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文化的两重性指什么

文化的两重性指什么

发布时间:2022-12-27 09:57:23

Ⅰ 文艺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具有两重性选自哪里

文艺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具有两重性,而文艺的商品性是外在的、低层次的属性,非商品性和反商品性是它内在的高层次的属性。

文艺的矛盾品格在古典时代还未显示出来,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尚未形成,文艺也未商品化,同时文艺的娱乐性、意识形态性和审美性也未分化。古典时代文艺被看作是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其实,文艺内在矛盾仍然存在,只不过被抑制、掩盖住了。中国古代讲“文以载道”,计划经济时代讲“文艺为政治服务”,就是以意识形态性来制约娱乐性、审美性。西方近代文艺思潮强调文艺的审美性和意识形态性,而娱乐性仍处于从属地位,并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审美性分离,成为文艺的基本属性之一。于是,文艺的品性发生分裂,它不再是和谐完美的整体,形成了以娱乐性为主的俗文学、俗艺术和以审美为主的纯文学、高雅艺术。当然,在前市场经济时代,文艺也有雅俗之分,但远没有达到市场经济时代这样严重的对立。

应当说,文艺的商品化是历史的进步,在前市场经济时代,文艺依附于政治伦理,作家艺术家依附于国家、权贵,不能获得文品和人格的独立,而且,文艺脱离大众,成为上层社会的专利。只有文艺的商品化,经过一般中介物的中介,才打破等级界限,成为大众消费的精神产品,获得普及。同时,文艺以其娱乐性(当然也还有审美性)为大众所推崇,从而摆脱了作为政治伦理的婢女的屈辱地位,获得独立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又必须承认,文艺的商品化也有其消极方面,文艺的本质是“自由的精神产品”,它与市场经济处于深刻的对立之中,文艺的商品化虽然使作家、艺术家摆脱人身依附关系,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异化——对商品的依赖关系。金钱可能腐蚀作家、艺术家,诱使其放弃审美理想,消磨其艺术个性,成为精神上的雇佣劳动者,这必然损害文艺的审美品格和社会价值。文艺的商品化在带来俗文学、俗艺术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纯文学、严肃文学或高雅艺术的困顿。

1.第一段中所说的“文艺的两重性”指的是有商品性的,有非商品性的和反商品性的

2.使“文艺的品性发生裂变”的原因主要是市场经济时代文艺的商品化与文艺本质的严重对立




Ⅱ 如何理解旅游文化的多元二重性

3、多元二重性
⑴旅游文化是旅游消费文化和旅游经营文化的对立统一。
⑵旅游文化是文化求异与文化认同的统一。
⑶旅游文化是暂时性与延续性的统一。

Ⅲ 企业文化功能的企业文化功能的两重性

企业文化功能具有两重性。这可以从两个角度看,
一是健全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传统对企业文化共同体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不良和病态企业文化传统对企业文化共同体的发展起阻碍和破坏作用。
二是常态的企业文化, 其功能也可能有两面性: 开拓创新型文化有可能稳健不足, 稳重求实型文化有可能进取、冒险不够; 固守创业文化传统, 在企业进入稳定发展时有可能酿成灾变,墨守守成文化传统, 企业文化很快就会转变为守业以至败业文化。文化功能的两重性充分表明了文化的相对性。企业文化传统的优良性是有时间、条件和地点限制的, 不存在永恒的完美无缺的企业文化。因此, 在企业文化工程、文化管理、文化革新以至革命方面, 都须充分顾及到企业文化功能的两重性和文化的相对性。

Ⅳ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特点,历史,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她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她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这一段是近400字的版本。

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过程中,经过五千多年的锤炼和洗礼,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学者顾冠华认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它既以有关的物化的经典文献、文化物品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又广泛地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知识结构、行为规范、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精华,蕴含着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哲学思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也为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和文化背景。
李瑞环同志深刻指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及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责任把祖先留下的这一极其丰厚、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整理好、继承好,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两重性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1.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大概念,是由传统、文化两个小概念组合而成的。所谓“传统”,从文化学角度诠释,是指世代传承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如逐代延续的思想道德、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制度规范等。【l J“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本指“文治教化’’,与武力征服相对举。《周易.贲卦》(《彖传》)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以被看做是文化的原始提法。然而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化”一词,其含义与古代不尽一致,它是19世纪末期通过日文转译从西方引进的。1871年,英国学者泰勒在他发表的《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着名的定义:“所谓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个综合体。"【2】中国的学者一般都采用《辞海》对文化的界定:“从广义上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需要指出的是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总是处于流变与整合过程中。因此,并不是所有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都可称之为传统文化。而只有那些具有重要价值、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化才得以积淀、保存、延续下来,成为后世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将这些具有重要价值、具有生命活力因而得以积淀、保存、延续下来的文化称之为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指根植于中华大地肥沃土壤之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中华民族之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除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之外,还包括历史、文物、书法、服饰、陵墓、医学、农学、天文、地理等古籍文书。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它并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东西。“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浓厚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3】我们这种传统文化,是在世界文化丛林中独树一帜的最悠久的文化,它不仅过去在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曾经起过巨大的作用,而且对整个世界文化发展也起过重大的影响作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也一定会发挥其强大的推动作用。
2.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有各种表现形态,居中心地位的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以儒家伦理中心主义为出发点的信念。中国传统伦理政治思想,不仅决定了中国古代人的文化人格,而且决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征。【4】除了伦理政治型文化这一总的特征之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以下特点:
(1)同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不绝,形成了世界上极具生命力的文化传统。在人类6000年的文明史上,只有中国文化按照自己的轨道不问断地运行一直到今天。而其他国家大多出现过断层,有的甚至走向消亡。中国文化历经艰辛,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多民族、各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融合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和周围地域文化、形成了同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发展态势。已深深地融进全体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它对于民族的生存与延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同时对于外来文化有着宽厚的包容性和强大的同化力。
(2)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显着特点和特征,渗透着古老东方民族的聪明和智慧。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虽然说是传统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各个国家民族在相互的交往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吸收而不断充实发展自己。这种发展,是相互融合,使自己更加完美、更具有自己国家民族的特色。随着漫长的历史交往,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日益发展成“合而不同”的融合,逐步成为多元统一体的全球文化。正如一位大学者说的,越是民族性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越具有全球性。失掉了民族性的东西,就说不上什么世界性、全球性。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统一体,离开多元化、统一体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以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融合了我国各民族文化、外来文化的优点和长处,逐步丰富完善了自我。随着世界文化的交融,必然很自然地走向全球化。如儒家孔子的“天下观",道家老子、庄子的“自然观"精神已在世界学术界广为传播。
(3)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前代文化遗产的价值,充分宣扬传统本身得以存在和流传的合理性,虽然它也有起伏跌宕,并多次面临挑战,但一次又一次表现出巨大的再生能力。它在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无数个后人继承前人又发展前人,虚心学习前人又丰富前人,依据时代需求又超越前人,这样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接力运动,付出了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和巨大心血,才逐步形成、不断补充、不断完善成熟起来的,来之不易。
(二)传统文化的两重性
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创造了着称于世的文化。其中儒家文化的发展及演变是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主线。就内容上说,儒家的仁政王道,道家的清静无为、以退为守,法家的循名责实、信赏必罚,这三者构成中国古代文化的三位一体基本要素,浸透于民族的性格和心理中。其基本价值系统是以儒家体系为主干,同时又兼容道、法、墨等诸子百家之长。但它并不是珠玑而是混有沙石。因此,对这份遗产既不能完全抛弃,又不能全盘搬用,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继承,推陈出新,创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文化。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绝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一定的科学地位,是尊重历史辨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清楚地告诉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应取的态度。取精用弘,批判地加以继承。那么,怎样进行批判地继承呢?
其精华部分主要有:
(1)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一直居中国文化传统的主导地位。《易传》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意是说“天”的德性是健运不己,人们应该仿效它,刚健有为,奋发进取;“地"的德性是顺育万物、包孕万物、哺育万物,人们也应该仿效它,兼容并包,广收博采。孔子提倡“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人生追求,孟子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屈原在《渔父》中愤然写道:“举世皆浊吾独清,举世皆醉吾独醒。”正是在这种精神鼓舞下,中国人对真理孜孜以求,对外敌侵略拼死抵抗,铸造出知难而进、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民族性格。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成才的道路上努力奋斗,自强不息。这些都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永不停息的坚强意志和非凡气度。
(2)天人合一,以人为本
所谓天主要指广大的自然界,天人关系主要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组成自然系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自然界有普遍规律,人也应该服从这个规律;人类社会的道德原则与自然规律是一致的;人生的最高理想应该是天人之间的协调。“天人合一”的思想给予了我们许多启示。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天人合一,但是,在天地人之间,以人为中心,即以人为本。如,孔子主张的“不语怪、力、乱、神”和“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种思想影响巨大,他虽然不能否定鬼神的存在,但是对其采取存疑的态度,即存而不论;而将现实中的人放在第一位,关注人的生命。【6】
(3)修养德性,人际协调
儒家文化是伦理文化,主张“道德至上",强调以“仁让为贵,以孝悌为尚,以忠敬为美’’的人生理想。在古代思想家们看来,天是道德之天,人是道德之人,甚至一草一木也得道而生,有德之品性。【_7】在这种道德辐射之下,主张“仁者爱人”、“以和为贵”,讲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人际关系。
(4)集体本位,天下为公
西方文化崇尚的是个体本位,而中国传统文化以家庭为中心,以集体为本位,讲究4“贵群”。【8】在个体、局部与集体、整体发生冲突时,主张牺牲前者而保护后者,这就是所说的“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有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高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主要表现在:(1)复古保守。(2)消极无为。(3)纲常名教。
(4)重义轻利。
(5)重道轻器。
总之,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注意辨证地分析,批判地继承。然而批判的继承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和创新。这就是说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有价值的外来文化,创造传统与现代相统一、民族与世界相统一,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新型文化。

Ⅳ 什么事大众文化的二重性

当前大众消费文化的流行,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认真对待的现
象。网络博客文化的兴起,电子游戏的流行,使成千上万的青少年,
迷恋于网络;超级女声如火如茶的演出,成为一种时尚,吸引了国内
外许多人的目光;“韩流”(各类连续电视剧)滚滚,《大长今》夜夜播送,
抓住了许多观众的心,流泪和欢笑都是为了那个美丽的宫女;((红楼
梦》演员选秀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各种各样的选美比赛更是人潮
如涌。手机短信成为最新潮的娱乐工具,似乎成为很多人生活的必需
品。还有所谓的‘旧常生活审美化”现象,如城市规划、购物中心、街
I合花园、超级市场、流行歌曲、广告、时装、环境设计、居室装修、
小车热、健身房、咖啡厅、茶楼、啤酒馆、旅游热等,更成为人们的
生活现实。这种种文化现象的出现,是一个社会步入正常态的表现,
也是社会安定的表征。但是大众消费文化能不能健康地向前发展,关
系到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的大问题,关系到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大问
题,关系到党所提倡的“文化产业”能否健康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发
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能不面对上述这些现实问题。既要作
出负责任的正确分析,又要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导。

2007·学术前沿论丛}和瀚社会:社会趁设与改革创折
大众消费文化是一种很复杂的事物,概而言之,可以说大众消费
文化具有二重性。一重是大众消费文化供群众娱乐、消闲,所谓“悦耳
悦目”,并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起牵动和支撑的作用;另一重是目前的
大众消费文化经过商家的运作,渗入了赚钱的逻辑,于是不能不迎合
读者的口味,甚至低级的口味,多数大众消费产品潜藏着消极的、不
健康的,甚至有毒的因素,所谓“伤志伤神”,对我们培养高素质的公
民产生不利的影响。
我们先来看第一重。
大众消费文化具有娱乐消闲的功能是文艺理论的一个定律,古罗
马的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一书中说:“如果是一出毫无益处的戏剧,
长老的‘百人连’就会把它驱下舞台;如果这出戏毫无趣味,高傲的青
年骑士便会掉头不顾。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
合众望。”①尽管贺拉斯是古罗马帝国的正统理论家,他在指出文艺在
“劝谕”作用的同时,仍强调“乐”的重要。这个观点也为马克思主义者
所接受。恩格斯谈到德国民间故事书的时候说:“德国民间故事书的使
命是使一个农民做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乏的身子回来的
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却自己的劳累,把他的贫瘩的
田地变成馥郁的花园。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一个手工业者的作坊和
一个疲惫不堪的学徒的寒碴的楼顶小屋变成一个诗的世界和黄金的宫
殿,而把他的矫健的情人形容成美丽的公主。”②毛泽东在强调“文艺是
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武器”之后,但他也讲文
艺的“消愁破闷”的作用。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在朝鲜牺牲后,毛泽东
自己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同时十分关心失去了丈夫的儿媳刘松林。
①《<诗学>(诗艺>》.155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②恩格斯:《德国的民间故事书》,《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四卷,4()l页,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

5
麒纵谈谈大众文化的二重性}2()07·学术前沿论丛
1959年,刘松林大病,毛泽东写信用李白的诗鼓励她:“你身体是不
是好了些?……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连雪天。这是李白的几句诗。你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
可以起消愁破闷的作用。”①我长期持这样一个看法,文艺的本质是社
会的,但又是审美的;是文化的,但又是娱乐的。战争时期强调文艺
是“武器”,是文艺的功能性借用,是可以理解的。这就像我们的牙齿,
它的基本功能是咀嚼,但在与敌人进行肉搏时.也可以用它做武器,
这是功能性借用,完全是可以的。但是,在和平时期,文学艺术,其
中也包括现在流行的大众消费文化,则应在注重它的教育功能的同时,
十分看重它的审美、娱乐、消闲的功能。
上面是说娱乐消闲作为文艺的和大众消费文化功能之一是大家的
共识,那么为什么现在又要来讨论这个问题呢?这是因为现实生活重
新向我们提出这个问题。首先是与过去相比,属于个人自己的时间越
来越多,特别是五天工作制的实行,人们除睡觉、吃饭时间之外,除
那些特殊的工作族群外,据有的社会调查机构的说法,普通的大众在
一个星期里起码也有五十个小时的闲暇时间,如何来打发这么多时间,
对大家来说成了一个问题。当然,人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安排,但通
过对文艺的欣赏,特别是对大众消费文化的欣赏,达到娱乐、消闲的
效果,是许多人的选择。既然是娱乐消闲,大家就愿意看一些通俗的、
轻松的、幽默的、有趣味的,甚至微微有点刺激性的东西,而不愿看
那些板着面孔教训人的东西,不愿看那些太沉重的东西,也就很自然
的了。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我们的文化产业也是为人民
群众服务的,群众有这种需要,难道我们能让人民群众失望吗?这样
大众文艺,包括现今流行的大众消费文化的娱乐消闲功能就更突出了。
①《毛泽东评点、圈阅的中国古典诗词》.83页,北京,工人出版社.19,2

黔…稣62()()7.学术前沿论丛}和谐社会:社会邀设与改革创新
这个道理周恩来早在1961年就说过:“群众看戏、看电影是要从中得
到娱乐和休息”;他还转述朱德的话“我打了一辈子仗,想看点不打仗
的片子”(周恩来在1961年6月19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
会议上的讲话)))这个道理,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在群众有了闲暇的
今天,就更明显不过了。所以,大众消费文化的娱乐和消闲功能的凸
显,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是人民群众的需要。我们没有理由不满足这
种需要。
现在可供群众选择消闲的方式和空间扩大了。逛那像画廊一样的
商店,看那像商店一样的画廊,出门旅游,看甲A足球联赛,进迪
厅、“氧”厅,种花养草,……干哪样不行?当然,演员们,导演们,
编辑们,主编们,所有主持文艺单位又要自负盈亏的领导们,为了单
位能生存下去,不得不想办法,去迎合群众的口味,尽量通俗一些、
轻松一些、幽默一些,搞点有趣味的、有滋味的、有可读性的、有可
看性的、甚至微微有点刺激性的东西给大家看,这是可以理解的。既
然你把这些文艺生产单位推向市场,把文化看成一种产业,就必须要
给它以生存的空间。如果要他们走老路,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却又
不给经济上的支持,那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是不可能的
事。就是那位古罗马的思想家贺拉斯在提出“寓教于乐”之后,还说了
“这样的作品才能让索修斯兄弟赚钱”这样一句话。索修斯两兄弟是古
罗马当时着名书商,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论就是给他们一条生路。
现在我们的问题已经进了一步,“文化产业”已经在实践过程中。
文化的生产和消费成为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
大大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但创造精神财富,还可以创造物质财富。
2004年张艺谋导演的商业片电影((英雄》,票房价值达2.5亿元,另加
海外音像版权费1000万美元,国内音像版权费1789万元,与这部电
影有关的广告、小说发行、邮票发行、漫画等又达到1000万元,合

7
瞬谈谈大众文化的二重性}2007·学术前沿论丛
在一起的收入达到3亿5千万元以上。这个收入不是比多少个工厂、
企业的收入多得多吗?湖南台“超女”的活动,仅手机短信的收入就大
得惊人。而且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其他部门的经济所没有的优点,那
就是它不会造成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也不用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
又可以容纳大量的从业人员,这样的清洁产业,我们为何不给它以大
力的支持呢?更重要的是,文化产业所生产的大众消费文化产品,如
果做得好的话,是可以低投入,高产出。一部优秀的受到观众青睐的
故事片或电视连续剧,可以抵得上若干个工厂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还
有一点,一个社会的大众消费文化产品的娱乐消闲功能被突出,所看
的东西不是整天让人绷着脸,这是这个社会较为平稳的一种表征,是
国家领导者有信心的表现,这绝对无损社会领导者和治理者的光辉。
另外,大众消费产品能不能出传世之作呢?
发展的角度来考察。
消闲功能的文艺作品
从中国文学发展的角度看,
我们可以从文学历史
通俗的具有较强娱乐

在当时与雅文学并不是对立的,而且经过时间
的沉淀之后,俗文艺作品也可能变成在文艺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雅文
学作品。宋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宋代.词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艺术形式,词人写出歌词,歌女配
以曲调在酒楼茶馆中歌唱,不论是词人、歌女还是听众都把词当做娱
乐消闲的艺术形式,所以历来都有“诗庄词媚”“诗硬词婉”的说法,也
有人说,“词之为体如美人而诗则壮士也”。所谓“媚”“婉”“美人”等定
性语,都说明词在当时的地位与诗相比是很低的,诗是雅文学,是正
宗,是“主旋律”,词则是小道,是“薄技”,是俗品,只是娱乐消闲的
玩艺,只配写些喝酒唱歌、儿女风情、风花雪月、离愁别绪,最高的
评价是“诗余”,作者以“资欢”为目的,听众也以“资欢”为目的,总之,
诗是“言志”之作,“发乎情,止乎礼义”,以讽喻美刺为传统,词是“艳
科”,浸淫着享乐意识,词比诗要矮一大节。苏轼以诗为词,用词体写

燕葬酗8
20()7.学术前沿论丛}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折
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为人所不理解,甚至遭
到批评,如《后山诗话》云:“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
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连苏轼自己的弟子也觉得丢脸。
就像现在某些严肃作家写出通俗小说不被人理解一样。
然而,历史的发展则证明了宋词是反映宋代世俗生活的重要作品,
从一定意义上它比宋诗的地位要高,它已经堂堂正正进入中国古典文
学史,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骄傲,当年的通俗文学转化为今天的文学珍
品。还有明清传奇小说,在当时也是娱乐消闲作品,甚至曹雪芹在《红
楼梦》中也说,他写此书也是让读者“可破一时之闷”,可经过时间的筛
选,这些作品中的精品,已成为古典作品的精华。这就是历史给我们
的启示。
所以,我们千万不可看轻今天创作的大众文化中的娱乐消闲作品,
我相信今天的大众通俗作品中的精品,在经过历史的沉淀之后,终有
一天为后人所重新发现,成为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我认为今天的通
俗作品的创作,要提到历史的高度来看。它是当前人民群众的需要,
同时它将得到历史的回响。我们必须有这样一种眼光。
现在再讲大众文化的第二重。
我们也不要以为大众消费文化一切都好。大众消费文化不可否认
地也有消极的另一重,这就是前面说的,大众消费文化经过商家的运
作,渗入赚钱的逻辑,多数大众消费产品潜藏着消极的、不健康的,
甚至有毒的因素,对人产生了“伤志伤神”的作用,对我们培养高素质
的公民产生不利的影响。
当前通俗文艺作品的创作中,的确存在一个品味高低的问题,是
否有文化内涵的问题。目前流行的大众消费文化产品,有的只从赚钱
的思想出发,一味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色情的、暴力的、歌颂帝王

谈谈大众文化的二重性!2007·学术前沿论丛
将相的东西到处可见。有的作品大肆宣扬拜物主义、拜金主义、极端
个人主义,确有思想毒素,有的甚至是糖衣包裹着的毒药。对此现象
如果我们不加以正视和批评,我们就是失责。现在有一种理论,叫“趣
味无争辩”,我就喜欢这些趣味的作品,你管得着吗?振振有词。在趣
味问题上,我的观点是,趣味是一个悖论,一方面,趣味是无须争辩
的,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趣味是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的,
你喜欢爱情片,我喜欢战争片,他喜欢武打片,你喜欢散文小品,我
喜欢长篇小说,他喜欢诗歌,你喜欢婉约的,我喜欢豪放的,他喜欢
隽永的,这都随便,不必争辩;但另一方面,趣味又是可以争辩的,
低级的、黄色的、堕落的、庸俗的趣味,把读者引导到非人的异化的
方向去,那么这就要加以批评,不这样做社会风气就会败坏,人文的、
积极的和美好的精神就会丧失,对此我们非争个水落石出不可。我们
一定要提倡健康的、美好的趣味,对此我们也非要把道理讲透不可。
恩格斯在谈到德国民间故事书的作用时,不但肯定它的娱乐消闲
作用,而且也指出民间故事书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的
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
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恩格斯说得多么好!首先,他认为民间故
事书是为了使读者“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他把“快乐”两个字放在
前面决非偶然;但这还不够,故事书还得使人“振奋”,也就是说故事
书必须有较高的品位,是鼓舞人的,激励人的,催人向上的;而只有
这样有高品位的故事书,才能使人得到“慰藉”,使人获得一个精神家
这样才能在使人得到快乐的同时,又能培养自己的道德感、力量
激起争取自由、权利的勇气,以及热爱祖国的感情。我认为恩格
园感
斯对德国民间故事书的功能的全面、深刻的论述,完全适用于我们今
天对大众消费文化活动的要求。

豁…纵川2007·学术前沿论丛}和瀚社会:社会邃设与改革创新
高品位的追求应该成为一切大众消费文化和一切以娱乐消闲为目
的的文艺活动的内在品质。应该认识到,是追求高品位还是迎合低级
趣味,关系到对现实和历史是否负责的问题。所谓高品位,按我的理
解就是要使作品具有人文主义的、科学精神的、民主精神的和审美关
怀的文化内涵。一艘美丽的游船,如果里面没有足够的压舱物,那么
它航行起来就要东摇西晃,就有可能翻船。同样,一篇或一部具有娱
乐消闲功能的作品,要是没有人文主义、科学精神、民主精神、爱国
主义、集体主义等“压舱物”,也是危险的。
“超级女声”的确能提起人们精神,看,这些女孩子多可爱多美丽
多活泼!但“超级女声”如不加以引导,其潜在的那种“一宿成名,一夜
致富”的思想,那种不靠艰苦的劳动就获得成功的思想,那种靠偶然的
即兴的瞬间表演的投机主义的思想就会在青少年中间发酵,“超级女
声”文化就可能变成无文化或负文化,因此“超级女声”活动应该注入积
极的健康的文化内涵。“宫廷戏”(包括像韩剧《大长今》,中国剧《还珠
格格))((雍正皇帝》等)不能太多。这些戏总是宣扬封建帝王将相的功德
和权威,宣扬以帝王的是非为是非,宣扬帝王在上臣民在下的思想,
连吃的菜也要以帝王的喜欢为标准……这样的大众消费文化要是看多
了,在潜移默化中,那种奴才思想,非民主、反民主的思想就可能影
响我们的后一代,现代公民素质的培养也就变得很困难了。我们不能
不看到,几乎所有的大众消费文化都隐含意识形态,不是这种意识形
态,就是那种意识形态。
文化产业在牵动和促进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属于
正常,不必大惊小怪。我个人认为禁止不是办法,引导才是办法。我
们一定要大力发扬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去引
导.在娱乐中渗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不是不可能做到,

谈谈大众文化的二重性}2007,学术前沿论丛
问题首先是要去做,然后再想怎样去做,想尽一切办法把社会主义的
核心价值渗透进大众消费文化中去,成为其中的精神灵魂。这样的大
众消费文化就会既“悦耳悦目”,又“悦志悦神”,既有益于我们的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又能牵动社会经济中文化产业的大
发展。

阅读全文

与文化的两重性指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2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9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4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