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货币有多少年历史
关于中国货币,有人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说,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考证的标准不同。 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众所周知,海贝便是其中之一,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这个约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情。 根据科学考古的发掘资料,在中国殷商时代的中、晚期,已经有了原始的金属铸币--青铜仿制的海贝,也就是说中国早期的铸币孕育于伟大的青铜时代,诞生于公元前14-11世纪,距今已有3100年以上的历史。在西周时代(公元前11-8世纪),青铜块成为中国普制的一种称量货币。青铜仿制的贝壳在这个时期也有铸行。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221年),由于诸候割据,中国的货币文化呈现出自由奔放的势头,就青铜铸币而言,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的货币。不同地区的铸币,它们的器形、重量、文字标志、货币单位、合金成分都不一样。中原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工具刀削,称之为刀币;南部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青铜贝。称之为蚁鼻钱;中西部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纺轮(或是玉壁),称之为圜钱;大约在战国中期以后出现了方孔圆钱。就目前掌握的资料,除了大量的青铜铸币外,偶而我们还会发现铅质的铸币。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还使用黄金,称之为金钣,也有人称之为印子金。西方的秦也曾仿制过金钣,中原也有过金贝、银贝,还发现过银币。
战国中期以后,秦国的主要货币是"半两"方孔圆钱。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秦始皇把他的货币制度推广到全国,于是货币也得到了统一。统一秦的金币形制犹如晒干了柿子饼,称之为柿子金,和战国时一样,也可以切割使用。 因为"钱重难行",西汉早期,铜钱也曾几度减重,到西汉武帝的时候,最终确立了法定铜钱重五铢的制度,并且第一次推行中央集权的政策,由上林三官负责铸钱。王莽篡位以后,打出复古旗号,实际是推行大钱制度,收敛钱财,于是在中国货币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当千、当五千的大钱,并且恢复了布币、刀币等钱制。但它只是昙花一现,汉光武帝重建东汉政权以后,很快便恢复了五铢钱制。从此,五铢钱一直沿用到隋末唐初。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用黄金最多的时期,主要是用于帝王的赏赐。金币的器形仿照马蹄形状,故称之为马蹄金和麒趾金。 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铸行的开元通宝钱,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的宝货制时期,从此铸币不再以重量铭名,彻底摆脱了称量货币的影印。
用年号作为钱铭,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出现于十六国时期的"汉兴"钱,即成汉李寿汉兴年间(338-343年)铸行的钱币。但年号钱真正盛行是唐宋以后的事情,到北宋淳化(990-994年)以后,一般情况下,每更换一次年号,便会改铸新钱。
两宋(960-1279年)是中国古代铸币的巅峰时期,不仅铸币的数量最多、品种复杂,而且铸钱工艺技术的运用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中国的书法艺术,在宋钱上有很好的反映,真、草、行、隶、篆各种书体在宋钱的钱文上都有应用。而且一种年号钱的钱文往往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书体,称之为"对钱",形成了风气,使宋钱具有更高的艺术性。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对币制有过一次变革,从淳熙七年起,铜钱的钱文统一改为宋体字,并且在钱背开始纪年。
元朝以后,中国铜铸币的制作趋向简单,钱文的书法一般都采用真书体,而且钱币的名称也多以"通宝"铭名。明朝中期以后,大约从嘉靖年间起,铜钱逐渐改为黄铜铸币,从此结束了青铜铸币的历史。由于纸币和白银货币的使用,也在铜钱上有所反映,元朝惠宗至正年间曾有过权钞钱,而明末清初又出现了权银钱。
中国的古代一直采取浇铸工艺,方孔圆钱的形制则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国初年,到民国三年才最后退出历史舞台。受西方货币文化的影响,清光绪二十六年,在广东首先制造了新式的机制铜元,一时间,各地纷纷仿效,大量发行。新式铜元开始是作为机制银元的一种辅币出现的,但在流通过程中,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方孔圆钱。机制铜元只有短短三十几年历史舞台,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以后,也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铜元的种类却极其繁杂。
中国在唐朝以前,白银的使用是很有限的,而且多数用于对外贸易。白银的使用从两宋以后渐渐多起来,就遗存的实物看,宋、元的银铤已经很多。但白银真正取得价值尺度的地位,是在明英宗正统年间。在中国货币史上,白银长期作为一种称量货币,到清道光以后,才有了自铸的地方银元。光绪十五年广东试铸光绪元宝大龙图案的机制银元以后,各省才竞相仿制,广为流通。而银元作为真正统一的国币,是民国三年发行袁世凯头像的银元以后,到民国二十四年实行法币政策为止,只有20多年的时间。
中国的纸币产生于北宋时期,先是由四川地区的一些富商发起,(1023年),政策在益州设"交子务",并于第二年正式发行官交子,以取代私交子,这便是由政策发行的最早的纸币。早期的纸币,名目繁杂,制度也不规范,经过宋、金时期的实践之后,到元朝(1279-1368年),纸币成为中国的主要通货,这对西方也曾经有过很大的影响。到明朝(1368-1644年)纸币名称统一为"大明通行宝钞"。清朝曾一度禁行纸币,到咸丰三年,因财政拮据,才又重新发行"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对于这些古代的纸币,钱币界统称之为古钞。中国的新式纸币,出现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即由北洋铁轨官路总局和台湾先后发行的银元票。光绪二十三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最早的银行,从此中国才有了银行发行的兑换券。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且开始发行人民币,中国的货币又重新统一发行。 纵观中国货币的历史,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它走过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创造了一种极具个性特色的货币文化,还影响到东亚、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它和西方的货币文化相映生辉,成为东方货币文化的代表。
2. 中国古钱币有多少年历史
中国古钱币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
中国是一个多个民族的国家,其历史璀璨的星河中,有这无数的朝代更替,随之各类的货币,也随即而来,从新石器时代到夏朝,这个天然的贝币出现,表现出人类迈向新的文明开始,下面今天跟大家分析下,历朝历代的钱币发展历史一览表。据古籍的记载、青铜器的铭文和考古的挖掘,中国最早的国币是贝。最早约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直到金属铸币广泛流通的春秋之后,中国汉字中也可以看出贝币长期存在的事实,与财富有关的文字“货、财、贸、贱、贷、贫、账”等。
(1)先秦:商朝人善于经商,以贝为币;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铁钱,秦国使用圆形方孔钱,称半两钱(齐国使用刀形币,赵国使用铲形币,楚国使用蚁鼻形币).
(2)秦汉:规定圆形方孔钱作为通行全国的货币.汉代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汉代的铜钱重量几经变化,至武帝铸五铢钱才稳定下来.
(3)三国:那时货币减少,布帛、谷物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曹魏曾以法令形式废止铜钱,使用实物交易,以后行废不定.
(4)隋唐:仍铸五铢钱,禁止使用前代大小不一的旧币,有利于贸易的发展.唐初改革币制,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新铸的“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后来发行量很大.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设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5)宋元: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由金属货币发展到纸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纸币的推广,减轻了商人携带金属货币的负担,有利于商品交换,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
(6)明清:明初,主币是纸钞,辅币是铜钱,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
(7)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林演变。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8)民国时期的主要货币有:银元、法币、金圆券。在其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淮南银行发行银行卷等,日伪政府主要有:华兴劵、中储卷、等等,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外观的钱币,这个时代货币种类繁多,多色多样,这个也充分说明这个时代动荡不堪!
3. 中国钱币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极为重大的演变: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中国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以后又经历了秦、唐、汉、魏晋南北朝,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3)我国钱币文化大约有多少年的历史扩展阅读:
货币体系:
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币,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
布币:
1、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春秋时期的布币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装柄的空心銎。而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平首布,即相对“空首布”而言,已无装柄中空的銎,而形似铲状铜片。
布币形制大致分平肩,耸肩,圆肩和方足,尖足,圆足等类别,最一般由平肩平底布或平肩方足向耸肩尖足布,圆肩圆足布演化,地区后扩展到楚国和燕国等地。
刀币:
2、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由于齐刀面有“化”字文而称“刀化”。
环币:
3、秦国独用环币,其形制取象于纺轮或玉壁演化而来。环币分圆形圆孔和方孔两种。战国时期即较早铸行的是圆形圆孔,后秦惠文王,秦始皇铸圆形方孔“半两”钱。圆形环钱是方孔钱的原始状态。
蚁鼻钱:
4、楚国铸币铜贝称蚁鼻钱,由贝币演化而来。铜贝钱文“”形似鬼脸,为“贝化”二字组合。蚁鼻喻小,意即小钱。楚国有文铜贝铸币俗称“鬼脸钱”、“蚁鼻钱”。楚国除蚁鼻钱外,还有黄金称量货币,是战国时期唯一以黄金为流通货币的国家。
4. 简述中国钱币文化发展史
(1)先秦:商朝人善于经商,以贝为币;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铁钱,秦国使用圆形方孔钱,称半两钱(齐国使用刀形币,赵国使用铲形币,楚国使用蚁鼻形币)。
(2)秦汉:规定圆形方孔钱作为通行全国的货币。汉代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汉代的铜钱重量几经变化,至武帝铸五铢钱才稳定下来。
(3)三国:那时货币减少,布帛、谷物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曹魏曾以法令形式废止铜钱,使用实物交易,以后行废不定。
(4)隋唐:仍铸五铢钱,禁止使用前代大小不一的旧币,有利于贸易的发展。唐初改革币制,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新铸的“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后来发行量很大。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设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5)宋元: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由金属货币发展到纸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纸币的推广,减轻了商人携带金属货币的负担,有利于商品交换,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
(6)明清:明初,主币是纸钞,辅币是铜钱,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
5. 我国钱币文化大约有多少年
3000年以上,商代有铜钱。
如果是不正规的话,应该到北京人的时期
6. 我国从古至今钱币的演变
钱币的历史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不仅如此,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闲,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世界上最早的低币“交子”出现在宋代,但是“交子”的实物和钞版均已遗失。目前国内现已发现年代最早的“金代铜钞版”已为金泉钱币博物馆收藏。
最早的钱币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始出现了形态各异的古钱,其形状大多模仿当时的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
中国钱币学会会员 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 戎畋松:像楚国,它是从贝币发展成文字贝,这种文字贝被俗称为鬼脸钱,蚁鼻钱。中原地区,农业区它从劳动工具农具铲演变出来这个布币,沿海跟北部地区,渔猎地区又根据它的渔猎工具--刀削,演变出来刀币。
这品钱叫武阳三孔布,为什么叫三孔布呢,因为它上面有三个小孔。你看到没有,这上面有三个小孔,这个地名呢是叫武阳,背后叫一两,三孔布它有两种等级,一个是十二铢的,一个是一两的。
春秋战国时期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为巩固封建统治和发展封建经济,统一了钱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外圆内方的半两钱,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币制改革。这种铜币它避免了以往钱文复杂难辨,大小各异,轻重不一,币值不明等弊病,制定了适应需要的重量和形制。半两钱作为我国钱币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这种外圆内方的钱币在形制上从此固定下来,并为历代沿袭,直至清末。
开元通宝钱币的问世标志着中国钱币自秦始皇统一货币后的第二次钱币革命,它持续流行了一千三百年。
秦始皇兼并六国
汉代商业活动繁荣,钱币制度也有了重大改革。汉武帝元狩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18年开始铸造五铢钱,该钱轻重适宜,其大小,形制一直到隋代还继续沿用。
中国钱币学会会员 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 戎畋松:从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这个公元六百二十一年,开始铸开元通宝钱,就是废掉了铢两制。那么开元通宝的历史意义是很大的,它一是废了铢两制货币体系,开始出现宝文钱,宝文钱的出现是有一种信用货币的概念。
汉代——隋代
到了宋代,铜,铁钱并用,铸钱数量相当可观,十几位皇帝共有四五十种年号钱。南宋淳熙七年铸行的淳熙通宝,钱背上有“柒”字纪年,至淳熙九年后改成小写,这就是所谓的纪年钱。这种钱币纪年制度一直沿用到宋末,是宋钱的一大特征,比欧洲钱币纪年要早三百多年。
在我国元朝和明朝时期主要推行纸币,铜钱铸造较少。
宋 -- 元 -- 明
明中叶以后,白银成了主要货币,铜钱仅用于小额支付,但它仍然是政府发行的重点。清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张之洞吸收了西方铸币的先进技术,向英国购置了造币机器,在广州筹建造币厂,率先开创机器制币,实施了中国钱币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先进的制币技术,在光绪后期取得了成功。从此,机制币全面进入我国的货币领域。
我国各个时期的古钱币经历了风风雨雨四千年历史的考验,源远流长,琳琅满目,其形状各异,品种众多,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钱币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缩影。中国古钱币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钱币文化体系,因此它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发现,古钱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收藏。
钱币既是商品交换的手段,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它是特殊的商品又是精美的艺术品,也是各国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状况的反映。以中国钱币为例,由几千年前贝币,布币发展到今天的印刷精美,仿伪技术先进的纸币,再到“一卡走天下”的电子货币……货币的变化浓缩了几千年的历史进程。
7. 中国的钱币发展历史,向你求助来了
我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不仅如此,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闲,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世界上最早的低币“交子”出现在宋代,但是“交子”的实物和钞版均已遗失。目前国内现已发现年代最早的“金代铜钞版”已为金泉钱币博物馆收藏。
最早的钱币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始出现了形态各异的古钱,其形状大多模仿当时的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
中国钱币学会会员 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 戎畋松:像楚国,它是从贝币发展成文字贝,这种文字贝被俗称为鬼脸钱,蚁鼻钱。中原地区,农业区它从劳动工具农具铲演变出来这个布币,沿海跟北部地区,渔猎地区又根据它的渔猎工具--刀削,演变出来刀币。
这品钱叫武阳三孔布,为什么叫三孔布呢,因为它上面有三个小孔。你看到没有,这上面有三个小孔,这个地名呢是叫武阳,背后叫一两,三孔布它有两种等级,一个是十二铢的,一个是一两的。
春秋战国时期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为巩固封建统治和发展封建经济,统一了钱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外圆内方的半两钱,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币制改革。这种铜币它避免了以往钱文复杂难辨,大小各异,轻重不一,币值不明等弊病,制定了适应需要的重量和形制。半两钱作为我国钱币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这种外圆内方的钱币在形制上从此固定下来,并为历代沿袭,直至清末。
开元通宝钱币的问世标志着中国钱币自秦始皇统一货币后的第二次钱币革命,它持续流行了一千三百年。
秦始皇兼并六国
汉代商业活动繁荣,钱币制度也有了重大改革。汉武帝元狩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18年开始铸造五铢钱,该钱轻重适宜,其大小,形制一直到隋代还继续沿用。
中国钱币学会会员 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 戎畋松:从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这个公元六百二十一年,开始铸开元通宝钱,就是废掉了铢两制。那么开元通宝的历史意义是很大的,它一是废了铢两制货币体系,开始出现宝文钱,宝文钱的出现是有一种信用货币的概念。
汉代——隋代
到了宋代,铜,铁钱并用,铸钱数量相当可观,十几位皇帝共有四五十种年号钱。南宋淳熙七年铸行的淳熙通宝,钱背上有“柒”字纪年,至淳熙九年后改成小写,这就是所谓的纪年钱。这种钱币纪年制度一直沿用到宋末,是宋钱的一大特征,比欧洲钱币纪年要早三百多年。
在我国元朝和明朝时期主要推行纸币,铜钱铸造较少。
宋 -- 元 -- 明
明中叶以后,白银成了主要货币,铜钱仅用于小额支付,但它仍然是政府发行的重点。清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张之洞吸收了西方铸币的先进技术,向英国购置了造币机器,在广州筹建造币厂,率先开创机器制币,实施了中国钱币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先进的制币技术,在光绪后期取得了成功。从此,机制币全面进入我国的货币领域。
我国各个时期的古钱币经历了风风雨雨四千年历史的考验,源远流长,琳琅满目,其形状各异,品种众多,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钱币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缩影。中国古钱币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钱币文化体系,因此它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发现,古钱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收藏。
钱币既是商品交换的手段,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它是特殊的商品又是精美的艺术品,也是各国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状况的反映。以中国钱币为例,由几千年前贝币,布币发展到今天的印刷精美,仿伪技术先进的纸币,再到“一卡走天下”的电子货币……货币的变化浓缩了几千年的历史进程。
8. 钱币历史历史
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较早的国家。
根据文献记载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证,我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以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流行的方孔钱,中国货币文化的发展可谓源远而流长。
到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纸币——“交子”。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
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纸币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
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
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
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
“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
此凭证即“飞钱”。
“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
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
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
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
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
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
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
当时有13路(宋代的行政单位)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
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
此外,宋朝 *** 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
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
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
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交子分铺。
由于交子铺户恪受信用,随到随取,所印“交子”图案讲究,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所以“交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
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
正是在反复进行的流通过程中,“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
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
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
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纸币。
但此时的“交子”尚未取得 *** 认可,还是民间发行的“私交”。
但并非所有的交子铺户都是守法经营,恪守信用的。
有一些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铺户,恶意欺诈,在滥发交子之后闭门不出,停止营业;或者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发“交子”无法兑现。
这样,当存款者取钱而不能时,便往往激起事端,引发诉讼。
于是,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
至此“交子”的发行始取得 *** 认可。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 *** 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
这便是我国最早由 *** 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它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官交子”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加盖本州州印,只是临时填写的金额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贯至十贯,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
宋仁宗时,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
到宋神宗时,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
发行额也有限制,规定分界发行,每界三年(实足二年),以新换旧。
首届交子发行1 256 340贯,备本钱360 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8%。
“交子”的流通范围也基本上限于在四川境内,后来虽在陕西、河东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废止了。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宋朝 *** 改“交子”为“钱引”,改“交子务”为“钱引务”。
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诸路均改用“钱引”。
后四川也于大观三年(1109年)改交子为钱引。
“钱引”与“交子”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缗”为单位。
“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
但“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
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关于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
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
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
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
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
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从此确定了由中央 *** 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
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
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 *** 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
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
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
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
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
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
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林演变。
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9. 中国古钱币有多少年的历史
中国古钱币有近4000年历史
最早在夏商时期用的海贝作钱币
后来逐渐演变出现方孔铜钱。
10. 关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史
关于货币的起源
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较早的国家。根据文献记载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证,我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以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流行的方孔钱,中国货币文化的发展可谓源远而流长。到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纸币——“交子”。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纸币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13路(宋代的行政单位)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交子分铺。由于交子铺户恪受信用,随到随取,所印“交子”图案讲究,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所以“交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正是在反复进行的流通过程中,“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纸币。但此时的“交子”尚未取得政府认可,还是民间发行的“私交”。
但并非所有的交子铺户都是守法经营,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铺户,恶意欺诈,在滥发交子之后闭门不出,停止营业;或者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发“交子”无法兑现。这样,当存款者取钱而不能时,便往往激起事端,引发诉讼。于是,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至此“交子”的发行始取得政府认可。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它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官交子”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加盖本州州印,只是临时填写的金额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贯至十贯,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宋仁宗时,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到宋神宗时,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发行额也有限制,规定分界发行,每界三年(实足二年),以新换旧。首届交子发行1 256 340贯,备本钱360 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8%。“交子”的流通范围也基本上限于在四川境内,后来虽在陕西、河东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废止了。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为“钱引”,改“交子务”为“钱引务”。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诸路均改用“钱引”。后四川也于大观三年(1109年)改交子为钱引。“钱引”与“交子”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缗”为单位。“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但“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关于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林演变。
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