与地理环境“不违和”。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融为一体,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无论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审美意境,还是如今兴起的保护生态、亲近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都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丽江古城依山傍水、以水为脉,整座古城获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体育场“鸟巢”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勾勒出现代北京的美丽风景。反之,若缺乏对自然的敬畏,滥造钢筋水泥地标,即便再大的“手笔”,也与审美旨趣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
作为一种符号化呈现,文化地标也应该追求形神兼备。一个建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标,不是凭借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而是流淌着活生生的历史文脉,能唤起人们共同的情感记忆。
走进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原样保留的铸造厂车间及生产设备,拉近了人们与老工业基地的时空距离;漫步福州修旧如旧的古厝间,曾经的老房子、如今的文创园,古老与现代交融,乡愁与时尚相遇。面对数之不尽的历史文化街区、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进行合理适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成为广受认可的文化地标。
作为一种公共建筑,文化地标还应当发挥服务公众的功能。地标建筑是有“生命”的,其生命力来自于生活。人们喜欢将博物馆、剧院、书店称为文化地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直接连通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和生活。
到一座城市先逛博物馆,人们才能加深对这个城市的历史过往和现实文化的认知。以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为例,建院以来,为观众带来1万多场演出,开展大量艺术普及教育演出及活动,观众和粉丝遍布全国。正是那些传播文化、服务公众的不懈努力,使得文化地标的形象更加亲切、更加持久。
文化地标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打造新的文化地标,必须丰富其审美内涵,完善其服务功能,让其在与公众的“紧密连接”中收获持久口碑和影响。
⑩ 谈谈如何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打造城市文化特色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广义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化。在文化传播中必然会发生文化交流与文化合作,在不同文化之间必然会出现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随时代的进步文化会不断进行文化传承和进行文化创新。本文拟从广义文化上来讨论泗阳城市文化特色问题,谈粗浅认识,提出一些建议,供领导参考。一、 城市文化特色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文化建设既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但从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的整体情况看,普遍存在着文化建设滞后的问题,一些城市在现代化的名义下,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城市形象变得千篇一律,直接影响了城市化进程中的质量。要正确引导城市发展,科学提高城市品位,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以形成和强化自己城市的特色。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它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判断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人们已不再单纯看发展速度和国民生产总值,还要看城市环境和文化品位,以此来判断城市的综合实力,是否可持续发展。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市,文化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品位的城市,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城市。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城市的文化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是泗阳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我们正在努力推进文化兴市发展战略。如果要让外地人能更好地识别泗阳,让本地人能清楚的了解泗阳,让来泗阳人能更加喜爱泗阳,那就主要在于通过文化符号来识别,通过文化传承来认知,通过文化特色来吸引。因此,在城市扩张和建设发展中,如何体现出泗阳城文化特色,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重新审视和共同研究的问题。泗阳城市文化建设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一是城市建设发展加快,新城区扩张提速上档,老城区改造正在强力推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二是文化载体方面,修建了体育中心、体育馆,大剧院等。二是文化景观方面,抓了泗水古城、骡马街的建设;三是从精神成果方面,提炼过泗阳“人文精神”,确定泗阳精神、泗阳“城市名片”等。四是在文化特色方面,已经进行过一些打造,对杨树文化、泗水汉文化,已经具有较强的对外社会影响力。五是在文化教育方面,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建设和发展了一大批名校,形成了具有泗阳特色的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教育文化特色。六是制度文化方面,加强了法制建设,制定了城市管理规范,加强了公民道德建设,出版了《市民必读》、《市民公约》、《市民守则》等。七是文化联动发展开始起步,进行了文化与教育、体育、卫生、旅游、商贸等产业与联动发展的探索,特别是“四城同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泗阳城市文化建设中还有一些问题。一是历史文化总量不多,抢救保护工作力度不够,尚存历史文物古迹不多,发掘开发利用不够;二是建设发展力度不够,文化投入不够,文化规划不够,项目数量不多,文化质量不高;三是对泗阳文化认识还需深化,如对泗阳的文化资源、文化特征、文化特色、文化精神、文化形象、文化标志等的理解还不很清楚;四是在泗阳文化风貌方面,特色不突出,个性不突出,特点不突出,具象化不强,影响力不大。五是文化拓展宽度不够,文化与旅游结合不够,文化与产业结合不够,对外文化交流不够。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特色,城市的特色是民族文化特性的反映。人为地改变一个城市的传统风格和特点,牵强附会地注入一些格格不入的东西,是对城市特色的扭曲。在发展城市文化时,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搞好论证,结合实际,把握和弘扬本地及民族、人文、历史、地理、经济方面的个性和优势,把文化特色纳入城市化建设之中,使自己城市硬件建设中浸透特色文化的内容,营造特色文化的氛围,塑造特色文化的精神。二、泗阳城市文化特色因素的简要分析作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建设发展和城市文化特色形成,受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泗阳的文化建设发展和城市文化特色形成,不能不对影响泗阳文化发展和特色形成的因素作简要分析。(一)从文化源流来说,泗阳是古泗水汉文化的发源地,悠久的汉文化是泗阳文化的根源,可以说泗阳是汉文化的传承地。(二)从地缘文化来说,泗阳地处长江流域,泗阳饱经长江文化的影响,泗阳位于长江下游地带,是长江下游文化的组成地;地处齐鲁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地带,可以说是南北文化的结合地。(三)从经济文化来说,泗阳农耕文化影响久远,泗阳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县。泗阳商业文化于近代兴起,商贸业发展时间较晚,工业文化的传播时间不长,信息时代文化影响是当代才开始的。(四)从历史名人来说。书法家林大木、地理学家张相文、纺织大师卢庭兰等,这些地方历史名人还是具有重大历史影响和历文化意义的。上述情况表明,泗阳历史文化因种种原因确实存在着“历史缺陷”,但泗阳历史文化也不是一片沙漠,仍然有着比较丰富的底蕴和众多的文化影响存在。影响泗阳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外来的也有本土的,有人文的也有自然的,有名人的也有社会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我们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加以对待,不承认和看不到泗阳历史文化因素的存在及其影响是不对的,而且必须认识到这些因素都会对泗阳城市文化特色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而要打造泗阳的城市文化特色,也必须充分利用这些因素的积极方面,从而找到泗阳城市文化的根基所在、源流所在、表现所在、特色所在。才能更好地推进泗阳城市文化建设和彰显泗阳城市文化特色。三、泗阳城市文化特色建设的主要原则一个城市的存在要有城市文化要有自己的特色,城市文化特色的形成要经过一个历史过程,按照建设发展规律,结合泗阳实际情况,打造泗阳城市文化特色要注意以下原则。(一)要坚持历史的与现代的相结合。不能忽视泗阳的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也不能简单地只追求泗阳现代文化形象塑造。泗阳从建县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其发展中,有过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出现过一些历史名人,曾有过一些古代文化建筑物。虽然保留和传存下来的甚少,这正是泗阳历史文化保护的悲哀所在,也正是当代人对泗阳进行文化寻根、留下历史文化符号和打造特色文化的重点之一。然而,现在我们已进入建设现代大城市的重大发展时期,建设具有现代文化感的新泗阳,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和长期目标,这是我们必须为之努力奋斗的。但在城市扩张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中,我们不能简地单复制再造一个古代泗阳,也不能机械的移植一个现代泗阳,一定要坚持历史的和现代的结合,让泗阳历史文脉的传承和泗阳现代建设的实施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形成泗阳城市文化特色。(二)要坚持人文的与自然的相结合。注意将泗阳自然景观人文化和泗阳人文精神形象化。泗阳有较好的自然环境、自然风貌和自然景观,可以人化的的文化的重点自然景观也不少。泗阳人文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只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的没有很好的保存下来,有的还没有被我们发现和利用,有的已经开始被发现和正在进行挖拙和打造。但这还不是很多。因此,在泗阳城市建设发展和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坚自然的和人文的相结合 ,充分发现和发掘泗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这不仅能为代城市特色文化建设做出贡献,而且能为后世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三)要坚持特色的与共性的相结合。泗阳文化要强调自己的地域特点,也要有与时代相宜的时代特征。泗阳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还有独特的地理资源和人文资源,在建设发展中,要从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中,找到泗阳的文化个性,强化泗阳的文化特色,形成泗阳的文化符号。同时,要立足本地文化特点,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吸收古汉文化的文化因子,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影响,努力创新先进文化,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共性的文化精神和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彰显泗阳城市文化特色的同时融入民族的时代的先进的文化共性。只有这样,泗阳文化才能根正枝繁叶茂,才能让人产生独特感和具有认同感。(四)要坚持历史再现与创新体现相结合。一方面要注挖掘泗阳的重要历史名人、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文化形象,另一方面要努力创新现代文化景观和当代文化形象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神。在建设过程中,要努力发现、挖掘、整理和再现在泗阳发展历史中的具有重要的积极的历史文化意义的重大过程、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要在坚持尊重历史、注重现实的基础上,通过城市规划布局、建筑风格、城市雕塑、旅游景点、主题公园、文化广场、人文景观、特色街巷、商号牌扁、店堂装饰等加以历史再现或创新体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记录集成,设置专门地点和机构行进行征集管理,记录、塑造、再现一批文化标志和文化符号,让人们能从感觉泗阳文化形象和领悟泗阳文化精神。四、泗阳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概念设想根椐上述分析,找准泗阳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一。城市文化特色打造。不仅要城市物质财富积累,而且要形成自己的城市文化特色,城市文化特色就是城市文化的个性体现。在泗阳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中,我们可以从广义文化角度作一个概念规划。(一)继续加强文化场馆建设,围绕文化大县建设目标,加大了文化载体建设力度。”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吴小雨告诉笔者:“全县先后投资近3亿元,建设图书馆、城市展览馆、革命历史博物馆、农耕教育博物馆、中国杨树博物馆、体育馆、棉花博物馆、科技馆、游泳馆。打造出泗阳“文化纪念碑”。(二)建设“新城文化景观”。新城区泗阳城市的重要组织成部分,是城市扩张发展的重点,是泗阳现代城市的代表,在文化载体、人文景观、文化标识、建筑风格、城市风貌等方面已有很好的基础。因此,在新城区的建设发展中,要结合建设发展进程,更加应注意规划和建设好城市特色文化项目,在新城区进一步呈现具有泗阳文化特点和现代文化特征的城市文化特色。(三)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在形成文化娱乐街、文化用品街、饮食文化街等文化街巷建设。泗阳文化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将泗阳文化发展与商贸经营结合起来,将泗阳文化发展与街容巷貌建设结合起来,将泗阳文化发展与店堂装饰结合起来。从而多方面展现泗阳文化,让人们从多角度感受泗阳文化。(四)修建“泗阳文化新载体”。泗阳会展中心。在会展中心中,同时内设立泗阳历史博物馆,泗阳文物展览馆、泗阳历史名人馆、泗阳区情展览馆,泗阳规划展览馆,集中展示泗阳的文物博物、泗阳发展历史、泗阳历史名人、泗阳建设成就,泗阳发展前景,形成泗阳的城市发展“泗阳文化综合展览馆”。同时要根据城市发展的城要,抓好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新的载体工程建设 。(五)抓好文化标识工程。要在城市建设发展和城市新区扩张中,在城区特别是在新城区要注意规划和建设体现泗阳的文化特点和现代特色的文化标志。如建设体现泗阳文化主题的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城市雕塑等,打造出泗阳城区特色文化景观,彰显泗阳的文化特色,增强人们对泗阳的识别度,强化泗阳的文化影响力。(六)抓好文化交流工程。要扩大泗阳城市文化的知名度,又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对泗阳的积极影响,必须加强文化交流。要组织文化部门和文化组织,运用多种方式,拓宽多种渠道,进行文化互动、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合作、增进文化融合、推进文化发展。从而扩大泗阳文化影响力和泗阳对外知名度。五、泗阳城市文化特色建设的主要措施(一)完善文化发展规划,强化公共文化设施。要以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基层基础设施、发挥基础设施作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二)加强文化建设投入,做到硬件软件并重。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要加大对软建设的投入。在资金投入上,要实行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加大政府对公益文化设施投入,引导民间资本向文化产业投入,引导社会单位加大对文化活动投入。(三)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发挥文化人才作用。加强管理者队伍建设。深化机关改革,加强领导班子、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工作者队伍建设,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事业人员管理,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引进、培养、文艺创作人才,壮大创作队伍,提高创作水平。加强经营者队伍建设,结合产业发展的需要,健全文化产业行业协会组织。大力开展文化企业经营者培训。(四)加强文化产业发展,产业支持文化建设。坚持以国有和民营多种所有制共同以展,坚持以产业发展促进事业繁荣的要求。重点抓好国有文化资产经营业、广播电视网络传输经营业、电影放映服务业、文化娱乐市场经营业、体育赛事市场经营业、图书音像制品营销业、新闻出版印刷包装业、广告和影视音象制作业、文化艺术体育培训业、文化艺术中介经营业。(五)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更新管理理念,深化体制改革,创新运行机制,革新管理办法。在管理方式上,管理机关要由管办结合向管办分离转变,要由管理文化单位向管理辖区文化转变,要由重视城区发展向城乡统筹发展转变。在经费管理上,重大公益文化需要实行政府采购制、专项活动实行政府补贴制、社会文化活动实行社会单位资助,商业文化活动实行市场运作。在人事管理上,事业单位要改革,在用人机制上要搞活。在分配方式上,多种社会分配形式。在激励机制上要搞活。建立完善考核制度、评估制度和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