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凉山是什么文化

凉山是什么文化

发布时间:2022-12-22 01:12:20

A. 凉山都有什么民族

凉山州,全称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四川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有彝、汉、藏、回、蒙等14个世居民族。其中彝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50%。

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分别与宜宾、乐山两市接壤,北连雅安、甘孜两地区,南与攀枝花市毗邻,东、南、西还与云南省相连接,全州幅员面积6.04万平方公里。凉山州地貌复杂多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分明,冬季日照充足,少雨干暖,夏季云雨较多,气候凉爽。
州府所在地西昌市,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6.9°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经年常青之树,四时不败之花,天空洁净清明,月亮晶莹皎洁,素有“月城”之雅称,也是闻名中外的航天城。
凉山,一个有着灿烂文化的地区。几千年前,彝族先民就创造了辉煌的太阳历,历经千年风雨,凉山成为全国彝族文化保存最为完整、内容最为丰富的地区。神秘奇妙的毕摩文化、狂热奔放的火把节文化、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以及热情豪爽的饮食文化和泸沽湖摩梭母系民族文化、木里藏乡文化,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而又交相辉映。"彝族火把节"和"彝族漆器艺术"已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B. 凉山州都是有什么民族

包括汉族、彝族、藏族、蒙古族、傈僳族、回族、纳西族、苗族等14种民族民族。

一、汉族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

二、彝族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三、藏族

藏族(藏文:བོད་པ་ )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此外印度、不丹、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区也有藏族分布。

四、蒙古族

蒙古族(蒙古语:ᠮᠣᠩᠭᠣᠯᠦᠨᠳᠦᠰᠦᠲᠡᠨ,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үндэстэн),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

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

五、傈僳族

傈僳族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文字分为新老傈僳文,普遍信奉原始宗教。

傈僳族源于古老的氐羌族系,与彝族有着渊源关系,主要分布怒江、恩梅开江(伊洛瓦底江支流)流域地区,也就是中国云南、西藏与缅甸克钦交界地区,其余散居于中国云南其他地区、印度东北地区、泰国与缅甸交界地区。

C. 凉山彝族传统文化有哪些

1、火把节,这是凉山州彝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的7-8月之间(好像是按农历计算的,好像是农历六月二十四)并且现在4年一届是国际火把节,火把节时间为三天,活动满多的,不管是凉山大城市,还是乡镇,彝族人民都会点火把,围着火把跳“达体舞”“阿诗玛”等是我最喜欢的时候(备注:舞蹈名字不晓得书面是叫什么,但是我们一直是这样叫的),相当的热闹,也很有气氛,还有赛马,摔跤,选美。
2、彝族年,彝族年相当于汉族过的春节一样,时间在传统的大年三十前一个半月左右,具体是哪天没注意过,就记得读书的时候,彝族年还会放假一周,这个是仅次于火把节的彝族传统节日,但是并不像火把节那样狂欢,而是一大家认团聚,亲朋好友的聚会,杀猪杀鸡,宰牛宰羊,吃陀陀肉,喝干干酒。
3、彝族婚礼,这个不是彝族的传统节日,这个也是凉山彝族保存的比较好的风俗,只记得小时候参加过,具体怎么样的也记的不是很清楚了,反正清早男方就会来接女方,但是脸上还画的有彩色的形状在脸上,而且不管好远,都不准坐车,从接到新娘好像就是背起的(当然我不晓得是不是真的背回新房的),后面还有很多五花八门的仪式,有机会可以去参加下(备注:最好是婚礼的主角都是彝族,这样才可能真真的体会到不同的婚俗)

另外附送凉山美食篇:
1、陀陀肉+干干酒,体验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相当的好吃,干干酒味道偏甜,度数好像不高。想当年去同学家过彝族年,酒坛就在我旁边,边吃肉边喝酒,直接自己把自己都喝醉了。
2、本人回西昌必吃的兼打包的:糍粑,酸菜,糌粑,炸洋芋,卷粉,这些跟我在外面吃的味道不一样,我只晓得酸菜跟外面的做法是不一样的,炸洋芋主要是调料很好吃,这些小吃只有在路边上的小摊位上才是正,大馆子里吃不出来那个味道。

生活了二十年的地方,相当的怀念啊,现在只能放长假才有点时间回去。哎。。。

欢迎来凉山玩。

D. 凉山州有哪些知名人文文化

在凉山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古“蜀身毒道”、“灵关道”、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北达巴蜀、中原,南通边陲、外邦。在这条着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上,古桥驭水如故,栈道驾山依然。还有汉柏、汉阙、大石墓、铜鼓、南诏白塔、历史留下了不朽的足迹。

盐源泸沽湖摩梭人文化是全世界母系氏族文化保留至今、极为珍稀的遗存,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极具旅游价值。

凉山彝族千百年来在这片富有古老文化、神奇传说、迷人的自然景观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传承和保留着中国彝族古朴、浓郁、独特的文化传统,创造了具有凉山自然封闭形态的包括天文、星相、历法在内的独特而优秀的民族文化。

E. 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同胞好不好相处,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怎么样

彝族同胞热情好客、没有邪恶之心、特单纯!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中国四川省南部,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北段,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北起大渡河,南临金沙江。这里是中国彝族最大的聚居区。一般简称为凉山州或凉山。
彝族的忌讳
彝族群众最恨别人叫他们“老彝胞”和“蛮子”,他们认为这种称呼是对他们的最大污辱。到彝族群众家里作客,要坐在锅庄 (即火塘)的上方或右方,不能坐在堆放东西和睡觉的下方和左方。忌用脚踏在锅庄上,更不准从锅庄上和堆放的柴上跳过。彝族对待客人、一般都用酒肉盛情款待。他们给你东西吃,你必须吃,即使不会喝酒也要少喝一点,表示谢意。不然,就认为你看不起他们。彝家给你吃的东西,只准在那里吃,不准带走。否则,就会说你对人不讲义气。
忌戏耍动头;众人面前说脏话;彝族家有病人时忌说死伤之类的话;忌说“杀年猪”,而要说“抓年猪”或“拿年猪”;忌对婴儿用“胖”、“漂亮”、“重”之类的赞词;忌夜间吹哨;忌拿灵长动物(熊、狗、猴、猫等)肉进屋,也忌食其肉;不论男女,忌跨火塘;禁妇女跨越男人;忌婚丧嫁娶日宰杀山羊;忌以苦蒿杆做筷子及打人;忌从客位方烧荞粑;火烧荞麦粑从炎塘里拿出时,忌马上翻动及用棍棒穿通;禁食马、骡、狗、猴、乌鸦、蛇、蛙肉;忌作客不留肉;忌将饭端给主人;忌把锄头和斧子放在一起;忌在屋内将锄或斧子扛于肩上;有孕之妇忌给新娘梳头,也忌给新娘缝嫁装
“天菩萨”又称“指天刺”。是指彝族男子头顶上的头发编成的小辫。习俗认为这是本人尊严的象征。内藏“天神”,主宰着本吉凶祸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故他人不得随意触摸,如被人触摸了“天菩萨”。本人会以为是件倒霉的事,是凶祸的征兆, 要与之相搏斗。犯忌者也会认为是自己输了理。如果双方是同等级的,要主动打酒赔礼。如果犯忌者身份低下,轻则杀猪、羊宰牛,大办酒席赔礼请罪;重则还会被断臂,甚至被处死其是妇女,更不能乱摸男子的“天菩萨”。如果妇女触摸了“天菩萨”,那是对“天菩萨”的亵渎和触犯,将对男子终生不利。除了女士杀鸡买酒当众赔礼道歉外,“天菩萨”还必须剃掉。否则死后不得升天。彝族男子即使是仇敌相互械斗时,双方也严禁触动对方的“天菩萨”。否则,也要砍去犯忌者的手臂。

宗教信仰
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魂的信仰。

①彝族是个崇火的民族,认为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温暖、熟食、摆脱了野兽的攻击等。彝族堂屋的火塘在人们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正因为他们一生都离不开火塘,于是便产生了对火塘的崇拜。彝族把火视为驱邪消灾和带来吉祥幸福的神圣之物,在节日里,人们烧起篝火,围火弹琴唱歌,踏歌起舞、尽情欢乐、对火的崇拜,还使他们离开人时,也要有火为伴。在火葬中让魂归祖宗发源地,而家人为死者设置的灵牌,则要安放在火塘旁边的正面墙上。

②彝族还有崇拜黑虎的宗教信仰,并把黑虎视为本族的图腾和祖先。彝民对黑虎的崇拜观念还扩大为对黑色的崇尚之俗,认为祖先灵魂喜欢黑色,于是盖好新房后,要把房子用烟火薰黑方可迁入居住。火葬俗:彝族葬法新异多样,有树葬、陶器葬、岩葬、火葬、棺木土葬等不同葬式。尤以火葬和棺木葬为常见

食俗
彝族是西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几个省。云南彝族占 2/3,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极为丰富,以农业为基础的彝族多种植玉米、薯仔、大麦、小麦和荞麦。蔬菜也较为丰富。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的彝族喜欢养羊,尤以小凉山的彝族养羊最多。羊肉是其主要的食源,吃羊时有一些特殊的习俗:羊肝、羊胃先用来祭祀祖灵,然后烧食,也有的生食;羊脑给老人吃;处于生育期的妇女忌吃公羊;牧羊人不能食羊尾巴;羊血用萝卜丝拌后腌做咸菜,放在饭上蒸熟吃,味道特别鲜美。 彝族吃鸡也有一些讲究。一般吃清炖,用陶锅煮,不用刀切。煮熟后用手将鸡撕成条块,蘸辣椒、花椒汁食。鸡头由老人吃,并要看卦(鸡脑的形状)。 彝族喜欢喝酒,酒分甜、辣两种,过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酿造。甜酒用糯米、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酿制。有“客人到家无酒不成敬意”的传统。 彝族在过年过节时都要椎牛打羊,宰猪宰鸡,而平时一般很少动牲,除非款待客人。彝族有杀年猪的食俗,一半留给自己吃,另一半送给岳父岳母。年猪多用来腌制,挂起来,阴干后成为腊肉或火腿。过年节时还要吃砣砣肉、糍粑,喝坛坛酒、泡水酒、酒茶。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时,家家户户宰羊杀鸡,煮新荞麦饭。用羊肉拌和,向四周泼撒,表示祭祀,祈求庄稼好,无灾无病。晚上,点燃火把,载歌载舞以驱散虫蛇和害虫。广西彝族在九月初一过打粑节时有"尝新"习俗,即吃新稻谷。这些都是节日喜庆的食俗。 彝族有一套社交礼仪食俗。彝家好客,凡家中来客皆先要以酒相待。宴客规格或大或小,以椎牛为大礼,打羊、杀猪、宰鸡渐次之。打牲时,要将牲口牵至客前以示尊敬。以牛、羊待客皆不用刀,用手捏死或捶死,故称打牲,其手法极敏捷,往往牲未死而皮已剥。宴客时的座次顺序有一定的惯制,一般围锅庄席地而食,客人一般让坐于锅庄之上首,彝称“呷尔果”处;评价陪坐于锅庄之右首,彝称“尼木”处;帮忙者、妇女和亲友则坐于锅庄下首,彝称“呷基果”处。客人多时,顺延至右侧。 行酒的次序依据彝谚“耕地由下而上,端酒以上而下”。先上座而后下座,“酒是老年人的,肉是年轻人的”,端酒给贵宾后,要先老年人或长辈,次给年轻人,人人有份。在农村无论婚丧嫁娶,都有“早六晚八”的习俗。即早上六碗莱,如水豆腐、红烧猪肉、回锅肉、白菜粉条、猪血和花生米。晚上八碗莱,如黄条、红烧肉、,绉沙(炒肉皮)、千张肉、凉白肉、烩腊肠、花生等,经济宽裕的还要炖上一碗鸡。彝族擅长烤、炸、煮、拌等烹调技法,口味嗜咸、香、辣、麻,尤以制作乳饼而闻名。 彝族日常饮料有酒、有茶,以酒待客,民间有"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之说。饮茶之习在老年人中比较普遍,以烤茶为主,彝族饮茶每次只斟浅浅的半杯,徐徐而饮。
彝民嗜酒,男女老少皆能饮酒,他们喝酒时,常先把酒倒进大碗里,你喝一口递给我,我啜一口传给他,大家依次轮流喝着这一碗酒。于是,人称彝家这种喝酒方式为“转转酒”。

彝族热情好客。他们宴客时,往往只有男主人陪客,或让客人先吃,女主人等客人吃完了才吃。所以,作客彝家,切不可把酒菜都吃光了。同时,就餐后告辞时,客人要赠送一些礼物或留下一些钱,以示答谢。

“姑娘房”
彝族男女的婚恋:“姑娘房”是楚雄彝族特有的风俗。姑娘年满16岁,父母就为她另盖一间小草楼,让其单独在其中过夜,而年满20岁的男青年,可以在夜晚爬上心爱姑娘的草楼谈情说爱。他们在一起吹响蔑,对调子,互诉爱恋之情。即使同时有几对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并无拘束。一旦爱情成熟,男女双方只要征得父母同意就可以结婚,双方父母一般不会干涉儿女们的选择。云南小凉山彝族的婚礼相当别致。结婚时,男方要备马,携带酒、布、肉、养面等礼物去迎新娘。女方村里的姑娘,可使出浑身本事向迎亲的客人泼水,捉住拼命戏乐。送亲的人全要男子,新娘至男方门前,要到太阳落山方可进门。进门前,由一人托着装有羊肉、养把把和酒的木碗,在新娘头上绕一圈,以示婚后生活富裕。然后,新娘由表兄弟背进屋去。
“跳菜”
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即舞蹈着上菜。它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仪,是舞蹈、音乐与杂技完美结合的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 宴宾时,通常用方桌沿两则一溜摆开,宾客围坐三方,中间留出一条"跳菜"通道。三声大锣 拉开"跳菜"序幕:大锣、芦笙、三弦、闷笛、树叶等民乐齐奏;在姑娘小伙“呜哇哩——噻噻”的吆喝声中,只见顶着托盘的彝家男子双手拱揖,脚步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另一个人头顶和双臂各撑一菜盘(共24碗)紧随其后入场。他们合着古朴纯厚的民乐协奏曲,脸上作着滑稽州怪相,跳着歪来复去而又轻松、优美、流畅、连贯的舞步,一前一后登场。两位手舞毛巾的搭档,则怪态百出,形如彩蝶戏花般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地为其保驾护航。 一对托菜手要上菜四桌,搭档把32碗菜摆成回宫八卦阵,每碗菜都像一粒"棋子"。自有定位,全按古已有之的规矩逐一落桌,丝毫不乱。 各地彝族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妇女地位较低。遗产由诸子平分,绝业一般归近亲所有。彝族历史上盛行父子连名,此俗在凉山彝族居民中一直继续到建国前。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娶媳需付较高的聘金,交错从表婚比较流行,夫死实行转房。建国前云南部分彝族地区还保持着公房制度,凉山彝族保持着严格的等级内婚。历史上彝族多实行火葬,建国前,凉山及云南沿金沙江一带居民仍行此葬俗。其他地区自明、清以来逐渐改为上葬。

婚俗
彝族是一夫一妻制。有很多自己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
定亲及娶亲
一般是青年男女定亲后,男方请人去和女方父母说亲,只需带一瓶酒去,只要女方父母接酒喝,就表示同意。然后男方就到女方家正式定亲,一般是带二三丈布,布和钱都是给女方的。过了三个月,男方还要买三支青布或蓝布、一块肉、一瓶酒去女方家,这些东西都是给女方父母的,称为“递小礼”。男方请毕摩择日子,择出的日子要和女方父母商量。这次去,给女方买点结婚用品,称为“压八字”。女方的父母为孩子准备嫁妆。男方在讨亲时,要做好女方穿的一套衣服,包括包头、鞋子、针线等,由作陪郎的娶亲人背到女方家。这些东西要到晚上女方的父母请个歌师来喝“娶亲歌”时,唱到一样才拿出一样。如果歌师唱错,娶亲人便将唱错的东西拿出来在歌师眼前绕三转,笑眯眯地装进自己的包包,不给新娘,也不还新郎,娶亲人自己得。如果歌师要的东西唱准确了。娶亲人拿不出来,歌师就用一个簸箕在娶亲人头上打三下,引得客人们哄堂大笑。娶亲人和女歌师对唱下去,女歌师要把娶亲人唱败,娶亲乖乖地把背箩放在堂屋中间。然后,女歌师唱着裤子就拿出裤子,唱着衣褂就拿出农褂。二、迎宾礼彝族人十分好客,热情劝客人饮酒。凡是到彝家作客,主人都要拿出酒来,相对举杯,席地而坐,一边倾心相谈,一边劝酒说:“地上没有走不通的路,江河没有流不走的水,彝家没有错喝的酒。喝吧;尽情地喝!”直到客人醉倒了方不再劝。每逢过年过节,彝家的阿妹子(姑娘、妇女)就抱着一坛酒,插上几支锦竹杆或麦杆,站在家门口的路边上。凡是来往行人都要劝你拿着杆杆从罐里吸饮过酒后才让你走路。人们称:“甜不过彝家一杯酒,好不过彝家人的心!”
服饰
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创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饰习俗,在彝族物质民俗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彝族服饰民俗的地域、支系表现,可将彝族服饰划分为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六种类型,各种类型又可分为若干式样。这里介绍其中几种。
凉山型
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毗邻各县,以及云南省金沙江流域。由于大小凉山天堑壑障的隔绝所造成的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特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形态一一奴隶制,其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持了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 凉山男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男女老幼皆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套毡袜。男子发式为传统的“天菩萨”,即蓄一绺长发椎髻于头顶头,大多头上盘缠黑色或深蓝色长巾,且常裹成一尖锥状,斜插额前,称为“英雄结”,左耳戴蜜腊珠、银耳圈等饰物。下着长裤,并因语言,地域不同而有大、中、小裤脚之分,佩饰最富特色即为“图塔”,是斜挎于身上的佩带,用细牛筋编织成带,带面镶以白色砗磲片。妇女着裙,戴头帕,生育后戴帽或缠帕。双耳佩银、珊瑚、玉、贝等耳饰,重颈部修饰,戴银领牌。下着百褶长裙,成年裙分为三节,上节为裙腰,中节成筒状,下节多皱褶。多在腰际佩挂一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饰各种纹样,下端缀以五色飘带,用于盛物。另在胸前佩戴口弦、针筒以及装饰过的獐牙,信能以之辟邪。其衣饰的传统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毛麻织品为主,喜用黑、红、黄等色,其工艺可用挑、绣、镶、滚等多种技法,火镰、羊角、蕨芨草等图案是其传统纹样,下分依诺、圣乍、所底三个样式。

鸡冠帽
鸡冠帽是用硬布剪成鸡冠形状,再用1200多颗大小银泡镶绣而成,戴在头上像一只“喔喔”啼鸣的雄鸡。鸡冠帽是彝族姑娘吉祥、幸福的象征。因此,每年过“尼这两”节时,红河地区彝家姑娘都要绣制一两顶鸡冠帽。鸡冠帽戴在头上,表示雄鸡永远伴着姑娘,帽上的大小银泡,表示星星和月亮,永远光明和幸福。

F. 四川凉山彝族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年是什么样的呢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地区的彝族人民有一个共同庆祝的传统节日——彝族年。在节日期间,当地会开展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与其他的民族节日相比,彝族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011年,彝族年进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述活动主要是彝族年传统的节日活动,现在的彝族年并不拘于上述形式,但核心意义还是家人团聚、送旧迎新。从农历十月到二月初八,几乎每天都有彝族同胞在过年,如果对彝族年感兴趣,可以到当地旅游,切实感受彝族文化。

G. 凉山乡的文化风俗

一、择山而居的习俗
古时凉山彝族选择居所,主要看是否方便防御、方便放牧。后演变为习俗,定居时首选山头,喜欢占山为王,喜欢独居。为方便经常迁徙,多数凉山彝人对住房不是那么在意,多住草房、土掌房、木垛房和闪片房等,相对定居,多为瓦房。
二、举行“成人礼”的习俗
姑娘长到13岁,请毕摩做法事,杀绵羊祭祖,给姑娘换筒裙,分辫子,以示她成年。男孩到15岁,请毕摩祭祖,举行摔跤活动,与伙伴比技巧,比英雄行为,15岁前头发留“天菩萨头”,行成年礼后则留成人发。
三、穿戴习俗
历史上的凉山彝族男子穿对襟衣装,外罩无袖领羊皮褂,黑包头,披百折羊毛毡,穿剪口布鞋;老年妇女戴黑布包裹高筒帽,穿对襟窄袖短衣和着花边宽大筒裤;青年妇女穿白色或粉红色衬衣和天蓝色长裤,外套色彩艳丽的对襟短衣,前胸和肩部镶嵌着马樱花图案,穿浅帮绣花鞋,喜戴耳环、手镯和戒指。
四、酒宴习俗
彝族传统和比较具有特色的酒宴习俗有“火塘酒”、“筛子酒”、“牛角酒”、“羊角酒”、“松毛席”、“猪膀宴”、“羊膀宴”、“鸡头宴”、“猪头宴”和“猪肚宴”等。这些酒宴习俗都因形式和内容而定,有严格的规则。换句话讲,在特定的日子和场合下举行特定的活动,才有特定的酒宴习俗。
五、婚嫁习俗
解放前,元谋凉山彝族,有一夫三妻的,也有一夫二妻的,但多数为一夫一妻,其婚姻主要由家族势力和家庭条件决定,解放后均为一夫一妻制。凉山彝族的传统婚俗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禁止姨表婚,包括堂姨表间通婚。但姑舅表亲优先婚配,儿女婚后与父母分居,另起炉灶,自立门户。二是基本上实行等级族内婚。若违反这一习俗规矩,则被视为“下等人”,必须与父母和亲戚朋友断绝往来。三是舅舅主事。舅舅的权力极大,姑娘婚姻大事必须征得舅舅的同意,并要行重礼,专门为舅舅缝一套衣服予以孝敬,出嫁时舅舅也给陪嫁。凉山彝姑娘出嫁那天必须要换穿三次服装:一是在家尚未出门时要换上自己亲手缝制的“出嫁装”;二是将要出门时要换穿从男方带来的“接嫁装”;三是快要到新郎家时必须换穿“新娘装”。这就是元谋凉山彝族妇女至今仍戴高筒帽、结婚要穿“三滴水”服饰的来历。
六、丧事习俗
凉山彝族一般实行火葬。他们认为,活着时一个人是一棵树,死了也要“栽”一棵树。人死后,要尽快为死者“净身”,穿上“寿衣”后装上“抬尸架”,盖上百折羊毛毡和亲戚朋友送的毛毡,置于堂屋正中,死者的家属及亲戚朋友要为死者唱《哭丧歌》,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凉山彝族奔丧特别讲究排场,死者的子女,要无条件都要想方设法拉一条黄牛,请一支由几十人或上百人组成的队伍前去奔丧,以此体现死者的家族势力。按照习俗规矩,凡是拉去奔丧的牛不论多少条一律宰杀,不能留生,因此浪费是可想而知的。焚尸要择日子,一般首选“猴日”和“虎日”焚尸,其他日子若不与死者及家属的属相相冲亦可。火葬是为了超度死者升入天堂,不让尸体被雨水冲埋和蚁虫所食。彝人一般在选定的山坡上挖一个长80公分,宽、深60公分的土坑,按男九节女七节的规格把一棵松树断成柴块,将柴块背到坟山上,以男九层女七层的规格交叉码于坟坑上,再将尸架放在柴块上,盖上折子披毡,由“毕摩”念“指路经”和“送魂经”,最后从家里点出三把火,从东、南、北三个方向插入尸架下点火焚烧。据说不从西面点火,是因为鬼魂在西方,给死者留出路,以便死者的灵魂走向西方极乐世界。对于死者骨灰的处理没有定制,有的撒于荒野,有的呈于山洞,但多数人的骨灰一般就地埋于坑内,不垒坟墓。尸骨处理完毕后,要立灵牌,彝族称之为“马都毕”。凉山彝族自认为人有两魂,即“阴魂”和“阳魂”,死者火化后,“阴魂”升入天堂,而“阳魂”还留在人间,若不请“毕摩”为死者招“阳魂”,死者的“阳魂”因受不了野外凄凉而万般痛苦,会给活人带来灾难。立灵牌时,要请“毕摩”念三天的经,最后把灵牌招到家中供奉于灵台之上,表示死者“阳魂”从此归宗还俗,不再痛苦,死者家属则从此得到保佑,吉祥如意。
七、节庆习俗
凉山彝族最具民族特点的节日是“彝族年”和 “火把节”。彝族年一般在每年旧历十月、冬月或腊月的第一个属兔日举行。过彝族年的头一天,要砍青枝打扫卫生,并在院心栽两棵天地树,在天地树脚码上一堆新柴。彝族年这一天,大家在同一天杀年猪,杀年猪要从村里最年长的那一家开始,依次杀到最小的那一家结束。全村人一边杀猪喝酒,一边铺松毛、烧猪肉祭祖,很是热闹,喜气盈门。白天开展跌脚、摔跤、篮球、赛马、斗牛、步枪射击、穿花衣比赛等活动;夜间燃起篝火,男女过年边唱边跳,通宵达旦,山山寨寨成了“不夜天”。“彝族年”的第二天是野外过小年,每到这一天,牧童们要自带米、肉赶羊上山,集中于一棵大树下,各自将所带食物煮好后拼合祭祀山神,集体聚餐,集体娱乐。“彝族年”的第三天凌晨要举行祭祖仪式,给祖先祭完饭后要唤狗、喂狗,然后开始吃饭,吃完饭家家要打枪、放鞭炮,枪声、鞭炮声此起彼伏、震天动地。“彝族年”的第七天,凉山彝族各家各户都要扫松毛送年,人们又开始恢复往日生活。
八、文娱体育风情
元谋凉山最具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有斗牛、赛马、摔跤、耍刀、磨担秋和打陀螺。凉山独具特色的山歌小调丰富多彩,如“敬酒歌”、“哭嫁歌”、“哭丧歌”、“放牧歌”、“夸赞歌”、“送亲调”、“迎亲调”、“对唱调”、“过年调”、“跳脚调”等;别具风格的舞有“耍刀舞”、“火把舞”、“毕摩舞”、“苏尼舞”、 “送亲舞”等。由此还不断产生出一些民间“小艺人”、“小调王子”、“山歌王子”、“民歌王子”、“小舞王”、“摔跤能手”、“笛子手”、“三弦手”、“二胡手”、“唢呐手”、“响鸣手”等,为传承凉山彝族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九、崇拜习俗
凉山彝族的原始宗教主要以自然崇拜为主,对“毕摩”、“苏尼”、“马都”和“龙树”十分崇拜,相信“毕摩”、“苏尼”能占卜治病,驱鬼祛灾,相信“马都”能永远代表祖先保佑全家人幸福安康;认为“龙树”是大自然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神灵,每年都要举行祭祀活动,若遇久旱不雨之年,则更要宰牛进行大祭,以求降雨。
十、禁忌习俗
凉山彝族的禁忌习俗比较多,如遇母鸡叫、母猪下独崽和母牛下仨崽等现象被视为不吉利,必须把这样的禽畜崽丢弃到十字路口,以示送走灾难。又如遇鸟屎落身要乞讨免灾,蒸饭甄子发响声,乌鸦飞上房顶,看见大蝴蝶,夜间猫头鹰哀叫,狗哭,女人在别人家哭等都认为不吉利,都是大忌。如有发生这样忌讳现象,凉山彝族必须通过请“毕摩”念“诅咒经”和“平安经”驱除凶兆,永保家人平安。

阅读全文

与凉山是什么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2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9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4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