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政治文化包括哪些基本成分
政治文化是反映全部政治现象的文化的总和,即社会意识形态中反映一切政治现象的意识形态部分的总和,其核心是政治思想、理论。
把握政治文化,要注意以下几点:
1.政治文化是反映一切政治现象的文化的总和。
2.政治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3.政治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广泛,但核心是思想、理论。
政治文化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它是某一社会政治主体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正是由于政治文化与政治体系及政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对政治文化的分析往往成为人们审视政治体系与评估政治生活的一个独特视角。
㈡ 政治文化生活的知识点有哪些
政治文化生活的知识点如下:
1、从本质上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精神产品(静态):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4、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一方面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三者相互影响。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5、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
㈢ 政治文化的内容
政治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成分:政治文化的认知性成分,政治文化的情感性成分,政治文化的评价性成分.政治文化的认知性成分是指人民对于政治组织,政治过程,政治角色,政治产品等方面的认识.它构成了人们对政治体系进行判断以及选择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的基础.
政治文化的情感性成分是指对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的感情.政治情感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政治系统活动或政治实践所持有的一种直观的评价.
政治文化的评价性成分是指人们依据一套他们认为是正确和合理的准则,信条,或明确或含蓄地对政治体系进行价值判断.它主要包括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评价的心理过程两部分.
㈣ 政治文化生活的知识点有哪些
1、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优秀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5、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㈤ 高中政治学科特色活动有哪些
高中政治学科特色活动有企业调研,生活超市或者市场调研等等。
高一的课程有专门的的经济生活的篇章,可以开展的活动是去到企业调研,或者是去到当地的生活超市或者是市场调研都是可以的。这个学科的活动可以开展实地的,也可以开展线上的,可以模拟,也可以实地调查。
简单地说,经济就是人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精神资料的总称。这一概念微观指一个家庭的财产管理,宏观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在这一动态整体中,生产是基础,消费是终点。
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
㈥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容有哪些
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工作任务很繁重。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发展党内政治文化的要求,不能停留在概念上,也不能茫然失措、不知从何下手,而应分清层次,找到着力点,工作具体化。
1、夯实理想信念信仰之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党内政治文化最本质、最核心的力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以贯之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执着追求,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根本。
要一以贯之地把理想信念信仰教育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有效塑造党性品格,使全党理想信念信仰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显着增长,始终将理想信念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了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主体任务就在于践行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要教育引导党员自觉地、模范地践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鲜明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根本支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道德基础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时刻高举当代中国的精神旗帜。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源泉。党内政治文化是历史的具体的,在实践中不断滋养和发展,体现了历史性与现实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先进性与真理性的统一。党内政治文化应将根脉深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彰显民族气质,承载民族精神、牢固国家认同。
4、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我们党都很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始终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忠诚信仰、追求真理,英勇顽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等一系列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形成了包括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
5、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所在,也是根本着力点所在。我们要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党组织、党员现状,努力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与保持党内政治生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有机统一起来,把培育党内政治文化与提升党员队伍的素质、净化党员队伍思想、整饬党员队伍作风、增强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弘扬清风正气,坚决反对腐败蜕变。
旗帜鲜明地与各种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等有害政治文化作斗争,以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引领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发展,厚植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把灌输式政治思想教育变成以文化人、循循善诱、润物无声。着力把建设党内制度文化与建设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在制度文化建设中突出价值导向,在精神文化塑造中实现思想引领,在行为文化建设中达到知行合一。
㈦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有哪些活动
有效的多种形式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要以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主体具备一定的高素质作为前提,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形式多样化直接关系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效果。素质的提高是以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为基础,以工作创造能力为表现的一种高层次品质结构,它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善于打破常规积极探索新路子、探索新经验,能够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新的理解、新的突破,创造最佳的成绩。分局成立伊始,如何开展有效的多种形式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在探索中求发展。分局人员来自不同单位,有技术机构、区政府推荐、军转干部、企业公招、应届大学生,政治思想水平、业务能力各异。针对现况,分局党支部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二是把政治思想教育融入于各种活动中,加强沟通、化解矛盾,开展有效的多种形式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干部职工素质。认真研究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内容、新方式,使分局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具有独特的感召力和强劲的战斗力。
㈧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有哪些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4、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5、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6、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7、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8、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9、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㈨ 什么是政治文化它有哪些特征和内容根据不同的标准又可以进行怎样的分类
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种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投射形式.
如果我们做一个比喻,把政治体系分为“硬件”(hardware)和“软件”(soft-ware)两个部分,那么,各种制度化和结构化的政治组织、机构和规则,可以说是政治体系的“硬件”部分,而构成“软件“的东西则是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犹如计算机运行需要软件/硬件相互兼容一样,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也需要相互匹配.
政治文化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它是一个社会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由于政治文化与政治体系关系密切,政治文化研究也就成为政治体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又由于政治文化反映了政治体系的特点,故而研究政治文化的特征可以作为研究政治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
政治文化是一个非常近期的概念,它的提出不过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情.但是,政治文化研究却历史久远.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曾专门研究政治革命和政治变迁的心理因素.近代思想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的《论法的精神》和《罗马盛衰原因论》,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托克维尔(Tocqueville)的《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和《论美国的民主》等着作都可以被看作政治文化研究的典型案例.
当代政治文化研究起始于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G.A.Almond).1956年,阿尔蒙德在美国《政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比较政治体系”,首次提出“政治文化”这一概念.在以后的研究中,阿尔蒙德和维巴(S.Verba)应用行为分析方法,采用民意调查的手段,系统研究和分析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和墨西哥五国国民的政治态度,并于1963年出版《公民文化》(The Civic Culture).该书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因此被视为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此后,许多政治学家转向政治文化研究,他们通过社会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访谈、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展开更加广泛的比较研究.在20世纪60-70年代,政治文化研究与现代化理论相结合,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为跨国研究和社会转型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政治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政治文化作了定义.根据阿尔蒙德观点,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感情,它由本民族的历史和当代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进程所促成.在阿尔蒙德定义的基础上,派伊(Lucian Pye)认为,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中存在的政治主观因素,包括一个社会的政治传统、政治意识、民族精神和气质、政治心理、个人价值观、公众舆论等等,其作用在于赋政治系统以价值取向,规范个人政治行为,使政治系统保持一致.维巴在分析政治文化的构成和作用时进一步指出,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由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信念、符号和价值所构成,它决定了人们行为的条件,为人们提供了参与政治的主观意向.根据他们的解释,我们可以为政治文化做出如下定义: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因素.
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观念形态的东西,包含着广泛的内容.政治思想和政治意识形态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政治文化较为系统和理性的表述.在日常生活中,政治文化一般以一定的政治认知或意识(awareness)、政治价值观念(values)、政治(beliefs)、政治情感(feelings)、政治态度(attitudes)等形式表现出来.政治文化不同于公众舆论或民意(public opinion),前者具有稳定性,反映的是长期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一贯性的政治倾向和心理,后者指的是人们对于某一具体事务或问题所产生的一时性的反应.
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政治社会化(political socialization)得以传播和沿袭.政治文化的延续性使一国文化有可能代代相传,也使国家、地域、民族之间的政治文化呈现出长期的差异性.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参与现实政治生活过程的经验积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它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一方面,它在现实生活中形成,将现实政治生活通过观念的方式保留下来,并随着政治生活的变化和政治制度的改变而有所改变;另一方面,它对于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行为又具有巨大的心理和精神支配作用.进一步而言,政治文化对既有政治体系起着维护和延续的作用,同时,政治文化的变化最终又可能带来现实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变迁.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的“软件”部分,一般与政治制度性结构安排相匹配.跨国性比较研究和现代化研究显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制度安排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政治文化方面;民主政治制度的良好运转,需要以民主的政治文化为条件